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十八章内义3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十八章内义3

2171、“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象征主的理性之善与他的真理结合,这从“亚伯拉罕”“撒拉”和“帐棚”的象征意义中可以看出,稍后会详细解释。

正如圣经中任何单个细节的意义由其在内在意义上的主题决定,这里的细节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它们具体与主在人性中的直接领受进入神性的直接领受有关。但那些不知道什么是直接领受的人,无法理解它的作用,更无法理解直接领受如何变得越来越内在,即自然层面的直接领受、理性层面的直接领受,最终是主独有的内在神性的直接领受。

拥有直接感知者,例如天使,知道他们处于哪种直接领受中,是自然的、理性的,还是更内在的神性的。何况是主,他的直接领受来自至高无上的无限神性本身,这在第1616节末尾和第1791节中有详细描述,天使们从未拥有这种直接领受,因为他们的直接领受是从主的至高无上的神性经由他的人性本质流入的。

描述主的直接领受是因为他在世时有人性,他通过这种方式知道神性本身、神性之人和神圣之向前推进如何在他里面结合;然后他的理性如何变得神圣;最终通过他,即通过他的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人类得以拯救。这些内容将在本章中讨论,因此首先描述了主的直接领受,然后是这种结合的过程。

2172、“亚伯拉罕”在这里代表主在良善方面的状态,这从“亚伯拉罕”的象征意义中可以看出。亚伯拉罕代表主在人性中的状态,当他与耶和华对话时,如这里一样,也如之前第1989节所述,他在那个状态和那个年龄段代表主,因为那时他也与耶和华对话。在其它地方,“亚伯拉罕”象征主的神性良善,而“撒拉”象征神性真理,因此现在代表主理性之善。

2173、“撒拉”象征主在真理方面的状态,这从“撒拉”的象征中可以看出,她是结合于良善的理智真理,在这里是理性真理,原因与刚才所说的“亚伯拉罕”相同。至于“撒拉”象征真理,见之前第1468节、1901节、2063节、2065节。

在圣经的历史部分,良善与真理只能通过“婚姻”来象征,因为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确实,在属天事物和属灵事物之间存在神性的婚姻;或者说,在仁爱的事物和信仰的事物之间存在神性的婚姻;或者说,在意志的事物和理解的事物之间存在神性的婚姻。前者是善的,后者是真的。

这种婚姻存在于天上的主的王国中,也存在于地上的主的王国或教会中,也存在于每个人的每个细节中,甚至在所有最微小的细节中。那些不在这种婚姻中的事物是没有生命的。实际上,这种婚姻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及其每个细节中,但以不同的形式和种类存在,否则那里什么也无法存在。

因为在每个细节中都存在这种“婚姻”,所以先知书中每件事物都以双重方式表达,特别是在《以赛亚书》中,一个表达指向属天的事物或良善,另一个指向属灵的事物或真理(参683,793,801节)。关于这种婚姻存在于每个细节中,见第718,747,917,1432节。因此,“亚伯拉罕”象征主的良善,而“撒拉”象征主的真理。

2174、“帐棚”象征在主爱的神圣方面的状态,这从“帐棚”的意义可以看出,见之前第414,1102,1566,2145节。

2175、“说”象征当时直接领受的状态,这从“说”在历史意义上的象征可以看出,它表示直接领受,见之前第1898,1919,2080节。

2176、“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做饼”象征在那个状态下他的爱的属天事物,这从“细面、细麦和饼”的意义可以看出,详见后文。那些专注于文字或词语的意义,尤其是关注通过这些词语描述的历史事件的人,无法相信这些词语有更深的含义。他们不仅在思考这个预备过程,还在思考来到亚伯拉罕那里的几个人,而不是思考这些词语所隐含的奥秘。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难以相信圣经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中都隐藏着奥秘,就像在预言部分中一样。原因还在于历史事件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会模糊更深层次的含义。

然而,仅仅因为这是主的话语,不仅为世人而写,也为天堂而写,并且当世人阅读它时,天使会从中获得天堂的观念,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其中包含了奥秘,从而通过圣经将天堂与人间连接起来。

后文会探讨“细面、细麦和饼”在内在意义上的含义。

2177、“细面”象征当时主内的理性中的属灵和属天事物,“饼”象征二者的结合,这从代表性教会的祭祀和所用的素祭中可以明显看出,素祭由拌有油的细麦粉制成,并做成饼。

