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7:5

启示录7:5

432、启7:5.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对主之爱,以及所有处于这爱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433节);“流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之光,以及所有处于这光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434节);“迦得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435, 436节)。

433a、启7:5.“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对主之爱,以及所有处于这爱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这从“犹大”和犹大支派的代表和随之而来的含义,以及“一万二千”和“受印的”的含义清楚可知:“犹大”和犹大支派是指对主之爱(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一万二千”是指所有人和所有事物(对此,参看AE 430节),在此是指所有处于这爱的人;“受印的”是指那些与处于邪恶的人区分和分离的人,因而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对此,参看AE 427a节)。由此可知,他们是指那些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因为这些人额上被盖了印,也就是与恶人分离了;事实上,他们就是启示录中的这些话所论及的人:

羔羊站在锡安山,同他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父的名写在额上。这些人是没有沾染妇女的人,因为他们是童女,是从世人当中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启示录14:1, 3–4)

“锡安山”表示有对主之爱在里面的天堂;因为每个支派的一万二千人,或额上被盖了印的十四万四千人所表示的所有人都是那些承认主,并热爱主的人;因此,被提名的第一个支派是犹大支派,该支派表示对主之爱。因为如前所述(AE 431c节),天堂的代表是由各支派被提名的顺序决定的,第一个名字,或被提到的第一个支派就是接下来的各支派从中获得其确定和意义的那个支派,并具有多样性。

此外,没有人被允许进入天堂,除非主允许,因为整个天堂都是祂的,故没有人在天堂,或进入天堂,除非他承认并热爱主。爱主不是爱祂的人,而是照祂的诫命生活,主也在约翰福音中以明确无误的话教导了这一点: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有了我的诫命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20–21, 23–24)

经上说那些实行并遵守主的诫命和祂话的人是爱祂的,因为祂的诫命和话表示神性的真理,一切神性真理都从祂发出,从祂发出之物就是祂自己;因此,当一个人在生活上处于神性真理,或说活出神性真理时,主就在他里面,他也在主里面;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我们要到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因此,这就是爱祂。爱也意味着被结合,因为爱是属灵的结合,结合是通过在教义和生活上接受神性真理实现的。

在从圣言说明“犹大”,或以犹大命名的支派表示对主之爱之前,先要解释一下在圣言中,“犹大”在各层意义上都表示什么。“犹大”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属天之爱方面的主,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主的属天国度,以及圣言,在外在意义上表示属于属天国度的取自圣言的教义。“犹大”因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属天之爱方面的主,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属天国度,所以也表示对主之爱,因为与人同在的这爱是相互的,并在主的属天国度掌权。整个天堂被划分为两个国度,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属天国度由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组成,属灵国度由那些处于对邻之爱的人组成。由此可见,何谓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关于这些国度,可参看《天堂与地狱》,20–28节)。犹太人和以色列人代表这两个国度,犹太人代表属天国度,以色列人代表属灵国度。“犹大”也表示圣言,因为主就是圣言,祂在犹大支派中取得人身,好叫祂可以在人身方面也是圣言,如经上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起初有圣言,圣言与神同在,神就是圣言。圣言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1, 14)

“圣言”表示从主的神性之爱发出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此,那些通过遵行而热爱圣言中的神性真理的人就在主的爱中。

“犹大”表示属天之爱方面的主,因而表示对主之爱,也表示圣言,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摩西五经:

你是犹大,你弟兄们必赞美你;你手必掐在仇敌的颈项上;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犹大是个狮子的幼崽;我儿啊,你捕获了猎物便上去;他蹲伏,卧如狮子,又如老狮,谁敢惹他?权杖必不离犹大,立法者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万民都必归顺他。犹大必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把母驴的崽子拴在上好的葡萄树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血中洗了袍褂;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创世记49:8–12)

此处“犹大”在灵义上描述了主的属天国度,以及属天之爱方面的主自己。属天之爱是在属天国度中所接受的主的爱,属灵之爱是在属灵国度中所接受的主的爱。这些话的含义如下:“你弟兄们必赞美你”表示属天教会超越其它所有教会;因为“弟兄”或以雅各的儿子,就是犹大的弟兄所命名的支派表示教会。“你手必掐在仇敌的颈项上”表示地狱和魔鬼团伙必被逐出并阻止,“仇敌”表示那些来自地狱的人。“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的服从,“下拜”表示使它们自己服从,“他父亲的儿子们”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因为教会的一切真理都被植入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因而在属天国度的人。“犹大是个狮子的幼崽”表示具有天生能力的纯真;因为对主之爱就本身而言,是纯真,由“幼崽”来表示;它天生的能力由“狮子”来表示。“我儿啊,你捕获了猎物便上去”表示许多人从地狱中被释放出来。“他蹲伏,卧如狮子,又如老狮”表示爱之良善,以及由此而来的在其能力中的真理,因为“蹲伏”当论及狮子时,表示使自己摆出一副强有力的姿势。“谁敢惹他”表示这良善是安全的,无论它在哪里,地狱不能撼动它。

“权杖必不离犹大”表示这能力必不离开属天之爱的良善;“立法者必不离他两脚之间”表示圣言的真理也必不从它的终端意义中消失,或说不离开它的终端意义;“直等细罗来到”表示主的降临和那时平安的宁静。“万民都必归顺他”表示来自祂的真理和通过它们的结合。“犹大必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表示外在教会及其来自主的真理;“把母驴的崽子拴在上好的葡萄树上”表示内在教会及其来自主的真理。“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表示主的外在或属世人身,也就是来自祂的神性之爱的神性真理;“在葡萄血中洗了袍褂”表示主的内在或理性人身,也就是来自祂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表示内在或理性人身就是良善;“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表示外在或属世人身就是真理之良善。从这段描述中的每个细节明显可知,“犹大”不是指犹大,而是指如前面所描述的某种卓越的属天之物。关于这些事物更详细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363–6381节)。

433b、以西结书:

人子啊,你要取一根木杖,上面写上,为犹大和他的同伴以色列人;又取一根木杖,上面写上,为约瑟,就是为以法莲和以色列全家的木杖;你要将它们彼此相接,连成一根木杖,使它们在我手中合而为一。我要取以法莲手中的约瑟和他同伴以色列支派的杖,把它与犹大的杖接连,我要使它们成为一根杖。我要将以色列人从他们所到的列族中收取,从四围聚集他们,领他们回到本地;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个民族,有一王必作他们众人的王,他们不再是两个民族,决不再分为两个国家。我的仆人大卫必作王管理他们,他们众人只有一个牧人;他们必行在我的典章中,谨守遵行我的律例。他们必住在我赐给我仆人雅各的地上,就是你们列祖所住之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并子孙的子孙,都住在它上面,直到永远;我的仆人大卫必作他们的首领,直到永远。并且我要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作为与他们所立的永约;我必赐予他们,使他们增多,又在他们中间设立我的圣所,直到永远。我的居所必在他们中间;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以西结书37:16–17, 19, 21–22, 24–27)

没有人知道这些话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犹大”、“以色列”、“约瑟”和“以法莲”表示什么。显然,所指的,不是犹大和以色列,也不是约瑟和以法莲;因为经上说分散到列族中的以色列支派要被聚集起来,被领到迦南地,大卫必作他们的王和首领,他们要与他永远住在一起。谁不知道以色列支派无法被聚集起来,大卫不可能再作王管理他们?因此,必须知道“犹大”、“以色列人”、“约瑟”、“以法莲”在灵义上表示什么,还要进一步知道“大卫”、“迦南地”表示什么。在灵义上,“犹大”表示主的属天国度;“以色列人”表示主的属灵国度;“约瑟”、“以法莲”、要被聚集起来的分散的“以色列支派”表示那些在这些国度之下的人,因为他们既不是属天的,也不是属灵的,而是属世的,但却照其宗教原则而处于生活的良善。

主在约翰福音所说的,也是指这些人: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约翰福音10:16)

因为在主降临之前,这些人不在天堂,而是在主荣耀了祂的人身之后,才被主引入天堂;其原因在于,在此之前,发出的神性无法到达他们那里。当知道了这一切,知道“大卫”表示从祂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时,才能知道此处一系列的细节是什么意思。这些事被写在两根木杖上,这两根木杖接连成一根木杖,因为“木杖”(或木头)表示生活的良善,天上的一切结合都通过良善并照着良善实现。“木头”表示生活的良善(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43, 2784, 3720, 8354节)。

