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堂中的智者与质朴者
346、人们普遍认为,在天堂中智者将比质朴者享有更多的荣耀与崇高地位,这是基于经上的话:
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以理书》12:3)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段经文中所指的”智慧人”和”使人归义者”究竟是谁。世人通常认为,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学者和博学之士,特别是那些在教会中担任教导职责、在教义和讲道方面超越常人的人,尤其是那些引导许多人归信的人。世上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智慧人,但他们未必就是天堂中所说的那种智慧人,除非他们所具备的是天上的智慧。关于这种天上智慧的本质,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347、天堂的智慧是一种内在的智慧,它源于对真理的纯粹热爱,不是为了获取世上的荣华,也不是为了赢得天堂的荣耀,而是因为真理本身,这些人被真理深深感动并从中获得最内在的喜悦。那些被真理本身感动并以此为乐的人,也会被天堂之光所感动和喜悦;而那些被天堂之光感动的人,也就是被神性真理所感动的人;实际上,他们是被主自己所感动,因为天堂之光就是神性真理,而神性真理就是天堂中的主(参126-140节)。
这种光只进入心智的内部区域,因为心智的内部结构正是为接受这种光而形成的。当这光进入时,就会带来感动和喜悦,因为任何从天堂流入并被接收的事物,本身都蕴含着愉悦和快乐。由此产生了对真理的真正情感,即为真理本身而爱真理的情感。那些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或者说,那些处于这种爱中的人,就拥有天堂的智慧,并在天堂中像穹苍的光辉一样闪耀。他们之所以闪耀,是因为神性真理在天堂的任何地方都会发光(参132节)。出于对应关系,天空的“穹苍”就象征着理智的能力,既在天使中也在人类中的那种处于天堂之中的理智。
然而,那些为了世上的荣耀或天堂的荣耀而爱真理的人,他们在天堂中无法发光,因为他们不被天堂之光所感动和喜悦,而是被世界之光所吸引,而这世界之光在天堂中却是纯粹的黑暗。在这些人身上,自我荣耀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当荣耀成为目的时,人自己就成为主要关注点,而真理只被视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因为那些为自己荣耀而爱神性真理的人,他们在神性真理中看到的是自己,而不是主;因此,他们将自己理解力和信仰的视角从天堂转向世界,从主转向自己。正因如此,他们处于世界之光中,而非天堂之光中。
这些人在外在形式上,也就是在世人眼中,看起来和那些沐浴在天堂之光中的人一样聪明和有学问,因为他们的言谈相似,有时在外表上甚至显得更加智慧,这是因为自我之爱激发他们,而且他们善于伪装天堂般的情感。但在内在形式上,也就是在天使眼中,他们的真实面目截然不同。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经文中”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所指的是谁。接下来将解释”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所指的是谁。
348、”那使多人归义的”指的是那些有智慧的人。在天堂中,那些处于良善中的人被称为有智慧的人;而那些将神性真理立即付诸实践、融入生活的人就是处于良善中的人。这是因为当神性真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就转化为良善,成为意愿和爱的一部分;而凡属于意愿和爱的,都被称为良善。因此,这些人被称为”有智慧的人”,因为真正的智慧体现在生活中。相比之下,那些不立即将神性真理融入生活,而是首先将其存入记忆,然后再从中提取并应用于生活的人,则被称为“聪明人”。
关于这两类人在天堂中的区别及其程度,可参见讨论天堂的两个王国(属天王国和属灵王国)的章节(20-28节),以及讨论三层天的章节(29-40节)。那些在主的属天王国中的人,特别是那些在第三层或最内层天堂中的人,被称为”义人”,这是因为他们不将任何正义归于自己,而是全部归于主。在天堂中,主的正义就是来自主的良善;因此,本段经文中所说的”那使多人归义的”就是指这些人。他们也正是主在以下经文中所指的:
