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第二十一章 天使的住所

《天堂与地狱》第二十一章 天使的住所

第二十一章 天使的住所

183、由于在天堂中存在着许多群体,天使们就像人类一样生活,因此他们也有自己的住所。这些住所会根据每个天使的生活状态不同而有所区别:对那些地位更高、状态更尊贵的天使,主赋予他们的住所更加宏伟;而对那些地位较低的天使,主赋予他们的住所则显得相对简单。我曾多次与天使们交谈过关于天堂中的住所,我告诉他们,现在几乎没人会相信天使们有实际的居所和房间。人们之所以持怀疑态度,原因有几个:有些人因为看不见这些住所而不相信;有些人不了解天使实际上是有形态的存在;还有些人认为天使居住的天堂仅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周遭天空,由于天空似乎是空无一物的,他们便认为天使是空气般的存在,并推断天使生活于空中。此外,他们难以接受灵性世界中存在着与自然世界相似的实物,这是因为他们对灵性世界一无所知。

【2】天使们透露,他们清楚地知道当前世界,尤其是教会内部,普遍存在一种无知。这种无知在那些自认为拥有丰富知识的人中更加显著,而不是在被标记为“简单”的人群中。天使们还指出,人们实际上可以从圣经中得知天使是以人的形象存在的,因为所有被见过的天使都是以人的形式出现的。带着他全部人身的主也是人。由于天使是人,他们自然拥有自己的住所和房屋,而不是像一些人所误解的那样,在空中漂浮,或者像风那样的存在(尽管他们被称为灵)。只要人们不将天使和灵的观念复杂化,不直接将这些问题置于质疑之下,就能够理解这一点。人们普遍认为天使以人的形象存在,并居住在被称为天堂的地方,那里的住所远比地上的更加壮丽。但是,这种普遍的观念一旦被深入探讨,很快就会被质疑,尤其是一些学者凭着自以为的聪明为自己封锁了天堂及其光明的通道。

【3】当人们谈论死后的生命并同时基于固有的知识去思考灵魂或身体的复活时,他们通常会有相似的想法。大多数人相信,如果一个人生前行为良善,他死后会继续活着,并与天使一同生活。他们期待看到壮丽的景象并感受到无尽的喜悦。但当他们开始根据关于身体复活的教义或关于灵魂的理论来思考,开始质疑灵魂的真正本质,他们之前的信念就会被动摇。

184、不过,最好还是根据亲身经历来说明。我曾多次与天使面对面交谈,每次都感觉自己置身于他们的住所中。天使的住所与我们地球上的房屋非常相似,但更为美丽。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房间、厅堂和卧室,还有庭院、花园和田野。在天使聚居的地方,他们的住所会紧挨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社区,里面有街道、道路和广场,完全像我们地球上的城市一样。我曾有机会游览这些地方,四处观看,并时不时地进入这些房子,这都是当我的内在视觉被打开时,在我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所经历的。

185、我曾见证了天堂中的宫殿,它们的宏伟壮观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些宫殿的闪耀顶部仿佛由纯金打造,而底部则宛若由珍贵宝石构成。一座比一座更加辉煌。宫殿内部的装饰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美丽到无法用语言或知识来完全描述。宫殿南侧有天堂般的花园,一切都在闪烁着光芒,在某些地方,叶子似由银制成,果实仿佛由金打造,而花朵按色彩排列,宛如彩虹一般绚烂。视线所及之处,更多的宫殿映入眼帘,它们是视线的终结。天堂的建筑之美,让人感叹艺术在这里达到了极致;这并不让人惊讶,因为这种艺术本源于天堂。天使们向我透露,还有无数更加完美的景象在主的引领下展现在他们面前,但这些景象更多地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而非肉眼。这是因为他们在每一处都能看到与神性相对应的象征。

186、我还了解到关于对应的知识。不仅宫殿和房屋,甚至它们内部和外部的一切事物,都与天使内在由主而来的真理和良善相对应。这些建筑本身大体上与天使的良善相对应;而房内的各种物品与他们的良善相联系,屋外的物品则与他们的真理相联系,这些真理从良善而来。同时,这些真理也与他们的领受和认知有关。这是因为这些事物与他们从主那里得到的良善和真理相对应,进而与天使的爱相对应,由此关联到他们的智慧和聪明;爱即良善,智慧是基于良善且同时包含真理,聪明则是基于良善的真理。当天使观看这些事物时,他们所直接领受到的就是这些对应,因此,这些事物更多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灵,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睛。

