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2卷)》第16章 夏甲和以实玛利(2)

《属天的奥秘(第2卷)》第16章 夏甲和以实玛利(2)

1903、创世记16:3.于是,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之后,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才取了她的埃及婢女夏甲给了自己的丈夫亚伯兰为他的女人。

“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才取了”表示对真理的情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妻子撒莱”;“她的埃及婢女夏甲”表示外在人的生命和对记忆知识的情感;“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之后”表示主给自己所获得并且这种理性被孕育所藉由的良善和源于这良善的真理之余剩;“给了自己的丈夫亚伯兰为他的女人”表示通过对真理的情感促成的结合。

1904、“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才取了”表示对真理的情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妻子撒莱”。这从“撒莱”和“妻子”的含义清楚可知:“撒莱”是指与良善联合的真理,“妻子”是指情感,如前面所解释的(915,1468节)。有两种情感彼此截然不同,即: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情感。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对真理的情感是领头的,因为他为了良善而对真理拥有情感;不过,一旦他重生,对良善的情感就成了领头的;这时,他对源于良善的真理拥有情感,或说良善赋予他对真理的情感。对良善的情感属于意愿,对真理的情感属于理解力。上古之人可以说在这两种情感之间建立了一种婚姻。他们将良善(或对良善的爱)和真理(或对真理的爱)称为人,称前者为“丈夫”,后者为“妻子”。将良善和真理比作婚姻的做法来源于天上的婚姻。

就本身而言,良善和真理并没有生命,而是从爱或情感中获得自己的生命。它们只是生命所使用的工具。因此,产生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爱如何,生命就如何,因为整个生命构成整个爱或情感。这就是为何“妻子撒莱”在真正意义上表示对真理的情感。此处由于直觉(theintellectual,新世纪版本为intuition,即直觉)渴望理性为它的后代,还由于她说的话表达了这种渴望或情感,所以在本节,经上明确说“亚伯兰的妻子撒莱,给了自己的丈夫亚伯兰”;这句话在内义上若不体现这些事,就没有必要重复,因为它本身是多余的。

直觉真理有别于理性真理,理性真理有别于事实真理或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就像内在之物有别于中间之物,中间之物有别于外在之物一样。直觉真理是内在的,理性真理是中间的,而事实真理或记忆知识的真理是外在的。这些彼此区别极为显著,因为一个比一个更内在。对每个人来说,内在的,或存在于其至内在部分的直觉真理从来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属于他里面的主。主由此流入理性心智,在这里,真理第一次看似人自己的;然后,主通过理性心智流入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由此清楚可知,没有人能貌似凭自己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只能基于理性真理和事实真理或记忆知识的真理思考,因为这些看上去似乎是他的。

当主活在世上时,唯独祂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因为这真理就是祂自己那与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或与神性属天之物结合的神性属灵之物;在这方面,主不同于其他所有人。人绝没有出于神性如同出于他自己那样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不可能存在于人里面,只存在于从耶和华成孕的主里面。主因出于直觉真理,也就是出于对直觉真理的爱或情感思考,所以也出于这真理渴望理性。这就是为何经上在此说,“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她表示对直觉真理的情感)“取了埃及人夏甲给了自己的丈夫亚伯兰为他的女人”。

此处所隐藏的其它奥秘无法展开并理性解释清楚,因为对于自己里面的内在事物,人住在极大的模糊之中,甚至对这些事物没有一丁点概念。事实上,他将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误认为理性和更高的直觉,不知道这些是不同的事物。事实上,这三者彼此区别如此显著,以至于直觉离了理性也能存在;基于直觉的理性离了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同样能存在。对那些完全沉浸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人来说,这一点不可避免地看似一个悖论,但却是真理。然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在记忆知识形式中的真理,或存在于其心智的知识或事实层级中的真理,也就是说,拥有对它的情感和信靠,除非他拥有理性真理,以便主能流入这理性真理,并通过它从心智的直觉部分流入。这些奥秘只有在来世才能向人敞开。

1905、“她的埃及婢女夏甲”表示外在人的生命和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从前面(1895,1896节)所给出的“夏甲”的含义,以及那里所解释的“埃及人”和“婢女”的含义清楚可知。

