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六、来自永恒的主,祂是耶和华,从祂自己而非从虚无创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
282、来自永恒的主,祂是耶和华,从祂自己而非从虚无创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
全天下但凡明智之人,若从内心观照,无不承认创造宇宙的上帝是独一的。从圣言可知,这位宇宙的创造者上帝被称为耶和华,这名源自”存在”,因为唯独祂存在。《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已从圣言多处论证,主从永恒就是那位耶和华。耶和华之所以被称为来自永恒的主,是因为祂取了人性来拯救世人脱离地狱,并吩咐门徒称祂为主。因此在新约中,耶和华被称为主,这可从经文对照得到证实:旧约说”你要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命记》6:5),而新约则说”你要尽心尽性爱主你的上帝”(《马太福音》22:37)。这种称呼的转变在福音书引用的其它旧约经文中也是一样。
283、凡具清晰理性的人都能看出,宇宙不可能从虚无中创造。因为虚无即是无,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从虚无中产生,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一切自相矛盾的事物都违背源自圣智的真理之光,而不符合圣智的事物也就不可能出于神性全能。具清晰理性的人还能看出,万物都是从那在自身是实体的实体中被创造的,因为这实体就是存在本身,一切存在之物都由此而来。既然唯独上帝是实体本身,是存在本身,那么万物的存在显然不可能有其它来源。
【2】许多人已经看到这一点,因为理性使他们能够看到;但他们不敢确认,担心这样会导致他们认为被造的宇宙就是上帝(因为它来自上帝),或者认为自然是自存的,其最深处就是所谓的上帝。因此,尽管许多人看到万物的存在除了上帝别无来源,并且存在只能出于祂的存在,但他们不敢超越对此的初步思考,唯恐使自己的理解陷入所谓的”戈尔迪之结”而无法解开。他们之所以解不开这个难题,是因为他们用时间和空间这些属于自然界的概念来思考上帝和祂创造宇宙的方式。如果只从自然界的角度,任何人都无法理解上帝和宇宙的创造;但是,只要一个人的理智能够接受内在的属灵之光照明,就能理解自然界是如何被上帝创造的。这是因为上帝不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关于神性不在空间之内,可参见上文第7-10节;关于神性在脱离空间的情况下充满宇宙的一切空间,可参见第69-72节;关于神性在脱离时间的情况下存在于一切时间之中,可参见第73-76节。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会看到,尽管上帝从祂自己创造了整个宇宙及其中的万物,但在被造的宇宙中却没有任何事物是上帝。此外还有许多论述将使这个主题更加明晰。
284、本书第一章论及上帝,阐明祂是圣爱和圣智,是生命本身,是自在的实体和形式,因此具有自性,且是唯一。第二章论及灵性的太阳及其所在的灵界,以及自然的太阳及其所在的自然界,并阐明了上帝如何通过这两个太阳创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第三章论述了一切受造之物,无论整体还是个别,所具有的层级。我们将在第四章讨论上帝创造宇宙这个主题。
之所以要论述这些主题,是因为天使们在主面前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当他们观察世界时,看到的只有无知的黑暗;而在世人中间,关于上帝、天堂和自然创造的知识完全缺乏,以至于天使们的智慧找不到任何可以倚靠的基础。
五七、来自永恒的主,祂是耶和华,若非为一个人,就无法创造宇宙及其中的一切
285、来自永恒的主,祂是耶和华,若非为一个人,就无法创造宇宙及其中的一切。
那些对作为人的上帝持有物质性概念的人,完全无法理解作为人的上帝如何能创造宇宙及其中的一切;因为他们会这样思考:作为人的上帝如何能从一处空间游走到另一处空间去创造呢?或者,祂如何能从自己的位置发出话语,而当话语说出后万物就被创造了呢?当说到上帝是人时,这样的想法会出现在两类人的心中:一类是那些用世人的方式来思考人形上帝的人,另一类是那些从自然及其特性(即时间与空间)来思考上帝的人。然而,那些既不从世人的角度,也不从自然及其时空特性来思考人形上帝的人,能清楚地领悟到:若上帝不是人,宇宙就不可能被创造。
【2】将你的思维投向关于上帝是人的天使观念,并尽可能地移除空间的概念,你就会在思考中接近真理。某些学者也理解到灵与天使并不在空间之中,因为他们理解到灵性的事物是无空间的;这就像思维一样,虽然思维在人里面,但人仍能通过它如同亲临一般出现在任何地方,即使是最远的地方。这就是灵与天使的状态,他们也是人,即使就其身体而言也是如此;他们出现在他们思维所在的地方,因为在灵界中的空间和距离都是表象,且与他们情感所生的思维为一。
