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未分类 《天堂与地狱》第四十九章  人死后的状态取决于他在世时的生活

《天堂与地狱》第四十九章  人死后的状态取决于他在世时的生活

第四十九章  人死后的状态取决于他在世时的生活

470、对每一位基督徒而言,圣经已明确指出,每个人的生命在死后将继续存在,因为圣经多处提到,人将根据自己的行为和作为受审判、得报应。而且,任何基于良善和真理本身思考的人都能明白,生活良善的人将进入天堂,而生活邪恶的人将下入地狱。然而,那些处于邪恶中的人却不愿相信死后的状态是由他们在世的生活决定的。他们更愿意认为,尤其是在生病时,无论一个人如何生活,天堂对任何人都是出于纯粹的怜悯而开放的,这只取决于信仰,而他们将信仰与生活分离开来。

471、圣经在许多地方都提到,人将根据自己的行为接受审判并得到报应。下面就让我引用一些经文:

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侯,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13)

我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录》2:23)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启示录》20:12-13)

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示录》22:12)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马太福音》7:24,26)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1-23)

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6-27)

我也必照他们的行为,按他们手所做的报应他们。(耶利米书25:14)

耶和华注目观看世人一切的举动,为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利米书》32:19)

我必因他们所行的惩罚他们,照他们所做的报应他们。(《何西阿书》4:9)

万军之耶和华定意按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他已照样行了。(《撒迦利亚书》1:6)

当主预言最终审判时,他只谈到了人的行为,并指出那些行善者将进入永生,而那些作恶者将被定罪(《马太福音》25:32-46)。此外,还有很多经文论及人的得救或灭亡。由此可见,行为和作为构成了人的外在生活,而人的内在生命的性质则通过这些行为表现出来。

472、但是,行为并非仅仅以其外在形式呈现,其内在本质同样重要。每个人都知道,所有行为都源自人的意愿和思维;若非如此,行为就只是如同自动机器或假人的机械运动。因此,行为本身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其灵魂和生命来自意愿和思维,以至于可以说,行为就是外在形式中的意愿和思维。

由此可见,产生行为的意愿和思维的性质决定了行为本身的性质:如果思维和意愿是良善的,那么行为就是善行;反之,如果思维和意愿是邪恶的,那么即便在外表上看似相同,这些行为也是恶行。一千个人可能做着表面上完全相似的事情,以至于从外在形式上几乎无法区分;然而,每个行为本质上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源自不同的意愿。

以诚实公正地对待合伙人为例:有人这样做是为了显示自己诚实正直以获取个人荣誉;有人是为了世俗利益;有人是为了得到回报和功德;有人是为了友谊;有人是出于对法律的恐惧,担心失去名声和职位;有人是为了拉拢他人支持自己,即使是邪恶的目的;有人则是为了欺骗。虽然这些行为表面上看似良善(因为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被视为善行),但实际上它们是恶行,因为它们不是出于对诚实和公正的真爱,而是出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而诚实和公正只是服务于这种爱的仆人,一旦不再有用,就会被主人轻视并抛弃。

同样在外表上诚实公正地对待合伙人的,还有那些出于对诚实和公正的爱而行动的人。他们中有些人是出于信仰的真理或顺从,因为圣经有此教导;有些人是出于信仰的良善或良知,因为他们受宗教信念驱使;有些人是出于对邻舍的爱,因为他们关心邻舍的福祉;还有些人是出于对主的爱,认为行善是为了善本身,同样地,诚实和公正也是为了诚实和公正本身,他们之所以热爱这些美德,是因为它们来自主,是主的神性流注,因此从本质上看,这些美德是神圣的。这些人的行为在内在上是良善的,因此在外在上也是良善的;因为,如前所述,行为完全取决于产生它们的思维和意愿,没有这些,行为就只是无生命的动作。由此可见,圣经中所说的”行为”和”作为”究竟指的是什么。