187、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主为什么自称为耶路撒冷的圣殿(《约翰福音》2:19,21);以及为何新耶路撒冷呈现为精金的,其城门由珍珠构成,根基由宝石打造(《启示录》21章)。这是因为圣殿象征着主的神性之人;“新耶路撒冷”象征着未来将要建立的教会;“十二个门”象征通向良善的真理;而“根基”则象征着教会的真理基础。

188、主的属天王国中的天使,主要居住在较高的地方,这些地方看起来像是从地面上升起的山脉。主的属灵王国中的天使,居住在较低的地方,这些地方看似小山。至于天堂最底层的天使,居住在看起来像是由岩石构成的地方。这一切都是因为对应关系的原因,内在事物与上方相对应,外在事物与下方相对应。正因如此,在圣经中,“山”象征着属天的爱,“小山”象征着属灵的爱,而“岩石”则象征着信仰。

189、有的天使并不和大家生活在一起,而是分开的,这一户那一户的。他们住在天堂的中心,是最出色的天使。

190、天使的房屋不是像人间的房屋那样是修筑起来的,而是由主照着他们接受良善与真理的程度无偿赐予。这些房屋还会随着天使内在状态的变化而有所变动(参154-160节)。天使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主的恩赐,他们所需的任何事物都将被赐予。

第二十二章 天堂中的空间

191、尽管在天堂中的一切,看起来与我们世间完全一样,都处于位置和空间的安排,但实际上,天使们并不具备关于位置和空间的概念或理解。考虑到这似乎构成了一个悖论,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2、在灵性世界中,所有的移动都是通过内在状态的变化来实现的,这意味着,移动本质上是状态的转换。在主的引导下,我体验了在天堂的移动,并且在灵魂的状态下访问了宇宙中的不同星球,而我的身体则始终留在原地。天使们的移动也遵循相同的原理:对他们来说,不存在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因此也就没有空间的概念。他们的一切都依赖于状态及其变化。

193、移动就是这样进行的,显然,接近就表示内部状态相似,而远离则是指状态的不同。因此,处于相似状态的人彼此靠近,而状态不同的则相距较远。天堂中的“空间”实际上是外在表现形式对内在状态的反映。正因如此,各个天堂以及天堂内的各个群体,甚至每一群体中的个体,就是这样彼此区分。因此,地狱和天堂是完全分离的,因为它们处于相反的状态。

194、因此,在灵性世界中,当一个人强烈希望与另一个人相遇时,他通过思考就能见到对方,并通过匹配对方的状态而达到面对面相处。反之,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到厌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这是因为所有的反感都来自于情感上的对立和思想上的不一致。因此,在那个世界中,只要人们保持一致的观点,他们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相见;但一旦他们的观点产生分歧,他们就会从彼此视野中消失。

195、每当有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论是在他们自己的城市、庭院、花园,还是前往自己所处群体之外的其它地方,如果他们急于到达,那么他们会更快地抵达目的地;反之,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急切,路程就会根据他们的愿望伸长或缩短,即便实际的路径保持不变。这种现象我已经多次亲眼目睹,并感到非常惊讶。这表明,在天使的视角中,距离和空间完全按照内在状态的变化而定;因此,虽然他们所处的空间在实质上与我们的世界相同,但是空间的概念和思想却不会进入他们的思维。

196、我们可以通过人类的思维来理解这一点。对于思维而言,并不存在空间,因为当我们专注思考某事时,它就好像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样。任何深思的人都会认识到,对我们的视觉而言,空间感知只是通过观察地面上的中间物体或通过认识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而产生。这是因为存在一种连续性,而在连续的事物中,距离只有当存在不连续性时才会显现。在天使那里,这个现象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视觉和思维是一致的,思维和情感也是如此,他们对邻近和远离的感知也会随着他们内在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

