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9-22节)
9这些是挪亚的后代;在他那个世代,挪亚是个公义且完全的人;挪亚与神同行。10挪亚生了三个儿子,闪、含、雅弗。11地在神面前败坏,地满了强暴。12神观看地,看哪!是败坏了;在地上,所有肉体都败坏了自己的道路。13神就对挪亚说:“所有肉体的终结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因他们的缘故满了强暴,看哪,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14你要为自己造一只歌斐木的方舟,你造这方舟要有隔间,它的内外要遮盖石漆。15你要这样制造它:方舟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16你要为方舟制作一个窗,在顶部将其完成到一肘;方舟的门要开在它的侧面;你造它要分底层、第二层和第三层。17看哪!我要使洪水临到地上,来毁灭天下所有肉体,在其中有生命之灵的;所有在地里的都将死去。18我将与你立我的约;你将进入方舟,你和你的儿子们,你的妻子和你儿子们的妻子们,和你一起。19一切活物,所有肉体,每样两个,你要带进方舟,好和你一同活着;有公有母。20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土地的一切爬物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21你要为自己从所有可吃的食物中取些来;聚集到你那里,好作你和他们的食物。”22挪亚就照神命令他的一切去做了,确实这样做了。
概览(9-22节)
599、讨论的是被称为“挪亚”的教会在重生之前的状态。
600、描述了这个教会的人,他们具有能够被重生的特质(9节);但从中产生了三类教义,即“闪、含、雅弗”(10节)。
601、来自上古教会的其他人因为他们那些恐怖的信念和丑恶的欲望无法重生(第11,12节);由此而自行毁灭(13节)。
602、被称为挪亚的教会的人则不同,他们被描述为方舟(14节)。他们的余剩以尺寸来描述(15节)。他们在理智特质上通过窗、门和室来描述(16节)。
603、他们会被保留下来,而其他人因邪恶与伪谬的泛滥而灭亡(17节)。
604、与他们同在的真理和良善得以拯救(18节);也就是说,但凡属于理智的和但凡属于意志的,要通过重生被保守(19、20节);为了接受重生,已做好准备(21节);事实上也是这样发生的(22节)。
内义(9-22节)
605、现在的主题是一个被称为挪亚的新教会的形成;它的形成被描述为各种活物被带进方舟。然而,在新教会被兴起之前,就像往常一样,教会中的人必须经历许多试探,在此被描述为方舟被漂起、摇荡和在洪水水面上的耽搁。他们最终转变为真正属灵人,并获得解放,被描述为洪水的退去以及之后的一些事。
若只是固执于字面意义,无人能看出这层含义。主要原因在于所有这些元素连起来构成了一个故事,所呈现的画面让人以为是一个历史事件。然而,这正是那个时代的书写方式,让他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将所有事物包装在象征符号之中,并把这些整理成一个历史故事;故事线索越连贯,就越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可见,那个久远年代的人们并不像现代人那样沉迷于知识的积累,而是更倾向于深思,由此产生了这种富有想象力的书写内容。这便是古人的智慧。
606、“洪水”和“方舟”以及与之相关的描述,象征着重生以及重生前的种种试炼,这一点在当今的一些学者中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也常将重生和试探比喻为洪水。
607、下面将介绍那个教会的具体情况。为了简明地概述其特点,可以这样说:正如之前提到的,上古教会是属天的,而这个新教会则是属灵的。上古教会能直接领受善与真;而这个新教会或所谓的古教会则失去了这种直接领受的能力,而是拥有了一种内心的引导,这可以被称作良心。
【2】不过,有一点世界至今未知,也可能难以置信:远古教会的人主要进行的是内在的呼吸,而不是外在或明显的呼吸;因此,他们不是通过发声交流,而是像天使一样通过思想来表达。他们能通过面部的无数变化来交流思想,尤其是通过嘴唇周围的细微变化。这些面部区域含有无数肌肉纤维,虽然如今这些纤维无法单独活动,但当时它们可以独立运作。他们利用这些肌肉来展示、暗示和表达思想,能在一分钟内传达的内容,今天可能需要一小时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比任何言语或言语组合都要完整和清晰。这听起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真实的。还有许多其他非地球上的生命体也是以这种方式交流,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关于他们的信息,蒙主怜悯,将在后文揭示。
