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信仰

信仰

154、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内心对真理的承认。(Faith1.)

在灵性层面上对真理的喜爱之情导致了对真理的内心承认。天使处于这种情感之中,他们完全拒绝“理智应当服从信仰”这一教条;他们会说:“相信却不见其是否真实,这是什么?”如果有人说,必须一直相信,他们回应说:“你以为你是神,让我必须相信你?或者认为我疯了,会相信一个我看不到真实的话?那就让我看到它吧。”于是那个固守该教条的人退去了。天使的智慧尤其在于他们能看见并理解他们所思考的事物。(Faith4.)

存在一种灵性观念,只有极少人略有所知,这种观念流入那些对真理怀有喜爱之情者的内心,并在内心指示他们所听或所读的内容是真是假。在这种观念中的人,是那些在主的启示中读圣经的。“在启示中”意味着处于直接的领受之中,进而在内心深处确认这样或那样的事物是真实的。他们就是“蒙耶和华教训”的人(以赛亚书54:13,约翰福音6:45)。耶利米书中也提到他们:日子将到……我要立新约……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1,33,34)。(Faith5.)

由此可见,信仰和真理是一体的。因此,古人在思考真理时,比我们这些现代人更多地从情感出发,他们用真理一词来代替信仰。也因此,在希伯来语中,真理和信仰是用一个词,那就是“埃穆纳”(Emunah)或“阿门”(Amen)。(Faith6.)

处于属天之爱中的天使不愿听到关于信仰的任何事情;他们问:“什么是信仰?难道它不是智慧吗?什么是仁义?难道它不是去行出来吗?”当有人对他们说,信仰就是相信那些不被理解的事情时,他们转身离开,说:“这人疯了。”他们是居住在第三层天的,也是所有天使中最智慧的。在世上,那些一听到神的话,就立即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远离邪恶如同远离地狱,并且单单敬拜主的人,会成为这样的天使。(DLW427.)

处于属天之爱中的天使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信仰;当提及信仰时,他们理解为真理;当提到仁义时,他们理解为实践真理。当有人说必须相信某一真理时,他们称这是毫无意义的话,并说:“谁不相信真理?”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天堂的光中看到真理。因此,相信他们所看不见的,他们称之为要么是天真,要么是愚蠢。(DLW428.)

真正能使人得救的信仰是信靠;但除非在生活的良善中,否则那种信靠无处可以被赋予。没有生活的良善,就无处接受;无法接受,就谈不上信靠,除非偶尔出现在灵魂或身体受病痛的状态下,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欲那时会暂时停止。但对于那些生活在邪恶中的人来说,当这样的危机过去或转变时,这种欺骗性的信靠就完全消失了。信靠甚至也恶人之中被赋予;但是想要了解这种信靠是什么样的,就应该省察一下自己的情感、目标和生活实践。(AC2982.)

155、信仰的本质是仁义

应当知道,仁义和信仰像意愿和理智一样,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因为仁义属于意愿,信仰属于理智。同理,仁义和信仰也像情感和思维一样构成一个整体;因为情感属于意愿,思维属于理智。进一步说,仁义和信仰就像良善与真理一样构成一个整体;因为良善与情感相关,属于意愿,而真理与思维相关,属于理智。总的来说,仁义和信仰形成了一个如实质与形式般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信仰的本质是仁义,而仁义的形式是信仰。因此,显而易见,没有仁义的信仰就像没有实质的形式,是空洞无物的;没有信仰的仁义就像没有形式的实质,同样是形同虚设。(Faith18.)

仁义和信仰在人里面确实本身就是一体的,就像被称为收缩和舒张的心脏运动和被称为呼吸的肺部运动一样;这些运动与人的意愿和理智有着完整的对应关系,因此也与仁义和信仰相对应。因此,在圣经中,“心”被理解为意愿及其情感;“气”或“灵”被理解为理智及其思维。于是“气绝”或“交出灵魂”就表示不再呼吸或不再活着。由此可以推论,不可能存在没有仁义的信仰,也不可能存在没有信仰的仁义。没有仁义的信仰,就像是没有心脏的肺部呼吸,这在任何活物中都是不可能的,只存在于自动机器中。而仁义离了信仰,就像是心离了肺,不会感受到任何生命。因此,仁义通过信仰来实现功用,就像心脏通过肺部起作用一样。心脏和仁义之间,以及肺部和信仰之间的相似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灵性世界中,可以仅通过呼吸来识别一个人的信仰,以及通过心脏的跳动来识别一个人的仁义。因为天使和灵,就像人类一样,都是通过心脏跳动和肺部呼吸来维持生命;这就是他们能够像世间人类一样感觉、思考、行动和说话的原因。(Faith19.)

也有许多人,他们内心并没有承认真理,但他们依然拥有仁义的信仰;他们是那些在生活中仰望主,并出于宗教原则避免作恶的人,只是因为日常生活的忧虑和繁杂事务,还因为教导者对真理的缺失。然而,在他们的内在,或在他们的灵里,这些人是承认真理的,因为他们怀有对真理的喜爱之情。因此,当他们死后成为灵并由天使教导时,他们承认真理,并带着喜悦接受真理。而那些在生活中并没有仰望主,也没有出于宗教原则避免作恶的人来说,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些人在内心或在灵里并没有对真理的情感,因此也就没有对真理的任何承认。因此,当他们死后成为灵并由天使指导时,他们不愿承认真理,当然也就不接受真理。因为生活中的恶在内在地憎恨真理;但生活中的善在内在地爱慕真理。(Faith30.)

156、在拥有仁义之前,关于真理与良善的知识并不构成信仰

(通过“知道”、“认知”以及“了解”这些术语,作者在其著作中表达了在获取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区别,用我们语言中常用的词语表达起来很困难,不得不使用迂回的表达方式。通过“知道”及其对应的“见识”,他指的是单纯外在的知识获取,或者说是通过感官获取的外在记忆中的事实或真理——无论是来自圣经,还是来自世界和自然层面。通过“认知”和“了解”,以及相应的“知识”,他指的是当这些事实或真理被接受并真正通过理性之光看到时获得的更高层次、更内在、更真实的知识。如果有必要为一个必要术语证明的话,那么使用“认知”和“知识”这样的词汇是有理由的,至少近期一些思辨哲学家是这样使用的。在这里,“见识”可以被看作是形成“知识”的手段或材料。)

真理与良善的知识,在成为信仰之前,对某些人而言看似是信仰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认为并声称自己相信,并不因此就真的相信。这些不属于信仰,因为他们仅仅是思维上认为是这样,而不是内心承认这是真理。在不知道它们确实是真理的情况下,相信它们是真理,这种相信实际上是与内心承认相差遥远的一种说服。然而,一旦仁义被植入,那些知识就成为信仰的一部分,但其程度不会超过其中所含的仁义。(Faith31.)

157、信仰的真理在时间上先行,但仁义在目的上为先

信仰,也被理解为真理,是在时间上先行的;而仁义,也被理解为良善,是在目的上为先的。在目的上为先的事物实际上才是首要的,因为它是最重要的,因此也是最先诞生的;但在时间上先行的,并不是实际上的首要,而只是表面上如此。为了让这一点更容易理解,我们将通过一些比喻来说明,比如建造圣殿和房屋,以及打造果园和整备田地。在建造圣殿时,时间上为先的,是打地基、筑墙、安屋顶,然后安置祭坛和建造讲坛;但目的上为先的,是在其中敬拜神。在建造房屋时,时间上为先的,是构建其外部结构并配备各种必需品;但目的上为先的,是为自己和房子里的其他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打造果园时,时间上为先的,是平整土地、备好土壤、栽种树木和播种有用植物的种子;但目的上为先的,是享受这些植物的果实所带来的好处。在整备田地时,时间上在先的,是清理土地、犁地、耙地,然后播种;但目的上为先的,是收成,以及这些收成带来的功用。相比之下,每个人都能判断出哪个是在先的。每个人想要建造圣殿或房屋、打造果园或耕种田地,首先考虑的,难道不是设定其用途,并在寻求实现该用途之手段的过程中,始终牢记并反复思考这个用途吗?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信仰的真理在时间上先行,但仁义的良善在目的上为先;由于良善是首要的,它在心智中实际上是最先诞生的。(TCR336.)