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马太福音》13:43)
他们之所以发光如同太阳,是因为他们处于从主而来的对主的爱中,这种爱就是”太阳”所象征的(详见上文116-125节)。他们的光呈火焰状,他们思想的观念也带有火焰的特质,这是因为他们直接从主这天堂之太阳接受爱之良善。
349、凡在世上为自己获得聪明与智慧的人,都将被接纳进入天堂,并根据他们所拥有的聪明与智慧的质与量成为天使。因为人在世上为自己所获取的一切,死后都会保留下来,并随其一同携带;而且这些聪明与智慧还会得到增加和完善,但仅限于他对真理与良善的情感和渴望的程度之内,而不会超出这一限度。
那些对真理与良善的情感和渴望较少的人,所接受的也较少,但他们会在自己的程度范围内尽可能地接受;而那些情感和渴望较多的人,所接受的也更多。情感和渴望的程度就如同一个容器的容量,可以逐渐增加直至充满。因此,容量大的人接受得更多,容量小的人接受得较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爱及其情感和渴望,会接纳一切与自身相符的事物;因此,爱有多大,接纳就有多少。这正是主的话语所表达的意思: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马太福音》13:12;25:29)
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路加福音》6:38)
350、所有出于真理与良善本身而热爱真理与良善的人,都被接纳进入天堂。其中,那些爱之更深的人被称为智慧者,爱之较浅的人则被称为质朴者。智慧者在天堂中享有更多的光明,而质朴者则处于相对较少的光明中,每个人所享有的光明程度,取决于他们对良善与真理之爱的深浅程度。
出于真理与良善本身而爱它们,意味着愿意并付诸行动,因为唯有那些愿意并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爱它们的人,而非那些既不愿意也不行动的人。这些人也正是爱主并为主所爱的人,因为一切良善与真理皆来自主;既然来自主,主也就存在于良善与真理之中,因此,主也同样存在于那些在生活中通过意志和行动接纳良善与真理的人之中。
从本质上讲,一个人即是他的良善与真理,因为他的意志体现为良善,他的理智体现为真理,而一个人的本质正取决于他的意志与理智。因此,一个人被主所爱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意志在多大程度上被良善所塑造,以及他的理智在多大程度上被真理所塑造。被主所爱同时也意味着爱主,因为爱是相互的;主赋予被爱之人以爱的能力。
351、.在世上,人们通常认为那些知识渊博者,无论是因为掌握了教会的教义和圣经知识,还是因为具有事实性知识,都能比别人更深入、更敏锐地理解真理,从而更有聪明和智慧。这些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但实际上,什么是真正的聪明和智慧,什么是伪造的聪明和智慧,什么是错误的聪明和智慧,我们接下来会探讨。
真正的聪明和智慧意味着能够看见并直接领受什么是真与善,从而辨别什么是伪与恶,并能够清晰地区分二者。这种能力源于内在的直觉和感知。每个人都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内在层面属于内在或灵性的人,外在层面属于外在或自然的人。正如内在层面被形成并与外在层面合一,人便能够看见并直接领受真与善。人的内在层面只能在天堂中被形成,而外在层面则在世界中被形成。当内在层面在天堂被形成后,那些属于天堂的事物就会流入世界中的外在层面,并将其塑造成对应的形式,也就是说,使它们与内在层面合为一体。当这一切完成后,人便可以由内在来看见并直接领受真与善。
为了使内在层面得以形成,唯一的方法是,人必须将目光投向神性和天堂,因为如前所述,内在层面是在天堂中形成的。当人相信神性,并且相信所有的真与善,也即所有的聪明和智慧都来自神性时,他就是在注视神性。而当他希望被神性引导时,他就真正地相信神性。因此,人的内在层面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被打开。
