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启 9:3–12.有蝗虫从烟中出来,到了地上;有能力赐给它们,好像地上的蝎子有能力一样。并且有话对它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任何青物,并任何树木;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有话赐给它们,不许蝗虫杀死他们,只可折磨他们五个月;他们的折磨就像蝎子螫人的折磨一样。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愿意死,死却逃避他们。蝗虫的样子好像预备出战的马;头上戴的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脸面好像人的脸面。它们有头发像女人的头发,牙齿像狮子的牙齿。它们有胸甲,好像铁甲;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它们有尾巴像蝎子,尾巴上有毒刺;它们的能力是要伤人五个月。它们有无底坑的使者作王统治它们;按着希伯来话,他名叫亚巴顿;按着希腊话,他有名叫亚玻伦。一样灾祸过去了;看哪,此后还有两样灾祸要来。
“有蝗虫从烟中出来,到了地上”表示在教会,他们因地狱的虚假而变得肉体感官化(543节);“有能力赐给它们,好像地上的蝎子有能力一样”表示他们的说服力,以及它的效果和大能(544节)。
“并且有话对它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任何青物,并任何树木”表示他们不可伤害来自圣言字义的任何又真又活的知识或科学,也不可伤害其中的任何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545节);“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表示只可伤害那些没有处于来自主、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546节)。
“有话赐给它们,不许蝗虫杀死他们”表示他们不可被剥夺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547节);“只可折磨他们五个月”表示只要他们处于这种状态,理解力就会因邪恶之虚假而昏暗,并被它们引离对真理的看见(548节);“他们的折磨就像蝎子螫人的折磨一样”表示昏暗和引离对真理的看见是由心智所迷恋的说服造成的(549节)。
“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表示那时他们渴望摧毁理解真理的官能,但却不能(550节);“愿意死,死却逃避他们”表示他们渴望摧毁属于属灵生命的感知良善的官能,却是徒劳(551节)。
“蝗虫的样子好像预备出战的马”表示当人变得感官化时,他推理起来就像一个出于对真理的理解来推理的人(552节);“头上戴的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表示当进行推理时,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有智慧,并且获胜了(553节);“脸面好像人的脸面”表示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554节)。
“它们有头发像女人的头发”表示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是对真理的属世情感,或说对属世真理的情感(555节);“牙齿像狮子的牙齿”表示作为智力或理解力生命终端的感官事物在他们看来,似乎拥有掌管一切事物的能力(556节)。
“它们有胸甲,好像铁甲”表示他们为了争战而给自己束上的说服,属灵的理性人或理性的属灵人的真理无法战胜这些说服(557节);“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表示好像来自从圣言所理解的教义真理的推理,他们必须为它们激烈争战(558节)。
“它们有尾巴像蝎子”表示具有说服性的感官知识或科学(559节);“尾巴上有毒刺”表示通过它们欺骗的狡猾(560节);“它们的能力是要伤人五个月”表示只要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就会在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上引起昏迷(561节)。
“它们有无底坑的使者作王统治它们”表示他们接受来自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纯感官化的人所在的地狱的流注(562节);“按着希伯来话,他名叫亚巴顿;按着希腊话,他有名叫亚玻伦”表示它的品质,即:它对一切真理和良善都具有毁灭性(563节)。
“一样灾祸过去了;看哪,此后还有两样灾祸要来”表示对教会毁灭的一种哀悼,以及随后对它进一步毁灭的哀悼(564节)。
543a、启 9:3.“有蝗虫从烟中出来,到了地上”表示在教会,他们因地狱的虚假而变得肉体感官化。这从“烟”、“蝗虫”、“出来到了地上”的含义清楚可知:“烟”是指地狱的虚假,对此,可参看前文(AE 539节);那里说明,地狱的虚假就是此处的“烟”所表示的,因为刚才经上说,这烟“从无底坑里往上冒”,“无底坑”表示歪曲圣言真理的邪恶之虚假所在并来自的地狱。“蝗虫”是指处于邪恶之虚假的人的终端感官层(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出来到了地上”是指临到教会,因为“地”表示教会。此外,包含在启示录中的事物都是对教会及其状态的预言。
“蝗虫”表示处于邪恶之虚假的人的终端感官层,这一点可从本章直到9:12的一切细节清楚看出来;从对这些细节的解释明显可知,“蝗虫”没有其它含义。但此处要先解释何谓人的终端感官层。它不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官层,因为这些事物适合身体;它是指思维和情感的终端,该终端在婴儿身上首先打开,并具有这种性质,他们什么都不思考,只受那些与上述感官构成一体的物体影响。因为婴儿通过感官学习思考,并照着取悦感官的事物而受物体影响;因此,在他们里面打开的第一种内在是被称为人的终端感官层的感官层,或肉体感官层。但后来,随着婴儿长大,到了青少年时代,更内在的感官层被打开;他从该感官层属世地思考,也属世地受影响。最后,等他到了青年和成年早期,还要更内在的感官层就被打开,他从该感官层理性思考;他若处于仁与信之良善,就属灵地思考,也理性和属灵地受影响。这种思维和情感被称为理性人和属灵人,而前者被称为属世人,第一种则被称为感官人。
对每个人来说,他的思维和情感的内层依次被打开,并且这一过程是通过由主那里从天堂而降的持续不断的流注实现的。通过这种流注,最接近身体的感官层首先形成,人从该感官层变得感官化;然后属世层形成,他从属世层变得属世;之后理性层,以及与理性层同在的属灵层形成,他由此变成一个理性和属灵的人。但他只有思想神和来自神的神性事物,才能变成属灵人,并且这属灵人随着他受这些事物影响,也就是说,随着他照它们意愿和生活而得以形成和完善。如果他不这样做,那么属灵人就只能大体地打开,但不会形成,更不会完善。通过属灵人大体地打开,人拥有思考,并出于思考理性说话的官能;这是天堂的流注在每个人身上的共同效果。这清楚表明,人的思维和情感可能是属灵的,也可能是属世的,还可能是感官的;那些从神思想神和神性事物的人拥有属灵的思维和情感;而那些不从神思想神和神性事物,而是只从自己或世界思想自己或世界的人只有属世的思维和情感。但要知道,从自我或世界思考,不是从这些思考,而是从地狱思考;因为凡不从神思考的人,就是从地狱思考;没有人能同时从这两者思考。
但那些否认神,由此否认天堂和教会的神性事物,并确认反对这些事物的人,都照着确认或多或少地变成感官人。当他们思想属灵事物时,只思想虚假,并受邪恶影响;即便他们思想任何真理,无论属灵的,道德的还是文明的,这种思想也只来自诸如在记忆里的那类事物的知识(或科学);他们只看到最近或最明显的原因,也能证明这些原因;即便他们受良善影响,这种影响也只来自为了自我或世界的一种快乐,因而来自属于自我之爱或世界之爱的某种欲望。感官人的思维就是那被称为物质思维的,其情感就是那被称为肉体情感,也就是贪欲的。
543b、此外,要知道,人从他的父母所获得的、被称为遗传之恶的一切邪恶,都居于他的属世和感官人,而非居于属灵人;正因如此,属世人,尤其感官人,是属灵人的对立面。因为属灵人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是关闭的,只有通过理解力和意愿所接受的神性真理才能打开和形成;并且在属灵人打开并形成的程度和品质内,属世和感官人的邪恶被移走,良善被植入以取而代之。既然一切邪恶都居于属世和感官人,那么可知,虚假也居于此处,因为一切虚假都属于邪恶;事实上,当人出于邪恶渴望和意愿时,他就出于虚假思考和说话。因为当意愿之邪恶在思维中如此形成它自己,以至于它的品质向其他人或他自己清楚显明时,它就被称为虚假;因此,虚假就是邪恶的形式,正如真理是良善的形式。
由此可见,被称为感官人的人是何性质和品质;当一个人随从他与生俱来的邪恶行动,并从他自己那里添加更多邪恶于其上时,他就变得感官化。他如此行,并确认这些邪恶到何等程度,属灵人就保持关闭到何等程度;当它关闭时,属世和感官人就否认属于天堂和教会的神性事物,只承认诸如属于世界和自然的那类事物;事实上,那时感官人如此瞎眼,以至于只相信他亲眼看到的、亲手摸到的。许多有学问的人就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他们被认为多么聪明和智慧,可以凭他们的能力出于记忆中的知识(或科学)说话,这表面上就像理性人在说话,因为他们的属灵心智如在每个人里面那样,只是大体打开了,如前所述。
由于本章接下来的经文大量论述了蝗虫,蝗虫表示感官层,也就是属世人的终端或末端,所以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这感官层的性质和品质,因而也要了解感官人是谁,是什么样。因此,我在此引用《属天的奥秘》一书关于这个主题的阐述和说明,内容如下:感官层是人生命的终端,粘附并存在于他的肉体(AC 5077, 5767, 9212, 9216, 9331,9730节)。从身体感官来判断一切,只相信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声称这是某种东西,弃绝其它一切的人被称为感官人(AC 5094,7693节)。这样一个人在终端事物或最外在事物上思考,而不是从内层凭任何属灵之光思考(AC 5089, 5094, 6564, 7693节)。他那凭天堂之光看见的心智内层关闭了,以至于他在那里看不到属于天堂和教会的任何真理(AC 6564, 6844,6845节)。总之,他处于粗糙的属世之光,从而感知不到来自天堂之光的任何事物(AC 6201, 6310, 6564, 6844, 6845, 6598, 6612, 6614, 6622,6624节)。因此,他从内层反对天堂和教会的事物(AC 6201, 6317, 6844, 6845, 6948,6949节)。确认反对教会真理的有学问的人都是感官的(AC 6316节)。感官人推理起来又敏锐又快捷,因为他们的思维如此接近他们的言语,以至于几乎就在其中,还因为他们将一切聪明都置于仅凭记忆说话(AC 195, 196, 5700,10236节)。但他们是基于迷惑凡夫俗子的感官谬误来推理的(AC 5084, 6948, 6949,7693节)。感官人比其他所有人都更狡猾和恶毒(AC 7693, 10236节)。贪婪的人、通奸者、骄奢淫逸的人和骗子,尤其感官化(AC 6310节)。他们的内层是肮脏、污秽的(AC 6201节)。他们通过自己的内层与地狱相通(AC 6311节)。那些在地狱里的人都是感官化的,感官化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地狱的深度(AC 4623, 6311节)。地狱灵的气场从背后与人的感官层结合(AC 6312节)。那些从感官层推理,由此反对纯正的信之真理的人被古人称为“知识树上的蛇” (AC 195, 196,197,6398, 6949, 10313节)。进一步描述人的感官层和感官人(AC 10236节);以及感官层或感官原则在人里面的延伸(AC 9731节)。感官事物应当排在末位,而不是首位;对一个有智慧和聪明的人来说,它们排在末位,并服从内层事物;但对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来说,它们排在首位,并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就是那些真正被称为感官化的人(AC 5077, 5125, 5128,7645节)。如果感官事物排在末位,那么一条通往理解的道路就通过它们被打开,真理则通过一种提取的方式得以完善(AC 5580节)。人的这些感官事物就在世界旁边,并准许从世界流入的事物进入,可以说筛选它们(AC 9726节)。外在人或属世人通过这些事物与世界相通,但通过理性事物与天堂相通(AC 4009节)。因此,感官事物提供诸如对心智内层有用的那类事物(AC 5077,5081节)。有些感官事物服侍智力或理解力部分,其它感官事物则服侍意愿部分(AC5077节)。除非思维从感官事物中被提升上来,否则人只能获得很少的智慧(AC5089节)。一个智慧人在感官层之上思考(AC 5089, 5094节)。当一个人的思维被提升到感官事物之上时,他就进入一种更清晰的光,最终进入天堂之光 (AC 6183, 6313, 6315, 9407, 9730,9922节)。古人知道超越感官事物的提升和从中的退出(AC 6313节)。如果人能从来自身体的感官事物中退出,并被主提升到天堂之光,他在灵里就能看见灵界的事物(AC 4622节)。原因在于,不是身体在思考,而是人的灵在身体里思考,并且人在身体里思考到何等程度,就粗糙和模糊地思考,因而处于黑暗到何等程度;但人不在身体里思考到何等程度,就清晰地思考,并处于光明到何等程度(AC 4622, 6614,6622节)。理解力的终端是感官知识或科学,意愿的终端是感官快乐(AC 9996节)。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感官事物,和不与它们共有的感官事物之间的区别(AC10236节)。有些感官人并不邪恶,因为他们的内层没有以前面所提到的那种方式关闭;他们在来世的状态(AC 6311节)。
543c、“蝗虫”无非表示刚才所描述的人的这种感官层,这一点也可从提到蝗虫的其它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如摩西五经:
摩西就向埃及地伸杖,耶和华使东风刮在地上,整整一昼一夜;到了早晨,东风把蝗虫刮了来。蝗虫上到埃及全地,停在埃及全境,甚是厉害;以前没有这样的蝗虫,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它们遮满整个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又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和冰雹所剩树上的一切果子;在全埃及,无论是树木,是田间的菜蔬,连一点青的也没有留下。于是蝗虫满了法老家和他所有臣仆的家,并所有埃及人的家。(出埃及记 10:4, 6, 13-15)
在埃及所行的一切神迹,以及圣言所记载的其它一切神迹,都涉及并表示属于天堂和教会的属灵事物;因此,埃及的灾殃表示属灵的灾殃;这次蝗灾表示来自感官层的邪恶和虚假的涌入对整个属世人的摧毁;“埃及”表示知识或科学和其中的愉悦之物方面的属世人,“蝗虫”表示使属世人荒废的感官人的虚假和邪恶,也就是说,这些虚假和邪恶将教会的一切真理和良善都从属世人中逐出,并摧毁它们;故经上说“蝗虫上到埃及全地,停在埃及全境”,“埃及地”表示教会之人的属世人,“它的边境”表示他们的感官人,因为感官人是属世人的终端或最外在,因而是它的边界;“蝗虫”表示那里的虚假和邪恶。
