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11:8(1)

652a、启11:8.“他们的尸体要倒在大城的街道上”表示它们因教义的邪恶和虚假而灭绝。这从“尸体”和“大城的街道”的含义清楚可知:“尸体”是指“两个见证人”所表示的爱之良善和教义之真理已经灭绝了;“被杀”表示被灭绝,在此表示属灵地被灭绝,因为它论及那些在自己里面完全毁灭这些事物的人。经上以同样的方式说主被杀,死了,以表示从祂发出的神性,也就是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被弃绝了,也就是说,主在那些弃绝它的人中间被杀,并且死了(参看AE 83节)。“大城的街道”是指教义的真理与良善,在反面意义上是指教义的虚假与邪恶;因为“街道”表示进行引导的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进行引导的虚假(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城”表示教义(对此,参看AE 223节)。经上说“大城”,是因为“大”论及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论及邪恶,就像“多”论及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论及虚假一样(参看AE 223b,c, 336a, 337节)。这清楚表明,“两个见证人的尸体倒在大城的街道上”表示爱与仁之良善,以及教义与信仰之真理因教义的虚假与邪恶而灭绝。由于所表示的是教义的邪恶和虚假,所以经上接着说“这大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和埃及”,“所多玛”表示爱之邪恶,“埃及”表示由此而来的虚假,两者都属于教义,在教会的末了摧毁教会(对此,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说明)。

“街道”表示教义之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教义之虚假,因为在灵义上,“道路”表示引向良善的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引向邪恶的虚假(参看AE 97节);街道就是城里的道路,由于“城”表示教义,所以“街道”表示教义的真理和虚假。此外,灵界有城市和城市街道,与世上的城市一样;每个人在对真理的情感和由此而来的聪明方面是何品质,仅从他所住的地方和他行走的街道就能得知。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清晰感知的人住在城南,也行走在那里;那些处于对爱之良善的清晰情感的人住在东方,也行走在那里;那些处于对爱之良善的模糊感知的人住在北方,同样行走在那里。但在那些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说服之人所生活的城市,情况正好相反。这清楚表明,为何“街道”表示进行引导的真理或虚假。

652b、“街道”具有这种含义,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耶利米书:

你们当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来跑去,去看看,去知道,在宽阔处寻找,你能否找到一人行公平、求真理;若有,我就赦免她。(耶利米书5:1)

由于“耶路撒冷的街和宽阔处”表示照着那些属于教会之人的情感和感知的状态而定的教义真理;还由于“耶路撒冷”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所以经上说:“你们当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来跑去,去看看,去知道,在宽阔处寻找。”由于“公平”(judgment)论及真理,因一切公平或判断都来自律法和戒律,也就是真理,还由于“真理”表示教义与信仰的真理,所以经上说:“你能否找到一人行公平、求真理。”“宽阔处”尤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而表示住处所在的方位;在灵界,城里的每个人都照着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感知,或清晰或模糊而有自己的住处,故“宽阔处”表示照着每个人的情感和感知而定的真理和良善。

以赛亚书:

公平转而退后,公义站在远处;因为真理在街上跌倒,正直不能进入。(以赛亚书59:14)

在圣言中,“公平和公义”表示真理和良善;“公平转而退后,公义站在远处”表示这些不再存在;“真理在街上跌倒,正直不能进入”表示他们偏离教义的真理,因而生活中没有真理,也就是没有生活的良善,因为生活的一切良善都是通过教义之真理获得的;事实上,一个人正是通过它们学习他当如何生活。由于“街道”表示真理进行引导的地方,所以经上说:“真理在街上跌倒。”

那鸿书:

战车在街上疾行,在宽阔之处来往奔驰。(那鸿书2:4)

由于“战车”表示真理的教义,“街”和“宽阔之处”表示照着每个人的情感和感知,如前所述,所以经上说“战车在街上疾行,在宽阔之处来往奔驰”,“疾行”表示称虚假为真理,“奔驰”表示偏离。

士师记:

在雅亿的日子,大道绝迹了,过路人绕道而行,他们停止了,以色列的宽阔之处消失了。(士师记5:6, 7)

这些话出自底波拉和巴拉之歌,这歌论述了教会中真理的荒凉,后来又论述了它的恢复;“大道绝迹了,过路人绕道而行,他们停止了,以色列的宽阔之处消失了”描述了这种荒凉;“大道和路”与“街”和“宽阔之处”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进行引导的教义之真理,“绕道而行”表示偏离真理。

以赛亚书:

空虚的城必拆毁,各家关闭,无人能进;在街上因酒有呼喊声;一切喜乐都必混在一起,地上的欢乐遭放逐。(以赛亚书24:10, 11)

“空虚的城”表示其中有虚假,却没有真理的教义;“家(即房屋)”表示意愿、因而生活的良善;由此明显可知,“空虚的城必拆毁,各家关闭,无人能进”表示什么;“在街上因酒有呼喊声”表示由于缺乏真理,并且真理与虚假混杂而哀叹,“酒”表示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因此,经上说“在街上”,因为“街”也表示真理,以及寻求真理的地方。经上提到“喜乐和欢乐”,因为“喜乐”论及出于对良善的情感的快乐,“欢乐”论及出于对真理的情感的快乐;“一切喜乐都必混在一起,地上的欢乐遭放逐”表示这些快乐将停止。

耶利米书:

荣耀的城,就是我喜乐的城,怎能(不)被撇弃!因此,她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所有的战士都必被剪除。(耶利米书49:25, 26; 50:30)

“荣耀的城”表示神性真理的教义,“喜乐的城”表示来自对其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快乐;“少年人”表示那些通过真理变得聪明的人;“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将灭亡;“战士”表示与虚假争战的真理;“所有的战士都必被剪除”表示不会有真理对虚假的抵御。

以西结书:

你们在这城中增多了你们杀害的人,使被杀的人充满街道。(以西结书11:6)

在圣言中,“被杀的人”表示那些被虚假摧毁,或说因虚假灭亡的人;因为杀他们的“剑”表示摧毁真理的虚假;“城”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真理的教义;“使被杀的人充满街道”表示通过虚假使真理荒废。

耶利米哀歌:

那些从前吃美食的,如今在街上被荒废;那些从前在朱红褥子养大的,如今却拥抱粪堆。拿细耳人的面貌比漆黑更黑,以致在街上无人认识。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又被血玷污。他们追踪我们的脚步,以致我们不能在街上行走。(耶利米哀歌4:5, 8, 14, 18)

此处“街”也表示引向生活良善的教义真理,或一个人生活所必须遵照的真理。这论述了圣言所在的教会,以及教会在真理方面的毁灭;因此,“那些从前吃美食的,如今在街上被荒废”表示那些充满来自圣言的纯正真理的人不再有任何真理,“美食”表示来自圣言的纯正真理;“那些从前在朱红褥子养大的,如今却拥抱粪堆”表示那些充满来自圣言的纯正良善的人只有邪恶之虚假,“朱红褥子”表示圣言的纯正良善,尤表对真理的属天之爱,“粪堆”表示邪恶之虚假。“拿细耳人的面貌比漆黑更黑,以致在街上无人认识”表示神性真理处于如此的模糊,以至于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明显;“拿细耳人”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又被血玷污”表示圣言的真理不再被看见,因为它们被歪曲了,“瞎子”表示那些看不见真理的人。“他们追踪我们的脚步,以致我们不能在街上行走”表示引入歧途,以至于不知道如何生活,“追踪脚步”表示通过虚假引入歧途,“行走”表示生活,因此“在街上行走”表示照真理生活。

西番雅书:

我要剪除列族,他们的角落必荒废;我要使他们的街道荒凉,以致无人经过;我要使他们的城邑荒废,以致无人,也无居民。(西番雅书3:6)

要剪除的“列族”表示教会的良善;必荒废的“角落”表示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教会的真理和良善,这就是“角落或角”(corners)的含义(参看AE 417节)。要荒凉,以致无人经过的“街道”表示教义的真理;因为要荒废,以致无人,也无居民的“城邑”表示教义;在圣言中,“人”和“居民”在灵义上表示所有处于真理和良善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表示真理和良善。

652c、撒迦利亚书:

我要回到锡安,住在耶路撒冷中间;耶路撒冷由此必称为真理的城。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住在耶路撒冷街上,城里的街道必满有男孩女孩在街上玩耍。(撒迦利亚书8:3–5)

这些话论及主的降临和祂要建立的新教会;“锡安”表示爱之良善方面的教会,“耶路撒冷”表示教义真理方面的教会,所以耶路撒冷被称为“真理的城”;必住在耶路撒冷街上的“年老的男女”表示那些通过教义的真理变得聪明和智慧的人;城里的街道必满有、在街上玩耍的“男孩女孩”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及其快乐,那些生活在教义真理中的人将富有它们。

耶利米书:

犹大啊,你神的数目就是你城的数目;你照着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筑可耻的坛,就是向巴力烧香的坛。(耶利米书11:13)

“犹大啊,你神的数目就是你城的数目”表示虚假和教义一样多,“城”表示教义,“神”表示宗教的虚假;“你照着耶路撒冷街道的数目筑可耻的坛”表示敬拜的种类和教义的虚假一样多,“街道”在此表示教义的虚假,“坛”表示敬拜;所指的是出于虚假的敬拜,因为坛是指香坛,经上说“向巴力烧香的坛”,“香”表示属灵良善,属灵良善本质上是来自良善的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来自邪恶的虚假。这就是“香”和“香坛”的含义(可参看AE 324, 491, 492, 567节)。

同一先知书:

他们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街上所行的,你没有看见吗?儿子们捡柴,父亲们点火,妇女们抟面作烙饼,献给天后,又向别神浇奠祭;我必使欢喜的声音和快乐的声音从犹大城邑和耶路撒冷街上都止息了。(耶利米书7:17, 18, 34)

前面充分解释了这些话表示什么(可参看AE 555d节),还解释了“犹大城邑”表示教会的教义,“耶路撒冷街”表示教会教义的真理。

又:

他们在犹大地和耶路撒冷街上所行的恶,你们都忘了吗?(耶利米书44:9)

“犹大地”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但在此表示邪恶方面的教会;“耶路撒冷街”表示教义的真理,但在此表示其教义的虚假。

以西结书: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必用他的马蹄践踏你所有的街道;他必用剑杀戮你的人民,且把你力量的柱子推倒在地;他们必掳去你的财富。(以西结书26:11, 12)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表示对真理的亵渎和随之它的毁灭;“用他的马蹄践踏你所有的街道”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都将被感官人的谬误摧毁;“他必用剑杀戮人民”表示真理将被虚假摧毁;“把你坚固的柱子推倒在地”表示因此,出于真理的一切敬拜都将被毁,因为“柱子”表示出于真理的神圣敬拜,由于一切能力都属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所以它们被称为“力量的柱子”;“他们必掳去你的财富”表示真理的知识也将被摧毁。“财富”和“货财”表示真理的知识(参看AE 236节)。

同一先知书:

你为自己建造高耸之地,在各街上作了高地,你在各路头建造你的高耸之地,使你的美丽变为可憎的。(以西结书16:24, 25, 31)

在古人那里,“高耸之地”和“高地”表示天堂;在高山祭祀,或不在这些山上,而是在高耸的建筑物上祭祀的仪式由此而来;因此,“在各街上和各路头作了高地和高耸之地”表示出于教义的邪恶和虚假的敬拜。由于敬拜变成偶像崇拜,所以经上说“使他们的美丽变为可憎的”,“美丽”表示真理和由此而来的聪明;因为在灵界,每个人都照着来自良善的真理和由此而来的聪明而美丽。

阿摩司书:

在一切街道上必有哀号声,他们必在一切宽阔处说,哀哉,哀哉!又必叫农夫来哀哭。(阿摩司书5:16)

“在一切街道上必有哀号声,他们必在一切宽阔处说,哀哉,哀哉”表示悲痛,因为真理和良善到处都被荒废了;“又必叫农夫来哀哭”表示教会之人因此而悲痛,“农夫”表示教会之人,因为“田”表示真理植入方面的教会。

诗篇:

我们的仓盈满,能出各样的粮食;我们的羊群孳生千千,在街上孳生万万;我们的牛驮着满驮,没有破口,没有逃离,我们的宽阔处也没有喊叫。(诗篇144:13, 14)

