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信
108.没有人能知道信本质上是什么,除非他知道仁是什么,哪里没有仁,哪里就没有信,因为仁与信就像良善与真理那样构成一体。事实上,人爱什么或珍视什么,什么对他来说就是良善;人相信什么,什么对他来说就是真理;由此明显可知,仁与信有一个类似良善与真理那样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性质从前面(28-35节)关于良善与真理的说明清楚可知。
109.仁与信的结合还像人的意愿与理解力的结合。因为这些是接受良善与真理的两种官能,意愿接受良善,理解力接受真理。因此,这两种官能也接受仁与信,因为良善属于仁,真理属于信。众所周知,仁和信与人同住并在他里面;既然如此,那么它们只能在他的意愿和理解力中,因为一个人的全部生命都在那里,并来自那里。人也有记忆,但这只是外院,那些将要进入理解力和意愿的事物在那里集合。由此明显可知,仁与信有一个类似良善与真理那样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性质从前面关于良善与真理的说明清楚可知。
110.对一个人来说,当他意愿他所知道并察觉到的东西时,仁就与信结合;意愿与仁有关,知道并察觉与信有关。当人意愿并热爱他所知道并察觉到的东西时,信就进入他,并变成他的;在此之前,信在他之外。
111.对一个人来说,信不会变成信,除非它变成属灵的;它不会变成属灵的,除非它变得与爱有关。当人喜欢活出真理与良善,也就是说,喜欢照圣言所给出的诫命生活时,它才变得与爱有关。
112.信是由意愿真理,因为它是真理而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意愿真理,因为它是真理,构成人的属灵本质;因为它从属世本质,就是意愿真理不是为了真理,而是为了人自己的荣耀,名声或利益中抽离出来了。从这些东西中抽离出来的真理就是属灵的,因为它来自神性。从神性发出之物都是属灵的,这属灵之物通过爱与人结合,因为爱是属灵的结合。
113.一个人可能知道、思考并理解得很多,但当独自沉思时,他会抛弃那些与他的爱不一致的东西。因此,他的肉身生活结束后,就是当他在灵里时,他也会抛弃它们,因为只有进入他的爱之物才留在他的灵里。其余的,死后都被视为异类;并且由于它们不属于他的爱,所以他会把它们逐出门外。之所以说在人的灵里,是因为人死后作为一个灵活着。
114.通过太阳的光和热可以对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形成某种概念。当太阳发出的光与热结合时,如春夏时的情形,地上的万物就会发芽、开花。但当这光里面没有热时,如冬天里的情形,地上的万物就会变得迟钝并凋亡。属灵之光实际上就是信之真理,属灵之热是爱。这一切能使人对教会成员在拥有与仁结合的信时是何性质形成某种概念,即:他就像一个花园和乐园;也能对他的信没有与仁结合时,他是何性质形成某种概念,即:他就像一片荒漠或冰雪覆盖的大地。
115.人们所说的属于信并被称为得救之信本身的信心或信靠,只要唯独来自信,就不是属灵的信心或信靠,而是属世的信心或信靠。属灵的信心或信靠从爱之良善,而非从与仁分离的信之真理那里获得它的本质和生命。来自分离之信的信心是死的;因此,真正的信心对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得救是由于主在父那里所拥有的功德,无论一个人的生活是什么样,这种信心并非来自真理。所有处于属灵之信的人都拥有这样的信心:他们靠主得救,因为他们相信,主降世将永生赐给那些相信祂所教导的诫命并照之生活的人;还相信主使他们重生,把他们变得适合天堂;祂独自出于纯粹的怜悯如此行,没有人的帮助。
116.相信圣言或教会教义的教导,却不照之生活,看上去好像是信;一些人也断言,他们因这信而得救。但没有人唯独因这信而得救,因为这是说服性的信仰。现在我来描述一下这种信。
117.当圣言和教会的教义被相信和热爱,不是为了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而是为了作为目的的利益、尊贵和博学的名声时,信就是说服性的。因此,那些持有这种信的人仰望的不是主和天堂,而是自己和世界。那些在世上具有雄心壮志和许多贪念的人比那些没有雄心壮志和这么多贪念的人更坚信教会教义的教导是真的。原因在于,对前者来说,教会的教义只是达到他们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并且越渴望目的,就越热爱并相信手段。而事情的真相是这样:他们越处在爱自己爱世界的火中,并出于这火说话、讲道和行动,就越受制于这种说服;然后,他们只知道事情就是这样。然而,当他们没有处在这些爱之火中时,就很少相信,许多人根本就不信。由此明显可知,这种说服性信仰是一种口头上,而非发自内心的信;所以,它本身根本就不是信。
118.那些持有说服性信仰的人没有任何内在光照使他们知道他们的教导是真还是假。事实上,他们也不关心这一点,只要普通人相信他们就行了;因为他们没有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如果他们被剥夺了尊贵和利益,那么只要不危及他们的名声,他们就会从信中退出。因为说服性的信仰不在人之内,而是站在外面,只在记忆中;当人教导它时,就把它从记忆中取出来。因此,死后这种信及其真理就会消失。因为那时,只有在人之内,也就是植根于良善,因而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的那种信才会保留下来。
119.马太福音中的这些人就表示那些持有说服性信仰的人: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 23)
