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4章 创世记24章内义(6)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4章 创世记24章内义(6)

3143、“也有骆驼的地方”表示为所有会为祂服务的事物而存在的一种状态。这从“地方”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地方”是指状态(参看1273-1277, 1376-1381, 2625节);“骆驼”是指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参看3048, 3071节)。记忆知识或事实就是仆人,或服务的事物(参看1486, 3019, 3020节),因为属于属世人的一切事物只有一个用处,就是为属灵人服务。这也是为何仆婢、骆驼和驴在内义上主要表示属于属世人的事物。

3144、“那人就进了家”表示进入那里的良善的流注。这从“进”和“家”的含义清楚可知:“进”在此是指流入;“家”(或房屋,house)是指良善(参看2233, 2234, 2559节)。

3145、“卸了骆驼”表示那些将要提供服务的事物的自由。这从“卸”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卸”是指使自由;“骆驼”是指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因而是指将要提供服务的事物,如刚才所述(3143节)。真实情况是这样:没有自由,真理永远不可能在属世人中产生任何东西,也永远不可能从那里被召唤出来进入理性人,并在理性人中与良善结合。所有这些过程都在自由的状态下发生,因为正是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产生自由,或说使它们自由。除非我们出于对真理的情感,因而在自由中学习真理,否则真理不会扎根于心智,更不会朝心智的内层上升,并在那里变成信。一切改造都在自由中实现,一切自由都伴随着情感;主将人保持在自由中,以便他可以貌似出于自己和自己的东西拥有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从而重生(参看2870-2893节)。这就是“卸了骆驼”所表示的;除非所表示的是这些事,否则此处所记载的这些细节太微不足道了,不值一提。

3146、“拉班给了骆驼干草和饲料”表示在真理和良善上的教导。这从“干草”和“饲料”的含义清楚可知:“干草”是指属世人的真理;“饲料”是指属世人的良善(参看3114节)。由于“干草”和“饲料”表示这些事物,所以可知“给了干草和饲料”是指在真理和良善上给予教导。自由的目的是这样:人可以因拥有对真理的情感并出于这情感而以这种方式接受教导:真理能深深植入他,甚至植入属灵人或灵魂,并在那里与良善结合,这一点从前面关于自由的说明(2870-2893节)可以看出来。

这就是信,或真理,就是信之真理扎根的方式;除非信之真理与理性中的良善配对,否则它永远不会获得任何生命,也结不出任何果实。因为凡被称为信之果实的,都是属于爱和仁的良善通过信之真理所结的果实。如果属灵之热,也就是爱之良善,不在属灵之光,也就是信之真理里面作工,那么人就会像冬天里的坚硬冻土;冬天万物不生长,更不会结出果实。因为正如光没有热产不出任何东西,同样,信没有爱也产不出任何东西。

3147、“又拿水洗他的脚”表示那里的洁净。这从“拿水洗”和“脚”的含义清楚可知:“拿水洗”或用水洗是指洁净,如下文所述;“脚”是指属世事物,或也可说,属世人中的事物(参看2162节)。在代表性教会,用水洗脚是一种礼仪行为,以此表示洗去属世人的污秽。属世人的污秽就是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一切事物;当这种污秽被洗去时,良善和真理就会流入,因为唯独这种污秽阻碍良善和真理从主流入。

良善不断从主流入,但当这良善经由内在人或属灵人抵达外在人或属世人时,它在那里要么被败坏,要么被挡回去,要么被扼杀。不过,当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被移除时,良善就在那里被接受,并结出果实,因为这时人实践仁爱的行为。这一点可从多种考虑清楚看出来,如在不幸、困苦和患病时,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东西只是被催眠,或沉寂下来,这人随即开始虔诚思考并意愿良善,也开始尽可能地实践敬虔的行为。但当这种状态改变时,这些事也会改变。

这就是各种“洗”在古教会所表示的、在犹太教会所代表的。它们之所以在古教会表示这些事,在犹太教会代表这些事,是因为古教会成员将这种仪式视为敬拜的某种外在行为。他们并不相信他们通过这种洗被洁净了,而是认为他们通过洗去属世人的污秽被洁净;如前所述,属世人的污秽就是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但犹太教会成员却真的以为他通过这种洗被洁净了,因为他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它表示一个人的内层的洁净。

“洗”表示洗去那污秽,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以赛亚书1:16)

显然,此处“洗濯”表示洁净自己,除去邪恶。又:

主要用审判的灵和洁净的灵洗去锡安女儿的污秽,又从它中间除净耶路撒冷的血。(以赛亚书4:4)

此处“洗去锡安女儿的污秽,除净耶路撒冷的血”表示洁除邪恶和虚假。耶利米书:

耶路撒冷啊,要洗去你内心的邪恶,使你可以得救。罪孽的想法存在你里面要到几时呢?(耶利米书4:14)

以西结书:

我用水洗你,从你身上洗净你的血,又用油抹你。(以西结书16:9)

这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此表示古教会。“用水洗”表示洁除虚假,“洗净血”表示洁除邪恶,“用油抹”表示然后充满良善。诗篇:

求你洗净我的罪孽,并洁除我的罪!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诗篇51:2, 7)

此处“洗涤”明显表示洁除邪恶及其虚假。

这些就是在代表性教会中“洗”所表示的事。为了代表的缘故,当人们变得不洁,需要洁净时,该教会就要求他们洗皮肤、手、脚,以及衣服。这一切都表示属于属世人的东西。同样为了代表的缘故,铜造的洗濯盆,即列王纪上(7:23-39)所提到的“铜海和十个铜盆”被安在圣殿外面;亚伦和他儿子用来洗濯的铜盆也被安在会幕和祭坛之间,因而安在会幕外面(出埃及记30:18, 19, 21);它们也表示需要被洁净的,仅仅是外在事物或属世事物。除非它们被洁净,也就是说,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被除去,否则属于爱主和爱邻的内在事物决不能流入,如前所述。

为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也就是说,外在事物需要被洁净,以好行为,或也可说,如今被称为信之果子的仁之良善为例来说明;这些都是外在事物,因为它们是仁爱的行为。如果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不除去,好行为就是坏行为。在除去这些东西之前所做的好行为表面上的确看似良善,但里面却是邪恶。事实上,所做的这些行为要么是为了名声,要么是为了利益,要么是为了地位或回报;因此,它们要么是自以为义或寻求功德的,要么是虚伪的;因为属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东西使这些行为如此。但当这些邪恶被除去时,这些行为就变成良善,并且是仁之良善。也就是说,它们不关注自我、世界、名声或回报,因而不是自以为义或寻求功德的,也不是虚伪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从主流入这些行为,并使它们成为行为上的爱和仁。与此同时,主也利用这些爱洁净属世人或外在人,并重组它,以对应地接受所流入的属天和属灵事物。

这一点从主给门徒洗脚时所教导的话很清楚地看出来,如我们在约翰福音中读到:

祂到了西门彼得跟前,彼得对祂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他说,我所做的,你现在不知道,以后会明白。彼得对祂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回答他,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西门彼得对祂说,主啊,不单我的脚,还有我的手和头呢!耶稣对他说,凡洗过澡的人,全身都干净了,只需要洗脚;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翰福音13:4-17)

“凡洗过澡的人,只需要洗脚”表示已经被改造的人只需洁净属世事物,也就是说,只需将邪恶和虚假从属世事物中除去。这时,主会通过属灵事物的流注重组一切事物。此外,“洗脚”是一种仁爱行为,意思是不要老想着别人的过错或邪恶;“洗脚”也是一种谦卑行为,意思是要清除别人的过错或邪恶,如同清除身体的污垢;这也可从主的话明显看出来(约翰福音13:12-17;路加福音7:37-38, 44, 46;约翰福音11:2;撒母耳记上25:41)。

