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圣治
375、总体教义
(1)圣治就是主的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的治理。(DP1)
(2)主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由于圣治源于神性,它具有永恒和无限的特质。它是永恒的,因为它不受任何起始或终止界限的约束;它是无限的,因为它能在最微小的细节中洞察整体,同时在整体中也能看到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圣治。这种特质存在于主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事实上,除了“圣治”这个词,我们找不到其它更合适的词来描述主的作为。(AC5264)
376、主的圣治旨在从人类中建立天堂
(1)天堂源于人类,是与主永恒同在,这是主创世的目的,因而也是圣治的终极目标。主创造宇宙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那些将与他在天堂同住的人。这是因为灵性之爱的本质是希望将自己所有的给予他人,只有在这样做时,灵性之爱才是在它的本质中,从而在它的平安和福乐中。这种灵性之爱的本质源自主的神性之爱,而主的爱是无限地如此。
由此可见,神性之爱,以及由此而来的圣治,皆以天堂为目的。该天堂将由已经成为天使和正在成为天使的人组成。主将把爱与智慧的各种幸福和快乐赐予他们,这些幸福和快乐来自主自身,并在他们里面实现。(DP27)
377、预知与圣治
(1)关于预知和圣治的总体情况:预知是针对人的,圣治是针对主的。主从永恒中预见了人类的未来,包括人类中的每一个体将会如何。他预见到邪恶将不断增长,最终人会自己冲向地狱。因此,主不仅提供了使人远离地狱、引向天堂的方法,还通过圣治不断地引导和转化人。
主还预见到,只有在自由中,良善才能在人心中扎根。因为任何不是在自由中扎根的良善,在邪恶和试探时第一次接近时就会迅速消散。主预见到人凭自己或凭自己的自由会倾向于最深的地狱。因此,他如此安排:如果一个人不愿在自由中被引导到天堂,他至少可能被引向一个较轻的地狱;反之,如果他愿意在自由中被引导向善,他就可能被引向天堂。
这就是预知和圣治的本质,以及如何为所预见的事做准备。由此可见,如果有人认为主没有预见或关注人的细微之处,或者认为主不在最小的细节中预见和引导,那么这个人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主的预知和圣治存在于与人有关的每一个细节中,甚至是在极其微小的事物中——微小到我们无法用任何思维能力理解其中的万分之一。
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会引发一系列延续到永恒的后果。每一刻都是新序列的开始;因此,无论是在理智还是意志方面,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如此。既然主从永恒中预见到每个人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甚至预见到他们在永恒中的状态,很明显圣治存在于最小的细节中。主通过持续调节人的自由来管理和引导这些细节,以塑造人的命运。(AC3854)
378、圣治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1)圣治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它的普遍性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事物中,甚至连一根头发从头上掉落都不是偶然的。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微小的事物是未被预见并相应安排的。(AC2694)
(2)耶和华是秩序的源头,因此可以说耶和华就是秩序本身,他从自身治理秩序,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仅仅在普遍的层面上治理,而且也在最微小的细节上治理。最微小的细节构成了普遍的存在,谈论一个普遍的事物而将细节分开,就像在谈论一个没有部分的整体;这就像在谈论一个毫无内容的东西。因此,声称主的圣治是普遍的,而不同时涵盖最微小的细节,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是一种理性的虚构。因为如果只在普遍的层面上供应和治理,而不同时在最微小的细节上供应和治理,那就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供应和治理。这在哲学上是正确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哲学家们,即使是更杰出的哲学家,也常常有不同的看法和思考。(AC1919)
(3)如果有人将普遍的圣治理解为根据最初创造时印刻在万物上的普遍自然秩序来维持整体,那么他没有意识到,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持续存在,除非它不断地重新生成。正如学术界所知,存在是一种持续的生成,因此维持就是不断的创造;因此,圣治在每一个最细微的细节中始终存在。(AC6482)
379、在圣治所做的一切中,特别是在拯救人类的过程中,它始终关注于自身所体现的无限和永恒
(1)圣治在其在所做的一切中,特别关注自身所体现的无限和永恒,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切从第一位出发的创造物——那位无限和永恒的存在——都从最初的事物逐步演变到最终的事物,然后再从最终的事物回归到它所源自的第一位。这一点在《圣爱与圣智》一书中已有说明,特别是在讨论宇宙创造的部分。由于源自第一位的存在在所有的进程中都处于最内在的位置,因此圣治在其所做的一切中,都关注某种无限和永恒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一切事物中都有体现,但在某些事物中显而易见,而在另一些事物中则不那么明显。它通过万物的多样性以及万物的繁衍和增殖,将这一形象呈现给清晰的感知。在万物的多样性中,无限和永恒的形象显而易见,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与另一个事物相同的,也不可能永远相同。这在人的面孔上尤为明显,从最初的创造以及他们外在心智的表现来看,面孔就是这些心智的象征。而且也来自他们的情感、感知和思想,因为这些构成了他们的外在心智。因此,在普天之中,没有两个天使或两个灵是相同的,且永远不可能相同。自然世界和灵性世界中的每一个可见物体也是如此。从这些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多样性是无限和永恒的。在万物的繁衍和增殖中,无限和永恒的形象在植物界的种子中所蕴含的力量中显而易见。在动物界的繁殖中,尤其是在鱼类的繁殖中,如果它们按照自己的能力繁衍和增殖,短时间内就会填满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因此,很明显,这种力量中蕴藏着向无限传播的努力。自创造之初以来,繁衍和增殖从未停止,并且在永恒中也不会停止,因此这种能力中也蕴含着向永恒传播的努力。(DP56)
(2)在情感方面,人与人之间是相似的,这些情感源于爱;在知觉方面,它们源于智慧。这两者的多样性是无限和永恒的,它们的繁衍和增殖也是如此,都是属灵的。没有人会在情感和知觉中找到如此相似的东西,以至于它们完全相同,这在永恒中也是不可能的;情感和感知可以不断繁衍和增殖。知识永远不会被耗尽,这是众所周知的。这种无尽的繁衍和增殖的能力,在人类中体现在自然事物上,在属灵天使中体现在属灵事物上,在属天天使中体现在属天事物上。这不仅适用于情感、知觉和知识的整体,也适用于它们每一个最微小的部分。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源于无限和永恒的本质,通过自身的无限和永恒而产生。然而,由于有限的存在本身并不具备神性的本质,因此在人的或天使的身上,没有任何东西,甚至最微小的东西,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因为人和天使都是有限的,仅仅是容器,内部是死的。他们的生命来自于神性的向前推进,通过邻近的方式与他们相连,使得生命看来似乎是他们自己的。接下来将会看到这一点。(DP57)
(3)圣治关注于自身所体现的无限和永恒,尤其是在拯救人类的过程中。这是因为圣治旨在通过人类建立天堂。既然这是目的,就意味着人的改造和重生,以及他的救赎,都是圣治特别关注的,因为天堂由被救赎或重生的人构成。重生人类就是将善与真结合,或将爱与智慧结合,就像它们在从主向前推进的神性中结合在一起。因此,圣治在拯救人类时特别关注这一点。在人的身上,无限和永恒的形象只存在于善与真结合的地方。(DP58)
(4)至今,人们还未意识到,在与人类的所有进程中,圣治关注的是他的永恒状态。实际上,圣治无法关注其他任何事物;因为神圣是无限和永恒的,而无限和永恒的神圣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对他而言,所有未来的事物都是当下的。正因如此,神的本质使得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中都蕴含着永恒。(DP59)