【3】当我们思考上帝时,应当认识到祂如同太阳般显现在灵界之上,对祂而言根本不存在任何空间的表象,因此我们不应用空间的概念去思考祂。通过这种理解,我们可以领会到上帝创造宇宙不是从虚无中创造,而是从祂自己创造的。而且,不能用大小或高矮来思量祂的人身,因为这些都是空间的概念。在最初与最末、最大和最小的事物中,上帝都保持完全相同的本质;而且,上帝这个“人”是一切受造物中最内在的本质,但这种内在性并非存在于空间之中。关于神性在最大和最小中的同一性,在77-82节已有详细阐述;而神性如何充满一切空间却又超越空间的道理,则在69-72节中已经说明。这是因为神性既不受限于空间,也不具有连续性,而是如同自然界最内在的本质。
286、明智之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若上帝不是人,祂就无法创造宇宙及其中的一切。这个真理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没有人能否认上帝具有爱与智慧、怜悯与仁慈的特质,也不能否认祂就是良善与真理本身,因为这一切都来自于祂。既然这些特质不容否认,那么上帝是人这一事实也就不容否认。这是因为这些品质都无法脱离人而独立存在,人是这些品质的承载主体,若将这些品质从其主体中分离,就等于否定了它们的存在。
让我们思考智慧的本质:如果将智慧从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它还能是什么?我们能将它想象为某种以太或火焰的形式吗?这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些形式中包含着人的要素。如果智慧确实存在于这些形式中,它必然具有人的形式,并且存在于人的一切形式中。为使智慧真实存在,人的形式的任何部分都不可或缺。
简而言之,智慧的形式就是人的形式。既然人是智慧的形式,那么人也必然是爱、怜悯、仁慈、良善与真理的形式,因为这些品质与智慧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关于爱与智慧必须存在于形式之中的详细论述,请参见前文40-43节的内容。
287、爱与智慧就是人的本质,这一真理可从天堂的天使得到印证:天使们从主所领受的爱与由此而来的智慧越多,就越显现出完美的人形之美。这一真理同样可在圣言中得到证实,其中记载亚当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样式所造的(《创世记》1:26),这正是爱与智慧的形式。
地上的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具有人的形体,这是因为人的灵(也就是所谓的灵魂)本质上就是人。灵魂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它能接受从主而来的爱与智慧。当人脱离物质身体后,其灵或灵魂接受爱与智慧的程度,就决定了他在来生成为真正的人的程度;反之,若不接受这些品质,就会成为某种怪异的存在,仅仅因具有接受的能力而保留些许人的特质。
288、因为上帝是人,整个天使天堂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人的形象。天堂的组织结构对应人体的构造,其中天使群体分布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就像人体的各个系统一样。这些天使群体分别对应着大脑的各个部分、面部的各个器官以及身体的所有内脏,它们之间的区分与人体器官的功能分工完全一致。每位天使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群体对应着人体的哪个部分。
天堂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形态,是因为上帝是人;而上帝就是天堂的本质,因为构成天堂的天使们都是接受主之爱与智慧的器皿,作为接受者的他们就是上帝的形像。关于天堂具有完整的人体形式这一真理,在《天堂的奥秘》一书的多个章节结尾处都有详细论述。
289、由此可见,那些不从”人”的概念来理解上帝,或不认识到神性属性存在于作为人的上帝之中的人,他们的思维是多么空洞。因为一旦将这些属性从”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它们就变成了纯粹的抽象概念,失去了实质意义。
如前文(第11-13节)所述,上帝本身就是人,而每个人都是按照其接受主之爱与智慧的程度而成为真正的人。这一真理在此再次得到确认,其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理解:正是因为上帝是人,祂才创造了整个宇宙。