以赛亚书:

那时主必向列族举起大旗,聚集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从地的四翼聚集分散的犹大人。那时以法莲的嫉妒必离开,犹大的敌人必被剪除;以法莲必不嫉妒犹大,犹大也不扰害以法莲;他们要飞在向海的非利士人的肩头上。(以赛亚书11:12–14)

这些话论及对外邦人或列族的拯救,这些外邦人或列族也由“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和“分散的犹大人”来表示,因为经上说“主必向列族举起大旗”;“以色列被赶散的人”表示那些未处于真理,但仍处于学习它们的渴望之人;“分散的犹大人”表示那些处于生活的良善,并由此处于对主之爱的人;因为那些喜欢行善的人也爱主;主在这良善之中,因为这良善来自祂。“以法莲”表示智力或理解力,在此表示与爱之良善和谐一致的智力或理解力;“以法莲的嫉妒必离开”、“以法莲必不嫉妒犹大,犹大也不扰害以法莲”表示这些人必不彼此敌对。“他们要飞在向海的非利士人的肩头上”表示他们必与那些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人分离;“向海的非利士人”表示那些将信与仁,也就是与生活的良善分离的人;“海”表示天堂的终端,就是它终止的地方;“飞在肩头上”表示弃绝,因而表示使自己分离。

撒迦利亚书:

锡安的女子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女子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必来到你这里;祂是公义和信实。我要为自己把犹大弯紧,我使以法莲充满弓,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撒迦利亚书9:9, 13)

这些话论及主的降临,以及祂在那些处于爱之良善和由此而来的教义真理之人中间建立一个教会。“锡安的女子”和“耶路撒冷的女子”表示在他们中间的教会;必来到,并且公义和信实的“你的王”是主,爱之良善和教义之真理来自祂;“我要为自己把犹大弯紧,我使以法莲充满弓”表示教会将要在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和由此而来的教义之真理的人中间建立;“犹大”在此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以法莲”表示教义之真理,因为“以法莲”表示教会的智力或理解力,“弓”表示真理的教义。至于“弓”表示教义,可参看前文(AE 357a节),那里也解释了这些事物;“锡安之子”就是指这些人。显然,“犹大”在此不是指犹太民族,“以法莲”也不是指以法莲;事实上,主的教会并没有建立在犹太民族中间,因为这个民族不接受它,那时以法莲支派并不存在。

同一先知书:

万军之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羊群,就是犹大家,必使他们如祂荣耀的马摆在阵上。房角石必从他而出,钉子从他而出,战争的弓从他而出。我要使犹大家强盛,拯救约瑟家,使他们居住。因此,他们必如勇士以法莲,他们的心必像饮了酒那样喜乐。(撒迦利亚书10:3–4, 6–7)

此处“犹大家”也表示主的属天国度,属天国度由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组成,“以法莲”表示那些处于来自那爱的教义之真理的人;所有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都处于教义之真理,因为这些人拥有可以说被植入并铭刻在他们心上的真理(参看《天堂与地狱》,25, 26节)。其余的经文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355f, 376d节)。

又:

锡安的女子啊,应当欢乐歌唱;因为看哪,我来要住在你中间。在那日,必有许多民族归附耶和华,作我的子民。耶和华必使犹大作祂自己的产业,就是祂在圣地的份,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撒迦利亚书2:10–12)

很明显,“犹大”在此不是指犹太民族,“耶路撒冷”也不是指耶路撒冷;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那时这个民族已经完全衰落了,后来耶路撒冷也被毁了。然而,经上却说:“耶和华必使犹大作祂自己的产业,就是祂在圣地的份,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因此,“犹大”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耶路撒冷”表示在他们中间的教义方面的教会。

那鸿书: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彼列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被剪除净尽了。(那鸿书1:15)

这些话也论及主。“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表示祂的降临。“守节期,还愿”表示因祂的降临而欢喜,然后敬拜祂;“彼列不再从犹大中间经过;他已被剪除净尽了”表示邪恶必不再与他们同在,因为他们在主里面。这些话不能论及犹太民族,但能论及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这清楚表明“犹大”表示这些人。

玛拉基书: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他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仿佛一个时代的日子或永恒之日和往昔之年。(玛拉基书3:1, 4)

在教会,人们知道,这些话论及主的降临,必在祂面前预备道路的“使者”是指施洗约翰。“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表示那时将有出于对主之爱的良善的蒙悦纳的敬拜,“犹大的供物”表示这种敬拜。很明显,犹太民族和耶路撒冷的敬拜并不蒙悦纳,因为他们不承认主,而是完全弃绝祂。“仿佛一个时代的日子或永恒之日和往昔之年”表示如同古代诸教会的敬拜;“一个时代的日子或永恒之日”表示大洪水之前处于对主之爱的上古教会,“往昔之年”表示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它是一个属灵教会。

433c、约珥书:

到那日,大山要滴新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所有的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从耶和华的家中流出来,浇灌什亭河。埃及必然荒废,以东变为荒废的旷野,都因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又因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但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代代。(约珥书3:18–20)

此处论述的主题也是主的降临,以及那时的新天和新地。“大山要滴新酒”表示一切真理都要来自爱之良善。“大山”表示爱之良善(参看AE 405a–f节);“酒”和“新酒”表示真理(也可参看AE 376a–f节)。“ 小山要流奶子”表示属灵生活要来自对邻之仁的良善;“犹大所有的溪河都有水流”表示必有产生聪明的真理来自圣言的细节。“必有泉源从耶和华的家中流出来,浇灌什亭河”表示必有光照那些处于认知和知识之人的教义之真理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埃及必然荒废,以东变为荒废的旷野”表示虚假原则和自我之爱的邪恶必被摧毁,两者都来自属世人。“都因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又因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表示由于圣言的真理被歪曲,圣言的良善被玷污,他们败坏和摧毁了它们。“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代代”表示圣言和由此而来的纯正真理的教义将在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中间存到永远。这清楚表明,此处“犹大”不是指犹大,“耶路撒冷”不是指耶路撒冷。

同一先知书:

推罗、西顿和非利士人的所有边界哪,我必使报应速速归到你们的头上;你们既然夺取我的银、我的金,又将我可爱的宝物带入你们的庙宇,并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卖给希腊人,使他们远离自己的边界。(约珥书3:4–6)

“推罗、西顿和非利士人”表示那些歪曲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人;“我的银、我的金”表示这些真理和良善,“将它们带入他们的庙宇”表示歪曲和亵渎它们;“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卖给希腊人”表示败坏和歪曲圣言的一切真理和良善;“犹大人”表示圣言的良善,“耶路撒冷人”表示圣言的真理,“希腊人”表示虚假;“远离他们的边界”表示远离真理本身。人若不知道圣言的灵义,可能会以为那些在推罗、西顿和非利士的人把犹大和耶路撒冷人卖给希腊人;但这是一个预言,其中提到的民族表示教会的事物。

耶利米书:

在那些日子,犹大家要和以色列家同行,从北方之地一同来到我赐给你们列祖为业之地。(耶利米书3:18)

这段经文的主题也是主的降临和来自祂的一个新教会。“在那些日子”表示祂的降临;“犹大家和以色列家”表示一个新教会:“犹大家”表示由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形成的教会,“以色列家”表示由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人形成、被称为属灵教会的教会。他们要从北方之地聚集,来到“我赐给你们列祖为业之地”表示他们要从那时他们所处的无知和虚假中走出来,进入教会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和光明;“北方之地”表示一种无知和宗教虚假的状态,“赐给他们列祖为业之地”表示一个处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和光明的教会。这些话论及外邦人,或列族,一个新教会即将由他们形成。众所周知,当主在世时,犹大家和以色列家并没有从迦南地出来;因为那时犹大人就在迦南地,以色列人则分散了。

同一先知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枝子,祂必掌权为王,又必亨通,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在祂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这是祂的名,人必称祂为耶和华我们的义。(耶利米书23:5–6; 33:15–16)

这些话明显论及主;祂是“大卫的枝子”,“祂必掌权为王,必被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在祂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将得救,如前所述。显然,犹大没有得救,以色列也没有被召回,也不可能被召回,以至于安然居住,也就是说,不可能没有来自邪恶和虚假的侵扰。

又:

我必再领以色列回他的住处,让他在迦密和巴珊吃草,他的灵魂在以法莲山上和基列境内得以饱足。在那些日子,那时候,虽寻以色列的罪孽和犹大的罪,却找不到。(耶利米书50:19–20)

这些话也论及主在“以色列”和“犹大”所表示的外邦人当中建立一个教会,经上说以色列被领回他的住处,而犹大的罪却找不到。他们必“在迦密和巴珊,在以法莲山上和基列境内吃草”表示这些人将要被主引领,并在仁之良善上接受教导。

撒迦利亚书:

到那日,我必以惊惶击打一切马匹,以疯狂击打骑马的;我必张开眼睛看顾犹大家。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木柴中的火炉,又如禾捆里的火把,使他们向右向左吞灭四围所有的百姓,却叫耶路撒冷仍住在本处,仍在耶路撒冷。耶和华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撒迦利亚书12:4, 6–7)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前教会的荒废和主对一个新教会的建立。“到那日,我必以惊惶击打一切马匹,以疯狂击打骑马的”描述了前教会的荒废,因为“马”表示人对真理的理解,“骑马的”表示聪明(参看AE 355节)。“犹大家”表示在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中间的教会;论到这个教会,经上说:“主必张开眼睛看顾它。”“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木柴中的火炉,又如禾捆里的火把,使他们向右向左吞灭四围所有的百姓”表示来自地狱的邪恶,以及虚假将被这些人,并在他们中间被驱散。“却叫耶路撒冷仍住在本处,仍在耶路撒冷”表示教会将免受邪恶和虚假的侵扰;“耶和华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表示主将全然拯救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

以赛亚书:

耶和华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话:在末后的日子,耶和华的山必坚立在众山之顶,必被高举过于万岭;所有民族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人民前往,说,来吧,让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到雅各神的家;祂必将祂的道教导我们,我们也要行在祂的路上。(以赛亚书2:1–3)

这些话也论及主将要建立的一个新教会。那时必坚立在众山之顶的“耶和华的山”是指锡安,表示属天教会和属于该教会的人所拥有的对主之爱。“它必在众山之顶,必被高举过于万岭”表示这是教会的首要事物,它要增长并获得力量。“所有民族都要流归这山”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将承认主,并将接近或进入教会,“民族”表示那些处于属天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百姓”表示那些处于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论到后者,经上说:“必有许多人民前往,说,来吧,让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到雅各神的家。”“民族”表示那些处于属天良善的人,“人民或百姓”表示那些处于属灵良善的人(参看AE 331节)。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你的救赎主,从子宫中形成你的,使祂仆人的话语立定,祂使者的谋算成就,对耶路撒冷说,你必有人居住,对犹大的城邑说,你必被建造,其中的荒场我也必兴起。(以赛亚书44:24, 26)

这些话论述的主题也是主的降临,祂是“耶和华你的救赎主,从子宫中形成你的”;祂被称为“救赎主”,是因为祂从地狱中释放;祂被称为“从子宫中形成的”,是因为祂使人重生。“使祂仆人的话语立定,祂使者的谋算成就”表示先知关于祂和人类救赎的预言。“对耶路撒冷说,你必有人居住,对犹大的城邑说,你必被建造”表示那些属于祂教会的人将得救,并在属天教义的真理上接受教导;“耶路撒冷”表示教会,“犹大的城邑”表示属天教义的真理。“其中的荒场我也必兴起”表示摧毁教会的虚假必被抖落。主并不是说,耶路撒冷要有人居住,犹大的城邑要被建造,而是说耶路撒冷将要毁灭,并且众所周知,这事真的发生了。

又:

我必从雅各中领出种,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它,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以赛亚书65:9)

此处“雅各”和“犹大”不是指来自雅各的人民和来自犹大的民族,而是指主将要建立的教会。“雅各”表示处于生活良善的教会,“犹大”表示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的教会;因此,“雅各”表示外在教会,“犹大”表示内在教会。“种”表示仁与信,“众山”表示爱的良善。那些处于仁爱的人被称为“选民”,那些处于来自爱之良善的真理之人被称为“仆人”,故经上说:“我的选民必承受它,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

以西结书:

犹大和以色列地是你的客商,用米匿和彭尼格(pannag)的小麦,蜜、油、乳香与你交易。(以西结书27:17)

这些话论及推罗,推罗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方面的教会,因此“推罗”表示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此处论述了它的商品和交易,它们描述了这些知识或认知是如何获得的,此处则论述了那些从犹大、从以色列地获得的知识或认知。由于“犹大”表示爱之良善,“以色列”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所以经上说要“用米匿和彭尼格的小麦,蜜、油、乳香与它交易”,因为“米匿和彭尼格的小麦”表示所有种类的教会之真理和良善,“蜜”表示属世人中的爱之良善,“油”表示属灵人中的爱之良善,“乳香”表示来自良善的宜人的真理,可参看前文(AE 375节),那里更充分地解释了这些话。当按灵义来理解时,从这一章所提到的商品明显可知,那里提到的不同民族表示什么,因而“犹大”和“以色列”是什么意思,因为商品表明了属灵的含义。

433d、“犹大”不是指犹太民族,这一点可见于以西结书48章,那里论述了将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被分的一个新地,这些支派在那里被提名,那里还提到每个支派将承受哪一部分的地业。关于犹大支派,那里说了很多,经上说“圣所要在它中间” (以西结书48:8–22)。这清楚表明,那里提到的支派不是指这些支派,因为他们当中的十一个支派已经分散了,成了外邦人,他们无法与外邦人区分开,因为他们已经被永远流放了。同样明显的是,那里提到的地不是指一块地,而是指一个教会,因此那里提到的支派表示诸如属于教会的那类事物,“犹大”在那里表示属天教会,或处于对主之爱的教会,故圣所在其中。

诗篇中的“犹大”和“以色列”所表相同:

犹大就成了祂的圣所,以色列成了祂的领土。(诗篇114:2)

“圣所”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自己,在相对意义上表示出于爱之良善对祂的敬拜;“以色列”表示来自这良善的教会真理;由于真理从良善,也就是说,良善通过真理拥有一切能力,所以经上说:“以色列成了祂的领土。”由于“犹大”表示主的属天国度,“以色列”表示主的属灵国度,如前所述,属天国度构成主在天上的祭司职分,属灵国度构成主的王权(参看《天堂与地狱》,24, 226节),所以在圣言中,主被称为“王”,在福音书中被称为犹太人的王(马太福音2:2; 约翰福音18:33, 37; 19:19);主作为“犹太人的王”,表示在从其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故在圣言中,“王”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参看AE 31节)。

耶利米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中间,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书31:27, 31, 33–34)

此处“日子将到”也表示主的降临。因此,意思不是说那时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立新约,而是说要与主将要建立的一个新教会立新约,该教会由“以色列家和犹大家”来表示,律法要放在他们中间,并且要写在心上。众所周知,这种事并未发生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因为他们完全背弃了与主所立的约,今天也是这样。“约”表示通过对主之爱而与主的结合,他们从这个结合既在教义上,也在生活上拥有律法或神性真理在里面,这就是放在他们中间、写在他们心上的律法。“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表示通过属于聪明和情感的真理和良善改造那些属于新教会的人,“种”表示真理,“人”表示聪明,“牲畜”表示情感的良善。下文将说明,牲畜就具有这种含义。

撒迦利亚书:

必有许多人民和众多民族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面。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诸族的一切舌头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太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撒迦利亚书8:22–23)

人若不知道“犹太人”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由此而来的教义真理之人,就很容易被引导相信这些话论及犹太人,论及把他们带到迦南地,而那时其他所有渴望得救的人都要拉住他们的衣襟,祈求被允许与他们同去。但当知道这些话并不论及什么引入迦南地,到那里的耶路撒冷,“犹太人”也不是指那些属于犹太民族的人,相反,“耶路撒冷”表示主将要建立的一个新教会,“犹太人”表示凡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犹太人的衣襟”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时,这一章所讲述的一切细节和这些话的具体含义就都能得知了。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召集外邦人或列族,他们接近或进入教会,“犹太人”表示那些承认并热爱主的人,“拉住他的衣襟”表示从主认识真理的渴望,“从诸族的一切舌头中出来的十个人”表示所有人,无论属于哪个宗教,“十个人”表示全部或所有,“诸族的舌头”表示他们的宗教原则。