【3】我被恩准了解那种内在呼吸的本质,以及它如何随时间而改变。他们的呼吸方式与天使相似,天使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呼吸。他们沉浸于深刻的思想观念之中,拥有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直接领受。因此,倘若尝试描述他们的直接领受是什么样的,由于人们无法理解,这种描述也不会被接受为真。然而,在他们的后代中,这种内在呼吸逐渐消失。那些被恶劣信念和幻想占据的人,他们的呼吸方式已完全改变,以至于无法形成任何清晰的思想观念,只剩下极为扭曲的想法。结果是,他们无法继续生存,因此这些人最终灭绝了。
608、当内在呼吸停止时,逐渐出现了像今天这样的外在呼吸。随着外在呼吸的出现,也出现了声音的言语,即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声音;因此,人类的状态完全改变了,变得不再能拥有类似以前的直接领受,而是出现了一种不同的内在指引,可以称为良心;尽管它类似良心,但也是直接领受和今天人们所知的良心之间的一种中间环节。随着思想观念的这种确定性,即转变为言语的声音,人类就不再能像上古人类那样通过内在人来受教,而是通过外在人。因此,取代上古教会的直接领受是教义,这些教义首先被外在感官所理解,从而形成了记忆中的物质化观念,进而形成了思想观念,通过这些观念和依据这些观念来教导他们。由此可见,这个继任的教会与上古教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如果主没有将人类引导回这种特质或这种状态,那么就不可能有任何人得以拯救。
609、由于这个被称为“挪亚”的教会之人,其状态与上古教会之人截然不同,他们不再能像上古人类那样被教导和启发,因为他们的内在通道已关闭,与天堂的交流几乎不复存在。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外在的方式,即通过感官或感觉的方式来学习,如前所述。
因此,出于主的圣治,上古教会的信仰教义和一些启示被保留下来,供这个后代的教会使用。这些教义最初由“该隐”收集并保存,以防丢失;因此,“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遇见他的人杀了他”(创世记4:15)。后来由“以诺”整理成教义,因为当时这些教义对任何人都没有用处,只对后代有用,所以经文说“神将他取去”(创世记5:24)。这些信仰的教义是主为这个后代或教会所保留的;因为主预见到直接领受能力会消失,因此也预先准备好这些教义得以留存。
610、第九节 这些是挪亚的后代;在他那个世代,挪亚是个公义且完全的人;挪亚与神同行。
“这些是挪亚的后代”表示对新教会的改造或重生的描述。“在他那个世代,挪亚是个公义且完全的人”,既然如此,以至于能够被赋予仁义;“公义”涉及仁义之善,“完全”涉及仁义之真。“世代”指的是信仰。“与神同行”在这里与先前论到以诺时一样,象征信仰的教义。
611、关于“这些是挪亚的后代”表示对新教会的改造或重生的描述,可参阅前文类似的表达(创世记2:4;5:1)。
612、“在他那个世代,挪亚是个公义且完全的人”,既然如此,以至于能够被赋予仁义;这可从“公义”与“正直”的象征意义看出。“公义”涉及仁义之善,“完全”涉及仁义之真。而且,还可从该教会的本质得出,即仁义,蒙主怜悯,关于这一点,后文待述。
至于“公义”涉及仁义之善,“完全”涉及仁义之真,可从圣经中看出,例如,在《以赛亚书》中写道:
他们天天寻求我,乐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义的族民,不离弃他们神的典章;向我求问公义的判语,喜悦亲近神。(以赛亚书58:2)
在这里,“判语”与真理相关,“公义”与良善相关。“行公平(或判决)和公义”成为象征行真理和良善之事的一个标准说法,如经上各处所说(以赛亚书56:1;耶利米书22:3,13,15;23:5;33:15;以西结书33:14,16,19)。另外,主还说:
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马太福音13:43)
