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1)》创世记第五章经文、概览、内义

《天堂的奥秘(卷1)》创世记第五章经文、概览、内义

经文

1这是亚当后代的记载。当神创造人的日子,是照着神的样式造的。2男和女,他创造了他们,并祝福他们。在他们被创造的日子,他称他们的名字为人。3那人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4人的日子,在他生塞特之后,是八百年,并且他生了儿子和女儿。5人的所有日子,他活了九百三十年,就死了。6塞特活到一百零五岁,生了以挪士。7塞特生以挪士之后,又活了八百零七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8塞特的所有日子是九百一十二年,他就死了。9以挪士活到九十岁,生了该南。10以挪士生该南之后,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11以挪士所有的日子是八百零五年,他死了。12该南活了七十年,生了玛勒列。13该南生玛勒列之后,又活了八百四十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14该南所有的日子是九百一十年,他就死了。15玛勒列活了六十五年,生了雅列。16玛勒列生雅列之后,又活了八百三十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17玛勒列所有的日子是八百九十五年,他就死了。18玛勒列生雅列之后,又活了八百三十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玛勒列所有的日子是八百九十五年,他就死了。19雅列生以诺之后,又活了八百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20雅列全部的日子是九百六十二年,他就死了。21以诺活了六十五年,生了玛土撒拉。22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23以诺所有的日子是三百六十五年。24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了。25玛土撒列活了一百八十七年,生了拉麦。26玛土撒拉生拉麦之后,又活了七百八十二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27玛土撒拉所有的日子是九百六十九年,他就死了。28拉麦活了一百八十二年,生了一个儿子。29给他起名叫挪亚,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30拉麦生挪亚之后,又活了五百九十五年,并且生了儿子和女儿。31拉麦所有的日子是七百七十七年,他就死了。32挪亚活了五百年,挪亚生了闪、含、雅弗。

概览

460、本章将具体讨论上古教会后代的延续,直至大洪水。

461、因上古教会本身是属天的,被称为“人”,是“神的样式”(1节)。

462、第二代教会不如上古教会属天,称为“塞特”(2-3节)。

463、第三代教会被称为“以挪士”(6节);第四代被称为“该南”(9节);第五代“玛勒列”(12节);第六代“雅列”(15节);第七代“以诺”(18节);第八代“玛土撒拉”(21节)。

464、被称为“以诺”的教会被描述为,基于上古教会直接领受的启示,制定了教义。尽管这样的教义在当时对任何人都没有用处,却一直被保存下来,供后代使用。“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就是这层意义(22-24节)。

465、第九代教会被称为“拉麦”(25节)。

466、第十代,是洪水之后的三个教会的始祖,即“挪亚”,该教会被称为“古教会”(28-29节)。

467、“拉麦”被描述为,在他那里,关于上古教会的直接领受已经没有任何遗留;而“挪亚”,代表着新的教会(第29节)。

内义

468、从前一章所述可看出,其中所提的名字象征异端和教义。由此可知,本章中所提到的名字并不指具体的人,而是另有所指。在本章,他们象征教义或者教会,尽管经历了某些改变,仍从上古教会时期一直保存到“挪亚”。不过,随着时间的进程,每个教会渐渐缩小,最终存留在少许人之中。存留在洪水时期少许人当中的教会被称为“挪亚”。

【2】真正教会的人数不断缩减,最终存留在少许人当中,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其它各时期教会身上。在圣经中,那些存留下来的人被称为“遗留”或“余剩”,特别是“在地的中央或中心处”的人。这种情况在整体上和在个体上是一样的;就像在整个教会中一样,在每一个体中也是如此。倘若主未在每个人之中保存“余剩”,他将免不了在永死中灭亡,因为“余剩”之中才有属灵和属天的生命。这同样适用于总体或普遍层面上,如果没有一些人在其中保留着教会或真正的信仰,那么人类就会灭绝。众所周知,一座城,甚至整个王国,因少许人的缘故得以保存。这情形就好比人体内的心脏一样,只要心脏健全,周围的脏腑就能生存;当心脏衰弱,所有部分都受到影响,人便会死亡。最后的“余剩”以“挪亚”来表示,否则势必“全地败坏”,正如下一章所说的那样。

【3】关于人和教会中的“遗留”或“余剩”,先知书中随处可见:

那时,剩在锡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册上记名的,必称为圣;主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又将耶路撒冷中杀人的血除净。(以赛亚书4:3,4)

此处将“圣”归于“余剩”的,这些“余剩”是教会的“余剩”,也是教会成员的“余剩”,因为仅仅留在锡安和耶路撒冷不能成为被称为圣的理由。在同一先知书中有类似的说法:

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脱的,不再倚靠那击打他们的,却要诚实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所剩下的,就是雅各家所剩下的,必归回全能的神。(以赛亚书10:20-21)

《耶利米书》中说:

当那日子,那时候,虽寻以色列的罪孽,一无所有;虽寻犹大的罪恶,也无所见;因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赫免。(耶利米书50:20)

