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第三十九章 天堂中的富人与穷人

《天堂与地狱》第三十九章 天堂中的富人与穷人

357、关于谁能被接纳进入天堂,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穷人会被接纳,而富人不会;另一些人则认为,无论贫富,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天堂;还有一些人主张,只有富人放弃他们的财产,变得像穷人一样,他们才有资格进入天堂。每个人都根据圣经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然而,那些在天堂的入选问题上将富人和穷人加以区分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圣经的含义。

圣经在其内义上是灵性的,而在字面意义上则是自然的。因此,那些仅仅根据字面意义解读圣经,而忽略其灵义的人,很容易在许多问题上产生误解,尤其是在关于富人和穷人的问题上。例如,圣经提到富人进入天堂就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而穷人则因为他们是穷人,进入天堂似乎更容易。正如经上所说:

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路加福音》6:20-21)

然而,那些了解圣经灵义的人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知道,天堂是为所有过着信仰和仁义生活的人而设的,无论他们是富人还是穷人。至于圣经中提到的“富人”和“穷人”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阐明。

通过与天使的深入交流和亲身体验,我确信,富人和穷人一样,都有机会进入天堂。一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寡而被排斥在天堂之外,也不会因为贫穷而被自动接纳。天堂里既有富人,也有穷人,而且许多富人享受着比穷人更显赫的荣耀和更大的幸福。

358、人们完全可以合法地积累财富和物质财产,只要不是通过欺诈或不正当手段。人们可以享受美食佳酿,只要不将其视为生活的全部;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居住在奢华的住所中;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参与社交、娱乐,讨论世俗事务。人无需总是以一副虔诚、忧郁、叹息的面孔生活,而是可以欢喜快乐地面对生活。也不必将所有财产都施舍给穷人,除非这是出于内心的真挚愿望。

总而言之,人们在外在形式上可以过着与世人无异的生活,关键在于内心深处是否对主怀有正当的思维,并且是否以真诚和公正的态度与邻人交往。因为一个人的本质取决于他的情感和思维,或者说,取决于他的仁义和信仰。人的一切外在行为都源自这些内在动机,因为行为是意愿的体现,而言语是思维的表达。

因此,当圣经提到人们将根据他们的行为被审判,并根据他们的行为得到回报时,这实际上是指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因为这些是行为的根源,并且存在于行为之中。没有这些内在动机和思维,行为本身是无意义的,其本质完全取决于这些内在因素。由此可见,人的外在行为本身并不是决定性的,而是他们内在的动机和思维才是真正重要的。

举个例子:一个人表现得诚实,不欺骗他人,仅仅是因为他害怕法律的制裁、名誉受损,以及因此带来的荣誉或财富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恐惧,他会尽可能地欺骗他人。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和意愿实际上是欺诈的,即使他的行为在外表上看起来是诚实的;因为他内心不诚实且充满欺诈,所以他的内心实际上存在地狱。而另一个人表现得诚实,不欺骗他人,是因为他认为欺骗违背了神的原则和邻人的利益。即使他有机会欺骗他人,他也不会愿意这样做。这个人的思维和意愿是有良心的,他的内心充满了天堂。这两个人的行为在外表上看起来相似,但在内心深处却完全不同。

359、人们完全可以在外在形式上过着与他人无异的生活,可以积累财富,享受美食,根据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职业选择住所和着装,享受快乐和愉悦,参与世俗工作,履行职责并处理日常事务,这些都是为了维持身心的生活。关键在于,只要他们内心承认神,并对邻舍怀有善意,他们就会明白,通往天堂之路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艰难。唯一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抵抗对自身和世界的过度爱恋,并阻止这些爱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所有邪恶的根源皆源于此。这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难,正如主所说: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9-30)

主的轭之所以容易,担子之所以轻省,是因为人们越能够抵制源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邪恶,就越能够在主的引领下行走,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将会帮助他们抵抗这些恶,并最终将其移除。

360、我曾与一些已故之人交谈过,他们在尘世期间选择放弃世俗生活,过上了近乎隐居的生活,希望通过将思想从世俗事务中抽离出来,专注于虔诚的冥想。他们坚信这是通往天堂的途径。然而,在来生中,这些人带着忧郁的性格,对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抱有蔑视,并因自己未能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幸福而愤慨,认为自己应得更多的奖赏。他们对他人漠不关心,疏远了那些能够与天堂建立联系的仁义行为。他们渴望比他人更早进入天堂;但当他们升至天使所在之处时,他们带来的焦虑扰乱了天使们的安宁。因此,他们被隔离开来。一旦被隔离,他们便前往荒凉之地,继续过着他们在世时所选择的那种生活。