473、因为行为源自意愿和思维,所以它们也是爱与信仰的表现,其本质取决于爱与信仰的本质。说一个人的爱或说他的意愿,其实是一回事;同样,说一个人的信仰或他确定的思维,也是相同的。因为人所爱的,他也意愿之;人所信的,他也思考之。如果一个人爱他所信的,那么他也会意愿它,并尽其所能去实践它。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爱与信仰存在于人的意愿和思维之中,而非在其之外,因为意愿是被爱所点燃的,而思维则在信仰事物上得到启迪。因此,只有那些能够明智思考的人才会被启迪,并在这种启迪下思考真理和意愿真理,或者说,相信真理并热爱真理。

474、我们需要明白,意愿造就人,思维只有在源自意愿时才有意义,而行为则由二者共同产生。换言之,爱造就人,信仰只有在源自爱时才有意义,而行为则由二者共同产生。由此可知,意愿或爱才是人本身,因为所产生之物属于那产生它们的;产生就是被创造并被置于适当的形式中,以便被感知和显现。

从这些可以看出,脱离爱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它不过是一种知识,其中没有任何灵性生命。同样地,没有爱的行为或作为究竟是什么,它不是生命的行为或作为,而是死亡的行为或作为,其中有一种来自邪恶之爱和伪谬之信的生命假象;这种假象就是所谓的灵性死亡。

475、此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人的全部存在体现在行为或作为中,而他的意愿和思维,或说他的爱与信仰,即人的内在要素,在成为行为或作为之前是不完整的,这些行为或作为是人的外在表现。这些外在表现是内在要素的终点,没有这些终点,内在要素就像没有终结一样,尚未真正存在,也就是说,尚未存在于人之中。

有能力行动却只思考和意愿而不付诸实践,就像被封闭在容器中的火焰,终将熄灭;又如撒在沙地上的种子,无法生长,其生命力最终消亡。而思考、意愿并由此行动,则如同火焰向四周散发热量和光明;又如播在土壤中的种子,能够生长为树木或花朵,并真正存在。

任何人都能明白,有能力行动却不行动,就不是真正的意愿;有能力行善却不行善,就不是真正的爱。这样只是表面上认为自己有意愿和爱,实际上不过是分离的思想,终将消散瓦解。爱与意愿是行为或作为的灵魂本身;它通过人所行的真诚和公正之事塑造自己的形体。人的灵性身体,或说灵体,不是从其它来源形成的,而是由人出于爱或意愿所做的事构成的(参463节)。总之,人的一切及其灵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或作为中。

476、由此现在可以明白,人死后所保留的生命是什么意思,即它就是他的爱和由此产生的信仰,不仅是潜在的,而且是实际的;也就是说,是他的行为或作为,因为这些行为或作为在自身内包含了人的一切爱与信仰。

477、主导爱在人死后仍然存留,永远不会改变。每个人都有许多爱,但它们都归属于他的主导爱,与之合为一体,或共同构成主导爱。所有与主导爱一致的意愿都被称为爱,因为它们是被爱的。这些爱有内在的和外在的;有直接连接的和间接连接的;有较近的和较远的;它们以各种方式服务于主导爱。

所有这些爱共同构成一个类似王国的整体,它们在人内部就是这样有序排列的,尽管人对这种排列完全不知情。但在来世,这种排列会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来,因为人在那里的思维和情感的延伸是按照这种排列进行的:如果主导爱由天堂之爱构成,思维和情感就延伸到天堂群体中;如果主导爱由地狱之爱构成,则延伸到地狱群体中。

关于灵和天使的思维和情感如何延伸到群体中,可参见前文关于天堂天使智慧的章节,以及关于天堂形态的章节,那里讲述了天堂中的联合和交流。

478、以上所述仅从理性角度出发,为了让这些观点更加直观,我想补充一些实际体验来阐释并验证以下几点:首先,人死后是他自己的爱或自己的意志;其次,人就其意志或主导爱而言,将永远保持原样;第三,如果一个人的主导爱是属天和属灵的,则他将进入天堂;若一个人的主导爱仅限于肉体和尘世,缺乏属天和属灵的爱,则他将进入地狱;第四,如果一个人的信仰不源自天堂的爱,那么这种信仰不会在他内在持续存在;第五,实际上留存的是爱,也就是人的生命。

