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第五十三章 人死后的第三个状态

《天堂与地狱》第五十三章 人死后的第三个状态

512、人死后,也就是他的灵的第三个状态,是一个受教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为那些将要进入天堂成为天使的人所预备的;而不是为那些将要进入地狱的人预备的,因为后者不能接受教导。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第二个状态也就是他们的第三个状态,这状态以他们完全转向自己的爱,从而归入与他们相同爱的地狱群体而结束。当这发生后,他们的意愿和思想都源于这爱;由于这是地狱之爱,他们只意愿邪恶,只思想伪谬;这些成为他们的乐趣,因为它们属于他们的爱。因此,他们摒弃一切良善与真理,这些曾被他们采纳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2】但善人则从第二个状态被引入第三个状态,这是他们通过教导为天堂做准备的状态。因为除非通过对良善与真理的知识,也就是通过教导,没有人能为天堂做好准备;因为若不受教导,没有人能知道什么是属灵的良善与真理,以及与之对立的邪恶与伪谬。至于公民与道德层面的良善与真理,即所谓的公正与诚实,人在世上可以知道,因为有教导何为公正的民法,也有教人如何按道德法则生活的社会交往,这些都关乎诚实与正直。但属灵的良善与真理不是从世界学来的,而是从天堂学来的。虽然可以从圣言和教会基于圣言的教义中了解它们,但它们若不流入生命,就无法进入人内在的心智;而人在天堂,是当他承认神性,并同时行公正诚实,因为圣言如此命令;这样,他为了神性而非为了自己和世界活在公正诚实中。

【3】但人若不先受教导知道有神、有天堂地狱、有死后生命、应当爱神超过一切、应当爱邻如己、应当相信圣言因为它是神性的,就无法如此行动。若没有这些事实性和信仰性的知识,人无法在属灵层面思考;若不思考这些事,就无法愿意它们,因为人无法思考他不知道的事,也无法愿意他不思考的事。因此,当人愿意这些事时,天堂,也就是主通过天堂,就流入人的生命;因为主流入人的意愿,通过意愿流入思想,通过两者流入生命;人的一切生命都源于此。由此可见,属灵的良善与真理不是从世界学来的,而是从天堂学来的,并且若不通过教导,没有人能为天堂做好准备。主越是流入某人的生命,就越是教导他;因为这会点燃他的意愿去渴望知道真理,并启发他的思想去认识真理;随着这些的发生,人的内在逐渐被打开,天堂被植入其中;更进一步,神性和天堂的品质流入人的道德生活中的诚实和公民生活中的公正,使它们成为属灵的;因为人此时是出于神性而行这些事,是为了神性而行。人从这源头所行的道德和公民生活中的诚实与公正,就是属灵生命的效果;而效果从其效力因得到一切,原因如何,结果亦如何。

513、教导由许多天堂群体的天使执行,尤其是那些位于北方和南方区域的天使,因为这些天使群体通过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而具有聪明与智慧。教导场所位于北方,且种类繁多,按照天堂良善的类别和种类有序排列,以便所有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性情和接受能力接受教导。这些场所广泛分布于周围很远的距离。善灵在灵界完成第二个状态后,被主带到这些场所接受教导。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因为那些在世时已受教导的人,也已被主预备好进入天堂,他们通过另一条路径被带入天堂——有些人在死后立即被带走,有些人在与善灵短暂相处后被带走,在那里,他们从世上荣誉和财富而来的粗糙思想和情感被移除,从而得到净化。有些人则先经历荒废,这发生在脚底下的地方,称为下界,有些人在那里忍受艰难:这些人是那些确信虚假但仍过着善良生活的人。因为已确认的虚假根深蒂固,除非这些虚假被驱散,否则真理无法被看见,因而无法被接受。关于荒废及其发生方式,在《天堂的奥秘》中有所论述,相关摘录可见于下方注释。

514、所有在教导场所的人都分开居住;因为每个人的内在都与他们将要去的天堂群体相连。由于天堂群体是按照天堂形式排列的(参200-212节),因此教导场所也是如此。所以,当从天堂观看这些场所时,它们看起来像是小型的天堂。这些场所从东向西延伸,从南向北扩展;但宽度看起来比长度小。

总体安排如下:前方是那些幼年死亡并在天堂长大成为青少年的人;他们在抚养者那里度过婴儿期后,被主带到此处接受教导。在他们之后是成年后死亡的人接受教导的场所,这些人在世时因良善生活而热爱真理。再往后是那些信奉伊斯兰教,在世上过着道德生活,承认唯一神性,并认为主是先知的人;当他们离开穆罕默德(因为他不能提供任何帮助),转向主,敬拜主,承认主的神性时,他们就接受基督教的教导。在这些人之后,更靠北的是各种外邦民族的教导场所,这些人在世时按照他们的宗教过着良善生活,从中形成了一种良心,行公平正直之事,不是因为他们政府的法律,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应当神圣遵守且不可违反的宗教法则。所有这些人在接受教导后都容易被引导承认主,因为他们心中相信神不是不可见的,而是以人形可见的。这些人在数量上超过其他人;其中最好的来自非洲。