代表性崇拜的主要内容是燔祭和牲祭,它们的象征意义,见上文关于“饼”的部分(参2165节),即天上的主的王国和地上的主的王国或教会的属天之物,以及每个人的主的王国或教会中的属天之物,总体上是所有与仁爱和仁义相关的事物,因为这些是属天的事物。这些在当时统称为“饼”,这些祭祀中还附有素祭,素祭如前所述,由拌有油的细麦粉制成,还加上乳香,以及酒的奠祭。

【2】这些象征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即它们与祭祀相似,但程度上相对较轻,因此象征了属灵教会的事物,以及外在教会的事物。每个人都可以看出,这些事物之所以被命令,是因为它们代表了神圣的事物,并且每一个代表都有其特殊和独特的意义。因为如果它们不象征神圣的事物,那么它们就与外邦人的祭祀、素祭、奠祭、乳香以及永火等相似,这些都源自古教会,尤其是希伯来教会。但是,由于这些外邦人仪式中缺少了内在的神圣性(即所象征的神圣事物),它们仅仅是偶像崇拜,正如它们在犹太人中变成的那样,因此犹太人陷入了各种偶像崇拜。因此,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每一个仪式,尤其是祭祀及其所有细节,都包含了天堂的奥秘。

【3】关于素祭,经上描述了它的形式以及如何在摩西书中制备成饼,见于《利未记》第二章,《民数记》第十五章和其它地方。素祭的律法在《利未记》中用这些话描述:

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素祭的条例乃是这样:亚伦的子孙要在坛前把这祭献在耶和华面前。 祭司要从其中-就是从素祭的细面中-取出自己的一把,又要取些油和素祭上所有的乳香,烧在坛上,奉给耶和华为馨香素祭的纪念。所剩下的,亚伦和他子孙要吃,必在圣处不带酵而吃,要在会幕的院子里吃。烤的时候不可搀酵。这是从所献给我的火祭中赐给他们的份,是至圣的。 (利未记6:13-17)

【4】“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象征主的爱,即主的怜悯,永恒久远;“火”在圣经中象征爱,见第934节。因此,焚烧为馨香之祭代表主在那些属于仁爱和仁义之事物中的喜悦。(“气味”象征喜悦,即令人愉快的,参925和1519节)。“取一把”象征用所有的力量或用整个灵魂去爱;因为“手”或“掌”象征力量(参878凶),因此也表示“一把”。

“细面、油、乳香”象征所有的仁义,“细面”象征其属灵的部分,“油”象征其属天的部分,“乳香”象征其令人愉悦的部分。(“细面”象征属灵的部分,从本节经文和接下来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油”象征属天的或仁义的良善,见第886节;“乳香”因其香气而令人愉快和被悦纳,见第925节。)

【5】无酵或不发酵代表着纯洁,因此是出自纯洁的心灵且没有污秽的。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吃剩下的部分代表着人的回应和归属,因此通过仁爱和仁义达到连接,所以命令他们在神圣的地方吃。因此被称为“至圣的”。

这些是通过“素祭”所象征的意义,并且这些象征在天堂被如此理解。当教会的人们这样理解这些象征时,他们的思想就与天使的领受相似,因此他们虽然在地上,但实际上是在主的天堂中。

【6】关于素祭,经上还讨论了它在每种类型的祭祀中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制成饼,如何由那些洁净的人献上,在其它场合也有提到。要全部引述并解释这些内容,会太冗长,可参见《出埃及记》29:39-41;《利未记》5:11-13;6:9,10,12-14;10:12,13;23:10-13,16,17;《民数记》5:15及以下;6:15-17,19,20;7章各处;28:5,8,9,12,13,20,21,28,29;29:3,4,9,10,14,15,18,21,24,27,30,33,37。

【7】做饼的细面总体上代表了与面包相同的事物,即属天的爱,而细面的“面粉”象征属灵的部分,如上述引用的经文所示。

被称为“陈设饼”或“陈设桌饼”的饼是由细面制成的,这些细面被制成饼并放在桌子上,作为永恒之爱的象征,即主对全人类的怜悯以及人的回应。关于这些,摩西五经中这样说:

你要取细面,烤成十二个饼,每饼用面伊法十分之二。 要把饼摆列两行,每行六个,在耶和华面前精金的桌子上;又要把净乳香放在每行饼上,作为纪念,就是作为火祭献给耶和华。每安息日要常摆在耶和华面前;这为以色列人作永远的约。这饼是要给亚伦和他子孙的;他们要在圣处吃,为永远的定例,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是至圣的。(利未记24:5-9)

