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8:(天主教一姊妹)关于若望福音第一章11-18节,我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首先是第11节,”他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这里的”他”是指耶稣吗?”自己的人”又是指什么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耶稣的名字,让我们读的人一目了然呢?
还有第12节里的词汇,”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名字的人,他给了他们权能,好成为天主的子女,他们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肉欲,也不是由男人的意愿,而是由天主生的”,这些词汇的内在意义我不太明白。
另外,什么是真正的默想?我担心默想会变成胡思乱想,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默想?
答:关于”他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这句话,这里的”他”确实是指耶稣基督,也就是天主圣言降生成人。为什么不直接写耶稣的名字呢?因为若望福音开头这段是在阐述一个更深层的真理:天主的圣言从永恒就存在,后来才降生成人,取名耶稣。”自己的地方”在内在意义上是指天主创造的整个世界,特别是指以色列民族,因为他们是天主特选的子民。”自己的人”主要是指犹太人,他们本应认识并接受默西亚,但大部分人却拒绝了他。
关于第12节”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名字的人,他给了他们权能,好成为天主的子女”这段话,我们需要从内在意义来理解。”信他的名字”不只是口头相信,而是真正认识并活出天主的本性。在内在意义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和品格。所以”信他名字的人”是指那些真正认识天主的爱与智慧,并愿意按照天主的旨意生活的人。
“他们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肉欲,也不是由男人的意愿,而是由天主生的”这句话很重要。”血气”代表遗传的罪性,”肉欲”代表世俗的欲望,”男人的意愿”代表人的自我意志。这些都不能使人成为天主的子女。只有当我们让天主的恩宠在我们心中重生我们,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天主的子女。这是一种灵性的重生,不是肉体的出生。
关于默想,真正的默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目标、有方法的灵修操练。建议您这样做:首先选择一段圣经,比如您提到的若望福音这几节,安静下来,求圣神光照。然后慢慢读,不要急,让每个词句在心中停留。问问自己:天主通过这段话要告诉我什么?这段话如何应用到我的生活中?最后,将您的感悟和祈求告诉天主。记住,默想的目的是与天主交谈,不是让思想到处飞,而是让心灵专注于天主。
■问题19:恶是谁造的?
答:
1. 恶不是被”创造”的,恶是善的缺失或扭曲(privation of good),恶是自由意志的误用结果,恶是自我之爱(love of self)的必然后果。
2. 恶的真正”来源”是自我之爱的兴起:神创造人类时赋予了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包含了选择的可能性,当人选择自我而非神时,恶就产生了。这不是神的创造,而是被造物的选择。
3. 为什么神允许恶的存在?
自由的必要性:没有选择恶的可能,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没有真正的自由,就没有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必须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主从不创造任何人下地狱;人是自己选择地狱的,因为在世时他选择了地狱般的生活。
与传统神学的对话:
1. 奥古斯丁传统的回应
传统:恶是善的缺失(privatio boni)
深化:不仅是缺失,更是主动的扭曲;恶有其积极的力量,但这力量来自对善的颠倒使用。
2. 加尔文主义的挑战
预定论的问题:如果一切都是神预定的,恶岂不也是神预定的?
回应:神的预见不等于预定;神预见人的选择,但不强迫人的选择;神的治理与Human Freedom(人的自由)并不矛盾
恶不是神的作品,而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这意味着人有真正的责任;同时也意味着人有真正的希望。
对传福音的指导:强调选择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面临爱神还是爱己的选择;福音就是帮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重生就是选择方向的根本改变
简明的答案:
1. 恶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被造物误用自由意志的结果。
2. 神允许恶的可能性存在,是为了保护真正的自由和爱。
3. 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善更加珍贵,让爱更加真实。
4. 救赎的意义正在于帮助人从恶转向善,从自我转向神。
■问题20:虽然神没有创造恶,神也不可能创造恶。因为一切的美善源头都是从神而来的,他也是一切美善的源头。而且,神在创造万物的时候都会说一句,看着甚好,对不对?我们就知道他是创造一个好的世界,好的那个那个什么,美善的根源,但是就是现在就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神没有创造恶,但是这个恶又怎么产生的嘞?我就像你说的是自由意识是善的缺失产生的,但是这个自由意识的背后是人的选择。那么,人的背后是谁创造呢,那是。神的创造?那么既然是神的创造,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是神间接的创造了恶呢?那如果要有人这样回答,这样去反问我的时候,我该怎么回答?