谁都能看出,清洗自己永远不会洁除一个人的邪恶和虚假,仅仅是洗去附在他身上的污垢。然而,由于洗礼是该教会所规定的仪式之一,所以可知,这种做法涉及某种具体意义,即涉及属灵的洗礼,也就是洁除从内心粘附于人的污秽。因此,该教会中那些知道这些事,然后思想洁净内心,或除去属世人中爱自己和爱世界的邪恶,并竭尽全力如此行的人,按照规定作为一种敬拜的外在行为来参与洗礼仪式。但那些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些事,反以为仅洗衣、洗皮肤、手和脚这样的仪式就会洁净他们,并且只要做了这些事,他们就可以继续活在贪婪、仇恨、报复、无情和残忍(这一切构成属灵的污秽)之中的人,执行这种仪式就是进行偶像崇拜。尽管如此,他们仍能通过这种仪式去代表,并通过代表来呈现教会的某种东西,从而在主降临之前,天堂与人类能由此有某种结合。但这种结合是这样:天堂对该教会成员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犹太人和以色列人是这样:他们根本不思想内在人,也不想知道关于它的任何事,因而对关系到死后生活的属天和属灵事物一无所知。然而,为了防止与天堂、因而与主的一切联系彻底消亡,他们被紧紧绑定在表示内在事物的外在仪式上。他们所遭遇的一切被掳和灾祸,总的目的就是确保外在仪式可以为了代表的缘故而被严格执行。这就是给出以下律法的原因,即:摩西要在会幕门口用水洗亚伦和他的儿子,好让他们分别为圣(出埃及记29:4;40:12;利未记8:6)。亚伦和他儿子在进入会幕,或就近供职的祭坛之前,要洗手洗脚,免得死亡;并且这要作他们永远的定例(出埃及记30:18-21;40:30-31)。亚伦在穿圣衣,或供职的衣服之前要洗身(利未记16:4, 24)。要用除罪水弹在利未人身上,以洁净他们;又叫他们用剃头刀刮全身,洗衣服,从而洁净自己(民数记8:6-7)。凡吃洁净动物的尸体,或被撕裂的尸体的,都要用水洗衣洗澡;他若不洗澡洗身,必担当自己的罪孽(利未记17:15-16)。凡摸了患漏症人的床,或坐那人所坐器皿的,或凡摸那人身体的,都要用水洗衣洗澡,并且必不洁净到晚上(利未记15:5-7, 10-12等)。那放走公山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身(利未记16:26)。当一个麻风病人洁净时,他要洗衣服,剃去他所有的头发,用水洗自己,就会洁净(利未记14:8-9)。甚至不洁之人摸过的器皿本身也变得不洁,要放在水中,并且必不洁净到晚上(利未记11:32)。从这一切律法可以看出,没有人通过洗礼的仪式而在内在事物上变得洁净或纯洁;相反,洗只是因上述原因而代表纯洁或属灵的洁净。主在马太福音(15:1-20)和马可福音(7:1-23)非常明确地教导了这一点。

3148、“和与他同来的人的脚”表示属世人中属于祂的一切事物的洁净;这从“脚”和“与他同来的人”的含义清楚可知:“脚”是指属于属世人的事物(参看2162节);“与他同来的人”是指属世人中的一切事物。旅行者习惯一进家就洗脚,如:约瑟的哥哥们被带到他家里时的情形(创世记43:24);利未和陪同他的人被接到老人家里时的情形(士师记19:21);乌利亚一回来,大卫就吩咐他回家洗脚(撒母耳记下11:8)。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旅行和行程表示与教导、因而与生活有关的事物(参看1293, 1457, 1463, 2025节);这些必须被洁净,如前所示(3147节)。另一个原因是,灵义上所指的污秽不可附着于并玷污房屋或家,也就是人,这一点也可从以下要求明显看出来:若有一城或一家不接受平安,门徒就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马太福音10:14)。

3149、“把饭摆在他面前,叫他吃”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即对良善的情感)想将神性事物变成它自己的。这从“拉班”的代表和“吃”的含义清楚可知:“把饭摆在他面前”的“拉班”是指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参看3129, 3130节);“吃”是指交流并变成自己的(参看2187, 2343节),也就是说,将前面所说的神性事物(3140, 3141节)变成自己的。

3150、“他却说,我不吃”表示拒绝,也就是说,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还没有将这些神性事物变成它自己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

3151、“等我把话说完”表示直到它接受教导。这从“说话”的含义清楚可知,“说话”是指给予教导。此外,他所说的话和接下来叙述中的话也属于教导。神性事物照着属世人接受教导的程度和由此取得的进展而流入那些存在于属世人中的事物(参看3141e节)。

3152、“拉班说,请说”表示渴望。这从“说话”和“请说”的含义清楚可知:“说话”是指给予教导;“请说”在此是祈使形式或一个命令,意思是他可以给予教导。显然,这句话意味着一种渴望。

3153、诚然,这三节经文在内义上的内容从所给出的解释明显看出来,即:属于属世人的事物正在预备接受神性事物;因此,“利百加”所表示的那些真理,就是要被引入理性层的良善,并与其结合的真理,正在变成神性;这一过程是通过流注实现的。但这几节经文在内义上的内容具有这种性质:除非我们在一念之间看到它们,或说在脑海里的一个整体画面中看到它们,否则它们就显得太模糊,以至于无法理解,尤其是因为它们都是未知的事。例如,当人正在重生时,真理如何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并被引入理性人中的良善。