《弥迦书》还说: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露降在草上。(弥迦书5:7)

【4】余剩或遗留,无论是说个人还是教会,也用“十分之一”来表示,这些被视为神圣。因此“十”这个数字也是神圣的,关于余剩的预言也就与“十”相关。请看:

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境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墩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以赛亚书6:12,13)

遗留下来的,被称为“神圣的树墩子”。请看《阿摩司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这城)发出一千兵的,只剩一百;发出一百的,只剩十个留给以色列家。(阿摩司书9:3)

这些话以及其它多处,在内义上表示的就是那些“余剩”。一座城因教会的“余剩”而被存留,这可从神与亚伯拉罕关于所多玛的对话中看出来:

亚伯拉罕说:“假如在那城里见有十个呢?”神说:“为这十个的缘故,也不毁灭那城。”(创世记18:32)

469、第一节 这是亚当后代的记载。当神创造人的日子,是照着神的样式(制)造的。

“后代的记载”是对那些从上古教会开始的人的记录;“当神创造人的日子”,表示成为属灵人;“是照着自己的样式制造的”,表示成为属天人。因而是对上古教会的描述。

470、“后代的记载”是对那些从上古教会开始的人的记录。接下来的内容足以证实;因为从这里直到第11章或到希伯这个名字,这期间的名字并不代表个人,而是事物。在上古时期,人类被划分为家庭、家族、民族。家庭由夫妻及其子女组成,有时还包括为他们服务的成员。家族由几个或更多的家庭组成,各家相离不远,但不住在一起。民族则是由几个或更多这样的家族组成。

471、他们之所以这样居住,即各自独立,按家庭、家族和民族划分,目的是为了完整地保持教会的纯洁;这样,所有的家庭和家族都依附于祖先,因而能够持续地保持在仁爱和真正的崇拜中。除此以外,每个家庭都拥有与其他家庭不同的特有天赋。因为众所周知,子女,甚至是后代,会从他们的父母那里继承天赋,并且拥有诸如面部特征在内的多种可以识别的特征;为了避免性格上的混乱,而保持准确的区分,主高兴他们这样居住。因此,教会生动地代表了主的国度,因为在主的国度中有无数的团体,照着仁爱和信仰的不同而彼此区别。如之前所述,这就是“独自居住”和“住帐棚”的意义所在。因着同样的理由,主也悦纳犹太教会这样做,区分为家庭、家族、民族,应当在家族内部通婚。蒙主怜悯,将在后文详述这方面内容。

472、“当神创造人的日子”,表示成为属灵人;“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表示成为属天人;可从前文所述内容得知。“创造”一词特指人的新造或重生;而“制造”则表示正被完善。因此,在圣经中,对“创造”、“塑造”和“制造”有着精确的区分;就像在先前第2章论到属灵人成为属天人时,“他歇了神一切制造他所创造的工”;另一节也说,“创造”论及属灵人,“制造”,象征被完善,论及属天人(参16和88节)。

473、之前已讨论过,“神的样式”是属天人,“神的形像”是属灵人。“形像”是为了“样式”,“样式”是完美的复制,因为属天人作为主的“样式”,完全由主掌控。

474、因此,在讨论上古教会的诞生和发展时,首先要说明的是,它是如何从属灵发展成为属天的,由此开始有了进一步的繁衍。

475、第二节 男和女,他创造了他们,并祝福他们。在他们被创造的日子,他称他们的名字为人。

“男和女”表示信仰与仁爱之间的结合。“称他们的名字为人”表示教会首次被称为人。

476、先前已提到并展示过,以“男和女”来表示信仰与仁爱之间的结合;也就是说,“男”或“男人”代表理智以及属于理智的事物,这属于信仰;而“女”或“女人”代表意志以及属于意志的事物,这属于仁爱。这就是为什么她被称为“夏娃”,意思是众生之母,而爱是生命。因此“女“也用来象征教会,如前所述,“男”象征教会中的人。此处所论的是教会当时的状态,当下是属灵的,很快成为属天的,这就是为何“男”在前,就像创世记第1章26和27节中的“创造”一词同样指向属灵的人。然而,当那婚姻成立或教会成为属天时,就不再说“男和女”,而被称为“人”,因着婚姻而代表两者。因此紧接着说“称他们的名字为人”,“人”表示该教会。

477、“人”是上古教会,这一点在前面经常提及并阐明;就最高的意义而言,唯独主自己是人。作为主的样式,属天的教会因此被称为“人;后来属灵的教会,作为他的形像,也被如此称呼。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任何有理性思维的人都称为“人”。因为是理智让我们成为人,有的人可能因为他们的理智更发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人。但事实上,人与人的区别是基于对主的爱和信仰。

【2】上古教会,以及所有的真教会,因而属于这些教会的成员,或那些出于对主的爱和对他的信仰而生活者,都特别被称为“人”;这可从圣经中明显看出。例如,《以西结书》中说:

我必使以色列全家的人数在你上面增多……我必使人和牲畜在你上面加增;他们必生养众多。我必使你们有人居住,像古时一样,并要赐福与你比先前更多;我必使人,就是我的民以色列,行在你上面。(以西结书36:10-12)

此处用“古时”象征上古教会;“先前”象征古代教会;“以色列全家”和“以色列民”象征初期教会或在外邦人中的教会;所有这些教会都被称为“人”。

【3】在摩西五经中写道:

你当追想上古之日,思念历代之年,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将人的众子分开,就照着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申命记32:7,8)

此处的“上古之日”象征上古教会;“历代之年”象征古代教会;“人的众子”象征那些信主者,此信是“以色列人的数目”。还有:

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我观看,不料,无人,空中的飞鸟也都躲避。(耶利米书4:23,25)

此处的“地”象征外在人;“天”象征内在人;“人”象征对良善的爱;“空中的飞鸟”象征对真理的认知。

【4】再看:

日子将到,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耶利米书31:27)

此处的“人”象征内在之人,“牲畜”象征外在之人。还有:

你们休要倚靠世人,他鼻孔不过有气息,他算什么呢?(以赛亚书2:22)

此处的“人”表示教会中的人。在同一先知书中还说:

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以赛亚书6:12)

这里论及人的荒废,以至于不再有良善,也不再有真理。还有:

地上的居民被焚烧,剩下的人稀少。(以赛亚书24:6)

此处的“人”象征有信仰者。还有:

大路荒凉,行人止息,敌人背约,藐视城邑,不顾人民,地上悲哀衰残。(以赛亚书33:8,9)

所说之人在希伯来语中为“以挪士”。再看:

我必使人比精金还少,使人比俄斐的纯金更少;我必使天震动,使地摇撼,离其本位。(以赛亚书13:12,13)

此外首先提到的人是“以挪士“(Enosh),第二处所说的人是“亚当”(Adam)。

478、之所以被称为“亚当”,是因为希伯来语“亚当”这个词的意思“人”。事实上,他从未以“亚当”作为名字相称,而是被称为“人”,这从本节和之前的经文中,论到他时的用词可以看出,有时还用复数而非单数,并且这个词既指男人又指女人,男女一起也被称为“人”。

关于两者,谁都可从“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称他们为人”这句话看出。类似的还有: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创世记1:27-28)

由此也得知,此处论到的并非什么人类始祖的某个人的被造,而是论及上古教会。

479、“称……名”或“以……名相称”在圣经中表示知道其性质,在之前的所有阐述中,指的是上古教会的性质:也就是取自泥土或由主重生的人,因为“亚当”的意思是土。之后,他成为属天的,这样的“人”,出于对主之爱的信仰而胜过其他人。

480、从创世记第1章26和27节也可看出,“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称他们的名字为人”,这“日子”就是“第六日”的末尾,对应于安息日或第七日的开始;因为如前所述,第七日或者安息日代表属天人。

481、第三节 那人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

“一百三十岁”象征一个新教会兴起前的时期,该教会与上古教会略有差别,便说“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此处的“样式”与信仰相关,“形像”与仁爱相关。该教会被称作“塞特”。

482、出现在本章的年份或年数所代表的内在意义,至今尚无人知晓。坚守字面意义的人认为这些年份指代的是普通的历史年数。但实际上,从这里直至第12章,并无如字面所示的历史记载,而是每件事物都蕴含着其他层面的含义;数字的使用,就像名字一样,也有其特殊含义。

在圣经中,数字三和数字七经常出现,它们在各处都象征着某种圣洁或最神圣的状态,这些状态由时间或其他事物所包含或所代表。在最小的细节和最大的事件中都是如此,因为部分构成了整体,最小的反映了最大的。它们的关系是一致的,整体由部分组成,或最大的由最小的构成,都是恰当相符的。

【2】正如在《以赛亚书》中说:

但现在耶和华说:“三年之内,按照雇工的年数,摩押的荣耀必被藐视。”(以赛亚书16:14)

在同一先知书中还说:

主对我这样说:一年之内,照雇工的年数,基达的一切荣耀必归于无有。(以赛亚书21:16)

上述经文中,长短的时间都用来表达此意。在《哈巴谷书》中这么说:

耶和华啊,我听见你的名声就惧怕;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哈巴谷书3:2)

此处的“年间”象征主的到来。如果时段较短,代表主的每一次到来,因为那时一个人正被重生;如果时段较长,则代表主的教会重新兴起。这样的时段在《以赛亚书》中还被称为“救赎之年”:

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赎之年已经来到。(以赛亚书63:4)

正如《启示录》第20章第2节、第3节和第7节中提到的,撒旦将被捆绑的“一千年”,以及第4至6节提到的头一次复活的“一千年”,并不表示一千年,而是指它们所处的状态;因为就像之前所展示的那样,“日”(或“天”)和“年”(或“岁”)同样用来表示状态,并通过年日的数字来描述状态。

因此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章中的时间同样涉及到状态,因为每一个教会在直接领受(真理与良善)的状态上与另一个不同,根据遗传和实际情况的不同特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