满了粮食的“仓”表示来自圣言的教义,因而表示圣言本身,提供教导和属灵营养的教义的一切真理都在其中;“羊群孳生千千,在街上孳生万万”表示属灵的良善和真理,“羊群千千”表示良善,“万万”表示真理;驮着满驮的“牛”表示属世良善及其情感;“没有破口”表示它们的一致性;“没有逃离”表示这些当中没有失去任何一个;“宽阔处没有喊叫”表示任何地方都没有因缺乏它们的哀叹声。

约伯记:

赐雨在地面上,打发水到街面上的神。(约伯记5:10)

“赐雨在地面上”表示进入那些属于教会之人的一切事物的神性真理的流注;“打发水到街面上”表示进入教义之真理的神性流注,好叫人可以由此变得属灵。

以赛亚书:

他们在街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在街道上,他必哀号,流泪痛哭。(以赛亚书15:3)

这些话论及摩押地的亚珥城,这城表示那些处于来自属世人的真理之人的教义;“他们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在街道上,他必哀号”表示因他们教义的虚假而悲痛,“房顶”表示内层事物,“街道”表示他们中间的外层事物。耶利米书:

在摩押所有的房顶和街道上到处都有哀哭声。(耶利米书48:38)

此处的含义和前面的类似。

但以理书:

你要知道,要明白,从话语发出恢复并建造耶路撒冷,直到弥赛亚君王,必有七个七;六十二个七之后,正在艰难的时候,它连街带濠都必恢复并建造。(但以理书9:25)

不知道圣言灵义的人可以会以为,此处的“耶路撒冷”是指耶路撒冷,它要恢复并建造;还以为经上说要恢复和建造的“街和濠”是指这个城市的街道和沟濠;但“耶路撒冷”表示主将要建立的教会,“街和濠”表示教义的真理:“街”表示真理,“濠”表示教义。这不是解释七的数目含义的地方。

652d、由此明显可知,在以下启示录的经文中,“新耶路撒冷的街道”具有相同的含义:

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城内的街道是纯金的,好像透明的玻璃。(启示录21:21)

后面:

他指示我一道纯净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在城内街道中间,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启示录22:1, 2)

但后面会解释这些经文。

以赛亚书:

你的众子发昏,在各街头躺卧,如同网罗里的羚羊。(以赛亚书51:20)

这些话也论及耶路撒冷,也就是在教义方面被荒废的教会,“众子”表示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发昏,在各街头躺卧”表示被剥夺一切真理,“街头,或街道的起始处”表示进入真理的入口处,因而表示一切真理。

耶利米哀歌:

婴孩和吃奶的在城市街道上发昏。你的孩童在各街头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灵魂向主举手。(耶利米哀歌2:11, 19)

“婴孩和吃奶的”表示纯真,也表示头生,并通过来自圣言的知识在那些正在重生之人身上复活,因是首先的而无罪无害的良善和真理;“他们在城市街道上和各街头发昏”表示它们的完全缺乏;经上说“受饿”,是因为“(饥)饿”表示知识的剥夺或丧失,缺乏和无知,同时表示对它们的渴望(参看AE 386节)。

那鸿书:

她的婴孩在各街头被摔碎,人为她的尊贵人拈阄,她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那鸿书3:10)

此处“婴孩”也表示头生和复活的真理,“在各街头被摔碎”表示被驱散并灭亡;“尊贵人”表示爱之良善;“为他们拈阄”表示对这些的驱散;“大人”表示良善的真理;“被链子锁着”表示被虚假束缚,以至于真理无法出来。这话是指着“流血的城”说的,这城表示其中圣言的真理被歪曲的教义。

耶利米书:

死亡从窗户上来,进入我们的宫殿,从街上剪除婴孩,从宽阔处剪除少年人。(耶利米书9:21)

此处“死亡”表示属灵的死亡,当虚假被信以为真理,真理被信以为虚假,并且生活与它们一致时,属灵的死亡就会发生;“窗户”表示出于理解力的思维,“宫殿”表示内层,因而人类心智更崇高的事物;这清楚表明,“死亡从窗户上来,进入我们的宫殿”表示什么;“婴孩”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通过来自圣言的知识头生的真理;“少年人”表示所获得的真理,聪明来自这些真理;“街和宽阔处”表示教义的真理,以及引向聪明和智慧的生活真理;这清楚表明,“从街上剪除婴孩,从宽阔处剪除少年人”表示什么。

同一先知书:

我充满耶和华的愤怒,厌倦压抑;你要倒在街上婴孩和成群的年轻人身上;甚至连男带女,老年人与满了日子的人都必被擒拿。(耶利米书6:11)

此处“街上婴孩”和“年轻人”,与前面的具有相同的含义;“男和女”表示与良善结合的真理,以及由此而来的聪明;“老年人”和“满了日子的人”表示智慧。

由于“街”表示进行引导的教义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所以在以下经文中,“街上的泥土”、“泥沼”和“粪土”表示对邪恶之爱的虚假。以赛亚书:

他们的尸首好像街上的粪土。(以赛亚书5:25)

同一先知书:

祂必使他被践踏,像街上的泥土一样。(以赛亚书10:6)

弥迦书:

她必被践踏,如同街上的泥沼。(弥迦书7:10)

诗篇:

我要捣碎他们,如同风面前的灰尘一样微小,我要把他们倒出,如同街上的泥沼。(诗篇18:42)

这一切也来自灵界的表象;在那里来自邪恶的虚假掌权的城市中,街道看上去满是粪土、泥沼和泥土。这清楚表明以下经文表示什么:

主吩咐祂派出去传福音的七十个人,无论进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去,说,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粘到我们身上,我们也要当着你们抖掉。(路加福音10:10, 11)

由于“城里的街道”表示一个人当照之生活的教义真理,所以在街上教导和祷告是一种习俗。因此,在撒母耳记下:

不要在迦特报告,不要在亚实基伦街上传扬,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欢喜。(撒母耳记下1:20)

马太福音:

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宽阔处所行的,好得人的荣耀。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和街道角落里祷告,好叫人看见。(马太福音6:2, 5)

路加福音:

那时,你们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导过;但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路加福音13:26, 27)

