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启 10:8.“我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表示在仍留在他们身上的对圣言的理解的品质方面,对教会之人的探究。这从之前的事物和本章接下来的事物清楚可知;因为“吩咐他说的天上的声音”涉及这些事物。之前的事物论述了对神性真理或圣言的理解,这可从 10: 2–4清楚看出来,在那里,从天降下的大力天使呼喊的“声音”和七雷的“声音”表示在对圣言的理解方面的教会状态品质的显现(参看 AE 601–604节)。接下来的事物论述了仍留在教会之人身上的对圣言的理解;因为天使手里拿着的“小书卷”表示圣言,“把它吃光”表示探究,“它在口中是甜的,在肚子里是苦的”表示在字义上,它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真理本身在其中的内义上,它并令人快乐。这一点从下文进一步明显看出来。由于这些就是已经论述和尚待论述的事物,所以很明显,“他先前从天上所听见的那声音又吩咐我说”表示在仍留在他们身上的对圣言的理解的品质方面,对教会之人的探究。
要知道,随着教会之人从内在变得外在,对圣言的理解在教会逐渐消亡;随着教会之人远离仁爱,因而随着他背离信仰的生活,他从内在变得外在。当教会之人是这样时,诚然,他可能会以阅读圣言为快乐,但却不是以属于圣言内层意义的真理本身为快乐;因为正是信仰的生活本身,也就是仁爱,产生对内层真理的情感,并使它令人快乐。因此,字义上的圣言可能会被喜爱,但只因它能被用来确认源于自我之爱和世界之爱的虚假,这就是字面上的圣言。其结果是,在教会结束的时候,几乎没有对真理的任何理解了。诚然,那时来自圣言的真理从嘴口里说出来,但却没有对真理的任何概念。我被允许在灵界的许多人身上测试,事实是否如此;结果发现,尽管只要从圣言说话,他们就说真理,但他们仍没有对真理的理解;因此,他们就像空虚的器皿、叮当作响的铃铛,只从诸如他们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那些东西说话,根本不从对理解或意义的任何感知来说话。当人具有这种品质时,他就无法从内在拥有任何属天和属灵之物了,只有来自肉体和世界的属世之物,当属世之物与属天和属灵之物分离时,它就是地狱的。由此可见,在下文,给约翰吃了在口中甜如蜜,但使他肚子发苦的小书卷是什么意思。
615、“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拿过来”表示主向天堂和教会显现的圣言。这从“展开的小书卷”、“手中拿小书卷的天使”、“海、地”和“踏它们”的含义清楚可知:“展开的小书卷”是指显现的圣言(参看AE 599节);“手中拿小书卷的天使”是指圣言方面的主(参看 AE 593节);“海、地”是指天堂和教会(参看 AE 600节);“踏它们”是指它们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服从于主(参看 AE 606节)。由此可见,“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表示主向天堂和教会显现的圣言。下文将解释“拿去,把它吃光”的含义。
616、启 10:9.“我就走到天使那里,对他说,请把小书卷给我”表示从主感知圣言品质的能力。这从“走到天使那里,说,请把小书卷给我”的含义清楚可知,“走到天使那里,说,请把小书卷给我”在最近的意义上是指服从命令,因为他被吩咐去拿它;但在更远的意义,也就是内层意义上,这话表示从主感知圣言品质的能力。主将感知这品质的能力赐予每个人,但却没有人感知它,除非他愿意貌似凭自己去感知它。人必须有这种回应的能力或行为,才能接受感知圣言的能力;除非一个人愿意貌似凭自己如此行,否则这种能力不可能归给他;因为要实现这种归给,就必须有一个主动作用和回应能力。主动作用来自主,回应能力也来自主,但后者看上去来自人;因为主自己赋予了这种回应能力,因此它来自主,而非来自人;但由于人只知道他从自己活着,因而只知道他从自己思考和意愿,所以他必须仿佛从适合自己生命的东西来使用这种回应能力;当他如此使用它时,它才第一次被植入他,与他结合并归给他。
人若以为没有这种反作用或回应的能力,神性真理和良善也流入人,就大大受骗了,因为这会让人垂下双手,等候直接流注,如那些完全将信与仁分离,声称仁之良善,也就是生活的良善,无需人的意愿这一方的任何合作就会流入的人所认为的;而事实上,主教导,祂不断站在门外叩门,人必须打开门,祂才能进入那开门的人(启示录 3:20)。简言之,主动和回应构成一切结合,或说是一切结合的原因,而主动和纯粹的被动不会产生任何结合;事实上,当原动力或主动力量流入纯被动之物时,它会流过去,并消散,因为被动者会屈服和后退。但当原动力或主动力量流入也是一个回应者的被动者时,它们就联结起来,这两者仍旧结合。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进入人的意愿或爱的流注也是如此。因此,当神性只流入理解力时,它会流过去,并消散;但当它流入意愿,就是人的自我所居的地方时,它仍旧结合。由此可见,经上首先说“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开的小书卷拿过来”,后来说他“就走到天使那里说,请把小书卷给我”,然后天使说“你拿去,把它吃光”涉及什么样的内在事实,因为这是对反作用和回应能力的描述。由此可知,这些话表示从主接受和感知圣言品质的能力。圣言的其它经文也以同样的方式描述了对神性流注的接受。
617a、“他对我说,你拿去,把它吃光”表示他应阅读、感知和探究圣言,就是圣言的内层和外层品质。这从“他对我说,拿小书卷”和“吃光”的含义清楚可知:“他对我说,拿小书卷”是指赋予感知圣言品质,也就是现在教会对圣言的理解的品质的能力(参看 AE 616节);“吃光”或吞吃是指结合,或归给人自己,由于圣言通过阅读和感知与人结合,所以“吃光”或“吞吃”在此表示阅读和感知。“吃光”在此也表示探究,因为后来经上补充说“小书卷会使他肚子发苦”,并感觉在他“口中甜如蜜”,这表示在对圣言的内层和外层的理解方面,对圣言品质的探究。肚子和肚子发苦表示它的内层品质,在口中感觉甜如蜜表示它的外层品质。由此可见,“他对我说,你拿去,把它吃光”表示他应阅读、感知和探究圣言,就是圣言的内层和外层品质。
圣言经常提到“吃”与“喝”,人若不知道灵义,会以为这些词仅仅是指属世的吃与喝;而“吃”与“喝”表示属灵地滋养人自己,因而表示将良善和真理归给人自己,“吃”表示将良善归给人自己,“喝”表示将真理归给人自己。人若相信圣言也是属灵的,就能明白,“吃”与“喝”,正如“饼”、“食物”、“酒”、“喝”,表示属灵的滋养;否则,圣言只是属世的,不是属灵的,因而只是给属世人的,不是给属灵人的,更不是给天使的。前面频繁说明,“饼”、“食物”、“酒”、“喝”在灵义上表示心智的滋养;还说明圣言处处都是属灵的,尽管它在字义上是属世的。属灵地滋养是指被教导和充满,因而是指知道、理解并变得智慧。除非一个人享受这种滋养与身体的滋养,否则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野兽。这就是为何那些将一切快乐都置于盛宴和宴会,天天放纵味蕾的人在属灵事物上很迟钝或愚蠢,无论他们多么能推理世界和身体的事物;因此,死后他们过着一种野兽般的生活,而不是人类的生活,因为他们拥有疯狂和愚蠢,而不是聪明和智慧。说这些话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此处“把小书卷吃光或吞吃”表示阅读、感知和探究圣言,因为从天降下的天使手中的“小书卷”表示圣言,如前所述。此外,人不可能属世地吃或吞吃一本书,因而吞吃圣言;这也清楚表明,此处“吃”表示属灵地滋养。
在圣言中,“吃”、“喝”表示属灵地吃、喝,也就是被教导,并通过教导和生活使自己充满良善和真理,为自己采用它们,以及随之而来的聪明和智慧,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耶利米书:
你的话必被得着,使我可以吃它们,你的话对我来说,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耶利米书 15:16)
