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1卷)》六、《创世记》第六章(11)

《属天的奥秘(第1卷)》六、《创世记》第六章(11)

629、创世记6:13.神就对挪亚说,一切肉体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在他们面前满了暴行,看哪,我要把他们和这地一并毁灭。

“神说”表示事情就是这样;“一切肉体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表示人类将不可避免地灭亡;“因为地在他们面前满了暴行”表示他们不再有对良善的意愿;“看哪,我要把他们和这地一并毁灭”表示人类将与教会一道灭亡。

630、“神说”表示事情就是这样。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耶和华里面只有存在。

631、“一切肉体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表示人类将不可避免地灭亡。这从这几个词本身和“肉体”的含义清楚可知,“肉体”总体上表示整个人类,具体地表示肉体人,如前所示。

632、“因为地在他们面前满了暴行”表示他们不再有对良善的意愿。这从前面关于“暴行”(6:11)含义的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前一节论及对真理的理解,而本节论及对良善的意愿,因为这两者与教会成员一同灭亡了。

633、情况是这样:没有人拥有对真理的任何理解和对良善的任何意愿,甚至包括上古教会的人。但当人们变得属天时,他们看似拥有对良善的意愿和对真理的理解。而事实上,这一切唯独属于主;他们如天使那样,也知道、承认并觉察到这一事实。这是千真万确的,以至于凡不知道、承认并觉察到这一事实的人,既没有对真理的理解,也没有对任何良善的意愿。对每个人、每位天使,甚至最为属天的天使来说,他的自我无非是虚假和邪恶,因为众所周知,在主眼里,天也不洁净(约伯记15:15),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唯独属于主。不过,任何人或天使能被完善到何等程度,就蒙主的神性怜悯而被完善,可以说接受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到何等程度;但他拥有这些只是表象。每个人都能照着他在生活中实际所行的,以一种适合从父母植入他的遗传之恶的方式而被完善,从而能接受主怜悯的这种恩赐。

634、然而,要把何为严格意义上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说明白,是极为困难的。原因在于,人以为他所思考的一切都属于理解力,因为他认为是这样;他所渴望的一切都属于意愿,因为他认为是这样。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它们是什么,尤为困难,因为如今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属理解力之物和属意愿之物是不同且分离的;事实上,他们在思考某事时,会声称在意愿它,而在意愿某事时,则声称在思考它。这是这个问题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这些人只专注于属肉体之物,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仅在于最外在的事物。

由于这些原因,人们也不知道,每个人里面都有内层事物,更内层的事物,实际上还有至内层的事物;人的肉体和感官部分是最外在的。欲望和记忆是内层的,情感和理性概念是更内层的,而对良善的意愿和对真理的理解则是至内层的。这些事物彼此如此不同且分离,以至于再没有比它们更彼此不同且分离的了。然而,肉体人根本看不出任何区别,从而把它们混为一谈。这就是为何他相信,当他的肉体死亡时,一切都会死亡;而事实上,就在这一刻,他才开始生活,实际上是通过按连续次序排列的他自己的内层事物而生活的。除非人的内层事物以这种方式被区分和分离,并被连续排列,否则人绝无可能在来世成为灵人,天使灵或天使,因为他们都是照其内层事物而以这种方式彼此区分的。因此,三层天堂彼此区分最为显著,并互相分离。从这些考虑可在某种程度上清楚看出何为严格意义上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它们只能归于属天人,或第三层天堂的天使。

635、前一节和本节经文所说的表示,在大洪水前的教会末后的日子里,对真理的一切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都消失了。大洪水前的人们充满可怕的说服和污秽的欲望,以至于看不到这些良善和真理的一丝痕迹。但那些被称为“挪亚”的人当中尚留有余剩;然而,这些余剩无法产生属于理解力或意愿的任何事物,只能产生理性真理和属世良善。因为余剩的运作取决于一个人的性质。这些人能通过余剩得以重生。说服不会阻止或吞没主经由余剩的活动,但说服或根深蒂固的虚假假设会妨碍所有这些活动;除非它们事先被根除,否则人永远不可能重生。关于这些问题,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