路加福音:
那时,你们要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却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孽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6, 27)
他们也由灯里没有油的五个愚拙童女来表示,马太福音: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 12)
“灯里的油”是指信里面的爱之良善。
《属天的奥秘》摘录
120.人们若不知道宇宙万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并且这两者若要产生某种事物,就必须结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教会的一切都与信和爱有关,并且这两者必须结合在一起,以便教会能存在于人类当中(7752-7762, 9186, 9224节)。符合神性秩序的宇宙万物都与良善和真理,以及它们的结合有关(2451, 3166, 4390, 4409, 5232, 7256, 10122, 10555节)。真理属于信,良善属于爱(4352, 4997, 7178, 10367节)。这就是该教义论述良善和真理的原因(11-27节)。因此,从所引证的内容能得出关于信和爱的结论;还能得知它们结合时是何性质,它们没有结合时又是何性质,只需把良善换成爱,把真理换成信,并相应地加以应用。
人们若不知道人里面的一切都与理解力和意愿,以及两者的结合有关,以便人能成为真正的人,就不会清楚知道教会的一切都与信和爱,以及两者的结合有关,以便教会能在人里面(2231, 7752, 7753, 7754, 9224, 9995, 10122节)。人有两种官能,其中一种被称为理解力,另一种被称为意愿(641, 803, 3539, 3623节)。理解力是为接受真理,因而接受信的事物而设的;意愿是为接受良善,因而接受爱的事物而设的(9300, 9930, 10064节)。这就是该教义也论述意愿和理解力的原因;因为从所引证的内容能得出关于信和爱的结论,还能得知它们结合时是何性质,它们不结合时又是何性质,只要想到活在意愿中的爱和活在理解力中的信。
人们不可能知道何为属灵之信和属灵之爱,除非他们知道人拥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或一个内在人和一个外在人,天堂的一切都与内在人有关,世界的一切都与外在人有关,它们的结合就像灵界与自然界的结合(4292, 4570, 5013, 6055节)。人拥有一个内在人和一个外在人;内在人是属灵人,外在人是属世人(978, 1015, 4459, 6309, 9701-9709节)。真正的信是属灵的;因此,信若住在内在人里面,就是真正的信;这同样适用于爱(1594, 3987, 8078节)。人越爱属于信的真理,这些真理就变得越属灵(1594, 3987节)。这就是论述内在人和外在人的原因(36-53节),因为从所引证的内容能得出关于信和爱的结论,还能得知它们属灵时是何性质,不属灵时又是何性质;因此,哪种信和爱能创造一个教会,哪种信和爱不能。
121.与爱或仁分离之信就像冬光,其中地上的万物都蛰伏,不开花,不结果,也不产出庄稼;与爱或仁一起的信则像春夏之光,其中万物都开花、结果(2231, 3146, 3412, 3413节)。当光从天堂流入时,冬光,也就是与仁分离之信的光,就会转化为幽暗;那些持守这信的人就变得盲目而愚蠢(3412, 3413节)。那些在教义和生活上将信与仁分离的人会陷入黑暗,因而陷入对真理的无知,以及虚假之中,因为这些构成(属灵的)黑暗(9186节)。他们把自己扔进虚假,因而扔进邪恶之中(3325, 8094节)。他们把自己所扔进的错误和虚假(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节)。圣言向他们关闭(3773, 4783, 8780节)。他们看不见或不注意主如此频繁地论到爱和仁,以及它们的果子,也就是善行的一切话,包括例子(1017, 3416节)。他们也不知道何为良善,因而不知道何为天堂之爱,或何为仁爱(2417, 3603, 4126, 9995节)。
与仁分离之信根本不是信( 654, 724, 1162, 1176, 2049, 2116, 2343, 2349, 3419, 3849, 3868, 6348, 7039, 7342, 9783节)。这种信在来世会消亡(2228, 5820节)。当人们认为唯独信是最重要的原则时,他们所拥有的真理就被他们作为出发点或原则的虚假败坏了(2435节)。这些人不让自己被说服,因为这违背他们的基本信念(2385节)。唯信的教义毁灭仁(6353, 8094节)。那些将信与仁分离的人由该隐,含,流便,埃及人的长子和非利士人来代表(3325, 7097, 7317, 8093节)。那些认为唯信得救的人会给邪恶的生活找借口;而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则没有信,因为他们没有仁(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节)。他们从内心充满自己的邪恶之虚假,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7790, 7950节)。这意味着良善无法与他们结合(8981, 8983节)。在来世,他们反对良善,反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7097, 7127, 7317, 7502, 7545, 8096, 8313节)。那些心思简单,其实有智慧的人知道何为生活的良善,因而知道何为仁爱,但不知道何为分离之信(4741, 4754节)。