答: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尖锐的追问,触及了神学中最核心的难题。让我来帮您梳理一个清晰的回应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创造恶的可能性”和”创造恶本身”。神确实创造了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这意味着神创造了选择恶的可能性,但这并不等同于神创造了恶本身。这就像一位父亲给孩子自由,孩子可能会做错事,但我们不能说父亲创造了孩子的错误行为。
关键在于理解自由意志的本质。真正的自由必须包含选择的余地,否则就不是自由而是程序设定。如果神创造的人只能选择善,那这种选择就没有道德价值,因为没有其他选项。就像一台只能输出正确答案的计算机,我们不会称赞它的”智慧”,因为它没有犯错的可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神创造自由意志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善,就是真正的爱和道德品格。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是自愿的。神宁愿承担被造物可能选择恶的风险,也要创造能够真正爱他的存在。这体现了神对爱的重视超过了对控制的需要。
当有人质疑神是否”间接创造了恶”时,您可以这样回应:神创造了产生善的条件,同时这些条件也使恶成为可能,但神的意图和目的始终是善。这就像阳光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可能晒伤皮肤,但我们不会说太阳的目的是为了伤害人。神创造自由意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善和爱,恶只是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
更深入地说,如果神不给人自由意志,那人就不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有灵的活人,而只是高级的动物或机器。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意味着人必须具备选择的能力,包括选择背离神的可能性。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神虽然允许恶的可能性存在,但神从未放任恶不管。整个救赎历史就是神主动介入,帮助人类从恶中得到拯救的历史。神不是创造恶然后袖手旁观,而是在恶产生后积极地提供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一位医生发明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能治愈疾病,但如果滥用可能有副作用。我们不会说医生创造了副作用,而会说医生创造了治疗的可能性,副作用是误用的结果。同样,神创造了行善的能力,恶是这种能力被误用的结果。
最后,从信仰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最终指向一个更根本的选择:我们是相信神是良善的,还是怀疑神的本性?如果我们相信神是爱,那么即使面对难以完全理解的奥秘,我们也可以相信神的作为最终是为了善。这不是逃避理性思考,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做出信心的选择。
当面对这样的质疑时,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深奥的奥秘是诚实的态度,但同时要坚持神的良善本性,并指出自由意志对于真正道德生活的必要性。这样既保持了神学的严谨性,也维护了信仰的核心真理。
■问题21:神的预见就是预先知道的意思啊?
