五、任何人避恶如罪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拥有信仰并属灵
Life42.信仰与生活彼此有别,就像思维与行动彼此有别一样;由于思维与理解力有关,行动与意愿有关,所以可推知,信仰与生活彼此有别,就像理解力与意愿彼此有别一样。人若知道后两者之间的区别,就知道前两者之间的区别;人若知道后两者之间的结合,就知道前两者之间的结合。因此,有必要先说一说理解力与意愿。
Life43.人有两种官能,其中一种被称为意愿,一种被称为理解力。它们彼此有别,但又如此被造,以致它们可以成为一体;当它们成为一体时,就被称为心智。人的心智由这两种官能构成,人的整个生命就在它们里面。正如符合神性秩序的宇宙万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人里面的一切事物都与意愿和理解力有关;因为人里面的良善属于他的意愿,人里面的真理属于他的理解力。事实上,这两种官能就是良善和真理的容器和主体:意愿是属于良善的一切事物的容器和主体,理解力是属于真理的一切事物的容器和主体。人里面的良善和真理不在别处,故爱和信也不在别处,因为爱与良善有关,良善与爱有关,信与真理有关,真理与信有关。
知道意愿与理解力如何构成一个心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意愿与理解力之间有一个类似良善与真理那样的婚姻。前一章在某种程度上阐明了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对此,我们补充以下内容:正如良善是一个事物的真正存在,真理则是该事物随之而来的显现,人里面的意愿是他生命的真正存在,理解力则是他生命随之而来的显现,因为属于意愿的良善在理解力成形,并以某种方式使自己变得可见。
Life44.前面说明(27–28节),一个人可能知道、思想并理解许多事,却仍没有智慧。由于知道和思想,乃至理解某事是真的,属于信的范畴,所以一个人有可能自以为有信,其实却没有。他之所以没有信,是因为他陷入生活的邪恶,而生活的邪恶与信之真理永远不可能行如一体。生活的邪恶会摧毁信之真理,因为生活的邪恶与意愿有关,信之真理与理解力有关;意愿引导理解力,并使它与自己行如一体。因此,如果意愿里面有任何东西与意愿不一致,那么当人独自一人,并出于他的邪恶和对这邪恶的爱思考时,他要么将其理解力中的真理逐出,要么通过歪曲它而迫使它合一。而那些处于生活的良善之人则截然不同。当独自一人时,他们会出于良善思考,并热爱理解力中的真理,因为它与意愿一致。像真理与良善的结合那样的信仰与生活的结合便以这种方式产生了,这两种结合(译注:即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并信仰与生活的结合)都类似于理解力与意愿的结合。
Life45.由此可推知,一个人避恶如罪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拥有信仰,因为他在何等程度上处于良善,如前所示。这一点也可通过反面来证实,即:不避恶如罪的人没有信仰,因为他陷入邪恶,而邪恶从内在恨恶真理。诚然,他表面上对待真理就像朋友一样,甚至喜欢真理在理解力中。然而,当外在脱去时,如死后发生的情形,他首先会抛弃在世上被视为朋友的真理,然后否认它是真理,最终厌恶它。
Life46.恶人的信仰是一种知识信仰,里面没有来自意愿的任何良善。因此,它是一种死的信仰,就像里面没有来自心脏的任何生命或灵魂的肺呼吸。此外,理解力对应于肺,意愿对应于心。这种信仰也像一个漂亮妓女,虽穿着紫色和金色的衣服,里面却满了恶疾。此外,妓女对应于对真理的歪曲,故在圣言中表示这种歪曲。这种信仰又像一棵枝繁叶茂,却不结果子的树木,园丁只好砍掉它。此外,一棵树表示一个人,它的叶子和花朵表示信之真理,它的果实表示爱之良善。但拥有来自意愿的良善在里面的理解力中的信仰迥然不同。这种信仰是活的,就像里面有来自心脏的生命和灵魂的肺呼吸;也像一位美丽可爱的妻子,她的贞洁使她受到丈夫的喜爱;又像一棵结果子的树。
Life47.有许多真理看上去只属于真理;如有一位神,主就是这位神,祂是救赎者和救世主;有一个天堂和一个地狱;有死后的生命;以及其它许多没有说要行出来,只是说要相信的真理。属于信仰的这些真理对一个陷入邪恶的人来说,也是死的,但对一个处于良善的人来说,却是活的。原因在于,一个处于良善的人不仅出于意愿正确行事,而且出于理解力正确思考,不仅在世人面前是这样,当独处时在自己前面也是这样。而一个陷入邪恶的人则不然。
Life48.我们说,这些真理看上去只属于信仰;但理解力的思维从意愿之爱中获得自己的存在,这爱是理解力中的思维至内在的存在,如前所述(43节)。因为凡人出于爱所意愿的,他都愿意去做,愿意去思考,意愿去理解,愿意去谈论;或也可说,凡人出于意愿所爱的,他都喜欢去做,喜欢去思考,喜欢去理解,喜欢去谈论。此外,当一个人避恶如罪时,他就在主里面,如前所示(18-31节),并且那时主会做一切事。因此,对那些问祂,当行什么才算做神的工之人,主说:
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约翰福音6:28–29)
“信主”是指不仅思想祂存在,还遵行祂的话,如祂在别处(马太福音7:24)所教导的。
Life49.那些陷入邪恶的人没有信仰,无论他们多么自以为拥有信仰,我曾通过看见灵界的这类人而被指示这一点。他们被带入一个天堂社群,这使得天使的信仰属灵气场进入他们信仰的内层。结果,天使发觉这些人只拥有信仰的属世或外在之物,没有信仰的属灵或内在之物。因此,他们自己承认,他们没有任何信仰,并且在世时他们只是说服自己:相信或信仰在于认为某事是真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这么认为。那些没有陷入邪恶的人,其信仰看上去则截然不同。
Life50.由此可见何为属灵的信仰,何为非属灵的信仰。属灵的信仰存在于那些不犯罪的人身上,因为那些不犯罪的人不是从自己,而是从主行善(参看18–21节);他们通过信仰而变得属灵。与他们同在的信仰是真理。主在约翰福音中教导这一点:
审判乃是这样:光来到世界,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在神里面而行的。(约翰福音3:19–21)
Life51.目前所说的这一切可通过以下圣言中的经文来证实:
善人从他心里的良善库房就拿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的邪恶库房就拿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加福音6:45; 马太福音12:35)
在圣言中,“心”表示人的意愿;由于人出于意愿思考和说话,所以经上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马太福音: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从心里发出的,这才污秽人。(马太福音15:11, 18)
此处“心”也表示意愿。耶稣论到那位用香膏抹祂脚的女人说:
她的罪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你的信救了你。(路加福音7:47, 50)
由此明显可知,当罪得赦免或宽恕时,因而当它们不复存在时,信便拯救人。那些未陷入自己的意愿自我,因而未陷入自己的理解力自我,也就是说,未陷入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之人就被称为“神的儿子”,“从神的”;他们就是那些信主的人,主自己在约翰福音(1:12, 13)中教导了这一点。对这段经文的解释可参看前文(17e节)。
Life52.从这些前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里面的真理不会多于他里面的良善一丁点,因而他里面的信仰不会多于他里面的生命一丁点。事实上,理解力里面可能存在某事是真的这种思维,但不可能存在等同于信仰的承认,除非意愿里面有同意。因此,信仰和生活是并肩而行的。由此明显可知,人避恶如罪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拥有信仰并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