197、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圣经中,地点、空间及一切与空间有关的事物都用来象征不同的状态;例如通过距离、远近、路径、旅程、迁徙、公里、平原、田地、花园、城市、街道、运动,以及各种尺寸的测量、长、宽、高、深,还有其它无数的概念;因为人类思维中的大部分概念是来自于世界,并且从空间和时间中获取意义。我想指出的是,长、宽、高在圣经中分别象征什么。在世界上,被称为“长”、“宽”和“高”的是那些在空间中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事物。但在天堂中,由于人们不从空间的角度思考,因此通过“长度”理解为善的状态,通过“宽度”理解为真理的状态,而通过“高度”理解为这些状态根据等级的不同(参38节)。这些三维空间概念被用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原因是,在天堂中“长”是从东到西,那里居住着处于仁爱之善中的人们;“宽”是从南到北,那里是处于由良善生出的真理中的人们(参148节);而“高”在天堂是这两者按等级而言。因此,在圣经中,通过“长”“宽”和“高”来象征这些概念,就像在《以西结书》第40章到第48章,通过长、宽和高的尺寸描述了新殿和新地,包括庭院、房间、门口、门、窗户和周围环境,这些都是象征新的教会,以及当中的善与真。否则,所有这些尺寸又有什么意义呢?同样,在《启示录》中也用这些词语描述了新耶路撒冷:

城是四方的,长宽一样;天使用苇子来量那城,共有一万二千斯塔德,长、宽、高都是一样。(《启示录》21:16)

在此,“新耶路撒冷”象征新教会,“尺寸”象征教会的品质,其中“长”指仁爱的良善,“宽”指良善所生的真理,“高”象征良善与真理的等级,“一万二千斯塔德”象征一切良善与真理的总体。若非如此,长宽高同为一万二千斯塔德将有何意义呢?圣经中以“宽”象征真理,在大卫的《诗篇》中很明显:

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之处。(《诗篇》31:8)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诗篇》118:5)

在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用法,如《以赛亚书》第八章8节和《哈巴谷书》第一章6节,以及其它地方。

198、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天堂中,虽然存在与我们世界相类似的空间,但那里对一切的评估并不基于空间的概念,而是基于状态。因此,空间在天堂中不能像在世界上那样被测量,它们只能从内在状态的视角被理解和观察。

199、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按照每个人的爱和信仰与之相伴,一切事物的远近显现都是根据主的临在而定,这也就决定了天堂中的一切。因此,天使们便获得了智慧;这是因为,通过主的临在,他们的思维得以扩展,并能够实现天堂中所有事物的沟通。这使得他们能够以灵性的方式进行思考,而非像人类那样仅限于自然的思维方式。

第二十三章 天堂的形式以及基于该形式的联合与交流

200、天堂的形式是怎样的,可以从前面的文章所示的一部分内容中得知,例如天堂在最大和最小的方面都保持相似性(参72节),由此,每个群体是一个较小形式的天堂,每个天使都是最小形式的天堂(参51-58节)。正如整个天堂呈现为一个人,所以每一个天堂的群体都在较小的形式上呈现为一个人,每一个天使也是如此(参59-77节)。在中央的是最有智慧的人,而在四周到边界的是智慧稍逊者,并且在每一个群体中也是这样(参43节)。而且,从东到西居住在天堂的人是在仁爱之善中,从南到北的人是在良善所生之真理中,每一个群体中也是如此(参148-149节)。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天堂的形式,因此可以从这些中得出它在整体上的形式是怎样的。

201、有必要了解一下天堂的形式是怎样的,因为不仅所有人都根据它联合在一起,而且所有的交流也是根据它进行的;还因为所有的交流都是思想和情感的延伸,这也是天使一切智慧和聪明的延伸。由此可见,一个人越是在天堂的形式中,也就是说,他越是天堂的形式,就越有智慧。无论你说是在天堂的形式中,还是在天堂的秩序中,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形式都是基于其秩序,并取决于秩序。

202、首先需要说明什么是“在天堂的形式中”。人是照天堂的形象和世界的形象被造的:他的内在按照天堂的形像,他的外在按照世界的形像(参57节)。无论你说是按照形像,还是按照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人类因着自我的恶欲,从而通过伪谬,摧毁了内在天堂的形象或形式,而代之以地狱的形象或形式,以致内在生来就是被关闭的。这就是人与各种动物不同,天生就处于完全无知状态的原因。为了恢复他的天堂形象或形式,他必须被教导那些属于秩序的知识——如前所述,按照秩序就是按照形式。圣经包含了所有神性秩序的法则,因为神性秩序的法则就是圣经中的诫命。因此,人若能了解并按照这些诫命生活,他的内在就会被打开,并在里面重新形成秩序或天堂的形式。由此可见,“在天堂的形式中”就是按照圣经的吩咐生活。

203、一个人越是在天堂的形式中,他就越在天堂中,甚至成为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参57节),也越处于智慧和聪明中。因为,正如上文所说,其理智中的一切思维和意志中的所有情感都照着天堂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延伸,并且以奇妙的方式与那里的群体进行交流,这些群体也与他相互交流。