此处,从“街道”表示教义真理的含义也明显可知,为何主以比喻说:

家主吩咐他的仆人快出去,到城里的街道和宽阔处,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来。(路加福音14:21)

“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不是指属世意义上的这些人,而是指属灵意义上的这些人,也就是诸如没有圣言,因此处于对真理的无知和良善的缺乏,但仍渴望真理,好通过真理获得良善的那种人;这些人是外邦人,后来主的教会在外邦人中间建立。

由于“城里的街道”表示进行教导和引导的真理或虚假,所以:

来到所多玛的天使说,他们要在街上过夜。(创世记19:2)

由于同样的原因,经上吩咐:

以色列人若发现城里有人侍奉别神,就要用剑击杀那城的居民,尽行毁灭那城,要把那城一切的掠夺之物都收集到街道中间,用火把城和一切掠夺物都焚烧。(申命记13:14–17)

“别神”表示敬拜的虚假,“剑”表示真理对虚假的摧毁;“掠夺”表示对真理的歪曲;“火”表示对邪恶之爱的惩罚及其毁灭。

从由圣言所引用的这些经文可以看出,“两个见证人的尸体要倒在大城的街道上,这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和埃及”,后来“不许把他们放在坟墓里”表示什么;因为犹太和以色列民族有一个习俗,就是把杀死的仇敌扔到路上和街上,而不是埋葬他们,这是他们仇恨这些人的标志;但这仍代表,这些仇敌表示无法复活的地狱的邪恶和虚假,也就是那些处于地狱的邪恶和虚假之人。

这一点明显可见于耶利米书:

先知发预言说,这地不会有剑、饥荒;这些先知必被剑、饥荒吞灭;听他们说预言的百姓必被扔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无人埋葬他们。(耶利米书14:15, 16)

“先知”表示真理的教义,在此表示虚假的教义,因为他们预言虚假;由于“街道”表示虚假所在之处,所以经上说:“他们必被扔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

653a、“这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和埃及”表示通过自我之爱的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这从“所多玛”和“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所多玛”是指自我之爱和由此而来的各种邪恶(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埃及”是指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邪恶之虚假(对此,我们也很快会谈到)。显然,“所多玛和埃及”是指耶路撒冷,因而是指其中爱之良善被玷污,教义之真理被歪曲的教会,因为经上接下来说:“就是我们的主钉十字架的地方。”将主钉在十字架上的,是自我之爱的邪恶和教义的虚假,因此主被犹太人钉在十字架上,因为他们处于这些邪恶和虚假;对此,下文会更详述。

在此首先要说明,在圣言中,“所多玛”表示自我之爱和由此而来的各种邪恶;因为各种邪恶是从自我之爱涌出的。事实上,凡爱自己的人只爱自己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从而将其意愿和理解力的一切事物都浸没于自己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以至于无法从中被提升到天堂和主那里。因此,他从天堂之光中看不到任何东西,只能从世界之光中看见;而与天堂之光分离的世界之光在属灵事物,也就是天堂和教会的事物上就是纯粹的黑暗;因此,一个人越爱自己,就越鄙视属灵事物,实际上否认它们。正因如此,人处于天堂之光所凭借的内在属灵心智关闭了,这使得人成为纯属世的;纯属世人倾向于各种邪恶。因为人与生俱来的邪恶就位于属世人,这些邪恶只能从他那里被移除到他那接收天堂之光的内层心智被打开的程度;此外,人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位于属世人,这自我或人自己的东西无非是邪恶。

因此,“所多玛”表示自我之爱,因而各种邪恶,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所多玛”的经文看出来;如以下经文。以西结书:

你的姐姐是撒玛利亚,她和她的女儿们住在你左手边;你的妹妹是所多玛,她和她的女儿们住在你右手边;你在你的一切行为上败坏自己,比她们更甚;你的妹妹所多玛与她的女儿们并未做你和你女儿们所做的事。看哪,所多玛的罪孽是这样:她和她的女儿们都骄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她却不扶持困苦和贫穷人的手;因此,她们变得高傲,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以西结书16:46–5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耶路撒冷的可憎之事,这些事主要是:他们玷污圣言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以色列人所在的“撒玛利亚”表示属灵教会,在该教会,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是本质;但犹太人所在的“耶路撒冷”表示属天教会,在该教会,属天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是本质。因为天堂,并由此教会分为两个国度,即属灵国度和属天国度(关于这些国度,可参看《天堂与地狱》,20–28节)。这些国度由首都为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和首都为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来代表。

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是地狱的邪恶,也就是世界之爱的邪恶的对立面;而属天良善是魔鬼的邪恶,也就是自我之爱的邪恶的对立面。各种邪恶都从自我之爱涌出,远远比从世界之爱涌出的邪恶更坏(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65–83节)。这就是为何涉及耶路撒冷的事比涉及撒玛利亚的更可怕、可憎;这也是为何耶路撒冷不仅被称为“所多玛”,而且经上还说,她做的事比所多玛更坏;因为此处说:“所多玛未做你和你女儿们所做的事。”自我之爱的邪恶就是所多玛的邪恶,这一点被如此描述:“所多玛的罪孽是这样:骄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却不扶持困苦和贫穷人的手。”“骄傲”表示自我之爱,“粮食饱足”表示蔑视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甚至厌恶它们,“大享安逸”表示安全,不因任何邪恶而焦虑;“不扶持困苦和贫穷人的手”表示无情,或毫无怜悯。由于自我之爱是所多玛的爱,所以经上说她的女儿们“变得高傲,在耶和华面前行可憎的事”,变得高傲的“女儿们”表示这爱的欲望,“在耶和华面前的可憎的事”表示反对神性本身的一切邪恶。

653b、由于“迦勒底人”表示对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的亵渎和玷污,“巴比伦或巴别的居民”表示对爱之良善的亵渎和玷污,所以他们的倾覆也被比作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倾覆。耶利米书:

有剑临到迦勒底人和巴比伦的居民,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子在其中寄居,正如神倾覆所多玛、蛾摩拉,和邻近的城邑一样。(耶利米书50:35, 40)

以赛亚书:

巴比伦为列国的装饰,为迦勒底人辉煌的荣耀,必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以赛亚书13:19)