这里是指满有仁义之人。关于世代的终结,主说:
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马太福音13:49)
这里的“义人”也是指那些处于仁义之善中的人。
【2】“完全”涉及仁义之真。真理有多方来源,源于从主来的仁义之善的真理被称为“完全”,相应的人被称为“完全人”。就像大卫的《诗篇》所说的:
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为完全,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诗篇15:1,2)
这里描述的就是“完全人”。在同一卷书还说:
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诗篇18:25)
此处的“完全人”是因圣洁或因仁义之善而有如此性质。还有:
耶和华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行动完全的人。(诗篇 84:11)
【3】“完全”是因善而真,或者因仁义而言说和行出真理;这一点很明显,因为“行(走)”和“道(路)”这些词经常与“完全人”或“完全”相关。同样地,“正直人”或“正直”这些词也是如此,都是真理的表现。例如: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你几时到我这里来呢?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诗篇101:2 )
行在完全道路上的,他要伺候我。(诗篇101:6)
行路完全,遵耶和华律法行走的,这人便为有福。(诗篇119:1)
愿纯全、正直保守我。(诗篇25:21)
你要细察那完全人,观看那正直人,因为和平人有好结局。(诗篇37:37)
由此可见,被称为“公义的”是那些行良善的人,而被称为“完全的”是那些由此而行真理的人;这也相当于“行公义”和“行公平”。还有,“圣洁”与“公义”是信仰的属天方面;“完全”和“公平”是由此而来的属灵方面。
613、“世代”指的是信仰,这一点从字面意义上不明显,因为这个词是历史性的。然而,内在意义才是此处单单论及的对象,这些文字所象征的乃是信仰的“世代”。从上下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世代”并非别的,而是信仰。圣经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例如在《以赛亚书》中说:
那些出于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废之处,你要建立拆毁累代的根基,你必称为补破口的,和重修路径与人居住的。(以赛亚书58:12)
这些话全都论及与信仰相关的内容。“久已荒废之处”是指信仰的属天性质;“累代的根基”是指信仰的属灵性质,这些都是从古代以来逐渐消逝的,这也是同时被表达的意思。在同一先知书还说:
他们必修造已久的荒场,建立先前凄凉之处,重修历代荒凉之城。(以赛亚书61:4)
此处表达类似的意义。还有:
他们必不徒然劳碌,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因为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后代也是如此。(以赛亚书65:23)
这里“生产”被用来表述信仰的事物,“劳碌”则与仁爱的属性相关;关于后者,被说成“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而前者则被称为“后代”。
614、“与神同行”象征信仰的教义,可以参考之前关于“以诺”的描述(创世记5:22,24);关于他,也被说成“与神同行”,用来象征保存起来为后代所用的信仰教义。当下讨论的对象就是这些后代,教义就是为他们所保留,因此在此再次提及。
615、这里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教会的人是什么样的,不是说他们已经是这样了,而是说他们可能变成什么样,因为后文将讨论他们的形成。他们通过信仰的知识,来接受仁义的流入,并出于仁义而行事,并且能凭着仁义之善来认识什么是真理。正因如此,仁义之善或“公义”先提,再提及仁义之信或“完全”。如前所述,仁义是对邻舍之爱,是怜悯。这种爱是比上古教会中对主的爱更低级的爱。这样的爱现在降低并变得更外在化,应该被称为“仁义”。
616、第十节 挪亚生了三个儿子,闪、含、雅弗。