1906、“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之后”表示主给自己所获得并且这种理性被孕育所藉由的良善和源于这良善的真理之余剩。这从“十”的含义清楚可知,“十”是指余剩,如前所述(576节)。至于余剩是什么,这在前面已经阐述和说明(468,530,560,561,660,661,798,1050节),即:它们都是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状态;从人的童年初期开始,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主将这些状态作为礼物赐给他。它们被储存在他里面以备他死后生活所用,因为在来世,他生命的所有状态都会一一返回,那时他通过主所赐予他的良善和真理的状态而经历调和。因此,一个人活在肉身时所接受的余剩,也就是他所获得的良善和真理越多,他其余的状态返回时似乎越快乐、越美丽。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谁都能清楚看出事情真的是这样。当一个人出生时,他凭自己没有丝毫良善,而是完全被遗传之恶玷污。一切良善,如他对父母、保姆和玩伴的爱,都是流入的,这种流注来自纯真。这些就是从主通过纯真和平安的天堂,也就是至内层天堂流入的事物,这就是人在很小的时候充满它们的方式。

后来,当他长大时,这种小孩子的良善、纯真和平安的状态就一点一点地褪去;他越是融入这个世界,就越进入世界的感官享受和快乐,从而越陷入邪恶;并且儿童早期的天堂事物或良善在同等程度上开始消退。然而,它们仍留在人身上;这些状态会调和他后来给自己所披上或获得的状态。没有它们,一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恶欲或邪恶的状态若不通过对良善的情感状态被调和,将比任何动物的邪恶都更残暴、更可怕。被称为余剩的,就是这些良善的状态;主在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这些余剩作为礼物赐给他,并植入他的自然禀性。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还被赐予新的状态;但这些状态与说是良善的状态,不如说是真理的状态,因为随着逐渐长大,他吸收真理,这些真理以同样的方式被储存在他的内层人里面。凭借这些余剩,也就是由来自主的属灵事物的流注所生的真理的余剩,人拥有思考的能力,也有理解何为文明道德生活的良善和真理,以及接受属灵真理,也就是信之真理的能力。然而,他若不凭借童年早期接受的良善的余剩,就没有做到这一切的能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余剩的存在,不知道它们就储存在人里面,在他的内层理性心智中,因为他以为任何东西都不是从他外面进来的;相反,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到来的,或天生就在他里面,是他与生俱来的;因此,当他还是个婴孩时,这一切就都存在于他里面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圣言在许多地方论到余剩,它们表示人变成一个人所藉由的那些状态,唯独主作工。

然而,主的余剩是祂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神性状态,祂用这些状态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属于主的余剩决不能与属于人的余剩相提并论,因为后者不是神性,而是人性。属于主的余剩就是“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所表示的。当天使听到圣言时,他们不知道数字“十”是什么;但世人一提到十,他们马上想到余剩,因为在圣言中,“十”和“十分之一”表示余剩,这从前面的说明(576,1738节)清楚看出来。当天使感知到“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时,他们就会想到主,同时想到主在世时拥有的余剩所表示的无数事物。

1907、“给了自己的丈夫亚伯兰为他的女人”表示通过对真理的情感促成的结合。这从前面关于撒莱,以及内在人与外在人结合的论述清楚可知: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在真正意义上是指对真理的情感;理性是从内在人与外在人的生命并情感的结合中生出的。夏甲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妻子被送给亚伯兰,是因为按照神性秩序的律法,婚姻若不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就不是婚姻。婚姻之爱永远不可分割。这爱若被分在多个配偶当中,就不是婚姻之爱,而是淫乱之爱。关于这个主题,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2740节)。

1908、创世记16:4.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了孕;她见自己有孕,她的主母在她眼里就被小看。

“亚伯兰与夏甲同房”表示内在人与对记忆知识的情感的生命结合;“夏甲就怀了孕”表示理性的最初生命;“她见自己有孕,她的主母在她眼里就被小看”表示这理性在孕育时就轻视与良善联合的真理本身。