“所多玛”表示自我之爱的邪恶,“蛾摩拉”表示这爱的虚假;由于自我之爱不承认教会的任何真理,所以经上说“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子在其中寄居”,“人”表示聪明,“人子”表示教会的真理。

由于“以东”表示属世人,属世人处于来自自我之爱的虚假,因而玷污教会的良善,所以她的荒废被比作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倾覆。耶利米书:

以东成为荒凉之处,就像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倾覆一样,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子在其中寄居。(耶利米书49:17, 18)

西番雅书:

摩押必像所多玛,亚扪人必像蛾摩拉,都变为弃于荨麻之地、盐坑、永远荒废之地。(西番雅书2:9)

如前所述,“摩押”表示属世人,属世人出于自我之爱玷污教会的良善,“亚扪人”表示那些歪曲教会真理的人;由于这是一切良善和真理毁灭的原因,所以经上说“弃于荨麻之地、盐坑、永远荒废之地”,“荨麻之地”表示一切良善的毁灭,“盐坑”表示一切真理的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表示同样的事物。

由于“犹大”表示属天之爱,也就是对主之爱,一切良善都来自这爱,“犹大”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魔鬼之爱,也就是自我之爱,一切邪恶都来自这爱,所以“犹大和耶路撒冷”所表示的教会的毁灭也被比作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倾覆。以赛亚书:

耶路撒冷绊跌,犹大倾倒;他们脸上的坚硬作证反对他们,他们的罪如所多玛的一样。(以赛亚书3:8, 9)

同一先知书:

你们这所多玛的首领啊,要听耶和华的话;你们这蛾摩拉的百姓啊,要侧耳听我们神的律法。(以赛亚书1:10)

“耶和华的话”表示神性良善,“神的律法”表示神性真理,因为在论述良善的地方,经上就用“耶和华”这个名,但在论述真理的地方,经上则用“神”这个名;由于对那些处于自我之爱的人来说,神性良善就是邪恶,所以经上说:“他们的罪如所多玛的一样”、“你们这所多玛的首领啊,要听耶和华的话。”由于对那些处于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来说,神性真理就是虚假,所以经上说:“你们这蛾摩拉的百姓啊,要侧耳听神的律法。”

摩西五经:

他们的葡萄树出自所多玛的葡萄树,他们的葡萄来自蛾摩拉的田园,是苦胆葡萄,全挂都是苦的。(申命记32:32)

这些话论及存在于雅各后代中间的可怕虚假,这些虚假是从自我之爱的邪恶中涌出的。不过,前面(AE 519b节)解释了这些话。耶利米哀歌:

那些从前吃美食的,如今在街上被荒废;那些从前在朱红褥子养大的,如今却拥抱粪堆;我百姓的罪孽比转瞬间倾覆的所多玛的罪还大。

(耶利米哀歌4:5, 6)

这些话论及那些属于主的属天国度和教会的人,就是他们变成对立面的时候,因为正是属天之爱变成自我之爱,也就是魔鬼之爱;前面论到那些已经如此改变的人。前面(AE 652b节)解释了“吃美食”、“在朱红褥子养大”、“在街上被荒废”和“拥抱粪堆”表示什么。经上说他们的罪孽“比所多玛的罪还大”,因为他们拥有圣言,本能从中知道天堂和教会或教义和生活的真理和良善,却玷污了它们,而所多玛的居民无法如此行;事实上,知道主的意愿却不实行的人,比不知道的人更有罪。此外,凡自我之爱在其中掌权的人都鄙视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并否认主的神性;为了确认从这爱涌出的邪恶,他们要么玷污圣言,要么弃之如一本仅仅因已经被如此接纳而神圣的著作。因此,那些出于自我之爱如此行的人被比作所多玛和蛾摩拉。

那些被主教导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然而又弃绝并否认它们的人,所行的比所多玛人还要坏,这一点从主论到迦百农的话明显看出来,马太福音:

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被带下地狱;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它还可以存留到今日;我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地方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马太福音11:23, 24)

因为主离开拿撒勒后就住在迦百农(马太福音4:13);并在那里行神迹(马太福音8:5–14; 约翰福音4:46至末尾)。主论到门徒传祂的降临或福音,却不受接待所在的城市,说了同样的话;如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要跺掉你们脚上的尘土;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马太福音10:14, 15; 马可福音6:11; 路加福音10:10–12)

因为没有人比那些处于自我之爱的人更从内层弃绝教会的神圣事物,并否认主之神性的了;那些处于世界之爱和由此而来的邪恶之人也会弃绝教会的神圣事物,然而却不那么从内层,也就是出于内心的确认如此行。

在耶利米书,同样的话论到为了确认邪恶和虚假而玷污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先知和百姓:

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看见在通奸和行在谎言中的可怕固执;而他们却坚固恶人的手,甚至无人回转离开他的恶;他们对我犹如所多玛,

其中的居民好像蛾摩拉。(耶利米书23:14)

“先知”在此表示那些教导教义的真理和良善之人,在抽象意义上,也就是真正的灵义上,表示来自圣言的教义,因而也表示教义方面的圣言;因此,“可怕固执”表示内心确认反对圣言的真理和良善;“通奸和行在谎言中”表示扭曲圣言的良善和真理;“通奸”表示通过邪恶和虚假扭曲圣言的良善,“谎言”表示虚假,“行在谎言中”表示活在虚假中。“坚固恶人的手”表示对邪恶的确认,以及随之而来的他们反对良善的能力;“无人回转离开他的恶”表示坚持教义的邪恶和虚假;故经上说“他们犹如所多玛,其中的居民好像蛾摩拉”,“犹如所多玛”表示处于源于自我之爱的邪恶,“居民好像蛾摩拉”表示出于教义虚假的一种邪恶生活摩西五经以这些话描述了摧毁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恶人:

他们想向天使施暴,因此受到瞎眼的击打,以至于找不到天使所在的门;因此,耶和华将硫磺与火,如雨般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并那些城和全平原,以及城里所有的居民和土地上生长的。(创世记19:1–28)

