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12:6
729、启12:6.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叫他们在那里养活她一千二百六十天。
“妇人就逃到旷野”表示在少数人中间的教会,因为在那些没有处于良善,从而没有处于真理的人中间(739节);“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表示它的状态,在此期间,可能会规定它在许多人或更多人中间(731节);“叫他们在那里养活她一千二百六十天”表示直到它成长到完全(732节)。
730a、启12:6.“妇人就逃到旷野”表示在少数人中间的教会,因为在那些没有处于良善,从而没有处于真理的人中间。这从“妇人”、“旷野”和“逃”的含义清楚可知:“妇人”是指教会(参看AE 707节);“旷野”是指因没有良善而没有真理的地方(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逃”到那里是指逗留在那些因没有处于良善而没有处于真理的人中间;由于在教会的末期,很少有人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所以它表示在少数人中间。由此清楚可知,这句话涉及什么,即被称为圣耶路撒冷、由“妇人”来表示的新教会目前只能建立在少数人中间,因为前教会变成了一片旷野;当不再有任何良善时,教会就被称为“旷野”;没有良善的地方,就没有真理。当教会是这样时,邪恶和虚假就掌权,它们阻碍对教会的教义及其真理的接受,教会的教义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当教义不被接受时,就没有教会,因为教会来自教义。
首先要说一说以下事实:没有良善的地方,就没有真理。良善是指遵行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的生活良善。原因在于,主从不直接流入与人同在的真理,而是通过他的良善间接流入;因为良善属于意愿,意愿就是这个人自己;理解力从意愿中产生并形成。事实上,理解力与意愿如此紧密相连,以至于意愿所爱的,理解力就会看见,还将其带入光明;因此,如果意愿不处于良善,而是处于邪恶,那么从主那里进入理解力的真理流注就不会产生效果,它消散了,因为它不被爱;事实上,它被败坏了,真理被歪曲了。由此清楚可知,为何主不直接流入人的理解力,除非意愿处于良善。对每个人来说,主能光照理解力,从而以神性真理流入,因为每个人都被赋予理解真理的能力,这是为了他的改造;然而,主不流入,因为真理不会保留下来,除非意愿被改造了。此外,在真理上光照理解力,以至于产生信仰是危险的,除非意愿与它行如一体,因为那时人能败坏、玷污并亵渎真理,这将是最有害的。此外,只要真理被认识和理解,同时却没有被活出来,它们就只是无生命的真理,无生命的真理就像没有生命的雕像。由此可见,为何没有本质上的良善,只有形式上的良善的地方,就没有真理。
在教会的末期,教会之人就是这样,因为那时,他爱身体和世界的事物胜过一切;当这些被深深爱着时,属于主和天堂的事物就不被爱;事实上,没有人能同时侍奉两个主人,而是会爱这一个,恨那一个,因为他们是对立面。当这些被爱胜过一切时,各种邪恶就从对身体的爱,也就是自我之爱,和对世界的爱,也就是对财富的爱中流出来,虚假则从邪恶中流出来,这些是良善和真理的对立面,而良善和真理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中出来。这几句话清楚表明,为何经上说妇人“逃到旷野”,也就是到少数人中间,因为是在那些没有处于良善,从而没有处于真理的人中间。
在圣言中,许多地方都提到了旷野,也提到了孤独和荒废之地,或沙漠和荒废之地,这些表示当教会因没有良善而不再有任何真理时,教会的状态。教会的这种状态被称为“旷野”,是因为在灵界,那些因没有处于良善而没有处于真理的人所住之地就像旷野,那里的平原没有青翠的草木,田间没有庄稼,园子里没有果树,只有一片焦渴枯干的不毛之地;此外,在圣言中,“旷野”表示在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无知,然而又照其宗教处于生活良善,由此拥有对真理的渴望的外邦人中间的教会状态。在圣言中,“旷野”也表示那些处于试探之人的状态,因为在试探中,良善和真理被出来并呈现给心智的邪恶和虚假关闭了。在圣言中,“旷野”就具有这些含义,这一点可从其中提到“旷野”的经文明显看出来。
730b、(1)就第一层含义而言,即“旷野”表示当教会因没有良善而不再有任何真理时,教会的状态,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这就是那使大地战抖,使列国震动,使世界成为旷野,摧毁其城邑的人吗?(以赛亚书14:16, 17)
这些话论及路西弗,路西弗是指巴比伦,“使大地战抖,使列国震动,使世界成为旷野”表示摧毁教会的一切真理和良善;“地”表示教会;“国”表示教会的真理;“世界”表示教会的良善;“旷野”表示这些不复存在的地方。“摧毁其城邑”表示它的教义,“城”表示教义。“巴比伦”在此表示对圣言的玷污,教义、因而教会由此被毁灭。
同一先知书:
荆棘的棘刺必长在我百姓的地上,长在欢乐城中一切快乐的房屋上;因为宫殿必被撇下,多民的城必被离弃。山冈和瞭望塔必永为洞穴,作野驴的喜乐,羊群的草场。(以赛亚书32:13, 14)
“荆棘的棘刺必长在我百姓的地上”表示教会中的邪恶之虚假;“荆棘的棘刺”表示邪恶之虚假,“地”表示教会。“长在欢乐城中一切快乐的房屋上”表示来自圣言的教义之良善和真理被带着情感接受。至于“宫殿必被撇下,多民的城必被离弃。山冈和瞭望塔必永为洞穴,作野驴的喜乐,羊群的草场”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410c节),那里解释了这段经文。
