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11:3-15

启示录11:13

672、启11:13.正在那个时辰,就有了大地震,那城的十分之一倒塌了,在地震中被杀的人名有七千;其余的都害怕,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

“正在那个时辰”表示在这个状态期间(673节);“就有了大地震”表示对那些属教会的人来说,内层状态的一个显著变化(674节);“那城的十分之一倒塌了”表示教义的真理不再存在于那些剩下来的人身上(675节);“在地震中被杀的人名有七千”表示在这种状态变化下,一切良善之真理,因而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事物也都在他们那里灭亡了(676节);“其余的都害怕”表示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属灵之人的心智所受的干扰和转身离开(677节);“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表示他们承认并敬拜主(678节)。

673、启11:13.“正在那个时辰”表示在这个状态期间。这从“时辰”的含义清楚可知,“时辰”是指状态,所以在此是指当“两个见证人上了天,他们的仇敌看见他们”时的状态。“时辰”(即时)表示状态,因为在圣言中,时间和属于时间的一切词语,像“时”、“日”、“周”、“月”、“年”、“时代”,以及“早晨”、“中午”、“晚上”、“夜间”,同样“春”、“夏”、“秋”、“冬”,都表示生命的状态。《天堂与地狱》(162–169节)一书在论述天堂里的时间的地方,阐述并说明了时间具有这种含义,也可参看前文(AE 571, 610, 664节);“时辰”(即时)表示或长或短的状态的持续时间,因而表示时间和状态(参看AE 194节);所用的数字决定了状态是何品质(AE 488节)。

674、“就有了大地震”表示对那些属教会的人来说,内层状态的一个显著变化。这从“大地震”的含义清楚可知,“大地震”是指教会状态的一个显著变化;因为“地”表示教会,“震动”表示状态的变化,“大”表示显著之物。在圣言中,“地震”表示教会状态的变化(参看AE 400, 499节)。

很明显,在教会的真理和良善方面的状态变化源于前一节所描述的原因,也就是说,因为被杀害并恢复生命的两个见证人按照吩咐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看见他们。由此可见,其原因是善人与恶人的分离,如前所示,前面解释了这两个见证人的上升。但这些事无法清楚显明给理解力,除非知道灵界的情况如何。因为这节经文所描述的事,即“就有了大地震,那城的十分之一倒塌了,在地震中被杀的人名有七千;其余的都害怕,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的确发生了,事实上已经在最后审判之时发生了,但却发生在灵界,而不是自然界。当善人要与恶人分离,并且善人要受到保护,免受恶人伤害时,善人就从社群中被带走,恶人则留下来,正如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

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马太福音24:40, 41)

对此,可参看《属天的奥秘》(4334, 4335节)中的解释。当善人被带走时,在善人和恶人混居的社群,就那些属于教会的事物而言,有一个显著变化会发生。

但还要进一步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灵界有一切情感的交流,有时有思维的交流;每个社群都有一个从中间朝各个方向,甚至到边界延伸自己的总体交流,几乎就像光从中心传播到周边一样。由这种交流及其延伸所产生的情感的变动和变化源于要么在上面,要么在两边的其它社群的情感流注,也源于进入社群的新来者,以及少数人或许多人正从社群中被带走。

最后的审判所临到的社群由善人和恶人组成,但恶人是那些从内在,而不是表面上反对爱之良善和教义之真理的人;因为表面上看,这些人能行事正直、公义,也能说话虔诚而真实,但却不是为了正直、公义、虔诚和真实,而是出于在世上所获得习惯,是为了名声、荣耀、尊敬、利益,以及属世之爱的各种快乐,也由于法律及其处罚。因此,他们虽然内在是邪恶的,却仍能与那些外在和内在都是良善的人在一起。因此,当善人与那些只在外在形式上看起来良善的人分离时,后者的外在良善就消失不见了,他们的内在邪恶变得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通过与同一社群里那些如前所述,不仅外在良善,内在也良善之人的交流而被保持在这种外在良善中。因此,当外在良善从恶人那里被夺走时,他们的内层就打开了;这些内层充满纯粹的邪恶而污秽之物,他们的真实品质由此变得显而易见。这就是“两个见证人按照吩咐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也看见他们”具体所表示的;此处“正在那个时辰,就有了大地震”,也就是说,当这种状态到来时,就那些属于教会的事物而言,一个显著变化发生了。

675a、“那城的十分之一倒塌了”表示教义的真理不再存在于那些剩下的人身上。这从“十”、“十分之一”、“城”和“倒塌”的含义清楚可知:“十”是指所有人和所有事物,以及很多人和很多事物;“十分之一”是指所有和很多或大量(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城”是指教义,也指教义之真理,因为教义若要成为教会的教义,就必须由来自圣言的真理构成,“城”表示教义(可参看AE 223节);“倒塌”是指分离,因而是指不存在;因为分离和不存在论及教义之真理,而倒塌论及一座城。

因为每个具体事物都照着属世意义上的主题与属灵意义上的主题的对应关系而有自己的类似和恰当的表达;此处在属世意义上的主题是一座城,而在属灵意义上的主题则是教义之真理。真理并不存在于那些剩下来的人身上,这一点从前面所说的可推知,即:当善人从善人和恶人混居的社群中被带走,并被提入天堂时,教义之真理就不再留在恶人身上,因为那时,他们被剥夺了他们与能使他们可以说于外在处于真理,因而从教义谈论真理的善人的交流。

因为灵界有一种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持守住,因而在同一社群里的所有人都互相被持守在一种相似的情感中,也相应地被持守在一种相似的良善中;恶人也是这样被善人持守的。这些恶人具有这种性质,他们能披上圣洁、虔诚、聪明和对教会及其教义的热情的外表,还能在生活上披上发自内心的公义和诚实的外表,尽管在自己里面,他们从内在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人就是恶人,按照吩咐上了天的“两个见证人”所表示的善人被带走后,教义之真理就无法存在于他们身上。

要知道,灵界有许多社群是由这些人形成的,这些社群合在一起由过去的“先前的天或第一层天”(启示录21:1)来表示。关于这些社群或这层天,《最后的审判》这本小著记载了许多事。诸如前面所描述的那些恶人,以及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善人就在这些社群中;只要这些人在同一个社群中结合在一起,恶人在外在上看起来就和善人一样;但当他们分离时,他们里面那只是假装和虚伪的外在良善就被分离,他们的内层则敞开,这些内层都是属地狱的,充满纯粹的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最后审判之前不久,这样一种分离和随之而来的这样一种状态就存在于灵界;因此,这就是此处所描述的状态;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末期,就是总体的审判即将来临之时。

“十”表示所有人和所有事物,以及很多人和很多事物,这一点可从圣言中出现这个数字的经文清楚看出来。如摩西五经:

耶和华已将祂与你所立的约吩咐你去遵行,就是祂写在两块石版上的十句话。(申命记4:13)

申命记:

耶和华将祂在山上从火中间对你们所说的那十句话,照先前所写的,写在这版上。(申命记10:4)

有“十句话”或“十条诫命”构成十诫,因为“十”表示所有事物,故“十句话”表示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律法。

由于“十”表示所有人,所以主将天国比作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五个是谨慎的,五个是愚拙的(马太福音25:1, 2等)。天国被比作的“十个童女”表示所有属教会的人,因为“十”表示所有,“童女”表示教会;但“五”表示一些,或一部分,因为一些童女是谨慎的或聪明的,一些是愚拙的。这就是圣言中的数字“五”的含义。“灯”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此处是指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以及教义和信仰的真理;“油”表示爱与仁之良善;“新郎”是指主,“婚礼”是指天堂和教会,它们因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而被称为“婚礼”;由于哪里没有这种婚姻,哪里就没有天堂和教会,所以那些知道信之真理,却没有爱之良善的人被称为“愚拙”,而那些拥有爱之良善的人被称为“谨慎或聪明”;因为如前所述,此处“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爱之良善。“童女”表示教会,因为在圣言中,“童女”和“女儿”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正是由于这种情感,教会才是一个教会。这就是为何如此多的经文提到“锡安的童女和女儿或女子”,“耶路撒冷的童女和女儿或女子”,这些词语处处都表示教会。

由于“十”表示所有和很多或大量,所以主论到去远方的贵胄说:

他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即弥拿)去作生意;他们作完生意后,一个说,他的一锭赚了十锭;他对这个仆人说,你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第二个说,你的一锭已经赚了五锭;他对这个仆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而论到把他的一锭包在手巾里,没有作生意的第三个仆人,他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路加福音19:12–14, 16–20, 24)