“他们想向天使施暴”表示向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施暴),因为这些由“天使”来表示;击打他们,以至于找不到门所用的“瞎眼”表示对神性,对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的彻底弃绝和否认,以至于他们不能看见并承认天堂和教会的任何事物,这由“找不到天使所在的门”来表示;“硫磺”表示对通过虚假摧毁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的欲望,“火”表示进行摧毁的自我之爱和一切邪恶,在此表示良善和真理的毁灭。

我从天上被告知,“所多玛和蛾摩拉”表示从自我之爱涌出的一切邪恶和虚假;因为当那些处于来自这爱的邪恶之人灭亡时,如发生在最后审判之日的情形,就有一种硫磺和火如雨般从天而降的表象;我也看见了这一幕。主在路加福音中也预言了,在最后审判之日,这种事就会发生:

到罗得的日子,就是他出所多玛的日子,就有火与硫磺如雨般从天上降下来,把他们全都灭了;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路加福音17:28–30)

由于那些出于自我之爱通过虚假确认邪恶,反对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之人从自己那里彻底根除了教义和圣言的一切真理,以及属灵和属天之爱的一切良善,所以一场全面的荒废发生在他们身上;对此,摩西五经如此描述:

遍地都是硫磺,盐卤和火迹;没有耕种,没有出产,地上连草都不生长,好像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的倾覆一样。(申命记29:23)

“硫磺”表示一切良善因来自邪恶的欲望而荒废;“盐卤”表示一切真理因来自这些欲望的虚假而荒废;“遍地的火迹”表示教会因自我之爱而毁灭;“没有耕种,没有出产,地上连草都不生长”表示根本没有接受教会真理的能力,“草”表示刚刚涌现出来时的教会真理。由于这就是出于自我之爱的良善和真理的毁灭,所以经上说“好像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的倾覆一样”,“押玛、洗扁”表示邪恶和虚假的知识。“人子显现的日子”表示这些事将发生在最后审判之日。

654a、现在要解释一下,“埃及”在此表示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因而表示从自我之爱的邪恶,随之从自我聪明的骄傲流出的虚假。当人的属世人与属灵人分离时(这主要是通过自我之爱发生的),虚假就从这爱的邪恶流出,因为一切虚假都源于邪恶。虚假是邪恶的捍卫者,意愿的邪恶通过思维观念在理解力中取得形式,这些观念被称为虚假。由于从自我之爱的邪恶流出的虚假伴随着骄傲,因那时人从他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思考,所以“埃及”在此也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

但由于“埃及”表示两种意义上的属世人,也就是当它与属灵人结合时和当它与属灵人分离时,因而既有好的意义,也有坏的意义,所以“埃及”表示属于属世人的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一般涉及认知和知识或科学。属世人的真理和虚假被称为认知和知识或科学;但当真理本身获得生命时(这是通过信仰的生活,也就是仁爱实现的),它们就属于他的属灵人。这些及其情感和愉悦,不像属世人的认知和知识或科学那样被人明显感觉和看到,因为只要人活在世上,他就属世地思考,并属世地说话,人通过属于其理解力的一种视觉感受和感知到这一点。但他那与对真理或虚假的情感结合的属灵思维并不明显,直到人脱去属世的身体,披上属灵的身体,这种情况在他死后,或他离开这个世界,进入灵界后发生;那时,他属灵地思考,属灵地说话,而不像以前那样属世地思考和说话。这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无论他是纯属世的,还是属灵的;死后,甚至连纯属世人的思维也是属灵的,只是极其粗俗,没有对真理的理解或对良善的情感;因为它是由相对应的观念构成的,事实上,这些观念看上去是物质的,但仍不是物质的。不过,主若愿意,别处会详述在灵界,纯属世人的属灵思维和由此而来的言语。

在圣言中,“埃及”表示好和坏两种意义上的属世人,以及随之严格来说属于属世人的一切,因为在埃及,知识(或科学),尤其对应和代表的知识,得到培养,当时教会是代表性的。但由于他们根据对应关系为自己制造形像,并且当他们从内在变得完全外在时,开始以神圣的仪式敬拜它们,由此使它们成为他们的偶像,所以他们将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代表变成了偶像崇拜的事物和用于巫术的事物;因此,在圣言中,“埃及”在坏的意义上,也就是与前者相反的意义上表示属世人的虚假知识或科学,以及偶像崇拜和巫术之物。

这就是“埃及”的含义,这一点可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看出来;但在我们从圣言证明这一点之前,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内在从天堂之光看见,被称为内在-属灵人,或内在-属灵心智,外在从世界之光看见,被称为外在-属世人,或外在-属世心智。对每个教会之人来说,内在必须与外在结合,或内在-属灵人必须与外在-属世人结合;当它们结合时,属灵人因处于天堂之光而拥有统治处于世界之光的属世人的权力,并且管理它,如同主人管理他的仆人,教导它,如同老师教导他的学生。正是由于这种结合,一个人才成为一个教会之人和一位天使。但当属世人不与属灵人结合,不服从它时,尤其当属灵人关闭时的情形(对那些否认圣言和教会的神性事物之人来说,它是关闭的,因为他们从天堂之光看不见任何东西),属世人在属灵事物上是瞎眼的,并通过他的理性扭曲教会的一切真理,通过他对这些真理的观念将它们变成虚假。圣言,尤其论述埃及的地方,大量论述了这个主题,即属灵人与属世人的结合,以及属世人与属灵人的分离,因为“埃及”表示与属灵人结合的属世人,或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在论述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的地方,埃及遭到斥责和弃绝。

“埃及”因在广泛意义上表示属世人,故也表示真知识和假知识,或真科学和假科学,因为属世人中的真理和虚假被称为知识或科学。埃及因表示真知识和假知识,或真科学和假科学,故也表示信,因为信属于真理,真理属于信;因此,“埃及”在好的意义上表示与仁结合之信,在坏的意义上则表示与仁分离之信。当属世人与属灵人结合时,信与仁就结合,这时“埃及”表示真知识或真科学;但当属世人与属灵人分离时,信与仁就分离,这时“埃及”表示假知识或假科学。因为当属世人与属灵人分离时,人没有真理,即便从圣言或教会的教义汲取真理,他仍通过他的思维观念歪曲它们;因此,对这样一个教会之人来说,一切真理都变成虚假。

