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马太福音》第六章内义(4)

《马太福音》第六章内义(4)

神的国就其普遍意义而言,是指整个天堂;就不怎么普遍的意义而言,是指主的真教会;就具体意义而言,是指真信,或通过信之生活而重生的每一个个体人。这样一个人之所以也被称为天堂,是因为天堂在他里面;同样被称为神的国,因为神的国在他里面,如主自己在路加福音所教导的:

耶稣因被法利赛人诘问神的国几时来到,就回答他们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 神的国就在你们里面。(路加福音17:20, 21)

(AC 29)

主是其国度中的全部。在主的国中,来自祂的神性事物构成祂的国度。因此,天使、灵人或世人从主接受良善与真理,并相信它们皆来自主的程度,就就是在主国度的程度;相反,不接受,也不相信它们皆来自主的程度,就是不在主国度或天堂中的程度;因而来自主的神性事物构成祂的国度或天堂,这就是主是其国度中的全部所表示的。(AC 2904)

权柄是你的。

在灵界,一切权柄皆从良善经由真理而来。没有良善,真理是没有用处,因为真理如同身体,良善如同这身体的灵魂,灵魂若不藉着身体什么也做不了。由此明显可知,没有良善,真理根本没有任何权柄。(AC 6344)

天上的一切权柄皆属于源自良善的真理,或就是藉由真理的良善的权柄。而一要良善和一切真理皆来自主,无一来自人,故一切权柄皆属于主。(AE 768)

荣耀。

“荣耀”论及神性真理,与表示神性威荣和神性智慧。(AR 22)

天上的天使越处于神性真理,就越处于荣耀的辉煌(AR 629)。圣言就是神性真理,以及光;荣耀表示关于主的一切都显现这光中。在各处经文中,荣耀和光一起被提及;光是指主所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在神性真理上的主自己,荣耀是指属于这光的一切事物,因而是指来自构成天使,以及在信与爱上接受主之人的聪明和智慧的神性真理的一切事物。(AC 10574)

将荣耀、尊贵归给主是指将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归于祂。(AR 249)

直到永远。

时代(age),即“永远”(ages),当论及主及其国度、天堂,和其中的生命时,因它们都没有穷尽,故表示永恒。(AC 10248. AR 22)

阿们

“阿们”表示对真理的神性确认,因而表示出于主自己的神性确认。“阿们”表示真理,因为主就是真理本身,故祂经常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如马太福音(5:18, 26, 6:16)和其它许多地方,以及启示录:这些事是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说的(3:14);这是主。(AR 23, 199, 292. TCR 572)

马太福音6:17.你禁食的时候……

“禁食”表示悲伤,因为他们在悲伤时会禁食;而在这种场合,他们不再显得快乐,因此在这种场合,他们也不再用油膏自己;如但以理书:

我但以理悲伤了三个七日。美味我没有吃,酒肉没有入我的口,也没有用油抹身,直到满了三个七日。(但以理书10:2,3)

用油抹自己和其他人是一种习俗,用来证明心灵的愉悦和仁慈。(AE 375)

“禁食”表示由于缺乏真理和良善而悲伤。(AE 1189)

要膏头

在古人当中,当一切外在敬拜通过代表,也就是通过诸如代表来自主并对主的爱与信,因而系神性之类的事物来进行时,就用油膏抹,因为用油膏抹表示爱之良善;事实上,他们知道,爱之良善是本质事物,教会和敬拜的一切事物凭它存活,因为它是生命的存在。神性通过或经由爱之良善流入人内,并构成他的生命,凡真理在良善中被接受的地方,则构成天上的生命。由此明显可知“膏”代表什么;因此,凡被膏之物皆被称为神圣,也被视为神圣,有助于教会代表神性和天上的事物,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自己,主是良善本身;因而代表来自祂的爱之良善,以及代表凭爱之良善存活范畴内的信之真理。(参看AC 9954, 那里详细论述了这个主题)。

洗脸。

在圣言中,“洗”表示使自己从邪恶与虚假中洁净(AE 378);“脸”表示内层,因为心智的内层通过脸来显现。(AC 358, 1983)

马太福音6:19.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

“财宝”是指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把它们存放在天上就是存放在属灵人里面,因为属灵人就是在天上。(AE 193)