此处也用到数字“十”和“五”,因为“十”表示所有人和所有事物,“五”表示一些人和一些事物。去远方的贵胄叫到自己跟前的“十个仆人”表示所有在世上的人,具体地表示所有属教会的人;因为“贵胄”是指主,“去远方”表示主离开世界,那时祂似乎不在;他交给十个仆人去作生意的“十锭”表示来自圣言的一切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因为“锭”,也就是银钱,表示真理的知识和感知它们的能力;“作生意”表示通过这些去获取聪明和智慧;用一锭赚了十锭的仆人表示那些为自己获得大量聪明和智慧的人;用一锭赚了五锭的仆人表示那些为自己获得一些聪明和智慧的人;经上说要给他们的“城”表示教义的真理,“管它们”表示聪明和智慧,并由此而来的生活和幸福。由此清楚可知,“十座城”和“五座城”表示什么。由于那些没有为自己获得任何聪明的人就像刚才所说的“愚拙童女”,他们只在记忆中,而不是在生活上拥有真理,所以他们离世后,就被剥夺真理;而那些既在记忆中,也在生活上拥有真理的人则在聪明上变得富有,直到永远,故经上说,他们要从那什么也没赚到的人那里夺过那一锭来,给那赚了十锭的。

这些人也一样: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他连得,一个给了五个,一个给了两个,第三个给了一个;其中第一个用五个他连得另赚了五个;第二个用两个他连得另赚了两个;第三个把他的一个他连得埋藏在地里,主指着他说,夺过那不作生意,也不赚钱之人的那一他连得,给那有十个他连得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充足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14–30)

此处“五”和“十”也表示一些和大量;因此,第一个从一些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中为自己获得了大量智慧。从那没有为自己获得任何聪明的人那里夺过来,给那有大量的,是因为当人死后成为灵时,他会将其从圣言和教会的教义所汲取的一切事物和每一个事物都带在身上。但那些没有通过这些知识为自己获得任何聪明的人从内在是邪恶的,因而滥用了他们仅在记忆中所拥有的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以统治在最低层天堂或终端天堂的简单善人,并向他们行恶。这就是为何这些真理和良善从他们那里被夺走,给那些拥有很多的人,因为后者不滥用它们,而是用它们履行功用。

那些在世上没有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为自己获得属灵聪明的人是邪恶的,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所有人都生在各种邪恶中,这些邪恶只有通过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也就是通过将真理应用于功用,因而在生活上领受它们才能被移走。因此,对那些赚了钱的人,经上说:

你这又良善又忠信的仆人,你既在少许的事上忠信,我要派你管理许多的事,进来你主人的喜乐吧!(马太福音25:21, 23)

对那什么也没赚到的人,经上说:

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25:30)

675b、由于“十”表示所有和很多或大量,所以主也在其它经文中用到这个数字,在那里,必须把它理解为所有和很多或大量。如路加福音:

论到那有十块银钱(希腊货币:德拉克马)的妇人,她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蜡烛,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吗?(路加福音15:8)

此处“十”表示大量或很多。这话论及一个妇人,说她要“点上蜡烛,打扫屋子”,是由于在圣言的每个细节中的灵义。在灵义上,“妇人”表示在对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因而也表示属于教会的对真理的情感本身;“一块银钱或德拉克马”表示真理;“失落一块银钱或德拉克马”表示失去一个真理或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点上蜡烛”表示出于情感自我检查;“打扫屋子”表示走遍整个心智,在真理隐藏的地方检查每个细节。这就是这些话的灵义。“一百”与“十”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大量或很多;因此,一个类似的寓言说到:有一百只羊,如果失了一只(马太福音18:12, 13; 路加福音15:3–7)。

在以下经文中,“十”也表示所有和很多或大量。以赛亚书:

必有许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为荒废,无人居住;十亩葡萄园要出一罢特。(以赛亚书5:9, 10)

这话论及真理在那些属教会的人身上的荒凉;“必有许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为荒废”表示教会之人,尤其在来自良善的真理方面的这些人;“又大又美”,也就是房屋,表示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理解,因为“大”论及良善和对它的情感,“美”论及真理和对它的聪明;“十亩葡萄园要出一罢特”表示在人里面的教会的一切事物中,几乎没有任何来自良善的真理,因为“罢特”与酒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因此,“十亩葡萄园”表示人里面的教会的一切事物。

摩西五经:

你们若逆着我而行,我就要折断你们粮食的杖,使十个女人用一个烤炉给你们烤饼,按分量将饼交回你们。(利未记26:23, 26)

“折断粮食的杖”表示剥夺属灵的食物,因而剥夺属灵的滋养,因为“粮食”表示滋养灵魂的一切,尤表爱之良善;因此,“十个女人用一个烤炉给你们烤饼”表示在人里面的教会的一切事物中,良善和真理如此之少,以至于几乎没有;“十个女人”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饼”表示滋养灵魂的良善和真理;“烤炉”表示预备属灵食物的地方,因而表示有它在里面的那个人;“按分量将饼交回”表示诸如属灵地进行滋养的那类事物的断绝或不足和缺乏。

撒迦利亚书:

必有许多人民和众多民族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面。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诸族的一切舌头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太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撒迦利亚书8:22, 23)

这些话论及主将外邦人或列族召集起来,允许他们进入教会。“十个人从一切舌头中出来”表示所有人,无论属于哪个宗教,也就是那些到耶路撒冷来寻求万军之耶和华的人,换句话说,那些想加入教会并承认主的人;因此,“十个人”表示所有这样的人,“诸族的舌头”表示他们的宗教或宗教原则。不过,前面(可参看AE 433d节)解释了这段经文和其余的经文,那里说明,“耶路撒冷”不是指耶路撒冷,“犹太人”也不是指任何犹太人。

阿摩司书:

耶和华说,我恨恶雅各的骄傲和他的宫殿;因此,我必关闭这城和其中所充满的;那时,若在一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他们必死亡。(阿摩司书6:8, 9)

耶和华所恨恶的“雅各的骄傲和他的宫殿”表示对那些属教会的人来说,对虚假的爱与信,“骄傲”表示对虚假的爱,“宫殿”表示虚假本身,它们被称为宫殿,是因为它们属于骄傲的人,还因为这些人的虚假在外在形式上被美化,以显得宏伟壮丽,尽管它们是最卑鄙肮脏的,就像满了垃圾和污物的小屋;“关闭这城和其中所充满的”表示谴责这教义,因为它充满邪恶之虚假,被它们占据,“城”表示教义,“所充满的”表示邪恶之虚假;因此,“那时,若在一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他们必死亡”表示每个人里面的一切良善之真理必灭亡,“十个人”表示一切真理,“房”表示在良善方面的人,“死亡”表示灭亡。

撒迦利亚书:

先知看见一飞行的书卷,长二十肘,宽十肘;这是发出行在整个地面上的诅咒。(撒迦利亚书5:2, 3)

“飞行的书卷”是指“发出行在整个地面上的诅咒”,它长二十肘,宽十肘,因为“二十”和“十”表示所有,在此表示变成邪恶的一切良善和变成虚假的一切真理;“二十”论及良善和它的一切,“十”论及真理和它的一切;此外,“长”也表示良善,“宽”表示真理(参看AE 355e, 627a, 629a节;《天堂与地狱》,197节)。

由于“十”表示所有事物和很多事物,所以在以下经文中,“十倍或十次”表示如此多次,或如此多倍,以及总是。但以理书:

发现他们所有的人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在王考问他们智慧和聪明的每句话中,他发现他们比全国所有的占星家和占卜的胜过十倍。(但以理书1:19, 20)

摩西五经:

所有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的人,他们绝不能看见这地。(民数记14:22, 23)

约伯记:

你们这十次羞辱我,也不觉得羞耻,你们使自己变得刚硬。(约伯记19:3)

在这些经文中,“十倍或十次”表示在任何时候,或总是,如此多次。

在但以理书和启示录,角被归于兽,有的有十个,有的有七个,有的有三个,这些兽的“角”表示虚假攻击真理和邪恶攻击良善的能力,“十角”表示最高能力。但以理书:

从海中上来的第四兽有十角;至于那十只角,就是从这国中兴起的十个王。(但以理书7:7, 20, 24)

此处兽的“十角”表示虚假攻击真理的最高能力;“十个王”表示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虚假,“国”表示被败坏的教会。启示录:

那龙有七头十角,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启示录12:3)

又:

从海中上来的兽有七头十角,角上戴着十个冠冕。(启示录13:1)

又:

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满了亵渎之名,有七头十角;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启示录17:3, 7, 12)

