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11:18

693、启11:18.“列族发怒”表示恶人对主,对来自祂的神性事物,也就是天堂和教会的圣物的蔑视、敌意和仇恨。这从“列族”和“发怒”的含义清楚可知:“列族”是指那些处于教会良善的人,在反面意义上是指那些处于邪恶的人,在此是指那些处于邪恶的人,因为经上说“他们发怒”;“民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和那些处于邪恶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会的良善和邪恶,“人民”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和那些处于虚假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会的真理和虚假(可参看AE 175, 331, 625节);“发怒”当论及“列族”所表示的恶人时,是指处于对主,对来自祂的神性事物,也就是天堂和教会的圣物的蔑视、敌意和仇恨之中。

“发怒”表示这些和其它类似事物,因为当每个人的爱和爱之快乐受到攻击时,他都会怒火中烧,并发怒,这是一切愤怒和生气的原因。其原因在于,每个人的爱就是他的生命,因此,伤害这爱就是伤害生命;当这爱受到伤害时,心智就受到干扰,生气和愤怒便由此而来。当善人的爱受到攻击时,他们也一样;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没有愤怒或怒气,而是有热情。诚然,在圣言中,这热情被称为怒气,但它却不是怒气;它被称为怒气,是因为它在外在形式上看似怒气,但内在只是仁爱、良善和仁慈;因此,在热情为之燃起的那个人悔改并远离邪恶后,这热情不像怒气那样持续下去。恶人的怒气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因为它从内在隐藏着恶人所爱的仇恨和报复在里面;因此,它持续存在,几乎不熄灭。这就是为何怒气属于那些处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人,因为他们处于各种邪恶;而热情属于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的人。因此,热情关注人的拯救,而怒气关注他的诅咒;后者在发怒的恶人的目的中,而拯救在发热心的善人的目的中。

“列族发怒”在此表示恶人对主,对来自祂的神性事物,因而对天堂和教会的圣物的蔑视、敌意和仇恨,因为在教会结束时,就是此处所论述的最后审判往前一点,那些在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之人的状态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通过善人与恶人的分离实现的。当这分离完成时,恶人的外在就关闭了,他们凭外在并从外在出于伪装和虚伪讲述真理,实行良善;而他们里面属地狱的内在则打开了,当这些内在打开时,他们的蔑视、敌意、仇恨,与对主、对天堂和教会的圣物的谩骂便公然爆发出来;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从内在被贮藏起来,却被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所掩盖;这些爱属这一种:他们能为了自我和世界而实行良善、讲述真理,因为天堂和教会的圣物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为他们服务,这些目的就是名声、荣耀、尊敬和利益,总之,就是自我和世界,而手段则为了目的而被爱。但由于对这些人来说,属于人的爱,因而属于其意图和意愿的目的是物质和世俗的,因而是属地狱的,所以属于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在他们身上只居于他们的外在,不居于他们的内在,因为邪恶和虚假在这些内在中。天堂的良善和真理只能渗透到那些视天堂和教会的圣物为目的,也就是让它们属于其爱,因而属于其意图和意愿之人的内在;当这些被视为目的时,属灵心智就打开了,人通过这属灵心智被主引导。但当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被视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时,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如刚才所述,目的属于人的主导爱,当这主导爱是自我之爱时,它也是对他自己的自我或东西的爱,这爱就本身而言,无非是邪恶;只要人出于它行动,他就是出于地狱行动,从而反对神性。

此处,要知道,一切邪恶里面都有对主,对教会圣物的仇恨。事实就是这样,这一点已经从地狱向我清楚显明了,地狱里的所有人都处于邪恶,并且一切邪恶都来自地狱;因为在那里,当他们只是听到主的名时,他们不仅对主,而且对所有承认祂的人都充满强烈的愤怒。正因如此,地狱与天堂截然对立,并处于摧毁天堂,消灭其中的神性事物,也就是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不懈努力之中。这表明为何邪恶会因良善发怒,邪恶之虚假因真理发怒;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怒气或愤怒”表示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邪恶。

在以下经文中也一样。路加福音:

耶稣说,在那些日子,怀孩子的和哺乳的有祸了;因为将有大灾难临到这地,也有愤怒临到这百姓。(路加福音21:23)

这些话论及时代的完结,也就是教会的末期。“怀孩子的和哺乳的有祸了”表示那时良善和真理无法被接受。“因为将有大灾难临到这地,也有愤怒临到这百姓”表示由于那时将在教会掌权的邪恶而对良善的弃绝,由于虚假而对真理的弃绝,“灾难”在此表示掌权的邪恶,“愤怒”表示掌权的来自邪恶的虚假,因为在教会结束时,恶人因良善受苦,因真理发怒。

以赛亚书:

公义、力量,惟独在乎耶和华;人必归向祂,凡向祂发大怒的,都必蒙羞。(以赛亚书45:24)

“凡向耶和华发大怒的,都必蒙羞”表示所有处于邪恶和虚假的人都将停止它们,“向耶和华发大怒”表示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

摩西五经:

西缅和利未是弟兄;他们在怒中杀人,任意砍断牛筋;他们的怒气暴烈可咒,他们的烈怒坚硬可诅;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创世记49:5–7)

“流便、西缅和利未”表示信、仁和仁爱的作为;但此处“流便”表示与仁分离之信,既没有仁,也没有任何仁爱的作为从这信而来;因为这三者连贯在一起;信如何,仁就如何,仁如何,仁爱的作为就如何;因此,它们不可分割,一个属于另一个,因而如同另一个。由于流便与婢女,就是他父亲的妾通奸而受到诅咒,所以西缅和利未也被弃绝了;“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表示对他们的弃绝。由于被接受为教会的第一个原则的,不是“流便”所代表的信,而是属灵良善,也就是在理解力和意愿中的真理,所以约瑟取代流便被接受为教会的长子,因为“约瑟”代表属灵良善,这良善本质上是理解力和意愿中的真理。由此清楚可知,“西缅和利未的怒气暴烈可咒,他们的烈怒坚硬可诅”表示什么,即:对良善和真理的背离,因而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邪恶和虚假;因为当仁离开信时,就不再有任何良善或任何真理。不过,《属天的奥秘》(可参看6351–6361节)更充分地解释了这些事。

马太福音:

耶稣说,有话对古人说,凡杀人的,必须受审判;但是我告诉你们,凡无缘无故向弟兄动怒的,必须受审判。(马太福音5:21, 22)

“无缘无故向弟兄动怒”在此也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敌意和仇恨;那些拥有这种敌意和这种仇恨的人也的确在心智、意图和意愿中不断杀人,并且若被允许,也就是说,若不受法律,以及随之对惩罚、丧失生命、名声、荣誉或利益的惧怕约束,就会实际杀人;因为凡一个人心中所珍视的,一有机会他就会行出来。“无缘无故向弟兄动怒的,必须受审判”,和那杀人的是一样的,因为“动怒”表示思考、打算、向别人意愿邪恶,意愿的一切邪恶都在人之灵的生命中,并且死后会返回,这就是为何那时他“必须受审判”,因为凡属于意图和意愿的,和行为一样受审判。不过,没有必要引用更多经文来说明,对那些处于邪恶的人来说,“愤怒”和“烈怒”表示什么,因为不言而喻,一切邪恶都隐藏着对良善的愤怒在里面,邪恶渴望消灭良善,甚至杀死那有良善在里面的人,即便在身体上不能杀死,也要在灵魂上杀死;这种渴望完全是从愤怒发出来的,并伴随着愤怒。

694、“你的愤怒临到了,审判死人的时候到了”表示临到那些从内在没有任何良善和真理在自己里面之人的最后审判。这从“愤怒”和“死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愤怒”当论及主时,是指最后的审判(对此,参看AE 413节);“愤怒”在此处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上补充说:“审判死人的时候到了。”“死人”是指那些从内在没有任何良善和真理在自己里面的人。这些人被称为“死人”,是因为人的本质生命是他的属灵生命,他因属灵生命而为一个人,并区别于野兽,野兽只有属世生命。在人里面,没有属灵生命的属世生命是死的,因为属世生命没有被称为“生命”和“永生”的天堂在自己里面,而是有按灵意被称为“死亡”的地狱。