《天堂与地狱》(HH 357-365)一书已说明,无论富人还是穷人,也无论大人物和小人物,既有在天堂的,也有在地狱的。从这一事实明显可知,对在天堂的人来说,他们在世时的尊严和财富是祝福;对在地狱的人来说,他们在世时的尊严和财富则是诅咒。只要理性思考这个问题,谁都能知道为何它们是祝福,为何它们是诅咒;也就是说,对那些不心系它们的人来说,它们就是祝福;对那些心系它们的人来说,它们就是诅咒。心系它们就是在它们里面爱自己,不心系它们就是在它们里面爱功用,而不是自己。(DP 217)

地上有贼挖窟窿来偷。

“地上有贼挖窟窿来偷”表示当没有获得属灵生命的从圣言所获取的一切知识被夺走之时的无法预期的死亡时间。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从“贼来”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那些不警醒,也就是没有给自己获得属灵生命的人时,“贼来”表示从圣言获取、即没有获得属灵生命的一切知识都将从他们那里被夺走。很少有人知道,没有获得属灵生命的从圣言所获取的一切知识会被夺走,故有必要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人之灵里面的一切事物都会永远留在他身上,而那些不在人之灵里面的事物死后,也就是在人变成灵时则会消散;那些留在人之灵里面的事物就是人凭自己所思想的事物,因而是人独处时由着自己的爱所思想的事物,因为此时他的灵凭自己思想,而不是凭在他的身体记忆里、没有与他的爱合而为一的事物思想。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他凭自己的灵思想时的状态,另一种是他凭身体记忆思想时的状态;前一种状态死后仍留在人身上,而后一种则不会留下来,因为这种状态属于他的身体,不属于他的灵;所以,当他变成一个灵时,如他死亡时的情形,他从圣言为自己获取、与其灵之爱的生命不一致的一切知识,他都会抛弃。由此而来的邪恶与虚假便从内在渗透进来,如同墙上挖的窟窿(这窟窿就在人凭自己的灵思想的状态和凭身体思想的状态之间),并抛弃居于人的外在部分中的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所以这些事就是“贼”所表示的。(AE 193)

马太福音6:22.眼睛就是身上的灯……

“眼睛”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信仰,这就是来自人凭理解和信仰所拥有真理之光的所谓的灯;而人凭对真理的理解和信仰而变得智慧,故经上说“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全身”就是这个人,“光明”就是变得智慧;但昏花的眼,也就是对虚假的理解和信仰正好相反;黑暗表示虚假;“光若黑暗了”表示若真理是假的,或遭到歪曲;而遭到歪曲的真理比一切虚假都要坏,故经上说“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AE 1081.AE 152)

经上说“了亮的眼睛”,“了亮”表示它是一;当真理来自良善,或理解来自意愿时,它就是一。“右眼”表示对良善的理解,“左眼”表示对真理的理解,若它们合而为一,眼睛就“了亮”,因而是好眼。(AE 313)

马太福音6:22,23.众所周知,人的灵魂在中间,或他的至内在部分;而身体在周边,或在终端,因为身体围住并包裹灵魂或人之灵。对那些属天和属灵之爱居于主导的人来说,良善从主经由灵魂进入身体,由此使身体变得光明。而对那些身体和世俗之爱居于主导的人来说,良善无法从主经由灵魂流入身体;相反,他们的内层陷入黑暗,身体也由此变得黑暗,正如主在马太福音(6:22,23)所教导的。“眼睛”表示属于灵魂的理解或认知部分(参看AC 2701);而那些内层陷入黑暗,外层看似光明的人情况更糟。他们就是诸如外在伪装成光明天使,内在却是魔鬼之类的人。(AC 2973)

主在马太福音(6:23)中称虚假为黑暗,在那里,黑暗表示虚假,那些以知识为原则的人就沉浸在其中;意思是,这种人的黑暗比没有知识的人,也就是外邦人的黑暗还要大。(AC 1839)