感官人的虚假和邪恶因是肉体和尘世的,所以是最严重的,故经上说:“蝗虫甚是厉害;以前没有这样的蝗虫,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原因在于,埃及人拥有对应的知识或对应学,并由此拥有属于天堂的属灵事物的知识;但他们将这些知识变成了法术。由于当感官人的虚假和邪恶闯入属世人时,就通过摧毁其中的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而使它完全荒废了,所以经上说“蝗虫遮满整个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又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和树上的一切果子”,“埃及地”表示教会之人的属世人,“地上的菜蔬”表示那里的真理,“树上的果子”表示那里的良善。“蝗虫满了法老和他的臣仆,并所有埃及人的家”所表相同,因为“法老和他的臣仆,并所有埃及人的家”表示整个范围内的属世心智;在圣言中,“家或房屋”表示属于人的内在和外在心智的内层,在此表示那些属于他的属世心智的事物。
虽说“蝗虫上到埃及全地”在此表示虚假和邪恶从感官人闯入或侵入属世人;然而,属世人是内层,感官人是外层,闯入(或侵入)或流注不是从外层行进到内层,而是从内层行进到外层。因此,必须知道的是,感官人的闯入(或侵入)或流注是指属世人的关闭或阻塞,直到它变得像感官人,邪恶和虚假的延伸范围由此变得更大,属世人和感官人以同样的方式都变得肉体和尘世化。在其它情况下,人从婴幼儿时期起就通过讲真理、行良善学习将感官人与属世人分离,尽管他从感官人思考虚假,意愿邪恶;他持续如此行,直到它们完全分离,当人被主改造和重生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但如果它们没有分离,那么人就只能疯狂地思考和意愿,从而疯狂地说话和行动。
由于“蝗虫”在此表示虚假和邪恶方面的感官人,或也可说,感官人的虚假和邪恶,所以诗篇中的“蝗虫”和“蚂蚱”具有相同的含义:
祂打发苍蝇成群落在他们当中,吞吃他们;把他们的土产交给蚂蚱,把他们劳碌得来的交给蝗虫。(诗篇 78:45, 46)
又:
祂说话,就有蝗虫、蚂蚱来,不计其数,吃尽了地上的一切菜蔬,又吃尽了他们地上的果实。(诗篇 105:34, 35)
但此处“蝗虫”表示感官人的虚假,“蚂蚱”表示感官人的邪恶,或两者表示在感官人里面并来自它的虚假和邪恶。“蚂蚱”表示这邪恶,“蝗虫”表示这虚假,因为蚂蚱也是蝗虫,这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这些话是大卫论到埃及的蝗虫时说的;然而,摩西五经只提到蝗虫,没有提到蚂蚱。
约珥书中的“蝗虫”和“蚂蚱”表示类似事物:
剪虫剩下的,蝗虫来吃;蝗虫剩下的,蝻子来吃;蝻子剩下的,蚂蚱来吃。酒醉的人哪,你们要醒过来,要哀哭;你们所有喝酒的人哪,都要为新酒哀号,因为从你们的口中断绝了。(约珥书 1:4, 5)
又:
禾场必满了纯五谷,榨池溢出新酒和油。我差遣到你们中间去的,我的大军队,就是蝗虫、蝻子、蚂蚱和剪虫,在那些年所吃的,我必补还你们。(约珥书 2:24, 25)
显然,这些有害生物表示荒废或摧毁、吞噬教会之人的真理和良善的虚假和邪恶,因为经上说“所有喝酒的人都要为新酒哀号,因为从你们的口中断绝了”,“酒”和“新酒”表示教会的真理;同样因为经上说“禾场必满了纯五谷,榨池溢出新酒和油”,“禾场”表示教会的教义,“五谷”和“油”表示教会的良善,“新酒”表示教会的真理。
所以在那鸿书:
火必烧灭你;剑必剪灭你,吞灭你如同蝻子;使你自己多如蝻子;使你自己多如蝗虫吧。你增加了你的商人,多过天上的星辰;蝻子向外张开,就飞走了。你的王冠就像蝗虫,你的军长仿佛蝗虫中的蝗虫,冷天驻扎在篱笆上;日头一出,它们便飞走了,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地方在哪里。(那鸿书 3:15 –17)
这些话论及“流血的城”,这城表示从被歪曲的真理中,因而从虚假中编造的教义;“火必烧灭你;剑必剪灭你”表示那些照着这教义而处于信仰和生活之人的毁灭,“必烧灭的火”表示摧毁良善的邪恶,“剑”表示摧毁真理的虚假;由于所指的,是来自感官人的邪恶和虚假,所以经上说:“蝻子必吞灭你;使你自己多如蝻子;使你自己多如蝗虫吧;你增加了你的商人,多过天上的星辰。”经上提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是因为那些感官化的人,因而感官人大量歪曲圣言,感官人在此由“蝻子和蝗虫”来表示,如前所述。
感官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更歪曲圣言,是因为圣言的终端意义,也就是它的字义,是供给属世和感官人的,而内层意义是供给属灵人的。正因如此,当人不是一个属灵人,而是一个属世和感官人,并处于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时,他就看不见圣言中的真理和良善,而是把圣言的终端意义用于确认他的虚假和邪恶。“商人”表示那些歪曲、交流和贩卖的人。“你的王冠就像蝗虫,你的军长仿佛蝗虫中的蝗虫”表示教会的主要和首要事物,也就是说,“流血的城”是指邪恶之虚假,以及这些邪恶之虚假又从它们那里发出;“冷天驻扎在篱笆上”表示在圣言的真理中,这些真理看上去不是真理,因为它们被歪曲了,并且来自邪恶,“篱笆或墙”表示因被歪曲而不明显的真理,“冷天”表示一种邪恶之爱的状态;“日头一出,它们便飞走了,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地方在哪里”表示它们吞噬一切真理和良善,以至于什么都没有剩下。耶利米书(46:20, 22,23),以及士师记(6:5; 7:12)中的“多如蝗虫”具有相同的含义。
摩西五经中的“蝗虫”也表示最外在事物或末端中的虚假,或密集的虚假:
你带到田间的种子虽多,收进来的却少;因为蝗虫必吞尽它。(申命记 28:38)
如果他们不遵守并实行耶和华的诫命,这就是诅咒之一。“田间的种子”表示圣言的真理,“蝗虫”表示吞噬并摧毁圣言真理的来自感官人的密集虚假。阿摩司书(7:1,2),以赛亚书(33:3,4)和大卫诗篇(109:22,23)中的“蝗虫”具有相同的含义。
543d、由于人的感官层是人的思维和情感的生命的终端和最低层,如前所述,还由于最低之物当被那些在更高或更突出地方的人观之时,是小的,所以它被比作蝗虫。如在以赛亚书:
耶和华住在大地的圆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以赛亚书 40:22)
这些话表示人们在聪明方面处于最低事物,而主处于最高事物。
同样,在摩西五经,被那些视自己比其他人优越的人看待的人们也被比作蝗虫:
迦南地的探子说,我们看见拿非利人或伟人,就是来自拿非利人的亚衲人的子孙;我们在自己眼里就如蝗虫一样,我们在他们眼里也是如此。(民数记 13:33)
在圣言中,“拿非利人或伟人”和“亚衲人”表示那些处于最强烈的说服,完全确信他们比其他人更优越或更杰出、更智慧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可怕的说服(参看《属天的奥秘》,311, 567, 581, 1268, 1270, 1271, 1673, 3686,7686节)。探子在这些人,也在自己看来就像蝗虫,这一点与灵界的表象是一致的,因为在灵界,当那些被说服相信自己的优越性之人看待其他人时,他们看这些人又渺小又卑贱,那时这些人在自己看来也是如此。
由于“蝗虫”表示感官层,也就是人的思维的生命终端,或理解力关闭于其中并停靠于其上的终端,所以这终端就像属于人的理解力和意愿的内层或高层事物,同样在圣言中被称为属灵和属天的内层和高层事物立于其上的基础和根基。由于一切事物若要持续存在,就必须拥有一个根基,所以圣言的字义,也就是终端意义和基础,是属世和感官的;“蝗虫”在好的意义上就表示这字义,因而也表示它的真理和良善。这就是为何施洗约翰吃蝗虫,以色列人也被允许吃蝗虫。论到施洗约翰,经上说: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和野蜜。(马太福音3:4;马可福音 1:6)
施洗约翰如此穿着,是因为他和以利亚一样代表圣言;他以“骆驼毛的衣服、皮腰带、吃蝗虫和野蜜”来代表圣言的终端意义,这终端意义是感官-属世,或属世-感官的,如前所述,因为它是供给感官-属世或属世-感官人的。“衣服”表示如衣服那样披在良善上的真理;“骆驼毛的衣服”表示属世人的终端,也就是感官层;“蝗虫和野蜜”也表示在采用方面的终端或感官层;“蝗虫”表示真理方面的感官层,“野蜜”表示良善方面的感官层,“吃”表示采用。要知道,在古代,当教会是代表性教会时,所有供职的人都照着他们的代表而穿衣、吃饭。
以色列人被允许吃蝗虫,这一点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你们都当以为可憎,只是用四足行走,足上有腿在地上跳的,你们还可以吃;其中提到蝗虫。(利未记 11:20–22)
他们被允许吃蝗虫,是因为蝗虫的脚上有可以跳跃的腿,而“腿”表示与属灵良善结合的属世良善,“脚”表示来自这良善的属世真理;来自良善的一切真理都应当归给人并与他结合,但非来自良善的真理不可以,因为这种真理与某种邪恶结合;因此,经上说:“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足上没有腿的物,都是可憎的。”经上还说“在地上跳”,因为当论及飞行物时,“跳”表示生活,与论及地上动物的“行走”一样;属灵地生活来自源于良善的真理,这由用上面有腿的足“跳”来表示;但属灵地死亡来自与邪恶结合的真理,这由用上面没有腿的四足“行走”来表示;因此,经上说吃这些东西是可憎的事。
由于“马”表示智力或理解力,“蝗虫”表示感官层,也就是智力或理解力的终端,当智力或理解力处于其终端时,它就存活,所以古人论到马说,它们跳跃、跨越如蝗虫。因此,在约伯记:
马的大力是你所赐的吗?他颈项上飘动的鬃是你披上的吗?是你叫它跳跃像蝗虫吗?他鼻孔的荣耀是恐惧。(约伯记 39:19, 20)
此处用一匹马来描述理解力,即:它像一匹马那样强健,弯动脖子,跳跃着行走;由于理解力的终端是感官层,这感官层由“蝗虫”来表示,理解力在这终端中的生活由跳跃着跨越和行走来表示,所以经上说这马“跳跃像蝗虫”。上古时代的书(《约伯记》就在其中)是通过纯粹的对应来写的;因为那时,对应的知识或对应学是知识中的知识,或科学中的科学;那些能撰写富有大量重要对应关系的书卷之人比其他人更受尊敬,或说受到最高的尊敬。《约伯记》就属这种;但其中从对应关系中收集的灵义不像先知书中的灵义那样论述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因此,这本书没有列在圣言的书卷当中;然而,由于它所富有的对应关系,仍然从中引用了一些经文。
544、“有能力赐给它们,好像地上的蝎子有能力一样”表示他们的说服力,以及它的效果和大能。这从“蝎子”和“能力”的含义清楚可知:“蝎子”是指令人迷恋和窒息的说服力(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能力”是指大能和效果,在此是指来自其说服力的感官人的大能及其效果,这效果令人迷恋和窒息。在世上,还几乎没有人知道“蝎子”所表示的这种说服力及其性质是什么,因为它是感官人成为一个灵时所拥有的感官人之灵的说服力,而不是他作为世人生活时所拥有的说服力。原因在于,在世上,一个人很少说出他的灵在想什么,从至内在爱什么,因为他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被教导要谈论诸如属于文明和道德生活的那类事物,甚至诸如属于属灵生活的那类事物,尽管他那从内心思考和意愿的灵有不同的倾向。只要人的灵住在身体里,它就会在世人面前展现这类事物,因为它无法以其它任何方式迷惑心智,以至于实现它所针对的目的,这些目的主要是荣誉和利益,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名气和名声。这就是为何世人不知道“蝎子”所表示的这种令人迷恋和窒息的说服力是何性质和品质;然而,对它在其中运作的灵来说,它的性质是这样:它把自己注入别人的外层心智和内层心智,使他的理性和智力或理解力沉睡或麻木,几乎扑灭它们,以至于他只能知道他所说的是真理,即便是最虚假的。那些处于这种说服的人不是出于任何理智,而是出于没有理智的盲目信仰说话,因为他们从最低或终端感官层说话,而这终端感官层里面没有理智,只有一种被自我之爱的火所鼓吹、基于诸如从身体发出,并从世界流入的那类事物的说服性信仰;正是这火在鼓吹、吸引,并把自己注入别人。因此,那些充满源于自我之爱的虚假,以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智慧的人尤其处于这种说服。之所以说这种说服令人迷恋,是因为它使理解力恍惚,或说陷入麻痹状态;之所以说它令人窒息,是因为它夺走别人自由呼吸的能力;事实上,每个人的呼吸都与他心智的思维同步。但由于这种说服最伤人、最有害,可以说给别人的心智带来一种迷恋,以致他从理性上什么都看不见,所以灵人被严禁使用它;那些使用它的人与其他人分开,要么受到惩罚,要么被送入地狱。因为在灵界,每个人都被允许通过理性和智力或理解力的事物来证实他心智的观点,无论这些观点是真的还是假的,但不允许通过任何说服性魅力来证实。关于这种说服力,详情可参看《属天的奥秘》,如:那些受它影响,或被它束缚的人从内心被捆绑(AC 5095节);那些利用它的人关闭了其他人的理性层,可以说窒息他们(AC 3895,5128节)。圣言提到的拿非利人或伟人,亚纳人和利乏音人比其他人更处于虚假的可怕说服(AC 581, 1268,1270, 1271, 1673,7686节)。在主降临之前,这些人在来世通过他们可怕的说服侵扰所有人,几乎熄灭了他们的属灵生命(AC 7686节)。当主在世时,他们被主投入地狱,该地狱看似在一种雾蒙蒙的磐石峭壁之下,那些接近它的人会昏厥过去(AC 311, 581, 1268, 1270,7686节);我的亲身经历:来自这个地狱的一些魔鬼被允许流入我,或说以他们的影响攻击我(AC 1268–1271节)。虚假的说服所产生的伤害,或说虚假的说服何等有害(AC 794, 806节)。虚假的说服有很多种类(AC 1673,1675e节)。这种致命的说服由“蝎子”来表示,是因为蝎子蜇人时,会引起类似的精神昏迷,若不治疗,由此还会导致死亡。
以下经文中的“蝎子”还表示杀人的说服,或说具有毁灭性的说服。路加福音:
耶稣对祂差出去的那七十个人说,我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看哪,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们。(路加福音 10:18, 19)
显然,此处“蛇和蝎子”不是指蛇和蝎子,因为主说,祂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祂已经给了他们权柄可以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因此,“蛇和蝎子”在内义上表示撒但团伙,他们处于虚假的狡猾而可怕的说服,世人死后若没有主的保护,会被这些说服属灵地杀害。被称为“拿非利人或伟人”的大洪水以前的人比其他人都更处于这种说服,除非主在世时征服他们,把他们投入地狱,并关闭该地狱,否则没有人能得救;因为他们侵扰,并且几乎杀害或毁灭凡他们在灵界所遇到的人。祂“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给那些处于来自祂、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表示主把灵界从这些灵人和类似灵人那里释放出来。
以西结书中的“蝎子”也表示这种可怕说服:
人子啊,虽有荆棘和蒺藜在你那里,你又住在蝎子中间,不要怕他们,也不要怕他们的话;不要怕他们的话,也不要因他们的脸色惊惶。他们脸色刚硬,心里顽固。(以西结书 2:6, 4)