现在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这些事,甚至不知道这种事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如今很少有人正在重生;甚至连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也没有从教义知晓:信之真理被引入仁之良善,并与其结合,而且这一过程发生在理性心智中。他们也不知道当这一过程发生时,他们的状态会完全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不再从信之真理奔向仁之良善,而是从这良善奔向真理。然而,对主来说,这不是重生,而是荣耀;也就是说,祂将一切事物,无论理性层的事物,还是属世层的事物,都变成了神性。内义则描述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3154、创世记24:34-48.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仆人。耶和华大大地赐福给我主人,使他昌大,又赐给他羊群、牛群、银、金、仆婢、骆驼和驴。我主人的妻子撒拉年老的时候,给我主人生了一个儿子;我主人也将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他。我主人叫我起誓说,你不要给我儿子,从我所居之地的迦南人的女儿中娶一个女子;你要往我父家、我本族那里去,为我儿子娶一个女子。我对我主人说,恐怕那女子不肯跟我来。他就对我说,我在祂面前行走的耶和华必差遣祂的使者与你同去,使你的道路通达,你就可以从我本族、我父家那里,给我的儿子娶一个女子。那时你向我起的誓与你无干,因为你到了我本族那里;他们若不把她交给你,你向我起的誓也与你无干。我今日到了泉旁,便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啊,你若使我所走的道路通达;看哪,我站在水泉旁;但愿有个出来打水的少女,我要对她说,请你让我从你瓶子里喝一点水;她若对我说,你只管喝,我也要给你的骆驼打水,愿她就作耶和华给我主人的儿子所选定的女子。我心里的话还没有说完,看哪,利百加就出来,她的水瓶在她肩上;她下到泉旁打水,我便对她说,请给我喝。她就急忙从身上放低水瓶,说,请喝,我也要给你的骆驼喝;我便喝了,她也给我的骆驼喝了。我问她说,你是谁的女儿?她说,是密迦给拿鹤所生的儿子彼土利的女儿。我就把环子戴在她鼻子上,把镯子戴在她手上。我俯伏向耶和华下拜,称颂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因为祂把我引到正路上,为我主人的儿子娶我主人兄弟的女儿。

“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仆人”表示它来自神性良善;“耶和华大大地赐福给我主人,使他昌大”表示在良善和真理方面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又赐给他羊群、牛群”表示总体上的良善;“银、金”表示总体上的真理。“仆婢、骆驼和驴”表示具体的真理;“我主人的妻子撒拉给我主人生了一个儿子”表示从神性真理而生的神性理性;“年老的时候”表示当这种状态实际存在时;“我主人也将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他”表示一切神性事物都属于神性理性。

“我主人叫我起誓”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一个神圣义务和一个誓言;“说,你不要给我儿子,从迦南人的女儿中娶一个女子”在此和前面(3024节)一样,表示凡与真理不一致的情感,神性理性都不可与之结合;“我所居之地的”表示有神性良善在其中的不一致的事物;“你要往我父家”表示来自神性的良善;“我本族那里去”表示来自神性的真理;“为我儿子娶一个女子”表示由此将产生结合;“我对我主人说,恐怕那女子不肯跟我来”在此和前面(3030节)一样,表示属世人怀疑那情感是否可以分离。

“他就对我说”表示教导;“我在祂面前行走的耶和华必差遣祂的使者与你同去”在此和前面(3039节)一样,表示圣治;“使你的道路通达”表示在真理方面;“你就可以给我的儿子娶一个女子”表示会有一个结合;“从我本族、我父家那里”表示来自那里的神性的良善和真理;“那时你向我起的誓与你无干”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属世人所拥有的自由;“因为你到了我本族那里,他们若不把她交给你”表示就分离而言;“你向我起的誓也与你无干”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属世人是无可指责的。剩下的经文,直到24:48,和前面所表相同。

3155、对所有这些个别意义的解释是可以省略的,因为它们在本章已经解释了。重复它们是为了教导属世人。事实上,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就像一个处女或少女订婚,然后与丈夫结合;也就是说,她在同意之前需要学习一切。当属世人中的真理正在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时,也就是当一个人正在被改造时,这个过程在他里面是看不见的,尽管它仍在发生。也就是说,学习首先到来,即:良善学习真理,真理学习良善;然后双方才会同意,同意是接下来论述的主题。