【2】有的人以为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并不向外延伸,而是存在于内部,因为他们觉得只是在身内思考,并未远离自己。其实他们错了。正如眼睛的视觉有着向远处物体的扩展,并根据它所见扩展中事物的排序而受到影响;同样,人的内在视觉,也就是人的认知,在灵性世界有其扩展,只是人未曾意识到罢了,其原因如前文所述(参196节)。不同之处在于,眼睛的视觉在自然层面受影响,因为它是由自然世界的事物构成;而认知的视觉是在心灵层面受影响,因为它是由灵性世界的事物构成,灵性世界的事物都与良善和真理相关。人不了解这些,是因为不知道有一种光照亮我们的理解;若非那照亮理智的光明,人根本无法思考(关于这光,请参阅126-132节)。

【3】有一个灵,他相信自己只是在身内思考,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向外的扩展,因此也没有与外部群体的交流。为了让他知道自己是错的,他与附近群体的交流被切断了。结果,他不仅失去了思考能力,而且像失去灵魂一样倒下了,只是他的手臂还能像新生儿一样不时抖动。过了一会儿,交流被逐渐恢复,随着交流的逐步恢复,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思考状态。

【4】其他灵看到这种情况,就承认所有的思维和情感都是通过交流的方式流入的,并且所有的思维和情感,甚至所有的生命,也是如此,因为人的所有生命都在于思考和感受,或者换句话说,能够理解和意愿。

204、需要明白的是,每个人交往的群体与其智慧和聪明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那些由纯正的真理和良善构成的人,他们与群体的交往是按照天堂的形式。而那些智慧和聪明并不是由纯正的真理和良善构成,而是由与之相符的事物构成的人,他们与群体的交流是间断且多样化的,因为不是与那些在天堂形式序列中的群体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处于智慧和聪明,因而陷于邪恶造成的伪谬中的人,他们与地狱中的群体相交流。交流的扩展程度是基于确认伪谬的程度。而且,这种与群体的交往并不是与他们直接感知的交流,而是与他们的品性、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事物的交流。

205、在天堂中,所有的天使都是根据他们善与真的灵性亲和力聚集在一起的,这种亲和力遵循着各自的善与真的特定顺序,不仅体现在整个天堂,也体现在每一个群体乃至每一个家庭之中。因此,那些在善和真上相似的天使彼此之间能认出对方,就像地上的亲戚和家人一样,仿佛从小就相识一般。同样地,每个天使的智慧和聪明中的善与真也是相互结合的,它们能够彼此识别,并基于这种识别而相互联结。

因此,对于那些善与真按照天堂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他们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并且能够广泛地理解周围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相反,对于那些善与真没有按照天堂的形式结合的人,他们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

206、每个天堂都有其特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决定了天使们思维和情感的交流和扩展,同时也决定着他们的聪明与智慧。但不同天堂之间的交流,比如第三或最内层的天堂与第二或中间层的天堂,以及这两个天堂与第一或最外层的天堂之间的交流,情况就不一样。实际上,天堂之间的这种联系不应该被称为交流,而应称为流注。接下来将会对此进行一些讨论。对于天堂一分为三,彼此不同,可参看前面相应的章节(参29-40节)。

207、不同天堂之间的联系并非是直接的交流,而是一种流注,这一点可以从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中明显看出。第三或最内层的天堂位于最上方,第二或中间层的天堂位于下方,而第一或最外层的天堂则位于更低的位置。每个天堂中的群体分布情况也是如此,例如那些位于高地的群体看起来就像山峰一样;山顶上的居民来自最内层天堂,下面的居民来自第二层,再下面的则是来自最外层。无论是在高地还是低地,一个较高层级的天堂群体不会与一个较低层级的天堂群体进行交流,除非是通过对应关系进行联系(参100节),而通过对应关系进行的交流被称作流注。