又:
我以斥责使海干涸,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以赛亚书50:2)
“使江河变为旷野”表示剥夺对真理的理解,从而剥夺人的聪明。其余的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342c节)。耶利米书:
我观看,看哪,迦密变为旷野,一切城邑都在耶和华面前荒凉;全地都必荒废。(耶利米书4:26, 27)
“迦密”表示属灵教会,该教会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这就是“旷野”表示它里面没有来自良善的真理;“荒凉的城邑”表示没有真理的教义;“全地都必荒废”表示缺乏良善、随之缺乏真理的教会。
又:
许多牧人毁坏了我的葡萄园,践踏了我的田地,他们使我美好的田地变为荒凉的旷野。毁坏者来到旷野中一切的山冈,因为耶和华的剑,从地这边直到地那边,尽行吞灭。(耶利米书12:10, 12)
“他们毁坏了我的葡萄园,践踏了我的田地,他们使我美好的田地变为荒凉的旷野;毁坏者来到旷野中一切的山冈,因为耶和华的剑尽行吞灭”表示来自邪恶的虚假对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彻底毁灭;“葡萄园和田地”表示真理和良善方面的教会;“美好的田地”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荒凉的旷野”表示这些不存在的地方;“旷野中的毁坏者”表示由于缺乏真理导致的邪恶;“从地这边直到地那边”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
耶利米哀歌:
因为旷野的剑,我们冒着灵魂的危险才得到粮食。(耶利米哀歌5:9)
“冒着灵魂的危险得到粮食”表示从圣言为自己获得生活真理的困难和危险;“因为旷野的剑”表示因为邪恶之虚假在教会中盛行,歪曲真理,从而摧毁它们。
以西结书:
如今葡萄树栽于旷野干旱焦渴之地。(以西结书19:13)
“葡萄树”表示教会,在本章开头,该教会被称为成为“母狮子”的母亲;当它里面因没有良善而不再有任何真理时,经上就说它“栽于旷野”;“干旱之地”表示没有良善,而是有邪恶取而代之的地方,“焦渴之地”表示没有真理,而是有虚假取而代之的地方。
何西阿书:
要跟你们的母亲争辩,叫她除掉脸上的淫像,免得我把她剥成赤体,使她如在她出生之日,使她如旷野,使她如干旱之地,以干渴杀死她。(何西阿书2:2, 3)
这些话论及歪曲圣言真理的教会;“母亲”表示教会,“淫像”表示对真理的歪曲;“把她剥成赤体,使她如在她出生之日”表示剥夺教会的一切真理,好像它被改造之前的样子;“旷野”和“干旱之地”表示一个没有良善的教会;“以干渴杀死”表示剥夺真理;“干渴”论及真理,因为所渴求的“水”表示真理,“干旱”论及良善的缺乏,因为它是灼热的结果。
同一先知书:
他在众弟兄中虽然茂盛;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水泉必干,他的泉源必干涸。(何西阿书13:15)
这些话论及以法莲,以法莲表示对圣言的理解力,当这理解力热切地捍卫虚假,并为它们与真理争战时,它就被称为“在众弟兄中茂盛”;“东风,耶和华的风”表示对摧毁真理的爱和骄傲所产生的欲望的激情;当它来自其中没有来自良善的真理,只有来自邪恶的虚假的理解力时,经上就是说它从旷野上来;这种理解力就是“旷野”,因为它是空虚无效的;“他的水泉必干,他的泉源必干涸”表示教义和圣言的一切都被这种激情和骄傲毁灭了,“水泉”表示教义,“泉源”表示圣言。
约珥书:
耶和华啊,我向你呼求,因为火烧灭了旷野的居所,火焰烧尽了田野的一切树木;田野的走兽向你发喘,因为溪水干涸,火也烧灭了旷野的居所。(约珥书1:19, 20)
“火烧灭了旷野的居所,火焰烧尽了田野的一切树木”表示自我之爱和自我聪明的骄傲已经吞灭了对良善的一切感知和对来自圣言字义的教义之真理的一切理解,“火”表示自我之爱,“火焰”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旷野的居所”表示来自圣言字义的教义之良善,“田野的树木”表示其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当圣言的字义只是属世地、因而照着表象,没有同时属灵地,或照着真正意义被理解时,它就被称为“旷野”。“田野的走兽向你发喘”表示那些属世,却渴望真理之人的哀歌;“走兽或牲畜”表示属世人的情感(可参看AE 650节);“因为溪水干涸,火也烧灭了旷野的居所”表示因此,不再有生活的任何真理和良善。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的日子将到;在他前面有吞灭的火,在他后面有燃烧的火焰;在他前面,地如伊甸园,在他后面,成了荒废的旷野,没有一样能逃避他的。(约珥书2:1, 3)
“耶和华的日子”表示被称为时代完结的教会末期,以及那时主的降临。“在他前面有吞灭的火,在他后面有燃烧的火焰”表示在教会的末期,自我之爱和随之而来的自我聪明的骄傲吞灭了它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火”表示自我之爱,“火焰”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如前所述。“在他前面,地如伊甸园,在他后面,成了荒废的旷野”表示在开始时,就是当这教会在古人当中建立时,有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理解,但在它结束时,却有来自邪恶的虚假;“伊甸园”表示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理解,以及随之而来的智慧,“荒废的旷野”表示对源于良善的真理的不理解,以及随之来自源于邪恶的虚假的疯狂;“没有一样能逃避他的”表示没有来自良善的任何真理。