(5)在主的眼中,整体天堂就像一个人,因此天堂被区分为与人身上的器官、内脏和肢体数量相同的多个一般社群;而每个一般社群又被区分为与每个内脏和器官的较大部分数量相同的多个特定团体。(DP65)
(6)人从被创造之初就是天堂的微缩形式,因此也是主的形象。天堂由众多情感组成,其数量与天使的数量相当,而每种情感在其形式中都是人。因此,圣治持续不断地引导人成为天堂的形式,从而成为主的形象。这是通过培养对善与真的情感来实现的。这就是圣治的持续性。其最核心的目标是使人在天堂或神性的天堂之人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因为这样他就能在主里面。但这只发生在那些愿意被主引导到天堂的人身上。由于主预见到这一点,他也不断地引导人成为这样的人。因此,每一个愿意被引导到天堂的人,都会被准备好在天堂中占据适合自己的位置。(DP67)
(7)如前所述,天堂被划分为许多团体,其数量与人体内的器官、内脏和肢体的数量相当。在人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更换。天使就像是神性的天堂之人中的这些部分,而只有曾经在世上生活过的人才能成为天使。因此,对于那些愿意被引导到天堂的人,主会不断地准备他们,使他们适应自己的特定位置。这种准备是通过培养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善与真的情感来实现的。每个成为天使的人在离开世界后,都会被安排到这个为他准备的位置。这就是圣治关于天堂的最核心内容。(DP68)
(8)对于那些不愿意被引导到天堂并被安排位置的人,他们会被准备好进入地狱中的相应位置。人若任由自己发展,会不断地倾向于地狱的最底层,但主一直在努力引导他们离开这条路。那些无法被引导的人,会被安排到地狱中的某个特定位置,在他们离开世界后立即被安置在那里。地狱中的每个位置都与天堂中的某个位置相对应,因为地狱与天堂是对立的。就像天使般的人根据其善和真的情感在天堂中获得特定位置一样,魔鬼般的人也根据其恶和伪的情感在地狱中获得相应的位置。这两种对立的状态以相似的方式相互对应,保持在一种平衡的关系中。这就是圣治关于地狱的最核心内容。(DP69)
(9)圣治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人类的改造和救赎。没有人能凭借自己的智慧来改造自己,这只能通过主的圣治来实现。因此,如果主不是每分每秒,甚至每一个微小的瞬间都在引导人,人就会偏离改造的道路并走向毁灭。
人类心智状态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当前事物的序列,进而影响未来的发展。这种影响难道不会一直持续到永恒吗?这就像射箭一样:如果在瞄准时稍有偏差,箭在飞行千步之后就会大大偏离目标。同样,如果主不是时刻都在引导人类的心智状态,人就会严重偏离正确的道路。
主是按照他圣治的法则来引导人的。根据这些法则,人会感觉似乎是自己在主导自己的行为。但实际上,主预见了人如何引导自己,并不断地调整他的圣治来适应这种情况。(DP202)
(10)主的圣治是无限的,并且关注永恒,这一点从胚胎在子宫中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未来生命的蓝图不断地被描绘出来,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奠定基础,这个过程精确无误,直到胚胎最终形成。
不仅如此,在人出生后,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也都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目的是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最终成为一个能够接受天堂的人。
如果在人的孕育、出生和成长过程中,连最微小的细节都得到了如此周密的安排,那么在人的灵性生活方面,难道不是更应该如此吗?(AC6491)
380、关于人的自由和理性的圣治法则
(1)圣治的法则要求人按照理性自由行动。我们都知道,人有思考和意愿的自由,但并不能随意说出所想或做出所愿。这里所说的自由主要指精神层面的自由,而非自然层面的自由,除非两者融为一体。
思考和意愿属于精神层面,言语和行为则属于自然层面。这两个层面在人身上是明显区分的。一个人可以有不说出口的想法,也可以有不付诸行动的意愿。这清楚地表明,人的精神层面和自然层面是有区别的。
从一个层面过渡到另一个层面,需要经过一个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比喻为一扇门,需要先解锁再打开。对于那些按照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思考和行动的人来说,这扇门似乎总是敞开的,因为他们言行一致。相反,对于那些违背这些规则思考和行动的人来说,这扇门则是关闭的。
如果仔细观察自己的意愿和随之而来的行为,就会发现这种决定过程经常发生,有时在一次谈话或一个行动中会多次出现。
提出这些观点是为了让人理解,“按照理性自由行动”意味着自由地思考和意愿,然后自由地采取符合理性的行动。(DP71)
(2)然而,很少有人认识到这可能是圣治的一条法则。这种认知的缺乏主要源于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人既拥有思考邪恶和伪谬的自由,同时圣治又不断引导人思考和意愿良善与真理。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更清晰地展开这个主题。接下来的讨论将按以下顺序进行:(请注意,以下内容只是作者论点的摘录,并非完整的论证过程。)(DP72)
(3)I. 人拥有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是主赐予的。由于这个话题可能引发许多疑问,我将首先讨论人按理性行动的自由。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所有的自由都源于爱,爱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爱是人的生命,因此自由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人的所有快乐都来自于爱,没有其它来源。按照爱的快乐行动就是自由地行动,因为快乐引导人,如同河流携带物体顺流而下。
由于存在多种爱,有些和谐,有些不和谐,因此也存在多种自由。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种:自然的、理性的和灵性的自由。
每个人天生就拥有自然自由。在这种自由下,人只爱自己和世界。由于所有邪恶都源于这两种爱,邪恶成为了爱的一部分。因此,自然自由使人能够思考和意愿邪恶。当人在内心确认这些邪恶时,他就会按照理性自由地去做这些事。
理性自由源于对声誉的爱,为了获得荣誉或利益。这种爱使人在外表上表现得道德。为了维护声誉,人不欺骗、不通奸、不报复、不亵渎。他出于理性避免这些行为,并表现得诚实、公正、贞洁、友善。然而,如果这种理性只是表面的,而不是源于内心,那么这种自由就只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这样的人并不真正热爱良善,只是为了维护声誉而表现得善良。
灵性自由来自对永恒生命的爱。只有将邪恶视为罪恶并仰望主的人,才能获得这种自由。这种自由起初可能不被认为是自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显现出来。在这种自由下,人在思考、意愿、言语和行动时,都完全出于自由,完全按照理性行事。
随着自然自由减少,灵性自由增加,并与理性自由结合,使之净化。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这种自由,只要他愿意思考生命的永恒性,认识到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只是永恒生命中快乐和幸福的短暂影子。人之所以能够这样思考,是因为主赐予了他理性和自由,并不断给予他这样做的能力。(DP73)
(4)II. 无论一个人出于自由做什么,不管是否符合理性,只要它与他的理性相符,在他看来都是属于自己的。每个头脑清晰的人都能理解,人不可能在获取知识或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没有“这是属于自己”的感觉。因为所有的愉悦和快乐,也就是意志的一切,都源于爱的情感。
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没有情感上的愉悦,他怎么可能想要去了解或理解它呢?而这种情感上的愉悦,又怎么可能在他感觉不到这是属于自己的情况下产生呢?假设一切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他人,或者说,如果有人将某些东西灌输到另一个人的心中,而这个人并没有如同自己那样去了解和理解它的欲望,他会接受吗?恐怕不能。这样的人岂不是如同一块木头或一只畜生?