208、一个天堂与另一个天堂,或一个天堂的群体与另一个天堂的群体之间的联结仅由主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流注来实现,直接流注是从主自己那里,间接流注是按顺序从更高的层级流入较低的层级。因为天堂之间的联结是由主通过流注实现的,因此极力防止任何高层天堂的天使俯视下层天堂的群体,并与那里的某个成员交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天使会立刻失去他的聪明智慧。原因是每个天使有三个生命层级,就像天堂有三个层级一样;那些在最内层天堂的天使,他们的第三或最内层级是开放的,而第二和第一层级是关闭的;那些在中间层天堂的,他们的第二层级是开放的,而第一和第三层级是关闭的;而那些在最外层天堂的,他们的第一层级是开放的,而第二和第三层级是关闭的。因此,一旦第三层天堂的天使俯视第二层的群体,并与那里的某个成员交谈,他的第三层级就会被关闭;一旦这一层级被封闭,他就会失去自己的智慧,因为他的智慧存在于第三层级中,在第二和第一层级中他并不拥有智慧。这就是在福音书中主的话语所理解的含义:

在房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马太福音》24:17-18)

当那日,人在房上,器皿在房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1-32)

209、从低层天到高层天不会有流注,因为这有违秩序,从高层天到低层天才有流注。高层天的天使,其智慧远胜低层天的天使,其差距之大可类比于一万比一;这也是低层天的天使不能与高层天的天使交谈的原因。事实上,当他们举头观看时,上面的天堂好似一团云雾,根本看不见那儿的天使。高层天的天使能看见低层天的天使,只是不许和他们交谈,除非他们想失去自己的智慧,正如之前所说。

210、内层天堂的天使,其思维、情感以及他们的言语,在中层天堂是无法被感知的,因为它们远远超越了中层天堂中的事物。然而,蒙主悦纳时,它们在下层天堂显现为如火焰般的东西,而中层天堂的思维和情感在最外层天堂显现为光亮的事物,有时候像是一朵明亮多彩的云。通过这朵云的上升、下降以及形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

211、这可以让我们明白天堂的形式是怎样的:在最内层的天堂,其形式是最为完美的;在中间层的天堂,形式也很完美,只是层级稍低;而在最外层的天堂,其层级更低。一个天堂的形式是依赖于从主那里到另一天堂的流注来维持的。但要了解如何通过流注实现交流,我们必须先明白“高度”层级的概念,以及“高度”的各层级之间的区别。它与“长度”和“宽度”层级比起来,情形又是如何(参38节)。

212、对于天堂的形式,特别是天堂如何运作和流注,就连天使也是无法参透的。我们可以通过智者对人体各部分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来稍作了解。前文提到,整个天堂呈现为一个人(参59-72节),并且人体中的每一部分都与天堂相对应(参87-102节)。通过观察人体的神经纤维,注意它是如何将整个身体交织成一体的,我们大致能明白人体的形式是何等复杂难测。对于神经纤维的性质,其运行流入大脑的方式,人的肉眼无法分辨。因为无数的神经纤维极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从整体看来,它只是软绵绵的一团,实际结构难以辨识。而事实上,人的意志与理智的每个功能都是通过它们准确无误地流入行动中的。通过观察各种纤维束,如心脏的,肠系膜的,我们能看出这些纤维是如何在体内整合的;也可以通过观察称为神经节的节点,我们能看出众多纤维从身体各部位进入节点,交织在一起,然后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发出,达成各种功能。这一模式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重复。再者,人的五脏六腑,各肢体、器官、肌肉,也存在同样的模式。以慧眼探索这些奥妙的人一定会惊叹不已,然而这些不过是肉眼可见的少许奥秘,肉眼不可见的还要奇妙得多,因为它更为深入。

我们若思考意愿与理智照人体的形式而运作的方式,它与天堂的形式对应的事实就显而易见了。因为人的意志自然而然地流入行动,人的思维沿神经传导,从起点直到末端,产生各种知觉。再者,既然这是我们理智和意志的形式,自然也是我们聪明和智慧的形式。该形式与天堂的形式对应。由此可见,该形式决定了天使的情感和思维的延伸方式,若在该形式之中,就享有聪明智慧。从上文可知(参78-86节),天堂的形式源于主的神性之人。

我说这些,是要大家明白,天堂的形式在总体上都无法参透,连天使也不能参透。

第二十四章 天堂的治理方式

213、天堂既然分为各种群体,大的群体由数十万的天使组成(参50节),而群体内的所有天使虽然处于相似的良善中,但他们的智慧并不相同(参43节);那么天堂必然有各种治理方式,因为需要遵循秩序,并保护所有的秩序。天堂的统治方式各不相同,有些适用于构成主的属天王国的群体,有些适用于构成主的属灵王国的群体,这些统治方式还会根据每个群体的职能而各不相同。但在天堂中,不存在相互之爱以外的治理方式,这种相互之爱的治理就是天堂的治理。