这些经文的细节的含义将在下面的解释中看到。

675c、由于“十”表示所有人和所有事物,所以可推知,“十分之一”表示所有事物。“十分之一”和“什一奉献”即源于此,当禾场和酒榨,或五谷和酒的十分之一交给利未人时,这些表示一切都是神圣和蒙福的;当十分之一又取十分之一给了亚伦时,对利未人来说,同样如此。对此,圣言如此记着说:

你要把你的种一切的出产,就是田地年年所出的,献上十分之一。(申命记14:22)

民数记:

对利未人说,十分之一必须给他们为业,他们必须再从那十分之一中取十分之一,作为举祭献给耶和华,这举祭要算为禾场上的五谷和酒醡中满满的酒;他们必须将十分之一的十分之一交给祭司亚伦。(民数记18:24–28)

“十分之一”表示在所有事物中的赐福,因而表示一切都是神圣和蒙福的,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玛拉基书:

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库房,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拉基书3:10)

“敞开窗户,倾福”表示流入的神性或神性流注,这是聪明和永生的源头;前面(AE 644节)的“雨”所表相同;若带来十分之一,所给予的“福”也准确地表示这一点;因此,“十分之一”在此表示一切都如此蒙福。为使亚伯拉罕从他的仇敌那里所夺的一切都能蒙福,经上说:

他把所有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麦基洗德是撒冷王,同时也是至高神的祭司。(创世记14:18, 19)

雅各同样许诺并发誓:

他若平安地回到他父亲的家,凡耶和华所赐给他的一切,必献上十分之一。(创世记28:21, 22)

从这些和其它许多经文清楚看出,在圣言中,“十”和“十分之一或第十部分”表示什么。

“十”表示所有事物的原因源于天堂本身;因为天堂,无论整体还是每个部分,都类似一个人,因此被称为最大的人。这最大的人或天堂的生命的一切力量都终止于两只手和两只脚,手终止于十个手指,脚终止于十个脚趾;因此,就能力和支撑而言,人的一切事物最终都聚集于十个手指和脚趾,所以这些表示人的一切事物;此外,在圣言中,终端表示一切事物。

676、“在地震中被杀的人名有七千”表示在这种状态变化下,一切良善之真理,因而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事物也都在他们那里灭亡了。这从“被杀”、“地震”、“人名”和“七千”的含义清楚可知:“被杀”是指属灵地被杀,也就是因邪恶和虚假而灭亡(参看AE 315, 547, 572, 589节);“地震”是指对那些属教会的人来说,内层状态的变化(参看AE 674节);“人名”是指良善之真理和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理解(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七千”是指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事物,因为“七”表示一切事物,论及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关于这个数字的含义,可参看AE 257节);当这个数字乘以10,或100、1000时,它的含义保持不变,因为这些数字表示一切事物。由此可见,“在地震中被杀的人名有七千”表示在这种状态变化下,一切良善之真理,因而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事物都灭亡了。

“人名”表示良善之真理和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理解,这一点可从“名”的含义清楚看出来,“名”是指一个事物的品质,对人来说,则是指状态的品质,因为灵界没有像自然界那样的人名。在灵界,所有人都照其生命的品质而得名,因而在社群之内和社群之外是不同的。在社群之内,每个人的生命状态的品质是恒定不变的,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住在某个方位上,也根据其情感和聪明的品质而在相对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故他的名字与这种品质是一致的。因此,当一个社群里的某个人的名字被听见时,他的品质也被认识。这就是为何“名字”在灵义上表示一个事物和一种生命状态的品质。但在社群之外,根据人的生命状态的这种取名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在一个人-灵进入某个社群之前,他会经历很多状态,好脱去与他的主导爱不一致的东西,披上诸如与它一致的那类东西;然而,每个人仍根据他所处的状态,以及对其状态品质的观念和感知而得名。在灵界,名字被属灵地叫出来(可参看AE 102a节);在圣言中,“名字”表示生命状态的品质(AE 148节);因此,“耶和华的名”和“主的名”表示藉以敬拜祂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爱与信的一切事物(AE 102, 135节);在圣言中,“(男)人”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和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理解(AE 280, 546节)。由此清楚可知,“人名”表示什么。

前面已经说明,为何良善之真理,因而源于它们的理解因大地震所表示的状态的显著变化而灭亡,即:在教会结束时,就是当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时,那些属灵地良善之人从那些只属世地良善之人那里被带走;当情况是这样时,一切良善之真理,因而对真理的一切理解也从后者那里被夺走了;因为对缺乏任何属灵之物的属世人来说,真理和良善只居于他们的外在,而虚假和邪恶却居于他们的内在;因此,当仅外在上与他们交流的善人被带走时,外在也被带走,内在则被揭开;如前所述,这些内在充满纯粹的邪恶之虚假。这就是为何这些话表示一切良善之真理和对真理的一切理解都在那些剩下来的人身上灭亡了。

677、“其余的都害怕”表示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属灵之人的心智所受的干扰和转身离开。这从“其余的”和“害怕”的含义清楚可知:“其余的”是指那些不仅是外在和属世的,还在某种程度上是内在和属灵的之人(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害怕”是指在心智上受到干扰,并转身离开那些纯属世的,因而处于纯粹的虚假和邪恶之人;下面会看到,“害怕”表示这种干扰和转身离开。

首先要说一说由“害怕,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的其余的”所表示的那些人,他们不仅是属世的,还在某种程度上是属灵的。事实上,当只居于纯属世之人的外在的良善之真理从他们那里被夺去时,他们不受来自地狱的虚假和邪恶的干扰,更不会转身离开;因为从内层隐藏在他们里面、适合他们的思维和意愿是由纯粹的虚假和由此而来的邪恶,以及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构成的;因此,当他们处于这些时,就会对真理和良善感到异常愤怒,从而急切地想要摧毁它们。这就是为何当恶人不再处于外在时,他们不害怕邪恶和虚假,甚至不害怕地狱,因为这些东西属于他们的爱,因而是他们生命的快乐。但那些也属灵的人则不然;这些人在被邪恶和虚假侵扰时,就在心智上受到干扰,感到害怕,当他们在恶人当中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因为他们害怕丧失属灵生命,因此在心智上受到干扰,并变得警觉,向主祈求帮助,转身离开恶人。

当灵界的社群被洁净时(每当恶人,尤其假冒为善的人混进社群,与那里的善人混在一起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他们存在的迹象就是理解力的模糊,对良善的感知的丧失和对真理的情感的迟钝等等),来自地狱的流注就被允许进入,恶人因这流注就欢喜,而善人却在心智上受到干扰,并转身离开。故有一个分离,那些感到害怕,并转身离开的人被保留下来,而其余的都被赶出去了。由此清楚可知,为何经上说一些人感到害怕,又为何这表示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属灵之人的心智所受的干扰和转身离开。

在圣言中,“害怕”、“惊惶”和类似表述经常被用来论及善人和恶人;害怕和惊惶表示由即将发生或明显的生命危险导致的一种心智受到干扰并改变的状态;但这对善人来说是一回事,对恶人来说是另一回事。对善人来说,这是由即将发生、明显可见的灵魂危险导致的心智扰乱和状态变化;但对恶人来说,这是由即将发生、明显可见的身体生命的危险导致的。其原因在于,善人视灵魂的生命,而不是身体的生命为首要和最终事物,恶人则视身体的生命,而不是灵魂的生命为首要和最终事物。事实上,恶人从心里不相信灵魂的生命,那些确实相信的人仍只爱属于身体的事物,如各种欲望和快乐;但对善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为叫人们清楚知道,“害怕或惧怕”、“惊惶”、“恐惧”和类似词语表示因内层状态的变化而在心智上受到干扰,我从圣言引用一些经文来证实。诗篇:

我的心在我中间搅动,死亡的恐怖落在我身上;惧怕和战兢临到我,惊恐笼罩着我。(诗篇55:4, 5)

这些话论及试探,在试探中,邪恶和虚假从地狱闯进来,激起对诅咒的恐惧;因为如前所述,善人由于即将发生的威胁灵魂的危险,因而由于邪恶入侵意愿的思维和意图而感到害怕和战兢。因此,便有此处经上按它们的交替次序提到的内心搅动、死亡的恐怖、惧怕、战兢和惊恐所特别表示的心智的各种扰乱。

以赛亚书:

海岛看见就都害怕,地极也都战兢,就近前来。(以赛亚书41:5)

这话论及主的降临;“海岛和地极”表示远离教会真理的外邦人或民族;他们的“害怕和战兢”表示由灭亡的恐惧,或害怕被毁灭而导致的心智扰乱。

以西结书:

所有的手都松开,所有的膝盖都沉入水中,他们必用麻布束腰,恐怖笼罩他们,所有脸上都必羞愧;他们要将银子抛在街上,他们的金子等于可憎之物。(以西结书7:17–19)

这段经文也论述了主的降临,这些话论及它;由邪恶引发的悲伤和良善引发的喜乐所产生的心智的各种扰乱由害怕和悲伤的各种表达方式来描述,如“手松开,膝盖沉入水中”、“恐怖笼罩他们,所有脸上都必羞愧”,它们不仅表示心智的各种扰乱和生命状态的变化,还表示转身离开虚假和邪恶。因为他们要抛在街上的“银子”表示他们要弃绝的虚假,等于可憎之物的“金子”表示邪恶;“所有的膝盖都沉入水中”

表示由于丧失爱之良善和现在所恢复的喜乐而悲伤,“沉入水中”表示哭泣。

当神性流入,并充满他们时,抓住、搅动和震动头的内在部位的神圣震颤也被称为“害怕或惧怕”、“惊恐(或惊吓、惊骇)”、“恐惧或畏惧”,这可从以下经文看出来。路加福音:

当撒迦利亚看见天使时,他就惊慌,害怕也临到他,天使对他说,撒迦利亚,不要害怕。(路加福音1:12, 13)

当童女马利亚看见天使时,同样如此(路加福音1:29, 30)。当主的天使站在牧羊人旁边,主的荣耀四面照着他们时:

他们就大为惧怕;但天使对他们说,不要害怕;看哪,我报给你们大喜的好消息,是关乎万民的。(路加福音2:9, 10)

当耶稣变了形像,出现在荣耀中时,经上说:

彼得,雅各和约翰一进入云彩里就惧怕。(路加福音9:34)

马太福音:

当他们听见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时,他们就俯面,极其害怕;但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马太福音17:5–7; 马可福音9:6)

当主治好了瘫痪的人时,经上说:

惧怕抓住众人,他们颂赞神,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出奇的事了。(路加福音5:26)

当主使拿因死去的少年人复活时,经上说:

惧怕抓住了众人,他们赞美神。(路加福音7:16)

所以在启示录的此处,经上说:“他们都害怕,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此外,当妇女们进了坟墓时,她们看见一位天使坐在右边,穿着白袍,就甚惊恐(马可福音16:5, 6)。当妇女们离开坟墓时,既害怕,又战兢,又惊奇,同时大为喜乐;她们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她们害怕;因此,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弟兄(马太福音28:8, 10; 马可福音16:8)。去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对耶稣说,几个妇女惊吓了我们(路加福音24:22)。从这些经文可以得出结论,在圣言中,“惊恐或惊骇”和“恐惧”表示由诸如造成惊奇,也与喜乐有关的那类事物的流注产生的心智的各种干扰。

再者,“惊恐(或惊吓、惊骇)”在灵义上表示因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虚假而导致的惊恐,这些使属灵人感到惊恐,因为它们是属灵人所热爱并害怕失去的良善和真理的对立面。圣言中的许多经文都提到了灵义上的惊吓(或惊恐、惊骇)。因此,在以赛亚书:

看哪,晚上有惊吓;在早晨之前,惊吓不存在。(以赛亚书17:14)

“晚上”表示教会的末期,那时只有纯粹的邪恶和虚假;这些被称为惊吓(或惊恐、惊骇),因为它们就是地狱。但“早晨”表示教会的初期,那时没有邪恶和虚假,故经上说:“在早晨之前,惊吓不存在。”

耶利米书:

我的仆人雅各啊,不要惧怕;以色列啊,不要惊惶,因为看哪,我要从远方拯救你;雅各必得享平静安逸,无人能使他害怕。(耶利米书30:9, 10)

西番雅书:

以色列所剩下的人必得喂养安息,无人使他们害怕。(西番雅书3:13)

“雅各”和“以色列”表示教会中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无人惊吓,(使人)害怕”表示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虚假必不侵扰他们。在其它许多经文中也一样。“敬畏或惧怕神”表示什么,将在本章第十八节经文的解释中说明。

678、“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表示他们承认并敬拜主。这从“将荣耀归给”或“荣耀”和“天上的神”的含义清楚可知:“将荣耀归给”或“荣耀”是指承认并敬拜(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天上的神”是指主。主在世时和离世时,亲自明确表明,祂是天堂的神。当祂在世时,说:

父已将万有交在子手里。(约翰福音3:35)

约翰福音:

父赐给子掌管一切肉体的权柄。(约翰福音17:2)

马太福音:

一切都由父交付给我。(马太福音11:27)

当祂离世时,对门徒说:

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28:18)

由此清楚可知,主就是天堂的神。

“将荣耀归给”表示承认并敬拜主;事实上,“将荣耀归给”表示荣耀只属于祂,因为祂是天地之神,“将荣耀归给”也表示承认,即教会的一切事物,因而一切拯救和永生都来自祂。由此可知,“将荣耀归给”和“荣耀”当论及神时,表示敬拜和崇拜祂。在圣言中,当论及主时,严格来说,“荣耀”表示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因为这神性真理就是天堂的光,天使和世人从这光不仅获得一切聪明和智慧,还获得一切幸福;此外,天堂里无法形容的一切宏伟壮丽都来自这个源头。因此,这些就是严格来说,“神的荣耀”所表示的;由于神性真理是荣耀,所以可知,“主的荣耀”表示光照天使和世人,赐予聪明和智慧,赐福以幸福和快乐,以及使天堂里的一切都变得壮丽;这意味着这荣耀不是来自对荣耀的爱,而是来自对人类的爱。因此,主在约翰福音中说: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5:8)

同一福音书:

你所赐给我的话,我已经赐给他们,我因他们得了荣耀。(约翰福音17:8, 10)

这是主的荣耀,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天堂里的一切智慧、美丽和壮丽所来自的天堂之光从显为太阳的主发出;正是主的神性之爱向天使显为一轮太阳。由此清楚可知,本质上为神性真理和神性智慧的天堂之光就是发出的神性之爱;爱只渴望将自己的东西给予别人,从而以祝福充满他人,那么又有什么是神性之爱不会做的呢?然而,主无法将祂的荣耀赐给任何人,并以智慧和祝福充满他,除非他承认并敬拜主,因为人通过这种方式以爱和信与祂结合。事实上,为了成为承认和敬拜,承认和敬拜必须来自爱和信;没有藉着这些的结合,良善不可能从主流入,因为它不被人接受。这一切清楚表明,“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表示承认并敬拜主。

“荣耀”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主在人那里的荣耀就是对神性真理的接受(可参看AE 33, 345节)。主的荣耀来自主自己,对人和天使来说,它是接受和承认,即:一切良善和真理,以及拯救和生命的一切都来自主(也可参看AE 288a节)。

启示录11:14-15

679、启11:14, 15.第二样灾祸过去了;看哪,第三样灾祸快到了。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祂要作王,直到时代的时代。

“第二样灾祸过去了;看哪,第三样灾祸快到了”表示对现在肯定即将来临的教会的最终荒废的哀悼(680节)。

“第七位天使吹号”表示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神性真理的流注,以及随之而来的最终变化(681节);“天上就有大声音”表示在高层天堂的光照和喜乐(682节);“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表示当恶人与善人分离,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被清晰接受时,天上和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服从主(683, 684节);“祂要作王,直到时代的时代”表示祂藉着神性真理的权柄,直到永远(685节)。

680、启11:14.“第二样灾祸过去了;看哪,第三样灾祸快到了”表示对现在肯定即将来临的教会的最终荒废的哀悼。这从“灾祸”和“快到了”的含义清楚可知:“灾祸”是指对各种事物,尤其对诸如摧毁教会的那类事物的哀悼(对此,参看AE 531节)。由于“三”表示完整之物,所以“第三样灾祸”表示当有了完全的摧毁时,最后的哀悼。“三”表示完整之物,因而表示结束(可参看AE 435a, 506, 532节)。“快到了”表示肯定即将来临,并且即将实现;“快”表示肯定(可参看AE 7, 216节)。至于这快要到来的第三样灾祸涉及什么,这可从下文看出来,即:它涉及当不再有任何真理或良善时,教会的最终状态,以及那时恶人与善人,并善人与恶人分离的状态,最终最后的审判;这最后的审判通过一场完全的分离,然后将恶人投入地狱,将善人提入天堂实现。