因此,虽然人所感知、思考、知道、意愿和行动的一切都是从外界流入的,但主的圣治使这一切在人看来是属于自己的。如果不是这样,人就无法接受任何东西,也就无法获得聪明和智慧。
我们知道,所有的善与真实际上都属于主,而不属于人,但在人看来却似乎是自己的。不仅善与真如此,教会和天堂的一切事物,以及爱、智慧、仁义和信仰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如此。尽管这些都不是人自己的,但如果人感觉不到自己在感知这些东西,他就无法从主那里接受它们。
由此可见,无论人出于自由做什么,不管是否符合理性,只要它与他的理性相符,在他看来都是属于自己的。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真相。(DP74,66)
(5)III. 一个人出于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他的一部分并留存下来。之所以说人出于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所做的事会留存,是因为一旦某事成为一个人的一部分,就无法彻底根除。这是因为它已经融入了他的爱和理性,或者说融入了他的意愿与理解,从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虽然这些东西可以被搁置一旁,但不能被完全驱逐。当它被搁置时,它只是从中心移到了边缘,并在那里停留。这就是所说的它保留下来的意思。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或青年时期因为某些恶行而感到愉悦,从而将这种恶归为己有——比如欺骗、亵渎、报复或淫乱——由于这些行为是他出于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的,它们就成为了他的一部分。但如果他后来悔改,远离这些行为,将它们视为应当厌恶的罪恶,并出于自由和理性地远离它们,那么与这些恶行相对的善行就会成为他的新的一部分。这些善行会占据中心位置,将恶行推向边缘——根据他厌恶和憎恨的程度,推得越远越好。
然而,这些恶行不可能被完全驱逐,尽管通过这种移除,它们可能看起来像是被根除了。这是因为主使人远离恶并保持在善中。这不仅适用于所有遗传的恶,也适用于人所有实际犯下的恶。
我在天堂中见证了这一点。一些人因为被主保持在善中,以为自己没有恶。但为了不让他们误以为这些善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被暂时放下天堂,进入他们的恶中,直到他们承认自己本性中的恶,以及善是来自主的。在这种认知之后,他们才被重新带回天堂。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这些善被归属于人,不过是因为它们在人里面始终是属于主的。在人承认这一点的程度上,主就允许善在人看来是他自己的。也就是说,人似乎是出于自己去爱邻舍或有仁义之心,似乎是出于自己而有信仰,似乎是出于自己行善和理解真理,因此似乎是凭自己而有智慧。
一个有洞察力的人可以看出这种表象的本质和强度,主希望人处于这种表象中。主之所以希望如此,是为了人的救赎;因为没有这种表象,没有人能得救。(DP78-79)
(6)IV. 主通过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来改造和重生人,没有它们,人就无法被改造和重生……人之所以通过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而被重生,并且没有它们就无法被改造和重生,原因如下:凭借理性,人能够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进而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伪;而凭借自由,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做出选择。(DP82,85)
(7)V. 人可以通过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被改造和重生,前提是他能借助这两种能力认识到:他所思考和所做的一切真理和良善都来自主,而非源于自身……人从理性获得理解能力,从自由获得意愿能力,这两种能力看似来自人自身;但除非经历重生,否则人无法自由地选择善,也无法按照理性行善。邪恶之人只能自由地选择恶,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行恶——通过自我确认,他们使这种想法看似合乎理性。因为善和恶一样可以被确认;但恶是通过错误和表象被确认的,一旦被确认就变成了伪谬;当恶被确认后,它就显得似乎合乎理性。
任何具有深层思考能力的人都能明白,意愿和理解的能力并非来自人本身,而是来自拥有能力本源的主,即能力在本质上属于他。我们只需思考能力的来源:难道不是来自那位拥有最强大潜能的主吗?也就是说,能力存在于主自身,并从他而来?因此,能力本身是神性的。每种能力都需要充足的供给,必须被赋予,因此由一个内在或更高的自我来决定。眼睛不能自己看;耳朵不能自己听;嘴不能自己说话;手不能自己行动;这些都需要能力的供给,并由心智来决定。心智也不能自行思考和决定事物,除非有某种内在或更高的力量引导心智。理解能力和意愿能力也是如此。这些能力只能由那位自身具有意愿和理解能力的主赋予。由此可见,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来自主,而非来自人。既然它们来自主,那么人就不可能凭自己意愿或理解任何事,而只是看似如此。任何知道并相信一切良善的意愿和一切真理的理解都来自主而非人的人,都能在内心确认这一点。人不能靠自己接受或做任何事,圣经在《约翰福音》3章27节和15章5节中也教导了这一点。(DP87,88)
人之所以能被改造和重生,是因为他可以通过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被引导去认识到:他所思考和所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而非源于自身。人只能通过这两种能力来认识这一点,原因在于这些能力来自主,并且是主在人内心的体现,这一点已在前文中阐明。因此,人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到这一点,而是需要依靠主。然而,人可以像是凭自己的力量做到这一点;主赐予每个人这种能力。即使人认为这种能力来自自身,但当他变得有智慧时,就会意识到这并非源于自己。否则,他所思考的真理和所做的良善就不是真正的真理和良善,因为其中包含了人的因素而非纯粹来自主;如果人为了获得救赎而行善,那么这种善就带有功利性质;而主所在的善则不带有功利性。(DP87,89,90)
(8)VI. 主与人的结合,以及人与主的相互结合,是通过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实现的。每个人都可以仅凭理性理解,只有相互的关系才能带来真正的心灵结合。如果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却得不到回应,那么当一方靠近时另一方就会退缩;但如果爱得到回应,双方就会互相靠近,从而产生结合。爱渴望被爱,这是爱的本质;当爱得到回应时,它就能在自身中找到喜悦。