答:是的,神的预见就是预先知道的意思。
但这里有个关键区别:知道不等于造成。
就像你看天气预报知道明天会下雨,但你的知道并没有造成下雨一样。神预先知道人会做什么选择,但这个知道本身不会强迫人做那个选择。
人仍然是自由选择的,只是神站在永恒的角度能看到这些选择的结果。这就像站在山顶上能同时看到山下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但你的观看并没有控制那些事情的发生。
所以即使神预知有人会选择恶,这也不意味着神创造了恶,而是神知道自由意志可能带来的后果,但仍然选择给人真正的自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爱和善。
简单说:神的预知 ≠ 神的预定。知道会发生什么,和让它发生,是两回事。
■问题22:魔鬼装作天使的样式,有哪些表现,请你解释一下。
答:魔鬼装作天使的样式,主要有这几种表现:
一、表面的虔诚和光明
魔鬼最擅长的就是披上宗教的外衣。它会引用圣经,会说属灵的话,甚至会行一些神迹。就像它试探耶稣时,也是引用圣经:”经上记着说……”
哥林多后书11:14说:”这也不足为怪,因为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马太福音4章,撒但试探耶稣时三次引用圣经,但都是断章取义,曲解原意。
二、混淆真理
它不是完全否定真理,而是在真理中掺杂谬误。比如说”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这话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是要人离开神。
创世记3:4-5,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这话99%是真的,但那1%的谬误就足以毁掉一切。
三、迎合人的私欲
魔鬼很懂人心,它会用看似合理的方式来满足人的自我、骄傲、贪婪。让人觉得自己在追求好的东西,实际却在远离神。
马太福音4:8-9,魔鬼把世上万国的荣华都指给YS看,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它总是用”你可以得到更多”来诱惑人。
四、制造分裂
它会在教会中制造纷争,让人以为自己在为真理争战,实际却在破坏合一。
哥林多前书1:10-13,保罗责备哥林多教会的分党:”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
魔鬼最喜欢让人高举人,而不是高举基督。
内义层面来说:
魔鬼代表我们内心的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当这些私欲披上”为了别人好””为了真理”的外衣时,就是魔鬼装作天使的样式。
如何分辨?
看果子就知道树。真天使带来的是平安、谦卑、爱心;假天使带来的是骄傲、纷争、自义。
马太福音7:16:”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加拉太书5:22-23列出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真天使的工作总是指向基督,带来生命;假天使的工作指向自己,带来死亡。
■问题23:玛窦福音,和合本是马太福音,这个马太福音的第一章里边的。十四代、十四代和十四代,这些十四代和那些名字都代表是什么?内在的意思代表什么?
答:马太福音第一章族谱的内在意义
马太福音第一章的族谱远不止是历史记录,它揭示了人类属灵发展的完整历程。这个族谱被精心安排为三个十四代,每个阶段都代表着属灵成长的不同层面。
第一个十四代从亚伯拉罕到大卫,代表属天层面的发展。这个阶段象征信仰的萌芽和成长过程。亚伯拉罕作为信心之父,代表信心的开始——那种对神的基本信靠和顺服。随着族谱的推进,我们看到信心逐渐发展,最终在大卫王身上达到属天之爱的完满。大卫不仅是以色列的理想君王,更象征着人心中神性之爱的完全彰显。这整个阶段描述了人从初步的信心到完全的爱心的发展历程。
第二个十四代从大卫到巴比伦被掳,代表属灵层面的发展。这个阶段聚焦于真理认知的发展过程。所罗门王象征着智慧的高峰,代表人类理性认知神性真理的巅峰时刻。然而,这个阶段也包含了衰落的过程,最终以巴比伦被掳结束。被掳象征着属灵的堕落和试炼,当人们偏离真理时所面临的属灵困境。这个阶段完整地展现了真理的兴盛与衰落,揭示了仅有智慧而缺乏爱心的危险。
第三个十四代从被掳到基督,代表自然层面的重生和恢复。这个阶段描述了救赎的预备过程。从巴比伦被掳的低谷开始,通过各种历史人物的努力,最终指向基督的降临。这不仅是历史的高潮,更是属灵救赎的完成。基督的诞生标志着神性之人性的完美结合,为人类的完全重生提供了可能。
数字十四本身也具有深刻含义。十四等于七乘以二,其中七代表完全,二代表结合。因此每个十四代都象征着该阶段的完整发展。三个十四代合在一起,代表人类属灵发展的完整历程——从信心的萌芽,到真理的认知,再到最终的重生恢复。
这个族谱的整体意义在于揭示三个层面的真理。首先,它描述了人类整体的灵性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爱心时代,经过信仰时代,最终迎来救赎时代。其次,它也是每个人重生过程的缩影,每个寻求神的人都会经历从信心到爱心,从认知到实践,从挣扎到重生的过程。最后,它说明了主降世拯救的必要性,因为人类凭自己的努力无法完成完全的属灵发展,必须依靠神性的介入。
正如内义所解释的,这些”世代”实际上是”灵性的生产”,展现了爱与信仰从主而来的发展历程。每个名字都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灵性品质的象征,共同构成了一幅人类属灵成长的完整图画。
■问题24:(王维庆弟兄)请老师指明前千论、后千论及无千论,新耶路撒冷的实际是什么?