【2】人通往天堂的塑造过程,必须在世界中完成,因为所有内在的变化最终都需要在此显现其效果。所有的情感和意愿都必须通过行动在世界中得以完成。如果这些情感未能通过行动在社会交往中得以体现,它们将逐渐消亡,最终导致人们只关注自身而忽视他人。由此可见,通往天堂的道路在于对他人的仁义之心,这种爱体现在所有工作和职责中的正义与诚实之中。缺乏这种爱的虔诚生活,无法通往天堂。因此,仁义行为的实践及由此带来的生命成长,只能在参与日常事务时得以实现;而远离这些事务的人则无法获得这种成长。

【3】根据我的经验,那些在世间从事商业和贸易并因此致富的人中,有许多人能进入天堂;但通过政府或公共职位变得富有和受人尊敬的人却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后者在管理公平正义的事务中获得了利益和荣誉,从而被引导去爱自己和世界,并因此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从天堂移除,转向自身。因为人在多大程度上爱自己和世界,并在所有事物中关注自身和世界,就在多大程度上远离神圣,并从天堂中被移除。

361、在天堂,富有者的生活状况如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居住在宫殿中,这些宫殿内部光辉灿烂,仿佛由金银打造。他们拥有生活所需的一切,但并不将心思放在这些物质财富上,而是专注于这些财富的功用。在他们眼中,这些功用明亮清晰,仿佛沐浴在阳光之中,而金银则显得昏暗,仿佛隐藏在阴影里。这是因为他们在世间重视的是财富的功用,而将金银仅视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在天堂,良善的功用如金般闪耀,真理的功用如银般光辉。因此,他们在世间的功用如何,他们在天堂中的富裕、快乐和幸福也就如何。

良善的功用包括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因为富人比穷人有更多的方式行善;同时,这也使人能够避免懒散的生活。懒散的生活是有害的,因为在这种生活中,人更容易陷入与生俱来的邪恶之中。这些良善功用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神圣因素的多少,即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关注神和天堂,并在功用中追求良善,同时将财富视为服务于良善的工具。

362、相比之下,那些不信神,并在内心抗拒天堂与教会教义的富人们则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命运。他们沉沦于地狱,在那里,他们所钟爱的财富转化为污秽、悲惨与贫困。这不仅仅指他们的物质财富,还包括那些用于满足个人欲望、放纵情欲、任意行恶,或用来凌驾于他人之上并蔑视他人的各种功用。由于这些财富和功用缺乏任何灵性层面的成分,仅仅停留在世俗层面,因此变得污秽不堪。

灵性层面在财富及其功用中的作用,就如同灵魂之于身体,或天堂之光之于湿润的土壤。而缺乏灵性层面的财富和功用,则如同失去灵魂的尸体,或缺乏天堂之光的湿土,最终只会腐朽。这些人被财富所诱惑,因而偏离了天堂之路,被拖入地狱。

363、每个人的主导情感或爱,在死后都将与他们同在,这种爱永远不会消逝,因为人的灵完全体现了其爱的本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奥秘:每个灵和天使的身体都是其爱的外在形式,完全对应于其灵魂与心智的内在形态。这意味着,一个灵的真实本质可以通过他们的面貌、姿态和言语被辨识出来。如果人们不会用外在表现掩盖内心,那么一个活着的人的灵魂本质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被识别。这清楚表明,一个人的主导情感或爱将永远伴随他们。

我曾与生活在十七个世纪前的人交谈过,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文献中有所记载。我发现,他们至今仍受到当时的爱所驱使。因此,人对财富的爱及其带来的功用在死后依然存在,其性质完全取决于他们生前的行为。不同的是,那些将财富作为善用之工具的人,他们的财富会转化为与其功用相对应的愉悦;而那些将财富用于恶用的人,他们的财富则会转化为污秽之物。他们甚至会像在世时一样,因恶用财富而感到愉悦。

这种对污秽的偏爱源于污秽的享乐和罪恶行径,这些行径是他们对财富的恶用,以及贪婪——即对财富的爱而不将其用于任何善用——所导致的。这些在灵魂层面上与污秽相对应,因为所谓的“灵性污秽”正是如此。