由此可见,如果只有主爱人,而人不回报这份爱,主虽然不断靠近人,人却会不断退缩。主会持续想要亲近人并进入人的内心,而人却可能转身离去。这种情况在地狱中的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天堂中的人则与主存在相互的结合。
主为了人的救赎而渴望与人结合,因此也为人提供了实现相互结合的能力。人的相互性体现在:他出于自由意志所做的善行,以及基于这种意愿按照理性所思考和表达的真理,看似来自他自己;这些善在他的意志中、真理在他的理解中,都似乎是属于他自己的。实际上,人确实感觉这些是源于自身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人应该认识到,他行善和思考真理的能力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来自主;因此,他所行的良善和所思考的真理本质上不属于他自己。当人出于内心的爱而这样思考时,就会与主建立起联系;因为这样,人就会仰望主,而主也会眷顾人。(DP92)
(9)VII. 主在他圣治的每一个过程中都保持这两种能力在人身上不受侵犯,并视之为神圣。原因是没有这两种能力,人就不会有理智和意志,因此就不是人;没有这两种能力,人就不能与主结合,因此就不能被改造和重生;此外,没有这两种能力,人就不会有不朽和永生。(DP96)
(10)VIII. 圣治的目的是让人能够按照理性自由行动。按照理性自由行动,与从自由和理性行动,以及从意志和理智行动,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这与从真正的自由按照真正的理性行动是有区别的。
那些因爱恶而行恶并在内心确认的人,表面上也是按照理性自由行动。但他们的自由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地狱式的自由,本质上是一种奴役。他们的理性也不是真正的理性,而是伪谬或错误的,或仅仅是通过自我确认而呈现的假象。尽管如此,这两种状态仍在圣治的范围之内。
如果剥夺了自然人选择恶的自由,以及将恶合理化的能力,他的自由和理性就会消失,同时他的意志和理智也会丧失。这样,他就无法摆脱邪恶、得到改造,也就无法与主结合并获得永生。因此,主珍视人的自由,如同人珍视自己的眼睛一般。
然而,主仍然通过人的自由不断引导人远离邪恶。在可能的范围内,主通过人的自由来植入良善。这样,主逐渐用天堂的自由取代地狱的自由。(DP97)
381、关于在内在和外在人中除罪的圣治法则
(1)圣治的一项法则是:人应当如同凭自己一般,在外在人中除去罪恶,将其视为罪;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而非其它方式,主才能除去内在人中的罪恶,并同时除去外在人中的罪恶。(DP100)
(2)只要外在人的罪恶未被除去,内在就无法从罪恶的欲望中得到净化,因为这些罪恶会造成阻碍。人的思想的外在本质上与其内在是一致的;它们紧密相连,如同一个包含另一个,且一个源于另一个。因此,除非同时移除两者,否则无法将其中之一从人身上分离。这适用于所有源自内在的外在事物,所有源自先前的后续事物,以及所有源自原因的结果。
由于邪恶的欲望与狡诈构成了思想的内在,而欲望的快乐与其阴谋构成了思想的外在,且这些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外在人的罪恶未被除去,内在就无法从欲望中得到净化。我们应当明白,人的内在意志存在于欲望中,内在理解存在于狡诈中;而外在意志存在于欲望的快乐中,外在理解存在于源自狡诈的阴谋中。
任何人都能看出欲望和它们的快乐是一体的,狡诈和它们的阴谋也是一体的。这四者形成一个系列,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欲望构成的内在无法被驱逐,除非通过移除由罪恶构成的外在。欲望通过快乐产生罪恶;但当罪恶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这发生在意愿和理解的同意下),快乐和罪恶就融为一体。众所周知,同意就是一种行为。这也是主所说的:“凡看见妇人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5:28)。其它罪恶也是如此。(DP 111)
(3)当人如同凭自己一样除去罪恶时,主就会净化他,使其脱离罪恶的欲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主在此之前无法进行净化。罪恶存在于外在人中,而罪恶的欲望则存在于内在人中;它们如同树根与树干一般紧密相连。因此,除非罪恶被清除,否则就没有开口,因为它们阻碍并关闭了门;这扇门只能由人自己打开,主无法直接开启,正如前文所述。
当人如同凭自己一样打开这扇门时,主就会同时根除欲望。另一个原因是,主从人的最内层开始行动,然后按顺序向外延伸至最外层;而在最外层,人与主同在。因此,只要最外层被人自己关闭,就无法进行任何净化。在这种情况下,主只能在内层进行工作,其性质类似于主在地狱中所做的工作——处于欲望和罪恶中的人就是这种状态的体现。这种工作仅仅是一种安排,目的是防止一件事毁灭另一件事,保护善与真不被侵犯。
主不断地催促和恳求人向他敞开心扉,这一点从主在《启示录》中的话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3:20)
(4)人对自己心智的内在状态或内在人完全一无所知;然而,无数的事物在那里发生,而他对此毫无察觉。人思想的内在,也就是他的内在人,实际上就是他的灵性本身;其中包含着无限或无数的事物,就如同在人的身体中一样,甚至可能更多。因为人的灵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其中的所有元素都与人体中的所有部分相对应。
就像一个人无法通过任何感官感知他的心智或灵魂如何在身体的各个部分中协同或独立运作一样,他也无法知晓主是如何在他心智或灵魂的各个方面,即他灵性的各个层面中运作的。这种运作是持续不断的,人在其中并不起主导作用。然而,只要人保持外在封闭,主就无法净化人灵或内在人中的任何罪恶欲望。
正是通过罪恶,人保持他的外在封闭。每一个罪恶在人看来似乎是一个整体,尽管实际上其中包含无数的细节。当一个人如同移除一个整体一样去除这个罪恶时,主就会移除其中所有的细节。这就是所谓的主净化人,使其脱离内在人中罪恶的欲望,以及外在人中的罪恶本身的含义。(DP119,120)
(5)主同时从最内层和最外层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所有事物才能保持紧密联系。中间层次是从最内层到最外层依次相依的;而在最外层,所有事物同时存在,这是从最初开始的所有事物的同时秩序。主不能独自从最内层和最外层同时行动,必须与人合作;因为人与主同在于最外层。
因此,当人在他能控制的最外层行动时(这是受他自由意志支配的),主就从最内层开始,通过所有中间层次,一直到最外层进行行动。那些存在于人最内层部分的事物,以及从最内层到最外层的所有过程,对人来说都是完全未知的;因此人完全不知道主在那里如何运作以及运作什么。
但由于这些层次与最外层紧密相连,人其实不需要知道太多细节。他只需要知道应该避开罪恶,并仰望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而非其它方式,人与生俱来的地狱之爱才能被主移除,并在其位置上植入天堂生命的爱。(DP125)
382、论圣治法则对信仰与宗教事务中强制行为的看法
