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7章 创世记27章内义(1)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7章 创世记27章内义(1)

内 义

3491、创世记27:1.以撒老迈,眼睛昏花,不能看见,就叫了他大儿子以扫来,对他说,我儿;以扫对他说,我在这里。

“以撒老迈”表示当状态到来时;“眼睛昏花,不能看见”表示当理性想以神性来光照属世层时;“就叫了他大儿子以扫来”表示对属世层的良善或生活良善的情感;“对他说,我儿;以扫对他说,我在这里”表示出于被预见和提供的同在。

3492、“以撒老迈”表示当状态到来时。这从“老迈”的含义清楚可知,“老迈”是指一个新状态的出现或到来;因为在圣言中,“老年”表示脱去以前的状态,披上新的状态。它之所以具有这两层含义,是因为老年是一生的最后阶段,这时肉体事物开始被脱去,一同脱去的还有之前岁月的爱,因而内层开始被光照;事实上,一旦肉体事物被除去,这些内层就被光照。还因为天使以属灵的方式感知圣言中的事物,他们不再有任何老年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新生命的概念。因此,他们将“以撒老迈”理解为新状态的到来,即:以撒所代表的神性理性渴望与自己相对应的属世层,也就是属世层也要成为神性。

3493、“眼睛昏花,不能看见”表示当理性想以神性来光照属世层时。这从“眼睛”和“看见”的含义清楚可知:“眼睛”是指内层,或理性视觉(参看2701节);“看见”是指感知和理解(2150, 2325, 2807节)。因此,当经上说“眼睛昏花”时,意思是不再有任何感知,在此是指对那些存在于属世层中的事物没有感知。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它表示理性想以神性来光照属世层。至于此处是什么情况,这可从前面关于当人在重生时,他里面的理性层和属世层的阐述和说明看出来,即:理性层先于属世层重生,因为理性层是内层,因而更接近神性;还因为理性层更纯粹,因而比属世层更适合接受神性;又因为属世层通过理性层重生(参看3286, 3288, 3321节)。

因此,当理性层已经重生,而属世层尚未重生时,前者觉得自己似乎两眼昏花,因为这两者没有对应关系。实际上,理性层从天堂之光获得自己的视觉,而属世层从世界之光获得自己的视觉;不过,除非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否则理性层不能看见属世层中的任何东西;那里的一切就像阴影,甚至幽暗。但当对应关系存在时,属世层中的事物就在光中显现给理性层,因为这时属世界之光的事物就被属天堂之光的事物光照,可以说变得透明。这些事从前面关于对应的阐述和说明看得更清楚(2987, 2989-2991, 3002, 3138, 3167, 3222, 3223, 3225, 3337, 3485节)。通过这些阐述和说明可在某种程度上明白以撒“眼睛昏花,不能看见”这句话表示理性想以神性来光照属世层,也就是说,把它也变成神性,因为至高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这个问题可通过前面所提到的发生在一个正在重生的人身上的事来说明,因为人的重生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3043, 3138, 3212, 3296, 3490节)。

3494、“就叫了他大儿子以扫来”表示对属世层的良善或生活良善的情感。这从“以扫”的代表清楚可知,“以扫”是指属世层的神性良善(对此,参看3300, 3302, 3322节)。属世层的良善因出现在情感和生活中,故是对属世层的良善或生活良善的情感,在此由以扫来代表。对属世层的良善和随之而来的生活良善的情感被称为“大儿子”;而对真理和随之而来的真理教义的情感则被称为“小儿子”。

对良善和随之而来的生活良善的情感是大儿子,也就是长子,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孩子首先处于良善,或起初良善在他们里面掌权,因为他们处于纯真的状态,爱父母或保姆的状态,以及与其他玩伴相互仁爱的状态;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良善才是长子或头生的。当一个人还是一个小孩子时,这良善便在这种状态下在他里面培育,并留在他身上;因为凡在幼年时期所吸收的东西都会进入生命;它因持续存在而变成生活的良善。事实上,一个人若缺乏诸如他从童年初期所获得的那种良善,就不会是一个人,而是比森林里的任何野兽都更野蛮。这良善的存在的确不明显,因为在童年初期所吸收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表现为某种属世事物,这从走路和身体的其它动作,以及文明生活的礼仪,还有言谈和其它各种事足以清楚看出来。由此可见,良善就是“大儿子”,也就是长子或头生的;因此,真理是“小儿子”,或后出生的。因为孩子只有长成青少年,完全成年时才学习真理。

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良善和真理就是“儿子”,也就是说,是理性人或内在人的儿子,因为凡出现在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事物,都是从理性人或内在人流入的,也就是从那里出现和生出的。凡不是从那里出现和生出的,都不是活的或人性的;这就像是说身体和感觉没有灵魂也可以存在。这就是为何良善和真理都被称为“儿子”,事实上是理性的儿子。然而,产生并生出属世层的,并不是理性层,而是经由理性层进入属世层的流注,该流注来自主。因此,所有出生的小孩子都是祂的儿子;之后当他们变得有智慧时,他们仍是“小孩子”,也就是仍处于小孩子的纯真,孩子对父母(现在是主)的爱,以及对玩伴(现在是邻舍)的相互仁爱到何等程度,主就在何等程度上把他们作为“儿子”来收养。

3495、“对他说,我儿;以扫对他说,我在这里”表示出于被预见和提供的同在。这从“对他说,我儿”和“以扫对他说,我在这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对他说,我儿”是指预见和提供的结果,因为这论及主的神性;“以扫对他说,我在这里”,也就是回答,是指同在。