158、直到信仰的真理被意愿并付诸行动时,信仰才成为信仰

所有由“长子”所代表的属于信仰的事物,都来自仁义的良善,因为信仰基于此善而存在。无论是从圣经还是从教会的教义中提取的真理,如果没有良善的土壤让它们扎根,就绝不可能成为信仰的真理。原因是,理智部分首先接收真理,它看到并引导这些真理到意愿中;当真理在意愿中时,它们就存在于人的里面,因为意愿即是人本身。因此,那些在个人真正意愿并通过意愿实践这些真理之前就认为信仰已是信仰的人,是大错特错的。信仰的真理在此之前没有生命。所有属于意愿的都被称为善,因为它被爱的;因此,真理在意愿中成为善,或信仰在此中成为仁义……教会中的人对这些事情处于黑暗之中,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都与真和善有关,它们为了存在必须与这两者有关。他也没有意识到人有两种能力,即理智和意愿,真与理智有关,善与意愿有关,如果不与这两者相关,就不会被人所吸收。由于对这些事情处于黑暗中,而人的思想观念却是基于此,因此这种错误无法在自然层面的人面前显现。然而,一旦被揭示,教会中的人就会从圣经中清晰地看到,主自己说了无数关于仁义之善的事,这是教会的重中之重;而信仰不会存在其它地方,只会在那个善中;仁义之善就是出于意愿去做好事。(AC9224.)

159、避免罪恶就如同避免犯罪一样,就持有信仰

生活中的邪恶破坏了信仰的真理,因为生活中的邪恶属于意愿,而信仰的真理属于理智;意愿引导理智,使其与自身一致行动。因此,如果理智中存在任何与意愿不符的真理,当一个人独处,且在他的邪恶及对邪恶的爱欲的影响下思考时,他要么会抛弃理智中的这些真理,要么通过歪曲使它们与意愿一致。对于那些生活在良善中的人来说则不同;当他们独处时,他们在良善的影响下思考,并因为理智中的真理与之相符,所以他会爱这些真理。因此,信仰与生活的结合就像真理与良善的结合一样,而这两者都类似于理智与意愿的结合。(Life44.)

因此,正如一个人避免罪恶就如同避免犯罪一样,他就持有信仰,因为他生活在善中,如前所述。这一点也可以从其相反情况中得到证实:不避免罪恶如同不避免犯罪一样的人没有信仰,因为他生活在恶中,而恶本质上憎恨真理。于外在,这样的人可能表现出对真理的友好,甚至可以忍受它,在理智中欣赏它。但是,一旦外在的掩饰因死亡被揭去,他们会首先抛弃那些他们曾在世时伪装接受的真理,然后否认这些真理的存在,最终对它们产生厌恶。(Life45.)

160、信仰看似教会的首要原则,实则仁义为先

现在,人们无法在思维中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善。善不是靠视觉识别的,而是通过感受来认知的,这种感受往往与愉悦相关。人们通常忽略了思维中的感受,只关注眼前所见。因此,他们把所有能带来愉悦感的事物都认为是善。

人们在邪恶也感受到乐趣,因为这邪恶是与生俱来的,源自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知道仁爱之善是天堂和教会的全部;而且人里面的这种善唯独来自于主;并且只流进那些如同避免犯罪一样避免邪恶及其乐趣的人里面。

主的话告诉我们,全部律法和先知书都建立在“爱神”高于一切和“爱邻如己”这两条诫命之上(马太福音22:37-40)。此外,我敢断言,人里面不存在丝毫真正的真理,除非这真理来自出于主的仁爱之善;同样,人里面不会有丝毫真正的信仰,即有生命的、让人得救的属灵信仰,除非这信仰来自出于主的仁义。

因为仁爱之善是天堂和教会的一切,所以整个天堂和整个教会都依据爱的情感被主安排,而不是照着与这些情感分离的任何思维来安排;因为思维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正如言语是声音的表现形式。(AR908.)

161、如何基于仁义形成信仰

以下将解释如何从仁义形成信仰:每个人都有自然层面的心智和灵性层面的心智;自然层面的心智为了世界,而灵性层面的心智为了天堂。就理智而言,人处于这两个世界中;但在一个人就像逃避并远离罪行一样逃避并远离恶事之前,他的意愿并不在这两个世界。当他做到这一点,他的灵性层面的心智也为意愿而开启。一旦开启,就有来自天堂的灵性热量流入自然层面的心智,这热量在其本质上是仁义,它使那里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充满生命,并由此形成信仰。这就像一棵树,在太阳的热量流入并在春天与光结合时,才获得成长的生命力。一个人的觉醒完全可以类比于一棵树的生长,即世界的热量使后者生长,天堂的热量赋予前者生命;因此,人经常被主比作树木。(Faith32.)

162、真理通过实践扎根于心智

所有的真理都是播种于内在的人,而在外在的人中生根。因此,如果所播下的真理没有在外在的人中生根(通过实践来实现),它就像是放在土壤上而不是栽植在土壤里的树,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就会枯萎。那些通过实际行动实践真理的人,在死后会带着这种真理的根基;但仅仅知道和承认真理的人却不会带着这种根基。(AR17.)

163、唯信者的错误与盲目

.有人认为得救在于唯独信仰,而不同时在于信仰的生活,即仁义的生活中,他们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天堂,到主那里,不论他的生命如何。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人的生命,既不知道,就认为生命无关紧要。因此,如果问他们坏人是否可以和好人在一起,他们说能,因为这在于神的怜悯,是全能者的作为。甚至,如果问他们魔鬼是否能变成天堂的天使,只要魔鬼愿意接受信仰,他们也会回答肯定,因为他们对魔鬼接受信仰的能力毫不怀疑。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恶不能变成善,就像地狱不能在人身上变成天堂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违背了秩序,进而违背了神性真理,也违背了神自己,他就是秩序。对此,他们的回应是,这些都是关于救赎的推理,他们并不关心。从这些以及其他无数例证中,可以看出唯独信仰的教义会导致关于救赎和永生怎样的盲目。 (AC8765.)