681、启11:15.“第七位天使吹号”表示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神性真理的流注,以及随之而来的最终变化。这从“吹号”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天使时,“吹号”是指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流注,以及随之而来的在恶人所在的低地的变化(参看AE 489, 502节)。“吹号”之所以表示这种含义,是因为“号”和“角”表示即将被揭示或已经被揭示的神性真理(参看AE 55, 262节)。“第七位天使吹号”表示由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流注导致的最终变化,因为数字“七”表示完全和最终之物(参看AE 20, 24, 257, 300, 486节)。前面(AE 413a, 418a, 419a, 426, 489, 493节)充分论述了在恶人所在的低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通过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或强烈或温和的神性真理的流注,因而通过各种流注实现的;因此,关于它们,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多说什么。在所引用的地方可以看到,恶人与善人的分离,将恶人投入地狱,以及其它许多变化,是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流注实现的。由此明显可知,“第七位天使吹号”表示什么。

682、“天上就有大声音”表示高层天堂的光照和喜乐。这从“天上的大声音”的含义清楚可知,“天上的大声音”是指高层天堂的光照、智慧和喜乐;因为在圣言中,“声音”(voices,或响声)表示各种事物,如神性真理,启示,我们中间的圣言本身,以及圣言的一切戒律和诫命;但这些由“从天堂出来的声音”来表示,而“天堂里的声音”表示天使从中获得智慧和随之而来的喜乐的光照;因为当天使处于光照时,他们也处于智慧,那时他们就有大声音,以这种大声音来表达智慧的奥秘;

还有随之而来的喜乐,因为天使的喜乐来自智慧;这也是为何这声音被称为“大”,因为“大”论及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这是天堂里的喜乐的源头。

所指的是高层天堂,因为流注经由它们并从它们那里降至较低部分,在外在方面与低层天堂的人结合的恶人因这些流注而被分离。只要这种结合继续,前者就没有光照或喜乐;相反,只要实现分离,他们就有喜乐和光照;这就是为何所指的是高层天堂。因为在灵界。高层事物与低层事物之间有如此的联系,以至于只要低层事物在秩序中,高层事物也在秩序中。那里的低层事物就像一座房子的较低部分和地基;因此,只要这些低层事物完好无损,高层部分或上面的部分就是稳定、安全和完整的,不会来回摇晃,或摇摇欲坠,或裂开。或它们就像人里面的外层事物,如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器官,因为只要这些器官完好无损,那么它们的内层就能看、能尝、能清晰地听见,拥有触觉;事实上,正是内层事物在外层中感觉,外层凭自己则没有任何感觉。这在天堂也一样;高层天堂终止并停靠于低层天堂,因此,它们之间有一种像在先事物与在后事物,或原因与结果那样的联系;如果结果不完全对应于它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它不包含与力量和行动的努力有关的有效原因中的一切在自己里面,那么原因就被削弱,行动不完美,因为原因的一切都铭刻在结果上;因此,唯独原因在起作用;结果离了原因不起作用,或说结果离不开原因。高层天堂和低层天堂也一样;原因在高层天堂,与原因相对应的结果存在于低层天堂。说这些话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为何“天上的大声音”表示当低层天堂被洁净时,也就是当恶人与善人分离,并被移走时的光照,也就是高层天堂的智慧和喜乐的源头。

683、“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表示当恶人与善人分离,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被清晰接受时,天上和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服从主。这从“世上的国”、“主和主基督”的含义清楚可知:当成了主的时,“世上的国”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以爱和信被接受(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主和主基督”是指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和从这爱发出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下文会看到,主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基督”。

“主的国”表示对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接受,因而在那些接受的人那里,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主通过从祂发出、通常被称为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之物,同样通过公义和公平,以及爱和信在天堂天使和教会之人中间掌权。主正是通过这些掌权;因此,严格来说,它们才是主在那些接受它们之人那里的国。当这些在天使和世人那里掌权时,就是主自己掌权,因为从祂发出的事物就是祂自己。天堂里的主正是发出的神性。

诚然,主不仅掌管那些接受来自祂的属天和属灵的神性事物的人,还掌管那些不接受的人,如地狱里的所有人;然而,不能说主的国在地狱,因为那里的人完全不愿意被发出的神性并照其秩序的律法管理;事实上,他们否认主,转身离开祂;然而,主仍掌管他们,但不是作为祂国度的臣民和公民,而是作为顽固和叛逆的人来掌管,约束他们,好使他们不互相行恶,尤其不向那些属于主国度的人行恶。

主的国就是从祂发出并被接受之物,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主国的经文清楚看出来,如在主祷文: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10)

此处“国”明显表示对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接受,主在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中与天堂天使和教会之人在一起,因为经上补充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当这些以内心和灵魂,也就是以爱和信被接受时,神的旨意就成就了。

在别处:

你们要先求天国和祂的义,这一切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天国”在灵义上表示神性真理,“义”表示神性良善,故经上说:“你们要先求天国和祂的义。”但在至高意义上,“天国”表示主,因为祂是其国度的全部,“义”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的功德。由于被主掌管的人只渴望和热爱诸如属于主的那类事物,所以在他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永远被引向幸福;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这一切都要加给他了”,意思是,倾向于拯救他的一切,都必照着他的心愿成就。

由于天堂凭对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接受而为天堂,教会同样如此,所以在一般意义上,天堂和教会由“神的国”和“天国”来表示;因此,在马太福音,那些接受神性真理的人被主称为“天国之子”:

田地就是世界,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马太福音13:38)

很明显,“天国之子”表示那些接受神性真理的人,因为经上说“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种”表示神性真理,“稗子”表示地狱的虚假;这些人被称为“(儿)子”,是因为就圣言的灵义而言,“儿子”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参看AE 166节)。

此外,“神的国”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方面的教会,以及天堂(可参看AE 48节);在人那里的“神的国”表示从主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因而处于智慧,随之处于抵制虚假和邪恶的能力;因此,“掌权”唯独属于主(也可参看AE 333节)。

684a、经上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这表示当恶人与善人分离,并被投入地狱时,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被接受;因为那时,高层天堂和低层天堂都能处于光照,从而处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只要恶人与善人结合,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时,低层天堂天使的内层无法打开,只有外层能打开,主在灵人和世人里面不是在与内在分离的外在中掌权,而是在内在中,并从内在而外在中掌权;因此,在最低层天堂天使的属灵和属天的内层打开之前,这层天堂不会像恶人与他们分离之后那样成为主的国。

经上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主”在此与旧约中的“耶和华”和新约中的“父”是一个意思,即是指神性本身和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而“基督”与旧约中的“神”和新约中的“神的儿子”是一个意思,即是指神性人身和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为“基督”与“受膏者”、“弥赛亚”、“王”是一个意思;“受膏者”、“弥赛亚”、“王”是指神性真理和主在世时的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因为那时,在其人身方面的主就是神性真理。因此,“耶和华的受膏者”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被称为“耶和华”和“父”,本质上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的神性本身膏立了被称为“神的儿子”、在世时本质上为神性真理的神性人身;“膏”表示主的神性人身从祂的神性本身发出,因而神性真理从祂的神性良善发出。

由此清楚可知,唯独在神性人身方面的主本质上是“耶和华的受膏者”,而君王和祭司代表性地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因为膏所用的“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由于正是主的神性真理被神性良善膏抹,所以“基督”、“弥赛亚”、“受膏者”、“王”表示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基督”、“弥赛亚”、“受膏者”的经文清楚看出来。

“基督”就是弥赛亚或受膏者,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约翰福音:

安得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译出来就是基督。(约翰福音1:41)

同一福音书:

撒玛利亚的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约翰福音4:25)

这清楚表明,主被称为“基督”,因为祂就是旧约圣言所预言的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受膏者就是希腊语的“基督”和希伯来语的“弥赛亚”,一个王就是一个受膏者。这就是为何主被称为“以色列的王”和“犹太人的王”,祂也在彼拉多面前承认了这一点;因此,“犹太人的王”被写在了十字架上(马太福音27:11, 29, 37, 41; 路加福音23:1–4, 35–40)。约翰福音:

拿但业说,你是神的儿子,是以色列的王。(约翰福音1:49)

由于“受膏者”、“基督”、“弥赛亚”、“王”都是同义术语,所以“神的儿子”也具有相同的含义,这些名字中的每一个在灵义上都表示神性真理;这就是“王”的含义(可参看AE 31, 553, 625节);“神的儿子”也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在圣言中,“儿子”表示真理,因此“神的儿子”表示神性真理。“儿子”表示真理(可参看AE 166节)。“基督”和“弥赛亚”具有相同的含义。

“基督”表示神性真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

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只有一位是你们的老师,就是基督。(马太福音23:8)

“拉比”和“老师”表示一个进行教导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表示真理的教义,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也就是基督。因此,“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只有一位是你们的老师,就是基督”表示唯独主是神性真理。