由此可见,那些相信到末了的时候,犹太人将皈依主,被带回迦南地的人距离真理何等遥远。这些人还相信圣言中的“地”、“耶路撒冷”、“以色列”和“犹大”是指迦南地,耶路撒冷城,以色列人和犹太民族。那些迄今为止仍如此相信的人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对圣言的灵义一无所知,因而不知道“地”表示教会,“耶路撒冷”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以色列”表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犹大”表示那些属于属天教会的人;也不知道当先知书说把他们引入迦南地时,意思是说把忠实的信徒带到天堂和教会。当主降世时,这种引入也发生了,因为所有生活在仁之良善中,并敬拜一个人的形式下的神之人都被带到天堂。这些人一直被保存在天堂底下,直到主降临,当主荣耀了祂的人身时,他们就被带到天堂。这些人就是预言圣言中论述以色列和犹大人被掳,他们归回本地的许多经文所指的人。在这些经文中,所指的也是那些在主降临之后,将要被带入教会,并由此从地上,不仅接受基督教的地方,还有其它各个地方被带入天堂的人。在论述引入迦南地的经文中(如以下经文:以赛亚书10:21, 22; 11:11, 12; 43:5, 6; 49:10–26; 56:8; 60:4; 61:1–5, 9; 耶利米书3:12–20; 16:15, 16; 23:7, 8; 30:2–11; 31:1–14, 23–40; 33:6–18; 以西结书16:60–62; 20:40–42; 34:11–16; 37:21–28; 39:21–29; 何西阿书3:5; 约珥书2:18–27; 2:32; 阿摩司书9:12–15; 以及别处),以色列、犹大和耶路撒冷就表示前者和后者,或说这两类人。

433e、以下两段经文可以作为犹太人由此说服自己相信,并且基督徒也由此以为犹太民族将要回到迦南地,先于其他人得救的经文的例子。以赛亚书:

他们必将你们一切的弟兄从所有民族中领出来,使他们或骑马,或坐车,坐轿,骑骡子,骑独峰驼,到我的圣山耶路撒冷,作为供物献给耶和华。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样在我面前站立,你们的种和你们的名字也必照样站立。(以赛亚书66:20, 22)

至于这些话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355c, 405e节),那里解释了它们。“新天和新地”表示由那些在主荣耀了人身之后,将要被主拯救的人形成的天堂和教会,如前所述。

同一先知书:

我必向列族举手,向万民竖起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们必将脸伏地,向你下拜,并舔你脚上的尘土。(以赛亚书49:22–23)

这一整章都论述了主的降临和那些接受祂之人的拯救,这从以赛亚书49: 6–9很清楚地看出来。因此,它论述的,不是犹太人的拯救,更不是他们回到迦南地。在上述经文中,所指的不是犹太民族,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清楚看出来:犹太民族是最坏的民族,心里是偶像崇拜者,他们被带回迦南地不是因为内心的任何良善或正直,而是因为向他们的列祖所作的应许;而且,他们没有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只有虚假和邪恶,他们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从迦南地被弃绝和赶走的;这从圣言中描述这个民族的所有经文明显看出来。

摩西在他歌中以这些话描述了犹太民族是什么种类或是何品质,它即将变成什么样,即:它即将变成一个非常坏的民族:

我要向他们掩面,看他们的后裔如何;他们本是极乖僻的一代,没有忠信在里面的子孙。我说,我要把他们分散到最边远的角落,使他们的记念从人那里止息。因为他们是缺乏计谋的民族,他们里面毫无聪明。他们的葡萄树出自所多玛的葡萄树,来自蛾摩拉的田园,他们的葡萄是苦胆葡萄,全挂都是苦的。他们的酒是龙的毒液,是虺蛇残忍的苦胆。这岂不都存放在我这里,封存在我库房中吗?复仇报复属于我。(申命记32:20–35)

这些话描述了在犹太人中间的教会是何性质,即:它处于来自邪恶的可怕、可憎虚假。“他们的葡萄树出自所多玛的葡萄树,来自蛾摩拉的田园”表示他们中间的教会是何品质,“葡萄树”表示教会。“他们的葡萄是苦胆葡萄,全挂都是苦的。他们的酒是龙的毒液,是虺蛇残忍的苦胆”表示他们所拥有的来自邪恶的虚假;“葡萄”表示教会的良善,但“苦胆葡萄”和“全挂苦的”表示来自可怕、可憎虚假的邪恶;“他们的酒是龙的毒液,是虺蛇残忍的苦汁”表示他们的虚假本身;“酒”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而“龙的毒液”和“虺蛇的苦胆”表示源于被歪曲的圣言真理的骇人虚假。圣言的其它部分以同样的方式描述了这个民族(如申命记,士师记,先知书,耶利米书5:20–31; 7:8–34; 9:2–26; 11:6–17; 13:9–27; 19:1–15; 32:30–35; 44:2–24)。这个民族心里是偶像崇拜者,这一点从所引用的经文和其它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在耶利米书:

犹大啊,你神的数目与你城的数目相等;你所筑向巴力烧香的坛,也与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相等。(耶利米书2:28; 11:13)

他们被带回迦南地,不是因为内心的任何良善或正直,而是因为向他们的列族所作的应许,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进去得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耶和华要坚定祂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所以,你当知道,耶和华你的神将这美地赐给你去得着它,并不是因你的义;你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申命记9:5–6)

他们没有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只有虚假和邪恶,这一点从圣言中论述他们的淫行和通奸的地方(如耶利米书3:1–25; 以西结书23:1–49)明显看出来。在圣言中,“淫行和通奸”表示对真理的歪曲和对良善的玷污(参看AE 141, 161节);因此,主说:他们是一个通奸的世代(马太福音12:39; 马可福音8:38);他们装满了假善、罪孽和污秽(马太福音23:27–28);他们因他们的传统而歪曲了圣言(马太福音15:1–6; 马可福音7:1–14)。约翰福音中的这些话更明显: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欲望,你们愿意行。他从起初就是杀人的,不站在真理上,因他里面没有真理。他说谎言是出于自己说的,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者的父。(约翰福音8:44)

“谎言”表示来自邪恶的虚假;“魔鬼”表示一切良善的灭绝;“杀人的”表示一切真理的灭绝;“父”既表示那些来自地狱的人,也表示以前,甚至自最早的时代以来所生活过的那一代人;“出于自己说”表示出于与生俱来的东西说。

他们中间的教会的一切事物就这样被毁了,所以他们被弃绝,这一点从以赛亚书明显看出来:

主万军之耶和华从耶路撒冷和犹大除掉所倚靠的,所仗赖的,就是整个所倚靠的粮,整个所仗赖的水,除掉勇士和战士、审判官和先知、占卜的和长老。耶路撒冷绊跌,犹大仆倒;因为他们的舌头和行为反对耶和华,背叛祂荣耀的眼目。(以赛亚书3:1–2, 8)

“除掉整个所倚靠的粮,整个所仗赖的水”表示除去一切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属灵生命通过这良善和真理而存在;“粮”表示爱之良善,“水”表示信之真理,“所倚靠的,所仗赖的”表示能力,属灵生命的一切事物都来自这些;“除掉勇士和战士”表示除去对邪恶和虚假的一切抵制;“除掉审判官和先知”表示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除掉占卜的和长老”表示一切聪明和智慧;“他们的舌头和行为反对耶和华,背叛祂荣耀的眼目”表示他们教义和生活的一切都完全反对神性真理;“舌头”表示教义,“行为”表示生活,“耶和华荣耀的眼目”表示神性真理;“背叛”表示反对它。

同一先知书:

还能向我的葡萄园做什么呢?请在我与我的葡萄园之间断定是非。我为我的葡萄园所能作的、还有什么没有作到呢?我指望它结出葡萄,倒结了野葡萄;现在我告诉你们,我要向我葡萄园怎样行;我必撤去篱笆,使它被吃尽;拆毁墙垣,使它被践踏;我必使它荒废,不再修剪、不再锄刨,荆棘和蒺藜却要长起来;我也必命云不降雨在其上。(以赛亚书5:3–6)