1909、“亚伯兰与夏甲同房”表示内在人与对记忆知识的情感的生命结合。这从“夏甲”的含义清楚可知:“夏甲”是指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生命,如前所述(16:1;1896节);该生命是对记忆知识的情感的生命,这一点从前面(1895节)所解释的“埃及婢女”的含义可以看出来。外在人拥有许多情感,它们都各自致力于自己的功用;但当一个人以变得真正理性为目的时,外在人所拥有的最好情感就是对认知和知识,或说宗教知识和世俗学问的情感,因为这时,它以良善和真理为自己的目的。内在人的生命本身流入属世人的一切情感,但它的性质在那里照着目的而发生改变。当它流入以世界为目的的情感时,这目的就被那生命复活并变成世俗生命。当它流入以自我为目的的情感时,这目的就被那生命复活并变成肉体生命。当这生命流入其它所有情感时,这些情感也是如此。正因如此,恶欲和虚假观念,或说欲望和幻想的确拥有生命,只是这生命违背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

当生命流入时,它只指向目的,因为对每个人来说,他的目的就是他的爱,唯独爱活着,或说爱是唯一拥有生命的东西。其它一切都只是这个目的的分支或衍生物,并且都从这目的汲取自己的生命。只要找出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谁都能看出自己具有哪种生命。他没有必要查出他的一切目的是何性质,因为这些目的不计其数,就跟他的意图一样多,也几乎跟形成思维的判断和结论一样多。这些只是源于主要目的,或倾向它的次要目的,或说中间目的。他只需检查一下他最爱的目的,也就是说他爱之胜过其它一切目的,并且与之相比,其它一切目的都如同虚无的那个目的。如果他以自己和世界为目的,就叫他知道,他的生命是地狱的;如果他以其邻舍的利益、公众利益、主的国,尤其以主自己为目的,就叫他知道他的生命是天堂的。

1910、“夏甲就怀了孕”表示理性的最初生命。这从“怀孕”的含义清楚可知,“怀孕”是指最初的生命。关于理性,如前所述(1895节),当内在人的生命流入外在人对认知和知识,或说宗教知识和世俗学问的情感的生命时,它便获得生命。对认知和知识,或说宗教知识和世俗学问的情感的生命可以说给予理性一种身体,或说作为衣服穿在内在人的生命上,如同身体作为衣服穿在灵魂上。这正是认知和知识的功能。灵魂和身体的观念或形像,或说看似灵魂和身体的某种东西就存在于属于人的一切事物中,就在他情感的一切事物和思维的一切事物中,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无论它看似多么简单,不是由许多部分构成,并从先于它的某种事物中产生的。

1911、“她见自己有孕,她的主母在她眼里就被小看”表示这理性在孕育时就轻视与良善联合的真理本身。这从“主母”或撒莱的含义清楚可知,“主母”或撒莱是指与良善联合的真理。理性在孕育之初不可能承认直觉真理或属灵真理是真理,因为有许多谬念和表象粘附于这理性:谬念是由对世界和自然界的无知产生的,或说来自取自世界和自然界的记忆知识;而表象是由从圣言的字义所获得的知识产生的;它们都不是真理。

例如,这是一个直觉真理:一切生命皆来自主。但孕育之初的理性并不理解这个真理,而是以为它若不凭自己活着,就根本不会有生命;事实上,甚至对不同的说法感到愤怒,如我经常从仍紧紧抓住感官幻觉不放的灵人那里所发现的那样。

这是一个直觉真理: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但孕育之初的理性不理解这个真理,因为它感觉它们好像来自它自己,还以为如果良善和真理不是来自它自己,它就不能思想良善和真理,更不用说行出它们了;如果它们真的来自另一个源头,它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一直等着流注。

这是一个直觉真理:从主而来的,只有良善,甚至没有一丁点邪恶。孕育之初的理性也不相信这个真理,而是以为邪恶也来自主,因为祂掌管一切;并且主是全能和全在,是良善本身,却没有废除对地狱里的恶人的惩罚,所以是主愿意惩罚恶人;而事实上,主不向任何人行恶,也不愿任何人受到惩罚。