同一福音书:

你们要当心,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必有假基督和假先知出现。(马太福音24:4, 5, 23, 24; 马可福音13:21–23)

决不可将这段经文的意思理解为,那些自称基督或基督们的人将会出现,而是要理解为,那些歪曲圣言,声称这个或那个是神性真理,而实际上并不是的人将会出现;“假基督”是指那些通过圣言确认虚假的人,“假先知”是指那些传播教义虚假的人。因为这两者论述了教会的相继荒废,因而论述了对圣言的歪曲,最后论述了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亵渎。不过,《属天的奥秘》(可参看3353–3356, 3897–3901节)解释了这些话。

由于“神的儿子”也表示神性真理,如刚才所述,所以祂有时被称为基督,神的儿子(如在马太福音26:63; 马可福音14:61; 路加福音4:41; 22:66–71; 约翰福音6:69; 11:26, 27; 20:31)。总之,当主在世时,祂被称为“基督”、“弥赛亚”、“受膏者”、“王”,因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唯独在祂里面,神性真理从神性良善发出,这由“膏”来代表。膏所用的“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被膏的“王”代表神性真理。这就是为何当王被膏时,他们代表主,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然而,唯独在其神性人身方面的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因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祂里面,这神性良善就是耶和华和父,主从祂那里拥有生命的存在。众所周知,祂从耶和华成孕;因此,正是凭自成孕时就在祂里面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只要主在世上,在其人身方面的主就是神性真理。这清楚表明,唯独主本质上是“耶和华的受膏者”,王代表性地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正因如此,在其神性人身方面的主被称为“弥赛亚”和“基督”,也就是“受膏者”。

684b、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此耶和华膏我去报好信息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去绑扎心里破碎的,给被掳的、被囚的、瞎子宣告自由,宣告耶和华的美意之年或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所有悲哀的人。(以赛亚书61:1, 2)

这些话明显论及主。意思是,主耶和华膏祂的神性人身“去报好信息给贫穷的人,差遣它去绑扎心里破碎的”等等,因为这一切事都是主藉着祂的人身来完成的。不过,这段经文的细节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183b, 375e [5], 612节)

诗篇:

列族为什么骚动?万民为什么图谋虚妄?地上的君王都列阵,掌权的一同算计,要对抗耶和华,对抗祂的受膏者。我已经在锡安,我的圣山膏立了我的君王。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这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将列族赐你为产业,将地极赐你作领地。当亲吻儿子,免得祂发怒,你们就在路中灭亡,因为祂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诗篇2:1, 2, 6–8, 12)

显然,“耶和华的受膏者”在此是指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因为经上说:“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这日生你;当亲吻儿子,免得你们灭亡;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从字义上说,这些话的确是指着大卫说的,但在圣言中,“大卫”是指神性真理方面,或作为王的主(参看AE 205节)。此处论述了主的降临,然后论述了祂所施行的最后审判,最后论述了祂对世上的一切的主权,这也是很明显的。

隐藏在这段经文的细节中,由它们来表示的属灵事物如下:“列族骚动,万民图谋虚妄”表示教会和那要过去的先前的天的状态,“列族”表示那些处于邪恶的人,“万民”表示那些处于虚假的人(参看AE 175, 331b, 625节);“地上的君王都列阵,掌权的一同算计,要对抗耶和华,对抗祂的受膏者”表示教会的虚假和邪恶,由于完全反对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因而反对主,所以“地上的君王”表示教会的虚假,“掌权的”表示教会的邪恶,“耶和华”是指在神性本身,因而神性良善方面的主,“受膏者”是指在神性人身,因而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

“我已经在锡安,我的圣山膏立了我的君王”表示在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在祂对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的主权方面的主之人身,“锡安”和“圣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因而也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我要传圣旨”表示神的旨意和圣治的一个奥秘;“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这日生你”表示作为受膏者、弥赛亚、基督和君王,因而在其成孕、然后从神性本身或耶和华出生的人身方面的主;“这日”表示从永恒就注定,并由此关注在时间中所实现的结合和合一之物。

“你求我,我就将列族赐你为产业,将地极赐你作领地”表示祂的国,以及对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的主权和统治权,它们必是祂的;“当亲吻儿子”表示藉由爱与主的结合,“亲吻”表示藉由爱的结合;“免得祂发怒,你们就在路中灭亡”表示免得邪恶攻击你们,你们就被定罪,因为当论及主时,“发怒”表示人们转身离开祂,因而表示他们的愤怒,而不是主的愤怒;那转身离开,然后发怒的,是邪恶;“因为祂的怒气快要发作”表示最后的审判,以及将恶人投入地狱;“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表示通过对主之爱和对主之信所获得的拯救。

诗篇:

你比人子更美好,恩典倾倒在你的嘴唇上。大能者啊,愿你大腿边佩剑,带着你的尊荣威严;在你的尊荣中登上战车,乘驾真理的话语和公义的温和,你的右手必指教你奇妙的事;你的箭锋利,射中王的仇敌之心,万民仆倒在你以下。神啊,你的宝座是一个时代,直到永远;正直的权杖是你国的权杖;你喜爱公义,恨恶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你的同伴,用没药、沉香、肉桂膏你所有的衣服。王的女儿在你的尊贵人当中;王后佩戴上好的俄斐金,站在你右手边。

(诗篇45:2–9)

从该诗篇的所有细节清楚看出,这些话论及主,因此论到祂自己,经上说:“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用没药、沉香、肉桂膏你所有的衣服。”至于这些事物都表示什么,这可从它们的联系或系列明显看出来,这联系或系列如下:“你比人子更美好,恩典倾倒在你的嘴唇上”表示祂拥有神性智慧,神性真理的教义来自祂,“美好”表示智慧,“人子”表示那些在神性真理上有聪明的人,“嘴唇”表示教义。

“大能者啊,愿你大腿边佩剑,带着你的尊荣威严;在你的尊荣中登上战车,乘驾真理的话语,你的右手必指教你奇妙的事;你的箭锋利,射中王的仇敌之心,万民仆倒在你以下”表示来自从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的主的全能,随之而来的对虚假和邪恶的摧毁,以及对地狱的征服;“剑”表示与虚假争战并摧毁它的真理;“战车”,与“真理的话语”一样,表示真理的教义;“乘驾”表示教导和争战;“右手”表示全能;“箭”表示进行争战的真理;“万民”表示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的人;“王的仇敌”表示那些反对真理的人,因而表示地狱。

“神啊,你的宝座是一个时代,直到永远;正直的权杖是你国的权杖”表示因此,国度和主权或统治权将属于祂,直到永远,“正直的权杖”表示拥有能力和主权的神性真理。“你喜爱公义,恨恶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你的同伴”表示由于祂通过摧毁邪恶而将良善从诅咒中拯救出来,所以神性本身与祂的人身合一,“喜爱公义,恨恶邪恶”表示通过摧毁邪恶而将良善从诅咒中拯救出来,“用喜乐油膏”表示通过试探中的胜利使自己合一,“神,就是你的神”表示人身与神性,并神性与人身的相互合一。

“用没药、沉香、肉桂膏你所有的衣服”表示与神性良善合一的神性真理,“没药”表示最低层级的良善,“沉香”表示第二层级的良善,“肉桂”表示第三层级的良善,当与橄榄油调和,从中制作用来膏抹的“圣油”(出埃及记30:23, 24)时,这三种香料也是这个意思;“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被膏的“衣服”表示神性真理。

“王的女儿在你的尊贵人当中”表示那些拥有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之人形成祂的国度,“王的女儿”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当真理是纯正的时,这些情感就被称为“尊贵”。“王后佩戴上好的俄斐金,站在你右手边”表示天堂和教会在祂的保护之下,并与祂结合,因为他们处于来自祂的对祂的爱,“王后”表示天堂和教会,“右手边”表示凭与主的结合而在主的保护之下,“上好的俄斐金”表示对主之爱的良善。

684c、又:

我与我所拣选的人立了约,向我的仆人大卫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种,直到永远,要建造你的宝座,直到代代。你在异象中晓谕你的圣民,说,我已把帮助加在那勇士身上,我高举那从民中所拣选的;我寻得我的仆人大卫,用我的圣油膏他,我的手必使他坚立;我的膀臂也必坚固他。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敌人,击杀那恨他的人。我要使他的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他必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我也要立他为长子,高于地上的列王;我的约必为他坚定,我也要建立他的种,直到永远,使他的宝座如天之日子。我一次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我决不向大卫说谎,他的种要存到永远,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太阳,又如月亮永远坚立,是云中忠实的见证。(诗篇89:3, 4, 19–21, 23, 25–29, 35–37)

