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生命真相》 为什么现在的人,会如此容易草木皆兵,惊慌失措?

为什么现在的人,会如此容易草木皆兵,惊慌失措?

为什么现在的人,会如此容易草木皆兵,惊慌失措?

心闻

三百年前,当清代名臣张廷玉登上万里长城时,曾写下了“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的诗句,感慨历代帝王偏重修建万里长城的务实防御,最终却无法阻挡覆灭的情形。漫漫历史长河,歌颂长城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而张廷玉却反其道而言之,使人感慨万千。

而如今已是新千年的2020年,在这鼠年到来之际,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却在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肺炎”两字已是人们避之不及的阴霾,网民们发明的谈“湖”色变的成语,是人们当下内心真实的写照。而无论是疾病的起因、发展还是演变,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想必已难以分辨。

今日重读张廷玉的诗句,感慨物性化防御固然重要,现实中大家都已引以重视,口罩也早就戴满全国了。然而转念一想,物质层面是否就代表了全部呢?若细细思想此次事件中人们内心世界的状态,大家是否又做到了“病树前头万木春”呢?

“肺炎”——汉字和中医如何看?

“肺”字的部首出自“肉(月字旁)”,而“肺”字中的“市”字,顾名思义就像一个市场一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什么七零八落的东西最后都混杂在一起。

如此看来,肺就好比是人身体中的市场,通过肺部的呼吸,全身的细胞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得益,但肺也必须承担收市之后的烂摊子,那些积压在肺部或气管里面的“废气”和痰沫,就是市场留下来的“手尾”,都必须清除干净。但如何清理,大有讲究。君不见,现在人里面因此憋着一股怒气没处发吗?抱怨之态比病毒本身更可怕。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双“火”重叠的“炎”字。“炎”字从二火,本义是火苗升腾,《说文解字》也将其解释为“火光上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火”。那么或许在通俗意义上,“肺炎”也可以理解为是肺上火了。

而在中医理论中,《黄帝内经》有“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教导,意思是外感疾病,必须掌握季节气候,不可不查。而此次肺炎,因着人们贪食野味,科学大致确认了这样一种可能:是因为人在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完成了病毒的宿主由动物到人的跳跃。

然而,人们没有继续追问的是,吃野味和贩卖野味的并不只是武汉一个城市,武汉也并没有食用特定的某种野物的习惯,南方其它地区比如广东,食用野味的多样性与热爱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那么为何此次却是在武汉爆发呢?而恰恰又是冬天?

长江以北的地区很少有食用野味的习惯,而长江以南最北的寒冷地区又恰恰是湖北。反观2019年末的武汉,12月初最高气温直逼20度,远远高于往年12月的最高气温(通常10-12℃),而在月中至月末,最高气温却陡然降至10℃上下。再加上,此次危重症的病人的年龄又与SARS的情形不同,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深思么?

疾病历经千年不断变化,医学也随着现代科学在不断的进步,然而这并不妨碍现在以中医为业的医生们静下心来,重读两千年前医圣张仲景所写的《伤寒论》,或许可以有不一样的体会和灵感吧!

“主人翁”——灾难之惑,有神么?

无神论和有神论的争论总是喋喋不休,然而无论人们是站在哪边,有类难题是常常难以回避的:“如果有一位慈爱的神掌管着这个宇宙,那么这个世界为何还充斥着疾病、灾难与死亡,许多人不得不忍受的邪恶、困苦和苦难?如果神真是博爱的,全能的,为什么我们不是都富有、快乐、并过上我们梦想的生活呢?如果有神,那这位神真的在乎我们么?”

需要澄清的是,神是一切真理与良善的源头,疾病与痛苦的根源不是他。神从不背离人,不撇弃人,当人们阅读圣经时,单从神是良善之本、慈爱之本、怜悯之本的事实,便不难看出这一点。良善之本不可能害人,慈爱之本、怜悯之本不可能撇弃人,因为这有违怜悯和慈爱,故与神性本身相悖。

无论人相信不相信,人是因自然在心里随从神而行善,随从自己内心的恶欲而作恶。这是不言自明的,连小孩子都虽不知其理,都自行其道,也成了小孩子常显得可爱,但偶尔也迁怒父母的常态。

撇开令人迷惑的各种阴谋论不看,反观这次疾病的起因与过程,若不是人贪恋野味,或出于感官的过度追求,或出于某种内心的炫耀,疾病传播过程中相关人员所表现的一些不作为,是否正应了那句俗语: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人心里的恶或许就是其心里的地狱,也造就了这个世界的“地狱”,因为或说“恶”,或说“地狱”,两者没有分别。人有自由意志,需要为所做之恶负责,是人自己为己欲而走入了地狱之境。

而神更加关注我们的永恒福祉。就像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去打针,虽然知道他们会很痛;或者限制他们接触糖果,而孩子却无法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爱意。在生活中,我们也很难分辨哪些东西不仅对我们的身体、财务状况和名誉有好处,而且更有益于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善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借此次事件的警示,改变自己的内心与行为模式,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翁!