这是一个直觉真理:属天人从主那里拥有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但孕育之初的理性要么彻底否认感知的存在,要么认为一个人若是从别人,而不是从自己那里去感知,将是一个无生命的机器人,或丧失生命。事实上,理性越基于由感官事物或材料产生的记忆知识、越基于哲学理念思考,就越难以理解上述真理和其它一切直觉真理,因为由此而来的谬误或幻觉被笼罩在更黑暗的阴影中。这就是为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其他人更不信。

既然孕育之初的理性是这样,那么很明显,它小看它的主母,也就是轻视直觉真理。直觉真理不会显现,也就是不会被承认,除非谬误(或幻觉)和表象被驱散;并且只要人基于感官事物或材料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推理真理本身,这些谬误(或幻觉)和表象就不会被驱散。但当他以单纯的心相信它是真理,因为主就是这么说的时,直觉真理才第一次显现。这时,谬误(或幻觉)的阴影被驱散了;他里面就没有什么东西阻止他理解直觉真理了。

然而,主没有任何谬误(或幻觉);但祂的理性在孕育之初却有真理的表象,这些表象本身不是真理,这从前面的阐述(1661节)明显看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何主的理性在孕育之初会轻视直觉真理;但渐渐地,随着祂的理性变成神性,表象的云层被驱散,直觉真理在自己的荣光中向祂敞开。这种转变由以撒长大后,以实玛利被逐出家门来代表和表示。主并不轻视直觉真理,而是察觉并发现祂的新理性轻视直觉真理,这一点从下文(1914节)清楚看出来。

1912、创世记16:5.撒莱对亚伯兰说,我因你受屈;我将我的婢女送到你怀中,她见自己有了孕,我便在她眼里被小看;愿耶和华在你我之间判断。

“撒莱对亚伯兰说”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如此感知这一切;“我因你受屈,我将我的婢女送到你怀中”表示对真理的情感不愿承受指责;“她见自己有了孕”表示理性的最初生命;“我便在她眼里被小看”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这理性在孕育时就轻视与良善联合的真理本身;“愿耶和华在你我之间判断”表示主的愤慨。

1913、“撒莱对亚伯兰说”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如此感知这一切。这从“撒莱”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参看1904节)和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即:“说”在内义上是指感知,如前所述(1898节),那里也有这个词。

1914、“我因你受屈,我将我的婢女送到你怀中”表示对真理的情感不愿承受指责。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就内义而言,这些话包含以下真理在里面:主感知到这第一理性是这样:它轻视直觉真理,主为此斥责它。因为主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如前所述(1904节);由于直觉真理在理性之上,所以祂能感知并看到第一理性的性质,也就是说,它小看直觉真理。

主能从内层人感知并看到祂自己里面的新理性是何性质,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内层能感知到发生在外层中的一切,或也可说,高层能看到发生在低层中的一切,但反过来不行。此外,那些有良心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习惯这样做,因为当有违背构成良心的真理的东西流入思维或意愿的努力时,他们不仅感知到它,还判断它是错的。事实上,知道自己具有这种性质会令他们悲伤、难过。那些拥有感知的人更是如此,因为感知在理性里面是更内层的。那么主又有什么做不到呢?要考虑到,祂拥有神性属天的感知,祂的思维源于对直觉真理的情感,而直觉真理在理性之上。因此,主不能不感到愤慨,因为祂知道没有一丁点邪恶或虚假来自祂自己;出于对真理的情感,祂焦急地竭尽全力使祂的理性变得纯洁。这表明主并不轻视直觉真理,而是感知到祂里面的第一理性轻视它。

要理性解释清楚什么叫基于直觉真理思考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因为除了主以外,没有人出于这情感和这种真理来思考。凡出于它们思考的人都在天使天堂之上,因为就连第三层天堂的天使也不是基于直觉真理,而是基于理性的内层思考。但主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出于神性良善本身,也就是耶和华思考。