“住在蝎子中间”表示在那些说服自己,又强烈说服他人允许虚假进入,却不允许任何真理进入的人当中;因此,他们被称为“荆棘和蒺藜”,以及“脸色刚硬,心里顽固”。此外,对那些处于虚假的强烈说服的人来说,属于理性心智的内层关闭了,因此他们只从最低或终端感官层思考和说话;当这感官层被自我之爱的火点燃时,它又刚硬又顽固,也使它向其说话的其他人的内层变得又刚硬又顽固。因为灵界有一种心智的交流,也就是思维和情感的交流;有一种注入就来自那些处于这种说服的人,前面提到的效果就是由这种注入产生的。
摩西五经:
耶和华神引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那里有蛇,火蛇和蝎子。(申命记 8:15)
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的旅程和漂泊,代表并表示信徒所受的试探;由于这些试探是由来自恶灵的虚假的注入和说服造成的,所以经上说,他们被引导“经过可怕的旷野,那里有蛇,火蛇和蝎子”。此外,“蛇”一般表示人的最低感官层,各种蛇表示该感官层在邪恶和虚假方面的各种状态;因为感官人比其他人更狡猾和恶毒,并且自己相信,也引诱别人相信,他们在能力或天赋、智力或理解力和判断力上都出类拔萃、胜人一筹;但我可以肯定,他们既没有理解力,也没有判断力,而是在信仰和生活的本质上很愚蠢,就像他们在策划邪恶、说服虚假上很聪明那样。众所周知,狡猾或邪恶不是智慧,因为智慧属于来自良善的真理,而狡猾或邪恶属于来自邪恶的虚假;来自邪恶的虚假摧毁来自良善的真理,因为它们是对立面,对立的东西会摧毁。
545、启 9:4.“并且有话对它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任何青物,并任何树木”表示他们不可伤害来自圣言字义的任何又真又活的知识或科学,也不可伤害其中的任何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这从“不可伤害”、“草”、“青物”和“树木”的含义清楚可知:“不可伤害”是指不伤害;“草”是指真知识或科学;“青物”是指活的知识或科学(对此,参看 AE 507节)。由于一切又真又活的知识或科学都来自主,所以“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任何青物”表示不可伤害来自圣言的又真又活的知识或科学;“树木”是指对真理和良善的认知,这些认知也来自圣言(参看 AE 109,420节)。
来自圣言的知识或科学是指教义并未出现在其中的圣言字义的一切事物,而对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是指教义所在并来自的圣言字义的一切事物。不可伤害任何又真又活的知识或科学,也不可伤害对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是指感官人决不可用他的说服力通过否认圣言的任何字义是真实的而扭曲这字义;他若这样做,就一切都完了,因为那时他的改造没有任何希望了,他也没有理解教会真理的任何能力了。事实上,否认圣言在整个字义上都是神性的人,会切断他与天堂的联系,因为人与天堂的结合是通过圣言实现的(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03–310节)。
此处描述了当教会即将结束时,教会之人的状态是何品质,即他从内在或属灵的变成外在和感官的。尽管如此,为免得他完全灭亡,主仍规定并注意,让他不通过否认圣言字义中的任何事物是又真又活的,也就是说,是神性而伤害它,尽管他通过字义确认自己的邪恶和虚假。因为只要不否认圣言中的神性,他仍会阅读并聆听它,由此处于与天堂的某种结合。这清楚表明,这些话表示教会的这个原则仍将保留;接下来的话,即它们“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表示这终端感官层只可以伤害那些没有处于来自主、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对真理的理解。
546、“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表示只可伤害那些没有处于来自主、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这从“人”和“额上有神印记”的含义清楚可知:“人”是指对真理的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聪明和智慧(参看 AE 280节),在此是指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额上有神印记”是指处于来自主、源于良善的真理(参看 AE 427节)。
“人”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因为一个人正是凭这些而为人;因此,当圣言提到“人”时,它在灵义上表示人凭它们而为人,因为这是他的属灵部分。人拥有两种官能构成他的整个生命,即理解力和意愿。因此,理解力和意愿的品质如何,这个人就如何。他若拥有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真理和良善来自主,人唯独从主那里而为人,这一点可从《天堂与地狱》(59–102节)的说明清楚看出来。但他若没有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而是有取代真理的虚假和取代良善的邪恶,诚然仍被称为一个人,但他却不是一个人,只在这一点上而为人,即:他拥有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在下文,我们会谈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在圣言中,“人”表示诸如构成人的那类事物,在此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
“人”在此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经上论到蝗虫说,它们可以伤害人,但不可伤害地上的草、青物和树木;“蝗虫”表示被称为感官层的人生命的终端。当人阅读或聆听圣言,而这感官层处于虚假的说服时,它仍不会伤害或损害字义上的圣言的任何东西,因为这字义是供给感官-属世人,或属世-感官人的;他相信它,尽管他把它用来确认他的虚假;但它的确会伤害和损害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因为感官人不能将他的思维提升到圣言字义之上,他若试图提升它,要么陷入虚假,要么他对圣言的说服性信仰灭亡。由此可知,“蝗虫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任何青物,并任何树木;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547、启 9:5.“有话赐给它们,不许蝗虫杀死他们”表示他们不可被剥夺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这从“人”和“杀死他们”的含义清楚可知:“人”是指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参看 AE 546节);“杀死他们”是指在属灵生命方面摧毁(对此,参看 AE 315节),但在此是指剥夺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这就是“杀死人”的含义,因为每个人都生在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中;事实上,这种官能是每个人区别于野兽的属灵能力本身。这种官能是人永远摧毁不了的,因为他若真的摧毁了它,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野兽了。表面上看,处于邪恶之虚假的感官人似乎已经摧毁了它,因为当阅读圣言,或从别人那里听到圣言时,他既不理解真理,也感知不到良善;但他却没有摧毁理解和感知的官能本身,只摧毁了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前提是他处于他出于邪恶所确认的虚假;因为那时,他不喜欢听真理,他看上去好像没有理解真理的能力;但如果造成阻碍的虚假说服被移除,他就会像一个属灵-理性的人那样理解并感知到,真理就是真理,良善就是良善。
我获准通过大量经历得知,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地狱团伙中有许多人已经确认反对真理的虚假和反对良善的邪恶,由此具有这种性质:他们不想听到任何真理,更不想理解它;于是,其他人就对这些人形成一个观点:他们不能理解真理。但当虚假的说服从这些灵人那里被移除时,他们就获得理解真理的能力和官能,与那些处于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之人一样;不过很快,他们陷入他们以前的状态,又觉得自己似乎不能理解真理了;事实上,他们因理解了而极其愤怒,然后声称这仍不是真理。因为正是属于意愿的情感构成属于人的一切理解;理解力的生命本身来自情感。请想一想,任何人能不能在没有情感的情况下思考,情感能否不是思维的生命本身,因而不是理解力的生命。我们说情感,意思是说属于爱的情感,或在其延续中的爱。这清楚表明,人的确能摧毁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这种事是通过邪恶之虚假做到的;然而,他仍不会因此摧毁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他若真的能摧毁,就不再是一个人了,因为人本身就在于这种官能。正是凭借这种官能,人死后会活着,那时看上去就是一个人;因为神性与这种官能结合。因此,尽管就其两种生命,就是其理解力的生命和意愿的生命而言,一个人可能会厌恶神性;然而,凭借他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能力,他仍拥有与神性的结合,从而活到永远。由此可见,“有话赐给蝗虫,不许它们杀死人”表示他们仍不可被剥夺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
548、“只可折磨他们五个月”表示只要他们处于这种状态,理解力就会因邪恶之虚假而昏暗,并被它们引离对真理的看见。这从“折磨”和“五个月”的含义清楚可知:“折磨”是指在理解力上昏暗,不再看见真理(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五个月”是指只要他们处于这种状态。“折磨”在此表示在理解力上昏暗,并被引离对真理的看见,因为这话论及蝗虫及其像蝎子那样伤害的能力,“蝗虫”表示被称为感官层的人生命的终端,像蝎子那样伤害的能力表示一种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具有这种性质:它能从理解力那里夺走真理之光,并带来地狱的虚假;因此,经上接着说“他们的折磨就像蝎子螫人的折磨一样”,因为“蝎子”表示这种说服力(可参看 AE 544节)。经上说这蝗虫“折磨”,是因为前面说,蝗虫可以伤害人,但不可以杀死他们,伤害但不杀死就是折磨。属于处于邪恶之虚假的感官人的说服力也通过使理解力昏暗,并把它引离对真理的看见而伤害它,尽管剥夺不了它理解和感知的官能;由于它被比作蝎子螫人时造成的疼痛,所以经上说它“折磨”。
“五个月”之所以表示只要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是因为一个月表示一种状态,“五”表示少许,因而也表示只要。“月”表示状态,因为圣言中的一切时间,如“时代”、“年”、“周”、“日”和“小时”,都表示生命的状态(参看《天堂与地狱》,162–169节);“月”同样如此。“五”表示少许,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这个数字的经文清楚看出来。因为数字 10,100,1000表示大量和所有,因此“五”表示少许。表示大量的数字是由表示少许的数字五产生的,复合和衍生的数字从通过相乘构成它们,并且它们所源自的简单数字那里取得自己的含义(参看 AE 429,430a,b节)。“五”也表示只要,因为经上说“五个月”,“月”在此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五个月”的这种含义似乎很遥远,因为只要人活在世上,他就处于属世思维,属世思维从空间和时间,也从数字和测量值获得自己的概念;这些事物适合自然界,因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取决于它们。但属灵思维没有任何确定的空间、时间、数字和测量值的概念。因此,“五个月”表示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也就是说,虚假说服的状态持续,理解力昏暗,并被引离对真理的看见就是这么长时间,这一点在世人看来,似乎很遥远,或说有些牵强,又显得很奇怪;但当虚假的说服被移除时,人若愿意,就会进入看见真理的官能,因为这种官能被赐给了每个人。
在圣言中,“五”表示少许和一些,同样表示所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和类似事物,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马太福音:
耶稣说,天国就像十个童女,其中五个是谨慎的,五个是愚拙的。(马太福音 25:1, 2)
主将天国比作十个童女,是因为“天国”表示教会,“童女”也是;“十个童女”表示所有属于教会的人。经上说“五个是谨慎的,五个是愚拙的”,是因为“五”表示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在一部分上所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童女或处女”表示教会,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锡安的童女或处女”、“耶路撒冷的童女或处女”、“以色列的童女或处女”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她们都表示教会。
在主关于一个贵胄给他仆人英镑或弥拿(希腊银币)去做生意的比喻中,“十”和“五”所表相同:
一个用一镑赚了十镑;另一个用一镑赚了五镑;因此,他们都有了权柄管理许多城。(路加福音 19:13–20)
主提到了数字“十”和“五”,因为“十”表示大量,“五”表示少许;而他们的生意表示获得或购买天堂的聪明才干;管理城的“权柄”表示聪明和智慧,因为在圣言中,“城”表示教义,“有权柄管理城”表示有聪明和智慧;“管理十个城”表示大量,“管理五个”表示一些。
再者,在主关于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五”表示一些人和所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财主告诉亚伯拉罕,他有五个弟兄,并请求打发拉撒路到他们那里去。(路加福音 16:27, 28)
财主说,他有“五个弟兄”,是因为“五”表示所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同样在主关于那些被邀请赴大筵席之人的比喻中:其中一个人为自己找的理由是,他买了五对牛,必须去试试(路加福音 14:19)。在圣言中,“牛”表示属世情感,“五对牛”表示所有那些引离天堂的情感或欲望;他们被邀请所赴的“大筵席”表示在属灵营养或教导方面的天堂和教会。谁看不出,在这四个比喻中,数字“五”涉及某个奥秘或某个内层真理,因为比喻是主所用的?