关于圣言中“埃及”的含义就这么多了。现在首先要从圣言说明,“埃及”表示与属灵人结合的属世人,或被属灵之光的流注复活的知识或科学,或也可说,与仁结合之信,与仁结合之信本身就是信。然后要说明,“埃及”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或没有被属灵生命的任何流注复活的知识或科学,或也可说,与仁分离之信,与仁分离之信本身不是信。

654b、“埃及”表示与属灵人结合的属世人,以及被属灵之光的流注复活的知识或科学,这样的知识或科学本身是属世人的真知识或科学,或真理,或也可说,与仁结合之信,与仁结合之信本身就是信,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以赛亚书: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用迦南的口唇说话,又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每一城都必称为Cheres城(太阳城)。当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一座祭坛献给耶和华,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一根柱献给耶和华。他们因受欺压呼求耶和华,祂必给他们派遣一位救主和君王。耶和华必被埃及所认识,当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也要献牲祭和素祭。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他们就回转归向耶和华,祂必被他们恳求,医治他们。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进入亚述,埃及人与亚述要服侍;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和亚述并列第三,成为地中间的祝福,万军之耶和华必赐福给它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18–25)

此处“埃及”表示与属灵人结合的属世人,因而表示在教会之外的各个民族和人民;这些人因未处于真理,故是属世人,但当他们听到福音时,就承认主,当他们由此在教义真理上被教导时,就接受信仰。此处五次提到的“当那日”表示主的降临。“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用迦南的口唇说话”表示他们中间必有与教会本身的教义真理一致的许多教义,“五”表示许多,“城”表示教义,“埃及地”表示这些民族的教会,“迦南的口唇”表示教会教义的真理;“每一城都必称为Cheres城(太阳城)”表示每个人里面的仁之良善的教义,“城”表示教义,“Cheres”(在希伯来语,这个词是指太阳及其光辉)表示仁和由此而来的信之良善。

“当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一座祭坛献给耶和华,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一根柱献给耶和华”表示那时出于仁之良善,以及由此出于在属世人的一切事物中的信之真理对主的敬拜;“献给耶和华的祭坛”表示出于仁之良善的敬拜,“柱”表示出于信之真理的敬拜,“在埃及地中间”表示在属世人的各个地方和一切事物中,“边界”表示真知识或科学。

“他们因受欺压呼求耶和华,祂必给他们派遣一位救主和君王”表示他们因属灵真理和由此而来的属灵良善的缺乏而悲痛,以及主的降临,他们将从主接受这些;“呼求”表示悲痛,“欺压”表示属灵真理和由此而来的缺乏,“救主和君王”表示主,主凭爱之良善而被称为“救主”,凭信之真理而被称为“君王”;“耶和华必被埃及所认识,当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表示对主及其神性的承认;“也要献牲祭和素祭”表示照其来自圣言、因而来自教义真理和爱之良善的戒律(precepts,或训词)对主的敬拜;“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他们就回转归向耶和华,祂必被他们恳求,医治他们”表示试探,因而转变,以及通过真理从虚假中得医治。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进入亚述”表示那时理性层必通过真知识或科学真理在他们里面打开,以致人能理性地,因而聪明地看待属世人的知识或科学;“埃及”表示属世人的知识或科学,“亚述”表示理性层;“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和亚述并列第三,成为地中间的祝福”表示来自属灵之光的进入这两者的流注;“以色列”表示拥有来自天堂的光的属灵人,“埃及”表示拥有来自世界的光的属世人,“亚述”表示在中间从属灵人接收光,把它传到属世人,并光照属世人的理性层;“耶和华必赐福”表示来自主的流注;“说,埃及我的百姓,有福了”表示被光照的属世人;“亚述我手的工作”表示不是从自我,而是从主理性的理性人;“以色列我的产业”表示属灵人,这属灵人被称为“产业”,是因为一切属灵事物,或整个属灵层都属于主,它就是祂发出的神性,天堂和教会都来自这发出的神性。若无灵义,谁能理解这些预言呢?

弥迦书:

这就是人必从亚述,从埃及的城邑,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都归到你这里的那日。(弥迦书7:12)

这些话论及主在外邦人中间建立教会,这些话描述了这个教会从这头到那头的延伸。迦南地的一头是幼发拉底河,另一头是埃及河。“从这海到那海”表示真理从这头到那头的延伸,“从这山到那山”表示良善从这头到那头的延伸。

表示教会的迦南地从埃及河延伸到幼发拉底河,就是亚述河,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种,从埃及河直到大河,幼发拉底河。(创世记15:18)

列王纪上:

所罗门统治列国,从幼发拉底河到非利士人的地,直到埃及地。(列王纪上4:21)

本身属灵的教会在属世人中,也就是在它的理性和认识能力,或它的理性和科学中有它的边界,因为理性层是内层属世人,是它的理解力;认识能力或科学也在它里面。理性层通过知识或科学出生,因为它在这些知识或科学中,如同在一面镜子中看到它的结论,并通过它们确认,不过是从属灵人那里如此行;没有这属灵人,人既没有理性层,也没有任何真正的认识能力,或真科学,取代理性能力的,是推理,取代真正的认识能力或真科学的,是虚假的认识能力或假科学。因此,这两者构成“迦南地”所表示的属灵教会的边界。

以西结书:

人子啊,你要向埃及王法老和他的众人说,在威望上谁能与你相比呢?看哪,亚述,黎巴嫩的香柏树,枝条美丽,成荫之林,树身高大,树顶在交织的枝干中;众水使它长大,深渊使它长高,使它的江河流出,环绕所栽之地,汊出的水道流到田野的众树,所以树身高大,因它发出的多水枝条长长。天上的一切飞鸟都在它枝子上搭窝,田野的一切走兽都在它树枝下生产;所有大民族都住在它的荫下;它树大枝长,极为荣美,因它的根在多水旁。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它;松树不及它的枝子,神园中的树都没有它荣美;他们使它枝条繁多,极为荣美;在神的园中,伊甸所有的树都嫉妒它。(以西结书31:2–9)