(1)圣治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不应通过外部手段强迫人在宗教事务上思考、意愿、信仰和热爱;相反,人应自主行动,有时甚至需要自我约束。这一原则源于先前提到的两项原则。
众所周知,没有人能被强迫去思考或意愿他不愿意的事物。同样,也不能强迫一个人相信他不信的,更不用说他坚决不信的;尤其不能强迫一个人去爱他不爱的,更不用说他绝不会爱的。这是因为人的灵或心智在思考、意愿、信仰和热爱的方面享有完全的自由。
虽然可以强迫一个人说他思考、意愿、相信或热爱某些事物,但如果这些并非源于他的情感和理性,那么他实际上并不真正思考、意愿、相信或热爱这些事物。同样,可以强迫一个人赞同宗教并按其行事,但不能强迫他出于信仰而赞同,或出于热爱而渴望它。
在维护正义和法治的国家中,人们确实被要求不得言行违背宗教。然而,没有人能被强迫发自内心地赞同宗教。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思考和倾向于天堂或地狱,但理性会指导我们理解这两种选择的本质和后果,而意愿则基于理性做出选择。
由此可见,外在因素不能强制内在信念。尽管有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这是有害的。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点。
(2)I. 奇迹和征兆并不能真正改造一个人,因为它们是一种强制。我们不能否认,奇迹确实能引发信仰,并强烈地说服人相信施行奇迹者的教导是真实的。这种影响最初会占据人的外在思想,仿佛束缚和迷惑了他。然而,这样做会剥夺人的理性和自由这两种能力,使他无法根据理性自由行动。这种情况下,主就无法通过人的内在思想影响他的外在思想,只能让人用自己的理性去确认通过奇迹而形成的信仰。
人的思想状态就像一面镜子。内在思想能在外在思想中看到某个对象,这种能力只能来自内在思想。正常情况下,人可以从各个角度审视这个对象,直到觉得它变得美好。如果这个对象是真理,可以比作一个活泼美丽的年轻人。但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奇迹而相信某事,即使它是真理,也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雕像。这种情况还可以比作永远只能看到眼前的物体,而看不到周围和背后的东西;或者比作耳中持续的单一声音,使人无法感受到多种声音的和谐。奇迹就是这样让人的心智变得盲目和聋哑。对于任何被确认的事物,如果在确认之前没有经过理性思考,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此可见,由奇迹引发的信仰并非真正的信仰,而只是一种说服。这种信仰缺乏理性和灵性的成分,只是一种没有内在的外在表现。无论是承认主、崇拜还是行善,如果仅仅出于奇迹的影响,都是从自然层面而非灵性层面采取行动。因为奇迹是通过外部方式引入信仰,而不是通过内部方式;它来自世界,而不是来自天堂。主进入人心的正确途径是通过圣言、教义和讲道。正因为奇迹会阻碍这种内在途径,所以现今不再有奇迹发生。
历史上的例子清楚地说明了奇迹的本质。以色列人在埃及、红海和旷野中见证了众多奇迹,特别是在西奈山颁布律法时。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当摩西在山上时,他们就制造了金牛犊,并将其视为带领他们出埃及的耶和华(出埃及记32:4-6)。后来在迦南地发生的奇迹也是如此,他们仍经常背离所命令的崇拜。即使是主亲自施行的奇迹,也没能阻止他们最终将他钉在十字架上。
在古代之所以施行奇迹,是因为那时的人主要关注宗教的外在形式。他们被带入迦南地,是为了通过外在崇拜来代表教会的内在本质。无论好人坏人都可以进行这种代表。因为外在仪式都象征着属灵和属天的事物。由于他们无法通过内在崇拜来代表这些事物,所以被引导、甚至被强迫通过奇迹来做这些事。他们之所以不能通过内在崇拜被引导,是因为他们不承认主,尽管他们的整个圣言都是关于他的。不承认主的人无法接受任何内在的崇拜。
然而,在主显现并被教会接受为永恒的神之后,奇迹就不再需要了。真正的信仰应该建立在对主的认知和内在的崇拜之上,而不是依赖外在的奇迹。(DP129-132)
(3)II. 异象无法真正改变一个人,与离世的人对话也不能,因为这些都是强制性的。关于与亡灵对话无法改变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主耶稣讲述的一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在福音中中,一个在地狱受苦的富人请求亚伯拉罕派遣拉撒路去警告他还活着的五个兄弟,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之地。但亚伯拉罕回答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教导,即使有人从死里复活去警告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路加福音16:27-31)。
与离世的人交谈会产生与奇迹相似的效果:人们可能会暂时被说服并被驱使去崇拜。但这种方式剥夺了人的理性,同时也压抑了内心的邪恶。当这种迷惑或内在束缚松开时,被压抑的邪恶可能会以更强烈的形式爆发出来,表现为亵渎和亵渎的行为。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些灵试图引导人接受特定的宗教信条时,而善灵和天使从不会这样做。
虽然与灵的对话确实存在,但很少与天使交谈。这种交流已经持续了很多世纪。当这种交流发生时,灵会用人的母语说话,但只说很少的几句。那些经主允许说话的灵从不会说任何剥夺人理性自由的话,也不会进行教导。因为只有主才能教导人,而且是通过圣言,在启示中间接地教导。
(4)III. 同样,威胁和惩罚也无法真正改变一个人,因为这也是一种强制。通过威胁和惩罚强迫人进行宗教崇拜是有害的。强制的崇拜会将邪恶封闭在内心,就像被灰烬覆盖的火,不断地煽动和蔓延,直到最终爆发成火焰。相比之下,自发的崇拜不会压抑邪恶,反而能让邪恶像火一样很快燃烧殆尽并消散。
思想的内在不能被恐惧所强制,但可以被爱和失去爱的恐惧所约束。这就是真正意义上对神的敬畏。被爱和失去爱的恐惧所约束,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约束。后面会解释,这种自我约束并不违背自由和理性。
强制的崇拜是物质的、无生命的、难以理解的和令人悲伤的。它是肉体的,因为它属于身体而非心智;是无生命的,因为生命不在其中;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任何悟性在其中;是令人悲伤的,因为天堂的喜悦不在其中。相反,真正的、自发的崇拜是灵性的、充满生命的、通透明亮的和令人喜悦的。它是灵性的,因为有主的灵在其中;是充满生命的,因为有主的生命在其中;是通透明亮的,因为有主的智慧在其中;是令人喜悦的,因为有主的天堂在其中。
(5)IV. 没有人能在缺乏理性和自由的状态下得到改变。有许多状态不属于理性和自由的范畴,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恐惧、不幸、精神紊乱、身体疾病、无知和理解力缺失。让我们具体讨论每种状态。