五八、来自永恒的主,祂是耶和华,从祂自己产生心灵世界的太阳,并藉此创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
290、来自永恒的主,祂是耶和华,从祂自己产生心灵世界的太阳,并藉此创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
关于灵界的太阳,本著作第二部分已作详细论述,现将要点总结如下:
圣爱与圣智在灵界中如太阳般显现(83-88节)。从源于圣爱和圣智的太阳发出灵性之热与灵性之光(89-92节)。灵界的太阳并非上帝,而是从神人之圣爱与圣智的发出;同样,热与光也从那个太阳发出(93-98节)。灵界的太阳位于中等高度,对天使而言,其距离感与自然界太阳对人类的距离感相似(103-107节)。主显为太阳的地方是灵界的东方,其它方位由此确定(119-128节)。天使始终将自己面部转向显为太阳的主(129-139节)。主通过这太阳——圣爱与圣智的最初发出,创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151-156节)。自然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因而是死的;源自这个太阳的自然界也是死的;自然界的太阳被创造,是为了完成并终结创造之工(157-162节)。若无一生一死的两个太阳,创造就无法完成(163-166节)。
291、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已经阐明了一个重要观点:灵界的太阳并非主本身,而是从主的圣爱与圣智的发出。我们之所以使用”发出”这个词,是因为这太阳是由在自身为实体和形式的圣爱与圣智所产生的,神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出。
人的理性总是渴望理解事物的原因和过程,若不能看到事物如何发生,就难以完全接受。因此,关于灵界太阳(它不是主本身,而是从主发出的)是如何被产生的,我们有必要作些说明。在与天使们的多次交谈中,他们表示在灵性之光中能够清楚地理解这一点。然而,由于灵性之光与自然之光及其所产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要向处在自然之光中的人解释这一点却相当困难。
【2】天使们解释说,这个现象可以通过环绕每位天使的情感与思维的气场来理解。这种气场使得天使的临在能被远近之人感知到。需要注意的是,这环绕的气场并非天使本身,而是由从他身体各部分持续涌现的实体所构成的,如同河流般环绕着他。这些与天使身体相邻的实体,通过生命的两个源泉——心脏和肺部——不断被激活,进而激发周围大气进入活跃状态,使他人能感知到他的临在。虽然我们称之为情感和思维的气场,但实际上情感只是心智形式的状态。天使们进一步解释说,每位天使之所以都被这样的气场环绕,是因为主本身就被这样的气场环绕。而主周围的气场同样是从祂自己发出的,这个气场就构成了他们的太阳,也就是灵界的太阳。
292、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每位天使和灵体都被特定的气场所环绕,而且在群体中的多个成员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的气场。这些气场会以不同的形态显现:在天堂中,它们有时呈现为柔和的火焰或轻盈洁白的云彩;而在地狱中,则表现为浓烈的火焰或浓密漆黑的乌云。
我还观察到这些气场能以各种不同的气味和烟雾形态被感知到。通过这些多样的观察和体验,我确信一个事实: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中的每一位存在,都被一个特殊的气场所环绕,这个气场是由从他们身体中分解并分离出来的实体所构成的。
293、我观察到,气场的存在并不局限于天使和灵,而是遍及灵界中的所有事物。无论是树木及其果实,灌木及其花朵,还是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甚至土地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都散发着各自的气场。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普遍的规律:所有存在,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事物,都被与其内在本质相似的气场所环绕,并且这种气场在持续不断地散发出来。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有对应,正如众多学者通过经验所证实的那样。人类身上不断散发的气流,各种动物散发的气息,以及树木、果实、灌木、花朵,乃至金属和石头所散发的微粒,都印证了这一点。这种特性的传递遵循着一个层级:自然界从灵界承接这种特性,而灵界则从神性承接这种特性。