“惊恐”——人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双黄连口服液你买了么?”竟然成了此次疫情发生后人们见面的问候语。要思考的是,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的疯狂。

就在几天前,上海药物所通过权威媒体发布研究结果,“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报道一出,民众纷纷抢购,线下人们深夜在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线上双黄连瞬间脱销,并且连兽用的双黄连也已销售一空,鸡用的双黄连都没了,让人着实哭笑不得。

且不说这个“研究成果”只是体外试验,离临床实验还有十万八千里。单就体外试验而言,兴许白酒也有很大可能可以抑制病毒。“体外”当疗效,如此草率,岂能不诙谐。且不论金银花、银翘这样的轻剂是否有效,甚至也不管其药理上所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单就这么多人集体聚集排队在各个药店,说好的注意防护,说好的不去人多的地方,说好的全国人民都在家自我隔离,那人为何还是如此惊恐?

让我们来看看“惊”这个字吧,“惊”的部首来自“竖心旁”(忄),右边是个同音的“京”字,它的本义是指“人工筑起的高土堆”。也就是说,“惊”字的意思,是一个偏心的人想用人工筑起一座土山。若是人的心不正了,想必无法维持在中正的位置上,不管是偏左还是偏右,地基又如何能看得准,又岂能建得牢固?在这样的一座根基不牢的高地土山上,又岂能安稳呢?

如此说来,人之心容易受惊,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与人平时用心不正、根基不稳、好高骛远的状态连在一起的,这样的人,一旦有事发生,必定会丧魂落魄,惊慌失措,往往是第一个逃之夭夭的人。

类似的情形,在《马太福音》中,主耶稣的山上宝训也曾提及:“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由此可见,一个心不正、根基不牢的人,他的内心不会有真正的平安,碰到事情必定恐慌,难免丧魂落魄,惊恐万千,又岂能不疯狂呢!

“信仰”——你的信仰是什么?

通常说人有三观,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中国古人的观念是独特的,饱含深义,离不开“方圆”的图形,妙哉!

中国人的世界观讲究的是“天圆地方”,古人观察到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人类,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而来;

另外,中国人的人生观讲究的是“内方外圆”,意思是,人的内心需要固守做人原则,人格方直,而外在需要待人随和谦让,处事机智圆通,为人处事,做到刚柔并济,进退有度。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人的价值观,也不离开“方圆”,君不见古代的“铜钱”,岂不是如此?

说起来,人生七十古来稀,现代虽然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然而无论怎样的情形,人生也不过百年而已。人生百年,你的“信仰”又是什么呢?

现代国人的三观,想必已和古人大不相同,房价高起跳,经济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让人喘不过气来。体制内的想着如何攫取更大的权力,体制外的想着如何捞更多的钱。

如此,现代大多数人的三观,对比古人,实在现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世界观用“房子”代替,房子已然是整个世界;人生观追求“我欲”,追求感官的舒适与内心私欲的满足;价值观也很明确,一切向“钱”看。放眼望去,报有如此“信仰”的人不在少数。可笑的是,如果这样的“信仰”能够实现,或许也就无可指责了,然而可悲的是,也许大多数人想要达到的所谓“成功”的状态,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此情此景好像一个无助的人,在无边际的海浪中独自划行,然而却越划越远,渐行渐慢,早已看不到岸边,也不知彼岸在何处。

三观尚且如此,更遑论“生死观”了。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而且和天地间的能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也在“方圆”之间。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如果灵魂存在,那么作为一种能量,又岂会消亡呢?哪怕中学生也都知道,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的。永生并非传说,人不就近真理,又何来真正的永恒?

在世上这短暂的一生,你的信仰又当是如何呢?最后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若你不相信有神,而祂却存在,那就麻烦了;若你相信有神,而祂并不存在,那没问题。”

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有神,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相信谁都一定不喜欢碰到麻烦和有问题。所以,倘若你的麻烦和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的话,为什么不掉过头来,换一换思路,试一下可否与上天的“手机”接上线?所谓心诚则灵,说不定祂就出手相救,最终解决了你所有的麻烦和一切的问题呢!

《生命真相》电子杂志 2020/02/13

上一篇:曾被扫地出门的“雪”,怎么又活了过来?

下一篇: 史威登堡神学简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