人无法在恐惧状态下得到改变,是因为恐惧剥夺了自由和理性。爱能打开心灵,而恐惧则会关闭它。当心灵关闭时,人的思考变得狭隘,只关注当前呈现在外部意识或感官中的事物。所有侵入外部意识的恐惧都有这样的效果。前面提到,人有内在和外在两种思想。恐惧无法侵入内在思想,因为内在思想始终处于自由状态,源于生命之爱。但恐惧可以侵入外在思想,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内在思想就会被关闭。内在思想一旦关闭,人就无法按照理性自由行动,因此也就无法得到改变。最容易侵入外在思想并关闭内在思想的恐惧主要是对失去荣誉或利益的恐惧。对民事或教会惩罚的恐惧并不会造成这种关闭,因为这些法律只惩罚那些言行违反国家利益或教会利益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持有不同想法的人。对地狱惩罚的恐惧虽然会暂时侵入外在思想,但很快就会消退,回归到源于内在思想的自由状态,这种内在思想属于人的精神和生命之爱,也被称为内心的想法。相比之下,对失去荣誉和利益的恐惧会深入侵入人的外在思想,关闭内在思想,阻断来自天堂的流入,使人无法得到改变。这是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之爱是自我之爱和世俗之爱,自我之爱与荣誉之爱相通,世俗之爱与利益之爱相连。因此,当一个人拥有荣誉或财富时,为了不失去它们,他会在内心强化那些维护荣誉和利益的手段,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那些还未获得荣誉或财富但渴望得到的人也是如此,他们是出于对失去声誉的恐惧。这种恐惧被认为会侵入思想的外部,并从上面关闭内部,使其不受天堂的流入。我们说它是“关闭的”,是因为它完全与外部思想融为一体,不再独立存在。由于自我之爱和世俗之爱是地狱般的爱,是一切罪恶的源头,那些以这些爱为生命之爱或被这些爱主导的人,其内在思想必然充满各种罪恶的欲望。那些因害怕失去地位和财富而坚持自己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那些将他们视为神明或地狱之主的宗教中。这些人可能看似热衷于拯救灵魂,实际上却是被地狱之火所驱使。由于这种恐惧特别剥夺了理性和自由,而这两者本质上属于天堂,很明显,它严重阻碍了人的改变和成长。
当一个人在不幸状态下只是想到神并祈求他的帮助时,他无法真正得到改变。这是因为这种状态是被迫的;当他重新获得自由时,他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他很少或根本不去思考神。然而,对那些在自由状态下就敬畏神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这里所说的敬畏神,指的是害怕冒犯他,而冒犯他就是犯罪。这种敬畏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源于爱。爱一个人难道不会害怕伤害他吗?爱得越深,这种害怕就越强烈。没有这种敬畏,爱就变得空洞和肤浅,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不能深入意志。所谓的不幸状态,是指那些因危险而陷入绝望的情况,比如战斗、决斗、海难、坠落、火灾、突然的财产损失,以及失去职位和随之而来的荣誉丧失等。在这些状态下,人们想到神并不是因为真正的信仰,而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智仿佛被囚禁在身体中,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理性。没有自由和理性,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改变和成长。
人在心智失序的状态下无法得到改变,这是因为心智的失序会剥夺理性,从而剥夺了按照理性行动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高级心智处于混乱和不健康的状态,而只有健康的心智才能保持理性。这种失序状态包括多种形式:忧郁、扭曲的道德观、各种幻想、因不幸遭遇而产生的心理悲伤和焦虑,以及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引起的精神痛苦。这些状态有时被误认为是试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试探是针对灵性层面的事物,在面对这些试探时,心智是敏锐和清醒的。而上述那些困扰状态主要涉及自然或物质层面的事物,在这些状态下,心智是不健全的。
在身体患病时,人是无法得到真正的改造,因为此时理性不处于自由状态。心智的状态取决于身体的状况,身体生病时,心智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没有其它原因,也会因为从世俗生活中退缩而影响心智。退缩的心智虽然会思考神,但这种思考并非源于神,因为它缺乏理性的自由。人之所以拥有理性的自由,是因为他处于天堂和世界之间的中间地带,能够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他可以从天堂的角度思考世界,也可以从世界的角度思考天堂。当一个人生病并开始思考死亡和死后灵魂的状态时,他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现实世界,退缩到了灵性世界。在这种状态下,人是无法得到真正的改造的。但如果一个人在生病之前已经得到了改造,那么疾病可能会使他的信念得到进一步确认。对于那些完全放弃世俗生活,专注于思考神、天堂和救赎的人来说,情况也是类似的。这个话题我们将在其它地方详细讨论。如果一个人在生病之前没有得到改造,那么即使在病后,如果他们死去,也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因此,认为人们可以在生病时真正悔改或获得信仰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种悔改缺乏实际行动,这种信仰也缺乏真正的仁义。这样的悔改和信仰只是口头上的,而非发自内心的。
人在无知状态下无法得到改造,这是因为所有的改造都是通过认识真理并按照真理生活来实现的。那些不了解真理的人自然无法得到改造。然而,如果一个人出于对真理的热爱而渴望了解真理,那么在他死后,他将有机会在灵界得到改造。
在理智受到蒙蔽的状态下,人是无法得到改造的。这些人不了解真理,也就无法正确地生活;因为理智应当教导真理,而意志则应当付诸实践。只有当意志按照理智所教导的去行动时,人的生活才能与真理相符。然而,当理智被蒙蔽时,意志也会随之封闭。在这种情况下,人只会根据自由意志,按照被扭曲的理性去行动,而这些行为往往是基于理智中已确认的邪恶,本质上是错误的。除了缺乏知识外,教导盲目信仰的宗教也会蒙蔽人的理智。同样,传播错谬的信息也会产生这种效果。就像真理能够开启理解力一样,伪谬则会关闭它。伪谬会关闭理智的上层,只打开下层;而仅在下层开启的理智无法看到真理,只能确认它想要的任何事物,尤其是伪谬的东西。此外,邪恶的欲望也会蒙蔽理智。当意志被这些欲望所控制时,它会驱使理智去证实这些欲望的正当性。随着邪恶欲望被不断确认,意志就越发无法感受良善的情感,也就无法从中看到真理,最终导致无法得到改造。(DP138-144)
