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人是仁爱的主体;他身上的仁爱是怎样,他就是怎样一个仁爱的主体;他向邻舍所实施的仁爱也怎样
90.按以下顺序解释这些事:
(1)人被创造,是为了他可以成为一种爱与智慧的形式。
(2)如今,为叫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人,他应成为形式上的仁爱。
(3)一个人应当从主,而不是从自己成为形式上的仁爱;他就这样成为一个仁爱的容器。
(4)只要在一个人里面,意愿的良善与理解力的真理结合,他就是这样一种仁爱的形式。
(5)凡从这样一个人那里发出的东西,都从这形式中获得一个样式;因此,它是仁爱。
(6)邻舍有可能是出于非仁爱的东西被爱的;但就本身而言,这不是爱邻舍。
(7)出于自己里面的仁爱来爱邻舍的人就是在爱邻舍。
91.(1)人被创造,是为了他可以成为一种爱与智慧的形式。人是按着神的形像,照着神的样式被造的(创世记1:26);神是爱本身和智慧本身。
92.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智慧如何,这个人就如何。但智慧的生命是爱;爱是本质,智慧是爱的形式;《圣爱与圣智》的许多地方说明了这一点,对此,没有必要在此补充更多内容。
93.(2)如今,为叫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人,他应成为形式上的仁爱。如今,有人说,自最初创造以来,随着时间推移,人已经变得外在了。因为他从对主之爱转向了智慧,已经吃了知识树和智慧;内在的爱变成了外在的爱。
94.来自第一批人的第三层天堂处于爱和智慧;而第二层天堂来自被称为仁爱的更低级的爱和被称为聪明的智慧。最后,当一个人变得完全外在时,他的爱被称为仁爱,他的智慧被称为信。这就是如今的教会与世人的状态。
95.有些人有属灵之爱,没有属天之爱;属灵之爱是仁爱。但对他们来来说,这时信是真理,真理构成理解力或聪明。
96.形式上的仁爱意思是,人的生命是仁爱,形式来自他的生命。但下面第四条会说明这是怎么回事。
97.在天堂,一位天使在形式上显为仁爱;其仁爱的品质从他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从他的声音就能听出来。因为死后,一个人就变成他自己的爱,也就是说,变成他自己的爱之情感。一个灵人或一位天使不是别的。事实上,就其整个身体而言,这个灵人或天使自己就是一个仁爱的形式。有些人看见了一位天使;奇妙的是,他们还在他的每个身体部位中看出仁爱的形式。
98.在世上,一个人在他的形式、脸、身体或声音上不是仁爱;但他的心智可能是仁爱,死后他的心智就是一个人形式的灵人。然而,一个不思想反对仁爱的任何东西的真诚之人从他的脸和声音就可以得知;但却有困难,因为像那种能装得活灵活现,甚至表现出仁爱诚意的伪君子也是有的。不过,一位天使若看着他的脸,听见他的声音,就会认出他的品行,因为他不看遮盖它的物质;而一个物质人会注意物质的遮盖物。
99.仁爱的形式是数不清的,跟第二层天堂的天使一样多。它们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仁爱的种类和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的种类一样多;这情感就是仁爱。
100.凡不是一个仁爱形式的人都是一个仇恨的形式;或凡不是一个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之形式的人,都是一个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情感之形式。地狱由这些形式组成:它们都是各种各样的仇恨和欲望。
101.正如情感有属,这些属又有种,仁爱也有。因此,仁爱是复数形式;仁爱的层级具有两种,《圣爱与圣智》一书的第三部分论述了这两种层级。
102.(3)一个人应当从主,而不是从自己成为形式上的仁爱;他就这样成为一个仁爱的容器。一个将要重生之人的生命就是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或仁爱;这生命只能从生命,因而从在自己里面有生命的主存在,如主所亲自教导的,祂就是:
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14:6)
另一处:
父怎样在自己里面有生命,也给儿子怎样在自己里面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以及别处。由于生命就是神,所以神性无法被归给人,人是有限和被造的;但它能流入并附着于一个容器;正如眼睛本身不是光,但能接受光;耳朵本身不是听觉,而是一个容器。其它感官也是如此。心智及其内部感官同样是这样。
103.因此,人确实是仁爱的主体,但却是接受主体,因为他被造为接受生命的形式,正如眼睛被造为接受光,以及通过光接受视觉对象的形式;耳朵被造为通过声音及其和声的流注接受声音的形式。
104.凡相信他凭自己是仁爱形式的人都被骗了。他要么以为他是神,要么以为神性被注入他。因此,他否认神;或者,他若不这样想,就把功德置于仁爱的行为中,以至于变成仁爱的,是他的外在,而不是他的内在;在这种情况下,主不能住在他里面。主不住在那些属于人的自我的东西里面,而是住在祂自己的东西里面。祂必须住在神性之物里面,从而使人接受神性发出,也就是仁爱。
105.然而,人如此被造,是为了他可以貌似从自己思考和意愿,由此貌似从自己说话和行动,然而又得以知道一切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都来自主。不按照这个真理如此思想的人不在真理之光中,而是在愚昧之光中;在天堂之光中,这愚昧之光就是黑暗。因此,他不能在其它真理上被光照,除非涉及记忆,不涉及感知,而感知是本质上的信仰。
106.从这些考虑清楚可知,人仅仅是仁爱的形式,而仁爱属于与他同在的主;人被恩准觉得自己似乎是仁爱,是为了他可以成为仁爱的容器,从而貌似从自己,实际上从主进入相互结合。