515、但是,不同的人接受不同方式的教导,也来自不同的天堂群体。那些从婴儿期就在天堂被抚养长大的人,由内层天堂的天使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因宗教的伪谬而吸收伪谬观念,也没有因世俗的荣誉和财富而玷污他们的灵性生活。那些成年后死亡的人,大多由最外层天堂的天使教导,因为这些天使比内层天堂的天使更适合他们;内层天堂的天使拥有更深的智慧,这种智慧尚未被接受。至于伊斯兰教徒,则由那些曾经信奉同样宗教但后来皈依基督教的天使教导。外邦民族也由他们自己的天使教导。

516、在那里的一切教导都是基于从圣经中提取的教义,而非直接从圣经本身进行。基督徒接受的是与圣经内在意义完全一致的天堂教义。其他人,如伊斯兰教徒和外邦民族,则接受适合他们理解能力的教义,这些教义与天堂教义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们是通过道德生活的方式来教导灵性生活,这种道德生活与他们在世上所遵循的宗教中的良善教条相符,他们在世上的生活就是从这些教条中汲取的。

517、天堂的教导与地上的教导不同,因为知识不是被存入记忆中,而是融入生活:因为灵的记忆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他们接受并吸收一切与他们生活相符的事物,而不接受、更不吸收与其生活不符的事物;因为灵就是情感,并以与他们情感相似的人形存在。

【2】因着他们这样的本质,他们不断地被灌输对真理的渴慕,为了生活中的功用;因为主安排每个人都热爱符合他们天性的功用,这种爱也因成为天使的希望而得到提升。由于天堂中所有的功用都与共同的功用相关,即为主的王国(那里是他们的祖国),又因为所有特殊和个别的功用(其数不可胜数)只有在更接近并更多地关注那共同功用时才显得尤为卓越,所以所有特殊和个别的功用都是良善的、属天的。因此,在每个人身上,对真理的渴慕与对功用的渴慕结合起来,以致于二者合而为一;通过这种方式,真理被植入功用中,使他们所学的真理成为功用之真理。这就是天使般的灵如何受教,并为进入天堂做准备。

【3】对适合功用的真理的渴慕通过各种方式被灌输,其中大多数在世上是不为人知的;尤其是通过功用的代表物,这些在灵界以千百种方式呈现,伴随着如此的喜悦和愉悦,以至于从灵的内在(即其心智)渗透到外在(即其身体),从而影响整个存在;因此灵几乎成为他的功用本身。所以当他进入为他预备的群体时,他在投身于自己的功用中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这些可以看出,作为外在真理的知识并不能使人进入天堂;使人进入天堂的是生活本身,即通过知识而形成的有用的生活。

518、有些灵在世上凭着思考而自信他们必将进入天堂,且比他们人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学识渊博,从《圣言》和教会教义中学到很多,相信自己是智者,就是《但以理书》12:3中所说的”必发光如穹苍的光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但他们被考验,看他们的思想是仅存于记忆中,还是融入了生活。

那些怀有真正对真理的渴慕的人,因着追求脱离肉体和世俗的功用(这本质上是属灵的功用),在受教后被接入天堂,并得以知道天堂中发光的是什么,即神圣真理,也就是天堂之光,存在于功用中,功用是接受那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各种光辉的平台。

然而那些知识仅存于记忆中的人,由此获得了推理真理的能力,并确认他们所接受的原则(尽管是错误的,但经确认后在他们看来如同真理),这些人因不在天堂之光中,却因骄傲而相信(这种骄傲常附着于这种理解力上)他们比他人更有学问,因此将进入天堂,天使将服侍他们。为了使他们摆脱这种愚蠢的信念,他们被提升到第一或最外层的天堂,准备引入某个天使群体中。但当他们在入口处时,天堂之光的流入使他们的眼睛开始昏暗,理解力变得混乱,最后如临死般喘息。当他们感受到天堂的热,即天堂之爱时,他们开始内心痛苦。因此他们被赶出,随后受教导:知识并不能造就天使,而是通过知识所获得的生活本身;因为就知识本身而言是在天堂之外,但通过知识所获得的生活则在天堂之内。

519、灵在上述地方通过教导为天堂做好准备后(这个过程很快完成,因为他们处于能同时理解多种事物的属灵观念中),便穿上天使的衣服,这些衣服大多是白色的,如细麻布制成,然后被带到一条通往天堂的上升之路,并交给那里的守护天使,之后被其他天使接收,引入各群体,在那里享受各种幸福。每个人随后被主引导到他自己的群体;这也是通过各种途径完成的,有时甚至是迂回曲折的。没有任何天使知道他们被引导的路径,只有主知道。当他们到达自己的群体时,他们的内在就被打开,因为这与该群体中天使的内在相符,所以他们立即被认出,并欣喜地被接纳。

520、对于这些地方通往天堂的道路以及新天使被引入的路径,我愿意补充一些值得记住的事情。共有八条道路,从每个教导场所各有两条:一条上升向东方,另一条向西方。那些进入主的属天天堂的人通过东方的路被引入;而那些进入主的属灵天堂的人则通过西方的路被引入。通往主的属天天堂的四条道路,两侧装饰着橄榄树和各种果树;而通往主的属灵天堂的道路,则装饰着葡萄树和月桂树。这是基于对应关系,因为葡萄树和月桂树对应于对真理及其功用的情感,而橄榄树和果树则对应于对良善及其功用的情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