此处“吃”明显表示属灵地吃,属灵地吃就是知道、感知并为自己采用,因为经上说:“使我可以吃你的话,你的话对我来说,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 ”“神的话”表示祂的戒律或神性真理。这与主对试探者所说的话意思一样: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 4:3, 4;路加福音 4:4;申命记 8:3)
约翰福音:
不要为那必消亡的食物劳碌,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碌。(约翰福音 6:27)
主对门徒说的话也一样:
门徒说,拉比,请吃。但祂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说,难道有人拿什么给祂吃了吗?耶稣对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要遵行差我来那位的旨意,完成祂的工作。(约翰福音 4:31–34)
从这些经文也明显可知,“吃”在灵义上表示以意愿来接受,并实行,结合由此而来。因为主通过遵行神性旨意而将祂里面的神性与祂的人身结合起来,从而将神性归给祂的人身。出于同样的原因,除了妇女和儿童外,主还用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了,他们吃饱之后,又收拾了十二筐零碎(马太福音14:15–22;约翰福音 6:5, 13,23);祂还用七个饼和几条鱼使四千人吃饱了(马太福音 15:32等)。之所以行这个神迹,是因为以前主一直在教导他们,他们也接受,并为自己采用祂的教义。这就是他们属灵地吃东西;属世地吃随之而来,也就是从他们所不知的天堂流入他们中间,正如以色列人吃吗哪一样。因为当主愿意时,属灵的食物,也就是真实的食物,但只是给灵人和天使的,就变成属世的食物,就像它每早晨变成吗哪一样。
在路加福音中,“在神国里吃饭”所表相同:
我把国赐给你们,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路加福音 22:27, 29, 30)
此处“吃喝”也表示属灵地吃喝,因此“吃”表示接受、感知并采用来自主的天堂良善,“喝”表示接受、感知并采用这良善的真理。“吃”论及良善,因为“饭(或饼、粮等)”表示爱之良善,“喝”论及真理,因为“水”和“酒”表示这良善的真理。同样在路加福音:
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路加福音 14:15)这就是为何主在那里将神的国比作大筵席,就是那些被邀请的人没有赴,只有那些从街道上被领来的人所赴的大筵席(路加福音 14:16–24)。
617b、在以下圣言经文中,“吃”也表示属灵地吃,灵魂通过属灵地吃得到滋养。以赛亚书:
你们若愿意服从,就必得吃美物。(以赛亚书 1:19)
“吃美物”表示属灵良善,故经上说“你们若愿意服从”,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愿意实行;因为属灵良善通过他意愿并由此实行而被赋予人,与他结合,被归给他。诗篇:
凡敬畏耶和华,行在祂道上的人,都是受祝福的。你要吃亲手劳碌得来的;你得到祝福,凡事顺利。(诗篇 128:1, 2)
“吃亲手劳碌得来的”表示人通过照神性真理生活而从主接受,并且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热情或学习为自己获得的属天良善,所以经上说“凡敬畏耶和华,行在祂道上的人”都要吃,经上又补充说:“你得到祝福,凡事顺利。 ”
以赛亚书:
你们要对义人说,这是好的,因为他们必吃他们作为的果子。(以赛亚书 3:10)
“吃他们作为的果子”与前面提到的“吃亲手劳碌得来的”所表相同。
以西结书:
你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你也极其美貌,发达到一个王国。(以西结书 16:13)
这些话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教会,在此表示古教会,古教会处于真理和属灵良善,同时处于属世良善。“细面”表示真理,“蜂蜜”表示属世良善,或外在人的良善;“油”表示属灵良善,或内在人的良善;“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表示对这些良善的接受、感知和采用。“你也极其美貌”表示教会由此变得聪明,“美貌”表示聪明;“发达到一个王国”表示它由此成为一个教会,“王国”表示教会。
以赛亚书:
看哪,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祂起名叫神与我们同在;祂必吃奶油与蜂蜜,好叫祂晓得弃恶择善;因为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你所憎恶的地必被它的两个王撇弃。(以赛亚书 7:14–16)
显而易见,童女怀孕所生,名叫“神与我们同在”的“子”是指人身方面的主;“祂必吃奶油与蜂蜜”表示在人身方面,对属灵和属世的神性良善的采用,“奶油”表示属灵良善,“蜂蜜”表示属世良善,“吃”表示采用。由于在何等程度上知道如何弃恶择善,属灵和属世的神性良善就在何等程度上被采用,所以经上说:“好叫祂晓得弃恶择善。 ”“你所憎恶的地必被它的两个王撇弃”表示因被错误应用的知识或科学和由此而来的推理,教会在一切良善和真理方面变得一贫如洗,并荒废,“地”表示教会,它被撇弃和憎恶表示它被荒废,并变得一贫如洗。“两个王”,就是埃及王和亚述王,表示被错误应用的知识或科学和由此而来的推理,“埃及王”表示这些知识或科学,“亚述王”表示由此而来的推理。此处所指的是这些王,这一点从以赛亚书 7:17–18明显看出来,那里提到了埃及和亚述。此外,这些事物也是那主要荒废教会的东西。前面几次说明,当教会不再有任何真理和良善时,因而当不再留有教会的任何东西时,主就会降世。
同一先知书:
因为奶量充足,人就得吃奶油;凡在这地上所剩的人都要吃奶油与蜂蜜。(以赛亚书 7:22)
这些话论及主要建立的一个新教会,“奶油与蜂蜜”表示属灵良善和属世良善,“吃”表示采用,如前所述;“奶”表示来自属天之物的属灵之物,这些良善来自它们。
又:
哦,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为那不是饼的称银子,为那无法使人饱足的劳碌呢?你们要留意听从我,就能吃那美物,使你们的灵魂以肥甘为乐。(以赛亚书 55:1, 2)
很明显,“吃”在此表示从主那里为自己采用,因为经上说:“哦,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这句话表示凡渴望真理,以前没有真理的人,都可以从主获得并采用它;“干渴”表示渴望,“水”表示真理,“银钱”表示良善之真理,此处指的是一个没有良善之真理的人;“来”表示来到主这里,“买”表示为自己获得,“吃”表示采用。“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表示不用自我聪明就可以获得属灵的神性真理和属世的神性真理,“酒”表示属灵的神性真理,“奶”表示属灵-属世的神性真理。“你们为何为那不是饼的称银子,为那无法使人饱足的劳碌呢”表示凭自我努力去为自己获得爱之良善和滋养灵魂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银子”,以及“劳碌”在此表示来自自我或自我聪明的真理,“饼”表示爱之良善,“使人饱足的”表示滋养灵魂的,在此表示不能滋养的。“留意听从我”表示这些事物只来自主;“你们就能吃那美物,使你们的灵魂以肥甘为乐”表示使他们可以为自己采用属天良善,生活或生命的一切快乐都从属天良善发出,“以肥甘为乐”表示从良善获得快乐,而“灵魂”表示生命。
又:
推罗的货财必归给住在耶和华面前的人,使他们吃饱,归给披盖古物的人。(以赛亚书 23:18)
“推罗的货财”表示各种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住在耶和华面前”表示从主活着;“吃饱”表示接受、感知并采用足以滋养灵魂的良善的知识或认知;“披盖古物”表示吸收或充满纯正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披盖”论及真理,因为“衣服”表示作为衣服穿在良善上的真理,“古”论及纯正之物,因为古人有纯正真理。以下经文所表相同;摩西五经:
他们要吃得饱足,要吃储存的陈粮。(利未记 26:5, 10)
申命记:
他们要在美地吃得饱足。(申命记 11:15)
利未记:
那时他们吃,却吃不饱。(利未记 26:26)
以赛亚书:
他们必建造房屋,住在其中;他们必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他们不建造别人可以居住的,他们不栽种别人可以吃的。(以赛亚书 65:21, 22)
人人都知道这些话在字义上表示什么;但由于圣言在其内部是属灵的,所以它们也表示属灵事物,也就是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因为这些是属灵事物。“建造房屋,住在其中”表示以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充满心智的内层,通过它们而享有永生,“房屋”表示心智的内层,“住”表示由此而来的属天生活。“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表示使他们自己富有属灵真理,并为自己采用由此而来的良善;“葡萄园”表示属灵真理,“果子”表示由此而来的良善;“吃”表示接受、感知并采用,因为一切良善都通过真理,也就是照真理的生活被归给人。因此,这些话,即“他们不建造别人可以居住的,他们不栽种别人可以吃的”的含义现在就显而易见了;“别人”表示摧毁真理和良善的虚假和邪恶;因为当真理和良善在人那里灭亡时,虚假和邪恶就会进入。耶利米书:
你们要建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园子,吃园中的果子。(耶利米书 29:5, 28)
这些话与刚才的话具有相同的含义。
摩西五经:
那地必有赐下的城邑,又大又美,非他们所建造的,有装满各样美物的房屋,非他们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池,非他们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他们所栽种的;他们必吃到饱足。(申命记 6:10, 11)
属世人只根据字义理解这些事物,但如果每个细节里面没有一个灵义,那么圣言将只是属世的,不是属灵的;因此人们可能会以为,白白赐给那些照神性诫命生活之人的,只是世俗的财富和富足;但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失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换句话说,即便把装满各种美物的房子,也把水池、橄榄园和葡萄园给一个人,让他吃它们到饱足,这对他有什么益处呢?而事实是,提到这些世俗财富是为了表示属灵财富,人从属灵财富拥有永生。“赐下的又大又美的城邑”表示来自纯正真理和良善的教义;“装满各样美物的房屋”表示充满爱和智慧的心智内层;“凿成的水池”表示充满良善和真理的知识的属世人的内层;“葡萄园、橄榄园”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包括教会的真理和良善,“葡萄园”表示真理方面的教会,“橄榄园”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因为“酒”表示真理,“油”表示良善;“吃到饱足”表示完全的接受、感知和采用。
以赛亚书:
他必以耶和华为乐;我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又以雅各的产业喂养你。(以赛亚书 58:14)
“使他们乘驾地的高处”表示在教会和天堂的事物上,给予对高层或内层真理的理解;“以雅各的产业喂养”表示赐予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事物;“雅各的产业”是指迦南地,而迦南地表示教会,在更高意义上表示天堂。
617c、既然“吃”表示为自己采用,那么“吃乐园中间的生命树”(启示录 2:7)表示什么,就显而易见了,即表示为自己采用属天生命;在创世记中,“吃知识树”表示什么,也显而易见了:
耶和华神吩咐那人说,园中各样的树,你都可以吃,只是善恶知识树,你不可吃;因为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 2:16, 17)
“善恶知识(或科学)树”表示属世事物的知识,通知这种知识进入属于天堂和教会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因而从属世人进入属灵人是不允许的,这是一种颠倒的方式,因此不能通向智慧,而是摧毁智慧。“亚当和他的妻子”表示上古教会,该教会是一个属天教会。由于上古教会的人处于对主之爱,所以他们拥有铭刻在他们身上的神性真理,因此从流注知道属世人中被称为知识或科学的对应事物。总之,上古教会的人享有属灵流注,也就是从属灵心智进入属世心智,由此进入属世心智中的事物的流注;他们照着他们的品质,凭对应关系如同在一面镜子中那样看到这些事物。
对他们来说,属灵事物完全不同于属世事物;属灵事物在他们的属灵心智中,属世事物在他们的属世心智中,因此他们没有将属灵之物沉浸于他们的属世心智,如属灵-属世人习惯所行的那样。因此,如果他们将属灵事物交付给属世记忆,以这种方式把它们归给他们自己,那么植入他们的东西就会灭亡,他们将开始从属世人推理属灵事物,从而得出结论,而属天人从不会推理。此外,这本来就是想要凭自我聪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凭神性聪明而变得智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会熄灭他们一切的属天生命,也会对属灵事物形成属世观念。因此,这就是他们不吃善恶知识树,他们若吃,就必死所表示的。“亚当”所指的这些上古教会之人的情形类似于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之人的情形。如果这些人用属灵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充满属世人及其记忆,想由此变得智慧,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愚蠢,尽管他们是天上最有智慧的人。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天堂与地狱》(20–28节),那里论述了被称为属天和属灵的两个国度,天堂总体上被区分为这两个国度。
诗篇:
吃过我饭的,抬起脚后跟踢我。(诗篇 41:9)
这话论及犹太人,犹太人拥有神性真理,因为他们拥有圣言,这可见于约翰福音(13:18),那里的这些话适用于犹太人;因此,“吃主的饭”表示对神性真理的采用,但在此表示神性真理的交流,因为犹太人不可能采用神性真理;“饭”表示圣言,属灵的营养源自圣言。“用脚后跟踢祂”表示败坏圣言的字义,甚至直到否认主,以及歪曲一切真理。因为神性真理在形像上呈现为一个人;这就是为何天堂整体上被称为最大的人或大人,并且对应于人的一切事物;因为天堂是照着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形成的。圣言因是神性真理,所以在主面前,在形像上也像一个神性人;因此,它的终端意义,也就是纯字义,对应于脚后跟。“抬起脚后跟踢我”表示通过将字义用于虚假,如犹太人的传统那种,对圣言或神性真理的败坏。整个天堂在形像上就像一个人,因此对应于人的一切事物,天堂是这样,是因为它是由主通过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也就是圣言,创造和形成的,万物都是藉着圣言造的(约翰福音1:1–3), 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9–102,200–212节)。路加福音:他们要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在你面前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导过。但祂要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作孽的人,离开我吧。(路加福音 13:26, 27)