总之,“死人”是指那些只过着一种属世生活,没有同时过一种属灵生活的人(可参看AE 78节);“死亡”当论及人时,是指缺乏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能力(参看AE 550节);当内在属灵人没有形成时,这种缺乏就会存在,因为这内在属灵人是通过来自良善的真理形成的。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能力就居于这内在人,因为这内在人在天堂及其光中,处于天堂之光的人就是一个活人。但当只有属世人形成,属灵人没有同时形成时,就没有理解和感知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能力,因为这人没有来自天堂的光。因此,这样一个人就被称为“死人”。要受到审判的“死人”在此表示那些从内在没有任何良善和真理的人,这一点可从前面关于在最后审判之前,恶人与善人的分离所说的明显看出来,当恶人被分离出去时,他们就进入其充满纯粹的邪恶和虚假的内层;这清楚表明,他们内在是死的,尽管在外在形式上他们看起来是活的。

695a、“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得赏赐”表示天堂归给那些处于教义真理和照之的生活之人。这从“得赏赐”、“祂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的含义清楚可知:“得赏赐”是指拯救,因而是指天堂;“祂的仆人众先知”是指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被称为“主的仆人”,因为真理用来产生、确认并保存良善,凡为良善服务的,都为主服务,因为一切良善都来自主。那些教导教义的人被称为“先知”,因此,“先知”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义。那些处于真理的人被称为“神的仆人”(参看AE 6, 409b,c节);“先知”表示那些教导教义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义(参看AE 624节)。“众圣徒”是指那些处于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和照之的生活之人(参看AE 204节)。由此清楚可知,“祂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得赏赐”表示天堂归给那些处于教义真理和照之的生活之人。

“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表示拯救,因而表示天堂,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用展开并解释。但由于很少有人知道“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准确地说是什么意思,所以要予以阐明。准确地说,“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表示包含在对良善和真理的爱或情感中的快乐、祝福和幸福。这爱或情感拥有被称为天堂喜乐的一切内心喜悦,以及天堂在自己里面。原因在于,主就在这爱或情感中,而天堂与主同在;因此,这种喜悦,或这种快乐、祝福和幸福,就是那些出于对良善和真理的爱或情感,因而出于主,决非出于自己实行良善和讲述真理的人所得的“赏赐”的准确意思;由于他们出于主,而不是出于自己如此行,所以这不是功德的赏赐,而是恩典的赏赐。这清楚表明,凡知道何为天堂喜乐的人也都知道何为赏赐。天堂的喜乐本质上是什么,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95–414节)。因此,这就是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所得的“赏赐”的含义。但那些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之人所得的“赏赐”是世上的喜乐或快乐,好运和幸福,但离世之后就是地狱。

695b、从这几句话可清楚看出在以下经文中,“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表示什么。以赛亚书:

看哪,主耶和华必以大能临到;看哪,祂的臂膀必为祂掌权,祂的赏赐在祂那里,祂的报酬在祂面前。(以赛亚书40:10)

同一先知书:

对锡安的女儿说,看哪,你的拯救来到,祂的报酬在祂面前。(以赛亚书62:11)

启示录:

看哪,我必快来,我的赏赐在我这里,要照各人的作为赐给各人。(启示录22:12)

“看哪,主耶和华必以大能临到”、“看哪,你的拯救来到”、“看哪,祂必快来”表示主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祂的赏赐在祂这里”表示天堂和属于天堂的一切,如前所述,因为主在哪里,天堂就在哪里,天堂不是凭那里的天使,而是凭与天使同在的主而为天堂。“祂的报酬在祂面前”、“祂要照各人的作为赐给各人”表示他们将照着对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的爱和情感而接受天堂。作为赏赐要被赐予天堂的“作为”不是指其它作为,而是指来自对良善和真理的爱或情感的作为,因为人的一切作为都必须从天堂从中存在之物涌出。事实上,作为从爱或情感获得自己的一切,就像结果从有效的原因获得自己的一切一样;因此,爱或情感如何,作为就如何。由此清楚可知,赐给各人所依照的“作为”是什么意思,“报酬”又是什么意思。

同样在以赛亚书:

我耶和华喜爱公平,我要凭真理赐予他们作为的赏赐,并要与他们立永约。(以赛亚书61:8)

“耶和华所喜爱的公平”表示在信、情感和行为中的真理,因为当人思想和渴望真理时,当他讲述真理并照之而行时,他就从真理拥有公平。由于这就是“公平”所表示的,所以经上说“我要凭真理赐予他们作为的赏赐”,也就是说,照着行为中对真理的信仰和情感而赐予天堂。由于与主的结合由此而来,而赏赐来自祂,所以经上补充说“我要与他们立永约”,在圣言中,“约”表示因爱而结合,“永约”表示因对良善和真理的爱而结合,因为这爱属于主自己,从祂发出,故进行结合。

为了良善和真理而爱良善和真理就是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因为主与天堂就在这爱中,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马太福音:

不可在人前施舍;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在天上的父的赏赐了。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好从人那里得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好叫你施舍的事可以在隐秘中;你父在隐秘中察看,必公开赏赐你。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街道的角落祷告,好让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入内室,关上门,向那在隐秘中的父祷告;你父在隐秘中察看,必公开赏赐你。(马太福音6:1–6)

“施舍”在最一般意义上表示一个人所意愿和实行的一切良善,“祷告”在最一般意义上表示一个人所思考和讲述的真理。那些做这两件事是为了让人看见,也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人实行良善、讲述真理是为了自我和世界,即为了荣耀,也就是世界所提供的自我之爱的快乐。由于荣耀的快乐就是这些人的赏赐,所以经上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在世上,这种荣耀的快乐在他们看来,就像天堂,但死后却变成地狱。而“在隐秘中施舍”、“在隐秘中祷告”的人是指那些不是为了自我和世界,而是为了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实行良善、讲述真理的人,因为他们出于爱或情感,因而出于主行动和祷告;因此,这才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热爱良善和真理;论到这些人,经上说:“在天上的父必公开赏赐他们。”因此,“赏赐”从爱或情感而在良善和真理里面,这与从主而在它们里面是一样的,因为天堂,以及天堂的一切幸福和祝福都在这些里面。

路加福音:

你办午饭或晚饭的时候,不要请富人,恐怕他们也回请你,报答你;倒要请穷人;那么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死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路加福音14:12–14)

“办午饭或晚饭,并请他们”与给予吃喝,或给饼和酒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向邻舍行善,教导真理,从而在爱中结合。因此,那些以回报为目的如此行的人不是为了良善和真理,因而不是出于主,而是为了自我和世界,因而出于地狱而行的;而那些不以回报为目的如此行的人是为了它自己的缘故,也就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行的;那些为了良善和真理如此行的人是出于良善和真理,因而出于主而行的,主是与人同在的良善和真理的源头。在这些行为里面、因而来自它们的天上祝福就是“赏赐”,由“到死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来表示。

同一福音书:

你们倒要爱仇敌,行善、借出,不要再期望什么;你们的赏赐就很多了,你们必作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6:35)

这些话的含义与前面的一样,即:不可为了回报,也就是为了自我和世界,因而不可为了名声、荣耀、尊敬和利益,而是为了主,也就是为了这些人从主那里所拥有,因而有主在其中的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而行善。此处“爱仇敌,向他们行善”在最近意义上表示爱外邦人,向他们行善,也就是教导他们真理,并通过真理把他们引向良善;因为犹太民族称他们自己人为弟兄和朋友,称外邦人为敌人和仇敌。“借”表示交流来自圣言的教义的良善和真理;“不要再期望什么”表示不要为自我和世界的任何东西,要为了良善和真理;“你们的赏赐就很多了”表示那么他们就必拥有天堂及其祝福和快乐;“你们必作至高者的儿子”表示因为他们不是从自我,而是从主做这些事;从主实行良善、教导真理的人就是主的儿子,但从自我行善的人不是;这就是凡视荣誉和利益为目的的人所行的。

马太福音:

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人,必得先知的赏赐;因义人的名接待义人的人,必得义人的赏赐。无论何人,只因门徒的名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必不失他的赏赐。(马太福音10:41, 42)

若不凭借内义或灵义,没有人能看出当如何理解主的这些话;因为谁能知道“得先知的赏赐”和“义人的赏赐”,“因先知和义人的名接待先知和义人”是什么意思?谁又能知道“只因门徒的名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的那人所要得的赏赐”是什么意思?没有内在的灵义,谁能看出这些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要照着他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照着他的服从而接受天堂及其喜乐?