.认为得救在于唯独信仰的那些人,当他们阅读圣经时,根本不注意圣经中所说的关于仁爱和仁义的话,甚至也看不见这些,因为这些话对他们来说,就像被置于视野的暗处,好似明显偏离主题或位于背后的事物。 (AC 8780)

164、主对那些被教导唯信教义之人的圣治

.根据主的圣治,尽管该信仰已成为宗教,但每个人都应当知道,能使人得救的并非信仰,而是仁义的生活,仁义与信仰是一体的。因为在所有接受该宗教的教会中,都教导除非一个人自我省察,找出自己的罪,承认它们,进行忏悔,停止罪行,并开始新的生活,否则就无法得救。这是在所有前来参加圣餐的人面前怀着极大的热情宣读的;并且还要补充说,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将圣洁之物与俗世之物混合,将自己投入永恒的诅咒中。甚至在英格兰,如果他们不这么做,魔鬼将进入他们里面,就像进入犹大一样,来摧毁他们的身体和灵魂。由此显而易见,即使是在那些接受唯独信仰的教会中,人们仍然被教导必须逃避邪恶,如同逃避罪行一样。

每个基督徒从小就被教导要远离恶行,好像它们是罪恶一样。因为十诫不仅是儿童必学的内容,父母和老师也会强调其重要性。国家的每个公民,尤其是普通百姓,都会经过牧师的引导,根据十诫来审视自己对基督教的理解,并被提醒要按照十诫的教义行事。没有任何教会领袖告诉信众他们不需要遵守宗教法规,也没有人说他们无法做到这些事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善的本性。在基督教的整个世界里,亚他那修信条也被广泛接受,大家都同意信条最后的声明,即主将会来审判活着的人和已经去世的人,那些行善之人将会得到永生,而那些作恶之人将会受到永恒的惩罚。

在瑞典,尽管人们普遍认同唯信就能得救的观念,但是他们也清楚地教导说,信仰是不能脱离仁爱和善行而独立存在的。这一点在所有诗歌集的附录中都有提到,这个附录名叫“不肯悔改者的障碍”,里面这样写道:“那些在善行上富足的人,他们在信仰上也就越富足,因为真正能够拯救人的信仰是通过仁爱来实现的;因为让人称义的信仰永远不会孤立存在,它总是与善行紧密相连,就像一棵好果树必定结果子,太阳必定带来光和热,水必定含有湿气一样。

引用这几个事例,是为了让人知道,尽管很多人相信唯信得救的教义,但仁义之善,也就是要行善,仍然在各地被教导,这是出于主的圣治,以免平信徒被误导。我曾经在灵界多次和马丁•路德交谈,他非常后悔当初推广唯信得救的观点。他告诉我,在他确立这个教义的时候,有一个来自主的使者警告他不要这么做。但他自己思考后认为,如果不排除行为,就不能与天主教的教义区别开来。所以,他没有听从那个警告,而是坚持了他的信仰教义。(DP258.)

165、许多信奉教义真理的饱学之士堕入地狱,而一些持伪谬之见的人却登入天堂

有些人处于纯正的真理之中,有些人处于并不纯正的真理中,还有些人处于伪谬之中。然而,那些处于纯正的真理中的人常常被定罪,而那些处在不纯正的真理中的人,甚至还有那些处于伪谬之中的人,却常常得救。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听起来是一个悖论,但的确是个事实。经验本身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在地狱中看到过比其他人更有学问的一些人,既有地位尊贵的人物,也有一些普通人,他们都精通圣经和教会的教义。另一方面,在天堂中也看到过那些并不处于真理中的人,甚至那些处于伪谬之中的人,包括基督徒和外邦人。前者之所以在地狱中,是因为他们在教义上处于真理中,但在生活上却处于邪恶中;而后者之所以在天堂里,是因为他们虽然在教义上并非处于真理中,却在生活上处于良善中。一些新来的灵与我交谈时,对于那些在圣经和教会教义上知识丰富的人竟然在被诅咒者之列表示惊讶;他们一直以为这些人将会成为天堂中的光明,正如但以理书中所说:“智慧者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以理书12:3)。但他们被告知,真正的智慧者是那些在真理中并教导真理的人,而使人归义的是那些行善并引领行善的人;因此主耶稣说:“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马太福音13:43)。他们进一步被告知,那些在教义上有学问但在生活上邪恶的人,是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指的:“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以及在路加福音中:“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并且他们也是马太福音中提到的那些没有油的愚拙童女,经上这么说:“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12);拥有灯油就是在教会的信仰中拥有真理之善。

那些不在真理中的人,甚至是因无知而在伪谬中的人,只要他们在良善中,并因此有渴望知道真理的情感,就被主所谅解。正是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指的:“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马太福音8:11,12)。而在路加福音中则说:“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路加福音13:29,30)。至于那些生活上行恶的人,即使他们在教义上拥有真理,他们却处在他们邪恶的伪谬中。这一点在来生中清晰地显示出来;当他们自我放任时,他们从邪恶出发反对他们已知并宣称的真理,因此他们思考的是伪谬。他们在世上也是如此,当他们自我放任思考时,他们要么歪曲真理,要么为了辩护他们生活中的邪恶而否认真理。但那些在良善中却不在真理中的人,即使是因无知而在伪谬中的人——正如教会内外的许多人,那些被称为外邦人的人——的确把他们自己的伪谬看作是真理;但是因为这些伪谬源于善意,他们会使其归向良善;因此在其中并没有恶意,像那些源自邪恶的伪谬那样。这些伪谬因此而温和且易于弯曲,它们能够接受真理,而且当天使指导他们时,他们也的确接受了真理。(AC9192.)

166、说服性的信仰

伴随着生活中的恶,说服性的信仰也随之而来,但这并非救赎性的信仰;因为说服性的信仰是让人相信教会教义的一切内容为真的说服,不是因为真理,不是因为生命,甚至不是为了救赎,他们几乎不相信这些,而是为了利益,即为了追求荣誉和财富,为了因此获得的名誉。为了这些利益,他们学习教义,并非为了服务教会和灵魂得救,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和自己的亲近之人。对他们来说,教义是真是假无关紧要,他们不关心这个问题,更不会去深究,因为他们对真理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但无论这些教义如何,他们都会确认它们,一旦确认了,他们就会说服自己这些是真的,不去考虑实际上假的和真的都可以同样被确认。(AC8148.)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抱负远大且欲望深重的人,在劝说他人相信教会教义是真理的过程中,比那些抱负不大、欲望不深的人更为有力。这是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教会的教义仅仅是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目标越是被强烈追求,用以达成目标的手段就越是被珍视,并且也就越容易被相信。(AC9365.)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他们之所以具有说服力,完全取决于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爱之火有多热烈,他们的讲话、传教和行动都是以这种热情为动力。当他们被这种爱所驱动时,他们似乎就只知道这一点;但一旦离开了这种爱的激情,他们就变得一无所信,很多人甚至开始否认.这就明显表明,说服性的信仰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内心的认同。因此,它本质上并不构成真正的信仰。(AC9366.)

那些持有说服性信仰的人,无法以任何内在的启示来知晓他们所教导的是真是假,实际上他们也不关心,只要被大众相信就行,因为他们对真理本身并非真正热爱。在捍卫唯独信仰上,他们比其它人更坚定。他们将信仰中的善,也就是仁义,视为重要,但这种重视仅限于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少。(AC9367.)

那些处于说服性信仰中的人,一旦失去荣誉和利益,就会放弃信仰,只要他们的名声能够得到保全。这是因为说服性信仰并不深植于人的内心,仅停留在记忆层面,需要时就提取出来用于教导。因此,这种信仰及其真理在死后会消失,因为那时只有内在于人的信仰会留下,也就是那种扎根于良善之中,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信仰。(AC9368.)