此处“葡萄园”表示这个民族中间的教会;“我指望它结出葡萄,倒结了野葡萄”表示在这个民族中间有虚假之邪恶取代了教会的真理之良善;“ 撤去篱笆,使它被吃尽;拆毁墙垣,使它被践踏”表示对良善和真理方面的教会的摧毁,以至于邪恶和虚假闯进来,这些邪恶和虚假就是那要长起来的“ 荆棘和蒺藜”;“ 我必命云不降雨在其上”表示他们不再接受出于天堂通过圣言而来的真理和良善。

433f、以赛亚书(7:17–19等)和耶利米书(1:15),以及其它许多经文也论述了这个民族中间的教会的毁灭。因此,这个民族被赶出了迦南地,首先被赶出来的是以色列民族,后来被赶出来的是犹太民族;这是因为迦南地表示天上的迦南,也就是天堂和教会。出埃及记32–33章在内义上充分描述了这些民族中的每一个的品质,那里论述了他们为自己所造的金牛犊,耶和华因此威胁要灭绝他们,从摩西那里再兴起一代(这一切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中的解释,AC 10393–10512, 10523–10557节)。

《创世记》38章也在内义上描述了犹太民族的品质或秉性,这一章论述了他们的起源,即他们起源于一个迦南女子,以及与儿媳的淫行。因为这个民族有三支,一支来自犹大为自己取为妻子的迦南女子,两支来自他的儿媳他玛,他与他玛如同与妓女那样同寝。这些事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中的解释(AC 4813–4930节)。

论到加略人犹大的话也描述了这个民族的品质或秉性,因为他代表教会方面的犹太民族。主的十二门徒代表总体上主的教会,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代表它的某种普遍、本质成分,加略人犹大则代表诸如在犹太人中间的那种教会。除此之外,关于这个民族的细节可参看《属天的奥秘》,这些细节如下:一个代表性教会在犹太民族中间建立,但这个民族本身并没有教会(AC 4899, 4912, 6304节)。因此,就这个民族本身而言,有一个教会的代表,但没有真正的教会(AC 4281, 4288, 4311, 4500, 6304, 7048, 9320, 10396, 10526, 10531, 10698节)。以色列和犹太民族不是被拣选的,而是被接受,以代表一个教会,这是由于他们列祖的坚持,并且摩西也坚持想要它(AC 4290, 4293, 7051, 7439, 10430, 10535, 10632节)。他们的敬拜纯粹是外在的,没有任何内在的敬拜(AC 1200, 3147, 3479, 8871节)。他们根本不知道敬拜的一切内在事物,也不想知道(AC 301–303, 3479, 4429, 4433, 4680, 4844, 4847, 10396, 10401, 10407, 10694, 10701, 10707节)。他们以哪种方式关注敬拜、教会和圣言的内在事物(AC 4865节)。他们那属于思维和情感的内层是肮脏的,充满对自我和世界的爱,充满贪婪(AC 3480, 9962, 10454–10457, 10462–10466, 10575节)。因此,教会的内在事物没有透露给他们,因为他们会亵渎这些事物(AC 2520, 3398, 3479, 4289节)。圣言完全向他们关闭了,现在仍如此关闭(AC 3769节)。他们从外面,而不是从里面看圣言(AC 10549–10551节)。因此,当他们在敬拜中时,他们的内在是关闭的(AC 8788, 8806, 9320, 9377, 9380, 9962, 10396, 10401, 10407, 10492, 10498, 10500, 10575, 10629, 10694节)。然而,这个民族在保持一个神圣外在上胜过其他所有民族,尽管内在是关闭的(AC 4293,4311, 4903, 9373, 9377, 9380节)。那时他们的状态(AC 4311节)。他们被保存是为了原文圣言,因为他们能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中(AC 3479节)。他们的神圣外在被主奇迹般地提升到天堂,敬拜、教会和圣言的内层以这种方式在那里被感知到(AC 3480, 4307, 4311, 6304, 8588, 10493, 10499, 10500, 10602节)。为成就这一点,他们被外在手段强迫去严格遵守外在形式上的仪式和律例(AC 3147, 4281, 10149节)。由于他们处于没有内在的神圣外在的能力,他们能代表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AC 3479, 3881, 4208, 6306, 6589, 9377, 10430, 10500, 10570节)。然而,他们自己却没有被他们所代表的神圣事物影响(AC 3479节)。进行代表的那个人是何品质无关紧要,因为代表关注所代表的事物,而不是进行代表的这个人(AC 665, 1097, 1361, 3147, 3881, 4208, 4281, 4288, 4292, 4307, 4444, 4500, 6304, 7048, 7439, 8588, 8788, 8806节)。这个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坏,新旧约圣言都描述了他们的品质或秉性(AC 4314, 4316, 4317, 4444, 4503, 4750, 4751, 4815, 4820, 4832, 5057, 5998, 7248, 8819, 9320, 10454–10457, 10462–10466节)。犹大支派陷入了比其它支派更糟糕的邪恶(AC 4815节)。他们出于何等残忍的快乐来对待各个民族(AC 5057, 7248, 9320节)。这个民族心里是偶像崇拜者,比其他民族更敬拜别神(AC 3732, 4208, 4444, 4825, 5998, 6877, 7401, 8301, 8871, 8882节)。就这个民族本身而言,他们的敬拜也是偶像崇拜,因为这敬拜是外在的,没有任何内在(AC 4281, 4825, 8871, 8882节)。他们只敬拜耶和华这个名(AC 6877, 10559–10561, 10566节);并且仅仅因为神迹(AC 4299节)。那些以为犹太人在教会结束时要皈依,被带回迦南地的人大错特错了(AC 4847, 7051, 8301节)。关于这个事实,从圣言中引用的许多经文必须根据内义来理解,因而不能根据字面来理解(AC 7051节)。外在意义上的圣言由于这个民族而被改变了,但内在意义上的圣言并未改变(AC 10453, 10461, 10603, 10604节)。耶和华照着他们的品质从西乃山上以吞灭的烈火、密云、如同火炉冒出的烟向他们显现(AC 1861, 6832, 8814, 8819, 9434节)。主照着各人的品质向各人显现,向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显为复活和再造的烈火,向那些处于邪恶的人显为吞灭的烈火(AC 934, 1861, 6832, 8814, 8819, 9434, 10551节)。这个民族的一个起源来自迦南女子,其它两个起源来自与儿媳的淫行(AC 1167, 4818, 4820, 4825, 4874, 4899, 4913节)。这些起源表示他们与教会的结合是何性质,即它就像与迦南女子、通过淫行与儿媳的结合(AC 4868, 4874, 4899, 4911, 4913节)。关于他们在来世的状态(AC 939, 940, 5057节)。由于这个民族尽管具有这种性质和秉性,却仍代表教会,圣言在这个民族中间写成,并涉及它,所以神性属天事物由他们的名字来表示,如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法莲、约瑟和其余的名字。“犹大”在内义上表示属天之爱和主的属天国度方面的主(AC 3654, 3881, 5583, 5603, 5782, 6363节)。其中论述主的以色列论到犹大的预言(创世记49:8–12)得到解释(AC 6362–6381节)。犹大支派和犹太表示属天教会(AC 3654, 6364节)。十二支派代表,因而表示整体上爱与信的一切事物(AC 3858, 3926, 4060, 6335节);因而也代表并表示天堂和教会(AC 6337, 6637, 7836, 7891节)。他们的含义取决于他们被提名的顺序(AC 3862, 3926, 3939, 4603等, 6337, 6640节)。十二支派被分为两个国,好叫犹太人可以代表属天国度,以色列人代表属灵国度(AC 8770, 9320节)。“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种”表示教会的良善和真理(AC 3373, 10445节)。

434a、“流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来自这爱的真理之光,以及所有处于这光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这从“流便支派”、“一万二千”和“受印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流便支派”是指那些处于真理之光的人(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一万二千”是指所有事物和所有人(对此,参看AE 430节) ,在此也指所有处于来自对主之爱的良善的真理之光的人,这爱由“流便支派”来表示(如刚才所示,AE 433节);“受印的”是指那些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对此,参看AE 427a, 433a节)。前面说明,在圣言中,以色列十二支派代表、因而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每个支派都表示教会的某种普遍本质成分,“犹大”表示对主之爱;但“流便”表示来自这爱的光,这一点可见于下文。

“流便”,因而以他命名的支派,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在预见或预知方面的主,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属灵的信和对真理的理解,在外在意义上表示看见。“流便”因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信和理解,故也表示真理之光,因为信从真理之光存在,理解力被它光照;事实上,哪里有真理之光,哪里就有理解和信。