当被提交审判时,他们说,他们在主面前吃过喝过,表示他们读过圣言,并从中获取了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便以为这会拯救他们;因此,接下来的话是“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导过”,这句话表示他们在来自圣言的真理上得到过教导,因而被主教导过。而回答,即“祂要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作孽的人,离开我吧”,表示阅读圣言并从圣言被教导,同时却没有照之的生活,对得救毫无用处;因为从圣言和教会教义中富有记忆对得救毫无用处,除非它们致力于生活。
马太福音:
王向那右手边的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又向那左手边的说,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马太福音 25:34, 35, 41, 42)
这些话也表示属灵的饿与渴,以及属灵的吃与喝。属灵的饿与渴是指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与渴望,属灵的吃与喝是指教导、接受并采用。论到主,此处说祂饿了,渴了,因为祂出于其神性之爱渴望拯救所有人;论到人,经上说人给祂吃、给祂喝;当他们出于情感接受和感知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并通过生活为自己采用它们时,就是这种情况。同样的话适用于一个从心里喜欢教导人,并渴望他得救的人;因此,这些话和接下来的话描述了仁爱,或对真理的属灵情感。
现在从已经所说的可以看出圣餐中的吃饼与喝酒(马太福音 26:26;马可福音 14:22)在灵义上表示什么;在福音书中,经上还说,饼是主的身体,酒是祂的血。那里的“饼”表示爱之良善,“酒”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也就是信之良善,“肉和血”具有相同的含义,“吃”也表示采用,以及与主的结合,这可从《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10–222节)所说明和阐述的看出来。这就是“饼和酒”,“身体和血”,以及“吃”的含义,这一点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看得更明显: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界的生命所赐的。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吃我肉、喝我血的人,住在我里面,我也住在他里面。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必永远活着。(约翰福音 6:49–58)
凡有内在思考能力的人都能看出,此处所指的,不是肉、身体,也不是饼、酒,而是从主发出的神性;正是发出的神性,也就是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赋予人永生,使主住在人里面,人住在主里面;因为主在人里面住在祂自己的神性中,不住在人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中,这自我或人自己的东西无非是邪恶;当发出的神性通过对它的正确接受而被归给人时,主就在人里面,人在主里面。“吃”表示这种归给本身,“肉”和“饼”表示发出的神性良善,“酒”和“血”表示发出的神性真理。这在祭祀中也一样,其中“肉”和“素祭”,素祭就是饼,表示爱之良善,“血”和“酒”,酒就是奠祭,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两者都来自主。由于“肉”和“饼”表示发出的神性良善,“血”和“酒”表示发出的神性真理,所以“肉”和“饼”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自己,“血”和“酒”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自己。这些事物之所以表示主自己,是因为发出的神性就是天堂和教会中的主自己;因此,主论到自己说“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还说“吃、喝这些的人,住在我里面,我也住在他里面。 ”
617d、由于“饼”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吃它”表示采用并结合,所以:
当主死后向门徒显现祂自己时,当祂擘开饼,递给他们时,他们的眼睛开了,他们才认出祂。(路加福音 24:30, 31)
这也表明,吃主所给的饼表示与祂的结合。门徒因此被光照,所以认出祂;因为在圣言中,“眼睛”对应于理解力,并因此表示它,这理解力就是那被光照的;因此,“他们的眼睛开了”。在圣言中,“擘开饼”表示将一个人的良善传给另一个人。
主之所以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吃饭,犹太人为此发怨言并感觉受到冒犯(马可福音 2:15,16;路加福音 5:29,32; 7:33–35),是因为“税吏和罪人”所表示的外邦人接受主,吸收祂的戒律,并照之生活,主通过这种方式将天堂的良善归给他们,这在灵义上由“与他们一同吃饭”来表示。
由于“吃”表示采用,所以以色列人被允许吃圣物或祭物,“祭物”表示属天和属灵的神性事物,因此“吃”它们表示对它们的采用。由于这种“吃”表示对圣物的采用,所以关于以下内容的律法都被赐下了:谁应该吃,应该在哪里吃,吃什么祭物,因此亚伦和他的儿子应该接受并吃什么样的祭物(出埃及记 29:31–33;利未记 6:16–18; 7:6,7; 8:31–33; 10:13–15);他们要在圣处吃陈设饼(利未记 24:5–9);祭司的女儿若嫁给外人,就不可吃圣物,但祭司的女儿若是寡妇,或是被休的,没有孩子,又归回父家,就可以吃(利未记 22:12, 13);某些百姓可以吃(民数记 18:10, 11, 13, 19);百姓中谁可以吃(民数记 18:10, 11, 13,19);外人,祭司的寄居者,或是雇仆,都不可吃圣物,但用银钱买来的人可以吃(利未记 22:10–12);不洁净的人决不可吃(利未记 7:19–21; 21:16–34; 22:2–8);他们不可吃燔祭的部分,他们要吃平安祭,在耶和华面前欢乐(申命记 12:27; 27:7)。
关于吃祭物的这些,以及其它许多律例和律法,都包含关于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因而与主的结合的采用在里面;但这不是解释这些细节的地方,只是让人从所引用的经文知道,“吃”表示采用并结合。因此,当以色列人通过立约的血与主联结时,当摩西在他们面前读了律法书时,不久他们就看见以色列的神时,经上说他们又吃又喝(出埃及记 24:6–11)。
“吃肉、喝血”表示对属灵良善和真理的采用,这一点可见于以下以西结书中的经文:
主耶和华如此说,从四方聚集来赴我为你们祭献的祭筵,就是摆在以色列众山上的大祭筵,好叫你们吃肉喝血。你们要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领的血。从我为你们祭献的祭筵,你们必吃脂肪直到饱足,喝血直到醉。你们必在我桌子上因马匹、战车、勇士和所有的战士而饱足。我要在列族中赐予我的荣耀。(以西结书 39:17–21)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召集所有人到主的国度,尤其是教会在外邦人中间的建立,因为经上说:“我要在列族中赐予我的荣耀。 ”“吃肉、喝血”表示将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归给他们自己,“肉”表示爱之良善,“血”表示这良善的真理;“勇士”(或公牛)表示对良善的情感,“地上首领”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吃脂肪直到饱足,喝血直到醉”表示这些的完全结实,“脂肪”表示内层良善,“血”表示内层真理,当主降世时,它们被主揭示,并被那些接受主的人所拥有。