167、理解性的信仰

接下来,将讨论理解性信仰的本质。在圣经中,按其灵性意义,许多内容涉及对圣经中神性真理的理解;在讨论教会荒凉的地方,也讨论了教会从圣经中对神性真理失去理解的情况;从那些关于此事的段落中收集的信息,并探究它们更深层的意义,可以清楚地看出,教会中对真理的理解丧失到何种程度,教会就衰败到何种程度。

此外,在多处经文中,“埃及”、“亚述”、“以色列”以及“以法莲”象征着对圣经的理解,“埃及”象征着对其自然层面上的理解,“亚述”象征着理性层面上的理解;“以色列”象征灵性层面上的理解,而“以法莲”则象征教会中对圣经的理解本身。但这三个理解层次,即自然的、理性的和灵性的,必须结合在一起,使人通过启迪能够看到并领悟圣经的真实真理;因为最低层的自然层面的理解不能靠自己的光获得启迪,必须通过人的理性之光来启迪,这光是中介,它又来自灵性之光;因为灵性层面的理解处于天堂之光中,并凭借这光来看见真理;理性层面是灵性与自然之间的中介,它接受灵性之光并传递给自然,从而启迪自然层面的理解。因此,显而易见,没有通过理性从灵性获得光照的自然层面上的理解并非真理解,因为它没有来自天堂的光。教会的真理,也是天堂的真理,只有在天堂的光中才能被看见,因为从那作为太阳的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是天堂的光,主只通过自己的光,即灵性之光来启迪人类。

【2】这清楚地表明,主不仅希望人们知道教会的真理,而且还要理解这些真理。然而,这种理解不应该基于与灵性光明分离的自然之光;因为在属天和属灵之事上,脱离了灵性之光的自然之光不是光明,而是黑暗。因为当人只用与灵性之光分离的自然之光来观察教会的事物时,他是从自己而非从主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因此,他无法避免只是从表象和错觉中看待这些事物,这种看法导致他将伪视作真,将恶当成善。点燃并传播这种光的火焰是对自己的爱,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以为聪明的骄傲。依赖这种火焰和由此产生的光明进行思考的人,无论他们的天赋聪明有多厉害,也都有能力去证实他们所偏好的任何事物。他们甚至能够将虚假和邪恶的事物呈现得像真实和良善的一样;事实上,他们能够使这些虚假和邪恶的事物在自然的耀眼光芒中显现出来,尽管这种光实际上是愚昧的,是被人为夸大的。然而,仅凭这种光来理解教会的事物并不代表真正的理解,反而更接近于不理解。因为人如果只用这种光来看,就会把真实当作虚假,把虚假当作真实;这通常发生在盲目接受某个教义作为绝对真理的情况下,而不是事先检验它是否真实。即使进行检验,也仅仅是基于自然层面的逻辑推理和对圣经中未被理解部分的解释。那些以这种方式审视自己宗教教义的人,可以任意选择任何原则作为起点,并给予其足够的证据,直到它看起来像是来自天堂的真理,尽管它实际上可能是来自地狱的伪谬。

【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教会真理的理解,指的是在来自天堂、因而来自主的光照下对那些真理的理解。处于这种启迪状态的人,在世时能够理性地看到教会的真理,并在死后以灵性的方式看到。然而,只依靠自然之光,这是与从主而来的天堂之光,即灵性之光,分离开的光明,去探索教会深层的属灵和属天事务,就是以逆序的方式前进。因为自然层面的理解无法进入灵性的层面,而灵性的可以进入自然的层面。因为人里面不存在自然层面流入灵性思维和意图,这种流入也被称为“物性流”,但存在“灵性流”,即灵性的思维和意图对身体以及其行动和感官的流入。(AE846.)

168、没有人应该在瞬间就被说服接受某个真理

根据秩序的法则,没有人应该在瞬间就被说服接受某个真理,换句话说,真理不应该在瞬间得到如此的确认,以至于不留下任何疑问。这样做的原因是,以这种方式被深刻灌输的真理会变成说服性的真理,它既没有灵活性也不具备适应性;这样的真理在来生中被看作是坚硬的,就像不接受善的进入,从而无法被应用。因此,在来生中,首先通过直观的经验向善灵展示某个真理,紧接着则展现出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引起怀疑。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思考和评估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并收集理由,从而理性地将这个真理融入自己的思想中。通过这种方式,对于那个真理的灵性视野就有了延伸,甚至延伸到相反的观点。因此,通过理解能看到并领受真理的各种品质,并能根据事物的状态接受来自天堂的流入,因为真理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这也是允许魔术师们做出与亚伦类似事情的原因。因此,在以色列人中,关于奇迹是否来自神的疑问被提出。这让他们有了充分的机会去思考和判断奇迹是否神圣,最后他们自己也确信了奇迹的神圣性。(AC7298.)

169、灵性之光的源头

每个人都有外在思维和内在思维。内在思维处于天堂之光中,被称为直接领受;而外在思维处于世界之光中。每个人的理智被构建成可以提升到天堂之光中,并且当他因为某种愉悦而渴望看见真理时,确实会被提升。通过大量经验,我得知这是真实的,关于这一点的奇妙之处可以在《圣治》和《圣爱与圣智》中看到。因为爱与智慧的愉悦提升了思维,使其能够在光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尽管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些事情。照亮心灵的这道光,除了从天堂之主流出之外,别无来源。因为那些将成为新耶路撒冷的人要直接接近主,那光将按秩序流入,即通过意愿之爱进入理解的感知。但那些坚信在神学主题上确信理智不应参与,人们应盲目相信教会教导的人,无法在光中看见任何真理,因为他们已经阻碍了光进入自身的路径。(AR914.)

众所周知,有些人在理解和感知能力上胜过他人,包括在道德生活中识别什么是诚实,在公民生活中识别什么是公正,以及在灵性生活中识别什么是良善。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思维的提升至与天堂相关的层面,从而使思维远离外在的感官事物。因为那些仅仅基于感官思考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诚实、公正和良善。因此,那些无法深入理解的人依赖他人的观点,并且大量依赖记忆来进行交流,这使他们看起来比别人更有智慧。但那些能够超越感官事物思考的人,如果他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是有序的,那么在理解和感知能力上就会超过他人,这取决于他们从内在的深度进行洞察的程度。

因此他们相信他人,大量依赖记忆而言,从而自视比他人更为智慧。另一种是那些能够超越表面感官体验、深入思考的人。这些人如果能够整理好记忆中的信息,就能在理解和感知方面超越他人,因为他们从更深层次进行思考和感知。(AC6598.)

170、每个渴望真理的人都能看到灵性真理

就像没有动物在看到适合自己生命的食物时不认识它一样,每个渴望的人都有能力在光中看到圣经的真理。人是一种理性和灵性的生物,他们寻找的不是身体的食物,而是灵魂的食物,即信仰的真理。如果一个人渴望这种真理,并向主寻求,他就能够认识到这些灵性的真理。(AR224.)

171、为什么得救的信仰在于信主耶稣基督

人们应该信仰神拯救者耶稣基督,这是因为耶稣是一个可见的神,其中包含了不可见的本质。对这样一个既是人又是神的可见神的信仰,能够进入人的内心。因为信仰在其本质上是灵性的,但在其形式上是自然的;因此,在人类当中,信仰成为既灵性又自然的存在;因为一切灵性层面的事物都是在自然层面中被接受的,以便在人里面成为某物。纯粹灵性的事物确实能进入人,但并不被接受;它就像以太,流进流出却没有影响;因为要产生影响,必须有感知和接受,这两者都存在于人的心智中,而这只能在人的自然层面中实现。

反过来,仅仅基于自然层面的信仰,或者缺乏灵性本质的信仰,并不是真正的信仰,而只是一种说服或知识。说服在外表上模仿信仰,但由于其内在不是灵性的,因此没有拯救的作用。所有那些否认主的神性之人,他们的信仰就是这样的;阿里乌派的信仰就是这样,索齐尼派的信仰也是这样,因为这两派都拒绝主的神性。

没有明确目标的信仰是什么?难道它不就像是向宇宙投去的目光,仿佛掉进了虚空而消失了吗?它就像一只鸟飞出大气层进入以太,在真空中消亡一样。这种信仰在人的心智中的存在,可以比作风在埃奥卢斯之翼中的栖息,以及光在坠落的流星中的存在。它出现如同带着长长尾巴的彗星,但也像彗星一样经过并消失。