3156、创世记24:49-51.现在你们若愿以怜悯和真理待我主人,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叫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拉班和彼土利回答说,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看哪,利百加在你面前,可以将她带去,照着耶和华所说的,作你主人儿子的女人。

“现在你们若愿以怜悯和真理待我主人”表示对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所作出的同意的调查;“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表示他们自由考虑的状态;“叫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表示对等自由;“拉班和彼土利回答说,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表示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看哪,利百加在你面前,可以将她带去,照着耶和华所说的,作你主人儿子的女人”表示主所启发的同意。

3157、“现在你们若愿以怜悯和真理待我主人”表示对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所作出的同意的调查。这从“怜悯”和“真理”的含义清楚可知:“怜悯”是与良善或爱有关的东西(参看3063, 3073, 3120节);“真理”是与真理或信有关的东西(参看3121, 3122节)。由于爱之良善属于意愿,信之真理属于理解力,并且此处要求保持怜悯和真理的话是对拉班和彼土利,因而是对人说的,所以这些话表示从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发出的事物。这是对同意的调查,这一点从经上说“你们若愿”,接着说“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使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明显看出来。

人的重生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参看3138节),其情况是这样:人的确学习信之真理,但不承认它,尤其不出于良善接受它,除非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同意它。同意是承认本身。接受通过承认,尤其通过意愿发生,因为良善就住在那里。当意愿或良善接受信之真理时,这个人就重生了,因为这时,真理属于良善;换句话说,信属于仁;或就生活而言,真理就是仁爱本身(3121节)。

3158、“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表示他们自由考虑的状态,这从这些话本身清楚可知。至此的整个讨论清楚表明,本章的字义论述了利百加和以撒订婚和结婚,内义则论述了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因为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是属灵的订婚和属灵的结婚。在这两个层面,自由考虑的状态都是有必要的。人们都知道,订婚和结婚需要自由考虑;但人们却不十分清楚,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也需要自由考虑。这是因为属世人看不见这个过程,并且这种引入和结合是那种无需人的反思就实现的事之一。然而,当人正在被改造和重生时,这种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他里面进行;也就是说,当真理正在与良善结合时,他享有一种自由的状态。

只要仔细想想,谁都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会作为一个人自己的东西存在,除非它形成他的意愿部分。只属于理解力的东西不会变成人自己的,直到它也变成他意愿的一部分,因为属于意愿的东西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本质存在,而属于理解力的东西则构成那本质存在的显现或实存。只来自理解力的同意不是同意,相反,一切同意都来自意愿。因此,除非属于理解力的信之真理被属于意愿的爱之良善接受,否则它决不是被承认的真理,因而决不是信。为使真理可以被属于意愿的良善接受,自由状态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意愿所参与的一切看上去都是自由的;意愿的状态本身就是自由;事实上,我所意愿的,我会选择并渴望,因为我爱它,承认它是良善。由此可见,信之真理决不会变成人自己的,直到它被意愿接受,也就是被引入那里的良善并与其结合;这一切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发生。

3159、“叫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表示对等自由。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情况是这样:来自主的良善不断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在最早的几年中,它以对真理的情感的形式出现在外在人中。人越视属天和属灵的良善为目的,真理就越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或也可说,对真理的情感就越被引入对良善的情感,并与其结合。而另一方面,人越视自己的良善,因而视自己和世界为目的,属天和属灵的良善就越退离。这就是“或向右或向左看”所表示的对等自由。

3160、“拉班和彼土利回答说,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表示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这从对这几句话的内义的解释可以看出来;但无需这种解释就能清楚看出,这是从这些话得出的结论。“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明显表示来自主,因为旧约经常提到的“耶和华”只表示主,不表示任何人(参看1343, 1736, 1815, 2156, 2329, 2921,3023, 3035节)。这些话涉及奥秘,这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即:此处作出回答的先是作为哥哥的拉班,然后是作为父亲的彼土利,而不是父母;处女本人则直到后来才作出回答。其原因在于,作为哥哥的拉班代表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参看3129, 3130节);而彼土利代表对良善的情感的源头。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情感如同兄妹。而对真理的情感一旦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进入理性人,并与那里的良善结合,就如同已婚妇女。