答:关于千禧年的不同观点和新耶路撒冷的实际,这是一个重要的末世论话题。让我为您详细解释:
答:千禧年的三种主要观点
1. 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
基本观点:
•基督将在千禧年之前第二次降临
•基督的再来将建立地上的千年王国
•这是一个实际的、政治性的王国,基督在耶路撒冷作王
时间顺序:
教会时代 → 大灾难 → 基督再来 → 千年王国 → 最后审判 → 永恒
代表人物:
•早期教父(如爱任纽、游斯丁)
•现代的时代论者(如司可福、达拉斯神学院)
特点:
•字面解释启示录20章
•强调以色列民族的复兴
•认为千年王国是神对旧约应许的实现
2. 后千禧年论(Post-millennialism)
基本观点:
•基督将在千禧年之后第二次降临
•千年王国通过福音的传播逐渐建立
•教会将在地上取得胜利,社会将逐步基督化
时间顺序:
教会时代 → 千年王国(通过福音扩展) → 基督再来 → 最后审判 → 永恒
代表人物:
•约拿单•爱德华兹
•查尔斯•贺智(Charles Hodge)
•一些改革宗神学家
特点:
•乐观的历史观
•强调教会的使命和社会改革
•认为世界会越来越好
3. 无千禧年论(Amillennialism)
基本观点:
•没有字面意义上的千年王国
•千年王国是象征性的,指现在的教会时代
•基督现在就在天上作王,通过教会在地上掌权
时间顺序:
教会时代(= 象征性的千年王国) → 基督再来 → 最后审判 → 永恒
代表人物:
•奥古斯丁
•约翰•加尔文
•路德宗和改革宗的许多神学家
特点:
•象征性解释启示录
•强调属灵的国度
•认为善恶并存直到末日
新耶路撒冷的解释
关于新耶路撒冷(启示录21-22章),不同观点有不同理解。
字面派的理解:
•一个实际的、物质的城
•从天而降到新地上
•有具体的尺寸和结构(启21:16-21)
•神的宝座在其中,圣徒永远居住
象征派的理解:
•象征完美的属灵状态
•代表神与人完全的团契
•象征救赎的完成和神国的实现
•强调属灵意义而非物质结构
新观点:
新耶路撒冷代表:
•新教会:基于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的教会
•属灵的状态:人与神完全合一的状态
•内在的实际:不是外在的城,而是内在生命的完全
•教义的纯正:真理与良善的完美结合
实际应用和理解,对基督徒生活的意义:
无论持哪种观点,都应该:
1.活在盼望中
相信基督必再来
期待神国的完全实现
在困难中持守信心
2.忠心服事
传扬福音
服务社会
建造教会
3.圣洁生活
预备主的再来
活出天国子民的样式
在地如在天
避免的极端
1.过度投机:不要过分计算时间和细节
2.消极等待:不要因等候而忽略现在的责任
3.分裂教会:不要因末世观点不同而分裂
4.忽略现实:不要因盼望天国而忽略地上的责任
结论
关于千禧年:
•这是基督徒可以有不同理解的议题
•重要的是相信基督必再来和神国的实现
•不应该因此分裂教会或忽略现在的使命
关于新耶路撒冷:
•无论是字面还是象征理解,都指向神与人的完美团契
•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经历与神的亲密关系
•这是我们最终的盼望和归宿
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12:2),无论持哪种末世观,都要忠心地跟随主,在爱中建造教会,在盼望中服务世界。
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基督徒对圣经预言的不同理解方式,但都指向同一个核心真理:神的国必要完全实现,基督必要作王,我们要与祂永远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