479、人死后就是他的爱,或说他的意志,这一点我已通过多次经历得到证实。整个天堂按照爱之善的差异被区分为不同群体;每个被提升到天堂并成为天使的灵都被带到与其爱相符的群体。当他到达那里时,就如同在自己家中,仿佛是在那里出生的;天使能感受到这一点,并在那里与同类结合。当他离开那里去往别处时,会持续感到一种抗拒,并渴望回到与他相似的人那里,也就是回到他的主导爱中。天堂的结社就是这样形成的。地狱也是如此,那里的结社是按照与天堂之爱相对的爱来组织的。(关于构成天堂和地狱的群体,以及这些群体如何按照爱的差异而区分,可参见前文41-50节和200,212节)。

【2】人死后就是他的爱,这一点还可以从以下事实得到证实:此时,一切与他主导爱不相一致的事物都被移除,可以说被剥去。对善人来说,一切不和谐或相悖的事物都被移除和剥去,从而使他进入他的爱;对恶人也是如此,但区别在于恶人被剥去真理,而善人被剥去伪谬,直到每个人都成为他的爱。这发生在人成为灵并被引入第三状态时,这将在后文讨论。当这一切完成后,他就会持续地面向他的爱,这爱始终在他眼前,无论他如何转身(参123,124节)。

【3】所有的灵都可以被引导到任何地方,只要他们被保持在其主导爱中;他们无法抵抗,即使知道被如此引导,并想要反抗也是徒劳。他们多次尝试是否能做出任何违背的行为,但都是徒然。他们的爱就像一个束缚,或说一根绳索,他们仿佛被它缠绕,可以被它牵引,却无法挣脱。在世上的人们也是如此,他们也被自己的爱引导,并通过这爱被他人引导;当他们成为灵后更是如此,因为那时他们不能表面上偏爱其他的爱,也不能伪装不属于自己的爱。

【4】人的灵就是他的主导爱,这在来世的所有交往中都显而易见:当某人按照另一个人的爱而行动和说话时,后者就完全显现出来,面带笑容,神采奕奕;但当某人的行为和言语违背另一个人的爱时,后者的面容就开始改变,变得暗淡,最后完全消失,仿佛从未在那里一样。这种现象曾多次让我感到惊奇,因为这在世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我被告知,人里面的灵也会发生类似的事,当一个人转离另一个人时,他就不再出现在那人的视野中了。

【5】灵就是他的主导爱,这一点还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每个灵都会抓取并据为己有一切与他的爱相符的事物,并拒绝和疏远一切不相符的事物。每个人的爱就像一块海绵状的多孔木材,它会吸收有助于其生长的液体,而排斥其他的液体。这也像各类动物,它们知道并渴求与其本性相符的食物,而厌恶不相符的食物。因为每种爱都要靠与其相应的事物来滋养:邪恶的爱靠虚假滋养,善良的爱靠真理滋养。我曾看到一些善良单纯的人想要教导恶人真理和善,但后者远远地逃离了这教导,当他们回到自己人那里时,就欣然抓取了许多与其爱相符的虚假。我也看到善灵之间谈论真理,在场的善人怀着渴望聆听,而同样在场的恶人却完全不在意,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6】在灵界可以看到一些道路,有的通向天堂,有的通向地狱,每条路都通向某个特定的群体。善灵只走那些通向天堂的路,通向与其爱之善相符的群体,他们看不见其他的路;而恶灵只走那些通向地狱的路,通向与其爱之恶相符的群体,他们看不见其他的路,即使看见了也不愿走。这些在灵界的路是真实的显现,它们对应着真理或伪谬,这就是为什么”路”在圣言中表示这些含义。

【7】通过这些经验的证据,进一步确认了先前从理性所得出的结论:每个人死后就是他的爱和意志。之所以说意志,是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就是他的爱。