当明白“先知”表示教义之真理,“义人”表示爱之良善,“门徒”表示圣言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因他们的名”表示为了这些,并照着那些实行并教导它们之人的品质;以及“赏赐”表示天堂,如前所述,即每个人都按着他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的程度,照着这情感的质和量而拥有天堂时,意思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天堂的一切都被铭刻了在这些情感上,因为若不从主那里,没有人能拥有这些情感,天堂就在从主发出的神性里面并来自这神性。

“只因门徒的名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表示出于服从实行良善、教导真理,因为“水”表示情感中的真理,“凉水”表示服从中的真理;唯独服从是一种属世情感,不是一种属灵情感,因此相对来说是冷的;因其名,或为了他而给喝的“门徒”表示圣言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先知”表示教义的真理(可参看AE 624b–e节);“义人”表示爱之良善(AE 204a节);“门徒”表示圣言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AE 100, 122节);“名”表示一个事物和状态的品质(AE 102b, 135, 148, 676节)。

马可福音:

凡因你们属于基督,就因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失掉赏赐。(马可福音9:41)

这些话也表示,那些出于情感倾听、领受并教导真理的人必接受天堂的快乐,因为真理和对真理的情感来自主,因而是为了主,也相应地为了真理的缘故,“因你们属于基督”表示为了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基督”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可参看AE 684, 685节)。

695c、撒迦利亚书:

万军之耶和华家的根基已立,以便建造圣殿;这些日子以前,人没有报酬,牲畜也没有报酬,且因敌人的缘故,出入之人没有平安。现在必有平安之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撒迦利亚书8:9, 10, 12)

这些话论及当旧教会已经荒废时,主将要建立的新教会;根基已立的“万军之耶和华家”和要建造的“圣殿”表示将要建立的新教会,“耶和华家”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圣殿”表示真理方面的教会(参看AE 220节)。“这些日子以前,人没有报酬,牲畜也没有报酬”表示在此之前,没有人对真理和良善拥有任何属灵情感,或对真理和良善拥有任何属世情感;“人”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牲畜”表示对良善的属世情感,“报酬”表示天堂,那些处于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之人拥有天堂。“人”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和由此而来的聪明(可参看AE 280, 546, 547节);“牲畜或走兽”表示属世情感(AE 650节)。

“因敌人的缘故,出入之人没有平安”表示迄今为止,他们在生活的每个状态下都受到地狱的侵扰;“出入”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生活状态,“没有平安”表示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的侵扰,“敌人”表示地狱,就是邪恶和虚假的源头。“平安之种”表示来自主的天堂和教会的真理;这真理被称为“平安之种”,因为它抵御地狱,带来安全。“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必有出产”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必产出仁之良善,对良善和真理的属世情感必产出仁爱的作为;“葡萄树”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方面的教会,“地”表示对真理的属世情感方面的教会,“果子”表示仁之良善,“出产”表示这良善的作为。“天必降甘露”表示这些事物来自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流注。

约翰福音:

举目看田地,它们已经发白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报酬,积聚果实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欢喜。(约翰福音4:35, 36)

这些话也论及来自主的一个新教会。“田地已经发白了,可以收割了”表示它即将来临;“收割的人得报酬,积聚果实到永生”表示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因而在天堂里的新教会之人;“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欢喜”表示主自己,对真理的情感来自祂,天堂也源于祂。

耶利米书:

拉结哭她的儿子,不肯因她儿子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你禁止声音不要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的劳碌有报酬,他们必从仇敌之地回来;你末后必有希望,你的儿子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利米书31:15–17; 马太福音2:18)

这些话是指希律在伯利恒下令处死的男婴,这从所引用的马太福音中的经文明显看出来;但人们至今不知道这些话表示什么。含义是这样:当主降世时,属灵真理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拉结”代表内在属灵教会,“利亚”代表外在属世教会,“伯利恒”表示属灵层,被处死的“男婴”表示来自这个源头的真理。“拉结哭她的儿子,不肯因她儿子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表示属灵真理已经不复存在了。

“禁止声音不要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的劳碌有报酬”表示从今以后,将没有由此引起的悲伤,因为主已经出生了,从祂那里将有一个新教会,这新教会将出于属灵情感而处于真理,“祂的报酬”表示归给那些将出于对真理的一种属灵情感而属于新教会之人的天堂,“劳碌”表示主与地狱的争战,以及对地狱的征服,好建立一个新教会。“他们必从仇敌之地回来;末后必有希望,你的儿子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表示一个新教会将被建立,以取代那灭亡的教会;“从仇敌之地回来”表示从地狱中被带出来;“末后的希望”表示前教会的结束和新教会的开始,而“儿子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表示属灵真理将存在于那些将属于这个新教会的人身上。

以赛亚书:

我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然而,我的公平定在耶和华那里,我作为的赏赐在我的神那里。(以赛亚书49:4)

这些话也论及主将要建立的新教会。“我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表示它无法在犹太民族那里建立,因为这个民族不可能出于任何属灵情感来接受真理;“我的公平在耶和华那里,我作为的赏赐在我的神那里”表示然而,主仍提供一个属灵教会,即在外邦人或列族当中的教会;“赏赐”在此表示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教会;“劳碌和作为”表示主与地狱的争战,以及对地狱的征服,主以此恢复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平衡;在这种平衡中,人能接受真理,并变得属灵(关于这种平衡,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89–603节;小著《最后的审判》,33, 34, 73, 74节)。

诗篇:

看哪,儿子是耶和华的产业;腹中的果子是祂的赏赐。勇士手中的箭怎样,少年时所生的儿子就怎样。箭袋充满了箭的人有福了;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必不至于羞愧。(诗篇127:3–5)

至于此处“儿子”、“腹中的果子”、“箭”、“箭袋“和“城门口的仇敌”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357b节);“赏赐”在此也表示天堂里的人所享有的幸福。

福音书:

当人们辱骂你们,迫害你们,为基督的缘故虚谎地说出各样坏话攻击你们时,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他们也曾这样迫害。(马太福音5:11, 12; 路加福音6:22, 23)

这些话论及那些在邪恶,因而地狱所引起的试探中战斗并征服的人;“辱骂”、“迫害”、“为基督的缘故虚谎地说出各样坏话”表示试探,因为试探就是虚假和邪恶对真理和良善的攻击和侵扰;“基督”是指来自主的神性真理,这神性真理受到攻击,他们因神性真理而受到侵扰。“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表示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人所拥有的天堂及其喜乐,唯有这些人战斗并征服,因为主在试探的争战中为人抵制并征服,祂就在这种情感中;“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他们也曾这样迫害”表示以前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人所拥有的教义真理以同样的方式受到攻击,因为“先知”在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上表示来自圣言或主的真理。

695d、从目前自圣言所引用的内容可以看出,“赏赐”表示在其祝福、幸福和快乐方面的天堂,那些处于对真理和良善的属灵情感的人就拥有这祝福、幸福和快乐,赏赐就是这种情感本身;事实上,无论你说天堂,还是说这种情感,都是一回事,因为天堂就处于并来自这种情感。