在主降世之前,吃脂肪、喝血是禁止的,因为以色列人是属世-感官人,故只处于外在,根本没有处于内在或属灵事物;因此,如果他们被允许吃脂肪和血,而吃脂肪和血表示对内层良善和真理的采用,那么他们就会亵渎它们,所以“吃脂肪和血”表示亵渎。“在主的桌子上因马匹、战车、勇士和所有的战士而饱足”具有相同的含义;“马匹”表示对圣言的理解;“战车”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勇士和战士”表示与邪恶和虚假争战,并摧毁它们的良善和真理;他们要吃所在的“以色列众山”表示属灵教会,在该教会,仁之良善是本质。这一切清楚表明,“吃”表示采用,“肉”、“血”、“勇士”、“地上首领”、“马匹”、“战车”、“战士”是指要被采用的是属灵事物,决不是属世事物,因为属世地吃这些东西是可憎和邪恶的。可以吃君王、千夫长、马和骑马者、自由人和为奴者的肉(启示录 19:18)表示类似事物。
617e、圣言中的大多数事物也都有反面意义,“吃”与“喝”也是;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采用邪恶和虚假,由此与地狱结合,这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当那日,主万军之耶和华叫人哭泣哀号,头上光秃,身披麻布;看哪,人却欢喜快乐,宰牛杀羊,吃肉喝酒;让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以赛亚书 22:12, 13)
“当那日,叫人哭泣哀号,头上光秃,身披麻布”表示教会的毁灭或荒废,以及对此的哀悼;“哭泣”表示因真理毁灭而哀悼,“哀号”表示因良善毁灭而哀悼,“光秃”表示因对良善的一切情感毁灭而哀悼,“麻布”表示因对真理的情感毁灭而哀悼;“宰牛杀羊”表示消灭属世良善和属灵良善;“吃肉喝酒”表示采用邪恶和虚假,此处“肉”表示邪恶,“酒”表示邪恶之虚假,“吃喝”这些表示为自己采用它们。
以西结书:
先知被吩咐按分量、忧虑吃食物,按量、惊惶喝水;他要吃粪烤的大麦饼;以色列人在他们被放逐到的列族中,也必这样吃不洁净的食物,他们必缺粮缺水,彼此荒凉,因自己的罪孽消瘦。(以西结书 4:10–17)
先知书中的这些话代表犹太民族对神性真理或圣言的玷污;“粪烤的大麦饼”表示这种玷污,“大麦饼”表示属世良善和真理,就是诸如圣言在字义上的样子,“粪”表示地狱的邪恶;因此,经上说“以色列人必这样吃不洁净的食物”,“不洁净的食物”表示被邪恶玷污,也就是被玷污的良善。“在他们被放逐到的列族中,他们必缺粮缺水”表示他们将不再拥有良善和真理,因为他们处于邪恶和虚假,“民族”表示邪恶和虚假,“被放逐到那里”表示被交给它们;必荒凉的“彼此(即人与弟兄)”表示信与仁,“人”表示信之真理,“弟兄”表示仁之良善,“荒凉”表示这两者的彻底灭绝。这就是“吃食物喝水”的含义,故经上说:“他们必因自己的罪孽消瘦。 ”“消瘦”论及正在灭亡时的属灵生命,
由于“走兽”表示情感,有些走兽表示良善的情感,有些走兽表示邪恶的情感,所以关于可以吃的走兽和不可以吃的走兽(利未记 11:1-47),有律法给以色列人制定,他们中间的教会是代表性的。这些表示哪种走兽代表可以被归给的良善情感,哪种走兽代表不可以归给的邪恶情感,因为良善的情感使一个人洁净,而邪恶的情感使一个人不洁。那一章关于具体的走兽和鸟,以及将洁净和不洁净的区分开的它们的蹄子、脚、反刍或倒嚼所说的一切话,都具有意义。
以赛亚书:
他若右手边抢夺,仍受饥饿;若左手边吞吃,仍不饱足;他们各人要吃自己膀臂上的肉;玛拿西吞吃以法莲,以法莲吞吃玛拿西;他们又一同攻击犹大。(以赛亚书 9:20, 21)
这些话描述了虚假对良善、邪恶对真理的灭绝;“他若右手边抢夺,仍受饥饿;若左手边吞吃,仍不饱足”表示一切良善和真理的灭绝,无论它们如何被寻找;右边和左边的“抢夺、吞吃”表示寻找,“受饥饿,不饱足”表示找不到,或即便找到,仍不能接受;“他们各人要吃自己膀臂上的肉”表示在属世人中,虚假必吞噬良善,邪恶必吞噬真理;“玛拿西吞吃以法莲,以法莲吞吃玛拿西”表示对邪恶的意愿必吞噬对真理的理解,对虚假的理解必吞噬对良善的意愿。前面解释了这段经文(可参看 AE 386b,600b节)。
他们吃儿女的肉(利未记 26:29),以及父亲要吃儿子,儿子要吃父亲(以西结书 5:10),表示对一切真理和良善的吞噬。“父亲”表示教会的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教会的邪恶;“儿子”表示教会的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教会的虚假;“女儿”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虚假和邪恶的欲望;他们吃彼此表示它们互相吞噬和灭绝。这清楚表明,这些事决不可以根据字义来理解。
马太福音:
在洪水以前的时代完结,照常吃喝嫁娶。(马太福音 24:38;路加福音 17:26–28)
“吃喝嫁娶”在此不是指吃、喝、嫁、娶;相反,“吃”表示采用邪恶,“喝”表示采用虚假,“嫁娶”表示将虚假与邪恶、邪恶与虚假结合起来;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当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时,教会的状态;该状态由“时代的完结”来表示。显然,那时善人和恶人都吃喝,因为吃喝没有任何邪恶在里面。他们在洪水以前就吃喝,并未因此灭亡;他们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为自己采用邪恶和虚假,并在自己里面将这些结合起来。因此,这就是此处“吃喝嫁娶”所表示的。
同样,在路加福音:
富人对他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多年积存的许多财物;只管安逸吃喝。(路加福音 12:19)
同一福音书:
如果那仆人心里说,主人会来得迟;就开始打仆人,吃喝醉酒。(路加福音 12:45)
在同一福音书,论到贪食和醉酒:
耶稣说,你们要谨慎,免得贪食、醉酒压住你们的心。(路加福音 21:34)
在这些经文中,“吃喝”、“贪食”好像是指那些只沉溺于食欲之人的奢侈和放纵;但这是这些话的属世意义;而在灵义上,它们表示对邪恶和虚假的,这可从前面引用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在那里,“吃喝”就具有这种含义,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清楚看出来:圣言在字面上是属世的,但内层是属灵的;属灵意义是给天使的,属世意义是给世人的。
除了这些经文,还可以从圣言引用其它许多经文,以证明和确认:“吃”表示对那些滋养灵魂的事物的接受、感知和采用;因为属灵地“吃”只是指使心智充满它自己的良善,也就是想在诸如属于永生的事上知道、理解并变得智慧。这就是“吃”的含义,这一点也可从“饼”和“食物”,以及“饥饿”和“干渴”、“酒”和“水”的含义清楚看出来,前面在适当的地方已经论述了它们。由于“吃”表示感知一个事物的品质,这种品质通过它的味道来感知,所以正是由于对应关系,在人类语言中,味道和品尝论及对一个事物的感知,智慧一词由此而来。