以赛亚书:
大地悲哀衰残,黎巴嫩羞愧且枯干,沙仑像旷野或沙漠,巴珊和迦密都抖掉了。(以赛亚书33:9)
这些话也描述了教会中良善的毁灭和真理的荒凉。“黎巴嫩”表示在对良善和真理的理性理解方面的教会;“沙仑”、“巴珊”和“迦密”表示在来自圣言属世意义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方面的教会;“悲哀”、“衰残”、“枯干”、“像旷野或沙漠”表示这些的毁灭和荒凉,“旷野或沙漠”表示因没有良善而没有真理的地方。
耶利米书:
因为地满了通奸者;因受咒诅,地就悲哀;旷野的草场都枯干了。(耶利米书23:10)
“满了通奸者的地”表示来自圣言的良善和真理被玷污的教会;地悲哀所因的“咒诅”表示生活的一切邪恶和教义的虚假;枯干的“旷野的草场”表示来自圣言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草场”表示这些知识,因为它们滋养心智,“旷野”表示被玷污时的圣言。
诗篇:
耶和华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涸之地,使果实之地变为盐地,都因住在其中之人的邪恶。(诗篇107:33, 34)
“变为旷野的江河”表示来自对真理、以及内层意义上的圣言的理解的聪明,它已经被来自邪恶的虚假毁灭了;“江河”表示诸如属于聪明的那类事物,“旷野”表示缺乏这些事物,取而代之的是来自邪恶的虚假的地方。“变为干涸之地的水泉”表示被称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认知)的理解力的最低事物或终极事物没有真理之光或对真理的属灵情感;“水”表示真理;“干涸”表示这些因缺乏光和情感而缺乏,“水泉”表示真理的终端,如圣言字义的真理。“必变为盐地的果实之地”表示被虚假深深荒废的爱与生活的良善;“盐地”表示虚假对真理的破坏;由于虚假的一切破坏都来自生活的邪恶,所以经上补充说:“都因住在其中之人的邪恶。”
耶利米书:
你向山冈举目看看,你在哪里没有被玷污过,你坐在道旁,好像阿拉伯人在旷野,你竟用你的淫行和邪恶把这地都玷污了。(耶利米书3:2)
这些话也描述了对圣言的玷污和歪曲,这种玷污和歪曲由“被玷污和行淫”来表示;“你向山冈举目看看,你在哪里没有被玷污过”表示思想或观察圣言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即它们已经被玷污了;“举目”表示思想或观察,“山冈”表示这些知识,因为它们上面的小树林和树木表示知识;“山冈”也表示如此被摧毁的仁之良善。“你坐在道旁,好像阿拉伯人在旷野”表示埋伏等候,免得真理出来并被接受;“道”表示教会的真理;“坐在道旁”表示埋伏等候,“在旷野的阿拉伯人”表示一个像旷野中的强盗那样杀戮和掠夺的人。“你竟用你的淫行和邪恶把这地都玷污了”表示已经成为生活目的的邪恶对圣言真理的歪曲。
同一先知书:
你们这世代哪,要看明耶和华的话;我岂向以色列作旷野呢?我岂作黑暗之地呢?(耶利米书2:31)
“你们要看明耶和华的话;我岂向以色列作旷野呢?我岂作黑暗之地呢”表示在圣言中被教导的,是一切生活的良善和教义的真理,而不是生活的邪恶和教义的虚假。
约珥书:
埃及必然荒废,以东变为荒废的旷野,都因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又因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约珥书3:19)
“埃及”和“以东”表示扭曲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属世人;“埃及必然荒废,以东变为荒废的旷野”表示它必被如此毁灭,以至于只看到诸如用来确认的那类事物;“都因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又因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表示这将是因为对圣言中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的玷污;“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表示在良善方面对圣言的玷污,“流无辜人的血”表示在其真理方面对圣言的玷污。“犹大”表示属天教会,也表示圣言(可参看AE 211, 433c节);“流无辜人的血”表示向神性真理施暴,因而玷污圣言的真理(可参看329节)。对圣言的玷污是由当属世人的知识(科学)用于确认虚假和邪恶时,这些知识(科学)引起的;当它的知识被用来确认虚假和邪恶时,属世人就“荒废”,变为“旷野”;“埃及”表示这些知识,“以东”表示通过这些来歪曲的骄傲。
玛拉基书:
我恨恶以扫,使他的群山荒废,把他的产业交给旷野的龙。(玛拉基书1:3)
“以扫”表示属世人的爱;“他的群山”表示来自这爱的邪恶,“他的产业”表示来自这些邪恶的虚假,“旷野或沙漠的龙”表示这些所来自的纯粹的歪曲。
由于对犹太民族来说,圣言的一切都被玷污了,因没有良善而不再有任何真理,所以施洗约翰在“旷野”,这代表这个教会的状态;对此,福音书如此记着说:
施洗约翰在旷野,直到他显明给以色列的日子。(路加福音1:80)
马太福音:
他在犹太的旷野传道。(马太福音3:1–3; 马可福音1:2–4; 路加福音3:2, 4, 5)
以赛亚书:
在旷野有人声呼喊, 你们要预备耶和华的道,为我们的神在沙漠修直大道。(以赛亚书40:3)