此处“大卫”不是指大卫,而是指在其王权方面的主,这王权是属灵神性,被称为神性真理,这一点从此处论到大卫的一切话明显看出来,即“他的种和宝座要如天之日子,如太阳和月亮,直到永远”、“他的手要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他必称呼耶和华为他的父,是长子,高于地上的列王”,以及其它不能论及大卫及其儿孙和宝座的话。在圣言中,“大卫”表示主(可参看AE 205节)。

但要继续讨论细节。“我与我所拣选的人立了约,向我的仆人大卫起了誓”表示主的神性与人身的合一,“立约”表示合一,“起誓”表示确认合一;“所拣选的人”论及良善,“仆人”论及真理。“我要建立你的种,直到永远,要建造你的宝座,直到代代”表示神性真理,以及来自祂的天堂和教会,“种”表示神性真理和那些接受它的人,“宝座”表示天堂和教会。

“你在异象中晓谕你的圣民,说”表示关于主的一个预言的奥秘;“我已把帮助加在那勇士身上,我高举那从民中所拣选的”表示神性良善使一切事物运转所藉的神性真理,它被称为“加在那勇士身上的帮助”,在别处被称为“耶和华的右手”;“高举那从民中所拣选的”表示神性的威严和由此而来的权柄或能力;“我寻得我的仆人大卫,用我的圣油膏他”表示在神性人身,并与神性本身的合一方面的主,在新约圣言中,这合一被称为荣耀,由用“圣油膏”来表示,因为“圣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膏”表示与神性真理合一,神性真理属于主在世上的人身。

“我的手必使他坚立;我的膀臂也必坚固他”表示由此而来的全能,

“手”表示真理从良善所获得的全能,“膀臂”表示良善通过真理所获得的全能;“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敌人,击杀那恨他的人”表示与虚假和邪恶,因而与地狱的争战,以及胜利;“我要使他的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表示祂的统治和国度延伸到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事物;因为“海和河”表示天堂的终端,终端表示一切事物。

“他必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表示从祂成孕,然后出生的神性人身,也就是神的儿子;主的人身因拥有神性真理和由此而来的能力或权柄,故也被称为“神”和“拯救的磐石”;“我也要立他为长子,高于地上的列王”表示祂在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之上,因为其中的良善和真理都来自祂;“我的约必为他坚定”表示永恒的合一;“我也要建立他的种,直到永远,使他的宝座如天之日子”与此处前面的具有相同的含义,“天之日子”表示整个天堂的状态,这些状态来自祂的神性。

“我一次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我决不向大卫说谎”表示对主,对祂的人身与神性本身合一的永恒确认,因为来自神性;“他的种要存到永远,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太阳,又如月亮永远坚立”与前面的具有相同的含义,前面提到了“种”和“宝座”;经上说“如太阳和月亮”,是因为神性良善方面的永恒论及“太阳”,神性真理方面的永恒论及“月亮”,因为这些由“太阳和月亮”来表示;“云中忠实的见证”表示来自圣言的对主之人身中的神性的承认和表白;这就是“云中的见证”(可参看AE 10, 27, 228, 392b–e, 649节)。

又: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大卫和他所受的一切苦难;他向耶和华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我必不进我家的帐棚,也不上我的床榻,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一个地方,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看,我们听说祂在以法他,我们在森林的田野寻见祂。我们要进祂的居所,在祂脚凳前下拜。耶和华啊,求你兴起,你和你力量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愿你的祭司披上公义,愿你的圣民欢呼;求你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不要转理你受膏者的脸。在锡安,我要使大卫的角发出来;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一盏灯;我要使他的仇敌披上羞耻;但他的冠冕要在他自己身上发旺。(诗篇132:1–3, 5–10, 17, 18)

此处“大卫”和“受膏者或基督”不是指大卫,而是指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因为经上说,“祂的居所”,也就是雅各的大能者的居所在以法他寻得,以法他就是伯利恒,他们要在祂脚凳前下拜;事情就是如此,

这一点从按顺序对细节的解释看得更明显。

“他向耶和华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许愿”表示在主面前不可更改的确认或肯定,主凭在最初事物中的神性而被称为“耶和华”,凭在终端中的神性而被称为“雅各的大能者”,在其完全中的神性能力在终端里面;“我必不进我家的帐棚,也不上我的床榻”表示不进入并知道属于教会及其教义的事物,“家的帐棚”表示教会的圣物,“床榻”表示教会的教义;“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一个地方,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表示在我知道主的降临,以及祂的人身与神性合一的奥秘之前;这些事物在至高意义上就是耶和华的地方和主的神性人身的居所。

“看,我们听说祂在以法他,我们在森林的田野寻见祂”表示在圣言的属灵意义和属世意义中,因为“以法他”和“伯利恒”表示圣言的属灵-属世层,“森林的田野”表示圣言的属世层,两者都属于圣言,因为主在那里被寻见;“我们要进祂的居所,在祂脚凳前下拜”表示祂在那里被寻见,因为祂就是圣言;“祂的居所”在此表示圣言的属灵意义的事物,因而表示天堂,因为这些在圣言的属灵意义中;“祂的脚凳”表示圣言的属世意义的事物,因而表示教会,因为教会中的神性真理在其终端中,而这些终端为圣言和天堂的属灵事物,因而为住在其中的主自己充当脚凳。

“耶和华啊,求你兴起,你和你力量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表示主里面的神性本身与人身的合一,以及对天堂和教会里的所有人来说,随之而来的平安。“耶和华的安息之所”表示这种合一,“祂力量的约柜”表示天堂和教会;“愿你的祭司披上公义,愿你的圣民欢呼”表示对那些处于属天良善的人来说,出于爱的敬拜,对那些处于属灵良善的人来说,出于仁的敬拜,“祭司”表示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而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被称为“圣民或圣徒”。

“求你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不要转理你受膏者的脸”表示当神性真理在主里面与神性良善合一,因而神性本身与人身,并人身与神性合一时,好叫他们被爱点燃,被真理之光光照,因为作为“仆人”的“大卫”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神性人身,“受膏者”表示与神性良善合一的神性真理,“祂的脸”表示神性之爱和由此而来的光照;“在锡安,我要使大卫的角发出来”表示在天堂和教会,来自祂的神性真理的能力;“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一盏灯”表示来自主里面神性与人身的合一的神性真理的光照,“灯”表示在光照方面的神性真理。“我要使他的仇敌披上羞耻”表示对地狱的征服和随之而来的对邪恶的驱散;“但他的冠冕要在他自己身上发旺”表示对它们的持续不断和永恒的胜利。

684d、从此处由圣言那里所引用的经文可以明显看出,主凭祂人身里面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的合一而被称为“受膏者”,也就是弥赛亚或基督,因为来自这合一的主之人身由“耶和华的受膏者”来表示。

撒母耳记上:

耶和华必审判地极,将力量赐与祂的王,高举受膏者的角。(撒母耳记上2:10)

这是在有王或受膏者管理以色列之前,撒母耳的母亲哈拿的预言之歌的一部分;所以“王”和“受膏者”在此是指主,“力量”将被赐予祂,当神性与人身合一时,祂的“角”被高举,“力量”表示良善对邪恶的能力,“角”表示真理对虚假的能力,当真理变成内层,并在同一层级上变得更强大时,经上就说真理“被高举”。

在耶利米哀歌,“受膏者”具有同样的含义:

我们鼻中的气,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在他们的坑中被捉住,我们曾论到他说,我们必在他荫下,在列族中存活。(耶利米哀歌4:20)

此处“耶和华的受膏者”在字义上是指被掳的王,但在灵义上是指主,故经上说“我们鼻中的气”,也就是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的生命;“在坑中被捉住”表示被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的人弃绝,“坑”表示教义的虚假;“在他荫下存活”表示在免受“列族”所表示的邪恶之虚假伤害的主的保护之下。

由于“受膏者”、“弥赛亚”或“基督”表示在神性人身,因而在与神性真理合一的神性良善方面的主,所以“膏”表示这合一;论到该合一,主说: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7–11)

别处:

父与我为一;叫你们又知道又相信,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0:30, 38)

由于这由膏亚伦和他的子孙来代表,所以属于耶和华自己的以色列人的圣物因受膏而被赐予亚伦和他的子孙(民数记18:8)。民数记18章的9至19节经文列举了属于耶和华、被赐予亚伦和他子孙的这些圣物。不过,关于“膏”,可参看前文(AE 375e节),即:唯独神性人身方面的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因为“油”所表示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祂里面,用油膏的其他所有人都只是祂的代表。关于“耶和华的受膏者”,说这一切是因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就是基督,好叫人们知道,在启示录的这段经文中,“主和祂的基督”不是指两位,而是指一位,也就是说,他们如“耶和华的受膏者”和“主基督”(路加福音2:26)一样为一。