拉班和彼土利的回答方式(即哥哥先说,然后父亲才说)所蕴含的奥秘是这样:当良善从理性人流入属世人时,它不直接流入那里的真理,而是流入那里的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除非该良善以这种方式 流入,否则对真理的情感就不能产生。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就是那承认的,因而是那首先同意的,因为理性良善与属世良善之间存在一种直接交流,但理性良善与属世真理之间不存在直接交流。关于它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平行关系,可参看前文(1831, 1832节)。此处出现了两句古代习惯用语,即:“这话乃出于耶和华”,意思是这是耶和华所做的;“我们不能向你说歹说好”,意思是他们既不敢否定,也不敢肯定。关于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可参看接下来的讨论。

3161、“看哪,利百加在你面前,可以将她带去,照着耶和华所说的,作你主人儿子的女人”表示主所启发的同意。这也可从对这几句话的解释明显看出来,不过,这是从它们的内义得出的总结论。此处情况是这样:当主活在世上时,祂凭自己的能力将祂自己里面的人性变成神性。人性始于理性的至内层(2106, 2194节)。本节经文描述了祂如何将这人性变成神性,即:祂之前怎样将良善方面的人性,或人性里面的良善变成神性,现在就怎样将真理方面的人性,或人性里面的真理变成神性,因为理性是由良善和真理构成的。那里的良善来自祂的本质神性,也就是来自耶和华父,祂从耶和华父成孕;而那里的真理必须以和其他人一样的通常方式来获得。

众所周知,人并非生来理性,只是生来具有变得理性的潜能;他通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也就是说,通过分为许多属和种的知识或认知变得理性;其中第一类知识是通向下一类知识的手段,如此按顺序直到最后一类;这最后一类知识就是主国度的属灵事物的知识或认知,被称为教义事物。这后一类知识或认知部分是从信之教义学来的,部分是直接从圣言学来的,因此部分是通过人自己的努力学来的,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只要这些教义事物仅停留在记忆中,它们就只是事实真理或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还不能归给人当成他自己的。当他开始为了生活而热爱它们时,尤其当他把它们应用于生活时,它们才第一次被归给他。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真理就从属世记忆中被提升出来,进入心智的理性部分,在那里与良善结合。一旦结合,它们就不再只是知识的事,还是生活的事,因为这时,这个人不再从真理学习当如何生活,而是靠真理生活。真理以这种方式被归给他,并变成意愿的一部分。他因此进入天上的婚姻,因为天上的婚姻就在于良善与真理在理性层的结合。对人来说,这些事都是由主实现的。

但主在自己里面凭自己做到这一切。祂不仅从神性本身生出理性层的良善,还通过这良善生出属世层的真理,并将这真理与良善结合在一起。正是良善为自己选择真理,还形成真理,因为良善只承认与它一致的东西是真理。主所拥有的神性良善便以这种方式为自己制造真理;它也只承认与神性良善一致,也就是系来自祂的神性的东西是真理。因此,祂凭自己的能力成就每一件事。这些就是“承认这是唯独主所做的”,以及“主所启发的同意”所表示的事。

3162、创世记24:52-54.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的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仆人拿出银器、金器和衣服送给利百加,又将宝物送给她哥哥和她母亲。仆人和与他同来的人吃了喝了,住了一夜;他们早晨起来,仆人就说,请打发我回我主人那里去吧。

“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的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表示对属世人中的喜乐的感知;“仆人拿出银器、金器和衣服”表示真理和良善,以及它们的装饰;“送给利百加”表示现在传给了对真理的情感;“又将宝物送给她哥哥”表示属灵事物从那里传给属世良善;“和她母亲”表示也传给属世真理;“吃了喝了”表示将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的良善和真理变成人自己的;“仆人和与他同来的人”表示属世人中的事物;“住了一夜”表示它的平安;“他们早晨起来”表示提升的程度;“仆人就说,请打发我回我主人那里去吧”表示渴望结合的情感。

3163、“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的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表示对属世人中的喜乐的感知。这从“听见这话”和“向耶和华俯伏”的含义,以及“亚伯拉罕的仆人”的代表清楚可知:“听见这话”是指感知到;“亚伯拉罕的仆人”是指就属世人服务于理性人,在此服务于神性而言,作为一个整体的属世人(参看3019, 3020节);“向耶和华俯伏”是指欢喜(参看2927, 2950, 3118节)。