480、人死后将永远保持其主导意志或爱的品质,这一点我通过大量经历得到确认。我曾有机会与一些两千年前的人交谈,他们的生平被历史记载并为人所知。经证实,他们仍与从前一样,完全符合历史的记载,特别是在他们的爱方面,这爱曾是且仍然是他们生命的源泉和准则。

我还遇到一些生活在十七个世纪前的人,他们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还有一些生活在四个世纪前和三个世纪前的人,等等,我也有机会与他们交谈。经证实,相同的情感仍在他们心中占主导地位,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爱的快乐已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事物。

天使告诉我,主导爱的生命永远不会改变,因为每个人就是他的爱;因此,改变一个灵的爱就等于剥夺他的生命或使其消亡。他们还解释了原因:人死后不能像在世时那样通过教导而得到改造,因为由自然知识和情感构成的最外层此时处于静止状态,且无法开启,因为它不是属灵的(参见前文464节)。心智或心灵的内层就安息在这个层面上,如同房屋安息在其基础上。因此,一个人在世上的爱之生命是怎样的,他就永远保持那样。

天使对以下事实感到非常惊讶:人们不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其主导爱决定的;许多人相信无论他们的生活如何,都可以通过直接的怜悯和单纯的信仰得救;他们不知道神的怜悯是通过中介的,这中介就是主在世上和永恒中的引导,而出于怜悯被引导的是那些不活在邪恶中的人;他们也不知道信仰是源于主的天堂之爱而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

481、通过我见证的所有被提升至天堂和被投入地狱的灵,我确信:拥有属天和属灵之爱的人将进入天堂,而那些只有肉体和世俗之爱,缺乏属天和属灵元素的人则进入地狱。进入天堂的人生活在属天和属灵之爱中,而进入地狱的人生活在肉体和世俗之爱中。属天之爱是爱良善、诚实和正义,因其本质是良善、诚实和正义,并按这爱去行动;因此他们的生活充满良善、诚实和正义,这就是天堂的生活。那些因良善本身而爱良善并践行的人,也最爱主,因这一切源自主;他们也爱邻如己,因这些美德本身就是应当被爱的邻舍。相反,肉体之爱并非因这些美德本身而爱它们,而是为了自己,通过它们追求名声、荣誉和利益;这样的人在良善、诚实和正义中看不到主和邻舍,只看到自己和世界,在欺骗中寻找快乐;而源于欺骗的良善、诚实和正义实际上是邪恶、虚伪和不义,这正是他们所爱的。

【2】因为爱决定着每个人的生命,所以当人们死后首次进入灵界时,他们会被审视其品质如何,并被联结到具有相似之爱的灵那里。具有属天之爱的人与天堂中的灵结合,具有肉体之爱的人则与地狱中的灵结合。在经历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状态之后,他们彼此分离,不再相见或相识。每个人都变成了自己的爱,不仅在心智的内层如此,在面容、身体和言语等外在上也是如此,因此每个人都成为其爱的形像。沉溺于肉体之爱的人显得粗鄙、暗淡、黑暗和扭曲;而怀有属天之爱的人则显得充满活力、光明、纯净和美好。在灵魂和思维上,两者也截然不同:怀有属天之爱的人富有智慧和聪明,而沉溺于肉体之爱的人则显得愚钝迟缓。

【3】当允许观察那些怀有属天之爱者的思维和情感的内在与外在时,他们的内在宛如光芒,有些人的内在如火焰般明亮;他们的外在则呈现出如彩虹般美丽的色彩。相比之下,那些沉溺于肉体之爱的人,其内在显得漆黑,因为它们是封闭的;有些人的内在则呈现出阴暗的火光,这些是那些内心充满恶意欺诈的人;他们的外在呈现出阴郁的色调,令人感到忧伤。(在灵界中,只要主允许,心智和灵魂的内在与外在都能被看见。)