但那些不是出于属灵情感,只出于属世情感讲述真理、实行良善,并不断将天堂作为赏赐来思想的人在以色列教会由“雇工”(即雇来的仆人)来代表,以色列教会有许多关于他们的律例,如出埃及记:

雇工不可吃逾越节。(出埃及记12:43, 45)

利未记:

雇工不可吃圣物。(利未记22:10)

又:

雇工的工钱不可在任何人那里过夜到早晨。(利未记19:13)

申命记:

他们不可欺压困苦贫穷的雇工,无论是你的弟兄,或是寄居在你地上和城门口的;在他的日子,你要给他工价,不要等到日落,恐怕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申命记24:14, 15)

玛拉基书:

我必反对在工价上欺压雇工的,欺压寡妇无父的,反对屈枉寄居、不敬畏我的。(玛拉基书3:5,以及别处)

禁止雇工吃逾越节,或祭物,是因为他们代表那些属世,而非属灵的之人,属灵人属于教会,但属世人不属于教会。由于所行的良善而视天堂为赏赐是属世的,因为属世人认为良善来自它自己,因而视天堂为一种赏赐;这使得良善成为邀功的。但属灵人则不然,属灵人承认良善不是来自它自己,而是来自主,因而承认天堂是来自怜悯,而不是来自任何功德。但由于“雇工”所表示的人仍然行善,尽管不是出于一种属灵情感,而是出于一种属世情感,也就是服从来行,同时视天堂为一种赏赐,所以经上提到他们在“困苦的”、“贫穷的”、“寄居的”、“无父的”和“寡妇”之列,因为他们处于属灵贫困的状态。事实上,纯正的真理对他们来说是模糊的,因为来自天堂的光没有通过他们的属灵人流入属世人;这就是为何他们被归类到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人当中,又为何经上吩咐,他们的工价要日落之前给他们。此外,这些人在天堂的最低区域或最低部分,在那里他们是仆人,并按照他们的工作而得报酬(关于这些事,详情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50–158节)。

但那些不思想天上的赏赐,却思想世上的赏赐,也就是为了利益行善,无论这利益是荣誉还是财富,因而出于对荣誉或财富的爱,也就是为了自我和世界而行善的雇工是地狱-属世的。约翰福音中所指的就是这些雇工: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放弃灵魂。但雇工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因为他是雇工。(约翰福音10:11–13)

耶利米书:

埃及是一头美丽的母牛犊;出于北方的毁灭来到了;她的雇工好像肥牛犊,他们也转身,一齐逃跑,站立不住,因为他们遭遇灾难的日子已经临到他们身上。(耶利米书46:20, 21)

以及别处(如以赛亚书16:14; 21:16)。

由于在圣言中,“赏赐”表示那些处于对真理和良善的属灵之爱的人所拥有的天堂,所以在反面意义上,“赏赐”表示那些处于对虚假和邪恶的爱之人所拥有的地狱。这就是诗篇中“赏赐”的含义:

他以咒诅当作衣服穿上,这咒诅像水一样进入他中间,像油一样进入他骨头之间。这就是我对头从耶和华那里所得和说恶言攻击我的灵魂之人的赏赐。(诗篇109:18, 20)

这些话在灵义上所指的是主,因为在诗篇,在大卫谈到自己的地方,灵义上所指的是主,大卫作为王代表主,因而表示在属灵神性,也就是主的王权方面的主。主的对头和说恶言攻击祂灵魂之人的“赏赐”以下面这些话被描述为来自对虚假和邪恶的爱的地狱:“他以咒诅当作衣服穿上”、“这咒诅像水一样进入他中间,像油一样进入他骨头之间”,这两种说法描述了从外在和内在所接受的地狱,“以咒诅当作衣服穿上”描述了从外在所接受的地狱,“咒诅像水一样进入他中间,像油一样进入他骨头之间”描述了从内在所接受的地狱。经上说“像水”、“像油”,是因为“水”表示信之虚假,“油”表示爱之邪恶,故这两种说法表示对虚假和邪恶,也就是地狱的爱或情感,这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爱吸收与它和谐一致的一切,就像海绵吸水和油一样;因为对邪恶的爱被虚假滋养,对虚假的爱被邪恶滋养;爱就是这样,故经上说:“咒诅像水一样进入他中间,像油一样进入他骨头之间。”

由于“赏赐”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情感方面的地狱,所以对真理的歪曲在圣言中处处被称为“行淫的赏赐或赏金”。如在何西阿书:

以色列啊,不要像列族一样欢喜,因为你从你的神底下行淫,在各谷场上喜爱行淫的赏赐;谷场和酒醡必不喂养他们,新酒也必欺骗她。(何西阿书9:1, 2)

“从神底下行淫”表示歪曲圣言的真理,将教会的圣物用于偶像崇拜;“喜爱行淫的赏赐”表示出于地狱之爱以歪曲、虚假和偶像崇拜为快乐;“在各谷场上”表示圣言和来自圣言的教义的一切,因为用来作饼的“谷”表示属灵地滋养人的一切,而“谷场”表示将这些收集在一起的地方,也就是圣言;“谷场和酒醡必不喂养他们”表示没有从圣言汲取仁与爱之良善,也就是那些滋养灵魂的东西,因为“谷场”在此表示仁之良善方面的圣言,“醡(池)”表示爱之良善方面的圣言,“醡(池)”在此是指油,油和酒都有醡池;“新酒也必欺骗她”表示也必没有任何良善之真理;因为“新酒”和“酒”一样,表示来自仁与爱之良善的真理。

弥迦书:

撒玛利亚的一切雕像必被打碎,她行淫的一切赏金必被火烧,我必使他们所有的偶像都荒废;因为她从行淫的赏金把它们聚集起来,因此它们必回转为行淫的赏金;为此,我要悲痛哀号,剥光赤身而行。(弥迦书1:7, 8)

“撒玛利亚”表示在教义真理方面的属灵教会,在此表示在教义虚假方面的教会;因为他们的“雕像”表示来自自我聪明的被歪曲的事物;她那必被火烧的“行淫的赏金”表示出于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爱和随之而来的地狱快乐而对真理的歪曲;由于这爱来自地狱,所以经上说“它们必被火烧”,“火”表示两种意义上的爱;“我必使他们所有的偶像都荒废”表示虚假必须被摧毁;“她从行淫的赏金把它们聚集起来”表示从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爱和随之而来的地狱快乐;“因此它们必回转为行淫的赏金”表示该教会的一切都将是被歪曲的真理,因为这是它们的源头;“为此,我要悲痛哀号”表示有教会在里面,因而与主在一起的天堂天使和教会之人的悲伤;“剥光赤身而行”表示因一切真理和良善的荒废而哀悼。“雕像”和“偶像”表示出于自我聪明、支持对自我和世界的爱的教义,以及由此衍生的虚假,因而教义、宗教和敬拜的虚假(可参看AE 587, 654b节)。

以西结书:

你在各路头建造你的高台,在各街上作了丘坛;你也不像妓女,以赏金为荣耀;通奸的妇人竟然接外人,替代丈夫;人都是把赏金送给妓女,你却将赏金给你所爱的人,贿赂他们,使他们从四围来与你行淫。你行淫与别的妇人相反,不是人给赏金追求你去行淫,而是你给赏金,所以你是相反的。(以西结书16:31–34)