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神圣的仁爱和仁义,“细面”象征与细面粉相同的东西,即属天和属灵的部分,而“饼”象征两者的结合。

【8】因此,显而易见,对于那些在属天观念中的人来说,圣言的神圣是怎样的;甚至,这个象征性仪式本身的神圣也是如此。因此,它被称为“至圣的”。

反过来,对于那些认为其中没有任何天堂的事物,并且仅停留在外在的人来说,圣言没有任何神圣,就像那些仅仅将“面粉”看作面粉,“细面”看作细面,“饼”看作饼,并且认为这些话没有包含任何神圣的意义;他们就像那些认为圣餐中的饼和酒只是一种仪式,其中没有内在的神圣。然而,圣餐是如此神圣,以至于通过它人与天在心智层面相结合。当他们从内在情感中思考饼和酒代表主的爱和人的回应时,他们因此从内在的思维和情感而处于神圣之中。

【9】类似的象征还包括以色列的子孙进入应许之地时,要从初熟的面团中献上饼,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民数记15:20);这些象征的意义也可以在先知书中看到,这里仅引用《以西结书》中的一句:

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穿的是细麻衣和丝绸,并绣花衣;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你也极其美貌,发达到王后的尊荣。 (以西结书16:13)

这里谈论的是耶路撒冷,通过它代表教会,在其初期,即古教会,它被描述为穿着华丽的衣裳和许多装饰;其真理和善的情感则通过细面、蜂蜜和油来描述。每个人都可以显而易见,这些事物的内在意义上与字面意义完全不同。亚伯拉罕对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做饼”,也同样如此。(“三”象征神圣,已在第720节和第901节中展示。)

2178、第七节 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

“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象征自然层面的良善。“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象征符合属天之自然层面的良善,这种良善被理性所接受,以便与来自神性的直接领受相结合。“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象征这种良善与理性之良善的结合;“仆人”在这里指的是自然层面的人。

2179、“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象征自然层面的良善,这从“牛”和“牛犊”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它们是牛群的一部分,稍后会详细说明。牛群和羊群等动物代表人身上的某些特质,这可以从第一卷中第45,46,142,143,246,714,715,719,776节中看出。此外,请参阅关于祭祀中的动物,第1823节中所述内容。每个人都可能对圣经中提到的动物以及祭祀中所献的动物代表善和真,即属天和属灵的事物感到惊讶,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原因。

【2】灵界中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代表性事物,灵界中的灵眼前常常显现出动物,如各种装饰的马、牛、羊、羊羔,以及其它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时这些动物在地球上从未见过,但它们只是代表性的。

这些动物也曾被先知们看见,并在圣经中有所记载。这些动物的出现代表着善和真的情感,同时也代表着恶和伪的情感。善灵非常清楚它们的象征意义,并从中推断出天使之间的对话,因为天使的言语传达到灵界时,常常以这种方式呈现。例如,当出现马时,他们知道天使在谈论理解;当出现牛和牛犊时,他们知道是在谈论自然层面的良善;当出现羊时,他们知道是在谈论理性层面的良善和诚实;当出现羔羊时,他们知道是在谈论更内在的良善和纯真,等等。

【3】上古教会的人因为与灵和天使交流,并且经常有异象和梦境,就像先知们一样,因此他们一看到某种动物,就会立即明白它的象征意义。从这些经历中,首先产生了代表性和象征性的事物。

在他们的时代之后,这些象征意义保留了很长时间。最终,由于古老的传统,这些象征被尊崇,以至于所有的书籍都必须以纯粹的象征性方式书写,否则就不会被重视;即使是在教会内部,这些书籍也不会被视为神圣。因此,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其它一些神秘的原因,出于主的神圣怜悯,圣经的书籍也是这样书写的。

2180、“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象征符合属天之自然层面的良善,这种良善被理性所接受,以便与来自神性的直接领受相结合。这可以从圣经中牛犊或牛崽子的含义看出,他们指的是自然层面的良善。因为这里讨论的是主的理性,所以它因来自属天之属灵而被称为“嫩”,即根植于良善的真理;而称其为“好”是因为它来自属天之本身,即良善本身。在真正的理性中,既有对真理的情感,也有对良善的情感,但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对真理的情感,如在第2072节中已经展示的那样。这解释了为什么“嫩”被提到在“好‘之前;但即便如此,正如圣经中常见的那样,二者都被提到是因为真理和良善的结合,如上文第2173节中提到的。