拥有感知的上古教会的列祖基于内层理性思考。没有感知,但有良心的古教会的列祖基于外层理性或属世理性思考。然而,凡没有良心的人根本不理性思考,因为他们没有理性,尽管看似有理性。相反,他们基于属世层的感官和肉体经验思考。没有良心的人之所以不能理性思考,是因为就像刚才说的,他们没有理性。理性人是指那些思想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绝不是指那些思想反对良善和真理的人。那些思想邪恶和虚假的人在思维上是疯狂的,所以理性决不会归于他们,或说决不能说他们有任何理性可言。

1915、“她见自己有了孕”表示理性的最初生命。这从“怀孕”的含义清楚可知,“怀孕”在此和前面(1910节)一样,是指最初的生命。

1916、“我便在她眼里被小看”表示这理性在孕育时就轻视与良善联合的真理本身,这从刚才的阐述(1911,1914节)清楚可知。

1917、“愿耶和华在你我之间判断”表示主的愤慨。这从刚才的阐述清楚可知,因而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除了那些经历过试探的争战之人外,没有人能充分理解这些事。试探会带来荒废和荒凉的状态,以及绝望和随之而来的悲伤、愤慨的状态,更不用说其它内在痛苦情绪了。这些事会照着恶魔和灵人在一个人里面所激起,并且他与之争战的邪恶和虚假而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候临到他。魔鬼灵只喜欢在人里面找到某种虚假;事实上,他们通常把自己的虚假植入他,同时回过头来指责他拥有虚假。这就是为何主的愤慨如此之大,因为祂的第一理性里面没有任何虚假,只有本身并非真理的真理表象,如前所述(1661,1911e节)。

1918、创世记16:6.亚伯兰对撒莱说,看哪,你的婢女在你手中;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撒莱羞辱她,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

“亚伯兰对撒莱说”表示感知;“看哪,你的婢女在你手中”表示被孕育的理性在与良善联合的真理的掌控权之下;“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表示绝对掌控;“撒莱羞辱她”表示征服它;“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表示这新孕育的理性的愤怒。

1919、“亚伯兰对撒莱说”表示感知,这从前面的阐述(1898节)清楚可知。“亚伯兰对撒莱说”这句话代表并表示主的感知;而“撒莱对亚伯兰说”这句话代表源于这感知的思维,或说受这些感知启发的思维;思维来自感知,或说感知启发主的思维。那些拥有感知的人所具有的思维并非来自其它源头,或说感知是他们思维的唯一源头。然而,感知是一回事,思维是另一回事。为了看到它们是不同的,以良心为例来说明。

良心是对从主通过天堂流入之物的一种总体、因而模糊的指示。所流入的那些事物在内层理性人中显现,在那里可以说笼罩在云雾中;这云雾是由关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表象和谬误产生的。思维虽不同于良心,却是从良心流出的,因为那些有良心的人照着良心思考和说话。思考几乎就是解释良心告诉我们的东西,或说解释构成良心的各种事物,并把它们分解转化成思维或观念,然后转化成词语。正因如此,主将那些有良心的人保守在对邻舍的良善思维中,并阻止他们对邻舍思想邪恶。因此,良心只能存在于那些爱邻如己,并对信之真理拥有良善思维的人里面。这个例子说明了良心如何不同于思维,顺带也说明了感知如何不同于思维。

主的感知直接来自耶和华,因而来自神性良善;而祂的思维则来自直觉真理和对它的情感,如前所述(1904,1914节)。主的神性感知无法以任何概念,甚至无法以天使的概念来理解,所以它是无法描述的。与主的感知相比,天使的感知(在1384等,1394,1395节中有描述)几乎没有。主的感知因是神性,故是对天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而也是对地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为秩序、联系和流注是这样:凡对天上的事物拥有感知的人,也对地上的事物拥有感知。