马太福音6:23.你的眼睛若昏花……

参看DP 264和AC 9128。

马太福音6:24.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不要把这个人理解为世上的仆人,因为世上的仆人能事奉两个主,而不会憎恶和轻视其中一个;仆人要以灵义来理解,也就是说,是指那些同等爱主和自己,或同等爱天堂和尘世的人。他们就是那些一只眼向上看,一只眼向下看,或一只眼仰望天堂,一只眼注视地狱,从而悬在这两者之间的人;然而,必有一种爱胜过另一种爱;并且哪里有这种情况,哪里就反对之物,当它反对时,就会遭到憎恨和轻视;因为对自我和尘世的爱反对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正因如此,那些处于天上的爱之人宁愿死,宁愿失去世上的荣耀和财产,也不会因此从主和天堂那里退出;他视这后者为一切,因为后者是永恒的,但视前者各自如同虚无,因为它会因世上的生命而终结;而另一方面,那些爱自己和尘世高于一切的人,则视主和天堂各自如同敝履,甚至否认之;当他们在自己里面看到对立物时,就会恨恶它;这一点在来世所有这类人身上很明显地看出来。对那些爱主和天堂高于一切的人来说,内在人或属灵人是打开的,外在人或属世人服侍它,在这种情况下,后者(即外在人或属世人)就是仆人,因为它进行服侍,而前者是主人,因为它行使自己的意志。但对那些爱自己和尘世高于一切的人来说,内在人或属灵人是关闭的,外在人或属世人是打开的;当后者打开,而前者关闭时,他就爱一个主,即自我和尘世,恨恶另一个,即主与天使。对此,我也不能凭经历作见证,因为所有为自己和尘世,而不是如他们所应当的那样为神和天堂生活的人在来世都恨恶主,并逼迫属于主的人,无论他们在世时如何谈论天堂、谈论主。(AE 409)

两个主就是良善和邪恶,因为人必须要么处于良善,要么处于邪恶,他不可能同时处于这二者。他可以处于数个真理,但它们要在一种良善之下有序排列;因为良善构成人里面的天堂,而邪恶则构成地狱;他必须要么处于天堂,要么处于地狱,而无法处于这二者,也无法在这二者之间。(AC 9167.DP 17,18,233)

主为了叫人蒙福和快乐,想要的是完全的臣服,也就是说,人不可部分是自己的,部分是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两个主,人不能同时事奉两个主。(AC 6138)

值得注意的是,被自我引领和被主引领是两个对立面;凡被自我引领的人就是被他自己的各种爱引领,因而被地狱引领,因为他自己的各种爱就来自这一源头;凡被主引领的人则被对天堂的各种爱所引领,这些爱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凡被这些爱所引领的人都会从自己的各种爱中退出,凡被自己的各种爱所引领的人则都从对天堂的各种爱中退出,因为它们绝无法和谐共处。事实上,人的生命要么处于天堂,要么处于地狱,它没有被准许同时处于这二者。这就是主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依附这个轻视那个”。(AC 10362)

“爱”表示爱的属天形式,“依附”(adhering to,经上又译为联合)表示爱的属灵形式。这二者之所以都被提及,是因为它们截然不同,否则只用一个词足够了。(AC 3875)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表示凭信去事奉主,凭爱去事奉世界,因而既承认真理,又行邪恶是不可能的。凡如此行的人都有一个分裂的心智,进而摧毁它。(AC 9093,DLife 28)

人周围有两个对立的气场,一个来自地狱,另一个来自天堂。邪恶和源于这邪恶的虚假的气场来自地狱;良善和源于这良善的真理的气场来自天堂。这些气场并不影响身体,却影响人们的心智,因为它们都是属灵的气场,因而是属于爱的情感,人就被置于荆棘中间。因此,他在何种程度上同意这一个,就在何种程度上远离那一个。正因如此,人在何种程度上逃避邪恶,并恨恶它们,就在何种程度上意愿和热爱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因为“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因为他恶这个爱那个”。(AE 902)

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道德的生活,也就是人的外在生活,必须要么来自一个属灵的源头,要么来自一个非属灵的源头;来自这二者,也就是说,一些来自一个源头,一些来自另一个源头,或说一些来自天堂,一些来自地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是“事奉两个主,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是温的,不冷也不热。(AE 189)

至于“玛门”,可参看对路加福音(16:13)的解读。

马太福音6:25.不要为你们的灵魂忧虑吃什么……

尽管这些话是指着肉体生命说的,然而,它们所表示的事却与灵的生命有关;因为圣言字义上的一切都是属世的,含有属灵的内义在里面。就内义而言,“吃”、“喝”和“食物”表示属灵的滋养,也就是信的滋养,连同理解或认知的滋养,属灵事物上的聪明便由此而来;故经上说:“不要为你们的灵魂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么。灵魂不胜于饮食吗?”“吃”表示从知性,因而从灵性上感知良善;“喝”表示从知性,因而从灵性上感知真理;“饮食”表示良善与真理,滋养便来自它们;“身体穿”和“衣裳”表示投向爱与意愿之良善的真理;“衣裳”表示这真理;“身体”表示爱之良善,也就是意愿的良善。(AE 750.AC 2493, 3069, 9050,DLW 331 to 334)

“灵魂”表示信之真理;“吃”和“喝”表示在信之良善与真理上接受教导,因为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涉及属灵的生命及其滋养。(AC 9050)