由于“埃及王法老”表示属世人的理解力,这理解力从理性所看见的科学真理或真知识中生出和形成,所以他在此被称为表示理性层的“亚述”,并被描述为香柏树及其高,以及它枝条的长长和众多,这是因为在圣言中,“香柏树”表示理性层。前面(可参看AE 650d节)解释了这段经文的大部分内容。由于理性层在智力真理或直觉真理(intellectual truths)方面具有这种性质和品质,属世层在真知识或科学真理方面是这样,所以经上说:“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它;松树不及它的枝子,神园中的树都没有它荣美。”“神园”表示处于纯正真理的教会之人所拥有的聪明,“香柏树”表示他那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理性层,“松树”表示属世人的感知能力,“荣美”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和由此而来的聪明;“他们使它枝条繁多,极为荣美”表示理性感知到的真知识或科学真理的丰富;“在神的园中,伊甸所有的树都嫉妒它”表示对来自属天良善的真理的感知,智慧由此而来,“树”在论述属天人的地方表示感知,在论述属灵人的地方表示认知,“神园中的伊甸”表示来自爱之良善的智慧。法老和埃及在此由“亚述”和“香柏树”来表示并描述,这一点也可从这一章的最后一节经文看出来,在那里,经上说:“法老和他所有的群众乃是如此。”由于属灵人的一切聪明和智慧都终止于属世心智,在那里使自己变得可见,所以在前面引用的经文中,埃及王法老被比作“神园中的香柏树”,因“法老”表示在属世人中从科学真理或真知识出生并形成的智力或理解力;因此,“神园”所指的,正是埃及地,正如在摩西五经中: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整个都得到很好的灌溉,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到琐珥时的埃及地。(创世记13:10)

亚述王的首领西拿基立,也描述了在其理解力方面的属世人,如前面以西结书所描述的那样,不过是以他的亵渎来描述的,如这些话:

你藉你使者的手辱骂主说,我率领许多战车登上高山,到黎巴嫩的两侧,在那里我要砍伐它高大的香柏树和上好的松树,我要进到他边界的住处,进入他肥田的树林。我挖了井,喝了外来的水;我用脚掌踏干埃及的一切河。(列王纪下19:23, 24)

此处所表示的事物,与前面引用的经文相似,即表示由真知识或科学真理形成,并从属灵神性被光照的教会之人的理性事物;然而,在此表示扭曲的理性层的亚述王却想摧毁它们,因为他向犹大王希西家开战。但由于他亵渎这些事物,威胁要摧毁教会的一切事物,从初至末,而教会在人里面是从属灵之物在他的理性和属世之物中形成的,所以在那夜,耶和华的使者在亚述营中击杀了十八万五千人(列王纪下19:35)。此处亚述王的“许多战车”表示教义的虚假;他想登上的“高山,黎巴嫩的两侧”表示他想摧毁的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他想砍伐的“高大的香柏树和上好的松树”表示在感知方面的理性和属世真理;“肥田的树林”表示知识或科学;他要用脚掌踏干的“埃及的河”表示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属世人的知识(或科学),他将通过他的感官层灭绝和抹除这些知识,“亚述王的脚掌”表示感官层和由此而来的推理,这推理只来自谬误;“埃及河”表示属世人从来自一个属灵源头,就是当被用于确认属灵的教会真理时的知识或科学中获得的聪明。

654c、凡教会将要在里面植入的人都必须在知识或科学上被教导,因为除非属世人通过知识或科学,也就是来自世俗的事物和联系的各种经历被教导,否则一个人无法变得理性;他若没有变得理性,就无法变得属灵;因为人的理性人一方面与属灵人,也就是天堂结合,另一方面与属世人,也就是世界结合。由于这个原因,还由于教会将要在以色列人中间建立,所以对他们来说,属世人要首先被教导,也就是说,在属世和科学地理解的真理上被教导。为叫这一切可以被代表和表示,其后裔将要代表教会,并且自己为其首的亚伯拉罕与他的妻子寄居在埃及,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创世记12:10等);后来,雅各与被称为以色列人的他的子孙按吩咐下埃及,并住在歌珊地,就是埃及最好的一块地,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创世记46章等)。这样做是因为人在属灵地被教导之前,必须在真理上科学和属世地被教导。

因为每个人都通过科学和属世地理解的真理为自己获得属灵层能够流入并在其中运作的理性层;事实上,人通过属于其理解力的理性层接受天堂之光,也就是属灵之光,通过被属灵层光照的理性层审视认知和知识或科学,从中拣选诸如与属灵的天堂和教会的纯正真理和良善一致的那类,弃绝不一致的;人正是这样在自己里面建立教会的根基。这就是为何经上论到亚伯拉罕和雅各说,他们因迦南地的饥荒下埃及,在那里寄居;这是由于饥荒,因为“饥荒”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缺乏,连同对它们的渴望;在圣言中,“寄居”表示被教导。

由此明显可知,诗篇中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列族,把这树栽上,你在它面前清除出一块地方,使它的根深深扎入,充满这地;你发出它的枝子,直到大海,发出嫩枝,延到大河。(诗篇80:8, 9, 11)

“从埃及挪出的一棵葡萄树”表示教会,该教会由以色列人来代表;“赶出列族”表示赶出属世人的邪恶,它们是通过真理被赶出去的;“把这树栽上,你在它面前清除出一块地方,使它的根深深扎入”表示按照次序教导,也就是说,首先充满认知和知识或科学,然后如在旷野并受试探,后来被引入迦南地,也就是被引入教会;“你把这树栽上,在它面前清除出一块地方,使它的根深深扎入,充满这地”按次序就表示这些事物;“发出它的枝子,直到大海”表示聪明的增长,它甚至延伸到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的终端;“发出嫩枝,延到大河”表示直到理性层。“河”,即幼发拉底河,表示理性层(参看AE 569节)。

何西阿书:以色列还是幼童的时候,我已经爱他,从埃及召我的儿子出来。(何西阿书11:1)

“以色列”在灵义上表示教会,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主因是天堂的全部,故也是教会的全部。由于以色列人要代表教会,按照神序,他们应首先在诸如将服务于理性层,并通过理性层服务于属灵层的那类事物上接受教导,所以他们首先寄居在埃及,后来被领进旷野,好叫他们可以经历试探,属世人可以通过这些试探被征服;因为人不会变得理性,直到空虚和虚假的知识或科学被移走,属世人由此被洁净,这主要是通过试探实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