618、“它会使你肚子发苦”表示它内在令人不快乐,因为外在被玷污了。这从“苦”或“苦味”和“肚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苦”或“苦味”是指由于被玷污的真理而令人不快乐(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肚子”是指内层之物。“肚子”表示内层之物,因为这些话之后,经上说“在口中要甜如蜜”,“口”表示外层之物,因为口中所含的东西被咀嚼并吞进肚腹,由此从外层到内层,进入人的内脏。不过,关于“肚子”的含义,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苦”(或苦味)表示由于被玷污的真理而令人不快乐的东西,因此“发苦”表示令人不快乐,因为甜的东西若与某种令人不适的东西掺杂,就会发苦,从而令人不快乐;苦艾、苦胆和没药的苦味由此而来。由于“甜”表示因真理之良善和良善之真理而令人快乐的东西,所以“苦”表示因被玷污的真理而令人不快乐的东西。令人不快乐的东西不是被自然界的任何人,而是被灵界的灵人和天使感知并感觉为苦味;因为一切被玷污的真理之良善,当在他们那里变成味道时,就明显感觉发苦。事实上,灵人和天使与世人一样,拥有味觉,但灵人和天使的味觉是从一个属灵源头流出的,而世人的味觉是从一个属世源头流出的;对灵人来说,苦味来自被玷污的良善之真理,但对世人来说,它来自甜的东西与令人不适之物的掺杂。约翰的这种苦的感觉也来自一个属灵的源头,因为他在灵里,否则他不能吃小书卷。被玷污的真理是指被用于邪恶并与其虚假掺杂的良善之真理,当圣言字义的真理被用于肮脏的爱,从而与邪恶掺杂时,情况就是这样。这种令人不快乐就是此处肚子发苦所表示的。
还要简单解释一下圣言中的内层之物,也就是圣言的内层是什么意思。圣言的内层是指包含在它的内在或属灵意义中的事物;这些是真正的真理;圣言的外层真理,也就是被称为文字意义和字义的外在或属世意义中的真理,就对应于这些真理。当圣言的外层事物,或圣言的文字意义或字义上的真理被歪曲和玷污时,圣言的内层真理就被歪曲和玷污了;因此,当一个人将字义上的圣言用于尘世之爱的邪恶时,它就变得令天使不快,天使处于圣言的内在或属灵意义,这种不快就像苦味的不快。由此可见,“小书卷会发苦,并使肚子发苦”表示圣言内在是令人不快乐的;不过,我们刚才所论述的这种不快是属灵的不快。但在此也由“苦”所表示的属灵-属世的不快,是由以下事实产生的:内在从圣言字义收集并被称为字义的教义真理,对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的人来说,是令人不快乐的。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人在教会结束时对圣言的理解,那时他们大部分人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那时,对他们来说,从圣言字义所确认的邪恶之虚假是令人快乐的;而从圣言字义所确认的真理是令人不快乐的。这一点也由“小书卷在肚子里发苦,但在口中却甜如蜜”来表示。
“苦”表示被玷污的良善之真理,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提到“苦”的地方清楚看出来,如以下经文。以赛亚书:
祸归于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祸归于喝酒的勇士,有力量调烈酒的人。(以赛亚书 5:20, 22)
显然,此处“苦”表示被玷污的良善和真理,因为经上说“祸归于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的人”,这句话表示对良善的玷污和对真理的歪曲;因为当“称善为恶,称恶为善”时,良善就被玷污了,当“以暗为光,以光为暗”时,真理就被歪曲了,“暗”表示虚假,“光”表示真理。这清楚表明,“以苦为甜,以甜为苦”、以及“祸归于喝酒的勇士,有力量调烈酒的人”表示类似事物;“喝酒的勇士”表示那些玷污圣言真理的人,“有力量调烈酒的人”表示那些歪曲它的人,“酒”和“烈酒”表示圣言的真理,“勇士”和“有力量的人”表示那些在独创性上表现突出,擅长玷污它们的人。
同一先知书:
新酒悲哀,葡萄树凋残,心中的一切欢喜都叹息。他们必不得饮酒唱歌;喝烈酒的,必以为苦。(以赛亚书 24:7, 9)
“悲哀的新酒”和“凋残的葡萄树”表示已经失去的圣言和教会的真理,“新酒”表示圣言的真理,“葡萄树”表示教会教义的真理;“心中的一切欢喜都叹息,他们必不得饮酒唱歌”表示心智的内在祝福和内心的幸福将灭亡,因为属灵良善的真理被摧毁了;“喝烈酒的,必以为苦”表示良善之真理因对它的歪曲和玷污而变得令人不快乐。
摩西五经:
到了玛拉,他们因苦不能喝水,这水被丢在水里的木头医治了。(出埃及记 15:23–25)
他们因苦而不能喝的玛拉的“水”代表被玷污的真理,“水”表示真理,“苦”表示玷污。把木头丢在水里“医治它们”代表爱与生活的良善驱散虚假,打开真理,从而恢复它;因为一切真理都是被生活与爱的邪恶玷污的;因此,它被爱与生活的良善打开并恢复,因为一切真理都属于良善,爱之良善就像火,真理由此出现在光中。
先知门徒把野瓜或苦的野葡萄所搁在、以利沙通过撒进细面而得医治的锅(列王纪下 4:38–41)所表相同。他们把苦瓜所搁在的“锅”表示被歪曲的圣言;撒进去、使它得医治的“面”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因为来自良善的真理驱散产生歪曲的虚假。
由于雅各的子孙败坏了圣言的一切真理,并通过把它们用于自己和尘世之爱而歪曲和玷污了它们,所以在摩西之歌中,经上论到他们说:
他们的葡萄树出自所多玛的葡萄树,来自蛾摩拉的田园;他们的葡萄是苦胆葡萄,全挂都是苦的。(申命记 32:32)
“葡萄树”表示真理方面的教会,因而也表示教会的真理;“葡萄”表示由此而来的良善,也就是仁之良善,“挂”表示信之良善;由此明显可知,“苦挂”表示被玷污的信之良善。
民数记:
要把咒诅的水给被丈夫指控犯通奸的妻子,若她有罪,这些水就会在她里面变苦,肚子发胀,大腿消瘦。(民数记 5:12–29)
男人与妻子的婚姻表示真理与良善的婚姻,因为真正的婚姻之爱是从这属灵婚姻降下来的;因此,“通奸”表示虚假与邪恶的结合,这就是为何“若她有罪,这些水就会变苦”,这表示对良善的玷污;由于“肚子”表示婚姻之爱,和子宫,以及大腿一样,所以“肚子发胀,大腿消瘦”,这在灵义上表示婚姻之爱本身,包括属灵的和属世的,灭亡了;“子宫”或“肚子”表示属灵的婚姻之爱,“大腿”表示属世的婚姻之爱。由此可见,“苦”和“苦味”一般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歪曲和玷污,“苦胆”、“苦艾”、“没药”、“野瓜”、“野葡萄”,以及其它许多事物表示这些的各个种类。
619a、“但在你口中要甜如蜜”表示外层快乐。这从“口”和“甜如蜜”的含义清楚可知:“口”是指外层之物,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小书卷,把它吃光;“小书卷”表示圣言,“把它吃光”表示感知和探究;因此,首先接受的“口”表示圣言的外在;“甜如蜜”是指属世良善的快乐。圣言的外在“甜如蜜”,也就是说,这样令人快乐,是因为圣言的外在具有这种性质,它能用于任何爱和由此衍生的任何原则;这些能被它确认。圣言的外在,也就是圣言的字义,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其中的许多东西是根据呈现给属世人的表象来写的;若不从内在来理解,许多表象就是谬误,就像感官的谬误一样。因此,那些喜欢为身体和世界生活的人就通过这些表象利用圣言的外在来确认生活的邪恶和信仰的虚假。
雅各的子孙尤其是这种情况,他们将圣言的一切都用于自己,并从字义来坚持他们优先于其他人被拣选,因此是一个神圣民族的信仰,还将这种信仰保持到今天;他们相信,他们的耶路撒冷,那里的圣殿,约柜、祭坛和祭物,以及其它无数事物,本身就是神圣的;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所有这些事物的神圣都只在于这一事实:它们代表从主发出的神性事物,这些神性事物被称为属天和属灵的,是天堂和教会的圣物;认为这些本身是神圣的,而不是因它们所代表的神性事物而神圣,就会通过把圣言用于自己和自己的爱而歪曲和玷污它。他们对弥赛亚的信仰也一样,这信仰是:祂将是世界的王,会把他们抬到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更不用提他们单从圣言的字义所搜集的其它东西了,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在口中甜如蜜。这就是为何圣言灵义中的事物是令人不快乐的,因为真理本身在这灵义里面,它们与表象不符,如:犹太民族本身并不神圣,而是比其他所有民族都更坏,因此它不是被拣选的;耶路撒冷城只表示主的教会,以及关于祂、关于天堂和教会的圣物的教义;圣殿、约柜、祭坛和祭物代表主和从祂发出的圣物,它们唯因这个原因而神圣。这些就是从内在储存在圣言字义中,也就是在它的内在或属灵意义中的真理;他们否认这些真理,因为如前所述,他们歪曲和玷污了字义上的圣言;因此,这些事物令他们不快,就像在肚子里发苦的食物一样。