294、构成灵界之太阳的事物虽然是从主而来,但它们并不是主本身,因此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生命,而是缺乏自身的生命。这就像从天使和人身上散发出来并形成他们周围气场的那些事物一样:这些气场并不是天使或人本身,而只是从他们那里发出的,因此不具有他们的生命。这些气场与天使或人的统一,仅仅是通过和谐一致的方式实现的,因为这些气场是从他们身体的形式中衍生出来的,而这些形式曾经是他们生命在其中的载体。
这是一个深奥的奥秘,天使能够通过他们的灵性思维来理解并用语言表达,但人类却无法通过自然思维来理解。这是因为需要一千个灵性观念才能构成一个自然观念,而人类无法将一个自然观念分解为任何灵性观念,更不用说分解为如此多的观念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它们遵循不同的高度层级,这个主题在第三章中详细讨论过。
295、.我通过一个特别的经历了解到天使和人类思维之间的根本差异。当我请天使们用灵性的方式思考某个事物,然后告诉我他们的想法时,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向我表达这些灵性思维的内容。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思维上,在言语和书写方面也是如此。灵性的语言声音与我们的自然语言完全不同,灵性的书写方式也与我们的自然书写大不相同。唯一的例外是字母的形式,但在灵界中每个字母都包含着完整的意义。令人惊奇的是,天使们说,他们在灵性状态下感觉自己的思维、说话和写作方式与人在物质世界中的方式很相似。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相似之处。这个经历清楚地显示:自然界和灵界是按照不同的层级而存在的,它们之间只能通过对应关系来交流。
五九、主内有三,即属于主的圣爱、圣智、圣用;这三者以表象形式在灵界太阳之外显现:圣爱通过热、圣智通过光、圣用通过承载热与光的气
296、主内有三,即属于主的圣爱、圣智、圣用;这三者以表象形式在灵界太阳之外显现:圣爱通过热、圣智通过光、圣用通过承载热与光的气。
热与光从灵界太阳发出,以及热从主的圣爱发出、光从祂的圣智发出这些内容,在前文89-92节、99-102节和146-150节已有论述。现在要说明的是,从灵界太阳发出的第三样事物是气,它作为热与光的容器,是从主的称为”用”的神性发出的。
297、凡是受到灵性启发而思考的人都能看出:爱以功用为目的并追求功用,且通过智慧来产生功用。爱本身无法产生任何功用,必须借助智慧才能产生。若没有所爱之物,爱又从何谈起?这所爱之物正是功用。既然功用是爱的对象,且是通过智慧产生的,由此可知功用实为智慧与爱的容器。在209-216节已经阐明,爱、智、用这三者按照高度的层级依次排列,而最末的层级是先前诸等级的综合、容器和基础。由此可以确定,圣爱、圣智、圣用这三者存在于主内,并且在本质上就是主自己。
298、人类在其外在和内在层面上体现了一切功用的形式,以及整个受造宇宙中的一切功用都与人的这些功用相对应,这一点将在后文详细论证。在此,我们只需要明白一个要点:作为人的神是一切功用的本源形式,整个受造宇宙中的一切功用都源自于祂;因此,从功用的角度来看,整个受造宇宙就是祂的形像。只有那些从神人(也就是主)那里,在创造时按照神性秩序而来的,才能称为真正的功用;而那些出自人类自我的,则不能称为功用,因为这些源于地狱,违背了神性秩序。
299、这三者——爱、智慧和功用——不仅存在于主里面,而且就是主自己。主是无所不在的,然而,祂不能以其本质的形态,或以其在灵界太阳中的形态,直接向任何天使或世人显现。因此,祂通过可被接受的方式来彰显自己:以热来彰显祂的爱,以光来彰显祂的智慧,以气来彰显祂的功用。
主之所以通过气来彰显功用,是因为气作为热和光的容器,正如功用作为爱和智慧的容器一样。从神性的太阳发出的光和热不能在虚无中传播,也不能在真空中运行,必须有一个实体作为其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它环绕着太阳,在其中接纳太阳的流注,并将这流注先传递给天堂中的天使,再传递给世界上的世人,由此使主的临在遍及各处。
300、正如在前文(173-183)中所阐述的,灵界和自然界都存在气,其中灵界的气是灵性的,而自然界的气是自然的。通过考察直接环绕灵性太阳的灵性之气的本源,我们可以明白,灵性之气的每一个部分在本质上都与灵性太阳本身的性质相同。
天使们通过他们超越空间限制的灵性思维,解释了这一真理:存在一个唯一的本源实体,万物都源自于它,而灵界的太阳就是这个实体的显现。由于神性超越空间,且在最大与最小中都保持同一性,因此这太阳作为神人的首先发出也具有这种特性。
这唯一的实体(即太阳)通过连续层级(广度层级)和离散层级(高度层级)来运作。通过这些程度,借着各种大气作为媒介,形成了受造宇宙中的所有多样性。