“流便”或流便支派与使徒“彼得”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十二使徒和以色列支派一样,都代表教会的一切事物,每个使徒都代表教会的某种普遍本质成分。彼得因与流便具有相同的代表,所以是第一个使徒,正如流便是雅各的第一个儿子。“彼得”表示在光中的真理,以及信(参看AE 9, 411节)。

流便是雅各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在圣言的大多数经文中,以他来称呼的支派第一个被提名,因为他是头生的或长子;在圣言中,“头生的”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或也可说,在光中的真理,因而表示来自仁的信。在人看来,信和属于信之物似乎是首先的,因为它通过听觉进入记忆,并从记忆中被召唤出来进入思维;一个人通过内在视觉看见和感知他所思想的东西,先被看见和感知到的东西是首先的,但只是表面上,而非实际上的。实际上,良善是头生的,或教会的第一事物或第一成分,因为真理从良善存在,良善在真理中形成它自己,并通过真理使自己变得可见,因而真理是形式上的良善。这就是为何说真理来自良善,信来自仁,因为凡来自某种事物之物都是成像或在一种形像中的这个事物;就本身而言,真理就是所形成和生出的良善;因此,这就是“头生的或长子”在圣言灵义上的含义。此外,对婴孩来说,纯真之良善是主首先赋予的事物,人首先凭此良善而成为一个人。

由于良善属于爱,而人不反思他的爱,却反思他来自记忆的思维,还由于良善在形成真理之前,没有任何品质,凡没有品质的东西都不会被感知到,所以人们不知道良善是首先的,是头生或长子的。事实上,良善首先在人里面由主形成,并通过真理被生出来,良善以自己的形式和肖像而在这些真理中。

此外,必须知道的是,人在婴儿和童年时期从圣言,由此而来的教义,以及讲道中所接受的真理的确看似真理,却仍不是与他同在的真理;它们只是像没有核仁的外壳,或像没有灵魂和生命的身体或脸的形式。直到在意愿中被接受,这些真理才变成真理,因为那时它们第一次被人接受,并开始活在他里面。事实上,意愿才是这个人自己,一切良善都属于意愿,一切真理都属于由此而来的理解力。由此可见,为何表示对主之爱的良善的犹大支派在此首先被提名,然后表示来自这良善、在光中的真理的流便支派被提名。

要知道,有真理在其中显现的一切光都来自从主而来的天堂之光;天堂之光来自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天堂之光是形式上的神性良善。在天堂,这两者为一,并被天使作为一体来接受。人也必须作为一体来接受,好叫他可以与天使交流。《属天的奥秘》一书充分解释了这些事,大致是:当人正在重生时,真理占据第一位,良善占据第二位,但这是表面上的,而非实际上的;不过,当他已经重生时,良善占据第一位,真理实际上明显占据第二位(AC 3324, 3325, 3330, 3336, 3494, 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701, 4243, 4245, 4247, 4337, 4925, 4926, 4928, 4930, 4977, 5351, 6256, 6269, 6273, 8516, 10110节);因此,良善是重生的首先和末后(AC 9337节)。由于当人正在重生时,或也可说,当他正在变成一个教会时,真理看似占据第一位,良善占据第二位,所以由于这种表象,教会的长子或头生的,是信之真理,还是仁之良善,成了古人当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AC 367, 2435节)。仁之良善实际上是教会的长子或头生的,而信之真理仅表面上是(AC 3325, 3494, 4925, 4926, 4928, 4930, 8042, 8080节)。在圣言中,“头生的或长子”表示教会的第一成分,该成分具有优先权和优势(AC 3325节)。因此,主被称为“头生的”,因为一切爱、仁与信之良善都在祂里面,并来自祂(AC 3325节)。

由于真理表面上占据第一位,所以流便是头生的,并因“看见”而得名,这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利亚怀孕生子,就给他起名叫流便,因为她说,耶和华看见我的苦情,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创世记29:32)

尽管这些是历史事实,但它们却包含灵义。圣言中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都来自灵界,因为它来自主;当这些属灵事物从天堂降至自然界时,它们穿上相对应的属世意义,也就是圣言的字义。因此,雅各儿子的出生表示属灵的出生,这些出生描述了当主正在重生人时,良善与真理如何在他里面出生。这就是为何“利亚怀孕生子”表示属灵的怀孕和出生;“就给他起名叫流便”表示它的品质;“她说,耶和华看见”在至高意义上表示预见,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信,在内层意义上表示理解,在外在意义上表示看见,在此表示来自主的信;

“我的苦情”表示到达良善的状态;“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示真理之良善由此而来。《属天的奥秘》(3860–3866节)解释了这些话。

434b、在原文,流便表示看见,“看见”在灵义上表示信和对真理的理解,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预见。这一点从《属天的奥秘》关于观看和看见的含义所说的清楚看出来,那里说明:“看见”在论述主的至高意义上表示预见(AC 2807, 2837, 2839, 3686, 3854, 3863, 10428节);“看见”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信,因为属灵的看见是出于信的看见,属于信的事物是灵界的视觉对象(AC 897, 2325, 2807, 3863, 3869, 5400, 10705节);“看见”表示理解并感知真理(AC 2150, 2325, 2807, 3764, 3863, 3869, 10705节);内在视觉是理解力,这视觉通过肉眼观看;理解力的视觉来自天堂之光(AC 1524, 3138, 3167, 4408, 5114, 6608, 8707, 9128, 9399, 10569节)。

“流便”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或来自仁的信,这一点从他在田里寻见,并给了他母亲的风茄明显看出来,对此,经上在摩西五经如此记着说:

割麦子的日子,流便出去,在田里寻见风茄,拿来给他母亲利亚。拉结对利亚说,请你把你儿子的风茄给我吧。利亚对拉结说,你夺了我的男人还算小事吗?你又要夺我儿子的风茄吗?拉结说,为你儿子的风茄,今夜他可以与你同寝。到了晚上,雅各从田里回来,利亚出来迎接他说,你要与我同寝,因为我实在用我儿子的风茄把你雇下了。那一夜雅各就与她同寝。她就怀孕,给雅各生了一个儿子,叫以萨迦。(创世记30:14–18)

人若不知道“风茄”表示什么,也不知道“流便”、“雅各”、“利亚”和“拉结”代表什么,就无法理解这些事为何发生,又为何被记录在圣言中。但可以看出,它们包含并未出现在字义上的某种神性事物在里面,因为它们在圣言中,圣言中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都是神性。包含在这些话里面的神性从灵义明显看出来;在灵义上,“风茄”表示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流便”代表来自良善的真理;“雅各”代表真理方面的教会;“利亚”和“拉结”代表良善方面的教会,但“利亚”代表外在教会,“拉结”代表内在教会。因此,流便所寻见的“风茄”表示真理与良善的婚姻。构成内在教会的,正是内在人或属灵人里面真理与良善之间的这种婚姻;由于构成外在教会的真理首先在外在人或属世人中被赐予,所以风茄先被流便寻见,流便代表来自良善的真理。这些风茄先是给了他母亲利亚,利亚代表外在教会;但后来利亚把它们给了代表内在教会的拉结,以便利亚可以与雅各同寝。《属天的奥秘》(3940–3952节)对这些事的解释更充分。

434c、由于“流便”代表来自良善的真理,或来自仁的信,所以正是他劝他的弟兄们不要杀约瑟,想救他脱离他们的手;当发现约瑟不在坑里时,他极其悲伤(创世记37:21–22, 29–30)。《属天的奥秘》(4731–4738, 4751–4766节)解释了这一切。

由于“流便”或他的支派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或来自仁的信,所以流便支派在旷野的营在南边,南边的营被称为流便营(民数记2:10–16)。以色列各支派的安营代表对天上天使社群的安排,天使社群照着他们在良善与真理上的状态而住在各个方位上(参看AE

422a节)。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光的人住在那里的西部;流便支派因代表来自良善的真理,或在光中的真理,所以在南边安营。