【2】实际上,对一个不可见神的信仰是盲目的,因为人的心智看不见他的神;而这种信仰的光,因为它不是灵性的自然光,是一种愚昧的光;这种光就像萤火虫的光,或者像夜晚沼泽中或硫磺地面上的光,和腐烂木头中的光一样。从这种光中产生的,只有幻想的东西,在幻想中,人们相信表象好像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对一个不可见的神的信仰只发出这种光,特别是当人们将神视为灵,并且像考虑以太那样考虑灵的本质时。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像看待以太那样看待神,于是他们在整个宇宙中寻找神,而当在宇宙中找不到神时,他们就开始相信宇宙的自然本身就是神。当今盛行的自然主义就源于此。难道主没有说过,从来没有人听见过父的声音,也没有见过他的形像吗?(约翰福音5:37)还有,难道不是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除了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显明出来吗?(约翰福音1:18)从来没有人看见过父,除了与父同在的那位,他见过父((约翰福音6:46)。还有,若非借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还进一步说,人看见和认识他,就是看见并认识父(约翰福音14:7及其后的经文)。

【3】然而,对主神拯救者的信仰是不同的;因为他既是神又是人,可以被接近和在思想中看见,所以这种信仰不是无确定对象的,而是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终点,一旦被接受就会持续存在;就像当某人见过皇帝或国王,每当他回想起来,他们的形象就会再次出现。这种信仰的视觉就像是看到一朵白云,云中有一位天使邀请人来到他那里,使他能被提升到天堂。因此,主对那些对他有信仰的人显现;他靠近每一个认识和承认他的人。这是通过了解并遵行他的诫命来实现的,这些诫命包括避恶与行善。最终,主来到他的家中,并与他内在的父一起住在那里,正如《约翰福音》中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1,23)。

这些话是在主的十二使徒在场的情况下写下的,当我写这些话时,他们被主差派到我这里来。(TCR339.)

172、靠主病得医治的信仰

因着对主的信仰治愈了他们,原因有三:第一,因为他们承认了他的神性全能,并且他是神。第二,因为信仰是一种承认,从承认中生出直观;所有基于承认的直观都让另一个人在自己面前显现,这在灵性世界是常见的事。因此,在新教会由主建立时,对主的这种直观理解来自于对他全能的承认,这也是他们最初尝试理解主的出发点。由此我们可以理解,那里所说的“信仰”指的是什么。第三个原因是,主治愈的所有疾病都代表并因此象征着与这些自然疾病相对应的灵性疾病;而灵性疾病只能由主治愈,实际上是通过对他神性全能的直观和对生活的悔改来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他有时会说,“你的罪赦免了;去吧,不要再犯罪。”这种信仰也被他们的奇迹般的信仰所代表和象征;但主治愈灵性疾病的信仰只能通过圣经中的真理和依据这些真理的生活来给予;真理本身和依据这些真理的生活本身决定了信仰的品质。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内容将在后面讨论。……当门徒们无法治愈患有癫痫的人时,耶稣对他们说:“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然后耶稣治愈了他;并且对门徒们说,他们因为不信而无法治愈他(马太福音17:14及以后)。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那里的人对他表示怀疑;耶稣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马太福音13:57,58)。当门徒们无法奉他的名行神迹时,主称他们为“小信的人”,在他自己的家乡,由于人们的不信,他也无法行神迹,原因是尽管门徒们相信主是弥赛亚或基督,也是神的儿子,是圣经中所提到的先知,但他们并不相信他是全能的神,耶和华父就在他里面;只要他们认为他仅是一个人,而不同时是神,他的神性全能就不能通过信仰在门徒中显现出来。因为正如上文所说,信仰使主在人中显现,但只把他视为一个人的信仰,并不能使他的神性全能显现在人中。出于同样的原因,今日世界上那些只看他是人而不同时看他是神的那些人,比如索齐尼派和亚流派的人,无法得救。出于类似的原因,主在自己的家乡无法行神迹,因为在那里,人们从小就见过他像其他人一样;因此,他们无法在那个观念中添加神性观念;而当这个观念不在时,主在人中就不会带着神性全能出现;因为信仰使主按照对他的承认在人中显现。(AE815.)

173、证实

纯属自然层面的人能证实任何他想要证实的,这从基督教世界中的众多异端是显而易见,每一种都被其信徒所证实。谁不知道,各种邪恶与伪谬都可以被证实?下列主张都可以得到证实,恶人实际上的确证实了:没有神,一切都是自然,自然是自我创造的;宗教只是一种让头脑简单的人受到约束的手段;人的智谋能行万事,神性的治理除了将宇宙维持在其被创造时的秩序中外,什么也不做;照马基雅弗利及其信徒所说,杀人、奸淫、偷盗、欺诈和报复是被允许的。一个纯属自然的人可以证实这些以及类似的主张,甚至能著书立说来辩护;当这些谎言被证明为真时,它们就像一道迷人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而真理却被隐藏在如此深的黑暗中,以至于几乎无法辨认,就像夜晚里难以捉摸的幽灵一样。总的来说,即使是最荒谬的观念,只要将其构成一个论点,让一个聪明人去证明,他肯定能够做到,甚至可能让真理的光芒完全消失。但如果你把这些论证放到一边,重新用你自己的理性去审视这个论点本身,你就会发现它的不真实和所有的荒谬之处。(DLW267.)

有些人认为,那些能够用各种方法和论证来支持他们所接受的任何教条,并使其看似真实的人,比其他人更有智慧。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智慧之举;任何有一点点才华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恶人甚至比善良的人做得更好。这不是理性人的做法,因为理性人能从更高的层次判断所支持的是真是假;他知道这一点后,就会认为支持虚假的论证毫无价值,无论别人多么认为这些论证是智慧的体现,他都只会觉得它们可笑且毫无意义。总的来说,能够证实错误观点并不是智慧或理性的表现。真正的智慧和理性在于,先识别出什么是真理,然后再去加以证实。因为看到真理是来自于主的天堂之光的照耀,而将错误视为真理则是被来自地狱的愚昧之光所迷惑。(AC4741.)

174、被邪恶所确认的伪谬难以根除

那些反对信仰的真理和良善的固执己见者,就像所有生活邪恶者一样,他们将内在人向上方封闭了,向下敞开,因此他们的内在人只关注下方的事物,也就是说,只关注外在的或自然层面的事物,并通过它们关注尘世间的事物,以及他们肉身周围的事物和地面上的事物。当他们这样行事时,他们的目光向下,这象征着面向地狱。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有当他们清除那些封闭他们内心对真理的否定和对伪谬的肯定之后,他们的内心才能向天堂敞开,而这些清除工作需要在人世间完成。除非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否则无法实现,这需要多年的时间;因为伪谬是按顺序排列的,它们之间形成了连续的联系,并构成了我们对于教会和天堂事物的自然层面的心智本身及其直觉。因此,所有属于信仰和仁爱的事物,即属于教会教义或圣经的事物,在总体上关于天堂和神性的事物,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模糊不清的,而相反,世俗和尘世的事物对他们却是明亮的。由此可见,对于这些人来说,摧毁他们的伪谬就是摧毁他们的生命。如果他们想拥有新生命,伪谬需要逐渐被根除,以真理和良善取而代之,这些真理和良善也将形成彼此之间的连续联系,并按顺序排列。这被理解为生命的彻底翻转,这种转变只能在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实现。(AC9256.)

175、人不能通过事实知识来探寻信仰的奥秘

通过事实知识来探寻信仰中的奥秘,其难度仿佛骆驼试图穿过针眼;这种困难与肋骨试图调控胸腔及心脏的微细纤维同等。相较于属灵和属天的领域,感官与知识显得异常粗糙,甚至更甚。那些仅仅追求探索自然界深层奥秘的人,尽管这些奥秘无穷无尽,但他们往往只能窥见冰山一角。而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往往误入歧途,这是公认的事实。那么,如果他们设法探索更为深邃的属灵和属天的奥秘,其中的复杂程度是自然界的千百倍,又该如何?