这一章论述了耶路撒冷的可憎之事,也就是说,犹太教会的可憎之事,因为他们不仅扭曲和玷污圣言的良善,还从崇拜偶像的民族那里接受宗教和敬拜的虚假,通过这种方式玷污圣言的真理和良善,并确认这些玷污或通奸。至于“在各路头建造你的高台,在各街上作了丘坛”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652c节)。在圣言中,“通奸和行淫”表示玷污和歪曲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可参看AE 141, 511节);因此,“不像妓女,以赏金为荣耀”表示没有出于情感的快乐而如此歪曲圣言的真理;“通奸的妇人接外人,替代丈夫”表示圣言的真理和良善被其他民族的虚假扭曲;“人都是把赏金送给妓女,你却将赏金给你所爱的人,贿赂他们”表示他们喜欢其他民族的宗教和敬拜的虚假;“行淫的赏金或礼物”表示对通过其他人的虚假进行歪曲的爱;“使他们从四围来与你行淫”表示四处寻求虚假,通过这些虚假歪曲真理;“你行淫与别的妇人相反,不是人给赏金追求你去行淫,而是你给赏金,所以你是相反的”表示对通过其它宗教的虚假歪曲自己教会的真理并确认这些虚假的爱和情感的快乐,“行淫的赏金或礼物”表示对其它宗教的虚假的爱和情感的快乐。

从现在所阐述的明显可知,“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按灵意在两种意义上是什么意思;因为带来快乐和喜悦之物,就是属灵的赏赐。例如,一个人做了好事会有财富、财产、荣耀和礼物的回报;这些东西并不是以属灵的方式来理解的回报或赏赐,源于它们的快乐和喜悦才是。生活良善的教会之人所获得的天上的赏赐更是如此,天上的赏赐就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聪明和智慧,这是祝福和幸福的源头。此外,天堂有天堂之爱所产生的富丽堂皇,如它所对应的那样;但在天堂,被视为赏赐的,不是富丽堂皇,而是它们所来自的属灵之物。这也是“工价”和“赏赐”(或赏金、报酬、报答、回报等)的意思,它在主里面并来自主(以赛亚书40:10; 61:8; 62:11; 路加福音6:35; 14:12–14; 以及别处)。

696a、“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小的带大的”表示归给所有敬拜主的人,无论他们属于哪种宗教。这从“敬畏主神的名”和“连小的带大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敬畏主神的名”是指敬拜(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连小的带大的”是指无论属于哪种宗教;因为“小的”是指那些对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知之甚少的人,“大的”是指那些知道很多的人,因而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地敬拜主的人;事实上,一个人知道信之真理,并照之生活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敬拜主,因为敬拜不是来自人,而是来自人里面源于良善的真理,而这些来自主,主就在它们里面。“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小的带大的”表示所有敬拜主的人,无论他们属于哪种宗教,因为刚才经上提到“仆人、先知、圣徒”,他们是指在教会之内所有处于教义之真理和照之的生活之人;因此,“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小的带大的”表示在教会之外所有照其宗教敬拜主的人,因为那些照其宗教敬拜主,并活在某种信和仁中的人也敬畏神的名。事实上,这节经文论述了对所有人的最后审判,既有恶人又有善人;最后的审判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既有教会之内的人,也有教会之外的人;那时所有出于其宗教敬畏神,活在相爱、内心正直、诚实中的人都会得救,因为所有这样的人都通过对神的一种直觉信仰和仁爱的生活而在灵魂上与天堂天使联系在一起,从而与主结合并得救。事实上,死后,每个人都来到灵界自己人那里;活在自然界时,他在灵方面就与这些人联系在了一起。

“连小的带大的”表示或多或少,也就是那些或多或少敬拜主的人,因而表示那些或多或少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因为圣言的灵义与人无关,只与所表示的事物有关,或说从对人的一切关注中抽象出来,只赤裸地思考事物;“连小的带大的”这种说法与人有关,因为它表示敬拜主的人。因此,在灵义上所指的不是这些人,而是或多或少,因而是那些或多或少出于纯正的真理和良善敬拜的人。刚才论述的“仆人、先知、圣徒”也一样,他们在灵义上不是指先知和圣徒,而是从人脱离出来,是指教义之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虽然所指的是这些,但所有处于教义之真理和照之的生活之人也包括在内,因为这些真理和生活都在主体,也就是天使和世人里面;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只思想天使和世人是属世的,而思想构成天使和世人的教义之真理和生活是属灵的。由此清楚可知,天使所处的属灵意义(即灵义)如何不同于世人所处的属世意义,即:一个人所思考的一切细节都具有人、空间、时间和物质的某种东西,而天使则从这一切中抽象出来思考。因此,天使的言语是世人无法理解的,因为这种言语来自对事物的直觉,因而来自从适合自然界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智慧,因此相对来说在这些事物上是不确定的。

“敬畏你名”表示敬拜主,因为“敬畏”表示敬拜,“你名”表示主。在前一节,经上说:“二十四位长老感谢现在、过去和将要到来的主神。”因此,“敬畏你的名”表示敬拜主。旧约和新约的圣言都提到了“耶和华的名”、“主的名”、“神的名”和“耶稣基督的名”,在这些情况下,“名”表示藉以敬拜主的一切,因而表示爱与信的一切,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自己,因为主在哪里,爱与信的一切也在哪里。这就是耶和华、主神和耶稣基督之名的含义(可参看AE 102, 135, 224节),这一点从主的这些话也明显看出来:

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以我的名对他们所求的任何事同心合意,我在天上的父就必给他们成就。因为哪里有两三个人以我的名聚集,哪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19, 20)

此处“以主的名同心合意”和“以祂的名聚集”不是只以名,而是以那些属于主的事物,也就是藉以敬拜祂的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

“敬畏”当论及主时,表示敬拜和尊敬,因为敬拜和敬拜的一切事物里面都有一种神圣而崇敬的敬畏,这会让一个人觉得主要受到尊重,绝不可受到伤害。事实上,这就像孩子对父母,父母对孩子,妻子对丈夫,丈夫对妻子一样,也像朋友对朋友一样,他们里面就有尊重和对造成伤害或冒犯的害怕;这种害怕和尊重就在一切爱和一切友谊中,因此没有这种害怕和尊重的爱和友谊就像无盐的食物,淡而无味。这就是为何“敬畏主”表示出于这种爱而敬拜祂。

我们说“敬畏你名”表示敬拜主,然而,那些敬畏祂的人在此是指所有在教会之外,因没有圣言而不认识主的人。尽管如此,所有对神拥有人的观念之人仍被主接纳,因为人形式下的神就是主;但所有不视神为人的人,无论教会之内的,还是教会之外的,当进入他们自己的属灵生活时(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这种情况就会发生),都不被主接纳,因为他们对神没有确定观念,只有一个不确定的观念,这种观念根本不是观念,即便是,也会消散。这就是为何所有从地上进入灵界的人首先都被检查他们对神持有并带在身上的是哪种观念。他们若没有祂是一个人的观念,就会被送到教导场所,在那里被指教:主是天地之神,当他们想到神时,必须想到主,否则就无法与神结合,因而无法与天使联系在一起。所有过着仁爱生活的人都接受教导并敬拜主;而所有声称自己有信仰,却没有信仰的生活,也就是仁爱的人都不接受教导;因此,他们就被分开,被送到天堂之下的地方,有的被送到地狱,有的被送到在圣言中被称为“低地”的地或部分,他们在那里受艰难。然而,已经视宗教的律法为生活律法的外邦人比基督徒更容易接受关于主的教义;他们尤其会这样做,因为他们对神没有其它观念,只有一个神性人(Divine Man)的观念。我们说这些话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为何“敬畏你名”表示敬拜主。