“挪亚生了三个儿子”表示由此产生三种类型的教义,这些教义分别以“闪、含、雅弗”来代表。
617、“挪亚生了三个儿子”表示由此产生三种类型的教义,这一点从前文提及的所有名字的内容中可以明确看出,这些名字没别的意思,而是指教会,或者换句话说,教会的教义,此处也是如此。这里提到这些名字是因为它们与前文的连贯性,因为前文论及主预见到这种特质的人可以被赋予仁义,但是会由此产生三种不同的教义。至于这些教义的详情,蒙主怜悯,在后文提到“闪、含、雅弗”的经文中再加解释。
618、“挪亚是个公义且完全的人”,“与神同行”,以及这里的“生了三个儿子”,虽然用的是过去时态,但实际上是说未来的事情。当知道内义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原始语言也支持这一点,有时一个相同的词可以用来表达任何时间,无需使用其它词语,内在的意义借此方式能更清晰地显现出来。那种语言从一种超出常人想象的深层、复杂得意义中提取灵感,因此它不受时间和分类的限制。
619、第十一节 地在神面前败坏,地满了强暴。
“地”在此象征先前提到的那个族类。由于他们恐怖的信念,就说“败坏”。由于他们肮脏的欲望,称作“满了强暴”。本章由此处到结尾一直用“神”一名,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教会了。
620、“地”在此象征先前提到的那个族类,这一点从前文论到“地”与“土地”的意义的解释中可以清楚看出。“地”在圣经中常常被提到,以此来象征真正教会或主的所在之地,例如迦南地;也象征没有教会存在之地,例如埃及地和各国之地;因而它还代表居住在那里的族类;既代表那个族类,也就代表其中的每个人。
出于属天之爱而称教会为“地”,如迦南地;出于不洁之爱而称呼外邦人之地。而“土地”象征被播种信仰,如前文解释的,地是土地的承载,土地是田地的承载;正如仁爱是信仰的承载,信仰是已播种的信仰知识的承载。这里的“地”表示属天之爱已丧失,教会在他们里面荡然无存的那一族类;从主题可以知道所讨论的是什么。
621、由于他们恐怖的信念,就说“败坏”;由于他们丑陋的欲望,称作“满了强暴”。这一事实可从“败坏”与“强暴”的象征意义看出。圣经中的用词准确,绝不会混淆,每个词精确表达相应的范畴;以至于单单看所用之词,其所含内义立即显现。正如当下所用的“败坏”和“强暴”二词;“败坏”用于表达与理智相关的荒凉之物,“强暴”用于表达与意志相关的荒废之物;因此,“败坏”与信念相关,“强暴”与欲望相关。
622、关于“败坏”(或毁坏)与信念的关系,可从《以赛亚书》中看出:
在我一切的圣山,它们都不作恶,也不毁坏,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以赛亚书11:9,65:25)
“作恶”涉及意志或欲望;“毁坏”涉及理智或信念。在同一先知书还说:
嗐!犯罪的族民,罪孽沉重的百姓;作恶的种子,败坏的儿子。(以赛亚书1:4)
与其它地方一样,这里的“族民和作恶的种子”指的是意志或欲望上的邪恶;“百姓和儿子”指的是理智或信念上的伪谬。在《以西结书》中写道:
在你所有的道路上,你比她们更败坏。(以西结书16:47)
在这里,“败坏”是指那些属于理智、理性和知识方面的事物,因为“道路”是一个象征真理的词。在大卫的《诗篇》中说:
他们败坏,行了可憎恶的事。(诗篇14:1)
此处的“败坏”象征可怕的信念,“可憎恶的”象征肮脏的欲望,这些都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中,或者这些行为的起因。在《但以理书》中还说: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它的结局必如洪水。(但以理书9:26)
这里的“毁灭”(或“败坏”,同一词)象征伪谬的信念,是“洪水”所指。
623、“地满了强暴”是由于肮脏的欲望,尤其那些属于自我、傲慢和狂妄的欲望,这一点在圣经中得到证实。当他们对神圣的事物施加暴力,亵渎它们,正如洪水前的那代人,将信仰的教义沉浸于各种欲望之中时,这种行为被称为“强暴”。例如,在《以西结书》中写道:
我必转脸不顾他们,他们亵渎我隐密之所,强盗也必进去亵渎它;要制造锁链,因为这地遍满流血的罪,城邑充满强暴的事。(以西结书7:22,23)
这里描述的强暴之人,其情形就如上所说。在同一卷书中还说:
他们吃饭必忧虑,喝水必惊惶,因其中居住的众人所行强暴的事,这地必然荒废,一无所存。(以西结书12:19)
他们在忧虑中吃的“饭”象征属天的事物,在惊惶中喝的“水”象征属灵的事物,他们对这些施加了“强暴”,也就是说他们已将其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