同样在以赛亚书: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用迦南的嘴唇说话,又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当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一座祭坛献给耶和华。(以赛亚书 19:18, 19)
“当那日”表示主的降临;“用迦南的嘴唇说话的埃及地的五城”表示那时一些属世的人将变成属灵的,并承认纯正教义的真理,出于仁之良善敬拜主。前面详细解释了这些事物(可参看 AE 223c节)。故此处经上提到“五城”,以表示那时的一些人,以及教义的一些真理。
同一先知书:
其中剩下的穗子,好像橄榄树抖动,顶上的树枝只剩两三个果子,在多结果子的旁枝上只剩四五颗。(以赛亚书 17:6)
以及路加福音:
耶稣说,从今以后,一家五口将要分裂;三个对两个,两个对三个。(路加福音 12:52)
在这些经文中,“五”表示一些人和所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可参看前文(AE 532节),那里解释了这些经文。有一条律法被赐给以色列人:
人若偷了一头牛,无论是宰了,是卖了,他就要以五牛赔一牛。(出埃及记 22:1)
此处“牛”在灵义上表示属世人的良善;“以五牛赔一牛”表示人要为他所扭曲和消灭的东西作出足够的弥补;“偷”表示夺走,“宰或杀”表示消灭,“卖”表示扭曲。
在利未记 5:16; 6:5; 22:14; 27:13, 15, 19, 27,31;民数记 5:6–8中,“第五部分或五分之一”也表示多到足够。七个丰年期间,法老从埃及地征收的第五部分或五分之一所表相同(创世记 41:34; 47:24)。押尼珥用枪的后端所刺的亚撒黑的第五根肋骨(撒母耳记下 2:23)也所表相同;“第五根肋骨”表示多到足以死亡;因为表示少许和一部分的所有人的这个数字,当论及品质时,也表示多到足够,当论及时间时,则表示只要。
由于这个数字表示一些或少许,以及一部分的所有或全部,所以当数字所标注的一个大的数量出现在后面或前面时,它也表示一点和少数;因为那时一部分的所有或全部相对来说是少数。因此,在以赛亚书:
一人叱喝,一千人必逃跑;五人叱喝,你们都必逃跑。(以赛亚书 30:17)摩西五经:
在诅咒中,经上说,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利未记 26:8)
福音书:
主用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了。(马太福音 14:15–22;马可福音 6:38–43;路加福音 9:13–16;约翰福音 6:9–13)
那时他们收拾了“十二个篮子零碎”表示完全,因而表示教导的完全,也表示完全的赐福。
在路加福音,“五”表示少数:
五个麻雀不是卖两分钱吗?然而,在神面前,他们当中连一个也不忘记。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路加福音 12:6, 7)
此处提到“五个麻雀”,因为五表示少数和相对于人来说价值很低的东西,因为经上后来说:“你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谁都能看出,主不会如此频繁地提到这个数字,除非它具有意义。由于“五”表示一部分的所有或全部,所以经上吩咐:
在帐幕以上他们要作十幅幔子,这五幅幔子要彼此相连,那五幅幔子也要彼此相连。(出埃及记 26:1, 3)
“十”表示整体上的所有或全部,“五”表示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的所有或全部(可参看《属天的奥秘》,9595,9604节)。
549、“他们的折磨就像蝎子螫人的折磨一样”表示昏暗和引离对真理的看见是由心智所迷惑的说服造成的。这从“折磨”和“蝎子”的含义清楚可知:“折磨”是指心智的昏暗,并把它引离对真理的看见(参看 AE 548节);“蝎子”是指令人迷恋和窒息的说服(对此,也可参看 AE 544节)。因此,“他们的折磨就像蝎子螫人的折磨一样”表示昏暗和引离对真理的看见是由心智所迷恋的说服造成的。关于令人迷恋,可以说令人窒息的说服力的性质和起源,可参看前文(AE 544节)。之所以说这种说服力令人迷恋,是因为它夺走对理智的使用,甚至到了除了一个拥有这种说服力的人所说的话外,理智或理性心智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步;事实上,它立刻唤起一切同意的东西,模糊或掩盖一切不同意的东西;因此,心智因昏暗并被引离对真理的看见而迷恋。之所以说这种说服力令人窒息,是因为它剥夺理解力如每个理性人那样自由思考,并将它的视觉延伸到各个方向的能力,当情况是这样时,呼吸就变得困难了;因为自主呼吸从理解力获得自己的一切,因此它也适应理解力的思维,正如心脏运动从意愿获得自己的一切,并适应意愿的情感那样。肺呼吸对应于理解力及其思维,心脏运动对应于意愿及其情感(可参看《属天的奥秘》, 1119, 3883–3896,9281节)。我通过真实的经历得以获知,一种强烈的说服不仅具有令人迷恋的能力,还具有令人窒息的能力。
550、启 9:6.“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表示那时,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渴望摧毁理解真理的官能,但却不能。这从“在那些日子”、“要求死”和“决不得死”的含义清楚可知:“在那些日子”是指那时,即当教会之人从内在变得外在,或从理性变得感官时;“要求死”是指渴望摧毁理解真理的官能(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决不得死”是指不能摧毁。“要求死”在此表示渴望摧毁理解真理的官能,这一点从前文明显看出来,因为这是随之而来的结果;经上说“蝗虫惟独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后来说“有话赐给它们,不许蝗虫杀死他们,只可折磨他们”,这句话表示他们只可以伤害那些没有处于来自主、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但就连这些人也不可以被剥夺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可参看 AE 546,547节)。由此可知,他们所要求和渴望的“死”表示对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的剥夺,因为剥夺这些就是摧毁真正为人性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将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野兽,如前所述;由此明显可知,此处“死”所表示的,正是这种生命的丧失。他们渴望摧毁真正为人性的生命的两种官能,是因为感官人出于他们所处的邪恶之虚假的说服,并不想理解真理或感知良善;事实上,他们以自己的邪恶之虚假,因而以出于虚假的享受思考,出于邪恶的享受意愿为快乐,从而转身离开真理和良善,因为这些是对立面;有些人因这些真理和良善而变得悲伤,有些人对它们感到恶心,有些人愤怒地弃绝它们,各人照着他说服自己相信的虚假的质和量而如此行。总之,这样一个感官人不允许来自理解力、反对他所处的邪恶之虚假的理性思考进入;因此,他不想理解,并变得理性,尽管他能变得理性,因为他是一个人。因此,这就是“人要求死,决不得死”所表示的。
551、“愿意死,死却逃避他们”表示他们渴望摧毁属于属灵生命的感知良善的官能,但却是徒劳。这从“死”和“死却逃避他们”的含义清楚可知:“死”在此是指摧毁感知良善的官能(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死却逃避他们”是指他们不能摧毁,因而他们的渴望是徒劳的。“死”在此表示摧毁感知良善的官能,但前面的“死”表示摧毁理解真理的官能,因为每个人都有两种生命,即理解力的生命和意愿的生命;理解力的生命是理解真理的官能,意愿的生命是感知良善的官能;因此,“死”表示这一种或那一种生命的丧失。在第一个例子中,“死”表示理解真理的官能的丧失,在第二个例子中,表示感知良善的官能的丧失,因为前文论述了这两种生命;在圣言中,凡论述真理的地方,也论述良善,这是由于在圣言的每个细节中的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对此,参看 AE 238, 288b, 484节)。这清楚表明,“死”在此表示剥夺感知良善的官能。这就是为何经上用了两种几乎相同的表达方式,又为何“要求死”论及那些属于理解力的事物,“愿意死”论及那些属于意愿的事物。由于适合人的属灵生命由这两种官能构成,所以这句话也表示他们渴望摧毁属灵生命。此外,感知良善的官能和理解真理的官能一样,也被赐给了每个人,因为真理爱良善,良善爱真理;因此,它们不断渴望结合,并且像意愿与理解力,或情感与思维那样结合。当它们结合时,理解力出于对思考真理的情感而思考真理,然后理解力也看到真理,意愿则感知到它。出于意愿的情感感知真理就是感知良善,因为当人意愿真理,或受它影响时,也就是说,当他爱真理时,真理就变成良善;因此,凡被爱的,都被称为良善。
552、启 9:7.“蝗虫的样子好像预备出战的马”表示当人变得感官化时,他就像出于对真理的理解那样来推理。这从“蝗虫”和“预备出战的马”的含义清楚可知:“蝗虫”是指通过来自地狱的虚假而变得感官化的教会之人(对此,参看 AE 543节);“预备出战的马”是指推理,在此是指好像出于对真理的理解(推理),因为经上说,它们“好像”马。“马”表示理解(参看 AE 355,364节),一切理解都属于真理。由于在圣言中,“战(争)”表示属灵的争战,也就是虚假与真理,并真理与虚假的争战,所以“预备出战的马”表示推理,在此表示好像出于对真理的理解(推理),属灵的争战通过推理发生。接下来直到 9:12,论述的是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感官人,即他在理解力和意愿方面的品质;他由“蝗虫”,以及它们的各种表象来描述。因为在灵界,人的一切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都由地上的各种走兽,以及飞鸟来代表,它们以对应的形式呈现于视野。那里根据走兽所来自的灵人的情感来代表的走兽看似我们世界上的走兽,但有时具有连续的变化和多样性,接近由不同的走兽构成的形式;此外,它们头上和身体也披挂和装饰着各种装饰物或象征物。我经常看见这些事物,那些被代表之人的情感和倾向的品质由此向我显明。由于在灵界,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由走兽和飞鸟来代表,所以在圣言中,“走兽和飞鸟”具有相似的含义。
前面(AE 543节)说明,“蝗虫”代表,因而表示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感官人。此处以蝗虫的各种形式和各种装饰描述了这些人具有何种品质,如:它们就像预备出战的马;头上戴的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脸面好像人的脸面;它们有头发像女人的头发,牙齿像狮子的牙齿;它们有胸甲,以及其它各种事物。所有这些事物都是诸如存在于灵界的那类代表,对应于来自邪恶的虚假和感官人的说服力。然而,若没有对应的知识,没有人能知道这些事物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人能知道感官人及其说服力的品质。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感官人之所以就像出于对真理的理解那样推理,是因为他处于这样的说服之中:虚假是真理,邪恶是良善;只要他处于这种说服,就不能理性、理智地看到任何事物;相反,凡他说服自己所相信的,他都认为是最高理性和最卓越理解的标志。因为他的理性和理智都关闭了,他由此对他所思考和谈论的那些东西处于一种说服性信仰。感官人推理起来又敏锐又快捷,因为他的思维如此接近他的言语,以至于几乎就在其中,还因为他将一切聪明都置于仅出于记忆谈论(可参看《属天的奥秘》,195, 196, 5700,10236节)。
553、“头上戴的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表示当进行推理时,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有智慧,并且获胜了。这从“头”和“金冠冕”的含义清楚可知:“头”是指智慧和聪明(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金冠冕”是指胜利的奖赏(对此,参看 AE 358节)。仿佛金的“冠冕”表示胜利的奖赏,因为在古代,当君王与敌人交战时,除了当时属于君王的各种标志外,他们头上还戴着金冠冕。原因在于,君王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而神性真理从神性良善争战;因此,这奖赏由“金冠冕”来代表,智慧和聪明本身由戴着冠冕的头来代表。这就是为何殉道者拥有冠冕,他们凭神性真理与来自地狱、源于邪恶的虚假争战,并最终成为胜利者,因为他们甚至战斗到死,他们不怕死。由此可见,“头上戴的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表示那些系感官人的人因他们所处的虚假说服,觉得自己似乎有智慧,并且获胜了。
由于经上描述了蝗虫,即描述了它们的头、脸、有胸甲的胸、尾巴、头发和牙齿,所以重要的是要知道,它们的头和其余的东西表示什么。在圣言中,“头”表示智慧和聪明,因为它们居于头部;但当论述的是那些因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而没有处于任何智慧和聪明的人时,“头”表示愚蠢和疯狂,因为虚假和邪恶在其中并由此而来。然而,此处论述的是那些感官化,并处于虚假说服的人,故准确地说,“头”表示愚蠢和疯狂,因为这些人视虚假为真理,视邪恶为良善,他们总是出于谬误看到他们所看到的。因此,论到这些人,经上说“它们头上戴的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脸面好像人的脸面”,以及接下来的其它话,这一切都是源于他们幻想的表象,所以经上说“像冠冕,仿佛是金的”;这说明这些表象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妄的,或说是假象。事实上,存在于天堂里的一切表象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们是对应。属于天使的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内层当映入他们的眼帘时,就会披上诸如出现在天堂里的那类形式;它们被称为表象,是因为它们是可见的,说它们是对应和真实的,是因为它们源于创造。但那些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说服之人所在的一些地狱里的表象则不然;荒诞不经的异象就源于这些说服,其中没有内在真实的东西;因此,如果来自天堂之光的一缕光线照进来,它们也就消失了。此处关于“蝗虫”所描述的这些表象就具有这种性质。关于灵界的表象,无论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可参看《天堂与地狱》(170–176节)和前面的解释(AE 369,395a节)。
554、“脸面好像人的脸面”表示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这从“脸面”和“人”的含义清楚可知:“脸面”是指心智和情感的内层(对此,参看 AE 412节);“人”是指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因而是指聪明和智慧(对此,参看 AE 280节)。由于脸是人的内层的样式,所以它们与人自己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但在此表示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是对真理的情感,因而有聪明和智慧,因为经上论到蝗虫说,它们的脸面好像人的脸面。
蝗虫看上去具有这样的脸,是由于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由“蝗虫”表示的感官人所拥有的强烈说服力;这种说服力本身就呈现出这种表象,但只在他们自己和也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其他人面前如此呈现,在天堂天使面前则不然。原因在于,天使处于天堂之光,凡他们所看到的,都是从这光看到的;天堂之光因是神性真理,故会驱散源于说服力的一切想象之物。感官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是这样,是因为他们说服自己相信,他们比其他人更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尽管他们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事实上,他们不能从天堂内在地看待任何事物,只能从世界外在地看待;那些只从世界来看的人只从一种虚幻之光来看,他们因这光而以为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更智慧,却不知道什么是聪明和智慧,或它们来自何处。他们出于这种说服性信仰相信,他们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因此,这由“蝗虫的脸面好像人的脸面”来表示。