696b、在圣言中,许多经文都使用了“敬拜耶和华神”这种说法;这句话表示敬拜祂;因此,我要用几句话来解释一下,“敬畏神”具体是指什么样的敬拜。对耶和华神的一切敬拜都必须通过真理来自爱之良善。只来自爱之良善的敬拜不是敬拜,只来自真理、没有爱之良善的敬拜也不是敬拜;这两者都是必需的,因为爱之良善是敬拜的本质,而良善通过真理存在和形成,或说拥有其存在和形式,故一切敬拜都必须通过真理来自良善。因此,在圣言中使用“敬畏耶和华神”这种说法的许多地方,经上都补充说:“遵守或谨守和实行祂的话和诫命。”因此,在这些方,“敬畏”表示通过真理敬拜,“遵守或谨守和实行”表示出于爱之良善敬拜,因为实行或做属于意愿,因而属于爱和良善,但“敬畏”属于理解力,因而属于信和真理;准确地说,属于信的一切真理都属于理解力,属于爱的一切良善都属于意愿。由此可见,“敬畏耶和华神”论及通过教义之真理敬拜,教义之真理也被称为信之真理。“敬畏耶和华神”表示这种敬拜,是因为神性真理因宣判恶人下地狱而导致敬畏或惧怕;但神性良善不会,因为只要世人和天使通过真理接受它,它就会拿走宣判。由此明显可知,只要人处于爱之良善,就有对神的敬畏;还可知,只要人处于爱之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也就是说,只要他的真理里面有良善,那么恐惧和惊骇就会消失,并变成伴随尊敬的一种神圣敬畏。由此可推知,敬拜中的敬畏照着各人的生命状态因各人而不同;在那些处于良善之人的敬畏里面、伴随尊敬的圣洁或神圣性也照着意愿对良善的接受和理解力对真理的接受,也就是说,照着内心对良善的接受和灵魂对真理的接受而不同。

刚才所说的,从以下圣言经文看得更清楚。摩西五经:

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行在祂一切的道路上,爱祂,用全心、全灵魂侍奉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10:12, 20)

此处用到“敬畏耶和华神”、“行在祂的道路上”、“爱祂”、“侍奉祂”这些说法,这一切话都描述了通过真理来自良善的敬拜;“敬畏耶和华神”和“侍奉祂”表示通过真理敬拜,“行在祂的道路上”和“爱祂”表示出于良善敬拜;因此,经上还说“用全心、全灵魂”,“心”表示属于意愿的爱与仁之良善,“灵魂”表示属于理解力的教义与信仰之真理。“心”对应于爱之良善,在人里面对应于他的意愿,“灵魂”则对应于信之真理,在人里面对应于他的理解力,因为灵魂是指人的气息或呼吸,这气息或呼吸也被称为他的灵。在圣言中,“灵魂”表示信之生命,“心”表示爱之生命(可参看《属天的奥秘》,2930, 9050, 9281节)。

申命记:

你们要跟从耶和华你们的神,敬畏祂,谨守祂的诫命,听从祂的声音,侍奉祂,紧紧依附祂。(申命记13:4)

“跟从耶和华神,谨守祂的诫命,紧紧依附祂”表示生活的良善,

因而敬拜所来自的爱之良善;“敬畏耶和华神,听从祂的声音,侍奉祂”表示教义之真理,因而信之真理,通过这些真理而有敬拜。由于对主的一切敬拜都必须通过真理从良善而来,而不是通过没有良善的真理而来,也不是通过没有真理的良善而来,所以圣言的每个细节里面都有良善与真理的一个婚姻,如在已经引用的经文和下面的经文中。关于圣言细节中的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可参看前文(AE 238末尾, 288b, 660节)

又: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侍奉祂,紧紧依附祂,也要奉祂的名起誓。(申命记10:20)

此处“敬畏耶和华神,侍奉祂”也涉及敬拜的真理,“紧紧依附耶和华,也要奉祂的名起誓”涉及敬拜的良善。事实上,“紧紧依附”是与爱之良善有关的一句话,因为一个热爱的人也紧紧依附;“奉耶和华的名起誓”具有类似含义,因为即将做的事以这种方式被确认。“侍奉”涉及敬拜的真理,因为在圣言中,“仆人”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因为真理服侍良善(参看AE 6, 409节)。

又:

好叫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祂的一切律例、诫命。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侍奉祂,奉祂的名起誓。不可随从别神。耶和华吩咐我们遵行这一切的律例,敬畏耶和华我们的神。(申命记6:2, 13, 14, 24)

此处同样描述了通过真理来自良善或通过信来自爱的敬拜;“敬畏耶和华神,侍奉祂”表示通过信之真理而来的敬拜;“谨守遵行祂的律例和诫命,奉耶和华的名起誓”表示来自爱之良善的敬拜;因为谨守遵行律例和诫命是生活的良善,生活的良善与爱之良善是一样的,因为那爱的人也活着;“奉耶和华的名起誓”具有类似含义,因为“起誓”表示通过生活来确认。前面已经说明,“敬畏耶和华,侍奉祂”表示照着教义之真理敬拜,因为有两样东西构成敬拜,即教义和生活;没有生活的教义不构成敬拜,没有教义的生活也不构成敬拜。

696c、以下经文有类似教导。申命记:

要召集百姓,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话。(申命记31:12)

又:

你若不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条文,敬畏耶和华你神这荣耀而可敬的名。(申命记28:58)

又:

王要为自己抄写律法的副本,在他一生所有的日子里诵读它,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这律法上的一切话和这些律例,遵行它们。(申命记17:18, 19)

又:

你要谨守耶和华你神的诫命,行在祂的道路上,敬畏祂。(申命记8:6)

又:

谁会赐他们有一颗终日敬畏我,遵守我的一切诫命的心呢?(申命记5:29)

在这些经文中,“敬畏耶和华神”与“谨守遵行律法的诫命”,以及“行在祂的道路上”连在一起,因为如前所述,对神的一切内在属灵敬拜在于生活的良善,必须照着教义之真理来举行,这些必须进行教导。“敬畏耶和华”表示照着教义之真理举行的敬拜,“谨守遵行律法的诫命”和“行在祂的道路上”表示来自生活良善的敬拜,“行在耶和华的道路上”表示照着教义之真理生活;由于“敬畏耶和华”表示照着教义之真理举行的敬拜,所以经上说,必须从律法学习敬畏耶和华。但要让人们知道,对耶和华的敬畏表示必须在外在属世敬拜中的内在属灵敬拜,因为内在属灵敬拜就是思想并理解真理,因而以一种崇敬而神圣的方式思想神,这就是“敬畏祂”,而外在属世敬拜就是实行真理,也就是谨守律法的诫命和话。

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路指教我,以真理指教我,将我的心与敬畏你的名联结起来。(诗篇86:11)

“指教道路”表示教导人必须照之生活的真理;因此,经上说:“以真理指教。”“将我的心与敬畏你的名联结起来”表示爱之良善必须与信之真理结合,“心”表示爱,“敬畏”表示信的神圣,这些必须被“联结起来”,也就是说,必须一起在敬拜中。

又:

凡敬畏耶和华、行在祂道路上的人有福了。(诗篇128:1)

此处“敬畏耶和华”表示以一种崇敬而神圣的方式思想神,“行在祂道路上”表示照神性真理生活;只有通过这两者才有敬拜。但外在敬拜,也就是照神性真理生活里面必须有内在敬拜,也就是敬畏耶和华;这就是为何经上说:“敬畏耶和华、行在祂道路上的人。”又:

敬畏耶和华,甚喜爱祂诫命的,这人有福了。(诗篇112:1)

这句话的含义与前面的相似;因为“甚喜爱耶和华的诫命”就是热爱它们,从而意愿并实行它们。

耶利米书:

他们不惧怕,也不行在我的律法和律例中。(耶利米书44:10)

“不惧怕(或敬畏)”表示不出于圣言的真理思想神,因而不以一种神圣而崇敬的方式思想;“不行在我的律法和律例中”表示不照着它们生活,“诫命”表示内在敬拜的律法,“律例”表示外在敬拜的律法。

玛拉基书:

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玛拉基书1:6)

经上使用“尊敬”和“敬畏”这两个词,是因为“尊敬”论及出于良善举行的敬拜,“敬畏”论及通过真理举行的敬拜。“尊敬”(honor,或译为尊荣、尊贵等)论及良善(可参看AE 288, 345节);因此,“尊敬”也论及父亲,“敬畏”论及主人,因为耶和华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父亲”,在此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主人”。

同一先知书:

我曾与利未立生命和平安的约,是我以敬畏赐给他的,他就敬畏我。(玛拉基书2:5)