举个例子来说明此理:基于自己,人只会行恶和背离主;然而并非人做这些事,而是与他同在的那些恶灵;也不是这些恶灵做这些,而是他们拥有的恶本身做它们自己的事。尽管如此,当人行恶和远离主时,他仍然要承担责任;但他们其实是完全依赖主生存的。

另一方面,人们无法仅凭自身之力行善事或归向主,这需要天使的助力。但连天使也不能独自实现这一点,唯有主能做到。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像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那样去行善和归向主。这种深奥的事实超出了我们的感官、知识和哲学的认知范围。当我们依赖这些工具时,这些真理可能会被误解或完全否定,即便它们是真实无误的。此外,对于其他许多事物,同样的道理也适用。

由此可知,那些依赖感官和知识来探索信仰奥秘之人,不仅陷入疑惑,更走向否认,也就是堕入黑暗,结果落入各种欲望之中。因为当人信了错的东西,也会照此做出错事。当人不相信属灵和属天的存在,他们往往只会相信属肉体和物质的事物。于是,他们就爱那些属于自己和属于世界的一切,欲望与邪恶便以此方式从伪谬而来。(AC233.)

176、关于“不理解就不相信”的错误假设

任何人都能明白,人们会被所抱持的原则,无论它们多么错误,所主导,并且每一种知识和推理都会支持这些原则。无数支持的意见会涌入心头,从而在错误中得到加固。所以,对于那些在看到和理解之前不会相信任何事物的人来说,他实际上不能相信任何事物;因为人无法用眼睛看到,也无法用思维想象到属灵和属天的事物。但真正正确的途径应该是从主——即从他的话语中汲取智慧。那么一切都会随之而来,人甚至会在理性和知识上获得启示。学习知识并没有被禁止,因为知识有益于生活并令人愉快。对于那些有信仰的人,也并没有禁止他们像世间的博学者那样思考和谈论,但他们应该基于信仰主的话这一原则,并尽其所能用学者们熟悉的术语,通过自然界的真理来确认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因此,真正的原则应该来自主,而不是来自个人;前者带来生命,而后者带来死亡。(AC129.)

只要人们还在争论某事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如此,他们就无法在智慧上有所进展;因为在他们所争论的问题中,存在着许多他们无法看见的事物,只要他们不接受这个问题,他们就对其中的一切一无所知。现代的学问通常只停留在这种是否存在或是否如此的讨论上,因此,他们无法真正理解真理。比如,有人只是争论圣经是否有内在意义,他们就无法看到其中无穷无尽的内义。就像那些争论仁义是否在教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及是否所有的事物都属于信仰的人,他们无法知晓仁义中的无数,甚至是无限的事物,实际上完全不知道仁义是什么。对于死后生命、死人复活、最后审判、天堂地狱的问题也是一样,那些只在争论这些是否存在的人,就好像站在智慧的大门外,只是在外面敲门,甚至无法窥视智慧宏伟宫殿的内部。令人惊奇的是,这样做的人们自认为比别人更有智慧,而且他们越能争辩某事是否如此,就越认为自己更聪明,尤其是当他们能更有力地证明某事不是这样的时候。然而,那些简单、善良的人,虽然被这些人轻视,却能够在没有争论和较少学术辩论的情况下迅速直觉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他们拥有共通的真理直觉能力,而那些喜欢争论的人则因为先入为主的质疑而丧失了这种能力。关于这两种人,如主所说:“这些事向智慧和聪明的人隐藏起来,却向婴孩显明出来。”(马太福音11:25; 路加福音10:21)(AC3428.)

从理性、知识和感官出发来相信某事,或者咨询这些方面以便相信,是一回事;而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知识和感官的事物来证实和加强所相信的东西,是另一回事。(AC2538.)

177、肯定与否定两种心态

有两个原则,一个导致所有愚昧和疯狂,另一个导致所有智慧和聪明。前者是否定一切,或者内心说他不能相信这些,直到他被他能理解或感知的事物所说服;这个原则导致所有的愚昧和疯狂,可以称为否定原则。另一个原则是肯定圣经中教导的事,或者在内心思考并相信它们是真实的,因为主已经这样说过;这个原则导致所有的智慧和聪明,可以称为肯定原则。那些从否定原则出发思考的人,他们越多地参考理性、知识和哲学,就越多地把自己投入黑暗,直到最后否定一切;原因是因为从低级的事物无法理解更高级的事物,即属灵和属天的事物,更不用说神性的事物了,因为这些超出了所有理解;而且,从一开始就涉及到各种否定。相反,那些从肯定原则出发思考的人,可以通过任何合理的考虑,通过一切知识,甚至哲学来确认自己对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信念;因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认而给予他们的,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充分的主题理解。此外,有些人在否定之前存疑,有些人在肯定之前存疑。那些在否定之前存疑的人倾向于邪恶的生活,只要这种生活吸引他们,每当他们思考属灵和属天的事物时,他们就会否定。但那些在肯定之前存疑的人倾向于良善的生活,只要他们让自己在主的引领下转向这种生活,每当他们思考这些事物时,他们就会肯定。(AC2568.)

让我们通过例子来阐释这一点:从圣经的教导中我们知道,最主要和核心的教义是爱主和爱邻舍。那些在这一点上持肯定态度的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见识和经验,进入任何理性、知识甚至感官领域。事实上,他们越是深入,就越能得到确认,因为自然界充满了证实的事物。但那些否定这一首要和核心教义的人,想要先通过知识和理性被说服,他们无处可去,因为他们心里已经否定了,不允许自己被说服,并且总是以他们认为是本质的其他原则为立场;最终,这些人通过自己原则的确认,使自己变得如此盲目,以至于不再知道什么是对主的爱和什么是对邻舍的爱;因为他们在对立中坚持,最终甚至在没有教义的情况下,也会接受地狱般的爱而不是天堂的爱。

再举一例:信仰的主要教义之一是所有善都来自主,所有恶都来自人或自我。那些肯定这一点的人,可以通过许多理性和知识的事物自己来确认。比如善只能从善的源头,即主那里流入;善的原则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他们通过观察自身、他人、社会甚至整个被创造的宇宙中真正善的事物来为自己说明这一点。但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则在他们想到的所有事物中自行确认对立的观点,以至于最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他们在讨论什么是最高的善,完全不知道来自主的属天和属天之善是如何赋予较低层次一切善的生命和快乐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善只能来自自己,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

再举一个例子:那些在对主的爱和对邻里的仁义上持肯定态度的人,可以接受真正的教义,并对圣经有信仰;而那些生活在自我和世俗之爱中的人则不能。也就是说,那些在善中的人可以相信,而那些在恶中的人则不能。肯定者可以通过无数的理性和知识等事实来确认这一点。理性上,真理和良善相一致,而真理和邪恶不相一致;就像在邪恶中,以及由邪恶生出的一切都是伪谬的,即使对某些人来说是真实的,也只是停留在嘴唇上,而不在心中。知识上,从许多方面可以看出,真理逃避邪恶,而邪恶拒绝真理。但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则在他们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都能相信的事实上确认自己,即使是在持续的仇恨、愉快的报复和欺诈中生活的人,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有信仰,直到他们完全从教义中排除生命的善,排除之后他们就不再相信任何事情。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让我们举个例子:那些肯定圣经是这样写的,它有一个内在的意义,这在字面上并不明显的人,可以通过许多理性的事物来确认自己。例如,通过圣经,人与天堂相连;自然与灵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些在表面上并不明显;内在思想的观念完全不同于降落到语言声音中的物质观念;人在世界上可以同时处于天堂,因为他生来就适合两种生活,通过圣经,可以适应每一种;有一种神圣的光在阅读圣经时会影响某些人的理智和情感;必须有一些从天堂降临的文字,并因此那些文字在其起源处不可能像字面上那样;只有从内部的某种神圣中才能有圣洁;他们也可以通过知识来自行确认,比如古代的象征性代表以及古代教会的文字就是这样的;甚至许多民族中也有类似的文字;以及这种风格在教堂中被尊崇为圣洁,在民族中被视为博学;还可以提到许多书籍。但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如果不否认这些,就不相信;他们说服自己,圣经是像字面上那样的,看似世俗的,但仍然是灵性的;但他们不关心灵性隐藏在哪里,只是出于多种原因想要这样,并可以通过许多事实来确认这一点。