3164、“仆人拿出银器、金器和衣服”表示真理和良善,以及它们的装饰,这从“银器、金器和衣服”在内义上的含义清楚可知。“银”表示真理(参看1551, 2048节),“金”表示良善(113, 1551, 1552节)。此处之所以提到“银器、金器”,是因为它们论及此处“利百加”所表示的对真理的情感。事实上,就本身而言,真理只是良善的一个器皿(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 3068节)。“银器”尤指记忆知识或事实,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是接受真理的器皿;“金器”尤指真理,因为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器皿。但“衣服”表示装饰,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

古时,处女或少女在订婚时就接受这样的礼物;这是由于代表和象征或有意义的符号,以便订婚的处女或少女可以代表要与良善结合的教会真理。以西结书也如此描述在最初日子的古教会:

正动爱情的时候,我使你身穿刺绣衣服,用细麻布给你束腰,用丝绸盖在你身上,又用妆饰打扮你,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链子戴在你项上,又将环子戴在你鼻子上,将耳环戴在你耳朵上,把华冠戴在你头上。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你的衣裳是细麻、丝绸和刺绣的衣服。(以西结书16:8-13)

当古教会背离真理和良善时,这一章如此描述它:

你拿了你的一些衣服,为自己做成彩色丘坛。你拿我所给你为装饰的金银器皿,为自己制造男性的像。你又拿你的刺绣衣服,盖在它们身上。(以西结书16:16-18)

从这些经文很清楚地看出,“银、金和衣服”只表示属于教会的事物,也就是说,真理和良善,以及属于真理和良善的事物。

3165、“送给利百加”表示现在传给了对真理的情感。这从“利百加”的代表清楚可知,“利百加”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参看2865, 3077节)。刚才所提到的事物(即银器、金器和衣服)描述了作为新娘的对真理的情感。因此,这些话表示现在对真理的情感就是这样,或也可说,现在这些事物传给了对真理的情感。

3166、“又将宝物送给她哥哥”表示属灵事物从那里传给属世良善。这从“宝物”和“她哥哥”的含义清楚可知:“宝物”是指属灵事物,如下文所述;“她哥哥”是指属世良善(参看3160节);而拉班,也就是此处的哥哥,是指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参看3129, 3130节)。“宝物”表示属灵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明显看出来,如摩西五经论到约瑟的地方:

愿他的地蒙耶和华赐福,得天上的宝物、甘露,以及下面的深渊;得太阳所出产的宝物,月亮所产出的宝物,得永世之岭的宝物,得地和其中所充满的宝物。(申命记33:13-16)

此处“天上的宝物”、“太阳所出产的宝物”、“月亮所产出的宝物”、“永世之岭的宝物”和“地的宝物”表示各种属灵事物。此外,“宝”这个词也适用于宝石、珍珠、香膏、香料等等,它们都表示属灵事物。

前面多次阐述了属灵事物的定义,即:主的国度包含属天事物和属灵事物;属天事物与良善有关,或说是良善的形式,属灵事物与从良善而来的真理有关,或说是这真理的形式。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不关乎良善和真理:凡与功用和生活有关的,都关乎良善;而凡与教义和记忆知识,尤其涉及功用和生活的教义和记忆知识有关的,都关乎真理。或也可说,凡属于意愿的,都被称为良善或邪恶;凡属于理解力的,都被称为真理或虚假。因此,只与爱和仁有关,并从主流入的良善是属天的;源于良善的真理是属灵的。当“银器、金器和衣服”被送给成为新娘的妹子时,“宝物”之所以被送给哥哥,是因为“哥哥”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并且当真理被引入理性中的良善时,这良善就被光照。事实上,对属世人中的良善和真理的一切光照都由这种联系产生。

3167、“和她母亲”表示也传给属世真理,也就是说,属灵事物从理性传给属世真理,就像它们传给属世良善那样,如刚才所述。这从“母亲”的含义清楚可知,“母亲”是指教会,教会凭真理而被称为“母亲”(参看289, 2717节)。为叫人们可以知道属世良善和属世真理如何因真理被引入理性中的良善而拥有属灵事物,必须在此给予简要说明。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他的内在被称为内在人,他的外在被称为外在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内在人,什么是外在人。内在人和属灵人是一样的,外在人和属世人是一样的。属灵人是那从属于天堂之光的事物中获得聪明和智慧的,而属世人是那从属于世界之光的事物中获得聪明和智慧的(关于这两种光,参看3138节)。因为天堂只有属灵事物,而世界只有属世事物。人以这种方式被造:他里面的属灵事物和属世事物,也就是他的属灵人和属世人要彼此一致,或构成一体。但在这种情况下,属灵人应该掌控属世人中的一切事物;属世人则应该服从,如同仆人服从他的主人。

