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1)》创世记第十四章内义5

《天堂的奥秘(卷1)》创世记第十四章内义5

1737、“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无疑象征着得胜,这一点不需要额外的解释。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是通过主连续不断的试探争战和得胜以及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的;那些以其他方式理解这种结合的人大错特错。由此,他成为了正义本身。这种联结或结合是与爱的属天层面,也就是与爱本身,即与耶和华相结合的结果。

人与主的结合同样通过试探和将信仰植入爱中来实现。如果信仰未能植入爱中,也就是说,人未能通过信仰的实践接受信仰的生命,即仁义;就无法与主连接。唯一的跟随之路就是与主的结合,正如主在其人性本质上与耶和华结合一样。因此,所有这样的人都被称为”神的儿子“,源于主是神的独生子,他们因而成为了他的形像。

1738、“他就把所有的十分之一给他”象征通过得胜获取的余剩,这一点从“十分之一”即“余剩”的含义中可以明确看出(参576节)。至于余剩是什么,可参见第468,530,560,561,661和1050的解释,余剩是关于仁爱与仁义的所有状态,因此也包括了所有关于纯真和平安的状态,这些状态是主赐予人的。这些状态从婴儿期开始就被赋予人,但随着人渐渐成长,这些状态会逐渐减少。然而,当人经历重生时,他不仅会保留原有的状态,还会收获新的余剩,从而开启新的生命。人之所以成为真正的人,正是依靠这些余剩。如果没有仁爱和仁义的状态,如果缺少融入生活各方面的纯真状态,那么此人不足以称为真正的人,反而不如野兽。

在试探的争战中获得的余剩,正是本节所讨论的内容。这些就是通过“亚伯拉罕向麦基洗德献上的十分之一”所象征的余剩,它们代表了主通过不断的争战和得胜为自己赢得的所有属天之爱。通过这些不断的争战和得胜,主与神性本质不断地合一,直到他的人性本质也成为爱,即生命的本质,也就是耶和华。

1739、第二十一节 所多玛王对亚伯兰说:“给我性命,财物你自己拿去吧!”

”所多玛王说“象征恶和伪已被征服。”对亚伯兰“象征主的理性。“给我性命,财物你自己拿去吧”象征给予他们生命,他们不关心其它事物。

1740、”所多玛王说“象征恶和伪已被征服,这一点从“所多玛”的含义,即恶和伪可清晰看出,如本章之前所展示的。正如上文第17节中所述,“所多玛王出来迎接亚伯兰”象征恶和伪已经屈服,而此处则继续阐明恶和伪现处于恳求的状态。

【2】恶和伪被战胜了,即通过试探的争战,恶和伪被征服,使得善和真得以被接纳。这样,恶和伪得以被驱散,随着它们的消散,善和真随即到来,并因此更加坚固和强化。正是恶灵挑起恶和伪,如果不被挑起,人们几乎意识不到什么是恶和伪。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会暴露无遗;且随着试探的战斗的持续,它们会变得更加明显,直到最后人们对恶和伪感到极度厌恶。

【3】正如恶和伪被驱散,善和真随之而来。对恶和伪的厌恶越多,主就越多地将爱注入善和真中。恶和伪越是被厌恶,恶灵就越不敢接近,因为它们无法忍受对自己生命之本——恶和伪——的反感和厌恶,有时在第一次接近时就会被恐惧所震撼。对于善和真的爱越多,天使就越愿意与人同在;并且随着天使的到来,天堂也随之而来,因为他们的生命根植于爱之善和信之真。

1741、”对亚伯兰“象征主的理性,可以通过“亚伯兰”的象征意义来理解。在前两章中,亚伯兰代表了主或其童年时期的状态,而在这一章中,他代表主的理性,并因此被称为“希伯来人亚伯兰”,这一点从之前关于第13节的讨论和说明中可以看出。在这一章中,提到的亚伯兰专指”希伯来人亚伯兰“。‘希伯来人亚伯兰’象征与内在人相连的主的属灵层面,而‘麦基洗德’则象征与内在人相连的主的属天层面,正如之前所述。

1742、“给我性命,财物你自己拿去吧”象征给予他们生命,他们不关心其它事物,这从”性命“(原文直译是”灵魂“)象征生命(参1000,1005,1040节),以及”财物“象征其他与生命不直接相关的事物的含义中可以看出,这将在随后的文本中讨论。

【2】恶灵所拥有并疯狂追求的生活是充满爱自己和爱世界之欲望的生活,由此衍生的是仇恨、复仇和残酷。他们只知道追求自己的欲望,认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快乐的生活方式。他们就像还是人的时候一样,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仍然受到以前在世为人时生活的影响。那些把所有快乐都寄托在这些欲望上的人,不知道还有其他生活方式,认为失去这种生活就意味着彻底的死亡。他们所追求的生活的真实本质,在来生中变得非常明显;这种生活充满了恶臭和污秽。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认为这种恶臭是极大的乐趣,这一点可以通过相关经验(参820和954节)得到证实。