经上说,小书卷在“口中甜如蜜”,是因为“蜜”表示属世良善的快乐;“蜜”表示这种快乐,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西结书:
有话对先知说,你要开口吃我所赐给你的。我观看,见有一只手向我伸出来;看哪,手中有一书卷;他将书卷在我面前展开的时候,前面后面都写着字,其上所写的是哀号、叹息、悲痛。然后他对我说,人子啊,要吃这书卷,好去对以色列家讲说。他又对我说,将我所赐给你的这书卷吃进你肚子,使它充满你的腹中;我吃它的时候,口中觉得其甜如蜜。他说,你往以色列家那里去,将我的话对他们讲说。(以西结书 2:8–10; 3:1–4)
这些话涉及与启示录中的事物完全相似的事物。给先知以西结的吩咐,即“吃书卷”,与给约翰的吩咐,即“吃小书卷”,涉及同样的事物,也就是说,探究迄今为止,那些属教会的人是如何接受、感知和占用圣言中的神性真理的;由于先知以西结和约翰代表真理的教义和圣言,所以探究是在他们身上进行的。探究通过吃书卷来进行,因为“吃”表示感知,因而采用,如前所示;当确定探究迄今为止,人们感知圣言的方式时,有话对先知以西结说,他要“往以色列家那里去,将神的话对他们讲说”,也有话对先知约翰说,他“必须说预言”,也就是说,仍要在教会教导圣言;这是因为书卷在他口中感觉甜如蜜,也就是说,字义上的圣言仍是令人快乐的,但只因为这层意义能用于任何虚假原则和任何邪恶的爱,因而有助于确认与属灵生活的快乐分离的属世生活的快乐;当这些快乐被分离时,它们就变成纯粹对身体和世界的爱之快乐了,来自谬误的虚假原则由此产生。
以赛亚书: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祂起名叫神与我们同在。祂必吃奶油与蜂蜜,好叫祂晓得弃恶择善。(以赛亚书 7:14, 15)
这些话论及主,马太福音(1:23)证明了这一点。谁都能看出,“奶油与蜂蜜”不是指奶油与蜂蜜,而是指它们所对应的某种神性事物,因为经上补充说“好叫祂晓得弃恶择善”,这不是通过吃奶油与蜂蜜知道的;相反,“奶油”表示属灵良善的快乐,“蜂蜜”表示属世良善的快乐;因此,这两者表示主的属灵神性和属世神性,因而表示祂的内层和外层人身。所表示的是主的人身,这一点可从经上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明显看出来;它是神性,这一点从“给祂起名叫神与我们同在”明显看出来,“起名”表示一个事物的品质,在此表示神性的品质,因为祂要被称为“神与我们同在”。
在以下同一章的话中,“奶油与蜂蜜”也表示属灵和属世的良善的快乐:
凡在这地上所剩的人都要吃奶油与蜂蜜。(以赛亚书 7:22)
“所剩的人”表示那些从内在和外在都从主而为良善,因而以真理接受从主发出的良善之人;“奶油与蜂蜜”表示由此而来的内在人或属灵人,以及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祝福。
约伯记:
他必吸饮虺蛇的毒液;毒蛇的舌头必杀他。他必不见溪流,就是流奶与蜜之河。(约伯记 20:16, 17)
这些话论及那些谈起神、邻舍、天堂和教会来说得又好又流利,然而又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的伪善者;由于他们虽心怀地狱之物,却又通过这些手段狡猾地设法迷惑其他人的心智,所以经上说:“他必吸饮虺蛇的毒液;毒蛇的舌头必杀他。 ”“他必不见溪流,就是流奶与蜜之河”表示这些人不以属世良善或属灵良善为快乐,“溪流”表示属于聪明的事物,“流奶与蜜之河”表示由此而来的属于情感和爱的事物,也就是天上生命的真正快乐。存到永恒的一切生命快乐是属灵良善和真理的快乐,并由此是属世良善和真理的快乐;而虚伪的快乐是与属灵快乐分离的属世快乐,但在来世,这快乐会转变为可怕的地狱之物。显然,“奶与蜜”在此不是指流奶与蜜,因为世上哪有“流奶与蜜之河”?
“奶与蜜”和“奶油与蜜”具有相同的含义;由于“奶”表示属灵良善的快乐,“蜜”表示属世良善的快乐,那些属于主的教会之人便享有这些快乐,因此表示教会的迦南地被称为流奶与蜜之地(出埃及记 3:8,17;利未记20:24;民数记 13:27; 14:8;申命记 6:3; 11:9; 26:9, 15; 27:3; 31:20;约书亚记 5:6;耶利米书 11:5; 32:22;以西结书 20:6)。前面(AE 29, 304b,g,431b节)已经说明,在圣言中,“迦南地”表示教会;教会只在那些处于属灵良善,同时处于属世良善的人中间;主在这些人里面形成教会;因为教会在人里面,不在他外面,因此不在那些不拥有这些良善的人中间;“奶与蜜”表示这些良善及其快乐。
619b、那时,迦南地也有大量蜂蜜,因为那时,主的教会在那里,这可从撒母耳记上明显看出来,在那里,经上说:
他们进入森林,那里地面上有蜜,有蜜的溪流,约拿单因尝了蜜,眼睛就开了。(撒母耳记上 14:25–27, 29)
“约拿单因尝了蜜,眼睛就开了”,是因为“蜜”对应于属世良善及其快乐,这良善赋予聪明和光照,约拿单由此知道他已经作了恶;如我们在以赛亚书读到:“祂必吃奶油与蜂蜜,好叫祂晓得弃恶择善。”事实上,那时,对应关系显现了它们的外在结果,因为以色列教会的一切事物都由对应构成,或凭对应存在,以此代表并表示属天和属灵事物。
在以下经文中,“油和蜜”与“奶油和蜜”具有相同的含义。摩西五经:
祂使他乘驾地的高处,使他得吃田间的出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火石中吸油。(申命记 32:13)
这些话出现在摩西之歌中,其中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开始,后来它的发展,以及最后它的结束。这些话描述的是那些构成古教会的人,而不是那些构成以色列教会的人,因为后者自始至终都是邪恶的,这可从他们在埃及,后来在旷野的列祖明显看出来。但主使之“乘驾地的高处,得吃田间的出产”的,是古教会,古教会之人由“他们的列祖”来表示。“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火石中吸油”表示属世之爱的良善和属灵之爱的良善及其快乐通过真理被赐给这些人,他们从这些真理获得自己的聪明,并照之生活;“蜜”表示属世之爱的快乐,“油”表示属灵之爱的快乐,“磐石”和“火石”表示来自主的真理。“油”表示爱与仁之良善(可参看 AE 375节);“磐石”和“火石”表示来自主的真理(可参看 AE 411,443a节)
诗篇:
我必拿小麦的脂肪给他们吃,又拿从磐石出的蜂蜜叫他们饱足。(诗篇 81:16)
“小麦的脂肪”表示属灵良善的快乐,“从磐石出的蜂蜜”表示通过来自主的真理而来的属世良善的快乐,如前所述。要知道,属世良善不是良善,除非也有属灵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通过属灵人或属灵心智流入属世人或属世心智的;属世人或属世心智接受属灵人或属灵心智的良善到何等程度,人就接受良善到何等程度。若要构成良善,或说有良善,就必须有这两者,或双方;因此,与属灵良善分离的属世良善本身是邪恶,尽管它仍被人感觉为良善。由于必须有这两者,所以已经引用的经文和还要引用的经文提到“奶油与蜜”、“奶与蜜”、“脂肪与蜜”,以及“油与蜜”;“奶油”、“奶”和“油”表示属灵之爱的良善及其快乐,“蜜”表示属世之爱的良善及其快乐。
以西结书:
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你的衣裳是细麻衣、丝绸和刺绣的衣服;你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你由此极其美貌,发达到一个王国。但你把我赐给你的食物,就是我给你吃的细面、油和蜂蜜,都摆在偶像面前作安息之气。(以西结书 16:13, 19)