364、穷人进入天堂并非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会决定他们的命运。没有人会因为贫穷或富有而得到特殊的恩待;那些过着善良生活的人被天堂接纳,而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则被拒之门外。事实上,贫穷和财富一样,都可能使人远离天堂。许多贫穷的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他们渴望更多的财富,并将财富视为神的祝福。当他们未能获得财富时,他们会愤怒不已,对神的治理心怀不满,并嫉妒他人的幸运。此外,他们往往会在有机会时欺骗他人,并沉溺于低俗的享乐之中。

然而,那些满足于自身处境、勤勉尽责、热爱工作而摒弃懒散的人则有所不同。他们行事诚实忠诚,同时过着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我曾与一些来自乡村的普通百姓交谈过,他们在世时信仰神,并在工作中践行正义与诚信。他们渴望了解什么是仁义与信仰,因为他们在世时听说过许多关于信仰的内容,而在来生中则听到了许多关于仁义的教导。他们被告知,仁义是生活的一切,而信仰是教义的一切。仁义意味着在一切行为中实践正义与正直,而信仰则是正直与正义地思考。当人们真正按照自己的信仰去行动时,信仰与仁义就会结合为一体。

他们对此深表理解,并感到非常喜悦。他们说道,在世时他们未能明白信仰与生活竟然可以被视为两种不同的事物。

365、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进入天堂,且他们进入天堂的难度相同。人们普遍认为穷人容易进入天堂,而富人则困难,是因为圣经中提到“富人”和“穷人”时,其真正的灵义未被正确理解。在圣经的灵义中,“富人”指那些在良善和真理方面拥有丰富知识的人,通常是教会内部受到圣经指导的人;而“穷人”则指那些缺乏这些知识但仍然渴望获得它们的人,通常是教会之外未接触圣经的人。

【2】圣经中提到的那位身穿紫色袍和细麻衣、后来被投入阴间的财主,象征犹太民族。因为他们拥有圣经,在良善和真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知识,因此被称为“财主”。具体而言,“紫色袍”象征良善的知识,“细麻衣”象征真理的知识。而躺在财主门口、渴望吃财主桌上掉下的零碎充饥、最终被天使带入天堂的穷人,象征那些没有良善和真理知识但渴望获得它们的外邦人(《路加福音》16:19-31)。此外,那些被邀请参加大宴席却以各种借口推辞的富人,也象征犹太民族;而取代他们位置、被领入宴席的穷人,则象征教会之外的外邦人(《路加福音》14:16-24)。

【3】主曾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马太福音》19:24)。这里的“财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自然层面上,财主指那些财富丰富且心系财富的人;而在灵性层面上,财主指那些拥有广泛的事实性和信仰性知识的人,这些知识和学识被视为灵性上的财富。然而,这些人试图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进入天堂或理解教会的奥秘,这违背了神性的秩序。因此,主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入神的国还容易。在这个意义上,“骆驼”象征事实性和信仰性知识,“针眼”象征属灵的真理。由于对圣经灵性意义的解读尚不深入,这些象征意义往往不为人所知。圣经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灵性和自然的双重意义,因为圣经的书写目的是为了在失去直接的天人联系后,通过自然与灵性的对应关系重新建立天堂与世界、天使与人类之间的桥梁。这便揭示了在特定语境下“富人”或“财主”的具体含义。

【4】在圣经的灵义中,“富人”指那些在良善和真理方面拥有丰富知识的人,而“财富”指这些知识本身,即属灵的财富。这一点可以从许多经文中得以验证(《以赛亚书》10:12-14;30:6-7;45:3;《耶利米书》17:3;48:7;50:36-37;51:13;《但以理书》5:2-4;《以西结书》26:7, 12;27:1-36;《撒迦利亚书》9:3-4;《诗篇》45:12;《何西阿书》12:9;《启示录》3:17-18;《路加福音》14:33;等等)。同样,在灵义上,“穷人”指那些缺乏良善和真理知识却渴望获得它们的人(例如:《马太福音》11:5;《路加福音》6:20-21;14:21;《以赛亚书》14:30;29:19;41:17-18;《西番雅书》3:12-13)。这些经文的灵义已经在《天堂的奥秘》(第10227节)中作了详细的解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