因此,主论到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的“耶路撒冷”说:
你们的房屋必被撇下。(路加福音13:35)
“被撇下的房屋”表示因没有良善而没有真理的教会。至于以下马太福音中的话,即“如果他们对你们说,看,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如果说在密室里,也不要相信”表示什么,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900节)中的解释;因为“基督”表示神性真理,因而圣言和来自圣言的教义方面的主,这些话所论及的“假基督”表示来自被歪曲的圣言真理的教义虚假。从由圣言那里所引用的经文可以明显看出,“旷野”表示因没有良善而没有真理,因此因有邪恶而有虚假的教会;因为哪里没有真理和良善,哪里就有虚假和邪恶;这两者无法共存,这由主的话,即“没有人能侍奉两个主人”来表示。
730c、(2)“旷野”也表示处于对真理的无知,然而又照其宗教处于生活的良善,由此渴望真理的外邦人中间的教会状态,这可从圣言中论述将在外邦人当中建立的教会的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灵必从高处倾倒在你们身上;那时旷野必变为肥田,肥田看如森林;公平要居住在旷野,公义要安歇在肥田。(以赛亚书32:15, 16)
这些话论及那些处于属世良善,正在被改造的人;“灵必从高处倾倒在你们身上”表示从天堂出来进入这些人的流注;“旷野必变为肥田”表示那时,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真理将被植入他们;“旷野”表示缺乏真理的属世人,“肥田”(或庄稼地)表示因真理而变得丰产的属世人。“肥田看如森林”表示因此,属世人将拥有对真理和良善的认知的知识(科学);“森林”论及属世人,就像园子论及属灵人一样,所以“森林”表示知识(科学),“园子”表示聪明;“公平要居住在旷野,公义要安歇在肥田”表示因此,属世人中将有正确和公义;“公平”和“公义”在属灵意义或灵义上表示真理和良善,但在属世意义上表示正确和公义。
同一先知书:
我要在高处开江河,在山谷中间造泉源;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我要在旷野种上什亭的香柏树、桃金娘和橄榄树;我要把杉树,松树,并黄杨树放在沙漠。(以赛亚书41:18, 19)
这段经文也论述了对外邦人的改造和光照;“在高处开江河,在山谷中间造泉源”表示从属灵真理和属世真理中赋予聪明;“高处的江河”表示来自属灵真理的聪明,“山谷中间的泉源”表示来自属世真理的聪明;“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表示使属灵人和属世人充满真理,以前那里没有真理;“旷野”表示没有真理在其中的属灵人,因为迄今为止,它里面还没有真理;“干地”表示没有真理在其中的属世人,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进入它的属灵流注;“水池”表示属灵人将拥有丰富的真理,“水泉”表示属世人将拥有丰富的真理。“在旷野种上什亭的香柏树、桃金娘和橄榄树”表示赋予理性真理和对它们的感知,“把杉树,松树,并黄杨树放在沙漠”同样表示属世真理,也就是知识(科学)和认知,以及对它们的理解;“香柏树”表示高级理性真理,“桃金娘”表示低级理性真理,“橄榄树”表示对良善、因而对真理的感知,“杉树”表示高级属世真理,“松树”表示低级属世真理,“黄杨树”表示在属世人中,对良善和真理的理解。
诗篇:
祂使旷野变为水池,叫旱地变为水的涌出之地;祂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好建造可住的城邑。(诗篇107:35, 36)
这些话也论及对外邦人的光照。“使旷野变为水池”与前面的具有同样的含义;“祂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表示为了那些渴望真理的人;这些人由圣言中“饥渴的人”来表示;“好建造可住的城邑”表示他们出于真理为自己制造生活的教义,“城”表示教义,“住”表示生活。
以赛亚书:
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现在它要发生;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田野的野兽,龙和猫头鹰的女儿必尊敬我,因为我在旷野赐水,在沙漠赐河,好赐给我的百姓、我的选民喝。(以赛亚书43:19, 20)
这些话也论及主在外邦人当中建立的新教会。“旷野”表示在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无知,却渴望认识真理的人中间的教会状态。至于这段经文的细节在灵义上表示什么,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518a节)。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要安慰锡安,安慰她所有的荒场,使她的旷野像伊甸,使她的沙漠像耶和华的园子;其中必找到欢喜和快乐,称谢和歌唱的声音。(以赛亚书51:3)
这些话也论及在将承认主的外邦人中间的新教会;这教会由“锡安”来表示,“安慰”表示它的建立和对外邦人的改造;要变得像伊甸的“旷野”和像耶和华园子的“沙漠”表示那些以前没有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之人所拥有的来自对主之爱的智慧和聪明。前面解释了这段经文(可参看AE 721b节)。
诗篇:
旷野的居所滴落,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山谷也盖满了谷子。(诗篇65:12, 13)
这些话也论及外邦人中间的教会。“旷野的居所滴落”表示他们以前处于对真理的无知的心智承认并接受真理;“滴落”论及真理的流注,以及对真理的承认和接受;“居所”论及属于人心智的内层,“旷野”论及对真理的无知的状态。“小山以欢乐束腰”表示他们里面的良善以内心的喜乐接受真理;“草场以羊群为衣,山谷也盖满了谷子”表示属灵心智和属世心智都接受适合自己的真理;“草场”表示诸如属于属灵心智,因而属于理性心智的那类事物,“山谷”表示诸如属于属世心智的那类事物;“羊群”表示属灵真理,“谷子”表示属世真理。
以赛亚书:
下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岛和其上的居民,愿他们歌颂。愿旷野和其中的城邑,并基达人居住的村庄都扬声;愿磐石的居民歌唱,愿他们从山顶呼喊。(以赛亚书42:10, 11)
这些话论及那些因属世和感官化而远离教会真理之人中间的教会;“旷野”表示他们无知的状态,“歌颂和扬声”表示他们从传讲真理和真理的知识中感受到的喜乐。其余的,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406b节)。
由于“旷野”表示外邦人所处的对真理无知的状态,“饥饿”表示对真理的渴望,“喂养”表示从主那里获得的教导,所以主退到旷野,在那里教导寻求祂的群众,然后喂养他们。这一切发生在旷野,这一点可见于马太福音(14:13–22; 15:32–38)、马可福音(6:31–34; 8:1–9)和路加福音(9:12–17)。因为主所做的一切事,并与祂有关的一切事都具有代表性,因为它们都是对应,这些事也是如此。从这些经文和前面所引用的经文明显可知,“旷野”表示人那里的一种未经耕种、不可居住的状态,因而表示一种尚未被属灵之物激活的状态;因此,当论及教会时,它表示一种没有通过真理复活的状态;因此,它表示外邦人的宗教,这种宗教几乎是空虚无效的,因为他们没有真理在其中的圣言,从而不认识教导真理的主;由于他们没有真理,所以他们的良善与他们的真理也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良善就像它的真理,因为这一个属于那一个。由此可见,在论述外邦人的地方,“旷野”表示什么,即表示他们没有真理,却渴望真理,好叫他们的良善可以复活。
730d、(3)“旷野”还表示那些处于试探之人的状态,因为在他们里面,真理和良善被冒上来并呈现在心智面前的虚假和邪恶关闭,这一点从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可以看出来;因为这代表那些正在重生、要构成教会之人所进入的试探的每一个状态。每个人生来都是属世的,并且属世地生活,直到他变得理性;当他变得理性时,就能被主引导,并变得属灵;这一过程是通过植入来自圣言的真理知识,同时打开接受天堂事物的属灵心智,把这些知识从属世人中提升出来,并把它们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结合实现的。这种打开和结合只有通过试探才有可能,因为在试探中,人从内层与属世人中的虚假和邪恶争战。总之,人被带进教会,并通过试探成为教会。这些事由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漂流,并被引领来代表。他们寄居在埃及地代表属世人在重生之前的状态,因为“埃及地”表示属世人及其知识(科学)和认知,连同居于其中的渴望或贪婪和欲望,这可从前面关于埃及的阐述和说明清楚看出来(AE 654节)。但属灵状态,也就是人里面的教会状态,由以色列人被引入迦南地来代表,因为“迦南地”表示教会及其真理和良善,连同其居于属灵人中的情感和快乐;而在人从属世的变成属灵的,从而变成一个教会之前,他的改造和重生由他们在旷野漂流和寄居四十年来代表。
情况就是这样,并且“旷野”表示一种试探的状态,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要记得耶和华你的神这四十年在旷野引导你的一切路,是要苦炼你、试验你,知道你心内如何,肯不肯守祂的诫命;祂苦炼你,任你饥饿,使你吃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好教导你,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活着,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四十年你身上的衣服没有破旧,你的脚也没有肿。(申命记8:2–4)
申命记:
你们在旷野曾见耶和华你们的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祂在路上,在你们前面行,为你们找安营的地方,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给你们指示道路。(申命记1:31, 33)
又:
耶和华曾引领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那里有蛇、火蛇、蝎子、干旱无水之地;祂曾为你使水从火石的磐石中流出来,又在旷野用吗哪养活你,是要苦炼你、试验你,叫你终久得好处。(申命记8:15, 16)
又:
耶和华在旷野之地,在空虚、吼叫中,在沙漠里遇见雅各;就引领他,教导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申命记32:10)
此处所提到的这一切细节,以及出埃及记中关于以色列人寄居在旷野所讲述的一切细节,从他们出埃及到他们进入迦南地,都描绘了在信徒变得属灵之前,也就是构成人里面的教会的爱与仁之良善及其真理被植入之前,他们所遇见的试探。
