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道》第四章 关于爱的普遍原理

《天道》第四章 关于爱的普遍原理

第四章 关于爱的普遍原理

54#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他的爱,爱是什么样的,生命就是什么样的,甚至整个人就是什么样的。但是,起主导作用或统治作用的爱才是塑造人的根本。这个主导之爱有许多从属的爱,这些从属的爱都是它的派生。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每一个都属于那个主导之爱,并与它构成一个王国。主导之爱就像是它们的君王和首领,指导着它们,并通过它们作为中间目的,来观察和追求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所有目的中最主要和最终的,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实现。凡是属于主导之爱的,就是超越一切而被爱的。

55# 人超越一切而爱的东西,总是持续地存在于他的思想中,也存在于他的意志中,并构成他最真实的生命。举例来说,超越一切而爱财富的人,无论是金钱还是财产,他总是在心中盘算如何为自己获得这些财富。当获得时内心深处感到喜悦,当失去时内心深处感到痛苦,他的心就在这些财富上。超越一切而爱自己的人,在每件事上都想着自己,思考自己,谈论自己,为自己而行动,因为他的生命就是自我的生命。

56# 人以他超越一切而爱的东西作为目标,在一切事物中都注视着它。它存在于人的意志中,如同河流的暗流,即使在做其它事情时也在牵引和带走他,因为这就是激发他的动力。这就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探寻的东西,也是他所看到的东西。根据这一点,他要么引导那个人,要么与那个人打交道。

57# 人完全就是他生命的主导之爱的样子,通过这一点他与别人区别开来。根据这一点,如果他是善的,就形成他的天堂;如果他是恶的,就形成他的地狱。这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和他的本性,因为这就是他生命的本质存在。这在死后是不能改变的,因为这就是人本身。

58# 每个人的一切愉悦、快乐和幸福都来自他的主导之爱,并与之相符。因为人称他所爱的为愉悦的,因为他感受到了这种愉悦。至于他思考但不爱的东西,他也可以说是愉悦的,但这并不是他生命的愉悦。爱的愉悦对人来说就是好的或善的,不愉悦对他来说就是坏的或恶的。

59# 有两种爱,一切善与真都从它们如同从自己的源泉中产生。也有两种爱,一切恶与伪都从它们产生。产生一切善与真的两种爱是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产生一切恶与伪的两种爱是对自我的爱和对世界的爱。这两种爱与前面的两种爱针锋相对。

60# 产生一切善与真的两种爱,如前所述,即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在人里面造成天堂。因此这两种爱也在天堂中掌权。因为它们在人里面造成天堂,所以也在人里面造成教会。产生一切恶与伪的两种爱,如前所述,即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在人里面造成地狱。因此这两种爱也在地狱中掌权。

61# 产生一切善与真的两种爱,如前所述,是天堂的爱,它们开启并形成人的内在灵性,因为它们居住在那里。而产生一切恶与伪的两种爱,当它们占主导地位时,就关闭并毁坏人的内在灵性,使人变成自然的和感官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主导的多少和性质。

62# (摘自《天堂的奥秘》)爱是人生命的本质存在(5002)。人、灵和天使完全就是他们的爱的样子(6872,10177,10284)。人以他所爱的为目标(3796)。人所爱的和以之为目标的,在他那里普遍地掌权,也就是说,在一切事物中都掌权(3796,5130,5949)。爱是灵性的热,是人的生命本身(1589,2146,3338,4906,7081-7086,9954,10740)。人的一切内在,即他的理智和意志,都根据他的主导之爱被安排成形式(2023,3289,6690)。爱是灵性的结合(1594,2057,3939,4018,5807,6195,6196,7081-7086,7501,10130)。因此,在灵界中,所有人都根据他们的爱而结合(同上)。情感是爱的连续(3938)。一切愉悦、快乐、欢欣、幸福和一切心灵的喜悦都属于爱,它们的性质取决于爱的性质(994,995,2204)。愉悦和快乐有多少种类和品种,就有多少种属于爱的情感(994,995,2204)。爱的愉悦越外在就越低劣(996)。人死后的生命就是他的爱的样子(2363)。

63# 关于爱及其本质和性质的更多内容,可以从上面所说和引用的关于善与真的内容中得知,也可以从上面所说和引用的关于意志与理智的内容中得知,以及从所说和引用的关于内在人与外在人的内容中得知。因为一切属于爱的都涉及善与恶,同样一切属于意志本身的也是如此。而且因为天堂的两种爱开启并形成内在的灵性人,但地狱的两种爱则关闭并毁坏内在的灵性人。由此可以作出应用和结论,了解爱在总体和具体上是什么样的。

64# 在《天堂与地狱》一书中也论述了爱的问题,即主的神性在天堂中是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13-19)。所有在地狱中的人都因着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而陷入邪恶和由此而来的伪谬中(551-565)。各种爱的快乐在来世都转化为相应(485-490)。灵性的热在其本质上就是爱(133-14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