3496、创世记27:2-4.他说,看哪,我如今老了,不知道我死的日子。现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往田野去为我打点野味。照我所爱的给我作成美味,拿给我,我要吃,使我的灵魂在我死之前祝福你。

“他说,看哪,我如今老了”表示状态已经到来;“不知道我死的日子”表示属世层里面的生命;“现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表示他所拥有的良善的教义事物;“往田野去”表示有良善的土地或好土存在的地方;“为我打点野味”表示良善之真理,或说从良善获得的真理;“照我所爱的给我作成美味”表示从这真理获得的愉悦形式,因为它们来自良善;“拿给我,我要吃”表示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使我的灵魂祝福你”表示将它们与他自己的生命联合;“在我死之前”表示属世层中的复活的第一个状态。

3497、“他说,看哪,我如今老了”表示状态已经到来。这从前面关于“老迈”含义的说明清楚可知(3492节)。

3498、“不知道我死的日子”表示属世层里面的生命。这从“日子”和“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日子”是指状态(23, 487, 488, 493, 893, 2788节);“死”是指死而复生,或复活得生命(3326节)。因此,“死的日子”表示复活得生命的状态,或也可说,表示生命;显然,这生命是属世层里面的生命,因为该生命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此处情况如何无法看出来,除非知道理性层的生命和属世层的生命,或也可说,内在人的生命和外在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理性人或内在人的生命不同于属世人或外在人的生命,事实上如此不同,以至于理性人或内在人的生命有可能脱离属世人或外在人的生命而存在;但属世人或外在人的生命不可能脱离理性人或内在人的生命而存在,因为外在人靠内在人存活,以至于如果内在人的生命不复存在,外在人的生命就立刻没有了,或变得无效。外层事物因此依赖于内层事物,如同在后事物依赖于在先事物,或结果依赖于有效原因。因为如果有效原因不复存在,结果就立刻没有了,或变得无效。外在人的生命相对于内在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这一点从世人看得非常清楚,因为当一个人在世上,或活在肉身时,他的理性层如此不同于他的属世层,以致他能从肉体的外在感官知觉中退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从他属世人的内层感官知觉中退出,并能处于他的理性层,因而处于属灵思维。这一点从以下事实看得更清楚:当一个人死亡时,他就完全丢弃肉体的外在感感知觉,同时保留其内层人的生命。事实上,他会携带外部记忆或属世记忆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尽管他不使用它们(参看2475-2477, 2479-2483, 2485, 2486节)。由此明显可知,理性人或内在人与外在人截然不同。但人活在肉身期间,他的理性层看上去与他的属世层没什么不同,因为他活在这个世界上,或在自然界。有鉴于此,理性层的生命出现在属世层里面,以至于理性层看似没有任何生命,除非它同时在属世层中,或属世层同时拥有生命。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层看似拥有的生命的量取决于属世层与它对应的程度(参看3493节)。由此可见,属世层里面有相对应的生命,这生命由以撒对以扫说“我不知道我死的日子”这句话来表示。因为“以撒”代表理性层,“以扫”代表属世层;这两者代表的,都是良善方面的。

3499、“现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表示他所拥有的良善的教义事物。这从“器械,箭囊和弓”的含义清楚可知,“器械,箭囊和弓”是指教义事物(2686, 2709节),在此是指他,也就是“以扫”所代表的属世层的良善所拥有的良善的教义事物。

3500、“往田野去”表示有良善的土地或好土存在的地方。这从“田野”的含义清楚可知,“田野”是指教会的良善,也指教义的良善(参看2971, 3196, 3310, 3317节),因而是指良善的土地或好土。

3501、“为我打点野味”表示良善之真理,或说从良善获得的真理。这从“打点”和“野味”的含义清楚可知,“打点(即打猎)”和“野味(即猎物)”是指通向生活良善的属世层的真理(3309节)。它在此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是因为这句话是对以扫说的,而以扫代表属世层的良善,如前所述。

3502、“照我所爱的给我作成美味”表示从这真理获得的愉悦事物,因为它们来自良善。这从“美味”的含义清楚可知,“美味”是指愉悦的事物;这美味来自以扫,而以扫代表属世层的良善,故美味表示从良善获得的愉悦事物。在原文,“美味”表示令味觉快乐和愉悦的事物;在内义上表示伴随良善的快乐和伴随真理的愉悦,因为和身体的其它感觉一样,味觉对应于属天和属灵事物。关于这种对应关系,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4318-4331, 4403-4421, 4523-4534, 4622-4634, 4652-4660, 4791-4806节)。在这些问题上的情况是无法看出来的,除非知道属世层如何变成新的,或如何从理性层,也就是通过理性层从主接受生命。

若不通过教义事物,或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属世层不会变成新的,或接受对应于理性层的生命,也就是说,它不会重生:属天人主要通过良善的知识或认知重生,而属灵人主要通过真理的知识或认知重生。教义事物或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若不通过适合属世人的快乐和愉悦,就不能传给属世人,因而不能与它结合并变成它自己的,因为它们通过外在途径或感官途径被注入。凡不经由某种快乐或愉悦进入的事物都不会固定在那里,从而继续存在。这就是从良善获得的真理和从这真理获得的愉悦所表示的,这就是下文论述的主题。