636、“我要把他们和这地一并毁灭”表示人类将与教会一道灭亡。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此处经上说“和这地”。事实上,如前所述,从广泛意义上说,“地”表示爱,因而表示教会的属天事物。此处由于爱和任何属天之物都没有剩下,所以“地”表示自我之爱,以及凡与教会的属天方面相反之物。尽管如此,教会成员仍旧存在,因为他拥有信之教义。事实上,如前所述,爱包含信,信包含信的知识或认知,正如地包含土地,土地包含田地。

637、“我要把他们和这地一并毁灭”表示人类将与教会一道灭亡。原因如下:如果主的教会在地上完全灭绝,人类决不能存在,而是所有人,无一例外,都会灭亡。如前所述,教会如同心脏,只要心脏还活着,周围的器官和肢体也能存活;可心脏一死,其它一切也都会死。主在地上的教会如同心脏,人类,甚至教会之外的那部分人类由此而获得生命。原因则完全不为任何人所知;但为叫人们对此有所了解,可以这么说,地上的整个人类如同一副身体及其各个部位,其中,教会如同心脏。如果没有教会,使得主可以通过天堂和灵人界与之结合,如同与一种心脏结合,就会有分离;一旦与主分离,人类必立刻灭亡。这就是为何自人类最初被造以来一直有某个教会存在;每当教会开始灭亡时,它仍与某些人同在。

这也是主降世的原因。若非祂以其神性怜悯降临,地球上的整个人类都必灭亡,因为那时,教会即将走到尽头,几乎没有任何良善或真理幸存。人类之所以无法存活,除非主通过天堂和灵人界与人类结合,是因为就本身而言,人甚至比动物还低级。若由着他自己,他会急于毁灭自己和所有人,因为他只渴望毁灭自己和所有人。他的秩序原本是爱人如己;但现在人人都爱自己胜过别人,因而恨恶其他所有人。然而,不会说话的动物或野兽却迥然不同,因为它们的秩序是它们照之生活的秩序。因此,它们完全照它们所处的秩序生活,而人则完全违背自己的秩序。所以,若非主怜悯人,并通过天使与他结合,他决不能存活片刻;但他对此一无所知。

638、创世记6: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并在方舟内造房间,内外都要涂上柏油。

“方舟”表示该教会成员;“歌斐木”表示他的强烈欲望;“房间”表示人的两个部分,就是意愿和理解力;“内外都要涂上柏油”表示保护他,免得被恶欲的洪水淹没。

639、“方舟”表示该教会或被称为挪亚的教会的成员,这一点从接下来对它的描述和以下事实足以清楚看出来,即:主的圣言处处都涉及属灵和属天事物;也就是说,主的圣言是属灵和属天的。如果方舟及其涂抹的柏油、尺寸和构造,以及大洪水只表示字面上的内容,那么关于它的叙述绝不会有任何属灵和属天之物,只有历史,对人类来说,并不比世俗作家所描述的类似事物更有用。但由于主的圣言在核心处或内层处处都涉及并包含属灵和属天事物,所以很明显,方舟和论到方舟的一切都表示尚未揭开的奥秘。

其它地方也一样,如藏摩西的小箱子,它被搁在河边的芦苇中(出埃及记2:3);举个更高尚的例子,旷野中的圣约柜是照着在西乃山上指示给摩西的样式造的。除非这个圣约柜的每一样东西都代表主及其国度,否则它不过是一种偶像而已,所进行的敬拜也是偶像崇拜。同样,所罗门的圣殿本身毫无神圣可言。使它神圣的并非其中的金、银、香柏木和石头,而是这些材料所代表的一切事物。此处也一样,若非方舟、它的构造及其一切细节都表示教会的一些奥秘,圣言将不是主的圣言,而是一种死的文字,和世俗作家的作品中的文字一样。由此清楚可知,“方舟”表示教会,或被称为“挪亚”的教会的成员。