这些话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教会,先是古教会,后来是以色列教会。论到古教会,经上说“她有金银的妆饰”,这表示古教会的人所拥有的对良善与真理的爱;“细麻衣、丝绸和刺绣的衣服”表示属天、属灵和属世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细麻衣”表示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真理,“丝绸”表示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真理,“刺绣的衣服”表示来自一个属世源头的真理,这真理被称为知识或科学真理。“她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表示对属世和属灵的真理和良善的感知和采用,“吃”表示采用,“细面”表示真理,“蜂蜜”表示属世良善,“油”表示属灵良善,他们通过照前面提到的真理生活而采用这些良善。“她极其美貌,发达到一个王国”表示变得聪明和智慧,以至于构成一个教会,“美貌”表示聪明和智慧,“王国”表示教会。但论到以色列教会,这个教会只处于没有内在的外在,该教会的人由此是偶像崇拜者,经上说“他们把细面、蜂蜜和油,都摆在男像或偶像面前作安息之气”,也就是说,他们将教会的真理和良善都扭曲成虚假和邪恶,由此亵渎它们。
同一先知书:
犹大和以色列地是你的客商,用米匿和彭尼格(pannag)的小麦,蜜、油、乳香与你交易。(以西结书 27:17)
这些话论及推罗,推罗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方面的教会;因此,“推罗”也表示属于教会的真理和良善本身的知识或认知;“油和蜜”与前面的具有相同的含义。至于此处“犹大和以色列地”、“米匿和彭尼格的小麦”、“乳香”、“推罗的交易”在灵义上表示什么,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433c节)。
摩西五经:
有水溪,有泉源,有从谷中和山上流出的深渊之地;有小麦、大麦、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油和蜜之地。(申命记 8:7, 8)
这些话论及迦南地,迦南地表示处于属天、属灵、属世的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的教会;不过,前面(AE 374c,403b节)解释了这节经文的内容,那里说明,此处的“油和蜜”表示内在人或属灵人和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爱之良善。
诗篇:
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比金子、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比蜂房滴下的还甜。(诗篇 19:9, 10)
又:
我没有偏离你的典章,因为你教导了我。你的话语在我的上颚多么甜美,在我的口中比蜜更甜。(诗篇 119:102, 103)
“耶和华的典章”表示敬拜的良善和真理;故经上说“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公义”表示生活的良善和由此而来的敬拜。由于“金子”和“精金”也表示良善,所以经上说它们“比金子、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金子”表示属天良善,“精金”表示属灵良善,而“可羡慕”表示属于情感和爱之物。由于影响一个人的良善是令人快乐的,所以经上说它们“比蜜、比蜂房滴下的还甜”、“耶和华的话语在上颚多么甜美,在口中比蜜更甜”,“甜”表示令人快乐之物,“蜜”表示属世良善,“蜂房滴下的”表示属世真理。由于“蜜”表示属世良善,“口”表示外在之物,所以经上说“在我的口中比蜜更甜”;如在启示录,小书卷在口中甜如蜜。
路加福音:
耶稣对以为自己看见了一个灵的门徒说,看我的手、我的脚,是我自己;摸我看看;因为灵无肉无骨,你们看,我是有的。然后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他们给了祂一片烤鱼和一块蜜房。祂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路加福音 24:39, 41–43)
从根据灵义来看待的这一系列话明显可知,“蜜房”和“蜜”表示属世良善,因为主向门徒揭示,祂已经荣耀了祂的整个人身,或使它变成神性,甚至直到它的属世和感官层;这一点由他们所看、所摸的“手和脚”、“肉和骨”来表示,“手和脚”表示人的终端,被称为属世层,“肉”表示它的良善,“骨”表示它的真理。因为人体里面的一切事物都对应于属灵事物,“肉”对应于属世人的良善,“骨”对应于属世人的真理。关于这种对应关系,可参看《天堂与地狱》(87–102节)。主也通过在门徒面前吃烤鱼和蜜房证明了这一点;“烤鱼”表示属世和感官人的良善之真理,“蜜房”表示属世和感官人的真理之良善。因此,主通过让他们感受祂来说明和证明,祂的整个人身,甚至直到它的终端,都得了荣耀,也就是变成神性;祂也通过吃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祂在他们面前吃了一片烤鱼和一块蜜房。
619c、由于“蜜”表示属世人的良善,所以:
施洗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他的食物是蝗虫和野蜜。(马太福音 3:4;马可福音 1:6)
施洗约翰与以利亚所代表的相同;因此,经上还说“以利亚要来”,他是指约翰。以利亚代表圣言方面的主,或来自主的圣言;约翰具有同样的代表;由于圣言教导,弥赛亚或主即将到来,所以约翰先被差来传讲主的降临,正如圣言所预言的。由于约翰代表圣言,所以属世的圣言终端由约翰、他的衣服、食物,即他的骆驼毛衣服、束腰皮带来代表;“骆驼毛”表示属世人的终端,就是诸如圣言的外层事物的那种,“束腰的皮带”表示它们与属灵的圣言内层事物的结合和联系。“蝗虫和野蜜”具有相同的含义,“蝗虫”表示属世人的真理,“野蜜”表示属世人的良善。无论你说属世人的真理和良善,还是说属世的真理和良善,就是诸如圣言在其被称为字义或属世意义上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因为这就是约翰以他的衣服和食物所代表的。
任何酵与蜜之所以不可当作火祭献给耶和华(利未记 2:11),是因为“酵”表示属世人的虚假,“蜜”表示属世人的良善的快乐,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属世人的邪恶的快乐;当它与诸如表示内层神圣的事物的那类事物混杂时,这也像酵,因为属世快乐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快乐那里获得自己的一切;由于以色列民族比其他民族都更处于这些快乐,所以他们被禁止在祭祀中使用蜂蜜。关于“蜂蜜”的含义,即它表示属世人的良善的快乐,可参看《属天的奥秘》(5650, 6857, 8056, 10137,10530节)。
经上记载:参孙撕裂少壮狮子,从非利士民族中娶了一位妻子后,在狮子的尸体中发现一群蜂子和蜜(士师记 14:8),这表示对非利士民族所代表的与仁分离之信的驱散;正因如此,非利士人被称为“未受割礼的”,这个词表示他们没有属灵之爱和仁,只处于属世之爱,也就是对自我和世界的爱。这种信摧毁仁之良善,故由想把参孙撕碎的少壮狮子来代表;但参孙是一个拿细耳人,他的拿细耳身份代表其终端属世层方面的主,所以他撕裂狮子,后来在狮子的尸体中发现了“一群蜂子和蜜”,这表示当这种信被驱散时,仁之良善就取而代之。士师记所记载的关于参孙的其余行为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圣言所写的东西无不代表并表示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这些只有通过对应学或对应知识,因而凭圣言的灵义才能被理解。