3503、“拿给我,我要吃”表示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这从“吃”的含义清楚可知,“吃”表示变成人自己的(参看2187, 2343, 3168节)。

3504、“使我的灵魂祝福你”表示将它们与他自己的生命联合,因而表示对应于理性层的生命。这从“被祝福”的含义清楚可知,“被祝福”是指被赋予属天和属灵的良善(参看981, 1731, 2846, 3017, 3406节)。事实上,童年初期或婴孩的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跟属世层的良善是一样的,由“以扫”来代表;它不是属灵良善,因为童年初期或婴孩的良善缺乏知识和聪明,因而缺乏智慧。童年初期或婴孩的良善通过植入真理,因而通过重生变成属灵良善(参看1616, 1802, 2280, 2290, 2291, 2299, 2304, 2305, 2307, 3494e节)。这就是理性事物与属世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如何实现的,因而属世人与理性人的生命是如何实现联合的。这种与它自己生命的联合就是“使我的灵魂祝福你”所表示的。

3505、“在我死之前”表示属世层中的复活的第一个状态。这从“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复活,或复活得生命(3326, 3498节)。这是第一个状态,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在重生的过程中,首先到来的是童年初期或婴孩的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到目前为止,这第一个状态由“以扫”来代表。随之而来的状态就是本章按顺序所论述的主题。

3506、创世记27:5-7.以撒对他儿子以扫说话的时候,利百加也听见了。以扫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利百加就对她儿子雅各说,看哪,我听见你父亲对你哥哥以扫说话,说,把野味给我带来,给我成美味,我要吃,好在我死之前,在耶和华面前祝福你。

“以撒对他儿子以扫说话的时候,利百加也听见了”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和来自这情感的生命;“以扫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表示对良善的情感获得可以与神性理性联合的真理的努力;“利百加就对她儿子雅各说”表示主从神性真理获得的对属世真理的感知;“看哪,我听见你父亲对你哥哥以扫说话,说”表示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渴望对良善的情感;“把野味给我带来”表示良善之真理,或从良善获得的真理;“给我做成美味”表示从来自这真理的愉悦获得的渴望和快乐;“我要吃”表示以这种方式变成它自己的;“在耶和华面前祝福你”表示从而结合;“好在我死之前”表示因此在属世层里面的生命。

3507、“以撒对他儿子以扫说话的时候,利百加也听见了”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和来自这情感的生命。这从“利百加”的代表和“听见以撒说话”的含义清楚可知:“利百加”是指与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之神性理性,因而是指对真理的情感本身;“听见以撒说话”是指来自这情感的生命。因为“听某人说话”在内义上表示流注,因为“听”在代表意义上表示顺从(参看2542节);“说话”表示意愿和流入(2626, 2951, 3037节);因此,“听某人说话”在至高意义上是指来自这情感的生命,也就是说,从神性良善所获得的神性真理的生命。“他儿子”在内义上涉及属世层的良善,并由此涉及属世层的真理。

这就是这些话的含义,这一点不是那么明显,因为这层含义与字义,也就是历史意义相距甚远;但这层含义就在那里。事实上,天使的观念完全不同于人类的观念。天使的观念是属灵的,当它们向内渗透时,就是属天的;而人类的观念是属世的,当它们从历史形成时,就是感官的。然而,主通过圣言实现属于天堂的属灵事物与属于世界的属世事物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以至于属世观念可以在一瞬间变成属灵观念。因此,天堂通过人类,事实上通过圣言,因而通过拥有圣言的教会而与世界结合。属世事物与属灵事物的对应关系就存在于能被心智理解和感知到的每一个事物中;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从下面各章末尾基于有关大人的经历的讲述明显看出来。

3508、“以扫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表示对良善的情感获得可以与神性理性联合的真理的努力。这从“以扫”的代表和“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扫”是指属世层的良善,如前所述,因此是指对属世层里面的理性良善的情感,因为属世层里面的良善不属于属世层,而是属于属世层里面的理性层(参看3498节);“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是指为它自己获得真理的努力,因为“田野”是指有良善的土地或好土存在的地方(3500节),“野味(即猎物)”是指从良善获得的真理(3501节),“把野味带来”是指获得它,因而将它与神性理性联合。

如前所述,此处在至高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属世层的荣耀,在代表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人里面的属世层的重生(3490节)。按照次序,这一切应当通过真理,也就是通过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实现,因为没有这些知识或认知,属世层就不能从理性层,或通过理性层获得光照,从而不能重生。知识或认知是接受从理性层流入的良善和真理的器皿;这些器皿接受的质和量就决定了它们被光照的质和量。从理性层接受良善和真理的器皿就是属世层的真理本身,这些真理只是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或认知和教义事物而已。良善就来自流入事物的秩序,和那里存在于它们自己当中的秩序;或说对流入事物的安排和它们在自己当中所保持的秩序将这些真理变成良善。这就是属世层的良善的来源。

3509、“利百加就对她儿子雅各说”表示主从神性真理获得的对属世真理的感知。这从“利百加”和“雅各”的代表,以及“说”的含义清楚可知:“利百加”是指主的神性理性的神性真理(参看3012, 3013, 3077节);“说”是指感知(1791, 1815, 1819, 1822, 1898, 1919, 2080, 2506, 2515, 2552, 2619节);“雅各”是指真理方面的主的属世层(3305节)。由此明显可知,“利百加就对她儿子雅各说”表示主从神性真理获得的对属世真理的感知。因为一方面,主想通过以扫所代表的属世层的良善从以撒所代表的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那里为自己获得真理,以便祂可以通过这真理荣耀祂的属世层,或将它变成神性。而另一方面,主想通过雅各所代表的属世层的真理从利百加所代表的神性理性的神性真理那里为自己获得真理,以便祂可以通过这真理荣耀理性层,或将它变成神性。但主的这两个愿望无法被理解,除非这个主题通过人正在被主重生或新造时所遇到的事来说明;甚至这样它也无法被理解,除非知道理性层在良善和真理方面是何情形。所以必须对这个问题作以简要说明。