不过,这些事必须通过灵界的经历来说明。就脸和身体的其它部分而言,天堂里的所有人都是人,因为他们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而对真理的属灵情感本身就是形式上的一个人,因为这情感来自主,唯独主是人,还因为整个天堂从祂那里合成人的形式;正因如此,天使是他们自己的情感的形式,这些情感也表现在他们脸上。《天堂与地狱》(59–102节)一书充分解释了这些事。但那些在地狱里的人都是外在和感官的,因为他们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而他们也觉得自己是人,甚至就脸而言也是人,但仅在他们自己人当中是这样;可当在天堂之光中被观之时,他们看起来就像怪物,长着可怕的脸,有时没有脸,只有像头发一样的某种东西,或长着一副可怕的格栅状牙齿,有时脸色煞白,就像死了一样,其中没有任何活的人性官能;事实上,他们就是有属灵的死亡在里面的仇恨、报复和残忍的形式,因为他们处于来自主的生命的对立面。在他们自己当中,他们看上去长着像人一样的脸,这是由于幻想和由此而来的说服。关于这些表象,也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53节)。
555a、启 9:8.“它们有头发像女人的头发”表示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是对真理的属世情感,或说对属世真理的情感。这从“头发”和“女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头发”是指属世人的事物,尤指那里的真知识或科学真理(对此,参看 AE 66节);“女人”是指情感(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头发”表示属世人的事物,因为“头”表示属灵人的事物,属世人的一切事物都如衣服那样披在属灵人的一切事物上,如同头发长在头上。头也对应于属灵事物,头发则对应于属世事物,因此它们也具有意义。正是由于这种对应关系,天使看上去有漂亮的头发,从头发的整齐梳理、优雅、整洁和光泽,就能知道他们的属世人对应于属灵人的品质,或说他们里面的属世人如何对应于属灵人。“女人”表示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它们有头发像女人的头发”表示他们,就是蝗虫所表示的人,觉得自己似乎是对真理的属世情感。这就是所表示的,这一点从所论述的一系列事物也明显看出来;因为“脸面好像人的脸面”表示好像他们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表象;由此可知,“头发像女人的头发”表示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真理的属世情感。经上也接着论到它们的牙齿说,它们“像狮子的牙齿”,这些牙齿表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属世人的终端。“女人或妇人”、“女儿”和“处女或童女”这些词经常出现在预言圣言中;但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她们表示什么。很明显,所指的不是女人、女儿、处女,因为在提到她们的地方,论述的是教会;但从灵义上所论述的一系列主题可以看出她们表示什么。
“女人(或妇人、妇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因而表示对教会真理的情感,这一点可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耶利米书:
你们为何作恶害自己的灵魂,从你们中间把男人、妇女、婴孩和吃奶的从犹大中剪除呢?(耶利米书 44:7)
同一先知书:
我要分散男人和女人;分散老人和少年;分散少男和处女。(耶利米书 51:22)
以西结书:
要将老年人、少年人,并处女、婴孩和妇女都杀掉灭尽。(以西结书 9:6)
耶利米哀歌:
他们在锡安强奸妇人,在犹大城邑奸污少女;首领手被吊起;长老的脸面也不受尊敬。(耶利米哀歌 5:11, 12)
在这些经文中,“男人和女人”、“老年人和婴孩”、“少年人和处女”不是指男人、女人、老年人、婴孩、少年人和处女,而是指教会的一切事物;“男人和女人”表示真理和对真理的情感,“老年人和婴孩”表示智慧和纯真,“少年人和处女”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情感。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这些章节论述的是教会,以及它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荒凉;因此,这些词语或名称表示诸如属于教会的那类事物。事实上,圣言内在是属灵的,因为它是神性;因此,如果所指的,是男人和女人,老年人和婴孩,少年人和处女,那么圣言将不是属灵的,而是属世的;但当“男人和女人”表示真理和对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老年人和婴孩”表示智慧和纯真方面的教会,“少年人和处女”表示聪明和对聪明的情感方面的教会时,它就变成属灵的。此外,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教会在他里面,教会在哪里,天堂就在哪里。因此,当经上提到老年人、少年人、婴孩、男人、女人和处女时,这些词语表示凡属教会,对应于他们的年龄、性别、倾向、情感、聪明和智慧之物。
“女人”表示对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或对教会真理的情感,这一点也可从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
在那日,七个女人必拉住一个男人,说,我们要吃自己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只求我们称在你名下;除掉我们的羞辱。(以赛亚书 4:1)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末日,那时不再有任何真理,因为前面是这句话:
你的男丁必倒在剑下,你的壮士必倒在战场上。(以赛亚书 3:25)
这句话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将被虚假摧毁,以至于在争战中不再有抵抗;随后经上补充说:
在那日,耶和华的苗必华美荣耀。(以赛亚书 4:2)
这句话表示真理将重新出现在教会,因为这话论及主的降临。“七个女人必拉住一个男人”表示他们将渴望并寻求真理,却找不到;“男人”表示真理,“女人”表示对真理的情感或渴望,“七”表示神圣。“说,我们要吃自己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表示他们将找不到纯正真理的教导,因而找不到属灵的营养;“食物”表示教导和属灵的营养,“衣服”表示如衣服那样披在良善上的真理。“只求我们称在你名下”表示真理只能被应用,并通过应用被结合。由于一切美丽或尊重都来自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和由此而来的结合,否则就没有美丽或尊重,所以经上补充说:“除掉我们的羞辱。 ”
耶利米书:
以色列的处女啊,你当回转,回到你的城邑。你转来转去要到几时呢?因为耶和华在地上创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要环绕男子。(耶利米书 31:21, 22)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降临之前,教会所处的属灵囚禁。当没有真理,然而又渴望真理时,就说教会处于属灵的囚禁;外邦人就处在这种囚禁之中,教会在他们中间建立。“以色列的处女啊,你当回转,回到你的城邑”表示他们要回归教义的真理;“以色列的处女”是指教会,“她的城邑”是指教义的真理。“因为耶和华在地上创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要环绕男子”表示一个新教会即将建立,在该教会,真理将与对它的情感结合;“在地上创造了一件新事”表示建立这个新事物;“女人”是指对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男人”是指真理,“环绕”是指结合。
以赛亚书:
耶和华召你,如召被离弃、灵里受苦的妇人,就是所弃的年轻妇人,这是你的神说的。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要大施怜悯将你收回。(以赛亚书 54:6,7)
此处“被离弃、灵里受苦的妇人”也表示没有处于真理,但仍处于对真理的情感或渴望的教会,“妇人”表示教会,当教会没有处于真理时,就说它被“离弃”了,当它因对真理的情感或渴望而处于悲伤时,就说它“灵里受苦”。“年轻妇人”表示古教会,古教会出于情感处于真理;“所弃的妇人”表示犹太教会,犹太教会没有出于任何属灵情感而处于真理;“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要大施怜悯将你收回”表示主将建立一个新教会,该教会将从属灵的囚禁中被释放出来。
555b、耶利米书:
妇女们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让你们的耳朵领受祂口中的话,使你们教导你们的儿子哀号,一个妇人教导她的同伴唱哀歌。因为死亡从窗户上来,进入我们的宫殿,从街上剪除婴孩,从宽路上剪除少年人。(耶利米书 9:20, 21)
经上之所以说,妇女们要听和领受,是因为“妇女”表示来自对真理的情感和接受的教会;妇女们要教导哀号的“儿子”和一个妇人要教导唱哀歌的“同伴”表示所有属于教会的人,“儿子”表示那些处于教会真理的人,“同伴”表示那些处于教会良善的人;“哀号和哀歌”表示由于在真理和良善方面荒废的教会;从窗户上来,进入我们宫殿的“死亡”表示进入理解力,由此进入思维和情感的一切事物的地狱虚假,“窗户”表示理解力,“宫殿”表示思维和情感的一切事物;“从街上剪除婴孩,从宽路上剪除少年人”表示新生的真理和出生的真理的荒废;“街上的婴孩”表示新生或涌现的真理,“宽路上的少年人”表示出生的真理。
以西结书:
两个女子,一母的女儿,在埃及行淫;她们在幼年时行淫;姐姐名叫阿荷拉,妹妹名叫阿荷利巴;她们都生了儿女。撒玛利亚就是阿荷拉,耶路撒冷就是阿荷利巴。(以西结书 23:2–4)
由于在圣言中,以色列人的大都市“撒玛利亚”表示属灵教会,犹太人的大都市“耶路撒冷”表示属天教会,两者都是在教义方面的,所以它们被称为“女子”。这两个教会因行如一体而被称为“一母的女儿”,“母”也表示教会,和“阿荷拉和阿荷利巴”,也就是“神的帐棚或居所”一样,因为这帐棚或居所表示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因而教会所在的天堂;事实上,教会就是主在地上的天堂。“她们幼年时在埃及行淫”表示那时他们没有处于真理,而是处于虚假,因为他们在埃及没有圣言。后来圣言通过摩西和众先知被赐给了他们,教会因此在他们当中建立。“在埃及行淫”表示通过属世人的知识或科学歪曲真理,在那里歪曲真理是指把神圣事物变成法术,如埃及人所行的。她们所生的“儿女”表示教会的虚假和邪恶。
弥迦书:
你们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快乐家中赶出。(弥迦书 2:8, 9)
“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表示剥夺所有处于真理,并与虚假争战之人的真理;“安然经过的”表示所有处于真理的人;“不愿打仗的”表示那些处于真理,并与虚假争战的人。“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快乐家中赶出”表示摧毁对真理的情感,从而摧毁天堂的快乐和幸福,“我民中的妇人”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快乐家”表示天堂的快乐和幸福,因为这些是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
撒迦利亚书:
我必聚集所有民族与耶路撒冷争战,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抢夺,妇女被强奸。(撒迦利亚书 14:2)
“所有民族”表示各种邪恶和虚假;“耶路撒冷”表示教会,“城”表示教义,“房屋”表示教会的一切神圣事物,“妇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她们被强奸”表示真理将被扭曲,对真理的情感由此将灭亡。
同一先知书:
到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这地必哀伤,各家分开哀伤;大卫家的家族分开,他们的妇女分开;拿单家的家族分开,他们的妇女分开;利未家的家族分开,他们的妇女分开;示每家的家族分开,他们的妇女分开;剩下的众家族都各家分开,他们的妇女分开。(撒迦利亚书 12:11–14)
在前面的解释中已经说明,“大卫”和他的家,以及“拿单”、“利未”、“示每”和他们的家都表示什么,即:“大卫”表示神性真理,“拿单”表示真理的教义,“利未”表示仁之良善,“示每”表示在感知和服从方面的真理和良善。经上说家族分开哀伤,他们的妇女也分开,是因为“家族或宗族”表示教会的真理,“妇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当真理因没有对它的情感而哀伤,情感因没有真理而哀伤时,这些就“分开哀伤”。这些话论及对教会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的哀伤,因为它们被荒废和摧毁了;“剩下的众家族”是指众支派,表示教会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十二支派”表示整体上教会的一切事物(可参看 AE 430a,b,431节)。“耶路撒冷”表示教会及其教义。
马太福音:
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马太福音 24:40, 41)
头两个人是指男人,后两个人是指女人;“男人”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女人”表示那些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处于良善的人;然而,此处“男人”表示那些处于虚假的人,“女人”表示那些出于对虚假的情感而处于邪恶的人,因为经上说“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意思是那些出于情感处于真理的人必得救,而那些出于情感处于邪恶的人必被定罪。“田”表示教会;“推磨”表示从圣言为自己获得教义的真理;被“取去”的人表示那些将这些真理应用于良善的人,被“撇下”的人表示那些将它们应用于邪恶的人。关于这段经文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4334,4335节)。
摩西五经:
我要折断你们粮食的杖,使十个女人用一个烤炉给你们烤饼,按分量将饼交回你们;你们要吃,也吃不饱。(利未记 26:26)
这些话在灵义上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也就是属灵的营养必断绝,“粮食”表示滋养教会之人的一切属灵食物,“女人”表示处于对真理的情感的教会之人。“十个女人用一个烤炉烤饼”表示他们要寻求可以与良善结合的真理,但只能找到一点点;因为“烤”表示预备并结合,以服务于生活的功用;“按分量将饼交回”表示它很稀少;“吃,也吃不饱”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如此稀少和罕见,以至于几乎无法为灵魂提供任何属灵营养。
摩西五经:
男人的衣物不可穿在女人身上,男人也不可穿女人的衣服;因为凡这样行的人都是耶和华你的神所憎恶的。(申命记 22:5)
“男人及其衣服”表示真理,“女人及其衣服”表示对真理的情感。这些在每个人里面都如理解力和意愿,或属于理解力的思维和属于意愿的情感那样是不同的;除非它们是不同的,否则性别就会被混淆,也不会有婚姻,因为在婚姻中,男人是属于思维的真理,女人是情感。
555c、男人和女人都是如此被造的,以致他们可以为二,但却为一,这一点从《创世记》明显看出来,其中论到这两者的创造,经上说: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人,乃是照着神的形像创造他;祂创造了他们,有男有女。(创世记 1:27; 5:2)
后来说:
那人说,现在,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因此她可以称为妻子,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他们要成为一个肉体。(创世记 2:23,24;马可福音 10:6–9)