640、“歌斐木”表示强烈的欲望,“房间”表示这人的两个部分,就是意愿和理解力,这一点至今尚不为人知。谁也不知道这些事物如何具有这些含义,除非他首先得知这个教会是何情形。如前面常说的,上古教会出于爱认识凡属信之物;换句话说,出于对良善的意愿拥有对真理的理解。但他们的后代经遗传还获得了一种倾向,即:属于意愿的恶欲在他们里面占了上风。他们将信之教义浸没于这恶欲,从而变成了“拿非利人”。因此,主预见到,人若继续具有这种性质,必永远灭亡,于是就规定:意愿要与理解力分离,人不会像以前那样由对良善的意愿形成,而是要通过对真理的理解而被赋予仁爱,这仁爱看似对良善的意愿。被称为“挪亚”的新教会就具有这种特征,因而具有完全不同于上古教会的性质。除了这个教会外,那时还有其它教会,如被称为“以挪士”的教会(参看创世记4:25-26),以及尚存的没有如此提到或描述的其它教会。此处只描述了“挪亚”这个教会,因为它具有另外并且完全不同于上古教会的性质。

641、在该教会成员在被称为意愿的那个部分能得以改造之前,他必须先在被称为理解力的这个部分得以改造,故此处描述了意愿的事物如何与理解力的事物分离,以及意愿可以说如何被遮盖和保留,免得有东西触及它。因为如果属于意愿,也就是恶欲的事物被激起,他必要灭亡;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以后会变得清楚(660-661,751,760,927节)。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两个部分,就是意愿与理解力的区别更为显著的了。我也从以下事实确切得知这一点,即:灵人与天使的理解力的事物流入头或脑的左半部分,而意愿的事物则流入右半部分;脸也一样。天使灵流入时,像微风一样柔和;而恶灵流入时,则像一场洪水,以可怕的幻觉和说服流入脑的左半部分,以欲望流入右半部分;他们的流注就像一场幻觉和欲望的洪水。

642、由此明显可知,对方舟的初次描述表明,这方舟是由“哥斐木”建造的,有“房间”,“内外都被涂上柏油”,即:这第二部分,也就是意愿的部分被保存起来,以免遭遇大洪水;只有属于理解力的那一部分敞开,在16节被描述为窗、门和上中下三层。这些事很难让人相信,因为它们尚未进入任何人的脑海,还因为人们对主的圣言没有这种概念。尽管如此,它们却是最真实的。然而,这些是人所不知道的最小、最一般的奥秘。他们若被告知细节,恐怕一个也不理解。

643、至于这些话的含义本身,即:“歌斐木”表示强烈的欲望,“房间”表示人的两个部分,这从圣言清楚可知。歌斐木是一种富含硫磺的木材,如杉木和其它这类木材。正是由于它里面的硫磺,我们才说它表示强烈的欲望,因为它很容易着火。上古之人将人里面的事物比作金、银、铜、铁、石、木:他至内在的属天之物好比金,次等的属天之物好比铜,最次或由此降下的肉体之物好比木;而他至内在的属灵之物好比银,次等的属灵之物好比铁,最次的属灵之物好比石。当圣言提到这些事物时,就内义而言,这些就是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如以赛亚书:

我要拿金子代替铜,拿银子代替铁,拿铜代替木头,拿铁代替石头;并要以和平为你的官长,以公义为你的税吏。(以赛亚书60:17)

此处论述的是主的国,主的国没有这类金属,只有属灵和属天事物;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从提及“和平”与“公义”很清楚地看出来。此处“金”、“铜”、“木”彼此对应,并表示属天事物或属于意愿的事物,如前所述;而“银”、“铁”、“石”彼此对应,并表示属灵事物或属于理解力的事物。

以西结书:

他们必掳去你的财富,掠夺你的货物,你的石头、木头。(以西结书26:12)

显而易见,“财富”和“货物”不是指世俗的财富和货物,而是指属天和属灵的财富和货物;“石头”和“木头”也一样,“石头”是指理解力的事物,“木头”是指意愿的事物。哈巴谷书:

墙里的石头必呼叫,房内的梁木必应声。(哈巴谷书2:11)

“石头”表示最低级的理解力,“梁木”表示最低级的意愿,当有东西从感官知识中被提取出来时,最低级的意愿就“应声”。又:

对木头说,醒起!对哑石说,起来!那人有祸了!这个能教训人吗?看哪,这是包裹金银的,在它中间毫无气息。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哈巴谷书2:19-20)

此处“木头”也表示恶欲,“石”表示最低级的理解力,所以“哑”和“教训”论及这石头;“在它中间毫无气息”表示它代表非属天或属灵之物,就像内有石、木的圣殿;包裹金银的石、木便与那些不思想它们所代表之物的人共存。

耶利米哀歌:

我们喝水要付银子,我们的木柴也付代价而来。(耶利米哀歌5:4)

此处“水”和“银子”表示理解的事物,“木柴”表示意愿的事物。耶利米书:

他们向木头说,你是我的父;向石头说,你生了我。(耶利米书2:27)

此处“木头”表示属于意愿的欲望,由此而有孕育;“石头”表示感官知识,由此而有生出。因此,在先知书的各处,“服事木、石”都表示敬拜木、石的雕像,这表示人们服侍恶欲和幻觉,或说是它们的奴隶;先知书还提到“和木头石头行淫”(如耶利米书3:9)。何西阿书:

我的民求问他们的木头,以为木杖能指示他们,因为他们行淫的灵使他们走入歧途。(何西阿书4:12)

这表示他们求问木头雕像或恶欲。以赛亚书:

陀斐特自昨日就预备好了,其中堆的是火与许多木柴;耶和华的气如一条燃烧的硫磺河。(以赛亚书30:33)

此处“火”、“硫磺”和“木柴”表示污秽的欲望。

一般来说,“木头”表示最低级的意愿的事物;像香柏木之类的珍贵木头表示良善的事物,如圣殿中的香柏木,用来洁净大麻风的香柏木(利未记14:4,6-7),以及在玛拉,被丢进苦水使水变甜的木头(出埃及记15:25)。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些将在适当地方予以论述。非珍贵的木头和被制成雕像的木头,以及用来作柴的木头等等,均表示恶欲,如此处含有硫磺的歌斐木。以赛亚书:

耶和华的报仇之日,她的溪河要变为柏油,她的尘土要变为硫磺,她的陆地要变为燃烧的柏油。(以赛亚书34:8-9)

“柏油”表示可怕的幻觉,“硫磺”表示污秽的欲望。

644、“房间”表示人的两个部分,就是意愿和理解力。这从前面的阐述清楚可知,即:意愿和理解力这两个部分彼此截然不同且互相分离;因此,如前所述,人的脑分为两个部分,被称为脑半球。理解的能力属于左脑,意愿的能力属于右脑。这是最一般的区别。此外,意愿和理解力被分为无数部分,因为对构成人的理解力之物的划分,和对构成人的意愿之物的划分如此之多,甚至连广泛的属都无法被描述或数算出来,更不用说种类了。一个人就像一种最小或最微型的天堂。他对应于灵人界和天堂,在那里,构成理解力和意愿之物的一切属和一切种,都被主以最完美的秩序来区分,甚至连其中最小的部分都被区分并分离。对此,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在天堂,所划分的这些部分被称为社群,在圣言中被称为“居所”,在约翰福音(14:2)被主称为“住处或房间”。然而,它们在此也被称为“房间”,因为它们论及表示教会成员的方舟。

645、“内外都要涂上柏油”表示保护他,免得被恶欲的洪水淹没。这从前面所述清楚可知。因为该教会成员首先在其理解力的事物上被改造。这就是为何他被保护起来,免得被将毁灭整个救赎工作的恶欲的洪水淹没。事实上,原文并没有说“涂上柏油”,而是用了一个表示“保护”的词,这个词源自“遮罪”或“安抚”的词根,所以它含有同样的意思。主的遮罪或安抚就是保护,免得被邪恶的洪水淹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