天使们强调,要理解这些真理,必须首先从我们的思维中摒除空间的概念。如果无法超越空间的限制,就会陷入虚假的表象。然而,当我们认识到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本源时,这些虚假的表象就会消除。
301、从天使那超越空间限制的理念中,一个深刻的真理被清晰地揭示:在整个受造宇宙中,唯有神人——我们的主——才是真正的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源自于祂,一切运动都依赖于从祂流出的生命,一切存在都通过从祂发出的太阳而维系。这印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生命、行动和存在,都在神里面得以实现。
六十、灵界和自然界中三个层级的气,在其最末端终止于类似地上的实质和物质
302、灵灵界和自然界中三个层级的气,在其最末端终止于类似地上的实质和物质。
正如第三章173-176节所述,这两个世界中存在三个层级的气,它们按照高度层级彼此区分,并在向下进展的过程中按照广度层级逐渐减弱。这些气在向下进展的过程中逐渐减弱,因此它们变得持续压缩和惰性,最终在最末端变得如此压缩和惰性,以至于不再保持气的性质,而是转变为静止的实质,在自然界中变得固定,也就是我们在地上所见的各种物质。从这种实质和物质的本源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这些实质和物质同样具有三个等级;它们通过周围的气保持相互连接;它们能够在其形式中产生各种功用。
303、任何思考到从第一因到最末端存在着持续中介,且万物必源于先在者并最终源于第一因的人,都不能不承认地上的实质或物质是由太阳通过其大气产生的。灵界的太阳是第一因,而那太阳的第一因是神人或主。
这些气作为先在之物,是太阳将自身呈现于最末端的媒介。它们的活动性和扩张性在向下递进时持续减弱,最终在最末端完全终止,形成了地上的实质和物质。这些实质和物质从其源头之气中保留了产生功用的内在倾向和努力。
若有人不承认宇宙及其万物的创造是通过从第一因而来的持续中介实现的,他们就只能提出与原因脱节和割裂的假说。当具有深度洞察力的心智审视这些假说时,就会发现它们并非像一座完整的房屋,而是如同一堆杂乱的瓦砾。
304、受造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这个普遍的源头,其中每一个个体都遵循相似的模式:从其初始状态进展到最末端,在那里达到相对的静止状态,以便完成和维持其存在。
以人体为例,纤维从其最初的形态发展成为肌腱,纤维和血管从其初始状态发展成为软骨和骨骼,在这些结构上得以稳定和维持。正如人体中的纤维和血管有这样的进展,人的内在状态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这些状态包括感觉、思维和情感,它们从最初充满光明的状态逐渐发展到末端的阴影状态,从最初充满温暖的状态发展到末端失去温暖的状态。
这种进展模式同样适用于爱及其一切表现,以及智慧及其一切层面。简而言之,这是受造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与前文(222-229节)所证明的相呼应:在一切受造物中,从最大到最小,都存在离散层级和连续层级这两种层级,也就是高度和广度的层级。这两种层级甚至存在于最微小的事物中,这是因为根据天使们的灵性观念,灵性的太阳是唯一的本源实体,一切都由此衍生(参见300节)。
六一、构成地球的实质和物质本身没有神性,但它们仍源于本身具有神性的事物
305、构成地球的实体和物质本身没有神性,但它们仍源于本身具有神性的事物。
从前文讨论的地球起源可以看出,构成地球的物质本身并不具有神性,实际上它们已经失去了所有内在的神性特质。这是因为它们处于气层演化的最终阶段:热量消散为寒冷,光明变为黑暗,活力转为惰性。
然而,这些物质仍然通过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灵性太阳的本质中保留了某些神性特质。正如在291-293节中所述,这源于环绕神人(即主)的神性气场。正是通过这个气场,经由太阳和各层大气的连续传递,最终形成了构成地球的各种实体和物质。
306、关于地球如何通过大气从灵性太阳产生的过程,我们只能用源自自然概念的语言来描述。然而,这一过程还可以用源自灵性概念的语言来表达,因为灵性概念超越空间限制。正是因为这种超越空间的特性,灵性概念无法完全用自然语言的词汇来表达。
如在295节中所述,灵性层面的思维、语言和书写与自然层面的思维、语言和书写存在根本差异,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共同点,只能通过对应来建立联系。因此,只要我们能在自然层面上对地球的起源有某种程度的理解,这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