【2】牛犊或牛崽子代表属天之的自然层面的良善,或者说,象征自然层面的良善,这首先可以从祭祀中看出,这些祭祀是希伯来教会和后来的犹太教会主要的代表性崇拜活动。他们的祭祀要么来自牛群,要么来自羊群,因此包括各种洁净的动物,如牛、牛犊、公山羊、绵羊、公绵羊、母山羊、山羊羔和羔羊,此外还有斑鸠和雏鸽。所有这些都代表崇拜的内在事物,即属天和属灵的事物,参阅第2165和2177节。

其中,来自牛群的代表属天之自然层面的良善,而来自羊群的则代表属天之理性层面的良善;这些自然层面和理性层面的良善,因为它们是内在的,并且种类繁多,因此在祭祀中使用了如此多种类和类别的动物。这也可以从规定的燔祭和各种祭祀中看出,例如每日的常献祭、安息日的祭祀、节期的祭祀、自愿献祭、感恩祭、许愿祭、赎罪祭、赎愆祭、洁净祭、净化祭以及就职祭。明确规定了哪些动物应该被献上,以及每种祭祀中应该献上的数量。这些规定不会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都象征着特定的事物,这在讨论祭祀的地方显而易见,如《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利未记》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六和第二十三章;《民数记》第七、第八、第十五和第二十九章。但每一个具体的象征意义,不是此处要讨论的;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先知书中提到的地方;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牛犊“象征着属天之自然层面的良善。

【3】象征属天事物这一点,也可以从以西结所见的基路伯和约翰所见的宝座前的活物中看出。关于基路伯,先知这样说:

至于脸的形像:前面各有人的脸,右面各有狮子的脸,左面各有牛的脸,后面各有鹰的脸。 (以西结书1:10)

关于宝座前的四个动物,约翰这样说:

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 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 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示录4:7-8)

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基路伯和这些活物代表了神圣的事物,因此在祭祀中的牛和牛犊也是如此。同样的,摩西关于约瑟的预言中也有提到:

愿这些福都归于约瑟的头上,归于那与弟兄迥别之人的顶上。他为牛群中头生的,有威严;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用以抵触万邦,直到地极。(申命记33:16-17 )

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除非知道在内在意义上,牛、野牛、角等代表什么。

【4】关于祭祀,总的来说,这些祭祀确实是通过摩西命令以色列民的;但上古教会,即洪水之前的教会,根本不知道祭祀,也从未想到通过宰杀动物来敬拜主。洪水之后的古教会也同样不知道;虽然他们确实有象征性的仪式,但并不是祭祀。

实际上,祭祀最早是在被称为希伯来教会的后续教会中建立的,并从那里传到了其它民族,也因此传到了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并传到了他们的后代。各民族在祭祀崇拜中的情况在第1343节中有所说明,而雅各的后代在出埃及之前,即在摩西在西奈山上命令祭祀之前的情况,可以从《出埃及记》5:3;10:25, 27;18:12;24:4, 5中看出。

【5】首先,从他们在金牛犊前进行的偶像崇拜中可以看出,摩西这样记载:

亚伦看见,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且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次日清早,百姓起来献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出埃及记32:5-6)

这件事发生在摩西在西奈山上的时候,因此是在他们收到关于坛和祭祀的命令之前。给他们这个命令的原因是,他们的祭祀崇拜已经像外邦人一样变成了偶像崇拜。他们无法被拉离这种崇拜,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神圣的事物。一旦某些东西自幼年起被植入为神圣的,尤其是从他们的父辈那里接受的,因此深深扎根,主绝不会打破它——只要它不违反秩序本身——而是会弯曲它。这就是为什么要规定祭祀制度,正如在摩西的书中所读到的那样。

【6】祭祀从未被耶和华所接受,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被允许和容忍,这在先知书中显然可以看出。《耶利米书》中说: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燔祭平安祭的事我并没有提说,也没有吩咐他们。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你们当听从我的话,我就作你们的 神。”(耶利米书7:21-23)

在大卫《诗篇》中,耶和华说:

祭物和礼物,你不喜悦……燔祭和赎罪祭非你所要……我的神啊,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诗篇40:6,8)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诗篇51:16-17)

我不从你家中取公牛,也不从你圈内取山羊;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诗篇50:9,14;116:17;申命记23:19)