“利未”在此表示神性人身方面的主,“生命和平安的约”表示祂的神性与祂自己的合一,名词“敬畏”和动词“敬畏”表示神圣真理,因神圣真理而有合一。

以赛亚书:

耶和华的灵必停留在祂身上,就是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他从那里献的香必在对耶和华的敬畏里。(以赛亚书11:2, 3)

这些话也论及主,它们描述了神性真理,一切智慧和一切聪明都在神性真理中并来自神性真理。“停留在祂身上的耶和华的灵”表示当主在世时,在祂里面,并自祂的人身得荣耀以来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表示祂由此拥有神性智慧和神性能力;“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表示祂由此拥有全能和敬拜中的本质神圣;由于“敬畏”表示来自神性真理的敬拜的神圣,所以经上补充说“他从那里献的香必在对耶和华的敬畏里”,“献香”表示来自属灵-神性,也就是神性真理的敬拜。这就是“献香”所表示的(可参看AE 324, 491, 492, 494, 567节)。经上说“智慧、聪明、知识和敬畏的灵”,是因为“灵”表示发出的神性,“智慧的灵”表示属天神性,也就是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所接受的发出神性,“聪明的灵”表示属灵神性,也就是中间或第二层天堂的天使所接受的发出神性,“知识的灵”表示属世神性,也就是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的天使所接受的发出神性,“敬畏耶和华的灵”表示来自这些神性,即属天、属灵和属世神性的一切敬拜的神圣。

耶利米书:

我要赐给他们一心一道,终日因向他们行善而敬畏我;我要与他们立一个时代的约;我也要把敬畏我的心赐给他们,使他们不会离开我。(耶利米书32:39, 40)

“我要赐给他们一心一道敬畏我”表示敬拜主的一个意愿和一个理解力,“心”表示意愿的良善,“道”表示进行引导的理解力的真理,“敬畏”表示由此而来的神圣敬拜。“我要与他们立一个时代的约;我也要把敬畏我的心赐给他们”表示通过爱之良善和在敬拜中的这良善的真理实现的结合,“约”表示结合,“敬畏的心”表示来自爱之良善中的真理的敬拜的神圣;“使他们不会离开我”表示为了结合的缘故。由于与主的结合通过来自良善的真理实现,而不是通过没有良善的真理,或没有真理的良善实现,所以经上提到了这两者。

诗篇:

亚伦家啊,你们要信靠耶和华,敬畏耶和华的人要信靠耶和华。(诗篇115:10, 11)

“亚伦家”表示所有处于爱之良善的人,“敬畏耶和华的人”表示所有处于来自这良善的真理之人。启示录:

有永远福音的天使说,要敬畏神,把荣耀归给祂,敬拜祂。(启示录14:7)

“敬畏神,把荣耀归给祂”表示出于神圣真理敬拜主;“敬拜祂”表示出于爱之良善。诗篇:

愿全地都敬畏耶和华;愿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畏惧祂。看哪,耶和华的眼目在敬畏祂的人和等候祂慈爱的人身上。(诗篇33:8, 18)

又:

耶和华的美意在敬畏祂的人和等候祂慈爱的人身上。(诗篇147:11)

由于“对耶和华的敬畏”表示对神性真理的接受,“慈爱(或怜悯)”表示对神性良善的接受,所以经上说:“耶和华的眼目和美意在敬畏祂的人和等候祂慈爱的人身上。”

以赛亚书:

强大的民必尊敬你,强族的城必敬畏你。(以赛亚书25:3)

此处“尊敬”也表示出于良善的敬拜,因为“尊敬”论及爱之良善;“敬畏主”表示出于真理的敬拜,如前所述。“强大的民”表示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教会之人,因为一切能力皆由此而来;“强族的城”表示那些处于教义之真理,并通过这些真理处于爱之良善的人;由于一切属灵的能力由此而来,所以他们被称为“强族”。这些话也清楚表明,圣言的每个细节里面都有良善与真理的一个婚姻;因为“尊敬”论及良善,“敬畏”论及真理,两者都在敬拜中;“人民或百姓”这个词用于那些处于真理,并通过这些真理处于良善的人,而“民族”这个词用于那些处于良善,并从良善处于真理的人;由于在灵界,一切能力或权柄都来自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所以这人民被称为“强大”,这民族被称为“强”。

696d、在以下经文中,“敬畏耶和华或对耶和华的敬畏”也表示其中有通过真理而来的神圣的敬拜。以赛亚书:

这百姓的心远离我,他们对我的敬畏成为人们所教的命令。(以赛亚书29:13)

同一先知书:

你们当中有谁敬畏耶和华,听从祂仆人的声音?就是行在黑暗中,没有亮光,信靠耶和华的名,倚靠自己的神的。(以赛亚书50:10)

耶利米书:

他们必听见我向他们所行的一切良善,好叫他们因我即将向他们所行的一切良善和一切平安,就惧怕战兢。(耶利米书33:9)

诗篇:

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围安营,要搭救他们。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无所缺。(诗篇34:7, 9)

又:

那没有改变、不敬畏神的人。(诗篇55:19)

又: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祂诫命的都有美好的理解。(诗篇111:10)

由于“敬畏”与神性真理有关,而敬拜中的神圣,以及智慧和聪明都来自神性真理,所以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祂诫命的都有美好的理解(也就是聪明)。”又:

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祂,雅各所有的种都要尊敬祂,以色列所有的种都要敬畏祂。(诗篇22:23)

路加福音:

神的怜悯世世代代归与敬畏祂的人。(路加福音1:50)

“耶和华神”涉及、因而表示有一种神圣而崇敬的感觉,因而以一种神圣而崇敬的方式敬拜祂,这一点可从这些经文明显看出来。摩西五经:

你们要谨守我的安息日,敬畏我的圣所;你们要崇敬。(利未记19:30; 26:2)

出埃及记:

耶和华的作为,我要行的多么可敬畏。(出埃及记34:10)

创世记:

雅各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家和天门。(创世记28:17)

当论及神性,以及天堂和教会的神圣时,“敬畏或惧怕”表示尊敬并保持尊敬,这从上述经文和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在希伯来语中,表示“敬畏或惧怕”的这个词也表示尊重和崇敬。这从路加福音中的这些话也明显看出来:

某城里有一个审判官不敬畏神,也不尊敬人。他在自己里面说,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敬人。(路加福音18:2, 4)

经上说“敬畏神”和“尊敬人”,是因为敬畏或惧怕表示更高程度上的尊敬。

马太福音:

那能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你们不要怕;倒要怕那能把灵魂和身体都灭在地狱(Gehenna,希腊文:欣嫩子谷)里的。(马太福音10:28; 路加福音12:4, 5, 7)

然而,此处“怕”表示对属灵地死亡有一种惧怕,因而表示一种属世的惧怕(或敬畏),这是害怕和恐惧;但属灵的惧怕(或敬畏)是一种神圣的惧怕(或敬畏),这种惧怕(或敬畏)就住在一切属灵之爱里面,照着这爱的质和量而各异。属灵人就在这种惧怕(或敬畏)中,他知道主不向任何人行恶,更不会把任何人的身体和灵魂灭在地狱里;相反,祂向所有人行善,渴望将每个人的身体和灵魂都提入天堂,到祂自己那里。这就是为何属灵人的惧怕(或敬畏)是一种神圣的惧怕(或敬畏),唯恐人因生活的邪恶和教义的虚假而转身离开,从而伤害自己里面的这神性之爱。

但属世的惧怕(或敬畏)是对危险和惩罚,因而对地狱的一种害怕、恐惧和惊恐;这种惧怕(或敬畏)就住在一切肉体之爱里面,也照着这爱的质和量而各异。具有这种惧怕(或敬畏)的属世人只知道主向恶人行恶,定他们的罪,把他们投入地狱,惩罚他们,这些人因此处在对主的害怕和恐惧之中。犹太和以色列民族中的大多数人就处于这种惧怕(或敬畏),因为他们是属世人;这就是为何经上经常说他们“害怕耶和华”、“在祂面前战兢”,以及“恐惧战兢”;由于同样的原因,当神性律法或神性真理从西乃山上宣布时,经上论到以色列人说,他们极其害怕(出埃及记20:18–20; 申命记5:23–25)。

