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功德
150.那些为了获得功德而行善的人不是出于对良善的爱,而是出于对回报的爱而行善。凡渴望获得功德的人都渴望得到回报;那些如此行的人在回报,而不是良善中寻求并获得他们的快乐。因此,他们不是属灵的,而是属世的。
151.行真正为良善的良善,必出于对良善的爱,因而是为了良善。那些处于这种爱的人不愿听见功德,因为他们喜欢行善,并从中获得一种幸福感。相反,他们若想到他们所行的是为了自己,就会感到难过。此处的情形几乎就像那些为了友谊而向朋友行善,为了弟兄关系而向弟兄行善,为了妻儿而向妻儿行善,为了国家而向国家行善,因而出于友谊和爱行善的人。那些持有这种正确观念的人也会说,并坚持认为,他们行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他人。
152.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不是出于主,而是出于自己行善。他们首先关注他们自己,因为这是他们所寻求的自己的良善。他们把邻舍的良善,也就是同胞、人类社会、国家和教会的良善,仅仅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这就是为何为了回报所行的良善里面潜藏着爱自己爱世界的良善;这后一种良善来自人,而非来自主。凡来自人的良善都不是良善;确切地说,它成为邪恶的程度,与自己和世界潜藏在它里面的程度成正比。
153.纯正的仁爱和纯正的信仰没有任何回报或功德的想法,因为仁爱的快乐就是良善本身,信仰的快乐就是真理本身。因此,那些拥有这种仁爱和信仰的人知道什么叫不求回报或功德的良善;而那些没有这种仁爱和信仰的人则不知道。
154.主自己在路加福音教导说,不要为了回报而行善: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6:32-35)
主在约翰福音还教导,人不能凭自己行真正为良善的良善:
若不是从天上赐给他的,人就不能得什么。(约翰福音3:27)
又:
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枝子若不住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住在我里面,也是这样。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15:4-8)
155.由于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无一来自人,并且凡来自人的良善都不是良善,所以可知,功德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主。主的功德在于,祂凭自己的能力拯救人类,也会继续拯救那些从祂行善的人。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主的功德和公义若归给人,这人就被称为“义”;而人自己的公义和自己的功德若归给他,这人就被称为“不义”。
156.住在对不求回报而行善的爱中的快乐,就是那存到永远的赏赐。因为主将天堂和永恒的幸福注入这种良善。
157.思想并相信那些行善的人会上天堂,以及人要行善,以便上天堂,不算视回报为目的,因而不算将功德置于行为之中。因为甚至那些从主行善的人也如此思想并相信。但那些如此思想、相信并实行,却不是为了良善而爱良善的人则视回报为目的,他们将功德置于行为之中。
《属天的奥秘》摘录
158.功德和公义唯独属于主(9715, 9979节)。主的功德和公义在于祂凭自己的能力拯救人类(1813, 2025, 2026, 2027, 9715, 9809, 10019节)。主的公义和功德的良善就是在天堂掌权的良善,是祂的神性之爱的良善,就是祂拯救人类的能力的源头(9486, 9979节)。没有人能凭自己成为公义,也没有人有权利声称自己是公义的(1813节)。那些在来世自称公义之人的性质(942, 2027节)。在圣言中,主的公义和功德若归给人,这人就被称为“义”;人自己的公义和功德若归给他,这人就被称为“不义”(5069, 9263节)。凡一旦从主获得公义的人就会不断从祂获得公义,因为公义从来不会变成人自己的,而是始终属于主(9263节)。那些相信教会关于唯信称义的教导之人对重生知之甚少(5398节)。
人越将一切良善和真理都归于主,不归于自己,就越有智慧(10227节)。由于真正为良善和真理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无一来自人,并且来自人的良善不是良善,所以可推知,功德不属于任何人,唯独属于主(9975, 9981, 9988节)。那些进入天堂的人脱去了自己的一切功德(4007节)。他们不会为自己所行的良善而思想回报(6478, 9174节)。人越出于功德来思考,就越不承认一切都来自主的怜悯(6478, 9174节)。那些出于功德来思考的人会思想回报和酬劳,因此,意愿功德就是意愿得到酬劳(5660, 6392, 9975节)。这些人不可能让天堂进入自己(1835, 8478, 9977节)。天堂的幸福在于对不以回报为目的而行善的情感(6388, 6478, 9174, 9984节)。在来世,任何人不以回报为目的而行善到何等程度,幸福就在更大程度上从主流入他到何等程度;不过,一旦思想回报,这种幸福就立即消失(6478, 9174节)。
不要以回报为目的而行善(6392, 6478节);对此的说明(9981节)。真正的仁爱完全不渴望任何功德(2371, 2400, 3887, 6388-6393节)。原因在于,真正的仁爱来自爱,因而来自行善的快乐(3816, 3887, 6388, 6478, 9174, 9984节)。在圣言中,“赏赐”表示在不以回报为目的而向他人行善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快乐和幸福,那些处于真正的仁爱之人就感受并觉察到这种快乐和幸福(3816, 3956, 6388节)。
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实际上爱自己,而不是爱邻舍(8002, 9210节)。就圣言的灵义而言,“雇工”表示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8002节)。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在来世想叫他人服侍他们,并且从不满足(6393节)。他们蔑视邻舍,向主自己发怒,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赏赐或回报,声称他们配得赏赐(9976节)。在来世,那些将信与仁分离的人因他们的信和他们于外在形式上,因而为了他们自己所做的善行而想要功德(2371节)。关于那些将功德置于行为的人在来世的性质的详情(942, 1774, 1877, 2027节)。在那里,他们住在低地,觉得自己似乎在劈柴(1110, 4943, 8740节)。因为木头,尤其皂荚木的具体含义就是为了回报所行的良善,即功德的良善(2784, 2812, 9472, 9486, 9715, 10178节)。
在主的国中,那些为了回报而行良善的人就是仆人(6389, 6390节)。那些将功德置于行为的人陷入试探(2273, 9978节)。那些爱自己爱世界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行善却不思想回报(639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