知道何为属灵试探的人知道当一个人处于试探时,他被邪恶和虚假如此侵扰,以至于几乎只知道他在地狱里;他也知道,与人同在的主从内层或里面与试探争战;还知道在此期间,祂用属灵的食物与喝的,也就是天堂的良善与真理支撑他;属世人厌恶这些东西;尽管如此,属世人及其欲望还是被如此征服,仿佛死去;他就这样服从属灵人;人就是如此被改造、重生并引入教会的。这一切都包含在关于在旷野的以色列人的叙述中。但为清楚表明所指的是这一切,详述解释此处所引用的一些经文会很好。
(1)“耶和华曾引领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那里有蛇、火蛇、蝎子、干旱无水之地”表示处于试探的人被邪恶和虚假如此侵扰,以至于几乎只知道他在地狱里;“大而可怕的旷野”表示严厉的试探;“蛇、火蛇、蝎子”表示从感官和属世人发出的邪恶和虚假及其说服;“蛇”表示由此而来的邪恶,“火蛇”表示由此而来的虚假,“蝎子”表示说服;“干旱无水之地”表示真理的缺乏和关闭。“耶和华苦炼你、试验你,知道你心内如何”也表示这些事。
(2)“耶和华在旷野,在空虚、吼叫中,在沙漠里遇见雅各;就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以及“祂抚养他,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祂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在他们面前行”表示与人同在的主与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虚假争战。
(3)“祂用吗哪养活他们,为他们使水从火石的磐石中流出来,引领他们,教导他们”表示在此期间,主用属灵的食物与喝的,也就是天堂的良善与真理支撑人;“吗哪”表示属天之爱的良善,“从火石的磐石中流出来的水”表示来自主的这良善的真理。
(4)以色列人常常抱怨吗哪,渴望埃及的食物表示在试探中,属世人厌恶这些东西;故此处经上说:“耶和华苦炼你,任你饥饿,使你吃吗哪。”
(5)尽管如此,属世人及其欲望还是被征服了,仿佛死去,并服从属灵人,这一点由所有从埃及出来,却渴望回去,不愿进入迦南地的人在旷野的死亡来代表;他们的孩子被领进了迦南地。这代表并表示这些事物,这一点仅从灵义就能知道并看出来。
(6)试探之后,人就变得属灵,被带入教会,并通过教会被带入天堂,这一点由他们被领进迦南地来代表,因为“迦南地”表示教会,也表示天堂;这由这些话来表示,即:“耶和华苦炼你、试验你,叫你终久得好处。”耶和华教导他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描述了他们的属灵生命。“他们身上的衣服没有破旧,他们的脚也没有肿”表示属世人没有被这些苦炼伤害,因为“衣服”表示属世人的真理,“脚”表示属世人本身。此外,“四十”,无论年还是日,都表示试探的整个持续时间(可参看AE 633节)。
诗篇中的这些话涉及同样的事:
他们在旷野孤独地漂流,寻不见可住的城邑,又饥又渴;当他们的灵魂在路上发昏时,就呼求耶和华。祂领他们行走直路,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诗篇107:4–7)
这些话总体上论及那些被救赎的人,具体地论及在旷野中的以色列人;这些话描述了那些正被主重生的人所受的试探。他们寻不见的“可住的城邑”表示构成人里面的教会的生活教义;由于教会通过当经历试探时,遵行教义的生活而在人里面形成,所以经上说:“耶和华领他们行走直路,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他们又饥又渴,以至于他们的灵魂在路上发昏”表示真理的缺乏,直到绝望,然而又渴望真理。
耶利米书:
我忆起你年轻的时候,你在旷野跟随我时,你订婚期间的爱情。他们也不说,那使我们从埃及地上来,引导我们经过旷野、沙漠深坑之地,和干旱密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的耶和华在哪里呢?我领你们进入五谷之地,得吃其中的果子和美物。(耶利米书2:2, 6, 7)
耶和华所忆起的“年轻的时候”和“订婚期间的爱情”表示当人从属世的变成属灵的时,他的改造和重生的状态;由于人通过这种方式与主结合,可以说被许配给祂,所以这就是“订婚期间的爱情”所表示的;由于这一切通过试探实现,所以经上说:“你在旷野跟随我时。”“祂引导我们经过旷野、沙漠深坑之地,和干旱密荫之地”描述了试探的状态;“旷野”表示这种状态;“沙漠深坑之地”表示在出来的邪恶和虚假方面的这种状态,“干旱密荫之地”表示模糊的对良善的感知和对真理的理解。“我领你们进入五谷之地,得吃其中的果子和美物”描述了试探之后,人的状态,这句话表示被带入有教义真理的教会,爱与仁之良善通过教义真理被采用;“地”表示教会;“五谷之地”表示教义真理方面的教会;“吃”表示采用;“果子”表示爱之良善,“美物”表示仁爱与生活的良善。
以西结书:
我必将你们从万民中领出来,从列地聚集你们,我必带你们到万民的旷野,在那里面对面地审判你们,就像我在埃及地的旷野审判你们的列祖一样;那时,我必使你们从杖下经过,把你们带入盟约的束缚中。(以西结书20:34–37)
此处“旷野”也表示试探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万民的旷野”和“埃及地的旷野”,因为所指的是重生之前,属世人的状态,这就是旷野和沙漠,因为那时它里面没有良善和真理,只有邪恶和虚假;但当虚假和邪恶从那里被逐出或灭绝时,真理和良善就被植入,以取而代之,然后它就从旷野变成“黎巴嫩”和“园子”。“在旷野面对面地审判他们”表示以一种他们承认的方式指示他们过的是什么品质的生活;因为在试探中,人的邪恶和虚假会出来并显现;“面对面”表示对着生活和承认。“那时,我必使你们从杖下经过,把你们带入盟约的束缚中”表示人经受了艰难的事后,与主的结合,也就是改造,就实现了;“从杖下经过”表示经受艰难的事,“盟约的束缚”表示与主的结合。