【4】沉溺于肉体之爱的人在天堂之光中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天堂之光对他们而言是黑暗;而地狱之光,就像燃烧的炭火之光,对他们却显得明亮。在天堂之光中,他们的内在视觉也会变得昏暗,以至发狂,因此他们逃避这光,躲入深洞中,其深度与他们的邪恶虚假程度相应。相反,那些怀有属天之爱的人,越是深入或上升到天堂之光中,就看得越清晰,万物也显得越美好,对真理的理解也越发智慧。

【5】沉溺于肉体之爱的人无法在天堂的温暖中生存,因为天堂的温暖就是属天之爱;但他们能在地狱的热度中生存,那里的热度来自于对不支持他们者的残暴。蔑视他人、敌意、仇恨、报复就是他们的爱之快乐;当他们沉浸其中时,就处于自己的生命状态中。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出于善本身并为了善本身而行善,只知道出于恶并为了恶而行善。

【6】沉溺于肉体之爱的人在天堂中甚至无法呼吸;当一个邪灵被带到那里时,就会像垂死般喘息;而怀有属天之爱的人,越是在天堂深处,呼吸就越自由,生命也越充实。由此可知,属天和属灵之爱构成了人的天堂,因为天堂的一切都铭刻在这种爱中;而缺乏属天和属灵成分的肉体和世俗之爱则构成了人的地狱,因为地狱的一切都铭刻在这些爱中。因此显然,怀有属天和属灵之爱的人将进入天堂,而只有肉体和世俗之爱,缺乏属天和属灵成分的人将进入地狱。

482、通过大量的经历,我得知如果信仰不源自天堂之爱,它就不会在人内持续存在。如果我要将所见所闻的这些事都记录下来,足以编成一本书。我可以证实,那些沉溺于肉体和世俗之爱而缺乏属天和属灵之爱的人,实际上完全没有信仰,也不可能有信仰;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知识,或者说是对真理的一种认同,这只是为了服务于他们的私欲。当那些自以为有信仰的人被带到真正有信仰的人那里时,通过彼此的交流,他们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完全没有信仰。后来他们也承认,单纯相信真理和圣言并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出于天堂之爱去爱真理,并从内心深处愿意实践它。他们还被展示,他们所谓的说服性信仰就像冬天的阳光:因为缺乏温暖,大地上的一切都被冰霜冻结,被积雪覆盖。因此,当这种说服性信仰之光遇到天堂之光的照射时,不仅会熄灭,还会变成浓密的黑暗,使人无法看见自己。同时,他们的内在也变得如此昏暗,以至于完全无法理解任何事物,最终因伪谬而发狂。因此,这些人失去了他们从圣言和教会教义中所获得的一切真理(他们曾声称这些是他们的信仰),取而代之的是与他们邪恶生活相符的各种虚假。因为他们都被投入到他们自己的爱中,随之而来的是与这些爱相符的伪谬。而真理因为与他们所处的邪恶伪谬相对立,所以被他们憎恨、厌恶并最终抛弃。基于我对天堂和地狱事务的所有经验,我可以证实:所有仅仅在教义上承认信仰,而在生活中行恶的人,都在地狱之中。我见过数千人被投入那里,关于这点我在《最后的审判与巴比伦的毁灭》一书中已有论述。

483、从刚才通过经验所展示的,以及前面关于行为和作为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实际的爱才是持续存在的,因此也就是人的生命,而实际的爱就体现在作为和行为中。

484、我们需要明白,所有的行为和作为都属于道德和公民生活的范畴,因此它们关系到诚信、正直以及公正、公平。诚信和正直属于道德生活,而公正和公平属于公民生活。这些行为源自的爱不是天堂之爱就是地狱之爱:如果道德和公民生活中的行为源自天堂之爱,它们就属于天堂的;因为凡源自天堂之爱的都是出于主,而凡出于主的都是良善的。然而,如果道德和公民生活中的行为源自地狱之爱,它们就属于地狱的,因为这种爱就是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由此产生的行为都出自人自己,而凡出自人自己的在本质上都是恶的;因为就其本质而言,人或说人的固有本性,无非就是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