但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合一,同时变成耶和华之后,主就超越了所谓的感知,因为祂高于存在于天上,并从那里存在于地上的秩序。耶和华就是秩序的源头,所以可以说,耶和华是秩序本身。祂独自或从自己掌管秩序,不仅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从总体上掌管,甚至还从最小细节上掌管,因为总体来自这些细节,或说最小细节构成总体。谈论一个总体,却又把细节从它那里拿走,无异于在谈论一个没有部分在里面的整体,因而无异于在谈论不包含任何东西的某种事物。因此,声称主的规定是普遍的,总体上的,而不是具体细节上的,这完全是错误的,纯粹是所谓的没有对象的空虚概念,或凭空想象。因为从总体上,而不从最小细节上规定和掌管,就是完全不规定和掌管任何东西。这是一个哲学真理;然而,说来奇怪,哲学家们自己,包括最著名的,却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1920、“看哪,你的婢女在你手中”表示被孕育的理性在与良善联合的真理的掌控权之下。这从“手”和“埃及人夏甲”的含义清楚可知:“手”是指能力,如前所述(878节);“埃及人夏甲”是指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如前所述(1895节)。理性因内在人进入外在人对记忆知识的情感之生命的流注而被孕育之后,“婢女”也用来表示在子宫里的柔嫩理性;但当这理性出生并长大时,它就由下文所论述的以实玛利来代表。主有权掌控自己里面的理性,并凭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它,这一点从接下来的讨论清楚看出来。

1921、“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表示绝对掌控。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就内义而言,这句话代表和表示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征服并逐出潜入这第一理性的遗传之恶。因为如我所说的(1893,1895节),主的理性心智从作为父亲的内在人,也就是耶和华成孕,从作为母亲的外在人出生。凡从外在人出生的东西都拥有遗传元素在里面,因而也带有邪恶。这种东西就是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征服并逐出,最后变成神性的东西。祂凭自己的能力如此行,这一点从本节经文的每一个细节清楚看出来,如经上说“你的婢女在你手中”,这表示祂将这理性置于祂的掌控权之下;现在说“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这表示对它的绝对掌控;接下来又说“撒莱羞辱她”,这表示征服。

这些话是对代表直觉真理的撒莱说的,主自己拥有直觉真理,并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如前所述(1904,1914节)。这真理赋予祂对理性心智,以及对作为外在人一部分的属世心智的绝对掌控。一个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并从神性良善感知(这良善也是祂的,因为它是父的,祂没有其它灵魂)的人,必然凭自己的能力行事。祂因凭自己的能力征服并逐出祂的遗传之恶,故也凭自己的能力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因为一个是另一个的结果。

从耶和华成孕的那一位除了耶和华之外,没有其它内在,也就是没有其它灵魂;因此,就其真正的生命而言,主就是耶和华自己。耶和华,或神性本质无法像使后代成孕的人父的灵魂那样被分割。这后代越远离父亲的形像,就越远离父亲,并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远离。这就是为何父亲对孩子的爱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减弱。但主不是这种情况。随着祂长大,就人身或人性本质而言,祂不是远离,而是不断接近,直到实现完美的合一。由此清楚可知,祂与耶和华父是一样的,如祂自己所清楚教导的(约翰福音14:6,8-11)。

1922、“撒莱羞辱她”表示征服它,这从前面的阐述可推知。

1923、“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表示这新孕育的理性的愤怒。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从某人面前逃走无非是由于自己的愤怒而不能忍受他的存在。此处描述了这理性对直觉真理的愤怒,因为直觉真理或主,愿意羞辱或压制它。当心智的理性部分起来反对直觉部分时,一种内在争战与被压制的那一部分的愤怒就一起产生了。这就是在试探期间出现的情形;试探无非是内在的争战,或邪恶这一方和良善那一方之间针对主权和掌控的争吵和冲突。

1924、创世记16:7.耶和华的使者在旷野的水泉旁,在往书珥路上的泉旁遇见她。

“耶和华的使者遇见她”表示内层人的思维;“耶和华的使者”在此是指来自主的内在人的内层思维;“在旷野的水泉旁”表示尚未获得任何生命的属世真理;“在往书珥路上的泉旁”表示这种真理来自从记忆知识发出的那些事物。