【3】同样地,当污鬼被耶稣从附身的人身上赶出时,由于害怕失去生命,他们请求被送入猪群(马可福音5:7-13)。在肉体生命中深陷于肮脏贪婪之中的人,在来生中似乎生活得如同在猪群中一般。这是因为猪的生活方式与贪婪相对应,对他们而言这种生活方式似乎格外令人愉快,这一点可以从相应的经验(参939节)中得到印证。

1743、第二十二节 亚伯兰对所多玛王说:“我已经向至高的神、天地的主耶和华举手:

”亚伯兰对所多玛王说“意味着回应。“我已经向耶和华举手”象征主里面的心智状态。“天地的主”象征着结合。

1744、”亚伯兰对所多玛王说“意味着回应,这一点不需要额外的解释就很明显。

1745、“我已经向耶和华举手”象征主内心的状态,可以从“举手”的象征意义中明显看出。向耶和华举手是身体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相对应,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字面意义上,内在的或心智的事物通过对应的外在事物来表达;但在内在的意义中,所指的是内部的事物;因此,“举手”在这里象征心智或心智的情感。

【2】在主经受试探的时期,他与耶和华的对话就如同与另一个人交谈。然而,随着主的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融合加深,他与耶和华的对话越发像是在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从福音书的多个例证、先知书和大卫的诗篇中均可证实。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明显,正如之前所讨论的,关于主从母亲那里遗传的本性:保留这方面特质越多,主就越感觉与耶和华有所隔离;而这方面的特质被清除得越彻底,主就越是与耶和华紧密相连,乃至成为耶和华自身。

【3】这个例子可以通过主与天使的联合来说明:有时,天使所说的话并非出于自身,而是直接来自于主,尽管天使本身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就是主的代言人,他的外在层面会进入一种静态状态;但当天使的外在部分变得活跃时,情形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天使的内在本质被主所充满,只要他们没有被个人的自我所阻碍,他们便完全处于主的支配之下,本质上成为了主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主自身而言,他与耶和华的结合是完全且永久的,以至于他的人性本质也成为了耶和华。

1746、“天地的主”象征着结合,这从前文第19节的相同措辞和意义中得到证实。

1747、第二十三节 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

“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象征所有属于自然与肉体层面的不洁事物。“凡是你的东西我都不拿”象征属天之爱中没有这样的事物。“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象征主没有因此加增任何力量。

1748、“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象征所有属于自然与肉体层面的不洁事物,这一点通过‘鞋带’的象征意义得以明确。圣经中提到的“脚底和脚跟”象征最低级的自然层面(参259节),而鞋子覆盖脚底和脚跟,因此“鞋子”进一步象征了更为基础的自然层面,即肉体本身。鞋子的象征意义根据其所处的上下文而变化:当与善相关时,其含义是正面的;而与恶相关时,则是负面的。在这里所讨论的所多玛王的财物,它代表邪恶与伪谬,因此“鞋带”象征属于自然与肉体层面的不洁事物。鞋带中的“线”象征伪谬,而“带”象征邪恶。由于这些元素被提及的方式显得较为微不足道,因此在所有事物中,它们被认为是最无价值的。

【2】“鞋子的象征意义,也可从圣经的其他部分得到印证。例如,耶和华在燃烧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并告诉摩西:

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埃及记3:5)

类似的描述还有:

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约书亚记5:15)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鞋子本身并不会使圣地失去圣洁。之所以要求脱鞋,是因为“鞋子”象征着最低层的自然与肉体层面。

【3】所需脱去之物,代表不洁的自然与肉体层面,这一点在《诗篇》中有所体现:

摩押是我的洗脚盆,我要向以东抛鞋。(诗篇60:8)

同样的意义也反映在耶稣对其门徒的指示中: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马太福音10:14;马可福音6:11;路加福音9:5)

这里的”脚上的尘土“与”鞋子“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因为”脚底“象征最低级的自然层面,尤其指源自恶与伪的不洁。由于当时正处于充满象征意义的时代,天堂的奥秘被认为隐藏在这些象征性的行为中,而不是在明确的真理中,所以他们被吩咐要这样做。

【4】“‘鞋子’象征最低级的自然层面,因此”脱鞋“或”不穿鞋“象征着摆脱最基本的自然状态。例如,在不愿承担亲属婚姻责任的情况中,《申命记》如此记载:

那人若不愿意娶他哥哥的妻……他哥哥的妻就要当着长老到那人的跟前,脱了他的鞋,吐唾沫在他脸上,说:”凡不为哥哥建立家室的都要这样待他。’“在以色列中,他的名必称为脱鞋之家。(申命记25:5-10)

这代表完全没有自然层面的仁义。

【5】在圣经中,”鞋子“象征着最低级的自然层面,也体现在正面的意义上。例如,摩西五经中对亚设的祝福里提到:

愿亚设享受多子的福乐,得他弟兄的喜悦,可以把脚蘸在油中。你的鞋是铜的,铁的。(申命记33:24,25)

这里的”鞋“象征着最底层的自然,其中”铁鞋“象征自然层面的真理,而”铜鞋“象征自然层面的良善。铁和铜的象征意义,请参考第425和426节中的解释。”鞋子“象征最底层的自然和肉体层面,因而成为代表最微不足道和最低贱事物的表达方式,因为对人来说,这些低级的自然和肉体层面通常是最不被看重的。施洗约翰的言辞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他说:

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路加福音3:16;马可福音1:7;约翰福音1:27)

1749、“凡是你的东西我都不拿”象征属天之爱中没有这样的事物,这一点可以从亚伯兰表示他不愿意接受所多玛王的任何东西中得到证实。在这里,亚伯兰代表得胜的主,即代表了他通过胜利获得的属天之爱;而所多玛王象征邪恶和伪谬,这些在得胜的主,即属天之爱面前,没有任何价值。

【2】在内在意义上,这些内容代表什么,只有了解在另一个生命中的情况才能明白。在邪恶和地狱的诸灵中,自我之爱和对尘世之爱占据统治地位,使他们自视为宇宙的神明,拥有巨大的力量。即便在被征服后,他们虽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一无所有,但他们仍旧保留着对权力和统治的追求,并相信自己能够显著地增强主的统治和力量。因此,他们试图通过提供服务寻求与善灵共治的机会。然而,由于他们能提供的仅限于恶和伪,而在主或天堂之爱中,只有善和真存在,所以对于那些通过‘所多玛王’所象征的人来说,他们被告知在主或天堂之爱中没有他们认为的那种事物,也就是说,恶和伪不能为主带来任何力量。

【3】恶和伪的统治与善和真的统治截然相反:前者渴望让所有人成为奴隶,而后者则致力于让每个人获得自由;前者意图使所有人陷入毁灭,而后者则力图拯救每一个人。这清楚地表明,恶和伪的统治归于魔鬼,而善和真的统治则属于主。这两种统治的根本对立,可以从主在《马太福音》第12章24至30节的讲述中看出,以及“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马太福音6:24;路加福音16:13)的教导中得到印证。

1750、“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象征主没有因此加增任何力量,这一点可以从”使富贵“的含义,即获得力量和强大中得到验证。这一关系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之前所讨论的内容中得到解释。

1751、第二十四节 除了少年人所吃掉的,以及与我同行的男人,亚乃、以实各、幔利所应得的份,就让他们取他们的份。”

“除了少年人所吃掉的”象征善灵。“以及与我同行的男人所应得的份”象征天使。“亚乃、以实各、幔利”象征那些存在于天使之中的事物。“就让他们取他们的份”象征那些已被赋予他们的权能。

1752、“除了少年人所吃掉的”象征善灵,这一点从前文和后文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从前文中可以明显看出,因为先前(第13节)提到的亚乃、以实各和幔利是亚伯拉罕的盟友,他们象征了主以其外在人的角度所表现的理性人的状态,尤其体现在其善与真的品质上。因此,很明显,他们所象征的是当主进行战斗时与主同在的天使,如先前的解释所阐明的。同样,从接下来的内容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正如我们很快将看到的。

这里,与亚伯拉罕同行的被称为”少年人“,他们代表善灵。而接下来提到的”男人“则是天使。当经历试探之战时,天使必定在场,主赋予了天使并肩作战的力量和权能,所有天使的力量均源自主。天使对抗邪恶的事实,可以从之前关于天使保护人类、抵御来自恶灵攻击的描述中得到证实(参50,227,228,697,968节)。然而,他们的所有力量均来自主。善灵虽然也是天使,但处于较低的层次,属于第一层天,而天使灵处于第二层天,真正的天使则处于第三层天(参459和684节)。在来生的治理结构中,善灵受天使灵指挥,而天使灵则受真正的天使指挥,由此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天使社会。这里所谓的”少年人“指的是善灵和天使灵,而”男人“则指的是真正的天使。

1753、“以及与我同行的男人所应得的份”象征天使,这一点从刚才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另外,当天使在圣经中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通常被称为”男人“。