理性心智分为两个不同官能,一个官能被称为意愿,另一个官能被称为理解力。在人重生期间,凡从意愿发出的,都被称为良善;凡从理解力发出的,都被称为真理。在人重生之前,意愿并不与理解力行如一体。相反,前者想要良善,而后者想要真理,以至于感觉意愿的努力与理解力的努力截然不同。然而,只有那些停下来反思,知道什么是意愿和构成意愿的事物,什么是理解力和构成理解力的事物之人才明白这一点。而那些不知道这些事,因而不停下来反思的人则不明白。另一个原因是,属世心智通过理性心智重生(参看3493节),事实上按以下次序重生:理性层的良善不是直接,而是经由属于理解力的真理流入属世层的良善,并使它重生,从而带来它从理性层的真理进入的表象。这些就是本章在内义上论述的事;因为“以撒”是指属于意愿的良善方面的理性心智,“利百加”是指属于理解力的真理方面的理性心智。“以扫”是指从理性层的良善出来的属世层的良善,“雅各”是指经由理性层的真理从理性层的良善出来的属世层的真理。

这些事清楚表明圣言的内义包含什么样的奥秘;然而,只有极少的奥秘能以人类心智理解的方式被描述出来。而那些超出人的理解,无法描述的奥秘是无限的。因为圣言越深入,也就是越往内渗透到天堂,这些奥秘就越无限,也越无法描述,不仅对世人是这样,对低层天堂的天使也是这样。当它抵达至内层天堂时,那里的天使感知到这些奥秘是无限的,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因为它们是神性。这就是圣言的性质。

3510、“看哪,我听见你父亲对你哥哥以扫说话,说”表示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渴望对良善的情感。这从“以撒”和“以扫”的代表,以及“说”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撒”,即此处的“父亲”,是指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如前所述;“说”是指意愿或渴望(参看2626, 2951, 3037节);“以扫”是指属世层里面对良善的情感(3508节)。

3511、“把野味给我带来”表示良善之真理,或从良善获得的真理。这从“野味”的含义清楚可知,“野味(即猎物)”是指良善之真理,或从良善获得的真理(3501节)。

3512、“给我做成美味”表示从来自这真理的愉悦获得的渴望和快乐。这从“美味”的含义清楚可知,“美味”是指愉悦之物(3502节),因而是指从其中的愉悦,也就是从来自真理的愉悦获得的渴望和快乐。因为如3502节所述,真理通过与其一致的愉悦之物而被引入人的属世层;不是如此被引入的真理不在那里固定,因而不通过对应关系与理性层结合。此外,和其它所有记忆知识或事实一样,真理照着把它们引进来的一切愉悦和快乐而在属于属世人的记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当这些愉悦和快乐返回或重现时,通过它们被引进来的事物也会返回或重现;反之亦然,即当这些事物被回想起来时,与它们相关联的一切快乐和愉悦同时被唤起。

3513、“我要吃”表示以这种方式变成它自己的。这从“吃”的含义清楚可知,“吃”是指变成人自己的(参看2187, 2343, 3168, 3503)。当真理,或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通过愉悦和快乐的事物被注入属世层时,变成它自己的就实现了;当这些真理与属世层的良善联合时,与理性层的真理和良善,因而与理性层本身的交流就实现了。这种交流就被称为“变成人自己的”,因为这些真理属于属世层里面的理性层。事实上,理性层里面的事物或真理相对于属世层里面的事物或真理,就像个体部分相对于它们的总体。众所周知,总体是其个体部分的产物;没有个体部分,总体就无法产生。属于理性层的个体部分所产生的总体就显现在属世层中。它因是总体,故取了一个不同形式,是照着构成它的个体部分的秩序,因而照着由此产生的形式而取的。如果形成属世层里面的这个总体的,是属天良善和属灵真理的更具体部分和由此产生的个体部分,那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属天和属灵的形式,并且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代表天堂的某种事物的形像在里面。但如果形成属世层里面的这个总体的更具体部分和个体部分不是由良善和真理,而是由邪恶和虚假构成的,那么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代表地狱的某种事物的形像在里面。

这些就是圣餐里的吃与喝所表示的事,圣餐里的吃与喝也表示变成人自己的,即:“吃”表示将良善变成人自己的,“喝”表示将真理变成人自己的。如果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形成内在人或理性人,并通过这理性人形成与它相对应的外在人或属世人,那么这人在细节和总体上都会成为天堂的一个形像,因而成为主的一个形像。但如果对主、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蔑视,以及对邻舍的仇恨形成内在人,那么这人在细节和总体上都会成为地狱的一个形像;他若同时以神圣的方式吃了喝了,更是地狱的一个形像,因为这会造成亵渎。因此,那些配得上吃喝(圣餐)的人将永生变成他们自己的,而那些不配的人将死亡或永死变成他们自己的。