马太福音6:29.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这就是来自主之良善的情形;而来自人的良善好比画在画上的花,因为这些花只是外形漂亮,内在无非是泥浆和尘世粒子的胡乱堆积。而野地里开的花从至内在漂亮,因为它们越往内打开,就显得越漂亮。凭人的自我所行的良善和靠主所行的良善彼此就是这样截然不同,人无法得知这一点,因为他凭外在进行判断。但天使却清楚觉察到属于人的良善来自哪个源头,进而觉察到它的性质。(AC 8480)

马太福音6:33.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

“神的国”在灵义上表示神性真理,“义”表示神性良善,故经上说:“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就至高意义而言,“神的国”表示主,因为主是其国度的全部;“义”则表示主的功德。由主所主宰的人只意愿和热爱诸如属于主的那类事物,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向幸福,直到永远,故经上说“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以此表示倾向于救赎他的这些事必如他所愿而发生。(AE 683)

当人首先通过发挥功用而热爱功用,其次热爱尘世和自我时,前者就构成他的属灵层,后者构成他的属世层;属灵层掌王权,而属世层进行服侍。由此明显可知何为属灵层,何为属世层。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中这些话的意思:

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神的国”是指主及其教会;“义”是指属灵、道德和文明的良善;出于对这些良善的爱所行的一切良善就是功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东西之所以都要加给人,是因为当功用处在第一位时,一切良善所出自的主就处在第一位进行统治,并将凡有助于永生和幸福的都赐下。因为如前所述,属于人的主之圣治的一切事物皆关注永恒之物。“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论及食物和衣裳,因为“食物”也表示滋养灵魂的一切内在事物,“衣裳”表示如同包裹灵魂的身体那样的一切外在事物。一切内在事物皆涉及爱与智慧,一切外在事物皆涉及财富和名声。(AE 1193)

名利的快乐当被视为有助于天上生命的手段时,便凭着来自天堂,也就是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生命而拥有生命在里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所关注的目的是主。当人处于这样的生命次序时,名利对他来说就是祝福;但若他处于颠倒的次序,它们对他来说就是诅咒。当人处于天上的次序时,一切事物都是祝福,主在马太福音教导说:

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AC 9184. HH 64)

教会的真理若不通过良善与内层人结合,只会以利益为目的;但当通过良善与内层人结合时,就会以良善与真理本身,因而以教会、主的国度,以及主自己为目的;当他们以这些事为目的时,足够多的利益也会加给他们,正如主在马太福音(6:33)中所说的。(AC 5449)

马太福音6:34.不要为明天忧虑……

凡仅从字义看待这个主题的人或许以为要抛弃对明天的一切忧虑,因而日日等候天上来的生活必需品。凡透过字义从更深层看待这个主题的人,如从内义来看待的人,却知道“不要为明天忧虑”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不要由于为自己获取衣食,甚至将来的财富而忧虑,因为对人来说,供养自己及其家人并不违反次序。不过,那些不满足于自己的那一份,不信靠神性,却信靠自己,只在乎世俗和地上的事物,却不在乎天上的事物之人才会为明天忧虑。在这种人当中普遍盛行的是对未来的挂虑,对拥有一切和统治所有人的渴望,这种渴望照着增加的量而被点燃和增长,最终变得无法估量。这种人若得到不他们想要的,就会感到悲伤,若失去它们的,就会感到痛苦;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安慰,因为在这种时候,他们会向神性发怒,将它连同信的一切都弃绝,并诅咒自己。这就是那些为明天而忧虑的人。

而那些信靠神性的人就完全不同了。这些人虽然也关心明天,却没有忧虑,因为他们思想明天时并不牵肠挂肚,更不会焦虑。无论他们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平稳;他们也 不会因失去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悲伤,而是满足于自己那一份。即便变得很富有,他们也不会把心放在财富上;即便得到尊崇,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有价值;哪怕变穷了,他们也不会难过;哪怕他们处境卑微,他们也不会消沉沮丧。因为他们知道,对那些信靠神性的人来说,一切事都会朝着永恒的幸福状态发展,无论何时,凡临到他们的,都有助于这种永恒的状态。

要知道,圣治是普遍的,也就是说,就在一切事物的最细微之处;身处圣治涌流中的人不断被载向一切快乐的事物,无论表面的手段如何;那些信靠神性,将一切归于祂的人就处在圣治的涌流中;而那些唯独信靠自己,将一切归于自己的人则未处于其中,因为他们处于对立面,将这治理从神性那里夺走,并为自己索取它。(AC 847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