684e、由于此处论述的是主,所以重要的是解释但以理书论到弥赛亚所说的话,以说明为何祂被称为“基督”,也就是弥赛亚或受膏者:

为你百姓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为要止住罪过,封住罪,赎尽罪孽,引进时代的义,封住异象和先知,并膏至圣所。因此,你要知道,要明白,从话语发出恢复并建造耶路撒冷,直到弥赛亚君王,必有七个七。过了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恢复并建造。六十二个七以后,弥赛亚必被剪除,但不是为祂自己。那将要来的首领的民要毁灭这城和圣所,它的结局必在洪流中,甚至直到战争结束,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但一七中间,祂必使祭祀与素祭止息。荒凉最终必临到那可憎的鸟身上,直到完结和决定倾在那毁灭者身上。(但以理书9:24–27)

许多有学问的人已经检查和解释了这些话的意思,但只是在字义上,而不是在灵义上,因为迄今为止,基督教界还不知道这灵义。就灵义而言,这些话有以下含义:“为你百姓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表示那时存在于犹太人中间的教会的时间和状态,甚至直到它的结束,“七”和“七十”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完全或完整,“百姓或人民”表示那时那些属教会的人;“和你圣城”表示在来自圣言的真理教义方面的教会结束的时间和状态,“城”表示真理的教义,“圣城”表示神性真理,也就是圣言。

“为要止住罪过,封住罪,赎尽罪孽”表示当教会只有虚假和邪恶时,因而当罪孽满盈或完结时;因为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结局不会到来;《最后的审判》这本小著给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如果在此之前结局到来,那么在外在上与那些从外在模仿真理和良善,虚伪地表现它们的人结合的简单善人将被摧毁;故经上补充说“引进时代的义”,这话表示拯救那些处于信与仁之良善的人;“封住异象和先知”表示成就圣言所包含的一切;“膏至圣所”表示在主里面将神性本身与人身合一,因为这就是“至圣所”。

“因此,你要知道,要明白,从话语发出”表示从旧约圣言的结束,因为这圣言已在主身上应验,旧约圣言的一切在至高意义上论述了主和祂人身的荣耀,因而论述了祂对天堂和世界的一切的统治;“恢复并建造耶路撒冷”表示当一个新教会即将建立时,“耶路撒冷”表示这新教会,“建造”表示重新建立;“直到弥赛亚君王”表示甚至直到主,以及在祂里面和来自祂的神性真理,因为主凭神性人身被称为“弥赛亚”,凭“神性真理”被称为“君王”;“七个七”表示一个完全或完整的时间和状态。

“过了六十二个七,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恢复并建造”表示祂降临,直到教会及其真理和教义建立之后,完全或完整的时间和状态,数字“六十”和“三”或“六”一样,表示在真理的植入方面的一个完全或完整的时间和状态,“二”表示在良善的植入方面的一个完全或完整的时间和状态,因此“六十二”表示真理与少量良善的婚姻;“街”表示教义的真理,“濠”表示教义(“街”表示什么,可参看AE 652节;“濠”或“坑”表示什么,可参看AE 537节)。“正在艰难的时候”表示几乎不可能和困难,因为外邦人对属灵真理拥有很少的感知。

“六十二个七以后”表示在所建立的教会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一个完全或完整的时间和状态之后;“弥赛亚必被剪除”表示他们必离弃主,这主要发生在巴比伦人身上,因为他们将主的神性权柄转移给教皇,从而不承认祂人身里面的神性;“但不是为祂自己”表示然而,这权柄是祂的,神性也是祂的。

“那将要来的首领的民要毁灭这城和圣所”表示因此,教义和教会将被虚假摧毁,“城”表示教义,“圣所”表示教会,“那将要来的首领”表示那掌权为王的虚假;“它的结局必在洪流中,甚至直到战争结束,荒凉的事已经定了”表示对真理的歪曲,甚至直到真理与虚假之间没有争战;“洪流”表示对真理的歪曲,“战争”表示真理与虚假之间的争战,“荒凉”表示当不再有任何真理,只有虚假时,教会的最后状态。

“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表示当圣言再次被阅读,并且主被承认,也就是祂的人身里面的神性被承认时的宗教改革时期;“约”表示这种承认,以及由此而来的通过圣言与主的结合,“一七”表示宗教改革时期;“但一七中间,祂必使祭祀与素祭止息”表示对改革宗来说,敬拜里面从内在将没有真理和良善;“祭祀”表示出于真理的敬拜,“素祭”表示出于良善的敬拜,“一七中间”不是指在这段时间的中间,而是指改革宗的状态的至内层,因为“中间”表示至内层,“一七”表示教会的状态;宗教改革之后,敬拜里面从内在没有真理和良善,因为他们视信为教会的本质,并将信与仁分离,当信与仁分离时,敬拜的至内层里面就没有真理或良善,因为敬拜的至内层是仁之良善,信之真理从这良善发出。

“荒凉最终必临到那可憎的鸟身上”表示因信与仁的分离,一切真理的灭绝,“可憎的鸟”表示唯信,因而与仁分离之信,因为“鸟”表示关于圣言真理的思维和对这些真理的理解,当没有光照和教导真理的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只有一种为了名声、荣耀、尊敬和利益的属世情感时,这“鸟”就成为“可憎的鸟”;这种属世情感是属地狱的,故是可憎的,因为它是纯粹虚假的源头;“直到完结和决定倾在那毁灭者身上”表示当不再有任何真理或信时,并且当最后的审判发生时,它的最后状态。

但以理书中最后这些话是关于基督教会结束的预言,这一点从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话明显看出来:

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预言的那造成毁灭或荒凉的可憎者站在圣地的时候,读者须要理解。(马太福音24:15)

因为这一章论述的主题是时代的完结,因而是基督教会的逐渐荒废;因此,但以理书中的这些话表示该教会的毁灭。不过,《属天的奥秘》(3652节)解释了它们在灵义上表示什么。由此清楚可知,“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表示什么,以及“主基督”,或路加福音中的主的基督表示什么:

圣灵应许西面,在看见主的基督以前,他必不见死。(路加福音2:26)

685、“祂要作王,直到时代的时代”表示祂藉着神性真理的权柄,直到永远。这从“作王”和“直到时代的时代”的含义清楚可知:“作王”当论及主时,是指藉着神性真理的权柄(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直到时代的时代”是指直到永远。“直到时代的时代”表示直到永远,因为圣言的字义是属世的,灵义则与它相对应。圣言的属世意义是由诸如在自然界中的那类事物构成的,这些事物一般与时间和空间,以及地方和人有关;“时代的时代”属于时间,在灵义上对应于永恒。在论述信与仁在教会传播的地方,“代代”也一样。

“作王”当论及主时,表示通过神性真理拥有权柄,因为权柄论及良善,作王论及真理,主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王”。这就是为何圣言处处提到这两个词,即权柄和国,或拥有权柄和作王,如在以下经文中。弥迦书:

锡安女子的山冈哪,从前的权柄,就是耶路撒冷女子的国必回归与你。(弥迦书4:8)

由于“锡安女子”表示属天教会,属天教会的本质是爱之良善,所以“权柄”论及它,而“国”因表示属灵教会而适用于“耶路撒冷女子”,属灵教会的本质是教义真理。

诗篇:

你的国是所有时代的国,你的权柄直到代代。(诗篇145:13)

但以理书:

有权柄、荣耀、国度赐给人子。祂的权柄是一个时代的权柄,祂的国度必不毁灭。(但以理书7:14)

同一先知书:

国度、权柄和诸国的威严,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但以理书7:27)

在这些经文中,“权柄”论及良善,因为主凭良善而被称为“主”,“国度”论及真理,因为主凭真理而被称为“王”,如在启示录:

骑在白马上的有名字写在祂衣服和大腿上,就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9:16)

“万王之王”是指着“衣服”上的名字说的,“万主之主”是指着“大腿”上的名字说的,而“衣服”表示真理,在此表示神性真理,因为所指的是主;“大腿”表示良善,在此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诗篇,这同样适用于人:

地上的君王都列阵,掌权的一同算计。(诗篇2:2)

由此可见,“要作王,直到时代的时代”具体表示什么。“国”表示在教义真理方面的天堂和教会(可参看AE 48节);因此,“作王”只属于主,当论及人时,它表示从主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并拥有由此而来的抵制来自邪恶的虚假的能力(AE 333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