3514、“在耶和华面前祝福你”表示从而结合。这从“祝福你”的含义清楚可知,“祝福你”是指与他的生命联合(参看3504节)。由于此处经上说“在耶和华面前祝福你”,所以它表示结合。联合(Adjunction或alliance)这个词论及属世层的真理与理性层的良善的交流;而结合(conjunction)这个词论及属世层的良善与理性层的良善的交流。因为主与人之间在属天事物,也就是良善的形式方面,而不是在属灵事物,也就是真理的形式方面存在一种平行关系(1832节)。

3515、“好在我死之前”表示因此在属世层里面的生命。这从“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复活得生命(参看3498, 3505节)。

3516、创世记27:8-10.现在我儿,你要照着我所吩咐你的,听从我的声音。你快到羊群里去,从那里给我牵两只肥美的母山羊羔来,我便照你父亲所爱的,把它们做成美味给他。你拿到你父亲那里给他吃,好叫他在死之前祝福你。

“现在我儿,你要照着我所吩咐你的,听从我的声音”表示神性理性里面的神性真理所感知到的属世真理中的渴望和快乐;“你快到羊群里去”表示到还没有与神性理性结合的家生的属世良善那里去;“从那里给我牵两只肥美的母山羊羔来”表示这良善的真理,或这良善所生的真理;“我便照你父亲所爱的,把它们做成美味给他”表示它要从这些真理中制造美味,或令人快乐的东西;“你拿到你父亲那里给他吃”表示给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神性良善要将这些东西变成它自己的;“好叫他祝福你”表示从而结合;“在死之前”表示属世层中的复活。

3517、“现在我儿,你要照着我所吩咐你的,听从我的声音”表示神性理性里面的神性真理所感知到的属世真理中的渴望和快乐。这从“利百加”和“雅各”的代表清楚可知:说这些话的“利百加”是指神性理性的神性真理,如前所述;“雅各”(这些话是向他说的)是指属世真理,也如前所述。所表示的是渴望和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

3518、“你快到羊群里去”表示到还没有与神性理性结合的家生的属世良善那里去。这从“羊群”的含义清楚可知,“羊群”是指良善(343, 415, 1565节),在此是指属世良善,因为这话是向雅各说的。事实上,所表示的是家生的良善,因为它在家里;而给以扫(他表示属世层的良善,3500, 3508节)提供野味的田野表示非家生的良善。在圣言的其它地方,“羊群”论及理性层的良善;但在这种情况下,“牛群”论及属世层的良善(参看2566节)。家生的属世良善是指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或他与生俱来的良善;这种良善与从主流入的属世层的良善截然不同。关于属世良善的定义和性质,可参看前文(3470, 3471节)。因此,为了区分这两种良善,第一种良善被称为属世层的良善,第二种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此外,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里获得家生的良善,这两种良善本身也不同。从父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内层,从母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对主来说,这两种良善最为不同,因为祂从父所拥有的良善是神性,但祂从母所拥有的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主从父所拥有的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是祂自己的,因为这良善是祂的生命本身,由“以扫”来代表。而主从母所拥有的属世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故本身是邪恶;这良善就是“家生的良善”所表示的。然而,尽管被玷污了,但家生的良善仍可为属世层的改造服务。不过,一旦完成服务,它就被弃绝。

每一个正在重生的人都是这种情况。他从主,如同从一个新父亲那里接受的良善是内层,而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他从主那里接受的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而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一个人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首先为他的改造服务,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以及之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正是通过这良善,如同通过愉悦和快乐之物被引进来。不过,一旦它作为一种手段实现了这个目的或功用,就会被分离出去,然后属灵良善出来并显现。这一点从大量经历清楚看出来,仅举一例:当一个孩子首先开始学习时,他被求知欲驱动,起初不是为了他自己所看到的任何目的,只是出于他与生俱来的某种愉悦和快乐,以及其它激励。后来,随着他渐渐长大,他为了某种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如为了战胜别人或他的竞争对手;再后来他仍为了某种世俗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但当他即将重生时,他受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影响,或说他的求知欲源于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当他正在重生时(这发生在成年时期),他的求知欲源于对真理的爱,后来则源于对良善的爱。这时,之前的目的及其快乐就一点点地被分离出去,被来自主并在他的情感中显现的内层良善所取代。由此明显可知,之前表面上看似良善的快乐充当了手段。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手段不断出现,或说新的手段不断以这种方式相互取代。

此处的情形好比一棵树。树在初期或初春开枝散叶,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或春天的进展,这树便以鲜花装点它们;然后到了夏天,它产生果实的萌芽;这萌芽继续生长,成为果实;最后它在果实里面产生种子,这些种子就包含类似它自己的新树在里面,实际上还潜藏着整片果园或花园;如果这些种子被播下去,这片果园或花园就成为现实。这些相似性或对比就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也是代表,因为整个自然界就是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因而代表主在地上的国度,也就是教会,进而代表祂在每个重生的人里面的国度的一个舞台。由此明显可知,属世良善或家生良善虽是一种纯外在的快乐,事实上是一种世俗的快乐,但仍可作为手段而为产生可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从而变成重生的良善或属灵良善,也就是来自主的良善的属世层良善服务。这些就是本章“以扫和雅各”所代表和表示的事。