214、在主的属天王国中的治理被称为“公义”,因为在那里的天使,都处于从主而来的对主之爱的良善中,从那善中产生的,都被称为“公义”。那里的治理完全属于主,他自己引导他们,并在生活的事务上教导他们。被称作“公平”的真理被刻写在他们心上,每个人都知道,直接领受并看得见真理。因此,关于公平的事情从未在那里引起争议,关注的是活出公义;在这方面智慧较逊者请教更有智慧者,这些人又可向主求问,获得答案。他们的天堂或者他们内心的喜悦,就是在主的指引下公义地生活。

215、在主的属灵王国中的治理被称为“公平”,因为其中的天使处于属灵的良善,这是对邻舍之仁义的良善,这种善就本质而言是真理;真理属于公平,良善属于公义。他们也为主所引导,只不过是间接的(参208节)。因此,他们有领导者,根据所在群体的需要,领导者的数量有多有少。他们还有法律,根据这些法律彼此交往生活。领导者们依法管理一切事务,他们理解那些法律,因为他们是有智慧的人;在不确定的事情上会得主光照。

216、在主的属天王国中基于良善的治理,被称为“公义”;在主的属灵王国中基于真理的治理,被称为“公平”。因此,在圣经中讨论天堂和教会时,提到“公平和公义”;其中“公义”表示属天的良善,“公平”表示属灵的良善;如上所述,属灵的善就其本质而言乃是真理。在以下这些地方说:

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以赛亚书》9:7)

此处“大卫”指的是主,“他的国”指的是天堂。接下来我们还能从以下经文看出:

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耶利米书》23:5)

耶和华被尊崇,因他居在高处,他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以赛亚书》33:5)

“锡安”也指天堂和教会。再如下列经文:

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耶利米书》9:24)

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公义和公平……聘你归我。(《何西阿书》2:19)

耶和华啊,你的公义好像高山,你的公平如同深渊。(《诗篇》36:5-6)

向我求问公义的判语,喜悦亲近神。(《以赛亚书》58:2)

217、在主的属灵王国中,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个群体的形式与另一个不同,这种多样性是根据群体的功能而变化的。这些职能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是对应的。众所周知,人体的功能多种多样,心有心的功能,肺有肺的功能,肝、脾、胰、五官,也各有各的功能。正如身体中有各种各样的治理形式,在“至大之人”或天堂中的群体也有相对应的治理形式。至于天堂中的万有与人的一切存在对应,请参考前文第87-102节。不过,所有的治理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以共同体的益处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每个人的益处。因为整个天堂的一切都在主的护佑之下;他爱每一个人,照其神性之爱安排一切,共同体得益处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得益处。每个人都根据他对共同体的爱来接受益处;一个人越爱共同体,也必热爱其中的所有和每一个体;因为这种爱是主的,所以他越被主所爱,也就越是得益。

218、由此可以明确,领导者是什么样的人,就是那些在仁爱和智慧上超过他者的人;出于仁爱,他们愿意每个人好;凭借智慧,他们知道如何确保实现意愿。这样的人不是支配和指使,而是服事与服务;因为出于良善的爱而与人为善是服务,确保它实现是服事。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高贵,而是更为谦卑,因为他们将群体和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利益置于其后;放在首位的是更重要的,置于其后的次之。然而,他们仍然享有尊荣和威望;居于群体的中心,享有更高的地位,还住在宏伟的宫殿中。他们欣然接受如此的尊荣和威望,但不是为了自己,乃是出于顺服。他们都知道这些尊荣威望是从主而来的恩赐,因此他们便听从。这正是以下主对门徒所说之意,他说: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马太福音》20:26-28)

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人的。(《路加福音》22:26)

219、在每一家庭存在较小规模的类似治理形式。家中有主人,也有仆人;主人爱仆人,仆人爱主人;他们出于爱彼此服侍。主人教导如何生活,并告诉仆人应该做什么。仆人顺从并履行各自的职责。各尽其用是他们生活的根本乐趣。由此可见,主的王国是功用的王国。

220、地狱也有其治理,若无治理,那里的人就必不服约束。但那里的治理与天堂的治理截然相反。那里的治理都源自对自我的爱,每个人都渴望支配别人并掌控他们。但凡不支持他们的人,他们就恨恶,将对方视为报复的对象,对他们施加暴力,因为对自我的爱,其本性就是如此。因此,更加恶毒的人成为他们的统治者,其他人出于恐惧而服从这些统治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