那些拥有这种信仰,并按照信仰生活的人,具有聪明和智慧的潜能和能力。但为了真正成为聪明和智慧的人,需要学习许多知识,不仅是关于天堂的事物,也包括关于世界的知识。天堂的知识来自于圣经和教会,而世界的知识则来自于科学。一个人学到多少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他就变得多么聪明和智慧,因为只有他的内在视野(即理智)和内在情感(即意志)才能因此得到真正的完善。
在这类人当中,质朴者是那些内在层面虽已被打开,但并未通过灵性、道德、文明和自然的真理被丰富和提升的人;他们在听到真理时能够领受它,但并不能从自身内部中看见它。而智慧者则是那些不仅内在层面被打开,而且还被丰富和提升的人;他们既能在自己的内在层面中看见真理,也能直接领受它。由此可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聪明和智慧。
352、伪造的聪明和智慧,并不是从内在直接领受什么是真与善以及伪与恶,而是仅仅盲目地相信别人所说的是真与善或伪与恶,并随后加以确认。这些人并不是从真理本身辨识真理,而是同样容易接受并相信伪谬,将伪谬视为真理,并加以肯定。因为一旦某事被确证,它就会呈现出真理的外观,而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被确证的。
这些人的内在并未真正开放,而他们的外在却被他们所确证的东西所充满。因此,他们所依赖的光明并非来自天堂,而是来自世界,即所谓的“自然光”。在这种光中,即使是错误的事物也可以显得真实,尤其当它们被确证之后,甚至可以显得格外耀眼。然而,在天堂的光中,这种现象却不会发生。这类人中,那些极力自行确证的人,智慧和聪明更少;而那些较少自行确证的人,则智慧和聪明更多。由此可见,何为伪造的聪明和智慧。
然而,那些在童年时期因听从教师的教导而相信某些事物为真理的人,如果在青春期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智思考,并不再固守这些观念,而是渴望寻求真理,并因发现真理而内心感动的人,则不属于这一类。因为他们因真理本身的价值而感动,所以他们在确证之前便能够看见真理。
这一点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在灵界中曾有一次讨论,为什么动物天生便拥有与其本性相符的所有知识,而人却没有。有人说,这是因为动物生来就处于其生命的秩序中,而人则不是,因此人需要通过内在和外在的知识被引入生命的秩序。如果人天生就处于爱神胜于一切、爱邻舍如同自己的生命秩序中,那么他便会天生拥有聪明和智慧,并随着知识的增加,对所有真理也会有信仰。
对于这一点,善灵仅凭真理之光便立刻看见并直接领受这是真的;而那些仅依赖信仰,并因此将仁爱和仁义置于次要地位的灵,却无法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被确证的伪谬之光遮蔽了真理之光。
353、所有不承认神性的聪明和智慧都是虚假的。那些否认神性并将自然视为神性的人,其所有思考都来自感官和肉体,是完全的感官主义者,无论他们在世上被认为多么有学问和博学。他们的学识并未超越世界上眼前可见的事物,这些事物他们仅通过记忆保存,并几乎以物质化的方式进行观察。尽管这些知识对真正聪明的人来说是用于培养理智的工具,但在他们手中却失去了这样的功能。
此处所提到的学问包括各种实验性学科,例如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机械学、几何学、解剖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批评以及语言学等。这些学科本可以作为通向智慧的桥梁,但对于那些否认神性的人来说,它们仅仅是感官层面的积累。
那些否认神性的祭司,他们的思考同样不会超越外在人的感官层面。他们对圣经的看法也不过如同对待其他学科一样,并不会将其作为理性思考的对象,也不会通过受启迪的心灵来直观领受其中的真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层面是封闭的,与内在紧密相关的外在层面也因此被关闭。这种封闭是因为他们背离了天堂,并扭曲了那些原本能够指向天堂的内在心智,正如之前所述。因此,他们无法看清什么是真与善,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模糊不清的;而伪与恶却在他们看来是明晰的。
尽管如此,极端感官主义者仍然能够进行推理,其中有些人甚至比其他人更精明和敏捷,但他们的推理建立在经过他们知识所确认的感官谬误之上。正因为他们具备这样的推理能力,他们往往自认为比他人更加智慧。驱动他们推理的激情之火,实际上源于对自我的爱和对世界的爱。