何西阿书:
我必察罚她拜巴力的日子,那时她跟着她的爱人走。因此,看哪,我要领你到旷野,然后说动她的心,从那里我必赐给她葡萄园,又赐亚割谷作为希望之门,她必在那里回应,像她年幼的日子,又像她从埃及地上来的日子那样;在那日,你必称呼我,我的丈夫,不再称呼我,我的巴力。(何西阿书2:13–16)
她跟着走的“巴力”和“爱人”表示属于属世人并被热爱的事物,即欲望和由此而来的虚假;“我要领你到旷野”表示这些必须通过试探被移除;“然后说动她的心”表示之后会有安慰;“从那里我必赐给她葡萄园,又赐亚割谷”表示那时他们将拥有属灵和属世的真理。“那时她必在那里回应或歌唱,像她年幼的日子,又像她从埃及地上来的日子那样”表示之后他们将拥有从天堂出来的良善的流注和随之而来的喜乐,就是那些属于古代的教会,从属世的变成属灵的人所拥有的那种,“年幼的日子”表示古教会的时代,“像她从埃及地上来的日子那样”表示当他们从属世的变成属灵的时。“在那日,你必称呼我,我的丈夫,不再称呼我,我的巴力”表示那时,就是当来自属世人的欲望被弃绝时,通过对真理的情感实现的与主的结合。
由于“旷野”表示试探的状态,“四十”,无论年还是日,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持续时间,所以在旷野四十天的试探表示主所受的试探,这些试探是最可怕的,主从童年时期直到十字架受难都在遭受这些试探;对此,福音书上如此描述:
耶稣被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祂禁食了四十昼四十夜,后来饿了;那试探者走近祂。(马太福音4:1–3; 路加福音4:1–3)
马可福音:
灵就催促耶稣,让祂出去到旷野那里;祂在旷野四十天,受试探,并与走兽在一起。(马可福音1:12, 13)
这些话的意思不是说,主只被魔鬼试探了四十天,并且这些结束了,而是说,祂整个一生都在受试探,直到最后一刻,就是当祂在客西马尼园遭受残酷的内心痛苦,后来又遭受可怕的十字架受难时;因为通过被允许进入主从母亲那里所获得的人身的试探,祂征服了所有地狱,同时荣耀了祂的人身。关于主所受的这些试探,可参看《属天的奥秘》所写的,以及《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01节)所摘录的。在旷野四十昼四十夜的试探表示主所受的所有这些试探,因为“旷野”表示试探的状态,“四十昼四十夜”表示这些试探的整个持续时间。福音书对这些试探没有写更多,因为关于它们,所揭示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尽管如此,先知书,尤其大卫诗篇,详尽地描述了它们。经上所说与主同在的“走兽”表示地狱社群;“禁食”在此表示诸如存在于试探的争战中的那种痛苦。
730e、(4)“旷野”同样表示地狱,因为那被称为旷野的,是没有收成或住所之处,也是野兽、蛇和龙所在之处,这些表示没有教义真理或生活良善之处,因而是邪恶的爱所产生的欲望,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虚假所在之处;由于这些在地狱,而前者在旷野,所以出于对应,“旷野”也表示地狱。此外,每个人里面的属世人只要与属灵人分离,如它重生之前的样子,就是一个地狱,因为人与生俱来的一切遗传之恶都居于他的属世人,只有通过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神性真理的流注才能从它那里被逐出,也就是被移除;这种进入属世人的流注只有通过属灵人才能到来,因为属世人在世界,属灵人在天堂;因此,在主能从天堂移除属世人中的地狱之前,属灵人必须打开。被丢进旷野或沙漠的叫阿撒泻勒的公山羊就代表这地狱是如何被移除的;因为出于对应,“公山羊”表示就其情感和知识而言的属世人,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就其欲望和虚假而言的属世人。论到这公山羊,我们在摩西五经如此读到:
亚伦要取两只公山羊,并为它们拈阄,一阄归与被祭祀的公山羊,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他用被祭祀的小公牛和被祭祀的公山羊的血为会幕和祭坛赎罪之后,要两手按在公山羊阿撒泻勒的头上,在其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和罪;把它们归在公山羊的头上,之后借所派之人的手,把它送到旷野去。因此,这公山羊要担当以色列人一切的罪孽,被带到被剪除之地和旷野;小公牛和被祭祀的公山羊的皮、肉和粪都要在旷野焚烧;这样他们就可以赎罪,并清除他们的一切罪。(利未记16:5–34)
经上吩咐这些事,是为了代表赎罪,也就是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取两只公山羊就是为了代表这一点,因为出于对应,“公山羊”表示属世人;要被祭祀的公山羊代表洁净部分的属世人,要被送到旷野的公山羊没有被洁净的属世人。由于这后者充满混乱的欲望和不洁,如前所述,所以这公山羊从营中被送到被剪除之地和旷野,好叫他可以担当这个教会中所有人的罪孽和罪;“被剪除之地和旷野”表示地狱。亚伦两手按在它的头上并承认罪,代表传递和转移,因为当人从罪中洁净,或赎罪时,这一切就会发生,那时罪被送到地狱,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则被植入,以取而代之;这些部分地由取自在祭祀中被献上的小公牛和另一个公山羊的脂肪,也由它们的血,尤其取自公绵羊的燔祭来代表(对此,可参看利未记16:5–24),因为出于对应,“公绵羊”表示仁之良善方面的属世人。不过,必须知道,以色列人一点也没有通过这些事从他们的罪中洁净,只是属世人正在重生时的洁净被代表了。这些外在事物,尤其献祭,代表了属于人的重生的一切事;这样做是为了天堂与犹太教会通过敬拜的外在结合,外在所代表的内在出现在天堂。谁看不出全会众的罪不可能转到一只公山羊身上,并被他带到地狱?由此明显可知,“旷野”在各种意义上表示什么。