为了简单易懂,也可以科学地说明:认为视觉不是眼睛的功能,而是通过眼睛这个身体器官,由灵来感知世界的人,可以用许多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从我们听到的话中可以感受到某种内在的视觉,并转化成内部的视觉体验,如果没有内在视觉,这是不可能的。此外,我们所思考的一切,也是通过内在视觉,有的人看得更清楚,有的人看得模糊。还有,想象力创造的图像与真实的视觉体验并不相同。如果不是身体内的灵通过眼睛这个器官来看世界,那么死后的灵将无法看到任何东西,但事实上死后的灵能看到无数奇妙的事物,这是肉眼无法看到的。此外,还可以从梦境,尤其是先知的梦境中,看到很多东西,这些都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的。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外在的事物不能进入内心,就像复合物不能变成简单物质一样,身体的东西不能进入灵性世界,反之亦然。还有许多其他例子可以证明,视觉属于灵,而不是眼睛,除非灵通过眼睛来看。但持否定观点的人,会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或幻想。当他们被告知灵的视觉比肉体中的人更完美时,他们会嘲笑并把这些观点当作荒谬之言,认为失去肉眼的视力就意味着活在黑暗中,而实际上恰恰相反,那时才是在光明中。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从真理进入理性和科学,和从科学和理性进入真理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按照正确顺序,能照亮人类,而后者则是违背顺序,使人类变得盲目。因此,了解和相信真理非常重要,因为真理能照亮人类,而伪谬则使人变得盲目;真理展现了几乎无限的理性领域,而伪谬,虽然不那么明显,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天使之所以如此智慧,是因为他们处于真理之中,真理本身就是天堂的光明。

那些因为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官无法理解的事物而使自己变得盲目的人,在来生中很容易被区分出来,因为他们对所有与信仰有关的事物都会进行推理,质疑这是否真实。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例子向他们展示这是真的,他们仍然会对每一个证实的证据提出负面的怀疑,这种行为会持续到永远。因此,他们变得如此盲目,以至于失去了常识,也就是说,他们无法理解什么是善的和真的。然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宇宙中的其他所有人更聪明,他们把智慧放在能够否定神性的事物,而且是从自然界中推导出来的。世上许多被认为是智者的人,尤其是这种性格;因为一个人在才智和知识方面越卓越,如果同时他处于否定原则中,他就比其他人更疯狂;但如果他在才智和知识方面卓越,并处于肯定原则中,他就有能力比其他人更加智慧。通过知识培养理性本身并不是被禁止的;但是用知识来反对信仰的真理,这些真理来自于圣经,这是被禁止的。(AC2588.)

178、外在获取的知识在自然层面和灵性层面的功用

认知性真理是一回事,合理性真理是另一回事,理解性真理又是另一回事;它们相继而来。认知性真理属于知识;合理性真理是被理性所证实的认知性真理;理解性真理则与内在领受相结合,确信事物确实如此。(AC1496.)

在童年时期收集知识,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知道。……童年时期收集的知识很多,但被主有序安排,以服务于有用。首先,让他能够思考;然后,通过思考来使用这些知识;最后,让他付诸实践,也就是让他的生命处于有用之中,成为一个有用的生命。这些是童年时期吸收知识的功能;没有这些知识,他的外在人无法与内在人结合,并一起成为有用;当人成为有用,即当他思考一切,都是出于有用的目的,做一切事都是为了有用的目的;如果不是通过直接反思应当如此,就是通过内在本能的无意识反思。因此,最初帮助一个人发展理性思维并用于实际应用的知识最终会被抛弃,因为它们不再有进一步的用处。依此类推,不断发展。(AC1487.)

人在世上通过学习语言和知识而变得理性,死后也会保持相同的理性水平,但不是取决于他掌握了多少语言和知识。我曾与许多人交谈,他们在世时因为掌握古老的语言,如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而被认为是学者,但他们没有通过这些语言中的内容来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其中一些人与那些不懂这些语言的人一样简单,有些则愚蠢,但他们仍然自负,好像比别人更有智慧。

我还曾与一些人交谈,他们认为智慧取决于记忆力,也积极充实自己的记忆,几乎只从他人的知识中进行表达,而没有通过记忆中的事物来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其中一些人愚蠢,一些人呆板,根本无法理解任何真理,不知道真理是否真实,轻信那些自称是学者的人所宣扬的一切谬见,因为他们无法自己判断事物是否属实,因此在听别人讲话时也无法理性思考。

我还与一些在世界上写过很多东西的人交谈过,他们写了关于各种知识的著述,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学问声誉。其中一些人确实能够对真理进行推理,判断它们是否是真理。有些人当他们转向那些处于真理之光中的人时,明白这些是真理;但他们不愿意理解它们,因此当他们回到自己的错误中,回到自己身上时,他们否认了这些真理。还有一些人和普通大众一样没有辨识力。

每个人都因其所写和所读的知识内容而以不同方式发展其理性思维。但那些反对教会真理、通过知识思考并通过它们在错误中坚定自己的人,并没有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而只是发展了推理能力,这种能力在世上被认为是理性;但它与理性分离,是一种证实任何所愿的能力,是从错误的原则和谬论中看到伪谬而非真理的能力;这样的人无法被引导去认识真理,因为从伪谬中看不到真理,只有从真理中才能看到伪谬。

人的理性就像一个园子和花坛,甚至像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记忆是土壤,真正的学问和知识是种子;天堂的光和热使它们生长,没有它们就没有萌芽;同样,如果不接受天堂的光,即神性的真理,和天堂的热,即神性的仁爱,就不会有理性。天使非常遗憾,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将一切归结于自然,从而关闭了他们心灵的内部,以至于无法看到天堂之光中的真理;因此,在来生中,他们被剥夺了推理的能力,以免他们在简单善良的人中传播错误的推理并诱导他们;他们被送往荒芜之地。(HH464.)

179、关于信仰的灵界见闻

一天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看见两位天使从天堂降下,一个来自天堂的南方,另一个来自东方。他们各自驾着马车,车上系着白色的马。那位来自南方天堂的天使所乘坐的马车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而那位来自东方天堂的天使的马车则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他们手中握着的缰绳像晨曦的火焰般发光。从远处看,这两位天使似乎是坐在马车上;但当他们靠近时,不再显现在马车上,而是以他们的天使形态出现,这种形态是人类的形态。东边来的那位身穿发光的紫色衣裳,南边那位身穿天蓝色衣裳。

当他们在天空下方相遇时,他们互相奔向对方,仿佛在争先恐后地拥抱和亲吻。我听说这两位天使在世时就有着深厚的内在友谊,但现在一个在东方天堂,另一个在南方天堂。在东方天堂的是那些在主的仁爱中的人,而在南方天堂的是那些在主的智慧中的人。在他们就他们的天堂中的壮丽景象交谈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对话转向了这个话题:天堂本质上是仁爱还是智慧。他们立刻达成一致意见,认为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但是他们讨论了哪一个是起源。