(6)V. 强迫自己并不违背理性和自由。正如前面所说,心智的内在和外在是有显著区别的。内在甚至可以与外在发生冲突,通过这种冲突迫使外在与之达成一致。当一个人意识到邪恶是罪恶,并决心戒除时,冲突就产生了。在戒除的过程中,一扇门被打开了,占据思想内在的邪恶欲望被主驱逐,良善的情感被植入其中。这种变化发生在思想的内在层面。然而,占据思想外在的邪恶欲望的快感并不能同时被驱逐,因此思想的内在和外在之间就会产生冲突。内在决定驱逐这些邪恶的快感,因为它们与内在现在所拥有的良善的情感不相符,并试图引入与良善相符的快感来替代它们。这些良善的快感就是所谓的仁义之善。冲突源于这种对立,如果变得严重,就被称为试探。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思想的内在,这正是他的灵。因此,当一个人强迫他思想的外在与内在达成一致,或接受内在情感的快感(即仁义之善)时,他实际上是在强迫自己。这并不违背理性和自由,反而是与之相符的,因为正是理性产生了这种冲突,而自由则使这种冲突得以进行。真正的自由和理性存在于内在人中,并从内在流入外在。当内在征服外在,使外在屈服和服从时,主就赐予人真正的自由和理性。这时,主将人从本质上是奴役的地狱自由中解救出来,引导他进入天堂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此时,人就与天使建立了联系。正如主在福音书中所教导的,那些陷于罪恶中的人是奴仆,而主使那些通过他的话语接受真理的人获得自由(约翰福音8:31-36)。(DP145)
所有为了获得真正自由而自愿服务的人,实际上都在强迫自己。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是按照理性,从自由意志出发行动的。然而,这种行为源于一种更深层的内在自由。从这种内在自由的角度来看,表面上的外在自由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束缚。(DP148)
383、不可见不可感的圣治应当被认知和承认
(1)圣治有一项原则:人不应感知或感觉到圣治的运作,但应当认知并承认它的存在。不信圣治的世俗之人常会这样想:如何能说有圣治存在呢?恶人比善人更容易获得荣誉和财富,不信圣治的人往往比信的人更加顺遂。甚至有时,不信神的人能用狡猾和恶意伤害虔诚的信徒,给他们带来损失、不幸,有时甚至是死亡。他们会说,难道我们不是从亲身经历中清楚地看到,只要一个人足够狡猾,能让诡计看起来可靠和公正,就能胜过忠诚和正义吗?除了必然、因果和偶然,还有什么呢?这些现象中似乎看不到圣治的影子。必然性不就是自然规律吗?结果不就是自然或社会秩序的产物吗?偶然事件不就是来自未知或无因的吗?这就是世俗之人的想法,他们将一切归于自然而不归给神。不将任何事归于神的人,自然也不会承认圣治的存在,因为神与圣治是一体的。
然而,有灵性的人则有不同的看法。虽然他们无法在思想中感知或用肉眼看到圣治的运作,但他们知道并承认它的存在。由于上述表象和由此产生的错觉蒙蔽了人的理解力,除非驱散导致盲目和无知的错觉和伪谬,否则人无法获得真知。而这只能通过真理来完成,因为真理有驱散伪谬的力量。因此,这些真理必须被阐明。
如果人能感知和感觉到圣治的运作,他就无法按照理性自由行动,也不会感觉任何事是出自自己的。同理,如果人能预知未来事件,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事实上,无论人是否感知到,他都一直被圣治引导着。因为主通过祂的圣治引导一切,而人只是表面上在引导自己,正如前文所述。因此,如果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被引导,他就会失去生命的意识,他的言行几乎会变得像雕像一样机械。即使他仍然保有生命意识,他也会感觉自己被束缚,如同戴着手铐脚镣的囚犯,或像套在车前的牲畜。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失去了自由。没有自由,人也就失去了理性;因为每个人的思考都源于自由并在自由中进行。如果一个想法不是在自由中产生的,人就会觉得它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他人。更深入地说,如果你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不仅没有思想,更不会有理性,因此也就不能被称为人了。(DP175-176)
(2)为了让人能够根据理性自由行动,我们不被允许知道未来的事件。这是因为,无论一个人喜爱什么,他都渴望看到其结果;并且他会通过理性引导自己朝向这个目标。人在理性中思考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纯来自爱,而是通过思考可能产生效果。因此,如果通过神的预言知道了结果或事件,理性和爱都会默认这个结果;因为爱与理性在结果中达到终点,然后又从这里重新开始。理性的真正乐趣在于,从爱中在思想里看到结果;不是在结果发生时,而是在结果之前,不是在现在,而是在未来。这就是人所谓的希望;这种希望会随着他看到或期待事件而增减。这种愉悦在事件发生时达到顶点;但之后,它就连同对它的思考一起消失了。对于一个预知的事件也会如此。因为对未来事件的预知会剥夺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根据理性自由行动的能力,所以不允许任何人知道未来;但允许人们根据理性对未来事件做出推断;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及其所有属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不知道他死后的命运,也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因为如果他知道,他就不会再从内心考虑如何行动和生活以达到目标;而只会从外在思考他将达到目标,这种状态会关闭他心智的内在,而他生命的两个主要能力——自由和理性,主要存在于此。预知未来的欲望对很多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欲望源于对邪恶的爱。因此,这种欲望从那些相信圣治的人身上被拿走,取而代之的是对主安排他们命运的信任。因此他们不希望知道未来,以免以某种方式干扰圣治。这是主在《路加福音》14-48章中通过几个劝告所教导的。(DP178-179)
384、从事后而非事前看到的圣治
(1)人被允许从后面看到圣治,而不是前面;在灵性状态中可以看到,但在自然状态中则不能。从后面看到圣治而非前面,意味着在事后而非事前看到它;从灵性状态而非自然状态看到它,意味着从天堂而非从世界的角度看到它。所有从天堂接受流入并承认圣治的人,尤其是那些通过改造变得属灵的人,当他们看到事件以某种奇妙的顺序发生时,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并承认它。他们不希望面对面地看到它,也就是在它发生之前;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意志会干扰它的秩序和进程。对那些不接受来自天堂的流入,只接受来自世界流入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那些通过确认表象而变得世俗的人。他们无法从背后或事后看到圣治,而希望面对面地看到它,或在它发生之前看到它。由于圣治通过各种方式运作,而这些方式是通过人或世界产生的,因此,无论他们是面对面还是从背后看到它,都将其归因于人或自然,从而确认自己否定圣治的立场。