3519、“从那里给我牵两只肥美的母山羊羔来”表示这良善的真理,或这良善所生的真理。这从“母山羊羔”的含义清楚可知,“母山羊羔”是指良善之真理,或良善所生的真理,如下文所述。之所以有“两只”,是因为和理性层一样,属世层里面也有属于意愿的事物和属于理解力的事物。在属世层中,属于意愿的事物是快乐,而属于理解力的事物是记忆知识或事实。这两者若要成为某种事物,就必须结合在一起。

至于“母山羊羔”表示良善之真理,或良善所生的真理,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山羊羔”和“母山羊”的地方看出来。要知道,从真正意义上说,圣言中所提到的一切温驯、有用的牲畜都表示良善的属天事物和真理的属灵事物(参看45, 46, 142, 143, 246, 714, 715, 776, 2179, 2180, 2781, 3218节)。由于属天事物或良善各种各样,因而属灵事物或真理各种各样,所以这一种牲畜表示这一种,那一种牲畜表示那一种,也就是说,每一种牲畜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羊羔”具有一种含义,“山羊羔”又具有一种含义,而“母绵羊”、“母山羊”、“公绵羊”、“公山羊”、“小公牛”或“公牛”则各具有另一种含义;“马”和“骆驼”也具有另一种含义。鸟又具有不同的含义;而海兽,如“鲸鱼”和“鱼”同样具有不同的含义。属天和属灵事物、因而良善和真理的属,比任何人所能数算的还要多,尽管当提到属天之物或良善,以及属灵之物或真理时,它看上去不像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任何复合体,倒像是一个单一实体。然而,这两者何等复杂,也就是它们的属何等数不胜数,可从关于天堂的阐述(3241节)看出来,大意是:天堂照着属天和属灵事物,也就是爱之良善和由此衍生的信之真理的属而被划分为无数社群。此外,良善的每一个属和真理的每一个属都有无数的种,每一属的社群都被划分为这无数的种;而每一种又以同样的方式被划分为亚种。

良善和真理最综合的属就是献为燔祭和祭牲的动物所代表的。由于这些属彼此截然不同,所以经上明确规定了人们要献上这种动物,而不是那种动物;如在有些情况下要献上公羊羔和母羊羔,以及公山羊羔和母山羊羔;在有些情况下要献上公绵羊和母绵羊,以及公山羊;但在有些情况下要献上牛犊、小公牛和公牛;以及鸽子和斑鸠(922, 1823, 2180, 2805, 2807, 2830, 3218节)。至于“山羊羔”和“母山羊”表示什么,这可从献上它们的祭祀,以及圣言中的其它经文看出来。由此明显可知,“绵羊羔”和“母羊羔”表示内在人或理性人的纯真,“山羊羔”和“母山羊”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纯真,因而表示真理及其良善。

“山羊羔”和“母山羊”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纯真之真理和良善,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牛犊也与少壮狮子并绵羊在一起;小孩子要牵引它们。(以赛亚书11:6)

这论及主的国和那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不害怕邪恶,也就是不惧怕地狱,因为他们与主同在。“绵羊羔”和“山羊羔”表示那些拥有纯真在里面的人,这些人是最安全的,故首先被提到。

当埃及一切头生的都被击杀时,百姓被吩咐要杀一只无残疾的公羊羔,从羊群、绵羊羔或山羊羔里取,并取点血涂在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免得毁灭者以灾殃击杀他们(出埃及记12:5, 7, 13)。“埃及头生的”表示被灭绝的爱与仁之良善(3325节);“绵羊羔”和“山羊羔”是指纯真的状态;那些处于这些状态的人是安全的,不受邪恶伤害。事实上,天上的所有人都通过纯真的状态而受到主的保护。这种保护由杀绵羊羔或山羊羔,并将血涂在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来代表。

当耶和华通过一位天使向人显现时,这人要献上一只“母山羊羔”,免得死亡,如基甸在看到祂时所行的(士师记6:19),玛挪亚也是(士师记13:15-16, 19)。他们之所以要向上一只山羊羔,是因为耶和华或主无法向任何人显现,甚至无法向天使显现,除非祂所显现给的那个人处于纯真的状态。因此,主一同在,人就被带入纯真的状态,因为主通过纯真进入,甚至对天上的天使来说也是如此。鉴于这个原因,没有人能进入天堂,除非他有些纯真,正如主在福音书中所说的(马太福音18:3;马可福音10:15;路加福音18:17)。当耶和华显现时,人们以为若不献上这样的燔祭,自己就会死,这一点可见于士师记(13:22-23)。

由于真正的婚姻之爱就是纯真本身(参看2736节),所以代表性教会有这样的习俗:男人要带着一只母山羊羔去见他的妻子,如我们所读到的参孙(士师记15:1),以及与他玛同寝时的犹大(创世记38:17, 20, 23)。“山羊羔”和“母山羊”表示纯真,这一点也可从赎愆祭清楚看出来,一个人若误犯了罪,就要献赎愆祭(利未记1:10;4:28;5:6)。误犯的罪就是拥有纯真在里面的无知之罪。这一点同样从以下摩西五经中的神性条例清楚看出来:

地里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你神的家中。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出埃及记23:19;34:26)

此处“地里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的家中”表示童年初期或婴孩时期的纯真状态;“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表示他们不可毁灭童年初期或婴孩的纯真。这就是它们的含义,所以在这两处经文中,这个条例紧随那个条例而来。从字义上看,它们似乎完全不同;但从内义上看,它们却连贯在一起。