1754、“亚乃、以实各、幔利”象征那些存在于天使之中的事物,这一点可以从本章前面关于他们的第13节所述中确认。具体来说,这些名字代表战斗中使用的善与真,而不指代天使。天使之前已经通过”少年人“和”男人“的描述来表示。天使没有具体的名字,而是通过他们所代表的善与真来识别。因此,在圣经中,“名”代表本质及其属性,正如前文所解释的(参144,145,340节)。这一点在《以赛亚书》中关于主的描述也得到体现: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神、勇士、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

这里的”名“表明了他的属性,即他是奇妙、策士、神、勇士、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2】在《耶利米书》关于主的描述中,有这样的记载:

他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耶利米书23:5,6)

此处,“名”是正义,这一点非常明显。同样,在、《出埃及记》中也提到主,说:

因为他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因为我的名在他中间。(出埃及记23:21 )

这里,”名“同样指代了神的本质。此外,圣经多处提到他们“求告耶和华的名”,警告“不要妄称耶和华的名”,以及在主祷文中提到“愿你的名为圣”。天使的名字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在这里,“亚乃、以实各、幔利”的名字象征天使,表示那些存在于天使之中的事物。

1755、“就让他们取他们的份”象征那些已被赋予他们的权能,这从前面第21-23节的内容可以明确得知,即主不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任何东西,因为这无法增加主的力量。将某些事物置于天使的权能之下,其情况如下:天使是那些对抗邪恶与地狱灵的主导者,这一点我通过多次经验得到证实。然而,主预见并洞察一切,也规划和安排了一切,其中有些是通过许可,有些是通过接受,有些是通过宽恕,有些是出于悦纳,有些是基于意愿。渴望掌控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与从主接受的恩赐不同。然而,所有形式的统治都是基于慈爱与怜悯,而非掌控的欲望。但这些较为深奥的话题不宜简略说明,只要知道邪恶与地狱的灵被置于天使的权能之下,主统治万有,甚至最细微的事物,这就足够了。关于这些,蒙主怜悯,在后续讨论神的旨意和许可时将展开更多讨论。

1756、上述内容涵盖了本章内在意义中通常包含的事项。但是,当每一项都按照词语的具体含义进行详尽解释时,事物的连贯性及其之间的美感就无法展现,这与它们被纳入一个统一概念时的情形相反。当所有事项都被归纳为一个总体概念时,原本散乱的元素就会呈现出美丽的一致性和联系。这就像听众聆听发言时专注于每个词汇,这样他就不会像对词汇及其含义置之不理时那样,很好地把握发言者的整体思想。圣经的内在意义与外在或字面意义的关系,和言语与其词汇的关系相似,特别是当词汇几乎未被听清,更不被关注,而思维完全沉浸在发言者词汇所指示的事物意义中时。

【2】上古的写作方式是人物和词语来代表各种事物,这些人物和言语实际上指代着截然不同的含义。那个时代的世俗作者也采用这种方式撰写他们的历史记录,包括那些关于社会和道德生活的事件,事实上,文字的字面意义与其真实含义完全不同,而是隐藏着其他的含义。他们甚至把各种情感描绘成神祇,之后异教徒对这些神祇进行了神圣的崇拜;这对于学者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这样的古籍至今仍然存在。这种写作风格来源于洪水前的上古民族,他们通过可见的地面和世上的事物来象征天堂和神性的事物,从而在观赏宇宙万物时,特别是那些形态和秩序美丽的事物时,他们的满心灵和情感得到满足。因此,那个时代的教会书籍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方式。《约伯记》就是这样一卷书,所罗门的《雅歌》也是效仿这些古籍创作的。摩西在《民数记》中提到的两卷书也是如此(21:14,27),还有许多已经失传的书籍也是采用这种写作风格。

【3】这种写作风格自古就备受尊崇,不仅在各民族中,也在雅各的后裔中广为流传,以至于任何不以此方式书写的内容都不被视为神圣。因此,当像雅各在创世记第49章3-27节,摩西在《出埃及记》第15章1-21节,《申命记》第33章第2节至结尾,以及来自东方叙利亚——那里仍然保留着古老教会的痕迹——的巴兰在《民数记》第23章7-10节、19-24节和第24章5-9节、17-24节,底波拉和巴拉克在《士师记》第5章,哈拿在《撒母耳记上》第2章2-10节,等等,这些人在先知精神的驱使下发言时,他们采用了相似的表达方式,这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奥的理由。尽管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几乎没有人能理解或知道这些言辞所象征的是主的天堂和教会,但人们还是被其深深打动,并感受到了其中的神性和圣洁。

【4】然而,关于圣经的历史记载也具有相似的特点,通过每个名字和每个词语来代表和象征主王国中的属天的属灵事物,这一点在学术界尚未广泛认知。唯一被认可的是,圣经中的一点一画都是受到启示的,且无论是整体还是具体,其内都蕴含着天堂的深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