但属世人因堕落而开始高举自己到属灵人之上,从而颠倒了神性秩序本身。结果,属世人将自己与属灵人分离,并且属灵事物无法再抵达它那里,只能如同透过缝隙那样进入,赋予它思考和说话的能力。为叫属灵事物可以再次流入属世人,这属世人必须被主重生;也就是说,出于属世人的真理必须被引入理性中的良善,并与其结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属灵事物便进入属世人,因为这时,天堂之光流入并光照属世人中的事物,使它们接受光。那里的良善接受这光所传递的热,也就是爱和仁;而真理接受光线,也就是信;属世良善和属世真理正是以这种方式接受属灵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属世良善就是从服务于属灵之物,因而服务于邻舍,尤其服务于自己的国家,更尤其服务于主的国度,最尤其服务于主的目的中所获得的一切快乐和满足。而属世真理则是为了变得智慧,换句话说,为了实行这些事所学习的一切教义和记忆知识。

3168、“吃了喝了”表示将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的良善和真理变成人自己的。这从“吃”和“喝”的含义清楚可知:“吃”是指交流和结合,从而变成人自己的(参看2187, 2343节),并且由于“吃”论及饼,而“饼”表示良善(276, 680, 2165, 2177, 2187节),所以“吃”尤表将良善变成人自己的;“喝”是指交流和结合,从而变成人自己的(参看3089),并且由于“喝”论及酒,而“酒”表示真理(1071, 1798节),所以“酒”尤表将真理变成人自己的。此处的真实情况如前所述(3167节),即:当真理被引入理性层的良善,尤其在那里与它结合时,属灵人的良善和真理,也就是属灵事物就被归给属世人,变成它自己的。

3169、“仆人和与他同来的人”表示属世人中的事物。这从“仆人”的代表和“与他同来的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仆人”,即此处的“他”,是指属世人(参看3019, 3020节);“与他同来的人”是指属世人中的一切事物(参看3148节)。

3170、“住了一夜”表示它的平安。这从“住了一夜”的含义清楚可知,“住了一夜”是指休息,在内义上是指拥有平安。此处的情况是这样:当属灵事物被归给属世人时,那些属于恶欲和虚假说服的事物,因而那些造成不安的事物就会离开;而那些属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事物,因而那些带来平安的事物则会靠近。因为一切不安都是邪恶和虚假的结果,而一切平安都是良善和真理的结果。至于平安的定义和平安状态的性质,可参看前文(92, 93, 1726, 2780节)。

3171、“他们早晨起来”表示提升的程度。这从“起来”和“早晨”的含义清楚可知:“起来”意味着提升(参看2401, 2785, 2912, 2927节);“早晨”是指主,也指主的国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平安状态(参看2405, 2780节)。当属灵事物被归给属世层,变成它自己的时,就说属世层被提升了。一切提升都来源于属灵和属天事物,因为一个人正是通过这些事物被提升到天堂,从而更接近主。

3172、“仆人就说,请打发我回我主人那里去吧”表示渴望结合的情感,这从这些话的内义所产生的总体意义清楚可知。仆人想让拉班打发他回他主人那里去的愿望表达了一种情感,就是渴望对真理的情感,也就是“利百加”,现在就(与理性)结合的情感,因为订婚,也就是引入已经完成了。渴望结合的情感就是此处所表示的。

3173、创世记24:55-58.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亲说,让少女同我们再住几天,至少十天,然后你们可以去。仆人对他们说,请不要耽误我,耶和华使我的道路通达;请打发我走,我要到我主人那里去。他们说,我们把少女叫来问问她的口。他们就叫了利百加来,对她说,你和这人同去吗?她说,我去。

“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亲说”表示属世人的怀疑;“让少女同我们再住”表示被他们(即属世人中的良善和真理)阻留;“几天,至少十天,然后你们可以去”表示在他们看来,离开的时机似乎成熟的状态;“仆人对他们说,请不要耽误我”表示对良善的情感的意愿;“耶和华使我的道路通达”表示现在一切事物都已经被提供了;“请打发我走,我要到我主人那里去”表示在引入的状态方面;“他们说,我们把少女叫来问问她的口”表示只从对真理的情感那里所寻求的同意;“他们就叫了利百加来,对她说,你和这人同去吗?她说,我去”表示它完全同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