如前所述,“山羊羔”和“母山羊”表示纯真,所以经上还吩咐要用母山羊毛织帐幕以上的幔子(出埃及记25:4;26:7;35:5, 6, 23, 26;36:14),以表明其中所代表的一切圣物都从纯真获得它们的本质。“母山羊毛”表示存在于无知中的纯真的最末或最外层,就是诸如存在于外邦人当中的那种;“帐幕的幔子”在内义上就表示外邦人。由此明显可知,雅各的母亲利百加吩咐雅各去牵的“两只肥美的母山羊羔”所表示的良善之真理,或良善所生的真理是什么,又具有什么性质,即:它们是属于纯真,或童年初期或婴孩的真理,也由以扫要带到他父亲以撒那里的事物来表示,如前所述(3501, 3508节)。事实上,它们不是这些真理,而是最初看似是。正因如此,雅各利用它们来冒充以扫。

3520、“我便照你父亲所爱的,把它们做成美味给他”表示它要从这些真理中制造美味,或令人快乐的东西。这从“美味”的含义清楚可知,“美味”是指从良善所获得的愉悦事物,如前所述(3502节)。这些真理在此被称为“美味”,即快乐,是因为它们不是来自纯正的良善,而是来自家生良善的真理(参看3518节)。

3521、“你拿到你父亲那里给他吃”表示给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神性良善要将这些东西变成它自己的。这从“以撒”的代表和“吃”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撒”,即此处的“父亲”,是指神性理性的神性良善,如前所述;“吃”是指变成自己的,如前所述(3513节)。但从下文明显可知,源于家生良善的真理不会变成它自己的。

3522、“好叫他祝福你”表示从而结合。这从“祝福”的含义清楚可知,“祝福”是指结合(参看3504, 3514节)。

3523、“在死之前”表示属世层中的复活。这从“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复活,如前所述(3498, 3505节);显然,这复活在属世层。

3524、创世记27:11-13.雅各对他母亲利百加说,看哪,我哥哥以扫是个有毛的人,我却是个光滑的人。倘若我父亲摸我,我在他眼中就是骗子了;我就自招咒诅,而不是祝福。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你招的咒诅归到我身上;你只管听从我的声音,去给我拿来。

“雅各对他母亲利百加说”表示主从神性真理获得的对属世真理的感知;“看哪,我哥哥以扫是个有毛的人”表示相对于属世真理,属世良善的性质;“我却是个光滑的人”表示相对于属世良善,属世真理的性质;“倘若我父亲摸我”表示感知的至内层;“我在他眼中就是骗子了”表示拒绝,因为这似乎违反秩序;“我就自招咒诅,而不是祝福”表示分离;“他母亲对他说”表示从神性真理获得的感知;“我儿,你招的咒诅归到我身上”表示不会有分离;“你只管听从我的声音,去给我拿来”表示从结果。

3525、“雅各对他母亲利百加说”表示主从神性真理获得的对属世真理的感知。这从“说”的含义,以及“雅各”和“利百加”的代表清楚可知:在圣言的历史中,“说”是指感知(3509节);“雅各”是指属世真理(3305节);“利百加”是指主的神性理性的神性真理(3012, 3013, 3077节)。从字义的表象上看,所表示的是从神性真理所获得的对属世真理的感知,而不是从属世真理所获得的对神性真理的感知。这是因为属世层所拥有的一切感知都来源于理性层。故此处既然论及主,那么所表示的就是来自神性理性的神性真理的感知。

3526、“看哪,我哥哥以扫是个有毛的人”表示相对于属世真理,属世良善的性质。这从“以扫”的代表和“有毛的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扫”是指属世层的良善(参看3494, 3504节);“有毛的人”是指该良善的性质。“有毛”表示尤其在真理方面的属世层(参看3301节和下一节)。

3527、“我却是个光滑的人”表示相对于属世良善,属世真理的性质。这从“雅各”的代表和“光滑的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此处说话的“雅各”是指真理方面的属世层(参看3305节);“光滑的人”是指它的性质,下面会论述它的性质。任何人在能知道这些话表示什么之前,都必须知道“有毛”是什么意思,“光滑”又是什么意思。人里面的内层以某种可见形式或形像呈现于他的外层,尤其呈现在他的脸及其表情上。如今他的至内层在那里看不到了,只有他的内层在某种程度上在那里看得到。但如果他从小就学习伪装,那么甚至连这些内层都看不到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说为自己取得另一种低级心智,从而制造了另一种面部表情,或说披上了另一张脸;事实上,表现在脸上的,正是这种低级心智。

比起其他人,伪善者更是从实际生活,因而从习惯中获得这种伪装;他们越具有欺骗性,就越发展这种伪装能力。对那些不是伪善者的人来说,理性良善在脸上呈现为一种生命之火,理性真理则呈现为这火之光。人们无需学习,仅凭某种天生的知识就能意识到这些事,因为正是他的灵在良善和真理上的生命以这种方式呈现自己。人就是穿着一个身体的灵,所以从他灵的感知,因而从他自己就拥有这种知识。这就是为何一个人有时会被另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打动;尽管打动他的,并不是面部表情,而是透过面部表情闪耀出来的心智。但心智的属世层以一种更模糊的生命之火和一种更模糊的生命之光显现在脸上;而肉体层几乎不显现,只表现为一种温暖和白皙的肤色,以及取决于其情感的状态变化。