教会的一切都与良善和真理,因而与仁和信有关(7752, 7753, 7754节)。在真理被植入人的生活,因而变成仁之良善之前,教会并不存在于他里面(3310节)。构成教会的是仁,而不是与仁分离之信(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节)。教会的内在或核心是仁(1799, 7755节)。因此,哪里没有仁,哪里就没有教会(4766, 5826节)。如果所有人都从仁的角度来观看,无论他们在信之教义和敬拜的仪式上如何不同,那么教会将合而为一(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 2385, 2982, 3267, 3451节)。如果仁被视为第一位,信被视为第二位,教会将何等良善(6269, 6272节)。每个教会都是从仁开始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都偏向了信,最终转向唯信(1834, 1835, 2231, 4683, 8094节)。教会的末期没有信,因为没有仁(1843节)。对主的敬拜在于仁爱的生活(8254, 8256节)。敬拜的性质取决于仁爱的性质(2190节)。构成外在教会的人若处于仁,就拥有一个内在(1100, 1102, 1151, 1153节)。古代教会的教义是生活的教义,也就是仁之教义,而不是分离之信的教义(2385, 2417, 3419, 3420, 4844, 6628, 7259-7262节)。
当主使人重生时,祂就将真理播种到并植入他的仁之良善(2063, 2189, 3310节)。否则,种子,就是信之真理无法扎根(880节)。然后,良善和真理就照着所接受的仁的质和量而增长(1016节)。重生之人的新光并非来自信,而是通过信来自仁(854节)。当人重生时,信之真理与情感的快乐一起变成人的一部分,因为他喜欢实行真理;后来这些真理就与这种情感一起再现,因为真理和情感是结合在一起的(2487, 3040, 3066, 3074, 3336, 4018, 5893节)。
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永远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与主结合;但那些处于分离之信的人则不然(7506, 7507节)。在人里面成为永久的性质是其仁之生命的性质,而不是其分离之信的性质(8256节)。那些过着仁爱生活之人的快乐的一切状态在来世都会返回,并大幅增长(823节)。天上的幸福从主流入仁,因为它流入人的真正生命,但不流入无仁之信(2363节)。在天上,所有人都基于仁来进行评估,无一基于与仁分离之信来进行评估(1258, 1394节)。在天上,所有人都照着他们的爱而与他人交往(7085节)。没有人获准通过单单思想良善进入天堂,而是通过意愿良善进入(2401, 3459节)。除非行善与意愿良善和思想良善相结合,否则没有救恩,也没有内在人与外在人的任何结合(3987节)。在来世,只有那些处于仁爱的人才接受主和对祂的信(2343节)。
良善不停地渴望并努力与真理结合;因此,仁不停地渴望并努力与信结合(9206, 9207, 9495节)。仁之良善承认自己的信之真理,信之真理承认自己的仁之良善(2429, 3101, 3102, 3161, 3179, 3180, 4358, 5807, 5835, 9637节)。因此,信之真理与仁之良善有一个结合,包括进一步的细节(3834, 4096, 4097, 4301, 4345, 4353,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7752-7762, 8530, 9258, 10555节)。它们的结合就像婚姻(1904, 2173, 2508节)。婚姻的律法就如主的圣言所说,二人要合为一体(162, 10168, 10169节)。信与仁也是如此(1904, 2173, 2508节)。这意味着真正为信的信本质上是仁(2228, 2839, 3180, 9783节)。正如良善是一个事物的存在,真理是由此而来的显现,仁也是教会的存在,信是由此而来的显现(3049, 3180, 4574, 5002, 9144节)。信之真理从仁之良善获得自己的生命,这意味着照信之真理生活就是仁(2571, 4070, 4096, 4097, 4736, 4757, 4884, 5147, 5928, 9154, 9667, 9841, 10729节)。信只能存在于仁里面,若不存在于仁里面,这信里面就没有任何良善(2261, 4368节)。当人只知道并思想信的事物时,信在人里面不是活着的;但当他意愿它们,并出于意愿实行它们时,信就活过来了(9224节)。
得救不是通过信,而是通过照信之真理的生活,这种生活就是仁(379, 389, 2228, 4663, 4721节)。那些出于教会的教义认为唯信得救的人若为了公义而行公义,为了良善而行良善,就得救了,因为他们实际上仍处于仁爱(2442, 3242, 3459, 3463, 7506, 7507节)。如果只是思想信就能得救,那么所有人都会得救(2228, 10659节)。构成人里面的天堂的,是仁,而不是无仁之信(3513, 3584, 3815, 9832, 10714, 10715, 10721, 10724节)。在天上,所有人都基于仁,而不是基于信进行评估(1258, 1394, 2364, 4802节)。主通过照信之真理的生活,而不是通过信与人结合(9380, 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 10648节)。主是“生命树”(创世记2:9; 3:22, 24; 启示录2:7; 22:2, 14),它的“果”是仁之良善,它的“叶”是信(3427, 9337节)。信是“小光”,爱是“大光”(创世记1:16; 30-38节)。