1925、“耶和华的使者遇见她”表示内层人的思维,也就是说,主的内层人的思维,这从“耶和华的使者”的代表和含义清楚可知。圣言多次提到“耶和华的使者”;每当用于正面意义时,它都代表并表示在主里面或来自主的某种本质的事物。至于它代表并表示哪种事物,这从整个思路可以看出来。事实上,他们是被差到世人那里,也藉先知说话的天使。然而,先知所说的话不是来自天使,而是通过天使而来,因为那时天使的状态是这样:他们只知道他们是耶和华,也就是主。不过,一旦说完,他们就回到先前的状态,和平常一样好像从自己说话。

说主的圣言的天使(angel,或译为使者)就是这样,如我从来世大量类似经历所得知的;关于这些经历,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这就是为何使者(angel,或译为天使)有时被称为耶和华,这从在荆棘丛中向摩西显现的使者很明显地看出来,论到这使者,经上记着说: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中间的火焰里向他显现。耶和华见他过去要看,神就从荆棘中间呼叫他。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埃及记3:2,4,14-15)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向摩西显现为荆棘里的火焰,并以耶和华的身份说话的,正是一位天使,因为主或耶和华藉着他说话。

为了以在自然界或创造的最低层听得见的清晰声音向世人说话,主利用天使的帮助,用神性充满他们,使他们自己的一切都休眠,以便当时他们只知道自己是耶和华。处于最高事物的耶和华的神性以这种方式渗透到自然界的最低层;就视觉和听觉而言,人就在这最低层,或说人在这最低层用眼睛看见,用耳朵听见。与基甸说话的天使也是如此,论到他,士师记上是这样说的:

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基甸对他说,我的主啊,请容许我说,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耶和华观看他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耶和华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士师记6:12-14,16)

后来又说:

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基甸就说,哀哉!主耶和华(LordJehovih)啊,不好了,因为我面对面看见了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对他说,愿平安归于你,不要惧怕。(士师记6:22-23)

此处同样是一位天使,但当时他处于这种状态:他只知道他是耶和华或主。

在士师记的另一处: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他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士师记2:1)

此处同样是天使以耶和华之名说话,声称他领他们出了埃及地;而事实上,领他们出来的,不是这位天使,而是耶和华,如别处反复指出的。由此可见天使如何藉先知说话的,即:是耶和华或主自己在说话,不过是藉着天使说话,天使没有凭自己说一句话。圣言来自主,这一点从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如马太福音: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看哪,必有童女怀孕生子。(马太福音1:22-23)

此外还有其它经文。正因主藉天使向世人说话,所以在圣言的各个地方中,主也被称为“天使或使者”。这时,如前所述,“天使或使者”表示在主里面或来自主的某种本质的事物。此处即是一例,“使者”表示主的内层思维;因此,在本章,天使还被称为“耶和华”和“神”,如16:13:“她就称那对她说话的耶和华名为你是看见我的神”。

在其它地方,“天使或使者”同样表示主的某种具体属性。如启示录:

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天使。(启示录1:20)

并没有什么教会的天使,“天使”表示构成教会的某种事物,因而表示就教会而言,属于主的某种事物。又:

我看见圣耶路撒冷高大的墙,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又有写的名字,就是以色列人十二支派的名字。(启示录21:12)

此处“十二位天使”与“十二个支派”所表相同,都表示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主,信和属于信的一切皆源于主。又:

我看见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启示录14:6)

此处“一位天使”表示唯独属于主的福音。

以赛亚书:

祂面前的天使拯救他们。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永恒的一切日子扶持他们,怀抱他们。(以赛亚书63:9)

此处“祂面前的天使”表示主在救赎整个人类时对他们的怜悯。雅各祝福约瑟的儿子时也如此说:

救赎我脱离一切祸患的那天使,赐福与这两个童子。(创世记48:16)

此处“天使”也表示救赎,救赎是主的工作。玛拉基书:

你们所寻求的主,就是你们所仰慕的立约的使者,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玛拉基书3:1)

此处很明显,“使者”表示主;主因祂的降世而被称为“立约的使者”。“使者(或天使)”表示主,这一点在出埃及记更明显:

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祂必不容忍你们的过犯,因为我的名在祂中间。(出埃及记23:20-21)

由此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天使或使者”表示主;至于表示主的哪个方面,这从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清楚看出来。

上一页 第2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