由于人里面的内层以一种可见的形式或形像如此呈现自己,尤其呈现在脸上,所以属天的上古之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伪装,更不知道什么叫伪善者和骗子,他们能看到别人以可见的形式清楚显示在脸上的心智。因此,“脸”也表示意愿的事物和理解力的事物,也就是良善和真理方面的内层理性事物(358, 1999, 2434节)。事实上,良善方面的内层事物由血及其红色来表示;真理方面的内层事物由它所产生的形式及其纯白来表示。但内层属世事物由从这些东西中长出来的事物来表示,如毛发和皮肤鳞屑;也就是说,在良善方面来自属世层的事物由“毛发”来表示,在真理方面来自属世层的事物由“鳞屑”来表示。因此,那些处于属世良善的人被称为“有毛的人”,而那些处于属世真理的人被称为“光滑的人”。这些考虑表明“我哥哥以扫是个有毛的人,我却是个光滑的人”这句话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相对于属世真理,属世良善的性质,以及相对于属世良善,属世真理的性质。由此也明显可知以扫代表什么,即代表属世层的良善,因为他由于有毛而被称为“以扫”(创世记25:25),由于红色而被称为“以东”(创世记25:30)。他所居住的西珥山也具有类似含义,即毛发的意思。正因它具有这种含义,所以上西珥的山被称为秃山或光滑的山(约书亚记11:17;12:7),它也是升向良善的真理的代表。

“毛发”论及良善,并由此论及真理;在反面意义上也论及邪恶,并由此论及虚假,如前所示(3301节)。但“光滑”论及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论及虚假,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也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当中欲火焚心;在山谷的光滑石头里有你的份。(以赛亚书57:5-6)

此处“欲火焚心”论及邪恶,“山谷的光滑石头”论及虚假。又:

木匠勉励银匠,用锤打光滑的勉励打砧的,对焊工说,焊得好!(以赛亚书41:7)

此处“木匠勉励银匠”论及邪恶,“用锤打光滑的”论及虚假。诗篇:

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靠近时,他的话比油柔和。(诗篇55:21)

此处“口光滑”或奶油论及虚假,“心”及其柔和的话论及邪恶。又:

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说圆滑的话。(诗篇5:9)

“喉咙是敞开的坟墓”论及邪恶,“舌头说圆滑的话”论及虚假。路加福音:

一切山谷都要填满,大山小山都要削低!弯曲的要改直,崎岖的要改为平路。(路加福音3:5)

“山谷”表示低级之物(1723, 3417节);“大山小山”表示被提升之物(1691节);“弯曲的要改直”表示将无知的邪恶转变为良善,因为“长度”,以及与长度有关的事物论及良善(1613节);“崎岖的要改为平路”表示将无知的虚假转变为真理,“路”论及真理(参看627, 2333节)。

3528、“倘若我父亲摸我”表示感知的至内层。这从“摸”、因而感觉,以及“父亲”的含义清楚可知:“摸”、因而感觉是指感知的至内层和全部;“父亲”是指良善,在此是指神性良善,因为论述的主题是主。“摸”之所以表示感知的至内层和全部,是因为一切感觉都与触觉有关,触觉来源于感知,并由感知产生。因为感觉无非是外在感知,而感知无非是内在感觉。至于什么是感知,可参看前文(104, 371, 495, 503, 521, 536, 1383-1398, 1616, 1919, 2145, 2171, 2831节)。此外,一切感觉和一切感知看似各种各样,其实都与一个共同和普遍的感觉,即触觉有关。不同种类的感觉,如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这些外在感觉,无非是源于内在感觉,也就是感知的各种不同的触觉。这一点可通过大量经历来证实;但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等到了它自己的地方会说明。由此明显可知,“摸”在内义上表示感知的至内层和全部。此外,一切感知,也就是内在感觉,都出自良善,而非真理,除非它出自经由真理而来的良善。因为主的神性生命流入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以这种方式产生感知。由此可见“倘若我父亲摸我”表示什么,即表示来自良善、因而来自主之神性的感知的至内层和全部。

3529、“我在他眼中就是骗子了”表示拒绝,因为这似乎违反秩序。这从“在他眼中”和“骗子”或误导者的含义清楚可知:“在他眼中”是指洞察它真实的样子或品质,因为“眼”表示属于内在视觉的洞察(212, 2701, 2789, 2829, 3198, 3202节);“骗子”或误导者是指违反秩序,在此是指似乎违反,一切误导都不是指别的。这会导致拒绝。不过,从下文明显可知“似乎违反秩序”是什么意思。

3530、“我就自招咒诅,而不是祝福”表示分离。这从“咒诅”和“祝福”的含义清楚可知:“咒诅”是指分离,或背离良善(245, 379, 1423节);“祝福”是指与良善结合(3504, 3514节)。

3531、“他母亲对他说”表示从神性真理获得的感知。这从“说”的含义和“利百加”的代表清楚可知:“说”是指感知,如前面频繁所述;“利百加”,即此处的“母亲”,是指主的神性理性的神性真理(3012, 3013节)。

3532、“我儿,你招的咒诅归到我身上”表示不会有分离。这从“咒诅”的含义清楚可知,“咒诅”是指分离,如刚才所述(3530节);由于感知来自神性(3531节),所以它表示不会有分离。

3533、“你只管听从我的声音,去给我拿来”表示从结果。这从“听从声音”和“去给我拿来”的含义清楚可知:“听从声音”是指顺从;“去给我拿来”是指去做。这话是在此由“利百加”来代表的神性理性对“雅各”所代表的属世层的真理说的,故所表示的只是“从结果”;因为属世层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而理性层从原因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