此处男人或人表示教会,无论总体还是具体。具体的教会就是教会之人,或有教会在里面的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人”表示照着天堂的形像;因为“神”,也就是复数形式的耶洛因(Elohim),表示构成天堂的神性发出或发出的神性,作为一个教会的人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因为他对应于天堂的一切事物(参看《天堂与地狱》,7–12,51–58节)。“男人”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女人”表示属于意愿的良善;经上说妻子是“男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表示这良善,也就是妻子,来自真理,也就是男人。“骨”在被复活,也就是与良善结合之前,表示真理,就是人的记忆真理;由于一切良善都从真理形成,所以经上说:“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表示真理必须属于良善,因此这两者都必须成为一种良善;这由“他们要成为一个肉体”来表示,“肉体”表示良善,也表示一个人。但除了少数人外,此处所说的话无法进入人的理解力,除非知道《创世记》头两章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人的新造,也就是重生。第一章论述了他们的重生,第二章论述了他们的聪明和智慧;“男人和女人”,或“男人和妻子”在灵义上表示真理与良善的结合,该结合被称为天堂的婚姻。当人重生,并成为一个教会时,他就进入该婚姻;当人处于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时,他就重生了,并成为一个教会,这由“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他们要成为一个肉体”来表示。不过,对这些事的更清晰概念可从《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一书关于以下主题所说的获得,即:良善与真理(NJHD 11–19节);意愿与理解力(NJHD 28–33节);重生(NJHD 173–182节);以及真理所源于的良善(NJHD 24节)。
由于“男人和女人”表示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所以当摩西看见以色列人自作主张掳掠了他们仇敌米甸人的女子时,他就叫他们把一切与男子同寝、亲近男人的女人都杀了;但他们可以让没有亲近男人的女子存活(民数记31:17,18)。经上之所以吩咐这些事,是因为与男人结合的女人表示在对真理的情感,或对与真理结合的情感方面的教会;但与米甸男人结合的女人表示被玷污的良善。因为米甸人代表、因而表示因不是来自良善而不是真理,因而是虚假的真理。这就是为何亲近男人的女子要被杀,而没有亲近男人的女子则可以存活。“米甸女子”表示被虚假玷污的良善,因而表示被玷污和亵渎的良善,这是污秽的通奸,这一点从关于以色列人与米甸女子行淫乱的记载(民数记 25章)明显看出来。
人若不知道“女人”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也不知道每个人所拥有的邪恶和虚假都在属世人中,无一在属灵人中,就不可能知道摩西五经关于被掳女子所写的是什么意思:
若你从仇敌那里在被掳的人中看见美丽的女子,恋慕她,要娶她为妻,就可以带她到你家中间,她要剃头修指甲;从她身上脱去被掳时所穿的衣服,为自己的父母哀哭一个月,然后,你就可以进去亲近她,她要作你的妻子。(申命记 21:11–13)
“女子”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方面的教会,或教会之人所拥有的对真理的属灵情感;而“美丽的被掳女子”表示有对真理的渴望或情感在里面的外邦人的宗教或宗教原则;“她被带到家中间,剃头修指甲,然后脱去被掳时所穿的衣服”表示被引入教会的内层或属灵事物,并通过它们弃绝属世和感官人的邪恶和虚假;“家中间”表示内层事物,也就是属灵事物;必须剃的“头发”表示属世人的虚假和邪恶;必须修的“指甲”表示感官人的虚假和邪恶;“被掳时所穿的衣服”表示一个出于情感渴望真理的人可以说被掳所在的宗教虚假。因此,这一切,无论后者还是前者,都必须被弃绝,因为它们在属世和感官人中,如前所述。她要“为自己的父母哀哭一个月”表示人的宗教邪恶和虚假必须被遗忘;“然后,这人就可以进去亲近她,她要作他的妻子”表示因此真理,也就是这“人”,就能与对它的情感,也就是“妻子”结合。
没有人能知道为何赐下这条律例,除非他从灵义知道“从仇敌中被掳的女子”、“家中间或至内在”、“头发”、“指甲”和“被掳时所穿的衣服”表示什么,并且还要对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有所了解,因为圣言关于婚姻的戒律都建立在这个结合的基础上。在对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也由身披日头,艰难生产的妇人来表示,当她生男孩时,龙就站在她面前,后来她逃到旷野(启示录 12:1–17)。此处“妇人”表示教会,她所生的“男孩”表示真理的教义,这一点将在下面的解释中看到。
555d、“女人”(或妇人、妇女等)因表示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方面的教会,或教会之人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故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欲望;因为圣言中的大多数事物也有反面意义。在以下经文中,“妇女或妇女们”(或妇人、女人等)就表示这一点。耶利米书:
他们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街上所行的,你没有看见吗?儿子们捡柴,父亲们点火,妇女们抟面作烙饼,献给天后,又向别神浇奠祭。(耶利米书 7:17, 18)
没有人能知道,这段预言涉及什么,除非他知道“犹大城邑”、“耶路撒冷街”、“儿子们”、“父亲们”和“妇女们”表示什么,也知道“捡柴”、“点火”、“抟面”、“烙饼”、“天后”和“奠祭”表示什么。但当知道这一切表示什么,并将所提到的这一切换成相应的含义时,这段经文所包含的灵义就由此产生了。“犹大城邑”表示教会的教义;“耶路撒冷街”表示这些教义的真理,但在此表示虚假。“儿子们”表示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但在此表示那些处于虚假的人;当他们从邪恶为自己获得虚假时,经上就说他们“捡柴”。“父亲们”表示那些处于教会良善的人,但在此表示那些处于邪恶的人;当他们出于对邪恶的爱而赞成并激发邪恶时,经上就说他们“点火”。“妇女们”表示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但在此表示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欲望;当这些人出于虚假并根据虚假编造教义时,经上就说他们“抟面”。“作烙饼,献给天后”表示敬拜各种地狱的邪恶,“作烙饼”表示出于邪恶敬拜,“天后”表示整体上的一切邪恶,因为“天后”与“天上万象”具有相同含义。“向别神浇奠祭”表示出于虚假敬拜,“别神”表示地狱的虚假,因为“神”在好的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的发出,或发出的神性真理,但“别神”表示地狱的虚假,也就是来自邪恶的虚假。
以赛亚书:
至于我的百姓,小孩子是欺压他们的,妇女们辖管他们。我的百姓啊,引导你的使你犯错,并毁坏你行径的道路。(以赛亚书 3:12)
“欺压的”、“小孩子”和“妇女们”表示那些侵犯、不知道和扭曲真理的人,“欺压的”表示那些侵犯真理的人;“小孩子”表示那些不知道真理的人;“妇女们”表示歪曲真理的欲望;“使你犯错的引导你的”表示那些教导的人;“毁坏你行径的道路”表示引导的真理不为人知。
同一先知书:
当收成枯萎,破碎时,妇女们要来点火烧着,因为这不是聪明的百姓。(以赛亚书 27:11)
这些话论及荒废的教会;“收成枯萎”表示被邪恶之爱摧毁的良善之真理;“点火烧着的妇女们”表示吞噬净尽的对虚假的欲望。
又:
安逸的妇女们啊,起来听我的声音;自信的儿子们啊,侧耳听我的言语;葡萄收割必断绝,收成必不来。(以赛亚书 32:9, 10)
“安逸的妇女们”表示那些对教会的荒废毫不关心之人的欲望;“自信的儿子们”表示那些信靠自我聪明之人的虚假;“妇女们和儿子们”表示教会中所有这样的人,无论男女;“葡萄收割必断绝,收成必不来”表示必不再有任何教会的真理,因为“葡萄收割”与“葡萄酒”都表示教会的真理,这清楚表明它的“收成”表示什么。
以西结书:
一个人若是公义,未曾在山上吃过,未曾向以色列家的偶像举目,未曾玷污同伴的妻子,未曾亲近经期妇人。(以西结书 18:5, 6)
“义人”被描述为一个“未曾在山上吃过”的人,这表示他的敬拜不是出于地狱之爱,因为“在山上献祭”、“吃祭物”就具有这种含义;“未曾向以色列家的偶像举目的”表示敬拜不是出于教义虚假的,因为“偶像”表示教义的虚假,“以色列家”表示这些虚假所在的被扭曲的教会;“未曾玷污同伴的妻子的”表示没有篡改教会和圣言的良善的;“未曾亲近经期妇人的”表示没有因对虚假的欲望而玷污真理的。
耶利米哀歌:
在我民的女儿遭破毁时,慈心的妇人亲手煮自己的儿女,叫儿女为他们作食物。(耶利米哀歌 4:10)
这些话表示通过虚假,并采用这些虚假而对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和良善的摧毁,以及随之而来的教会的荒废。“慈心的妇人”表示对貌似真理的虚假的情感;“煮自己的儿女”表示通过虚假摧毁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和良善;“为他们作食物”表示采用虚假;“我民的女儿遭破毁”表示教会的荒废。启示录(14:4; 17:3)中的“女人或妇女”也表示恶欲;对此,可参看后面的解释。 556a.“牙齿像狮子的牙齿”表示作为智力或理解力生命终端的感官事物在他们看来,似乎拥有掌管一切事物的能力。这从“牙齿”和“狮子”的含义清楚可知:“牙齿”是指在理解力方面作为属世生命终端的感官事物(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狮子”是指在能力方面的教会真理,但在此是指摧毁真理的虚假,因而也指在能力方面的虚假(对此,参看 AE 278节)。此处所指的,是虚假,因为“蝗虫”表示处于邪恶之虚假的肉体感官人。这些人觉得自己似乎拥有理解,由此拥有掌管一切事物的能力,因为前面所论述的这种说服力居于感官层,也就是属世生命的终端。事实上,这感官层,或感官人很自信,并且相信他比其他所有人都更有智慧,因为他不能从内层思考,从而不能衡量和探查自己;当他说服自己相信这一点时,这种自信和相信就在他所说的一切话中。因此,他说话的语气源于这些,故吸引和迷恋其他人的心智,因为自信和相信的语气产生这种效果;这种效果在灵界尤其明显,在那里,人出于他的灵说话。因为自信和随之而来的对事情就是如此的相信在人的灵里,一个人的灵出于情感说话。在自然界,情况不是这样。在自然界,人的灵藉着身体说话,为了世界提出诸如不是出自他灵的情感的那类事物,他很少显露他的灵,唯恐它的品质被人得知。因此,世人不知道有诸如存在于感官人的灵里的那种令人迷恋和窒息的说服力存在,感官人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智慧。由此可见,为何“它们的牙齿像狮子的牙齿”表示感官人觉得自己似乎拥有理解,由此拥有掌管一切事物的能力。“牙齿”表示感官事物,也就是在知识方面的属世生命的终端,这一点可从“牙齿”的对应关系清楚看出来,如《天堂与地狱》(575节)和《属天的奥秘》(5565–5568节)所描述的。
“牙”具有这种含义,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诗篇:
我的灵魂在狮子中间;他们的牙齿是枪、箭,他们的舌头是利剑。(诗篇 57:4)
“狮子”表示那些通过虚假摧毁教会真理的人;“作为枪、箭的他们的牙齿”表示被用于确认虚假和邪恶,因而用于摧毁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科学;“他们的舌头是利剑”表示基于虚假的狡猾推理,它们被称为“利剑”,是因为“剑”表示摧毁真理的虚假。
又:
神啊,求你敲碎他们口中的牙齿;求你敲碎少壮狮子的大牙!(诗篇 58:6)
“他们口中的牙齿”表示他们从中产生虚假的知识或科学;“少壮狮子的大牙”表示被歪曲的圣言真理,这些真理本身是虚假,尤其能摧毁教会的真理。
约珥书:
有一民族上到我的地,又强盛,又无数;它的牙齿是狮子的牙齿,它有巨狮的大牙。它使我的葡萄树成为荒场,使我的无花果树成为泡沫。(约珥书 1:6, 7)
此处“有一民族上到地”表示邪恶毁坏教会,“民族”表示邪恶,“地”表示教会;“又强盛,又无数”表示又强大又多种多样;“强盛”论及邪恶的能力,“无数”论及虚假的能力;“它的牙齿是狮子的牙齿”表示进行摧毁的虚假;“巨狮的大牙”表示被歪曲的真理;“它使葡萄树成为荒场,使无花果树成为泡沫”表示对属灵和属世真理的摧毁;属灵真理是圣言灵义的真理,属世真理是圣言字义的真理,也可参看前文(也可参看 AE 403b节),那里解释了这段经文。在这些经文中,“狮子的牙齿”与启示录中“像狮子牙齿的牙齿”具有相同的含义。严格来说,“牙齿”表示诸如只在记忆里,并从那里被提取出来的那类事物,因为那些在感官人的记忆里的事物对应于骨头和牙齿。
但以理书:
从海中上来的第二只兽像熊;有三根肋骨在它口内牙齿间;他们对它说,起来吞吃多肉。此后又有第四只兽上来,可怕可惧,极其强壮,它有大铁牙;吞吃嚼碎,用脚践踏所剩下的。(但以理书 7:5, 7)
“从海中上来的兽”表示对统治的爱,神圣事物作为手段为这爱服务,“四个兽”表示它的连续增长。这“像熊的第二只兽”表示当这种统治通过圣言被确认时的第二个状态;那些如此行的人在灵界也看似熊。“口内牙齿间的三根肋骨”表示他们所应用,并且仅照字面来理解的圣言的一切事物,“三根肋骨”表示圣言的一切事物,“口内”表示他们在教导中应用它们;“牙齿间”表示他们仅照字面理解它们,也就是说,如感官人那样去理解;“他们对它说,起来吞吃多肉”表示他们利用许多事物,由此摧毁圣言的真正意义;“从海中上来,可怕可惧,极其强壮的第四只兽”表示当他们以神圣事物为手段,为自己建立掌管天地的统治权时的第四个和最后一个状态。这种状态因是亵渎而强大的,所以被称为“可怕可惧,极其强壮”;“它有大铁牙”表示来自感官人的虚假,这些虚假大力反对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吞吃嚼碎”表示它扭曲和摧毁;“用脚践踏所剩下的”表示他们不能扭曲和摧毁的,就通过属世和肉体之爱玷污和抹杀;关于这些兽的其它细节,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316c节)。
摩西五经:
我必打发野兽的牙齿和地上爬行物的毒液临到他们。(申命记 32:24)
如果以色列和犹太人不遵守和实行律例和诫命,除了其它灾祸外,这个灾祸也会威胁到他们;“野兽的牙齿”表示来自各种邪恶的虚假,“地上爬行物的毒液”表示摧毁或杀死和彻底熄灭属灵生命的事物;在圣言中,“野兽或走兽”表示诸如属于属世人的那类事物,“地上爬行物”表示属于感官人的事物;当这两种事物与属灵人分离时,它们就是来自邪恶的纯粹虚假,因为它们就是诸如只属于它们所粘附的身体和它们最接近的世界的那类事物;属灵事物上的一切幽暗都由身体和世界产生。
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我的神啊,求你救我;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脸颊;敲碎了恶人的牙齿。(诗篇 3:7)
“打了仇敌的脸颊”表示摧毁那些反对教会良善和真理之人的内层虚假;在圣言中,“仇敌”表示这些人及其邪恶之虚假;“敲碎了恶人的牙齿”表示摧毁外层虚假,就是基于感官谬误并被它们确认的那类虚假。
556b、在大卫诗篇,“打脸颊”和“敲碎牙齿”表示对内层和外层虚假的摧毁,由此可以看出在马太福音中,“打脸颊”是什么意思: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对抗;无论谁在你右边脸颊上打你,你连左边也转给他。若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无论谁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凡求你的,就给他;想要向你借贷的,不可转身离去。(马太福音 5:38–42)
这些话不可以照字面来理解,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谁会被基督之爱捆绑,以至于打右脸颊,把左脸颊也转给他,或拿里衣,连外衣由他拿去?总之,有谁会不被允许抵抗邪恶?但由于主所说的一切话本身都是神性-属天的,或说是属天的神性,所以可以看出,这些话,以及主所说的其它话,包含属天的意义,或说天堂的意义。以色列人之所以有这样一条律法,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埃及记 21:23, 24;利未记 24:20;申命记 19:21),是因为他们是外在人,因而只处于天上事物的代表,而没有处于天上事物本身,因而没有处于仁爱、怜悯、忍耐和任何属灵良善;因此,他们在报复法之下。事实上,主在福音书中所教导的天上律法,因而基督律法是:
无论何事,你们想要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马太福音 7:12;路加福音 6:31)
由于这就是在天堂里,并从天堂而在教会中的律法,所以每种邪恶都自带相应的惩罚,这惩罚被称为邪恶的惩罚,就在邪恶里面,仿佛与它结合。为以色列人所规定的报复的惩罚就源于这种惩罚,因为他们是外在人,不是内在人。内在人,如天堂天使,不想以恶报恶,而是出于天堂的仁爱宽宏大量地原谅;因为他们知道主保护所有处于良善的人免受恶人伤害,并照着他们所拥有的良善来保护;如果他们因向他们所行的邪恶而燃烧着敌意、仇恨和报复,主就不会保护,因为这些东西赶走了保护。