【2】从智慧天国来的天使问另一位:“什么是爱?”另一位天使回答:“爱源自自主,如同热源自于太阳,给天使与人类带来生命,是他们生命的根本。由爱派生的,称为情感,由此产生感知,因此产生思维。由此可见,智慧的本质是爱;相应地,思维的本质是对这种爱的情感;当我们依次观察这些衍生物时,可以看出思维不过是情感的形式;之所以不被认识,是因为思维存在于光明中,而情感存在于温暖中,因此人们反思思维,而非情感。思维不过是某种爱的情感的形式,这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说明,语言不过是声音的形式;这类似,因为声音对应于情感,而语言对应于思维,所以情感发出声音,思维则言语表达。这一点也可以从这样一个说法中看得更清楚:“去掉言语中的声音,还有言语吗?同样,去掉思维中的情感,还有思想吗?”由此可见,爱是所有智慧的源头,因此天堂的本质是爱,其形式则是智慧;换句话说,天堂来自于神性的爱,并通过神性智慧存在;因此,正如之前所说,一个属于另一个。”

【3】此时,有一个新到灵界的灵在我边上,当听到这些话后,问道:“那么仁义与信仰的关系是不是也是如此?因为仁义与情感相关,信仰与思维相关?”

“完全相同,”天使回答:“信仰不是别的,只是仁义的形式,恰似言语是声音的形式一样。事实上,信仰也是由由仁义形成,正如言语由声音形成。在天堂中,我们甚至知道形成的过程如何,只是在此没那么多时间来解释。”

天使接着说:“我所说的信仰是指唯有其中存在灵性和生命的属灵层面的信仰,因为这是从主通过仁义而来的属灵层面的事物;因此,信仰也因此变得属灵。因此,没有仁义的信仰仅仅是自然层面的信仰,这种信仰是死的;它也与仅仅是自然层面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这种情感不过是欲望。”

【4】天使们用灵性的语言谈论这些事情;灵性的语言包含了成千上万的事物,自然层面的语言无法表达;而且,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事物甚至无法进入自然层面思想的概念。在天使们讨论完这些话题后,他们离开了;当他们各自返回各自的天堂时,他们头上出现了星星;随着他们与我之间的距离增加,他们又像之前一样出现在马车中。(TCR386.)

当这二位天使离开我的视线,我看见右面有座园子,里面有橄榄树、无花果树、月桂树和棕榈树,照着各自的对应关系井然有序地排列。我往园中望去,见到天使和灵在里面边散步边交谈。

当时,有一位天使灵(指在灵界中正准备进入天堂的被称为天使灵)看见我,便离开园子向我走来,说:“你想进园子与我们一起吗?你将看见并听到奇妙之事。”

我随他前往。然后他对我说:“你看见的这些都是渴慕真理之人,因而在智慧之光中。这里有一座宫殿,我们称之为智慧圣殿。然而,人若认为自己是智者,便看不见这殿;认为自己足够聪明的也是如此,认为凭自己便有智慧者更是看不见这殿。因为这些人缺乏对真智慧的热爱,这爱能使他们接收天堂之光。真正的智慧,是一个人借着天堂之光看出:他所知道的、认知的、拥有的智慧,与他未知的、不能认知的、未拥有的智慧相比,如果一滴水与海洋相比,事实上什么都不是。

“在此乐园中的每一位,借着他们里面的感知与视觉,承认他们自己的智慧相比起来是如此渺小,便能见到这座智慧圣殿。因为人的心智中的内在之光使他看得见这殿,而不是仅仅通过外在之光。”

【2】我经常思考,并从知识、感知,最后是从内在之光中承认人类的智慧是如此之少,于是我被允许看到那座殿堂。

这殿的外形非凡:高处在地面之上,四方,水晶墙体,通透碧玉所造的优雅弓型屋顶,各种宝石砌的根基。有台阶由下向上引人进殿,台阶由打磨了的雪花石膏建造;在台阶两侧有幼狮伴狮子的雕像。

于是我询问可否进入。在被告知可以后,我顺台阶而上。当我进入时,看见一些如同基路伯在屋顶下飞行,但很快就消失了。脚踏的地面是由香柏木板铺成。透明屋顶和墙体,整个殿被建成接收光的形式。

【3】有位天使灵与我一同进入,我向他重述了之前两位天使关于仁爱与智慧、以及仁义与信仰的谈话内容。

然后他说:“他们有没有也谈论第三个?”

我回答说:“第三个是什么?”

这位天使灵回答:“良善的、有用的行为。若无良善、有用的行为,仁爱与智慧如同虚无;就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它们只有在转变为有用时,才变得真实。

“仁爱、智慧、有用,三者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倘或被分割,其中任何一个都什么也不是。没有智慧,仁爱什么也不是;在智慧中,是为了某些目的;所为之目的就是有用。因此,当仁爱在智慧的相助下存在于用之中时,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它转变成行为了。

这三者好比目的、原因和结果。目的若不通过原因存在于结果中,那么目的什么也不是。将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拿走,其它的都会消失,如同从未发生过一样。

【4】“仁义、信仰、行为同样如此。没有信仰的仁义不是什么,没有仁义的信仰也不是什么,没有行为的仁义和信仰也不是什么;但在行为中,仁义和信仰才是事物,此事物的性质取决于行为的功用。

“情感、思维与动作也是如此;意愿、认知与行动也是同样。意愿若无认知,就像眼睛没有视力;没有行动的意愿与认知,就像没有身体的心智。在这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所处的光是一咱照亮心智内部的光。

【5】“几何学也可以证明,若非拥有三的属性,没有什么事物是完整和完全的。因为,除非成为平面,线并没有意义;若非成为三维立体,平面也没有意义。因此,为了存在,一维扩展到二维;二维体现在三维之中。

“这个原理适合于每一个和所有被造之物;它们都在第三个中终结。这就是为何圣经中的数字“三”表示完整与完全的原因。

“鉴于这个原因,我不禁惊奇,为什么有些人只认唯信,有些人只信仁义,还有些人只信行为;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没有另一个,或者即使有另一个却没有第三个,什么都不是。

【6】随后我问:“一个人不能有仁义和信仰,却没有行为吗?人不可能有意愿与认知,却不去执行它吗?

天使灵回答我:“这只能在理论上发生,却不能在现实中发生。他必须还在努力或意愿去行出来,这样的努力或意愿本身就是行动,因为它是朝向行动的持续努力,当遇到适合的环境就会变为外显的行为。因此,努力和意愿因此被每个智者视为内在行动;就像外在行动一样,它们为主所接纳,只要在有机会时就会成功转化外在行为。(TCR387.)

180、信仰的果实以及来生中接受信仰的能力

信仰的果实不是别的,就是按照信仰的诫命生活,因此按照这些诫命生活可以得救,而没有生活的信仰则不行;因为人在死后带着他生活中的所有状态,所以,他在肉身中是什么样的人,在来生中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那些在肉身生活中轻视他人的人,在来生中也会轻视他人;那些在肉身生活中怀恨邻舍的人,在来生中也怀恨邻舍;那些在肉身生活中对同伴施行诡计的人,在来生中也会对同伴施行诡计,诸如此类。每个人在来生保留了他在肉身生活中所养成的本性;众所周知,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改变了,那么生命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主只提到了仁义的行为;因为那些在仁义行为中的人,或者说,在信仰的生活中的人,即便不是在肉身中,至少在来生中有接受信仰的能力;但那些不在仁义行为中,或不在信仰的生活中的人,无论是在肉身中还是在来世,都绝对没有接受信仰的能力。因为邪恶绝不会与真理和谐相处,而是互相排斥;如果那些处于邪恶中的人说真理,他们只是用口说,而不是发自心底,因此邪恶和真理彼此相距甚远。(AC466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