731、“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表示教会的状态,在此期间,可能会规定它在许多人或更多人中间。这从“地方”和“神预备”的含义清楚可知:“地方”是指状态(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神预备”是指主提供,因为人所做的事是预备的,而主所做的事是提供的。此外,提供论及“地方”所表示的状态,而“预备”论及“地方”。它表示在此期间的状态可以在许多人或更多人中提供,因为妇人逃到旷野表示这教会还在少数人当中,因是在那些没有处于良善,因而没有处于真理的人当中,这可见于前文(AE 730a节)。由此可知,这句话,即“在那里有神给妇人预备的地方”表示教会的状态,在此期间,可能会规定它在许多人或更多人中间;接下来的话,即“叫他们在那里养活她一千二百六十天”表示直到它成长到完全(参看AE 732节)。不过,本章接下来的经文更充分地论述了妇人在旷野的“地方”所指的教会的这种状态,因为经上说:“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在那里被养活一时,数时和半时,躲避那蛇的面。”此外还有其它许多情况。
“地方”表示状态,因为在灵界,空间、地方和距离在其起源上就是生命状态。事实上,这些在那里看起来和在这个世界上一样;然而,它们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即:每个人的品质都可从他所住的地方得知,而他所住的地方可从他是什么得知;因此,它总体上照着方位与所有人的地方有关,具体地与社群里的地方有关,更具体地或个体地与家里、甚至房间里的地方有关。由此清楚可知,地方与状态的品质行如一体,这是因为在灵界,出现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甚至陆地,都是属灵事物的对应;这就是为何“地方”表示状态。空间、地方和距离在其起源上是状态,因此在圣言中表示状态(参看《天堂与地狱》,191–199节,标题是关于天堂的空间)。由于同样的原因,在我们的世界,用地方来标明状态是一种习俗,如“建在高处”、“在显赫之地”、“在尊贵之地”就是用来表示一种崇高、显赫或尊贵状态的词语。
由此明显可知,主对祂的门徒所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在祂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祂要去为他们预备地方;祂若去为他们预备了地方,就必来接他们到祂自己那里去。(约翰福音14:2, 3)
“为他们预备地方”表示照着各人的生命状态为各人提供天堂,因为“门徒”表示所有将要属于祂的教会之人。路加福音:
污灵从人里面出来,走遍干旱之地,寻找安息之所。(路加福音11:24)
“污灵从人里面出来”表示将邪恶,由此将虚假从一个悔改的人那里移除;他因寻找安息之所而走遍的“干旱之地”表示属于其生命的邪恶和虚假的状态。在提到一个地方和数个地方的圣言的其它部分也是如此。
732、“叫他们在那里养活她一千二百六十天”表示直到它成长到完全。这从“一千二百六十天”的含义清楚可知,“一千二百六十天”是指从开始到结束,因而是指完全(对此,参看AE 636节);因为这个数字涉及三年半,“三个半”,无论是年还是日,都表示完全(参看AE 532, 658节)。“叫他们养活她”这么多天,表示直到它成长到完全,因为这一点从前面的经文可知,即“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这表示“妇人”所指的新教会一开始在少数人当中,但在此期间,可能会规定它在许多人或更多人当中;所以才补充说,直到它成长到完全;此外,“养活”表示维持生命并成长。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何这个被称为圣耶路撒冷的新教会首先要在少数人中开始,然后在许多人或更多人中间,最后成长直到完全。首先,它的教义,也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只能被那些从内层受真理影响的人承认和接受,而只有那些能看见真理的人才从内层受真理影响,只有那些培育自己的智力官能,没有因对自我和世界的爱而在自己里面摧毁它的人才看见真理。第二个原因是,新教会的教义只能被那些没有通过教义,同时通过生活确认唯信的人承认,从而接受;只通过教义确认不会阻止接受,但通过生活确认却会阻止;因为这些人不知道什么叫对主之爱,也不知道什么叫对邻之仁,他们也不想知道。
第三个原因是,地上的新教会照着它在灵人界的增长而成长,因为来自灵人界的灵人与世人同在,他们来自那些活在地上时就处于其教会的信仰之人;在这些人当中,只有那些对真理拥有一种属灵情感的人才接受教义;只有这些人与该教义所在的天堂结合,并且他们将天堂与世人结合。在灵界,这些人的数量现在天天增长;因此,在地上被称为新耶路撒冷的教会也照着他们的增长而增长。这些也是主离世之后的基督教会在欧洲增长如此缓慢,没有达到它的完全,直到一个时代逝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