在《何西阿书》中,耶和华说:

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西阿书6:6)

在《撒母耳记上》中,撒母耳对扫罗说: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5:22)

在《弥迦书》中,先知问道:

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6-8 )

【7】从上述引文,现在显然祭祀并不是命令的,只是被许可而已,并且在祭祀中没有其它目的,只有内在的意义才被看重,而被喜悦的是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因此,主也废除了这些祭祀,正如通过但以理所预言的那样,当他说到主的降临时:

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和供献止息。(但以理书9:27)

这段经文讲的是主的降临,可以参考第一卷第922,923,1128,1823节中所述内容。

至于亚伯拉罕为三个人准备的牛犊,其意义与用于祭祀的同类动物相似。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告诉撒拉取三细亚细面中看出。在摩西五经中,有类似的描述,说他们进入那地,若献公牛为燔祭或献祭,为了还愿或献平安祭给耶和华,要在公牛上献细面调油的十分之三”(民数记15:8-9)。这里同样出现了数字“三”,虽然这里是十分之三,而亚伯拉罕指示撒拉的是三细亚。但对于公羊,只需要十分之二,对于羊羔,只需要十分之一(民数记15:4-6)。

2181、“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象征这种良善与理性之良善的结合;“仆人”在这里指的是自然层面的人。这可以从“仆人”的意义中看出,即指那些服侍和管理的人,而所服侍或所做的事情是指预备牛犊,这象征着自然层面的良善,如前所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每个人里面都存在内在的事物,存在作为中介的理性,并存在自然层面的事物,并且这三者是彼此独立和分开的,如第1889节和第1940节所述。还需要认识到,这些部分应该被整合成一个整体,这样理性之善才能与自然之善相一致,并认识到如果它们不一致并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有任何来自神性的直接领受。由于这里讲的是主的神性直接领受,所以这些话在内在意义上象征着这两者的整合和结合。

2182、第八节 他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摆在他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他们就吃了。

“他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象征所有这些都结合在一起;“奶油”象征理性的属天部分,“奶”象征由此而来的属灵部分,“牛犊”象征对应的自然部分。“摆在他们面前”象征他这样预备好自己以接待他们。“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象征由此而来的直接领受;“树”,如前所述,是直接领受的象征;“他们就吃了”象征因此而进行的交流。

2183、“他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象征所有这些都结合在一起,这可以从“奶油、奶和牛犊”的意义中看出,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解释。在前面的经文中,讲的是主的理性被属天和由此而来的属灵所教导,这些是通过细面做成的饼所代表的(第2176,2177节);然后是属天的自然层面,这通过“牛犊”来象征(第2180节)。现在这些相同的东西通过其它词语来表达,即“奶油、奶和牛犊”,它们象征着所有这些的结合。

【2】但这些事情很难向普通人描述,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部分、理性的部分和自然的部分,而且这三者是彼此独立且不同的,实际上如此不同,以至于它们可以彼此对立。也就是说,所谓的理性层面的人可以与自然层面的人对立;事实上,理性层面的人能够看到和察觉自然层面中的恶,并且如果是纯正的理性,它会纠正这种恶(参1904节)。

在这两者结合之前,人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也不能体验到平安的宁静,因为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争斗。因为在人的身边的天使控制他的理性层面,而在他身边的恶灵则控制他的自然层面,这就引起了冲突。

【3】如果理性层面获胜,自然层面就会被征服,这样,人就会被赋予良心;但如果自然层面获胜,人就无法接受任何良心。如果理性层面获胜,那么自然层面就会变得好像也是理性的;但如果自然层面获胜,那么理性层面就会变得好像是自然的。

此外,如果理性层面获胜,那么天使会更接近人,并向他注入来自主的爱,这就是通过天使从主那里来的属天的爱,这时恶灵会远离。如果自然层面获胜,那么天使会远离,即更转向人的内心,而恶灵会更靠近理性,并不断攻击它,并用仇恨、复仇、欺骗等充满它的下层部分。

如果理性层面获胜,那么人就会进入平安的宁静,并在来生进入天堂的平安。但如果自然层面获胜,那么在人活着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好像处于安宁中,但在来生会进入地狱的不安和痛苦。

【4】于是,可以知道人在理性和自然的状态是怎样的。唯一能使人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就是让自然与理性相一致,并且两者结合。而这唯一通过仁义来实现,而仁义唯一来自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