由于流便支派所代表的来自良善的真理在属世人中,所以赐给流便支派的产业在约旦河之外(参看民数记32:1–42; 申命记3:12–20; 约书亚记13:1–33; 18:7)。因为在圣言中,“迦南地”代表、因而表示教会。约旦河之外的迦南地区表示外在教会,约旦河这一边的地区代表内在教会,而约旦河是它们之间的边界。构成教会的,正是来自良善的真理,或来自仁的信;属世人中来自良善的真理构成外在教会;由于流便支派代表教会的这一成分,所以约旦河之外的产业被赐给这个支派。下文会解释为何约旦河之外的产业也被赐给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

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在约旦河边所筑,并且这些支派与其它支派因此发生冲突的坛就代表,并在灵义上描述了这两个教会,即外在教会与内在教会的结合,该结合就像属世人与属灵人的结合;但经上说,这坛乃是为作证据,证明他们虽住在约旦河之外,但仍与其它支派一样侍奉耶和华;因此,他们称那坛为证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约书亚记22:9–34)。因为“约旦河”表示教会的外在与内在之间的媒介;“约旦河这边的迦南地”表示内在教会,“约旦河之外的地”表示外在教会,这也由流便、迦得和玛拿西支派来代表,他们在那里有自己的产业;而那坛表示两个教会的共同敬拜,因而表示由此的结合。

“流便”表示属世人中的真理,这一点也可从底波拉和巴拉在士师记中的预言明显看出来:

在流便地区有内心的大章程。你为何呆在篝火旁听羊群刺耳的咩叫?在流便地区多有内心的探寻。基列在约旦河外居住。(士师记5:15–17)

没有人能理解这些话,除非他知道这个预言论述了什么,以及“地区”、“流便”、“篝火”、“羊群的咩叫”和“基列”表示什么。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处于一种荒废状态下的以色列人当中的教会。“流便地区”表示属世人中的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篝火”表示那里的认知和知识或科学;“羊群的咩叫”表示由此的感知和思维;“基列”表示属世人。当知道这一切时,这些事物在灵义上是什么意思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即:当教会被摧毁时,属世人和其中所包含的事物就与属灵人分离了,尽管它应当与属灵人结合;当它结合时,那里就有来自良善的真理,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一场争战就通过这些真理发生;因为属世人必须从属灵人与它们争战。“内心的章程和内心的探寻”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这些真理从属灵人而在属世人中,“心”表示爱之良善,“内心的探寻”表示由属灵人中的良善在属世人中所决定和安排的一切事物。这些话论及流便,是因为流便支派住在约旦河之外的基列;当底波拉和巴拉与西西拉争战时,该支派并未与他们联合,只有以萨迦和西布伦支派与他们联合;因为“西西拉”在灵义上表示摧毁教会的来自邪恶的虚假。

在摩西五经,“流便”表示真理之光和由此而来的对圣言的理解:

愿流便存活不至死亡;然而,他的人却是一个数目。(申命记33:6)

此处“流便”表示在天堂之光的光照下,对圣言的理解;由于只有极少数人接受这种光照,所以经上论到流便说“然而,他的人却是一个数目”,“数目”表示很少和少数。

434d、“流便”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或来自仁的信,这一点也可从反面意义明显看出来,经上也在反面意义上提到他。“流便”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与良善分离的真理,或与仁分离之信。没有良善的真理不是真理,只在表达和声音上是,因为它只是居于属世人的记忆中的知识或科学,因而只在这个人的入口处,却不在他生命中他的里面。属世人的记忆只是他的入口,真理不会变成他里面的真理,直到他意愿并实行它;那时它才第一次进入并接受生命;在此之前,天堂之光不会流入并光照。与仁分离之信也是这种情况,因为真理属于信,良善属于仁。

“流便”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与仁分离之信,这一点可从他与他父亲的妾辟拉通奸明显看出来,对此,摩西五经如此描述:

以色列住在以法他-伯利恒地的时候,流便去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以色列也听见这事。(创世记35:22)

“以法他-伯利恒”表示属灵教会,该教会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或来自仁的信;流便的通奸表示对来自信之真理的仁之良善的弃绝。当真理不与它自己的良善,也就是仁之良善结合时,它就被亵渎了,因为那时它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结合,这是通奸。所有通奸(利未记18:6–23列举了通奸的众多种类)都对应于良善与真理的通奸。流便所犯的通奸罪对应于与仁分离之信,这一点已经通过在灵界耳闻目睹的事向我显明和证实了,在那里可以感知到一种通奸的气场从那些在教义和生活上将仁和信分离的人身上发出来。

由于“流便”也表示这一点,所以他父亲夺走了他的长子名分,把它归给了约瑟和他的儿子。流便被夺走了长子名分,这一点从他父亲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流便哪,我的长子,你是我的力量,我能力的开始,本当大有尊荣,权力超众。但你如水一样轻或反复无常,必不得超越;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玷污了它;他上了我的榻。(创世记49:3–4)

“流便我的长子”表示表面上占据第一位的信,或由良善所生的真理;“你是我的力量,我能力的开始”表示良善通过它拥有能力或潜能,真理拥有它的初始能力或潜能。“大有尊荣,权力超众”表示荣耀和能力或权柄由此而来。“如水一样轻或反复无常”表示与仁分离之信不是如此;“必不得超越”表示这种信既没有荣耀,也没有能力或权柄。“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表示因为与仁之良善分离的信之真理形成一种污秽的结合;“玷污了它”表示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以及由此而来的邪恶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亵渎;“他上了我的榻”表示对属世人中的属灵良善的污染。不过,《属天的奥秘》(6341–6350节)充分解释了这些事。

因此,长子名分归给了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这一点由父亲以色列对约瑟说的这些话来表示:

我未到埃及以先,你在埃及地所生的两个儿子,现在他们是我的;以法莲和玛拿西正如流便和西缅一样是我的。(创世记48:5)

历代志上:

流便本是长子;但他玷污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以色列的儿子约瑟的儿子。(历代志上5:1–2)

因为在圣言中,“以法莲”与“流便”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在光中的真理。经上说“以法莲和玛拿西正如流便和西缅一样是以色列的儿子”,是因为“流便”表示对真理的理解,“西缅”表示对真理的意愿,与“以法莲”和“玛拿西”所表相同。由此可见,在圣言中,“流便”表示教会的哪种普遍本质成分。

435a、“迦得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这从“迦得支派”和“受印的有一万二千”的含义清楚可知:“迦得支派”是指生活的良善(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是指所有这样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如前两个章节所解释的。在从圣言说明“迦得”和以他命名的支派的代表之前,先要说一说何谓此处“迦得支派”所代表的生活良善。生活良善既有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也有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又有来自一个属世源头的。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生活良善是从对主之爱的良善通过来自这良善的真理而来的生活良善;生活良善是这些的结果。此处“迦得支派”所表示的,就是这种生活良善;因此,它被称为“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也就是说,它从“犹大支派”所表示的对主之爱的良善通过“流便支派”所表示的来自这良善的真理而来。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生活良善是从对邻之仁的良善通过来自这良善的真理而来的生活良善;这种生活良善由“玛拿西”来表示。

以色列十二支派在此分为四类,每一类都有三个支派。在一个系列中的三个支派表示诸如从开始到结束,或从头到尾完全构成由第一个支派所表示的教会普遍本质成分的那类事物。首先被提名的三个支派,即犹大、流便和迦得支派,表示那些完全构成属天良善的事物;但接下来的三个支派,即亚设、拿弗他利和玛拿西支派,则表示那些完全构成属灵良善的事物。再接下来的支派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三样事物完全构成并形成每一种普遍本质成分,即爱之良善、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和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生活良善是其它两者的结果;因为除非有生出来的第三个,否则前两个都不存在;换句话说,除非有生活良善,否则爱之良善和来自这良善的真理都不能存在。这三者就像最终原因,有效的原因和结果。爱之良善是最终原因,来自这良善的真理是有效原因,或说良善通过它被带入结果,生活良善则是结果,前两个原因存在于结果中;这些原因是不存在的,除非有一个结果使它们可以存在并持续存在于其中。再者,这三者就像心跳、肺呼吸和身体动作;这些构成一体。因为如果身体不行动,或不让自己付诸行动,如当人死亡时的情形,那么其它两者就会停止。爱之良善,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和生活良善也一样。爱之良善就像心,并且在圣言中也由“心”来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就像肺,在圣言中也由“气息或灵”和“灵魂”来表示;生活良善就像身体,其它两者在其中行动和生活。这三样事物同样在拥有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当这三者一起存在时,就有一个完全的形成,或说形成是完整的。