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不知道什么叫信,他们甚至不提信;而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谈论信,因为他们推理真理(202, 203, 337, 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节)。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只说“是,是”,或“不是,不是”;但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当谈论属灵真理,也就是信的事物时,会推理某事是否如此(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节),这些章节解释了主的这句话: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5:37)
属天天使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将信之真理直接应用于生活,而不是像属灵天使那样先把它们存储在记忆中;因此,属天天使对信的一切事物拥有一种更高的洞察力(202,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5113, 5897, 6367, 7680, 7877, 8521, 8780, 9995, 10124节)。
在显著意义上被称为得救之信的信靠或信心只出现在那些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人身上,因而只出现在那些处于仁爱的人身上(2982, 4352, 4683, 4689, 7762, 8240, 9239-9245节)。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信心(3868, 4352节)。
相信来自神的真理和实际信神之间的区别(9239, 9243节)。知道是一回事,承认是另一回事,拥有信仰又是一回事(896, 4319, 5664节)。信有事实的一面,理性的一面和属灵的一面(2504, 8078节)。信的第一个阶段是承认主(10083节)。从主流入人的一切都是良善(1614, 2016, 2751, 2882, 2883, 2891, 2892, 2904, 6193, 7643, 9128节)。
有一种说服性的信仰,然而,它根本不是信(2343, 2682, 2689, 3417, 3865, 8148节)。
从各种推理来看,似乎信在仁之前,但这是一个错觉(3324节)。仅凭理性之光就能得知,良善,因而仁是第一位的;真理,因而信是第二位的(6273节)。良善或仁,实际上是第一位的,或是教会的第一要素;而真理,或信是第二位的,或是教会的第二要素,尽管表面上看不是这样(3324, 3325, 3330, 3336, 3494, 3589, 3548, 3556, 3570, 3576, 3603, 3701, 3995, 4337, 4601, 4925, 4926, 4928, 4930, 5351, 6256, 6269, 6272, 6273, 8042, 8080, 10110节)。古人也争辩教会的第一要素或长子是信还是仁(367, 2435, 3324节)。
122.主的十二门徒代表整体上信与仁的一切事物方面的教会,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一样(2129, 3354, 3488, 3858, 6397节)。彼得、雅各和约翰代表在其秩序中的信、仁和仁之良善(创世记18章序言,2135节)。彼得代表信(创世记22章序言,4738, 6000, 6073, 6344, 10087节)。约翰代表仁之良善(创世记18章序言,2135节)。教会的末期没有对主的信,因为没有仁,这一点由第三次鸡叫之前彼得三次否认主来代表;因为在那段经文中,彼得在代表意义上是指信(6000, 6073节)。在圣言中,“鸡叫”和“黎明”表示教会的末期(10134节)。“三”或“三次”表示直到结束的完整之物(2788, 4495, 5159, 9198, 10127节)。当彼得看见约翰跟从主时,主对彼得所说的话所表相同:
彼得,这与你何干?约翰,你跟从我吧;因为彼得论到约翰说,这人怎样呢?(约翰福音21:21, 22,10087节)
约翰靠着主的胸膛,是因为他代表仁之良善(3934, 10081节)。仁之良善构成教会,这一点也由主从十字架上对约翰所说的话来表示: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那刻起,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19:26, 27)
“约翰”表示仁之良善,“妇人”和“母亲”表示教会;所以整段经文表示教会将在仁之良善所在的地方;在圣言中,“妇人”表示教会(参看252, 253, 749, 770, 3160, 6014, 7337, 8994节)。“母亲”也是(289, 2691, 2717, 3703, 4257, 5581, 8897, 10490节)。在圣言中,所有人名和地名都表示从它们抽象出来的事物(768, 1888,4310, 4442, 1032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