因此,这些就是包含在此处主所说的话中的事物;但它们的含义要按顺序给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表示任何人从别人那里夺走对真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感觉到何等程度,它们就在何等程度上从他自己那里被夺走;“眼”表示对真理的理解,“牙”表示对真理的感觉,因为“牙”表示诸如感官人所拥有的那种真理或虚假。主在这个主题上给出的回答描述了一个处于基督良善的人会允许一个恶人尽可能地夺走这些事物;“不要与恶人对抗”表示不要进行报复反击;事实上,天使不与恶人争战,更不会以恶报恶,而允许他们作恶,因为他们受主保护,因此来自地狱的邪恶不能伤害他们。“无论谁在你右边脸颊上打你,连左边也转给他”表示如果有人想伤害对内层真理的感知和理解,可以在他努力的范围内允许他;“脸颊”表示对内层真理的感知和理解,“右脸颊”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和随之对它的感知,“左脸颊”表示对真理的理解,经上提到“脸颊”,故也提到“打”,“打”表示伤害。属于嘴的一切事物,如喉咙、嘴巴本身、嘴唇、脸颊、牙齿,表示诸如属于对真理的感知和理解的那类事物;它们因对应于这些事物,故被用来表达圣言字义上的这些事物,圣言字义纯由对应构成。“若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表示若有人想夺走你里面的内层真理,就允许他连外层真理也夺走,“内衣”表示内层真理,“外衣”表示外层真理。当天使与恶人同在时,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恶人无法从天使那里夺走任何良善和真理,但能从那些因此燃烧着敌意、仇恨和报复的人那里夺走,这些邪恶避开并排斥、拒绝主的保护。“无论谁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表示凡想从真理走向虚假,从良善走向邪恶的人,可能因无法做到而不会受到反对,“一里”与“路”所表相同,即表示引离或引导;“凡求你的,就给他”表示这是允许的;“想要向你借贷的,不可转身离去”表示若有人想被教导,他就可以被教导,因为恶人渴望这样做,以便他们可以扭曲和夺走,然而,他们却不能。这就是这些话的灵义,现在所解释的这些事物就深深隐藏在其中,它们尤其是给天使的;天使只根据圣言的灵义来感知圣言;它们也是给世上当恶人试图迷惑处于良善的人时,这些善人的。我被允许通过大量经历知道,恶人对主所保护的人的反对就是这样,因为他们不断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竭尽全力地努力去剥夺我的真理和良善,但都徒劳无功。从所阐述的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看出,“牙”表示感官人,也就是人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里面的真理或虚假;从主的回答明显可知,这就是“牙”的含义,主的回答论述了对真理的感知和理解,恶人试图从善人那里夺走它们。
556c、从以下经文进一步明显看出,这就是“牙”的含义。如耶利米书:
当那些日子,人不再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齿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孽死亡;凡吃酸葡萄的,那人的牙齿必酸倒。(耶利米书 31:29,30;以西结书 18:2–4)
显然,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儿子和后代不会因父母的邪恶而招致惩罚;相反,每个人都因自己的邪恶而招致惩罚。“吃酸葡萄或野葡萄”表示为自己采用邪恶之虚假,因为“酸葡萄或野葡萄”,就是又苦又坏的葡萄,表示邪恶之虚假,“吃”表示为自己采用;“牙齿酸倒”表示由此处于邪恶之虚假。因为“牙齿”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终端或感官人里面的虚假,被称为遗传之恶的父母的邪恶在孩子里面尤其隐藏在终端或感官人中;“酸倒”表示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采用。因为人不会因遗传之恶,只会因他自己的受惩罚,并且前提是他将遗传之恶变成了他自己里面的实际邪恶;因此,经上说:“各人必因自己的罪孽死亡;凡吃酸葡萄的,那人的牙齿必酸倒。 ”
约伯记:
所有人都憎恶我;我的骨头紧贴皮肉,我只剩牙皮逃脱了。(约伯记 19:19, 20)
从字义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变得如此瘦骨嶙峋;但从灵义上说,它表示试探如此压制他心智的内层,以致他变得感官化,只思想最外在的事物,但仍不思想虚假,而是思想真理;这由“我只剩牙皮逃脱了”来表示,没有皮的“牙”表示虚假,但有皮的“牙”不表示虚假,因为它们仍在某种程度上被包裹着。阿摩司书:我使你们在一切城中牙齿空虚,在你们各处粮食缺乏。(阿摩司书 4:6)“城中牙齿空虚”表示教义中的真理的缺乏,“各处粮食缺乏”表示生活中来自教义的良善的缺乏。撒迦利亚书:我必除去他口中的血和牙齿间的可憎之物。(撒迦利亚书 9:7)这话论及推罗和西顿,推罗和西顿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在此表示被歪曲的这些知识或认知;“口中的血”表示对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歪曲;“牙齿间的可憎之物”表示对良善的知识或认知的玷污;良善的知识或认知也是真理,因为认识良善来自理解,而理解属于真理。
诗篇:大水早就漫过我们,狂傲的水淹没我们的灵魂。耶和华当受祝福,祂没有把我们交给他们的牙齿作猎物。(诗篇 124:4–6)
“早就漫过的大水”表示流入或泛滥,可以说淹没处于试探之人的虚假;故经上说“耶和华当受祝福,祂没有把我们交给他们的牙齿作猎物”,也就是说,没有交给通过虚假摧毁真理的地狱,因而交给具有毁灭性的虚假。
约伯记:
我打破恶人的大牙,由他牙齿中夺出猎物。(约伯记 29:17)
约伯的这些话论及他自己。“我打破恶人的大牙”表示他与虚假争战,并征服它们,恶人的“大牙或颌齿”表示来自圣言的字义、被用来确认藉以摧毁真理的虚假的知识或科学;“由他牙齿中夺出猎物”表示他通过教导其他人而把他们从虚假中救出来。
由于“牙齿”表示最外在事物中的虚假,所以在以下经文中,“咬牙或咬牙切齿”表示出于虚假激烈而愤怒地与真理争战。约伯记:祂在忿怒中撕裂了我,恨恶我;我的仇敌向我咬牙切齿,锐眼瞪我。(约伯记 16:9)诗篇:我所不认识的瘸子聚集攻击我,他们撕裂我,也不静默。他们向我咬牙。
(诗篇 35:15, 16) 又:
恶人设谋害义人,又向他咬牙。(诗篇 37:12)
又:
恶人看见就恼怒,必咬牙而消化。(诗篇 112:10)
弥迦书:
论到使百姓走入歧途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弥迦书 3:5)
耶利米哀歌:
耶路撒冷的女子啊,你所有的仇敌张口来攻击你,嘘唏而切齿。(耶利米哀歌 2:16)
马可福音:
有一个人对耶稣说,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巴的灵附着;无论在哪里,那灵拿住他,撕裂他,他就流着白沫,咬着牙齿,日渐憔悴;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那灵赶出去,他们却不能。耶稣对他说,你这聋哑的灵,我命令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马可福音 9:17, 18, 25)
人若不知道圣言的灵义,可能会以为上述经文说他们咬牙切齿,只是因为他们发怒,意图邪恶,因那时他们咬牙;但说他们咬牙切齿,是因为咬牙切齿是指摧毁的努力,以及通过虚假摧毁真理的行为;圣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牙”表示最外在事物中的虚假,“咬牙切齿”表示为它们争战的激烈程度。这种努力和行为也是由于对应。
此外,主所赶出的聋哑灵也是这样;因为所有灵人都来自人类;这个灵来自为了虚假而与真理激烈争战的那种世人;因此,被他附的那个人“流着白沫,咬着牙齿”。主称他为“聋哑”,是因为他不想感知和理解真理,这些人由“聋子和哑巴”来表示。由于这灵坚决、顽固地反对真理,并确认虚假,所以门徒不能把他赶出去;事实上,他们还不能驱散他为之争战的虚假,因为他们尚未达到合适的状态,主也因此责备门徒。“那灵撕裂他”,被附的人日渐憔悴,表示这个灵具有这种性质,但被他附的那个人不是这样;主命令那灵再不要进入他。
这一切清楚表明,马太福音(8:12; 13:42, 50; 22:13; 24:51; 25:30)和路加福音(13:28)中提到的咬牙切齿表示什么。地狱里的“咬牙切齿”表示虚假彼此间,并与真理不断的争论和争战,因而那些处于虚假的人不断的争论和争战,还伴随着对其他人的蔑视,敌意,讥讽,嘲笑,亵渎,这些也爆发为把彼此撕成碎片的努力或企图,因为每个人都出于对自我、学识和名声的爱而为自己的虚假争战。这些争论和争战在这些地狱之外听上去就像咬牙切齿,并且当真理从天堂流入那里时,也转变为咬牙切齿。关于这个主题,详情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75节)。
由于对恶人来说,牙齿对应于他们在其被称为肉体-感官层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中所拥有的虚假,所以具有这种性质的灵人面部出现变形,大部分脸是由一种咧嘴一笑时的突出、像格珊那样分开很宽的牙齿构成的,这是因为这种咬牙切齿对应于对为虚假而与真理争战的爱和渴望。
由于牙齿对应于被称为感官层的人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当这些与被称为属灵的内层理解力的真理分离时,它们就处于邪恶之虚假,但当这些没有分离时,它们则对应于感官层里面的良善之真理,所以在圣言中,“牙齿”也表示终端真理,如在约伯记(19:19,20)和阿摩司书(4:6),可参看前面的解释。
由于主荣耀了祂的整个人身,也就是把它变成神性,所以在摩西五经,经上论到祂说:
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创世记 49:12)
“眼睛因酒红润”表示祂的智力或理解力是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牙齿因奶白亮”表示祂的感官层同样是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因为此处(即创世记 5:10)的“细罗”表示主。
由于“牙”对应于被称为感官层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所以善灵和天使都有像世人那样的牙齿;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牙齿对应于终端感官层中的真理,因为对他们来说,感官层没有与被称为属灵的内层理解力的真理分离。
557、启 9:9.“它们有胸甲,好像铁甲”表示他们为了争战而给自己束上的说服,属灵的理性人或理性的属灵人的真理无法战胜这些说服。这从“胸甲”的含义清楚可知,“胸甲”(或铠甲)是指在争战中对邪恶和虚假的抵御,但在此是指邪恶和虚假对良善和真理的抵御,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处于反对真理的邪恶之虚假的人。此处“胸甲”表示说服,因为此处所描述的处于邪恶之虚假的感官人不是出于推理与真理争战;事实上,他们看不见真理,只看见虚假,因而处于这样的说服,即:虚假是真理,所以他们只出于虚假的说服争战;对他们来说,这种说服具有这种性质:属灵-理性人所提出的真理无济于事,因为它们就像剑从胸甲或铠甲那里一样被击退。因此,“像铁甲的胸甲”表示真理无法战胜的说服。感官人身上的这种说服如此令人迷恋和窒息,以至于属灵-理性人无法战胜它(可参看 AE 544, 549, 556a节)。此外,胸甲或铠甲遮盖被称为胸部或胸腔的身体部位,这个部位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一切情感都包含在与话语一起从胸部出来的语气中。但那些在此由“蝗虫”所表示的人是诸如处于虚假的那种感官人,他们只有自我之爱的情感。这种情感充满自信,也充满说服,即:他们的虚假是真理;由于这种情感就在与话语一起从胸部出来的语气中,所以蝗虫以像铁甲那样的胸甲出现。此外,“铁”表示终端中的真理,同样表示那里的虚假,同时表示坚硬的东西;他们所拥有的说服力使虚假如此坚硬,以至于反对它的真理反弹回来,就好像它们毫无意义,或无济于事。由于出于自信处于虚假的感官人的说服具有这种性质,并且对灵人来说如此强大,以至于窒息并熄灭在灵人界与他们交谈的其他灵人的理性,所以它在灵人界被严厉禁止;那些使用它的人被送到灵人当中,在那里,他们被来自其他灵人的更强烈的说服骚扰,甚至到了昏厥的地步,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他们停止为止。
由于胸甲或铠甲在战争中使用,披上它们表示为战争做好准备,从而作战,所以在圣言中,经上说那些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披上铠甲,或贯甲。因此,在耶利米书:
你们马兵要装备马匹,并骑上;顶盔站立,磨枪贯甲。(耶利米书 46:4)
这些话不是指一支军队与另一支军队的争战,而是指属灵-理性人与出于被错误应用的知识或科学而与真理和良善交战的属世人的争战。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巴比伦王所击打的埃及王法老的军队,“埃及王法老”就表示这样一个属世人,在幼发拉底河附近的“巴比伦王”表示属灵-理性人,所以“你们马兵要装备马匹,并骑上;顶盔站立,磨枪贯甲”表示诸如涉及属灵-理性人与处于虚假的属世人的争战的那类事物;“马”表示理解力的事物,套马的“战车”表示那些属于教义的事物;“马兵”表示聪明,“(头)盔”表示属于推理的事物,“枪”表示进行争战的真理,“(铠)甲”表示在争战和抵抗中的能力或力气和力量。“铠甲”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它围住胸部,而一切争战和抵抗的力量都通过手臂来自胸部。
同一先知书:
要让他拉弓射巴比伦,让拉弓的射箭,贯甲挺身射她。(耶利米书 51:3)此处“(铠)甲”也表示争战和抵抗的能力。以赛亚书:祂穿上公义为铠甲,将拯救的头盔戴在头上。(以赛亚书 59:17)这些话论述主,以及祂对众地狱的征服;“为铠甲的公义”表示将信徒从地狱中救出来的热情和拯救人类的神性之爱;由于主正是出于神性之爱的热情和由此而来的能力而争战并得胜,所以祂的公义被称为“铠甲”;而“拯救的头盔”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通过神性真理而有拯救;“头盔”与头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头盔戴在头上;“头”当论及主时,表示神性真理和神性智慧,这一点可见于下文。
558、“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表示好像来自从圣言所理解的教义真理的推理,他们必须为它们激烈争战。这从“翅膀的响声”、“车的响声”、“马”和“奔赴战场”的含义清楚可知:“翅膀的响声”是指推理(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车的响声”是指来自圣言的教义,或教义真理(对此,我们也很快就会谈到);“马”是指对圣言的理解(对此,参看 AE 355, 364, 372a, 373, 381,382节);“奔赴战场”是指战争的热情,因为“战场”表示属灵的争战,“奔赴”表示对它的热情。由此可见,“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表示好像来自从圣言所理解的教义真理的推理,他们必须为它们激烈争战。为了可以理解这些事,需要说明的是,属灵的争战,也就是真理与虚假的争战,是靠圣言来维持的,并被一系列论据和结论确认,心智由此被光照,并完全信服。因此,这就是“它们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马车奔赴战场的响声”所表示的。感官人出于虚假并代表虚假的推理在外在形式上与属灵人的推理十分相似,但它们在内在形式上完全不同;因为它们没有任何系列的论据和结论,只有源于感官知识或科学的说服,心智迷恋这些知识或科学,但并不信服;下文会解释这些知识或科学是何品质或性质。“翅膀”表示属灵真理,因此“翅膀的响声”表示基于它们的讨论,因而表示推理,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属灵之物,也就是神性真理(可参看 AE 283节);“车”表示教义或教义真理,这在前面(AE 355节)论述马的含义时已经说明,“马”表示理解力或智力,在论述圣言的地方,“马”是指对圣言的理解。
559、启 9:10.“它们有尾巴像蝎子”表示具有说服性的感官知识或科学。这从“尾巴”和“蝎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尾巴”是指感官知识或科学(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蝎子”是指令人迷恋和窒息的说服(对此,参看AE 544节)。因此,“像蝎子的尾巴”表示具有说服性的感官知识或科学。“尾巴”表示感官知识或科学,是因为地上的动物所拥有的尾巴,或说从地上的动物身上向外突出的尾巴是被称为脊髓的背部脊椎的延续,这是大脑的延续;而“大脑”和“头”一样,表示聪明和智慧,因为在其初始中的聪明和智慧就居于那里;尾巴因是大脑的终端,故表示感官知识或科学,因为这些是聪明和智慧的终端。