这种惧怕(或敬畏)就是雅各向拉班起誓所指着的以撒所畏惧或恐惧的(创世记31:42, 53)在某种程度上所表示的;因为在圣言中,“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表示主,“亚伯拉罕”表示属天神性方面的主,“以撒”表示属灵神性方面的主,“雅各”表示属世神性方面的主;“以撒”所表示的属灵神性就是神性真理,这神性真理使属世人受到惊吓,由于“拉班”是属世人,所以雅各指着“以撒所畏惧或恐惧的”向他起誓。在以赛亚书,所指的是几乎一样的惧怕(或敬畏):

你们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因为祂是当敬畏的,是你们当恐惧的。(以赛亚书8:13)

此处“敬畏”与属灵人有关,“恐惧”与属世人有关。由于属灵人不会处于诸如属世人所处的那种惧怕(或敬畏),所以经上说:“不要惧怕。”以赛亚书:

雅各和以色列啊,不要惧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以赛亚书43:1)

路加福音:

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路加福音12:32)

耶利米书: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以色列啊,不要惊惶,因我要从远方拯救你;雅各必得享平静安逸,无人使他害怕。(耶利米书30:9, 10)

以及其它许多经文。此外,“敬畏或惧怕”、“惊骇”、“惊愕”等等表示感觉的各种扰乱和心智状态的变化(可参看AE 667, 677节)。

697、“并毁灭那些毁灭大地之人”表示地狱归给那些摧毁教会的人。这从“毁灭”和“大地”的含义清楚可知:“毁灭”当论及那些摧毁教会的人时,是指诅咒和地狱;因为正如“祂的仆人先知和众圣徒得赏赐”

表示拯救和天堂归给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也就是那些构成教会的人,“毁灭大地”则表示诅咒和地狱。“大地”是指教会(对此,参看AE 29, 304, 413b, 417a节);因此,“毁灭大地”表示摧毁教会。在圣言中,“地”表示教会,这在前面许多地方,以及《属天的奥秘》已经说明。在圣言中,“地”表示教会的原因有很多;也就是说,当经上没有提到具体的地,如埃及地,以东地,摩押地,亚述地,迦勒底之地,巴比伦之地等等时,“地”是指迦南地;那些处于属灵思维的人不会想到这地是一块地,因为这是地上的观念,不是天上的观念,但他们会想到那里的民族在教会方面的品质。同样,当有人正在思想教会,或宗教,或敬拜,并由此提到地时,所思想的不是地,而是那地上的民族在教会、宗教或敬拜方面的品质。因此,当一个人在圣言中读到地时,属灵的天使就会想到教会;天使所思想的,是圣言的灵义;因为圣言的灵义是给天使的,也是给属灵的世人的。事实上,圣言在字面上是属世的,而内在或在其内部是属灵的;每当属世之物被抽离时,在里面或在其内部的属灵之物就被揭示出来。

此外,灵界,就是灵人和天使所在的世界,与世人所在的自然界一样有陆地,并且这些陆地外表完全一样;那里有平原、山谷、大山、小山,还有河、海,以及田野、草地、森林、花园和园子;这些陆地外表的美丽与住在其上的人中间的教会状态完全一致,并且它们照着居民中间的教会的变化而经历变化;总之,那里的陆地完全对应于住在那里的人对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接受。也正因如此,在圣言中,“地”表示教会,因为在灵界,陆地的品质取决于那里的教会的品质,其原因就是对应。在灵界,陆地本身与教会,就像对应物与它所对应的主体或自己的东西,结果与它的有效原因,言语与理解力,行为与意愿,以及脸上的表情与思维的情感一样构成一体,总之,像工具因与其主因一样构成一体,论到它们,可以说它们构成一个事物;因此,在灵界,陆地的品质与教会的品质构成一体。由此清楚可知,为何在圣言中,“地”表示教会,“毁灭大地”在此表示摧毁教会。

在以下经文中也是如此。以赛亚书:

这就是那使大地战抖,使列国震动,使世界成为旷野,倾覆城邑的人吗?你毁灭你的地,杀戮你的民。(以赛亚书14:16, 17, 20)

这些话论及路西弗,路西弗在此是指巴比伦,这从此处的上下文明显看出来。他使之战抖并毁灭的“地”表示教会;他使之震动的“列国”表示总体教会所分成的诸教会;他使之成为旷野的“世界”表示总体上的教会;他倾覆的“城邑”表示教会教义的真理;他杀戮的“民”表示属灵生命被他摧毁的教会之人。

耶利米书:

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就是毁灭全地的山,看哪,我跟你作对。(耶利米书51:25)

这话也论及巴比伦,它被称为“行毁灭的山”,是因为“山”表示对统治的爱,在此表示对统治天堂和大地的爱,教会的良善和真理沦为这爱所使用的手段;因此,“毁灭全地”表示摧毁教会。

但以理书:

从海中上来的第四兽必吞吃全地,践踏它,粉碎它。(但以理书7:23)

这兽也表示对统治整个天堂和整个大地的爱,那些属巴比伦的人就拥有这爱(参看AE 316e, 556a节);因此,“吞吃”、“践踏”、“粉碎”这地表示彻底摧毁教会。谁看不出,没有什么兽要从海中上来,吞吃、践踏和粉碎全地,相反,是某种邪恶的魔鬼之爱要如此对待教会?摩西五经:

必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创世记9:11)

此处“地”同样表示曾被大洪水之前的人摧毁,但不会再次被摧毁的教会。

以赛亚书:

耶和华使地无用,使它空虚,又翻转地面。地必全然空虚,被劫掠净尽;可居之地必哀恸困惑;世界也必衰残困惑;这地自身必遭亵渎,因为他们犯了律法,逾越律例,废了永约,因此,诅咒吞灭大地;闸门从高处打开,地的根基也震动,大地必将粉碎又粉碎,大地必将动摇又动摇,大地必东摇西晃,有如一个醉汉;又摇来摇去,好像小屋。(以赛亚书24:1, 3–6, 18–20)

谁都能看出,“地”在此不是指地,而是指教会。这些话论及教会,是因为在灵界,天使和灵人所住的地照着住在那里的人中间的教会状态的变化而经历诸如此处所描述的那些变化;它们甚至作出相应的移动。经上说“耶和华使地无用,使它空虚”,又说“地必全然空虚,被劫掠净尽”,是因为在灵界,当住在陆地上的人中间的教会荒废时,这些陆地就会完全改变外貌;以前在上面生长旺盛的园子、花园、草坪和类似地方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不快的东西,如沙石地,长满荆棘和蒺藜,以及类似事物的平原,这些东西都对应于摧毁教会的虚假和邪恶。“使地无用”表示教会在爱与仁之良善方面的毁灭,“使它空虚,劫掠它”表示教会在教义与与信仰之真理方面的荒凉,“翻转地面”表示这种变化本身。“可居之地必哀恸困惑;世界也必衰残困惑,诅咒吞灭大地”表示那里将没有什么东西生长旺盛,相反,它将变得贫瘠,充满无用的东西,经上因此说这地“哀恸、衰残,被诅咒吞灭”。由于当住在那里的人不再关注教会的圣物时,这些事就会发生,所以经上说:“因为他们犯了律法,逾越律例,废了永约。”在灵界,陆地有时被淹没,有时摇晃,各处都向在下面并往上升腾的地狱裂开和敞开,并且这一切照着被爱的虚假和邪恶的质和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的歪曲和否认而发生,故经上说“闸门从高处打开,地的根基也震动,大地必将粉碎,东摇西晃,有如一个醉汉”;在灵界,当那里的教会状态变成相反的状态时,这些事真的会发生。由此可见,在圣言中,“地”在此和别处都表示教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