他们如此归因的原因是他们的理智从上方关闭,只从下方打开,—因此向天堂关闭而向世界开放。而圣治只能从天堂的角度看到,而非从世界的角度。我有时会想,如果他们的理智从上方打开,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然本身是死的,人类智慧本身是虚无的,但两者都因为来自上方的流入而显得存在,他们是否会承认圣治。我意识到,那些已经确信自己支持自然和人类智谋的人不会承认,因为从下方流入的自然之光会立即熄灭从上方流入的灵性之光。(DP187)
385、主的圣治与人的智谋
(1)人的智谋实际上是虚无的,尽管它看似存在,而且应该保持这种表象。相比之下,圣治即使在最微小的细节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个观点与我们的日常感受完全相反,因此许多人难以接受。
对于那些坚信人的智谋能够主导一切的人来说,要改变这种看法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更深入的探究,从根本原因出发,才能揭示这一真相的本质。这种探究需要我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理解事物的本源。
只有主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生命之爱的情感。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因为这些在他的意识中是可见的。他的智谋源于这些思想和意图,因此他也能察觉到自己的智谋。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之爱是自我之爱,他就会对自己的智力感到骄傲,认为一切都是自己智谋的结果。他会为此寻找各种理由,从而远离对圣治的认知。同样,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之爱是对世界的爱,他也会有类似的行为,尽管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这表明,这两种爱都倾向于将一切归功于人和人的智谋,而忽视了主和他的圣治。因此,当有人说人的智谋其实是虚无的,一切都是由圣治主宰时,彻底的无神论者会嗤之以鼻。即使是那些保留了一些宗教信仰的人,虽然表面上可能同意所有智慧都来自主,但在内心深处仍然否认这一点。
人的每一个思想都源于他生命之爱的某种情感,思想实际上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人能够看到自己的思想,但却无法直接看到情感,只能感受到它。因此,人往往根据他所能看到的表象,而不是根据他所感受到但无法直接观察的情感,得出结论认为一切都是由他自己的智谋完成的。
情感通常以思想中的某种愉悦感和对特定主题推理时的快感来体现自己。这种快感和愉悦与思想融为一体,尤其在那些因自我之爱或对世界的爱而相信自己智谋的人身上更是如此。思想在这种愉悦中流动,就像船在河流中航行——船长并不关注河流本身,而只关注他所张开的帆。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帆),而忽视了推动这些思维的潜在情感和动机(河流)。
人确实能够察觉到外在情感带来的愉悦,特别是当这种愉悦与身体感官的愉悦相一致时。然而,人往往不会意识到这种愉悦实际上源于思想中的情感。事实上,正是这些愉悦感在主导着我们的思想,没有它们,思想就失去了意义。虽然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只是在进行纯粹的思考,但实际上,思想不过是生命之爱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使其能够在意识的“光”中显现。可以说,情感如同热量,而思想如同光芒。外在思想的情感通常能在身体感觉中被察觉,但很少能在心智层面被直接感知。而那些更深层的、作为外在思想源泉的内在思想情感,则几乎从不向人显现。人对这些内在过程的了解,就如同在马车中熟睡的人对路途的了解一样少;对它们的感知,也不比对地球自转的感知多多少。
考虑到人对自己心智内部发生的无数复杂过程几乎一无所知,而且那些我们能意识到的外在思想实际上是由这些内在过程产生的,而这些内在过程完全由主通过他的圣治来管理,外在思想则由主与人共同管理,那么,任何人怎么能声称自己的智谋完成了一切呢?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看到哪怕是一个思想观念的全貌,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奇妙远超我们所能描述的。(DP197-199)
(2)没有人能够了解主是如何在人的内在世界中引导和教导他的。这就像我们无法知晓灵魂是如何使眼睛看见、耳朵听见、舌头和嘴巴说话、心脏泵血、肺部呼吸、胃部消化、肝脏和胰腺分泌、肾脏过滤一样,以及其它无数的生理过程。这些过程都不会进入我们的感知和意识范围。
同样地,主在我们心智的内部结构和形式中所进行的工作,其复杂程度更是无法想象。这些内在的运作对人来说是不可见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效果,这些效果本身就很多,有些还是其它效果的原因。
这些我们能感知到的是外在的部分,人与主共同存在于其中。由于外在与内在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因此主只能根据人在外在世界中的行为和选择来安排内在世界。换句话说,主对我们内在的引导,必须与我们在外在世界中的行为相协调。(DP174)
(3)前文已经详细阐述,如果一个人不觉得自己是独立生活、思考、意愿、说话和行动的,他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不能像运用自己的智谋那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他就无法被圣治引导。否则,他就会变成一个双手垂下、嘴巴张开、眼睛紧闭、屏住呼吸的人,只是被动地等待外来的影响。这样,他就会失去作为人的特质,也就是感知到自己能够独立生活、思考、意愿、说话和行动的能力。同时,他也会失去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关键能力:自由意志和理性思考。
因此,如果你希望被圣治引导,就应该像忠诚的仆人和管家那样运用你的智慧,谨慎地管理主人交托的财物。这种智慧就像圣经中提到的银两,仆人们需要用它去做生意,并最终向主人交代(路加福音19:13-25;马太福音25:14-31)。
这种智谋看似是人自己的,只要人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主和圣治最大的敌人——自我之爱,就会认为这智谋完全来自自己。这种自我之爱从出生起就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如果你不能认识到它(因为它不愿被发现),它就会安稳地待在那里,守住心门,防止被人打开,从而被主驱逐出去。人可以通过努力避免罪恶,同时承认这种能力来自于主,来打开这扇门。这种既认识到自己责任又承认主的力量的智慧,正是与圣治协调一致的智谋。(DP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