107.(4)只要在一个人里面,意愿的良善与理解力的真理结合,他就是这样一种仁爱的形式。属于意愿的一切都被称为良善,属于理解力的一切都被称为真理,因为意愿处于天堂之热,理解力处于天堂之光。正如没有理解力的意愿没有任何品质,因此不能被称为任何事物,而是在理解力中取得它的品质并成为某种事物,具有这样那样的品质,或照着理解力中的东西而成为某种事物或任何事物,没有真理的良善和具有真理的良善也是如此。
108.因此,应当学习纯正真理。意愿的良善与这些真理结合,从而变成仁之良善。
109.仁爱的一切多样性都来自这个源头,或来自理解力中的真理。因真理本质上是良善;真理是良善的形式,就像言语是声音的形式一样。这一点可以说明。
110.声音的形式有两种;歌唱的形式和说话的形式。这同样适用于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或仁爱。要论述这些事。
111.有鉴于此,所以才说仁爱是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或对属灵真理的情感。对理性真理或道德真理的情感,和对文明真理或属世真理的情感由此而来。
112.因此,那些处于仁爱的人处于光,即便不处于光,也爱光。光是真理,热是良善。众所周知,一切复苏和结实通过真理来自良善;属灵的复苏和结实也是如此。
113.但那些未处于仁爱的人不爱光中的真理;然而,他们可能喜欢阴影中的真理。这真理就是当今的信之真理;也就是说,必须相信一件事是真的,尽管以理解力来看,它不是真的。事实上,虚假以这种方式可能被称为真理,并通过对它的确认可能被视为真理;如所做的那样。
114.(5)凡从这样一个人那里发出的东西,都从这形式中获得一个样式;因此,它是仁爱。有三样事物发出来:思维、言语和行为。来自一个系一种仁爱形式之人的思维是从情感,也就是仁爱发出的;言语是从属于情感的声音发出的,思维的情感就在这声音里面;行为则通过动作而在有仁爱的东西里面。这种动作从一种努力发出;努力产生思维的情感。
115.仁爱的形式主要在他的内层感知中,而内层感知是从属灵之热和光发出来的。在那里,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人。仁爱从那里在随之而来或更低的事物中被产生。它把自己表明出来,并进入结果,几乎就像一粒种子生出幼苗,又逐渐长成树。这树可以说变成一棵持久的树;而它的果实就是从良善的意愿通过对真理的理解而在身体中所做的好行为。这棵树以这种方式首先存在。
116.它的至内在形式如同一粒种子。众所周知,除了诸如属于那个树干的东西外,没有什么东西能从一粒种子中长出来。它们都是相似的,尽管有很多变化;但幼苗和结果的枝子仍然是从同一棵树上长出来的。
117.因此,一个内心仁爱的人所做的任何事,他都是出于仁爱来做的,尽管他的行为、言语和思维具有无限变化。他所产生的一切事物可以说都是他在各种形式下的形像;然而,这一切形式里面都有一个共同形式,如同它们从中升上来的层面。
118.因此,只要知道一个人的主导情感,那么当他在说或做任何事时,别人就能从哪种目的和哪种爱,如同从一个言语和行为所流出的源泉那样认出他来。主说,坏树结坏果子,好树结好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马太福音7:17-18; 路加福音6:43)。
119.一个人的生命就在他所意愿和思想,并且所说和做的一切事中。没有人能从其它任何生命来做任何事,只能从他自己的生命来做。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他生命的结果,因而有它的样式。
120.在灵界,情感都以各种方式成像,如树木,花园,飞鸟,动物。当从至内在查看时,在这些形像里面都会看到这个人的一个形像。它们都代表他。
121.总之,在属于这个人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里面都有他的一个形像。
注:有仁爱的同情,仁爱的怜悯,仁爱的友谊,仁爱的善行和仁爱的谦逊;总之,一切美德都是仁爱,但它们列在其它名字之下,属于另一个种类。
122.(6)邻舍有可能是出于非仁爱的东西被爱的;但就本身而言,这不是爱邻舍。可举例说明这一点。一个恶人可能爱一个善人,却不是爱良善本身。论到一个忠实工作,因为神愿意这样的外邦人,一个人会说:“一个无神论者可以爱他。”一个不爱自己国家的人当听见另一个人说话,并知道这个人爱自己的国家时,能在某种程度上爱他;他听从这个人,服从他,说:“他是一个有善心的人;他出于爱说话。”我听见几百个人赞同一个以爱国著称的人,但他们当中爱自己国家的人几乎不到十个。这同样适用于一个听牧师讲道,说他出于对他们灵魂的热情从神说话的人;那些根本不爱神,什么都不信的人在听到这些话时,可能会被打动,也可能赞美他,爱他,并送他礼物。每一个真诚的人都被不真诚的人所爱;每一个诚实的人都被不诚实的人所爱;每一个忠诚的人都被不忠诚的人所爱;爱自己妻子的贞洁之人被不贞洁的人所爱,等等。
123.然而,每个人在处于普遍思维时都是这样。不过,一旦这种普遍感知消失,这光就会消失。当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他的低层思维来审视,并思考它是不是这样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流入这种思维的光来自这个人或这个世界,而流入普遍思维的光来自天堂。只要一个人不让自己进入自己的光,这光就会不断流入他的理解力部分。因为他若是那种人,那时就会熄灭天堂之光。所有人都对真理拥有一种普遍感知;但对低层事物的爱会把一个人从这个高度扔下去,使他进入来自他的自我的一种感知。这是一种与肉眼视觉相通的物质感知。这是一种幻想或想象。
124.(7)出于自己里面的仁爱来爱邻舍的人就是在爱邻舍。他与邻舍的良善结合,不与他这个人结合。因此,如果这个人背离良善,他就不会爱他。然而,这种结合是一种属灵的结合,因为属灵概念上的邻舍是良善。
125.因此,为让一个人可以爱邻舍,他必须是形式上的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