首先解释一下“迦得”或“迦得支派”表示什么。“迦得”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全能和全知方面的主;在内在意义上表示真理之良善,在外在意义上表示由此而来的作为,也就是生活的良善。“迦得”具有这些含义,是因为圣言的每个部分和细节都有一个至内在意义,一个内在意义和一个外在意义在里面。唯独主在至内在意义中,因至内在意义论述祂,论述祂荣耀祂的人身、按秩序安排众天堂、征服众地狱,并凭祂自己建立教会。因此,每个支派在至内在意义上都表示主的某种属性和作为方面的祂;而内在意义论述天堂和教会,并教导教义。但外在意义上的圣言就是它在字义上的样子。圣言有三层意义,因为天堂有三层;至内在意义或属天意义是给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是给中间或第二层天堂的,外在意义或属灵-属世意义是给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的。

在启示录提到十二支派的这段经文中,“迦得支派”表示生活的良善,因为按顺序它跟在犹大和流便之后,“犹大”表示爱之良善,“流便”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因此“迦得”表示生活的良善。因为生活的良善从爱之良善通过来自这良善的真理而拥有存在;生活的良善按顺序排在第三位,因为它是前两者的结果,如前所述。

435b、由于生活的良善是属世人的良善,所以约旦河之外的产业给了迦得支派,也给了流便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约旦河之外的地表示外在教会,如前所示,从属世人发出的事物属于外在教会。就本身而言,教会本身在内在人或属灵人中;但外在教会在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然而,这些必须像原因和结果那样行如一体。

约旦河之外的产业给了迦得支派,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约旦河之外的产业,就是放牲畜的地方,给了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给予的条件是,他们要带兵器与其余的人过河,占领迦南地。(民数记32:1–42; 34:14)

申命记:

从基列到亚嫩河河内和边界,直到雅博河,就是亚扪人的边界,我给了流便人和迦得人;又将平原,约旦河,从基尼烈直到海,平原,就是盐海的边界,东边的毗斯迦泉底下,都给了他们。(申命记3:16–17)

约书亚记:

摩西给迦得人定的边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面前的亚罗珥;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约书亚记13:24–28)

“迦得”的含义仅从圣言中提到迦得的经文就可以看出来,但从给迦得支派为业的地也可以看出来,无论这些地在圣言中的哪个地方被提及,如希实本,雅谢,拉巴,拉抹·米斯巴,亚嫩河,基尼烈,毗斯迦泉,以及其它许多地方。没有人能知道这些地在灵义上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流便、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的含义,这些地给他他们为业;因为他们表示诸如这些支派在广义和狭义上所表示的那类事物。

如耶利米书:

论亚扪人:以色列没有儿子吗?没有后嗣吗?他们的王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因此,看哪,日子将到,我必使人听见攻击亚扪人的拉巴的战争警报;拉巴必成为一堆废墟,她的女儿必被火焚烧,以色列必承受他们为业。希实本哪,你要哀号,因为艾城已被毁灭;拉巴的女儿啊,你们要呼喊,要腰束麻布,要哀哭,要在城墙内跑来跑去,因为他们的王,他的祭司和首领都必一同流亡。(耶利米书49:1–3)

除非人知道“迦得”和“以色列”表示什么,否则他不可能知道此处“亚扪人”、“希实本”和“拉巴”表示什么。因为拉巴,希实本和亚扪的一半地给了迦得支派为业;因此,这些地表示具体的诸如迦得总体上所表示的那类事物;因为经上说:“亚扪人的王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圣言中所有的地名、地区名、城名、河名和人名都表示教会的事物。此处“迦得”表示遵行教义之真理的生活良善;“以色列”表示真理方面的教会;“亚扪人”表示对真理的歪曲;“希实本”表示属世人中真理的结实;“拉巴的女儿”表示属世人中对真理的情感,“艾城”表示真理的教义。当知道这些事物时,整段经文的灵义在以下系列中就会看到:“攻击亚扪人”表示反对歪曲真理;“以色列没有儿子吗?没有后嗣吗”表示教会没有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吗?“以色列”表示教会,“他的儿子”表示真理,“后嗣”表示真理之良善;“他们的王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表示被歪曲的真理为何摧毁了生活良善,又为何扭曲了教导生活良善的教义呢?“看哪,日子将到,我必使人听见攻击亚扪人的拉巴的战争警报;拉巴必成为一堆废墟”表示对这教义的摧毁,或对被歪曲的真理的摧毁,以及对那些处于其中之人的摧毁;“她的女儿必被火焚烧”表示对这教义的情感必成为对邪恶的欲望;“以色列必承受他们为业”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要灭亡;“希实本哪,你要哀号,因为艾城已被毁灭”表示不再有来自良善的真理的任何结实,因为真理的教义被摧毁了;“拉巴的女儿啊,你们要呼喊,要腰束麻布,要哀哭”表示不再有对真理的任何情感;“要在城墙内跑来跑去”表示出于虚假的思维和生活;“因为他们的王必流亡”表示因为真理已不复存在;“他的祭司和首领一同”表示良善和良善之真理都不复存在了。这清楚表明,“迦得为业之地”表示具体的“迦得”总体上所表示的那些事物,圣言中提到的地的含义可从它们被给予为业的支派的含义得知。以西结书(48:27)所说的要给迦得支派为业的地表示某种其它事物;显然,所指的,不是迦得支派,而是诸如迦得所表示的那种教会成分,因为那时没有迦得支派,将来也不会有。

“迦得”表示来自教义之真理的生活良善,这一点从摩西对该支派的祝福明显看出来:

他论迦得说,给迦得宽度的受到祝福;他住如狮子,他撕裂膀臂,连头顶也撕裂,他为自己看上初熟的果子;因那里有隐藏的立法者的份;百姓的头从那里来;他施行耶和华的公义,和祂与以色列所立的典章。(申命记33:20–21)

在这些话中,“迦得”描述了遵行来自圣言的真理的生活良善,以及进入该良善的天堂流注。“给迦得宽度的受到祝福”表示来自主进入这良善的真理流注;“宽度”表示真理,“迦得”表示生活的良善,“祝福”表示主自己。“他住如狮子”表示免受虚假伤害;“他撕裂膀臂,连头顶也撕裂”表示被外在和内在的真理滋养,因为在献祭时,“膀臂”和“头顶”就具有这种含义;“他为自己看上初熟的果子”表示这些真理来自首要事物;“因那里有隐藏的立法者的份”表示隐藏在其中的神性的真理;“百姓的头从那里来”表示由此而来的聪明;“他施行耶和华的公义”表示由此而来的善行;“祂与以色列所立的典章”表示由此而来的教会真理。

“迦得”表示生活良善,是因为他因希伯来词语“军队”而得名(参看创世记30:10–11),在希伯来语,“迦得”表示军队,“军队”在灵义上表示作为或行为;生活的良善在于行善,也就是作为或行为(对此,参看《属天的奥秘》,3934节)。至于在他父亲以色列给出的祝福中,在摩西五经中,这祝福如下:迦得,必有一支军队毁坏他;他必毁坏脚跟(创世记49:19),“迦得”表示什么,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403–6406节)中的解释;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表示什么,也可参看这本书(AC 6405节),即:

你们是那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迦得摆桌子,给弥尼盛满奠祭的人。(以赛亚书65:11)

436、由此可见,首先被提名的三个支派,即“犹大、流便和迦得”支派具体表示什么,以及整体上表示什么。因为在圣言中,人名和地名表示事物,不仅每一个单独表示它自己的事物,而且它们整体上表示在一个系列中的某种事物。这三个名字,即犹大、流便和迦得所表示在一个系列中的事物是,所有处于对主之爱,并由此处于真理,通过真理处于生活良善的人都在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因为这些人的三个生命层级都打开了;至内在层级是对主之爱所居之地,中间层级是来自这良善的真理所居之地,终端层级是生活的良善所居之地。每个人都有三个生命层级在里面;在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里面,至内在层级是打开的,因为这个层级在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里面直接从主那里被打开;事实上,通过爱才有结合,因而有接受;因此,他们处于一切真理,在自己里面看见这些真理,并通过它们处于生活的良善。每位天使都有三个生命层级在里面(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3, 34节);对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来说,第三个层级是打开的(HH 208, 209节);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是何品质(HH 24–26, 267, 270, 271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