这些人正是处于虚假聪明和智慧中的人,正如主在福音书中所描述的:
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马太福音》13:13-15)
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马太福音》11:25-26)
354、我曾有机会与许多离世的学者交谈,包括那些以著作在学术界声名显赫的人,以及那些虽不那么知名却拥有深奥智慧的人。那些表面上承认但内心否认神的人,变得异常迟钝,几乎不能理解任何有关世俗的真理,更别提灵性的真理了。我感受到并亲眼看到,他们的心灵内部是如此封闭,以至于变得漆黑一片(在灵界这是可以看见的),他们无法承受任何来自天堂的光明,也无法接收天堂的流入。
那些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来否认神的人,他们心灵的黑暗更为严重和广泛。在来生中,这些人会愉快地接纳所有伪谬,就像海绵吸收水一样,同时拒绝所有真理,好似弹簧推开所触及之物。据说那些坚定否认神并支持自然主义的人,他们的内心已变得僵硬。他们的头部甚至变得像乌木一般坚硬,硬化到鼻子处,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领受能力。
这样的人被投入类似沼泽的深渊,在那里他们的伪谬信念转变成幻觉,使他们遭受煎熬。他们的地狱之火是对荣耀和名望的渴望所引发的,这种渴望驱使他们互相攻击,并因地狱般的热情而折磨那些不崇拜他们的人。
所有未通过对神性的认识来接受天堂之光的世俗学识,最终都会转变为这种状态。
355、当这些人死后进入灵界时,他们的状态可以从以下事实推断出来:那时,所有存于自然记忆中的内容——尤其是那些直接与身体感官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前文提到的内容——都会进入沉寂状态。唯有从这些知识中提炼出的理性思维,才能用于灵界中的思考和交流。虽然人携带着所有的自然记忆进入灵界,但这些记忆在灵界中并不像在世时那样活跃,无法被直接调取或进入思维活动之中。原因在于,这些记忆无法被提取并带入灵界的光明中,因为它们并不属于这种光的本质。
然而,人在世时通过学识所获得的理性或悟性,与灵界的光明是相一致的。因此,一个人在世间通过知识与学识所培养的理性程度,决定了他在脱离肉体后的理性水平。毕竟,人在离世后成为纯粹的灵魂,而正是灵魂在肉体中负责思考。
356、那些通过事实性知识和信仰性知识获得智慧与聪明的人,是那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同时承认神、热爱圣言并过着灵性的道德生活的人(参319节)。对于他们而言,学识不仅是追求智慧的工具,也是加固信仰的支撑。他们心智的内在部分不仅能够被感知,还能以透明的光辉显现,呈现出白色、火红色或蓝色的色彩,宛如透明的钻石、红宝石或蓝宝石。这种光辉的性质取决于他们对神及神性真理的认识和确认程度。这种真正的智慧和聪明,在灵界中显现时,是由天堂之光所照亮的,而这光正是从主那里流出的神性真理,乃一切智慧与聪明的源泉(参126-133节)。
【2】这种天堂之光的平台,即光辉显现的基础,是心智的内在部分,其中如同色彩般的变化,源于通过自然层面(包括学识)确认神性真理所产生的多样性。人的内在心智从自然记忆中观察事物,并通过天堂之爱的火焰,将这些确认的事实升华、提炼并净化,最终转化为灵性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只要人仍活在肉身中,他对此并不自知,因为他同时以灵性和自然的方式进行思考,但当时他只能察觉自然层面的思考,而无法感知灵性层面的思考。然而,当他进入灵界后,他便不再察觉自然世界中自然层面的思考,而是完全转向灵性层面的思考,从而使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由此可见,人通过事实性知识和信仰性知识成为属灵的人,而这些知识是通向智慧的媒介,但这仅限于那些通过信仰和生活承认神的人。在天堂中,这些人相较于其他人更受青睐。他们居于天堂的中央区域(参43节),因为在天堂的光明中,他们展现出卓越的智慧与聪明,犹如广袤天际的璀璨光辉,闪耀着如星辰般的光芒。
然而,天堂中也有一些较为质朴的人,他们承认神,热爱圣言,并过着灵性的道德生活,但他们并未通过知识和学识充分培养心智的内在部分。人的心智如同一片土地,其丰饶与否取决于耕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