感官知识或科学是指那些通过身体的五种感官从世界进入,由此就本身而言比内层事物更物质、肉体和世俗化的知识或科学。所有处于自我之爱,并确认反对神性和属灵事物的人都是感官人,当独自一人,并在灵里思考时,他们就出于感官知识或科学思想神性和属灵事物,因而认为神性和属灵事物不值得相信而加以弃绝,因为他们用眼看不到它们,或用手摸不到它们;他们运用自己那已经被他们变得感官化和物质化的知识或科学来摧毁它们。例如,具有这种知识或科学,精通物理学、解剖学、植物学和人类学问的其它分支的有学问的人,当在动物或植物界看到奇妙的事物时,心里会说,这一切事物都来自大自然,而不是来自神性,这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无法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任何事物。事实上,他们不能把自己的心智向上提升,以至于从天堂之光来看这些事物,因为这光对他们来说就是幽暗;相反,他们使自己的心智留在尘世事物中,几乎就像地上的动物;事实上,他们也自比动物。总之,对这些人来说,一切知识(或科学)都变得感官化。因为人自己如何,他的理解力和意愿的一切事物就都如何;如果这个人是属灵的,那么一切事物就都是属灵的;如果他只是属世的,那么一切事物都变得属世,而不是变得属灵;如果这个人是感官的,那么一切事物都是感官的;情况就是这样,无论他在世人面前看上去多么学识渊博。但由于所有人都拥有理解真理和感知良善的官能,所以这些人能出于这种官能像那些属灵-理性的人那样谈论这些事物,尽管就他们的灵而言,他们是感官的;因为当这些人在其他人面前说话时,他们不是从灵,而是从身体记忆说话。
说这一切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感官知识或科学。这些知识或科学之所以尤其具有说服性,是因为它们是理解力的终端;事实上,理解力终止于其中,如同终止于它的终端,这些知识或科学迷惑凡夫俗子,因为它们是从诸如他们在世上用眼睛所看到的那类事物中提取出来的表象;只要思维粘附于它们,心智就不可能倾向于从内层或在它们之上思考,直到它们被移除。因为心智的内层事物都终止于终端,并停靠在它们上面,如同房子立于其地基之上;因此,这些感官知识或科学尤其具有说服性,但只对那些心智不能被提升到感官事物之上的人来说是这样。而对那些处于来自主的天堂之光的人来说,心智则被提升到这些事物之上,因为天堂之光驱散它们。因此,属灵人很少出于感官事物来思考,因为他们出于理性和理智的事物来思考;但确认反对神性和属灵事物的虚假的感官人当独自一人时,只出于感官事物思考。
“尾巴”表示感官知识或科学,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头与尾,棕枝与灯草。长老和尊贵人就是头;教导谎言的先知就是尾。(以赛亚书 9:14, 15)
这些话表示一切聪明和智慧,以及一切真理的知识(或科学)都将灭亡;“头”表示聪明和智慧,故经上说“长老和尊贵人就是头”,因为“长老”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尊贵人”表示良善的智慧;但“尾”表示感官知识(或科学),也就是聪明和智慧的终端;当知识或科学没有与属灵的聪明结合时,它就变成虚假的知识,或被用于确认虚假的知识,也就是感官知识,就像从理解力什么都看不见的感官人所拥有的知识。这就是为何“教导谎言的先知”被称为“尾”;“先知”表示真理的教义,因而表示真理的知识(或科学),但在此表示虚假的教义和知识(或科学),因为“谎言”表示虚假,“教导谎言的”表示一个通过将来自圣言字义的知识或科学用于确认虚假而教导虚假的人。
同一先知书:
必没有为埃及可以造头或尾,棕枝或灯草的任何工作。(以赛亚书 19:15)
“埃及”表示属灵和属世事物的知识(或科学)。“没有为它可以造头或尾,棕枝或灯草的任何工作”表示它既没有属灵事物,也没有确认属灵事物的属世事物;此处“头”表示作为聪明的手段的对属灵事物的认知,“尾”表示作为聪明的手段而服务于属灵事物的属世知识(或科学);“棕枝和灯草”具有相似的含义,“棕枝”是指属灵真理,“灯草”是指感官知识或科学,也就是终端真理;因为如果在先之物和在后之物,或首先之物和末后之物不在人里面构成一体,他就没有“头和尾”。
摩西五经:
你若听从你神的诫命,耶和华就必使你作头不作尾;你必只在上不在下。(申命记 28:13)
“使(你)作头”表示使(人)变得属灵和聪明,由此从世界之光提升到天堂之光;“使(你)作尾”表示使(人)变得感官和愚蠢,以至于不仰望天堂,只注视世界;故经上说“你必只在上不在下”,“在上”表示被主提升,以至于仰望天堂,“在下”表示不被主提升,而是被自我提升,人凭自我只注视世界。当人处于生活的良善,由此处于教义的真理时,属于他的思维和情感的心智内层就被主提升到天堂;但当他处于生活的邪恶,由此处于虚假时,他的低层事物就向下看,因而只注视他的身体和诸如世界上的那类事物,从而注视地狱。人就这样脱去了他真正的人性,披上兽性,因为兽向下看,只注视诸如它们在世界上和地上所遇到的那类事物。被主提升到天堂之光是人的内层向主的一种实际提升;下陷或降低到诸如在眼睛之下和之外的那类事物,则是内层的一种实际下陷和降低,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灵的一切思维就都沉浸于终端感官层。
摩西五经:
在你中间寄居的,上升高过你,高而又高,你必下降,低而又低。他必借给你,你却不能借给他;他必作头,你必作尾。(申命记 28:43, 44)
这些话必须也这样来理解。“作头”表示是属灵和聪明的,“作尾”表示是感官和愚蠢的;因此,经上补充说“他必借给你,你却不能借给他”,这句话表示他可以教导你真理,但你却不可以教导他。
以赛亚书:
对他说,你要谨慎安静;不要害怕,不要因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亚兰所发的烈怒,以及冒烟的燃木的两条尾巴而心里胆怯。(以赛亚书 7:4)
“利汛和亚兰”表示扭曲的理性层,以色列王“利玛利的儿子”,也叫“以法莲”,表示扭曲的理解力或智力;“以色列王”和“以法莲”表示在圣言方面的理解力或智力;“利汛和亚兰”表示在知识(或科学)方面的理性层,因为人若要拥有对圣言的理解,就必须拥有一个理性层。当这两者被扭曲时,它们只向下注视大地,向外注视世界,如处于邪恶之虚假的感官人所行的那样;因此,他们被称为“尾巴”。“冒烟的燃木”表示对虚假的欲望,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教会真理和良善的愤怒。
摩西五经:
耶和华对摩西说,伸出手来捉住蛇的尾巴。他就伸出手来,捉住它,它在他手中变成杖。(出埃及记 4:4)
此处“尾巴”也表示感官层,也就是属世层的终端(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951–6955节)。由于“尾巴”表示聪明和智慧的终端,也就是感官知识(或科学),并且祭祀的一切过程或细节都表示属天和属灵的神性事物,或说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所以经上吩咐,他们要取下靠近背部脊骨处的尾巴,把它与那里所提到的其它部位一起献祭(利未记 3:9; 8:25; 9:19;出埃及记29:22)。燔祭和祭物表示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或说属天和属灵的神性事物,也就是教会的内在,敬拜由这些事物构成(参看《属天的奥秘》,2180, 2805, 2807, 3830, 3519, 6905,8936节)。由于“尾巴”表示感官知识或科学,当这些知识或科学与属灵的内层事物分离,也就是说,不与内层事物一起向内向上看,而是向外向下看时,“尾巴”表示被知识或科学确认的虚假,所以在启示录接下来的部分,就是论述来自这个源头的虚假的地方,经上说:
在异象中所看到的马的尾巴像蛇,并且有头用来伤害。(启示录 9:19)
后来:
那龙用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第三部分,把它们摔在地上。(启示录 12:3, 4)
关于这些事物,可参看下面的解释。
560、“尾巴上有毒刺”表示通过它们欺骗的狡猾。这从“毒刺”的含义清楚可知,“毒刺”是指在代表虚假说服上的狡猾和精明;由此可知,它们有伤害人的能力在里面,因为一个狡猾、精明地欺骗之人尤其有害。毒刺在它们的“尾巴上”,因为他们通过从感官上所感知到的知识或科学欺骗,包括来自圣言的知识或科学,以及来自世界、构成人类学问的知识或科学。他们通过照字面,而不是照内义解释来自圣言的知识或科学来欺骗;他们通过来自世界的知识或科学、利用它们来确认而欺骗。要知道,感官人比其他人更狡猾和精明,因而处于敏锐或精明的欺骗之中。事实上,感官人怎样拥有聪明和谨慎,那些感官化、处于虚假的人就怎样拥有恶毒和狡猾,因为一切恶毒都居于邪恶,正如一切聪明都居于良善。
世人以为,那些狡猾、精明的人也是谨慎和聪明的;但狡猾和恶毒不是谨慎和聪明,就本身而言是疯狂和愚蠢。因为这些人把自己从永恒的幸福中剪除,并把自己扔进永恒的痛苦中,这不是谨慎和聪明的一部分,而是疯狂和愚蠢的一部分。此外,对这些人来说,属于天堂和天使智慧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浓密的黑暗,这智慧在哪里是幽暗,哪里就有愚蠢。感官人既狡猾又精明,这一点可从地狱里的人身上清楚看出来,在那里,所有人都是纯属世和感官的;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些人拥有多少狡猾和精明;对此,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76–581节),那里论述了地狱灵的狡猾和邪恶的伎俩。
“毒刺”表示狡猾,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从圣言来确认,因为在通用话语中,言语中骗人的狡猾手段被称为毒刺,而交谈本身被称为尖锐。但“毒刺”尤表内层虚假,内层虚假是这样:它们无法被驱散,因为它们是由感官的知识或科学和谬误产生的。“毒刺”(或尖锐物)表示这些虚假,这一点可从灵界的代表明显看出来。在那里,内层虚假以各种方式由具有尖锐性质的事物来代表,如剑尖、箭头,以及各种形式的尖锐物,这一切都是在他们意图伤害的时候。因此,那里也禁止将这些东西展示出来观看,因为灵人一看见它们,就变得愤怒,想要造成伤害。
阿摩司书中的尖锐器具就表示这些虚假:
看哪,日子快要临到你们,人必用钩子把你们拉出来,用鱼钩将你们的后裔拉出来。(阿摩司书 4:2)
“用钩子把你们拉出来”表示通过被错误应用的来自圣言和世界的知识或科学来引离真理;“用鱼钩拉出来”表示通过感官谬误引离真理,感官人基于这些谬误进行推理。
摩西五经:
倘若你们不把那地的居民从你们面前赶出去,那留下的居民就必成为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民数记 33:55)
他们要赶出去的“那地的居民”表示宗教和教义的邪恶和虚假;因为迦南地的各民族在抽象意义上表示这些邪恶和虚假。因此,“他们必成为你们眼中的刺”表示恶毒、有害的虚假将要向教会真理造成的伤害,“肋下的荆棘”表示恶毒、有害的虚假将要向教会良善造成的伤害。在圣言中,“眼睛”表示对真理的理解,“肋”表示仁爱的事物,因而表示良善。
561、“它们的能力是要伤人五个月”表示只要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就会在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上引起昏迷。这从“伤”、“人”和“五个月”的含义清楚可知:“伤(害)”是指造成伤害,在此是指引起昏迷(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人”是指那些拥有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之人,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感知,因为人凭这些而为人(参看AE 546节);“五个月”是指只要他们处于这种状态(参看 AE 548节)。“伤(害)”在此表示引起昏迷,因为如前所述,“它们的尾巴像蝎子”和“蝎子”表示令人迷恋和窒息,因而也引起昏迷的说服;如前所述,对灵人来说,这种说服具有这种性质:它麻痹理性和智力或理解力,从而引起昏迷。
562、启 9:11.“它们有无底坑的使者作王统治它们”表示他们接受来自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纯感官化的人所在的地狱的流注。这从“王”和“无底坑的使者”清楚可知:“王”是指来自良善的真理,在反面意义上,如在此处,是指来自邪恶的虚假(参看 AE 31节);“无底坑的使者”是指邪恶之虚假所在的地狱;因为“使者”在此不是指一个天使,而是指这些人所在的地狱。在圣言中,“使者或天使”表示处于类似良善的整个天使社群(可参看 AE 90,302, 307节);因此,“使者或天使”在反面意义上也表示处于类似邪恶的地狱社群。此处所表示的,是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纯感官化的人所在的地狱,因为使者被称为“无底坑的使者”,“无底坑或深渊”表示这些人所在的地狱(参看 AE 538节),还因为这话论及“蝗虫”,“蝗虫”表示那些通过地狱的虚假而变得纯感官化的人(参看 AE 543节)。“有这使者作王统治它们”表示接受来自地狱的流注,是因为一切邪恶和由此而来的一切虚假都来自地狱,还因为所有处于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之人都被地狱统治和引导;因此,对他们来说,地狱就像一个统治他们、他们所服从的王。由于当他们活在世上时,这一切由流注实现,从地狱流出之物就是那进行引导的;因此,“有王统治它们”表示接受流注。
563、“按着希伯来话,他名叫亚巴顿;按着希腊话,他有名叫亚玻伦”表示这种流注的品质,即:它对一切真理和良善都具有毁灭性。这从“名”、希伯来语的亚巴顿和希腊语的亚玻伦的含义清楚可知:“名”是指一个状态的品质和一个事物的品质(参看 AE 148节)。希伯来语的亚巴顿是指毁灭,希腊语的亚玻伦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所表示的是对真理和良善具有毁灭性,因为这是所论述的主题。人的感官层,也就是他的智力或理解力的生命终端,之所以对一切属灵真理和良善,也就是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具有毁灭性,是因为感官层最接近世界,也最紧密地粘附于身体;因此,它从这两者那里拥有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这些情感和思维就本身而言,与来自天堂的属灵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截然相反。事实上,人出于这感官层爱自己和世界胜过一切,这些爱在何等程度上掌权,来自它们的邪恶和虚假就在何等程度上掌权,因为邪恶和虚假从这些爱,如同从它们的源头那样涌现和流出。所有通过生活的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而变得纯感官化的人都处于这些爱。凭每个人所拥有的理解官能,谁都能看出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如果最接近世界、最紧密地粘附于身体之物掌权,那么可知,世界本身和身体本身,及其被称为“眼目和肉体情欲”的快乐和欲望就会掌权,人若要进入属灵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就必须完全从这些感官事物中退出,并被提升。当人让自己被主按秩序的律法,也就是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引领到祂自己那里,因而被引领到天堂时,这种退出和提升唯独由主实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那么每当人处于一种属灵状态时,他就从这终端感官层中退出,并一直被提升到它之上。这也是因为人里面的这感官层完全败坏了,而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我就在它里面,这自我本身无非是邪恶。由此可见,为何这感官层被称为毁灭,也就是“亚巴顿”和“亚玻伦”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三个生命层级,一个至内在层级,一个中间层级和一个终端层级;随着人变得更内层,他变得更完善,也就是更智慧,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更内层地进入天堂之光;而随着他变得更外层,他变得更不完善,也就是更不智慧,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更接近世界之光,更远离天堂之光。由此可见,从天堂之光什么也看不见,只能从世界之光看见的纯感官人是何品质,即:对他来说,属于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光明和辉煌之中,而属于天堂的一切事物都在黑暗和幽暗之中;当后者在黑暗和幽暗之中,前者在光明和辉煌之中时,由此可知,唯一激发和引导人的生命之火或爱就是自我之爱,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一切邪恶的爱,唯一抓住并教导思维视觉的生命之光,就是支持被爱的邪恶之物,这些事物就是邪恶之虚假。由此可见,本章到目前为止所论述的纯感官人是何品质。
564、启 9:12.“一样灾祸过去了;看哪,此后还有两样灾祸要来”表示对教会毁灭的一种哀悼,以及随后对它进一步毁灭的哀悼。这从“灾祸”的含义清楚可知,“灾祸”是对毁灭教会的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的一种哀悼(参看 AE 53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